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重力沉降?重力沉降是一种固体颗粒物料在液体中沉降的现象,也被称为沉降法或离心法。
这个过程是利用重力作用使颗粒物料在液体中自由沉降,并通过沉降速度的差异来实现颗粒物料的分离。
重力沉降常被应用于颗粒物料的固液分离、液固分离以及固固分离等方面。
2. 重力沉降的原理重力沉降的原理基于斯托克斯定律,即颗粒物料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密度、液体粘度和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可知,颗粒物料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颗粒与液体密度差和液体粘度成反比。
因此,较大直径和密度较大的颗粒沉降速度较快,而较小直径和密度较小的颗粒沉降速度较慢。
3. 重力沉降的应用重力沉降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固液分离重力沉降常用于固液分离过程中,例如在水处理、废水处理、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和矿业等行业。
通过调整悬浮液中颗粒物料的沉降速度,可以实现固体颗粒与液体的分离。
在水处理中,可以通过重力沉降的方法将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3.2 液固分离除了固液分离,重力沉降也广泛应用于液固分离过程中。
在石油工业中,通过重力沉降可以实现原油与水、沉淀物的分离。
在制药工业中,重力沉降常用于将可溶性化合物从其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药物成分。
3.3 固固分离重力沉降还可以应用于固固分离过程中。
例如,利用重力沉降可以将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物料进行分级,从而实现颗粒的分类和分离。
在矿石选矿过程中,重力沉降可以将矿物颗粒按照密度的大小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效果。
3.4 离心分离离心分离是重力沉降的一个衍生应用。
它利用离心力的作用,通过离心机来加速颗粒物料的沉降过程,从而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分离过程。
离心分离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和化学工业中,可以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和大规模物料的分离等。
4. 结语重力沉降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分离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经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沉降罐工作原理
沉降罐工作原理
沉降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下的液体流动和沉降原理,将悬浮的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 液体进入沉降罐:悬浮有固体颗粒的液体通过入口进入沉降罐。
2. 液体分流:进入沉降罐后,液体被分流到不同部分,形成水平流动。
3. 路径延长:液体在沉降罐内的路径被延长,增加了颗粒与液体之间的接触时间。
4. 颗粒沉降:由于重力的作用,固体颗粒开始逐渐从液体中下沉。
小颗粒或悬浮液体轻质组分下沉得较慢,大颗粒或较重的组分下沉得较快。
5. 澄清区域:下沉的颗粒逐渐聚集形成沉渣,而澄清的液体则从上方继续流动,经过澄清区域。
6. 沉渣排出:沉渣经过沉降罐底部的排污口排出,以保持沉降罐的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沉降罐能够有效地将悬浮颗粒与液体分离,达到净化液体的目的。
油和水分离的原理
油和水分离的原理油和水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油水分离原理。
一、重力沉降法:重力沉降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油水分离方法。
原理是利用油和水在密度上的差异,通过重力使其分离。
根据油的密度较小,在水下形成悬浮液或浊液状,可采用沉降法进行分离。
在油水分离过程中,较大的油滴或油块会逐渐沉降到底部,形成一层较厚的油层,水则集中在上层。
通过安装沉淀池或沉淀装置,使油水混合物在其中停留,利用这种原理,油和水可以实现初步分离。
二、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是基于物质的密度不同和离心力的作用,将油和水分离开来的方法。
通过高速旋转设备(如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密度较大的油分离出去,而密度较小的水则保留在中心位置。
在离心过程中,油和水在离心机的分离筒内旋转。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油在分离筒内被推到边缘,形成一层油,水则位于中心。
最后,通过排油和排水口将油和水分别取出。
三、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利用油和水疏水性差异的分离方法。
因为水是亲水性的,而油是疏水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某些表面活性剂或吸附剂来改变油和水的性质,从而使其分离。
在浮选分离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界面活性剂和胶体活性剂。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到油水混合物中,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使之成为一个油包水的胶体颗粒悬浮液。
然后,可以利用浮降法或离心分离法将油和水分开。
四、过滤法:过滤法是通过净化滤料来分离油和水。
在过滤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滤料,如滤纸、滤网等,将浑浊的油水混合物通过滤料,油滴或油块会被滤料截留下来,而水则通过滤料透过。
过滤法可以用于处理一些较小颗粒、较低浓度的油水混合物。
对于较大浓度的油水混合物,可以通过预处理如沉降、离心等方法,将颗粒较大的油滴去除,然后再进行过滤。
五、电解法:电解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分离油和水的方法。
在电解过程中,利用电极和电源,将水中的油、脱脂剂等有机物质进行电解。
在电解过程中,有机物质会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等物质,从而实现油和水的分离。
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
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沉降分离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分离方法,主要用于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或浮游生物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沉降分离原理基于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作用使得较重的固体或浮游生物颗粒沉降到液体底部,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降分离的原理和常用的方法。
1.原理:沉降分离的原理是基于斯托克斯定律,即在流体中,一个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体积、形状、密度以及流体的粘度和密度有关。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一个颗粒在一定重力下的沉降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2g(ρp-ρm)r^2)/(9η)其中,v代表沉降速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ρp代表颗粒的密度,ρm代表流体的密度,r代表颗粒的半径,η代表流体的粘度。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的体积、密度以及流体的粘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沉降速度较慢的颗粒会更容易分离出来。
因此,在进行沉降分离时,可以通过控制颗粒的大小、密度以及流体的粘度来实现理想的分离效果。
2.方法:沉降分离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重力沉降:重力沉降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沉降分离方法。
它利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降的特性,将混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静置一段时间,使得较重的固体颗粒沉降到液体底部。
然后通过倾倒或抽取的方式将上层液体倒掉,即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2)离心沉降:离心沉降是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加速沉降的过程。
离心沉降可以将颗粒分离得更彻底,分离速度更快。
离心沉降是利用离心机的转速和半径控制离心力的大小,通过调整离心机的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颗粒的分离。
(3)沉降澄清:沉降澄清是通过调控液体的流速和流向,使颗粒在液体中进行不同速度的沉降,从而实现分离。
沉降澄清通常使用的装置是沉降澄清池或沉降澄清罐。
在这些装置中,通过设计合理的流场,使得颗粒在不同区域以不同的速度沉降,最终实现分离。
(4)浮选法:浮选法是通过将颗粒与空气或气泡结合在一起,使得颗粒浮在液体表面或高于液体表面,实现沉降分离的一种方法。
旋风分离沉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旋风分离沉降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旋风分离沉降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旋风分离沉降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旋风分离沉降是利用惯性离心力将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当含尘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后,气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密度大的颗粒被甩向器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筒壁下落,从而实现气固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旋风分离器:主体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
2. 含尘气体发生装置:可产生不同浓度的含尘气体。
3. 测量装置:风速仪、气体流量计、气体压力计等。
4. 计时器、秒表、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
2. 设置旋风分离器,调整进口管宽度、导气管长度等参数。
3. 启动含尘气体发生装置,调节气体流量和浓度。
4. 测量进口风速、气体流量、气体压力等参数。
5. 观察旋风分离器内部气流变化,记录分离效果。
6. 关闭含尘气体发生装置,关闭旋风分离器。
7. 计算分离效率、压降等指标。
8.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进口风速:10m/s(2)气体流量:1000m³/h(3)气体压力:0.1MPa(4)分离效率:90%(5)压降:0.2MPa2. 结果分析(1)分离效率:本实验中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为90%,说明旋风分离器在处理含尘气体时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
(2)压降:实验中旋风分离器的压降为0.2MPa,说明旋风分离器对气体流动阻力较小,有利于气体的顺利通过。
(3)影响因素分析:a. 进口风速:进口风速对分离效率有较大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分离效果。
b. 气体流量:气体流量对分离效率有影响,流量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分离效果。
c. 气体浓度:气体浓度对分离效率有影响,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分离效果。
d. 旋风分离器结构:旋风分离器结构参数如进口管宽度、导气管长度等对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
化工原理11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PPT文档演模板
化工原理11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第三章、非均相混合物 分离及固体流态化
•3.1 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3.1.1 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
PPT文档演模板
化工原理11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一、颗粒的特性
•1. 球形颗粒:球形颗粒的尺寸由直径d确定。
体 积 表面 积 比表面 积
PPT文档演模板
•二、重力沉降设备
• 位于降尘室最高点的颗粒沉降到室底所需的时间为
•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为
•降尘室 高
•沉降速 度
•降尘室 长
欲使颗粒被分离出来,则
•气流水平通 过降尘室速
度
PPT文档演模板
或
化工原理11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二、重力沉降设备
根据降尘室的生产能力,气体在降尘室内的水平 通过速度为
•降尘室生 产能力
PPT文档演模板
化工原理11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概述
机械分离方法,即利用非均相混合物中两 相的物理性质(如密度、颗粒形状、尺寸等) 的差异,使两相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使其分离。
机械分离方法
沉降 过滤
PPT文档演模板
化工原理11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概述
•非均相混和物分离的应用: •(1)收集分散物质。 •(2)净化分散介质。 •(3)环境保护。
•三、 阻力系数(曳力系数)
•滞流区 •过渡区 •湍流区
•表面摩擦阻力 •形体阻力
PPT文档演模板
化工原理11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四、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自由沉降
• 沉降过程中,任一颗粒的沉降不因其它颗 粒的存在而受到干扰 •干扰沉降
• 如果分散相的体积分率较高,颗粒间有明 显的相互作用,容器壁面对颗粒沉降的影响不可 忽略,这时的沉降称为干扰沉降或受阻沉降。
简述离心沉降与离心分离的原理和主要设备。
简述离心沉降与离心分离的原理和主要设备。
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是常用的分离技术,它们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环境工程、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分别介绍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的原理及主要设备。
一、离心沉降的原理和设备离心沉降是利用物质不同密度和形态的差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其沉降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常用的离心沉降设备有旋转式离心机和管式离心机。
旋转式离心机是利用来自电机的动力旋转离心轴,产生离心力将样品沉淀预处理和离心分离,从而获得相应分离物的仪器设备。
旋转离心机适用于离心样品量小,操作简便,但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比较低,难以获得高分离效率。
管式离心机是在旋转离心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储液离心、分离离心和预冷离心三部分构成。
离心样品在离心过程中,通过离心管与离心机离心转子的分类,得到不同的离心位置与离心堆积痕迹。
同时该设备离心放大比例可高达20000倍,非常适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与富集。
二、离心分离的原理和设备离心分离是指根据不同物质的离心系数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样品中的物质分离开来,从而实现纯化、富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离心分离设备有密度梯度离心机和磁珠分离离心机。
密度梯度离心机利用高分子、高糖等某种材料,根据其密度差异构成了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设备,便于不同物质在不同密度梯度中进行分离与纯化,从而实现了单细胞分离和混合杂交。
磁珠分离离心机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特性,配合外加磁场实现离心分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磁性材料与样品中特定成分的磁性微珠结合后,利用磁珠在离心过程中的可控性和特殊结构,从而实现离心分离的一种设备。
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的原理都是基于材料的密度、形态、尺寸等因素对离心力的差异响应分离方法,虽然两种设备的使用场景、原理、特点不同,但在样品分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制药、食品工业、环境工程等领域。
下面分别从这几个领域具体涉及的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的实际应用进行简要介绍:1. 生物化学领域离心沉降技术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蛋白质分离。
化工原理中的沉降与过滤
化工原理中的沉降与过滤引言在化工工艺中,沉降和过滤是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
沉降是指根据固液颗粒的重力作用,通过静置使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而将悬浮液体分离出来。
过滤则是通过利用滤介质的孔隙或表面,将悬浮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留下,而使液体通过,从而达到分离固液的目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化工原理中的沉降与过滤进行介绍。
沉降原理沉降是基于固体颗粒的重力作用,通过静置使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沉降速度取决于固体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和粒径大小。
根据Stokes定律,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沉降速度可由下式计算:v = (2/9) * (ρp - ρl) * g * (d^2) / μ其中,v为沉降速度,ρp为颗粒的密度,ρl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颗粒的直径,μ为液体的动力粘度。
过滤原理过滤是通过滤介质的孔隙或表面,将悬浮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留下,而使液体通过,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滤介质常用的有滤纸、滤筒、滤板等,其孔隙大小决定了能够透过的颗粒大小。
根据Darcy定律,过滤速度与滤介质的孔隙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过滤速度可由下式计算:Q = (π/4) * (d^2) * (ΔP/μ) * A其中,Q为过滤速度,d为滤介质的孔隙直径,ΔP为过滤压差,μ为液体的动力粘度,A为过滤面积。
实际应用沉降的应用沉降在化工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污水处理: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通过沉降实现固液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矿石提取:矿石中的有用矿物颗粒通过沉降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后续的加工和提取。
3.食品加工:在食品饮料生产中,一些颗粒物质需要通过沉降分离,以获得纯净的液体产品。
4.生物工程:在细胞培养和发酵工艺中,需要将细胞或发酵产物与培养基进行分离。
沉降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5.药物制剂:在药物合成和制剂工艺中,沉降用于分离和提取所需的纯净物质。
环境工程原理 第五章 沉降
1 P 2 ut gd P 18
斯托克斯(Stokes)公式
第二节 重力沉降
(2)过渡区:2<ReP<103
18.5 CD 0.6 ReP
ut 0.27
0.6 ( P ) gd P ReP
艾仑(Allen)公式 CD = 0.44
第三节 离心沉降
(二)旋流分离器
• 旋流分离器用于分离悬浮液,在结构和操作原理上与旋风 分离器类似。 • 旋流分离器的特点: ①形状细长,直径小,圆锥部分长,有利于颗粒分离。 ②中心经常有一个处于负压的气柱,有利于提高分离效 果。
• 在水处理中,旋流分离器又称为水力旋流器,可用于高浊 水泥沙的分离、暴雨径流泥沙分离、矿厂废水矿渣的分离等。
utc
4( P )d P r 2 3 CD
4( P )d P g 重力沉降 ut 3 CD
• 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离旋转中心。 • 由于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化,致使离心沉降速度也随粒 径所处的位置而变。 • 离心沉降速率在数值上远大于重力沉降速率。
第三节 离心沉降
π 2 u 2 FD CD dP 4 2
CD与Re有关
第三节 离心沉降
F Fc Fb FD
2 1 3 π u 2 πd P ( P )r 2 CD d P 6 4 2 du m dt 颗粒在此位置上的离心沉降速度:
如果这三项力能达到平衡 du/dt=0
2 CD与ReP的关系曲线转换成 CD ReP 与ReP的关系曲线。
第二节 重力沉降
CDReP-1(不包含颗粒直径的摩擦数群) 由颗粒直径计算沉降速度 由颗粒直径和其他参 数,计算摩擦数群。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
重力沉降的原理及应用
重力沉降是一种重要的固液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重力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当颗粒直径小于0.1mm时,颗粒在液体中的降速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直径越大,降速越快。
因此,在重力作用下,颗粒由于密度差异而沉降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重力沉降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水处理、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矿业、食品加工等。
具体应用包括:
1. 污水处理:重力沉降可以用于固液分离,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从而实现净化和回收利用。
常见的应用有沉淀池、沉淀池、沉积板等。
2. 固废处理:重力沉降可以用于固废处理,将固液混合物中的固体部分沉降下来,从而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分离和处理。
常见的应用有沉淀池、离心机、压滤机等。
3. 矿业:重力沉降可以用于矿石的选矿过程中,将矿石中的颗粒按照密度分离出来。
常见的应用有浮选、重选等。
4. 食品加工:重力沉降可以用于分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固液混合物,如分离果汁中的果肉、分离牛奶中的脂肪等。
常见的应用有沉淀池、离心机等。
总之,重力沉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液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沉降
例3.2
1)理论最小沉降颗粒直径(临界粒径)
18
(斯托克斯区)
d pc
多级降尘室的dpc更小 多级降尘室的水平隔板数 = N-1
qv NWLut
三、离心沉降
惯性离心力实现的沉降过程
离心沉降速度
切向速 度=rw
4d p ( p ) ui 2 ur 3 r
4d p ( p ) g 3
一、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重力沉降
沉降颗粒的受力情况: 重力
Fg
曳力Fd
浮力
曳力
Fb
6
6
d p pg
3
d p 3 g
Fd Ap
曳力 系数
u
2
2
牛顿第二定律
du d p ( p )g d p ( ) ma p d 6 dt 6 4 2 加速段 u 曳力
重力沉降速度的计算
假设沉降 试差法: 属于某一 流型
先假设处于 斯托克斯区 Re<2 Re > 2
计算沉 降速度
核算 Re
dut Re
d 2 s ut g 18
ut 为所求 假设处于 阿伦区
例题: 3-1 再计算 p94 和判断
其它方法简介: 无因次判据法: 计算判据K 的值 由K值确 定沉降所 属区域
标准旋风 分离器: h=D/2, b=D/4, n=5, ξ=8
相关应用:
临界粒径、压强降的计算p100例 3-3
24 Re
10 Re
0.44
已知:
ut
4 gd p ( p ) 3
代入上式:
化工原理第三章1沉降
实验装置与步骤
• 实验装置:沉降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实验管、测量段、流量计、 压力计、搅拌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实验管采用透明材料 制成,以便观察颗粒的沉降行为。测量段用于放置光学检测器 或摄像头,以便记录颗粒的沉降过程。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的 流量,压力计用于测量流体的压力,搅拌器用于保证流体的均 匀性。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实验数据。
沉降的原理
由于颗粒或液滴受到重力 作用,它们会向气体的下 游方向移动,最终在某一 位置沉积下来。
沉降的分类
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惯 性沉降。
重力沉降速度的计算
斯托克斯定律
颗粒在静止流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 比,与流体粘度成反比。
修正的斯托克斯定律
考虑到颗粒形状、密度和流体粘度的影响,对斯托克 斯定律进行修正。
颗粒的密度
颗粒的密度是指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密度大的颗粒在流体中更容易下沉 ,而密度小的颗粒则更容易漂浮。
在化工生产中,密度差异是实现固液分离的重要依据之一。
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
颗粒的粒径是指其直径或宽度,而粒 径分则是指颗粒群中不同粒径颗粒 的分布情况。
粒径和粒径分布对颗粒的沉降速度和 沉降效果有显著影响。在化工生产中, 控制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对于提高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分析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 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步骤。描述性统计主要是计算 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相关性分析主要 是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主要是建立数 学模型预测沉降速度。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颗粒的 粒径、密度、流体粘度等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 和规律,为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颗粒的流体阻力特性
沉降分离 原理
沉降分离原理沉降分离是一种物质分离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利用不同物质在溶液或混合物中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作用使其沉降从而实现分离。
沉降分离的原理可以通过斯托克斯定律来描述。
斯托克斯定律表明,在一个粒径为 d、密度为ρ、粘度为η 的球形粒子在一种流体中由于重力而受到的附加阻力 F,与粒子直径的平方、密度差和粘度成正比。
即F = 6πηdv其中,v为粒子的沉降速度。
由于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且物体的质量等于其体积乘以其密度,因此可以得到F = 6πηdv = 4/3πd^3ρ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推导得到v = 2/9(d^2ρg)/η该公式表明,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粒子的沉降速度与粒子直径的平方、密度差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根据沉降分离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实验条件中的因素来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分离。
其中,影响沉降速度的关键因素有下列几个:1. 粒子直径: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粒子直径的平方与沉降速度成正比。
因此,粒子直径越大,其沉降速度越大,分离速度也就越快。
2. 物质密度:物质的密度差决定了沉降速度的大小,密度差越大,沉降速度越大,分离速度也就越快。
3. 液体粘度:液体粘度决定了粒子受到的阻力大小,粘度越小,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大,分离速度也就越快。
4.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一个常数。
但是,如果在实验条件下使用其他较小或较大的重力加速度,也可以影响沉降速度和分离速度。
综上所述,沉降分离通过利用不同物质在溶液或混合物中的密度差异,通过调节实验条件中的因素来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分离。
这一分离原理为许多实际应用和实验分析提供了基础。
沉降分离的名词解释
沉降分离的名词解释沉降分离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分离过程,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工程、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它通过利用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的不同沉降速度,将混合物中的固体或液体分离出来,从而实现纯化或提取目标物质的目的。
实质上,沉降分离是基于物质的密度差异来实现的。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物体在流体中的沉降速度与其半径、密度和流体粘度有关。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如果混合物中的某个成分具有较大的密度差异,那么在重力作用下,它会沉降到底部,而其他成分则会浮在上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参数控制,可以实现将其中一个或多个成分有效地分离出来。
水处理领域是沉降分离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例如,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利用沉降分离可以将悬浮固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从而降低废水中的颗粒物浓度。
通常,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沉淀池,其中的悬浮固体会随着时间逐渐沉降到池底,而干净的水则从池中排出。
此外,沉降分离还可以用于处理混合酒精溶液、油水混合物等复杂体系,实现酒精或油的回收与纯化。
环境工程是另一个广泛应用沉降分离的领域。
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中,颗粒物的净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沉降分离通过使用沉淀器或过滤器,将悬浮在气流中的颗粒物截留下来,从而净化气体。
此外,在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中,沉降分离也常被采用。
例如,利用离心机可以将废物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从而达到废物减量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在化工和生物医药领域,沉降分离被广泛用于分离纯化化合物或生命体。
例如,在药物合成中,通过控制溶液pH值或加入特定的沉降剂,可以实现药物晶体的沉降分离。
此外,沉降分离还被应用于分离和纯化生物制剂、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等。
尽管沉降分离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分离方法,但其适用范围和效果仍受到一些限制。
首先,沉降分离只适用于具有明显密度差异的物质,对于密度接近的成分分离则效果较差。
其次,沉降分离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对于固体颗粒较小且密度较小的混合物。
针对这些限制,人们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情况可结合其他分离技术,如过滤、离心、膜分离等,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
沉降的分离原理
沉降的分离原理沉降的分离原理可以通过不同颗粒物质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沉降是指颗粒物质在液体中由于其密度的差异而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不同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取决于颗粒物质的密度、形状、大小以及液体的粘度等因素。
沉降的分离原理可以通过斯托克斯定律进行解释。
斯托克斯定律可以表示为:V = (dp * g * (ρp - ρf)) / (18 * η)其中,V表示沉降速度,dp表示颗粒物质的直径,g表示重力加速度,ρp表示颗粒物质的密度,ρf表示液体的密度,η表示液体的粘度。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可以看出沉降速度与颗粒物质的直径、密度差、液体粘度有关。
当颗粒物质的直径较小、密度差较大、液体粘度较小时,沉降速度较快。
而颗粒物质的直径较大、密度差较小、液体粘度较大时,沉降速度较慢。
在实际的分离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分离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来实现分离效果的改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分离效果的方法:1. 调节液体的粘度:通过改变液体的温度或添加适当的分散剂来改变液体的粘度。
液体粘度的增大会减缓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
2. 调节颗粒物质的直径:颗粒物质的直径对沉降速度具有直接影响。
可以通过研磨、筛分等方法来改变颗粒物质的直径。
3. 调节颗粒物质的密度:可以通过修改颗粒物质的成分或添加特定的添加剂来改变颗粒物质的密度。
4. 使用离心力:离心分离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加速颗粒物质沉降速度的分离方法。
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
5. 使用分离膜或过滤介质:通过使用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或过滤介质来筛选颗粒物质。
这种方法常用于微粒分离或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6. 使用电场或磁场:通过外加电场或磁场来改变颗粒物质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方法常用于具有电荷或磁性的颗粒物质的分离。
以上是沉降的分离原理及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
沉降的分离原理是基于颗粒物质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差异实现的,而在实际的分离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液体粘度、颗粒物质的直径、密度以及使用离心力、分离膜或过滤介质、电场或磁场等方法来改善分离效果。
沉降槽分离的基本原理
沉降槽分离的基本原理沉降槽是一种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的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将固液混合物分离开来。
沉降槽分离的过程包括混合物的进料、沉降分离、沉渣底出、清液出口、澄清液出口等。
沉降槽内的分离主要是通过重力沉降原理实现的。
当固液混合物进入沉降槽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固体颗粒会沉降到槽底,而液体则向上浮起。
这是因为固体颗粒的密度通常大于液体,所以受到的重力也更大,从而使得固体沉降到底部。
在沉降槽中,根据固液混合物的密度差异以及固体颗粒的大小、重力作用的大小等因素,可以实现不同粒度、不同密度的颗粒的分离过程。
较小的固体颗粒会更容易随着液体一起上升,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会更容易沉降到底部。
根据固液混合物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沉降槽的尺寸、倾斜角度、进料方式等参数,来控制分离过程中固液分离的效果。
沉降槽的沉渣底出口通常设置在槽底,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后,通过底部出口进行排出。
清液出口则设置在槽顶,用于排出上浮的液体。
澄清液出口一般位于干区,并且比清液出口要高,用于排出在上浮过程中被带到干区的细小颗粒。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常常采用改变沉降槽的结构,如设置分隔板、增加滤料等。
分隔板的作用是防止上升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再次下沉,从而提高澄清液的纯度。
滤料的作用是过滤掉较小的固体颗粒,使得澄清液更加清澈。
除了基本的分离原理,沉降槽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沉降槽中的进料速度应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其次,沉降槽应定期清理,避免积累过多颗粒导致分离效果下降。
同时,沉降槽的结构也需要合理设计,以提高分离效果。
总之,沉降槽的分离原理基于重力沉降,通过固液混合物的重力分离实现固液分离。
通过合理设置沉降槽的参数和结构,可以提高分离效果,满足不同颗粒的分离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操作和维护,以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
第二节 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3.2.1 重力沉降一、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工业上沉降操作所处理的颗粒甚小,因而颗粒与流体间的接触表面相对甚大,故阻力速度增长很快,可在短暂时间内与颗粒所受到的净重力达到平衡,所以重力沉降过程中,加速度阶段常可忽略不计。
ma F F F d b g =-- 22u AF d ρζ=或a d u d g d g d s s ρπρπζρπρπ3223362466=⎪⎪⎭⎫ ⎝⎛--当颗粒开始沉降的瞬间:0=u 因为0=d F a 最大↑u ↑d F ↓a当0=at u u =——沉降速度“终端速度”推导得()ρζρρ34-=s t gd u0=a()ρρπρπζ-=⎪⎪⎭⎫ ⎝⎛s g d u d 322624式中:t u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s m ;d——颗粒直径,[]m ;s ρ——颗粒密度,[]3m kg ;——流体密度,[]3m kg ;g ——重力加速度[]2s m ;ζ——阻力系数,无因次, ()et s R f .φζ= s φ——球形度 ps s s=φ综合实验结果,上式为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流体中的自由沉降公式。
滞留区 1Re 104<<-tRe24=ζ ()μρρ182g d u s t -= 斯托克斯公式过渡区 310Re 1<<t 6.0Re5.18=ζ ()27.06.0Re t s tg d u ρρρ-= 艾仑公式湍流区 53102Re 10⨯<<t 44.0=ζ ()ρρρgd u s t -=74.1 牛顿公式μρt t du =Re该计算公式(自由沉降公式)有两个条件:1.容器的尺寸要远远大于颗粒尺寸(譬如100倍以上)否则器壁会对颗粒的沉降有显著的阻滞作用,(自由沉降—是指任一颗粒的沉降不因流体中存在其他颗粒而受到干扰。
自由沉降发生在流体中颗粒稀松的情况下,否则颗粒之间便会发生相互影响,使沉降的速度不同于自由沉降速度,这时的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3.2.1 重力沉降一、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工业上沉降操作所处理的颗粒甚小,因而颗粒与流体间的接触表面相对甚大,故阻力速度增长很快,可在短暂时间内与颗粒所受到的净重力达到平衡,所以重力沉降过程中,加速度阶段常可忽略不计。
ma F F F d b g =-- 22u AF d ρζ=或a d u d g d g d s s ρπρπζρπρπ3223362466=⎪⎪⎭⎫ ⎝⎛--当颗粒开始沉降的瞬间:0=u 因为0=d F a 最大↑u ↑d F ↓a当0=at u u =——沉降速度“终端速度”推导得()ρζρρ34-=s t gd u0=a()ρρπρπζ-=⎪⎪⎭⎫ ⎝⎛s g d u d 322624式中:t u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s m ;d——颗粒直径,[]m ; s ρ——颗粒密度,[]3m kg ;ρ——流体密度,[]3m kg ;g ——重力加速度[]2s m ;ζ——阻力系数,无因次, ()et s R f .φζ= s φ——球形度 ps s s=φ综合实验结果,上式为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流体中的自由沉降公式。
滞留区 1Re 104<<-tRe24=ζ ()μρρ182g d u s t -= 斯托克斯公式过渡区 310Re 1<<t 6.0Re5.18=ζ ()27.06.0Re t s tg d u ρρρ-= 艾仑公式湍流区 53102Re 10⨯<<t 44.0=ζ ()ρρρgd u s t -=74.1 牛顿公式μρt t du =Re该计算公式(自由沉降公式)有两个条件:1.容器的尺寸要远远大于颗粒尺寸(譬如100倍以上)否则器壁会对颗粒的沉降有显著的阻滞作用,(自由沉降—是指任一颗粒的沉降不因流体中存在其他颗粒而受到干扰。
自由沉降发生在流体中颗粒稀松的情况下,否则颗粒之间便会发生相互影响,使沉降的速度不同于自由沉降速度,这时的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干扰沉降多发生在液态非均相系的沉降过程中。
)2.颗粒不可过分细微,否则由于流体分子的碰撞将使颗粒发生布朗运动。
二、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ps s s =φ 球面积公式24R S π=球R —半径;S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一个圆球的表面积;p S —颗粒的表面积[]2m。
p e V d =36πp V -颗粒体积[]3m ;pV de π63=de —颗粒当量直径[]m 。
三、沉降速度的计算1、试差法见讲义例题,计算t ut t e R u →以判断流型后选计算式,先确定流型→求出t u →计算出f e R →检验t e R 是否符合假设。
2、摩擦数群法使ζ及t e R 坐标之一变成t u 的已知数群()ρζρρ34-=s t gd u 解得()234t s u g d ρρρζ-= 又μρt t du e R =令ζ与t e R 相乘可消去2t u ()23234μρρρζg d e R s t-=查2t e R ~~~t R 图 求ρμζd e R u e R e R t t t t =→→查2另也可用1-t e R ζ 消去颗粒直径d1-t e R ζ~~~=→de e R t tt u e R ρμ四、重力沉降设备 1、降尘室:令 l —降尘室长度[m];H —降尘室高度[m];b —降尘室宽度[m];u t—颗粒沉降速度[m/s];u —气体在降尘室内水平通过的速度[m/s]; 颗粒沉降时间:tt u H =θ, 气体通过时间:ul =θ 颗粒被分离出来的条件:t θθ≥即tu H u l ≥ 令:VS-()又称为降尘室生产能力积流量降尘室处理含尘气体体,。
气体水平流速:Hb V u s =,代入tu H u l ≥∴ t sblu V ≤或blV u s t ≥注意;1、t u 按需要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计算。
2、u 应保证气体流动雷诺准数处于滞流区。
2、悬浮液的沉聚过程悬浮液的沉聚过程;属重力沉降,在沉降槽中进行。
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过程,大多属于干扰沉降。
比固体颗粒在气体中自由沉降阻力大。
随着沉聚过程的进行,A,D两区逐渐扩大,B区这时逐渐缩小至消失。
在沉降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A,B两区之间的界面以等速向下移动,直至B区消失时与C区的上界面重合为止。
此阶段中AB界面向下移动的速度即为该浓度悬浮液中颗粒的表观沉降速度0u 。
表观沉降速度0u 不同于颗粒的沉降速度t u ,因为它是颗粒相对于器壁的速度,而不是颗粒相对于流体的速度。
等浓度B区消失后,AC界面以逐渐变小的速度下降,直至C区消失,此时在清液区与沉聚区之间形成一层清晰的界面,即达到“临界沉降点”,此后便属于沉聚区的压紧过程。
D区又称为压紧区,压紧过程所需时间往往占沉聚过程的绝大部分。
通过间歇沉降实验,可以获得表观沉降速度0u 与悬浮液浓度及沉渣浓度与压紧时间的二组对应关系数据,作为沉降槽设计的依据。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动的物体(参照物)而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的变化叫运动,不发生位置变化的叫静止,由于参照物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因此运动与静止只有相对的意义。
3、 沉降槽的构造与操作沉降槽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1) 间歇式;需处理的悬浮液料浆送入槽内,静置足够时间后,即由上部抽出清液而由底口排出稠厚的沉渣。
(2) 连续式:d (沉降槽的直径几米至几百米)。
底流:排出的稠浆称为底流。
4、 连续沉降槽的计算 (1) 沉降槽的面积以加料口为界,加料口以上为澄清区,以下为增浓区。
清液上行至溢流口流出,颗粒与液体一块下行至增浓区,进行沉聚过程。
若进入连续沉降槽,料浆体积流量为[]m Q 3,其中固相体积分率为f e ,底流中固相体积分率为c e 则: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f e Q .=,⎩⎨⎧固液Q Qe f 固相体积流量=(因为稳定操作,各个不同深度处浓度是恒定的,所以料浆中固相体积流量必须等于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
化工生产是稳定的,各个车间工段的设备均是稳定的。
即: 料浆中固相体积流量必须等于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
底流中体积流量cf e e Q .=底流中⎩⎨⎧固相液相 底流的体积流量底流中固相体积流量=c e令增稠段各个横截面必须有一个总体下行速度u u 总体⎩⎨⎧液固 总体下行即: 指底流相对于器壁的流速,cf u Ae e Q u .=A u u —底流体积流量[]s m 3c u Ae u —底流固相体积流量[]s m 3。
在增稠段内任取一个水平截面,设该截面上,固相体积分率为eAA AH H A V V e ’‘固=== Ae A =‘H —该水平面截面厚度[]m ,'A —是增稠段内固相截面积[]2m,A —是增稠段固液总截面积[]2m。
⎪⎪⎭⎫ ⎝⎛+=0u Ae Qe Ae Qe c f f t f u A Qe '= 0u u u u t += 表观沉降速度—0u举例: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u u 是底流总体相对于管壁的速度,表观沉降速度是颗粒相对于容器壁面0u ,即在静止流体中沉降速度。
()0u u Ae Qe u f += 代入cf u Ae e Q u .=整理得 0Aeu e eQe Qe cf f +=,方程两边同除e u 0移项整理得,⎪⎪⎭⎫⎝⎛-=c f e e u Qe A 110 33333311m m m m m m ee c 固相水固相底流固相料浆体积=-=⎪⎪⎭⎫ ⎝⎛- 311m ee Qe cf 溢流出水总体积=⎪⎪⎭⎫ ⎝⎛- 30m Au 溢流出水总体积= 如设容器壁为参照物,则水向上的流速即为0u 料浆=底流+溢流水① 若悬浮液中固相浓度以单位体积内的固相质量C 表示时,⎪⎪⎭⎫⎝⎛-=cf e e u Qe A 110变为 ⎪⎪⎭⎫⎝⎛-=⎪⎪⎭⎫ ⎝⎛-=c cs s f cc u w e e u Qe A 111100ρρ c —任一横截面上的固相浓度,()3m kg 固(悬浮液)c c —沉渣中(底渣)固相浓度,()3m kg 固(底流)()()固悬浮液单位kg m c 31 , ec s ρ11= 单位33311增稠段任一截面体积米固体体积米(固)米公斤(固)⨯sρ—固体密度[]3m kgcs e ρ1单位底流米公斤(固)(底流)米(固)米(固)米公斤(固)3333111=⨯ cc 1单位底流米公斤(固)(底流)米(固)米(固)米公斤(固)3333111=⨯②若悬浮液中固相浓度以固液质量比的形式表示时:)11(0CC C u w A -=ρρ X —任一截面上固液质量比液)固)((kg kg ;C X —沉渣中固液质量比液)固)((kg kgρ—悬浮液密度[])()(3液液m kg )11(0CX X u w A -=ρX 1单位)()(固液kg kg C ρ单位)()()()()()(33固液固固液液kg kg m kg m kg =求取最大横截面A 值后,乘以安全系数作为沉降槽的实际横截面积。
对于直径5m 以上的沉降槽,安全系数为1.5,对于直径30m 以上的沉降槽,安全系数为1.2 。
(2 ) 沉降槽的高度沉渣压紧时间往往比料浆达到临界沉降所经历时间长,故用依据压紧时间来决定沉降槽高度 r csx w wAh θρρ)(+= 质量守恒因为稳定操作压紧区的高度h 是恒定的,既是恒定、压紧区的容积必等于底流排出沉渣体积。
液相质量流量固相质量液相质量固相质量流量=⨯=C X w 或 )1(C S S r X A w h ρρρθ+= (3) h —压紧区的高度m ;A —横截面积2m ; w —底流中间相质量流量,Skg;C X — 底流中间固、液相质量比,液)固)((kg kg ;[]m h h h )2~1(75.0'+⨯+='h —沉降槽总高度[]m 。
(通常要附加约75%的压紧区的高度作为安全余量 75.0⨯h ,沉降槽的总高度则等于压紧区高度加上其它区域的高度,后者可取1~2m)。
3.2.2 离心沉降mg F g = 重力场强度g 可视为常数,其方向指向地心。
离心力R m RmF C 22ωυ=-化工 R u m F T C 2= Ru T2—惯性离心力场强度 ↑T u (切线速度)或↓R ↑C F一、惯性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中心→外(径向)cF 向心力F ←→0阻力F ←;颗粒直径d ,密度s ρ,流体密度ρ,切向速度T u作用在颗粒上的力⎪⎪⎪⎩⎪⎪⎪⎨⎧===2466222323r T T SC u dF R u d F R u d F ρπζρπρπ阻向阻力向心力惯性离心力r u —颗粒与流体在径向上的相对速度⎪⎪⎪⎩⎪⎪⎪⎨⎧====24662233u dF g d F g d mg F d b s g ρπζρπρπ阻力:浮力:重力:等速是r u 则被称为重力沉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