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姚安彝族左脚调

合集下载

彝族左脚舞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彝族左脚舞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彝族左脚舞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陈祥伟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8(000)014
【摘要】牟定县在最近几年对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左脚舞的发展和保护高度重视,在历史不断的变迁过程中,左脚舞从原来的草根文化逐渐向一线城市发展并不断繁荣起来,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牟定县.牟定县彝族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本文拟从牟定县左脚舞文化现状的角度,通过当地左脚舞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到位之处,这对促进牟定县左脚舞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陈祥伟
【作者单位】普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普洱 6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左脚舞——彝族文化的“活化石”
2.浅析祥云彝族左脚舞的源流及社会功能
3.楚雄彝族\"左脚舞\"的历史逻辑及现实观照
4.云南彝族左脚舞的康养价值解读
5.云南楚雄彝人古镇彝族左脚舞"反濡化"现象研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楚雄彝族左脚调的传承

楚雄彝族左脚调的传承

彝族左脚调的传承云南民族大学和庆国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舞是世居土著民族的代表性舞种,是楚雄州民族舞中唯一有清·康熙《定远县志》史料记载的民间舞。

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了自己的雏形,并在约一千年多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跳法、唱法和伴奏;由于牟定彝族是世居土著民族与古代西北地区南下的氐羌部落及东来的昆明叟部落中哀劳部落长期分化融合后而形成的乌蛮、白蛮,由此形成了大聚居小分散的格局,其主要分布在牟定县境内的西北山区。

彝族左脚调的形成牟定的璠猫乡和凤屯乡是彝族左脚舞的主要发源地,这两大彝族支系现存的倮倮颇、俚颇左脚舞与传统的“三跺脚”、“摆八仙”从跳法、音乐上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根据清、康熙四十一年《定远县志》的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外南郊东岳庙赶市,贾汉彝买卖衣具货物……至晚,男女百余人吹芦笙、弹彝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跺左脚,至更余方散”。

文中所说的“彝曲”既现在的左脚调,“彝琴”指的是现在牟定彝族龙头四弦琴,“跺左脚”即现在的左脚舞。

我们还可从许多的资料中看出,当时远近的商人、各民族对“三月会”是十分向往和感兴趣的。

而璠猫乡和凤屯乡不同的跳法、唱法、奏法不仅各具特色,每而且每首曲调都配有相应的步伐及舞蹈(璠猫乡的左脚调许多都配有歌词),又因都是先踮左脚出右脚,因此叫“左脚舞”,也称“左脚调”。

一、左脚调形成与地域文化(一)关于左脚舞和三月会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牟定城南郊东岳庙旁有一个黑龙潭,潭内有条恶龙常常出来兴风作浪,使牟定坝子年年洪水泛滥,灾害不断,彝族小伙啊里和彝族姑娘啊罗决心惩治恶龙,为民除害,众乡亲在他两的带领下,在农历三月二十八这天,将烧红的火炭、石灰投向龙潭,又用石头和土将龙潭填平,他们担心镇不住恶龙,便燃起熊熊烈火,手拉手围起圈边跳、边唱、边跺,一连三天三夜终于将恶龙制服。

从此以后,洪水退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为欢庆胜利、纪念勇敢的啊里和啊罗,每年的三月二十八这一天,牟定各族人民便自发的聚集到东岳庙旁的龙潭上,白天进行贸易交易、走亲访友,晚上则燃起熊熊篝火,竭尽所能唱歌舞蹈,连续三天三夜不间断,从此“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的“三月会”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范文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范文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范文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一、引言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彝族的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舞蹈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

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彝族左脚舞,它以舞蹈者只用左脚表演舞蹈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本篇报告旨在对彝族左脚舞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彝族左脚舞的历史背景彝族左脚舞起源于彝族神话传说中的彝族始祖“神龙创世”故事。

据传,神龙在创世时,只用左脚行走,后来形成了彝族左脚舞。

这个舞蹈形式在彝族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三、彝族左脚舞的表演形式彝族左脚舞是一种集合了舞蹈、音乐和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

舞者在表演时只用左脚动作,通过身体的摆动、手势和脚步的变换等方式展现出舞蹈的美感。

舞蹈的音乐伴奏通常为彝族特色的土笛和锣鼓等乐器,配合舞者的动作,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韵律。

四、彝族左脚舞的意义和作用彝族左脚舞在彝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色。

其次,它是彝族人民表达感情、表达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舞蹈形式,彝族人民能够向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彝族左脚舞还具有调节情绪、健身和娱乐的作用。

五、彝族左脚舞的现状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彝族左脚舞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目前,彝族左脚舞已经成为彝族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旅游活动中频繁出现。

此外,一些专业舞蹈团体将彝族左脚舞作为重要的演出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回演出,进一步推动了彝族左脚舞的传播和发展。

六、彝族左脚舞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彝族左脚舞,彝族内外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一方面,彝族政府加大了对舞蹈团体的扶持力度,组织举办各类舞蹈比赛和表演活动,为舞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另一方面,彝族学者和艺术家对彝族左脚舞进行深入研究和记录,编纂了大量的舞蹈专著和影像资料,以促进彝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浅析

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浅析

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浅析摘要:左脚调与左脚舞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含了彝族社会发展历史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

牟定是左脚舞的故乡,左脚舞是牟定彝族的代表性舞种,在牟定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红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在,这源于一千多年前的悠久彝族歌舞文化,正以最耀眼的姿态向世界散发它的光芒。

关键词:左脚调;左脚舞;婚俗;艺术特征;发展一、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的人文历史牟定县地处云贵高原,地处滇中腹地。

这里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具有浓郁厚重的文化底蕴。

虽然没有名山、名水和名人,但有样东西却不能让人忘怀,那就是跳了上千年的左脚舞和唱了上千年的左脚调。

从远古传说起源的左脚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牟定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紧密的与牟定人联系在一起。

同时也成为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含了彝族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

1、牟定彝族节庆活动与左脚调左脚舞的历史渊源在牟定左脚舞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以正月十五赶猫街、二月八、三月会、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作为重要载体,与左脚舞相依相伴,成为左脚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众多民间传统节日中,当数三月会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氛最热闹、名气最响。

一年一度的三月会是彝族左脚歌舞的盛会,也是左脚舞以及其他彝族歌舞的海洋。

成千上万的彝族群众弹起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人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

在县城广场和主要街道上,三月会期间每晚跳脚圈数在50圈至100圈,可谓盛况空前。

在史实记载方面。

据考证,牟定左脚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并散见各种史志。

其中,要数康熙四十一年的《定远县志》及道光十五年的《定远县志》最为权威。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修定的《定远县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

彝族左脚舞的艺术功能

彝族左脚舞的艺术功能

彝族左脚舞的艺术功能李新才【摘要】彝族左脚舞是一种以形体动作艺术为基点的传统民间歌舞.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歌舞艺术形态,左脚舞具有大众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可展现富有形体动态的艺术形象,对参与者起着身心愉悦、陶冶性情和美化心灵的作用.【期刊名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5)001【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彝族;左脚舞;民间歌舞;艺术功能【作者】李新才【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22.22“17”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艺术的功能是在建立经济的价值,并且刺激人类精良技巧的发展。

”[1]87王国维强调:“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2]在古代,彝族传统民族歌舞有羊皮鼓舞、月琴舞、踏歌舞、傩傩舞、丧葬宴乐舞、鼓舞、敬酒歌等多种形式。

以踏足顿跺、搭肩缠腰为主要特征的彝族传统舞蹈左脚舞属于踏歌类的彝族舞种,与“鲁鲁则”有较深的渊源关系,与打歌舞、跳歌舞、跌脚舞、跳脚舞极其相似,属于一元多支和同宗近支的舞种。

这些具有共性的彝族歌舞属于“氐羌古风”。

《清康熙定远县志》所描述的“跺左脚”是对当时牟定①牟定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

据《清康熙定远县志》记载: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牟定三月会),彝族赴城南东岳宫(庙)赶会,至晚,男女百余人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曲、环围跺左脚,以手脚之俯仰合曲谱之抑扬,盖以左脚先起之故也。

牟定“左脚舞”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唯一有史籍记载的彝族歌舞舞种。

吹笙跌脚舞的记载。

今天的左脚舞正源于此,虽有所变化,但彝族人民依然称之为“古则”。

古老的彝族吹笙跌脚舞“古则”正是今天左脚舞的母体[3]。

左脚舞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均认为其与神话传说和宗教有关。

现有研究成果大多以左脚舞民族文化历史、现状分析及相关人文、地理的研究为对象,而对左脚舞艺术功能的相关研究甚少。

民族歌舞具有自身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每个民族的歌舞是体现其自身民族风格必要的“原素”,是当今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间接地满足了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对云南楚雄彝族左脚调的文化思考

对云南楚雄彝族左脚调的文化思考
力。
关键词 :左脚调 ;文化 ;彝 族
引 言
在云南楚雄彝族 自治州有 已经延续 了上千年的左脚舞和 左脚调 ,现在左脚调 已成为彝族 文化 的标 志符号之一 。它作 为一种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彝族 聚集 的地方产生 ,由于 文化 的不 同、民族问的交流 与融合 ,慢慢 的在汉族 和其它少 数 民族之 间也逐渐跳起 了左脚舞 、唱起了左脚 调。它为增强 少数 民族地 区的民族凝聚力 以及促进 民族团结提供 了重要途 径[ 1 】 。左脚调 与左脚舞一样 ,它伴随着左脚舞一同在省内外 传唱 ,如今 已经成为推动云南地 区文 化影 响力 的重要力量 。 例如在许多旅游风景 区的宾馆或酒 店 ,就可以经常听到由左 脚调而改编 的歌 曲。很 多源 于乡土的左脚调如阿老表端酒 喝 等 曾在多家 电视台及媒体亮相 ,它已经成 为继葫芦丝后作为 “ 云南 表情 ”代 表的新 的文化符号 。 云南彝族左脚调 的文化 按照分类标准 的不 同 , 左脚调可 以分成开 场调 、敬酒调 、 婚恋 调、杂调 以及对歌 调等 。其 中大多是 歌唱生活和 口 传劳 动知识 的,所 以知道调子越 多的人越 受人尊重。在彝族人 民 的心 中,会唱左脚调 的人通 常都 是富有智慧而且 热爱劳 动的 人【 2 】 。在有的资料中是这样描述左脚调种类 的,第一种是敬 酒调 ( 也俗称酒歌 ),例如 “ 阿老表 端酒喝” ,这 一首酒歌 是所有最霸道 的敬酒调之一 , 也在彝族地 区流传得最为广泛 ; 第二种是歌唱美好生活 的左脚 调 ,例如 “ 三月会” ;第 三种 是歌 唱年成丰收 的,例如 “ 月亮圆又 圆, 月亮露笑脸 , 我 们 大家 一起 唱,歌唱丰收年”; 第 四种是 吟唱爱情 的,例如 “ 传 情最是三月会 ,跳脚三天也 不累”。在云南彝族地区 ,每 当 夕 阳西下 的时候 ,不论远 近 ,彝族以及其它民族的人不 约而 同地 聚集在一起 ,弹四弦琴 ,齐声或者男女和声一起唱起左 脚调 ,大家手牵着手 、肩并 肩围成由几人 、几十人 甚至上百 人 的圆圈,一起跳左脚舞 ,伴 着铮铮作响的弦音 ,和着 高亢 清脆 的左脚调 ,或蹉脚 闪腰 、折步跌脚 、或摆手转身、对脚 甩腿 。他们 的舞步整齐 化一 ,舞姿健美轻盈 ,正是这种千变 万化充满个性 的肢体语 言 “ 模塑 ” 出 了楚雄左脚 调文 化与 其它 文化有显著差别 的地域 延续下来的 ,是楚雄的一种文化 符号 , 他们早 已把创造 艺术的精神融合成为彝族风韵 ,深入 到每个彝族儿女 的心灵 。

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

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

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作者:张莹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7期摘要:牟定彝族左脚调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流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非常盛行的歌种,随着彝族左脚舞的广泛流行而发展,本文就其产生、继承、发展及其调性特点作简单分析介绍。

关键词:牟定彝族左脚调产生继承与发展调性特点牟定位于滇中腹地,地处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区。

东接元谋、禄丰县,南连楚雄市,西靠南华、姚安县,北依大姚县龙街乡,全境面积1490多平方公里。

全县总人口约十八万四千多人,其中彝族人口约三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属“罗罗颇”支系。

牟定的彝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1978年在新甸乡福土龙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羊角纽编钟(这套编钟呈长椭圆型,顶部有羊角纽,共六个,属六声音阶编钟)说明:彝族先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己经掌握了比较完整的音乐。

从流传至今的古歌谣“梅葛”(谐音,又称“蜜郭”)和反映彝民狩猎生活的“打猎歌舞”说明:彝族先民在远古时期就有着自己的歌舞艺术。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牟定是彝族“左脚舞”的故乡,左脚歌舞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在现存的康熙定远(即现今牟定)县志上就有着祥尽而生动的记载。

这段记载较详细地描述了彝族先民古老的童婚俗和喝酒跳左脚舞的情景。

现今彝族举行童婚礼的习俗已不存在,但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仍要在院心搭一青棚。

设一火塘。

至晚,贺喜的亲朋好友和当地男女老幼总要围着火塘喝酒跳左脚舞直到次日太阳升起方歇。

关于牟定左脚舞,康熙定远县志还有另一段记载:“每年三月二十八赴城南东狱庙赶会,卖蓑笠羊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小曲至县署二堂跪拜官长,就阶下环围坠左脚至更余方散”。

这段记述中的“每年三月二十八赴城南东狱庙赶会”,就是延续至今的牟定大型传统节日“三月会”。

牟定“三月会”,是彝族人民仍至全县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三月二十九日,介时,牟定县城张灯结彩,商贾云集。

浅谈姚安前场彝族左脚舞现状

浅谈姚安前场彝族左脚舞现状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姚安前场彝族左脚舞现状姓名刘建梅学号2007111130系(院)艺术系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刘丽娜浅谈姚安前场彝族左脚舞现状摘要彝族左脚舞的历史千年有余,左脚舞是彝族民间广为流传和喜闻乐见的歌舞艺术。

千百年来,它一直伴随着勤劳善良的彝族人民。

左脚舞是彝族人民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左脚舞在前场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得以很好的传承和推广。

它的传承与前场彝族的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它的舞蹈动作、音乐、唱词、都有特定的模式。

它和彝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实用性、集体性、通俗性、时代性、等特点。

把欢快的娱乐性和民族色彩很好的和为一体,在自娱自乐的艺术活动中达到了强生健体的作用;在对歌对舞中进行交际求偶社交活动。

左脚舞已经成为彝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彝族前场左脚舞现状文化功能在辽阔的祖国之南,位于滇中地带,一直流传着一种歌舞艺术——左脚舞,是滇中牟定等地彝族民间广为流传和喜闻乐见的歌舞艺术,称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一大舞。

而位于楚雄州姚安县境内东部,北毗大姚,南邻牟定的前场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左脚舞艺术在前场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得以世代传承和无限升华。

从姚安县城发,驱车23公里,顺着蜿蜒的柏油路,体味着“山路十八弯”的感觉,就来到前场这个彝家寨子。

前场自古以来,一直是以彝族为主要民族的地方。

所以随处可见身着彝族服饰的男女老少。

前场人很是热情好客,这也是彝族人所与生俱来的本性。

一.概况姚安前场彝族左脚舞现状随着社会的变迁,彝族人也像其他少数名族一样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所以左脚舞在一定程度也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

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一、前场的左脚舞依然是年轻一代传情恋爱的重要艺术活动,但由于近几年年轻一代外出流动较多,左脚舞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呈下降趋势;二、左脚舞现在在前场主要还是受到中年一代的青睐,可以这样说:外国人会跳探戈,前场人会跳左脚舞。

浅析楚雄彝族“左脚舞”变迁与发展

浅析楚雄彝族“左脚舞”变迁与发展
牟 定 彝 族 居 住 于 山 区或 者 半 山 区 内 , “ 左 脚 舞 ” 是 当地 居 民在
民 间劳作 中创 作 的一种 舞蹈 ,是 当地 民族 自娱 自乐 的一种 文 化活 动 。“ 左 脚舞 ”源 自彝族 的生活 ,与生 活息息相 关 ,不仅反 映彝族 生活现状 ,还 能够彰 显彝族 的精神 文化。“ 左脚舞 ”传承千年彰显 彝 族强悍 的生命力 。在经济 不断飞速 发展的今 天,“ 左脚舞 ”依 旧没有
失 去 以 前 的风 采 ,反 而 受 到 广 大 居 民 的 欢 迎 , 不 仅 融 入 多 元 化 的文 化 潮 流 当 中 ,还 与 各 种 文 化 进 行 新 的 融 合 ,创 造 出 新 的风 采 。 近 几

“ 左脚 舞”的变迁
( 一) “ 左 脚舞”从彝族独创 走向多民族共享 “ 左 脚舞 ”本 是 彝族 先 民根据 劳动 内容 创作 的一种 歌舞 。在 “ 左脚 舞 ”产生 的初 期旋律 简单 , 内容 多以劳作 的为 内容为主 。舞
入一 个新 的阶段 。“ 左 脚 舞 ” 在 省 级 、 国家 级 一 系 列 的 文 化 比 赛 当 中 脱 颖 而 出 ,获 得 艺 术 界 各 类 人 士 的 赞扬 ,也 获 得 老 百 姓 的 喜 爱 。
节 日和迎 亲嫁娶 。随着 各 民族之 间文化交流 的 日渐密切 ,彝族人生 活水平 的提升 , “ 左脚舞 ”的歌 曲以及舞蹈 内容都 得到拓展 ,其 内 涵也在 不断的加深 。彝族 “ 左脚 舞 ”深化是创 造性 的,在 于其他 民 族交往 的过程 中不 断深 化本 民族文化 的 内涵 与人文价值 。在 文化格
经成为一种 文化产业 的代表 。左脚舞在进化 的过程 中成 为经济 发展
的一员 ,在 促进紧急 发展 的同时,也为 自身的发展创造 机会 。左 脚 舞文化产业的壮大 ,带领服饰 、民族习俗 、民族乐器 、节 日、工艺、 美食等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 的内涵逐渐深厚 ,产业链 日渐成熟。

浅谈马游彝族葫芦笙音乐及其文化特征

浅谈马游彝族葫芦笙音乐及其文化特征

房 、婚礼 等 )、恋 爱 、 日常娱 乐 活动 中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组 成 部 分 。
(二 )马游葫 芦笙及 其相关 的历 史 记 载
马游葫 芦 笙 艺术 属 于彝 族 “打 歌 ” 类 的歌舞音 乐。云南 “打 歌”在 明代 已 有记 载 ,如 《滇志》 所载 : “北 胜有号 罗 罗 者 , 以 四 川 建 昌 诸 罗 类 同 ,纯 服 毡 毳 ,男女具 先跣足 ,每至 踏歌为 乐 ,侧 着 ,男 吹 笙 ,女衣 缉衣 ,每跳 舞 而歌 , 各 有其 拍 。”清 代 ,云 南各 地 地方 史 志 中有 关 “打 歌” 的记 载更 多 ,如 清康熙 《鹤庆 府 ·风俗》 载 : “食必 欢呼—— 欢 聚饮 ,携手 旋 绕 ,跳跃 欢 呼 ,数通 宵 , 以此 为 乐 戏 。”清 《弥 渡 县 志稿 ·礼 俗
葫芦 笙音乐 在彝族 音乐 中 占据着 重 要 的 位 置 , 而且 在 明 清 时 代 就 有 了 “跳 笙 ”这 样 的 名 称 。可 见 ,葫 芦 笙 发 展 的 历 史 之 久 。在 “打 歌 ” 中是 以 唱 词 相 伴 的形 式 出现 。在我 们马游 地 区的葫芦 笙 不仅仅 是作 为伴奏 乐器 ,它 以葫 芦笙 独 奏 或团体葫 芦笙 齐奏得名 ,可 以说 它是 我 们 马游 乐器 中的 “乐器 之 王 ”。而 我 们个 人亲 身的实践 得知 ,其实 ,葫芦 笙 调 的 唱 词 也 是 根 据 葫 芦 笙 调 所 编 , 唱 词 的形 式 简 单 而又 多 样 化 ,而 且 马 游 的 葫 芦 笙一 直 是 以葫 芦 笙 调 的形 式 流 传 至 今 。葫芦 笙有 自己 固定 的调 和唱词 ,这 个 问题我们 留到下一 节再阐述 。
的马游彝族 葫芦笙 音乐长期受 到人 们 的 为葫芦 笙歌舞 ,也称 为 “打 歌”或 “打

浅析云南彝族民间音乐的发展

浅析云南彝族民间音乐的发展

�音乐艺术研究�浅析云南彝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杨佳君①(玉溪师范学院音乐系,云南玉溪653100)[关键词]云南彝族;民间音乐;民歌[摘 要]本文分析了云南彝族民间音乐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客观条件,通过论证云南彝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如何发展云南彝族民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06(2005)09-0015-03一、云南彝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彝族民歌彝族多居住于地形复杂地区,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彝族有白彝、红彝、黑彝、干彝等支系之分,不仅各支系民歌唱法不同,就是同一支系,小调也往往因地而异。

如姚安、大姚、永仁的“梅葛”,西山的彝族的“唱梅葛”。

而在东山居住的彝族,同是一个县就不叫“梅葛”而叫“山歌”、“左脚调”,曲调迥然不同。

禄劝、武定、元谋一带的彝族民间民歌又分为“家歌”、“小歌”,这一带的民歌种类有十几种,不同曲调的民歌有上千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有悠久的歌唱传统。

他们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大多通过歌唱来反映。

如:有谈天说地、论古说今的叙事歌;有歌唱爱情故事的山歌;有节日、起房屋、婚丧嫁娶、祭神唱的风俗歌等。

云南彝族人民的歌唱活动,不仅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方式而且是民族的风俗习惯。

(1)叙事歌。

这是彝族人民演唱的长篇史诗和叙事诗。

其中包括:“梅葛”和“啊噻调”、“多西调”、“哑嫫”、“哝衣”等。

(2)山歌。

彝族的山歌有:“杂调”、“阿的鸟”、“阿拜嘞”和只唱不跳的“跌脚调”等。

云南彝族山歌调子很多,内容丰富,大多是即兴创作。

(3)小调。

小调和山歌很接近,所不同的是在曲调上比山歌更完整,节奏更加有规律,曲调基本固定,装饰音很多。

小调的歌词多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也有少数即兴创作。

小调在民歌中的数量也不少。

如“阿乖老”、“阿苏者”、“四弦调”及情歌的一部分、“左脚调”的一部分。

(4)儿歌。

即儿童咏唱的民歌。

彝族的儿歌叫“娃娃梅葛”,音域不宽,一般是五度,八度,不超过十度。

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

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

才 形 成 彝 汉 杂 居 彝 族人 在 长 期 与 汉 族 人 民的 平 凡 交往 中 , 不 断 吸 取 汉 文 化 的 养 料
丰 富 左 脚 调 的 歌 唱 内 容 .形 成 了用 汉 语
奏 小 二胡 演 奏 旋 律 常使 用 柔 弦 和 滑 音 演
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
● 张 莹 楚 雄 市 民族 文 化 演 艺 有 限公 司
摘要 : 牟 定 彝 族 左 脚调 是 楚雄 彝 族 自治 州 流行 的 一 个 有代 表 性 的 、 非 常盛 行 的歌 种 , 随 着 彝 族 左 脚 舞 的 广 泛 流 行 而发 展 ,
本 文 就 其产 生 、 继承、 发展 及 其 调性 特 点 作 简单 分 析 介 绍 。 关键词: 牟 定 彝 族 左脚 调 产 生 继 承 与发 展 调 性 特 点
治 州 中部 地 区。 东 接 元谋 、 禄 丰县 , 南连 楚
雄市 , 西靠南华、 姚安县 , 北 依 大姚 县 龙 街
左 脚 调 彝 语 自称 为 “ 咕嘛调” . “ 咕晾”
即“ 跳脚 ” 的意思, 因此 也 叫 “ 跳脚调 ” 我
乡, 全境面 积 1 4 9 0多 平 方公 里 全 县 总
左脚 调 的演 唱 风 格 比较 特 殊 . 别 看 它 的旋律和 音型节奏 、 都较 简单 , 但 演 唱 起
来 从 头到 尾都 加 进 了许 多滑 音 .波 音人 有 “ 青棚 调” ( 迎 客 调) , 喝酒 有 “ 洒歌” , 青 年 男 女 谈 情 说 爱 有
圆型 , 顶 部 有羊 角纽 , 共六个 . 属 六 声 音 阶
们 习惯 上 称 为 “ 左脚调” 远 古 时期 的左 脚 调 只 是 彝 族 先 民 在 采 摘 野 果 或 守 猎 时 发 出的一种 有节 奏 的“ 哕哩。 哕 哩” 的 呼 喊

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浅析

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浅析

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浅析作者:杨平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摘要:左脚调与左脚舞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含了彝族社会发展历史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

牟定是左脚舞的故乡,左脚舞是牟定彝族的代表性舞种,在牟定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红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在,这源于一千多年前的悠久彝族歌舞文化,正以最耀眼的姿态向世界散发它的光芒。

关键词:左脚调;左脚舞;婚俗;艺术特征;发展一、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的人文历史牟定县地处云贵高原,地处滇中腹地。

这里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具有浓郁厚重的文化底蕴。

虽然没有名山、名水和名人,但有样东西却不能让人忘怀,那就是跳了上千年的左脚舞和唱了上千年的左脚调。

从远古传说起源的左脚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牟定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紧密的与牟定人联系在一起。

同时也成为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含了彝族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

1、牟定彝族节庆活动与左脚调左脚舞的历史渊源在牟定左脚舞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以正月十五赶猫街、二月八、三月会、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作为重要载体,与左脚舞相依相伴,成为左脚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众多民间传统节日中,当数三月会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氛最热闹、名气最响。

一年一度的三月会是彝族左脚歌舞的盛会,也是左脚舞以及其他彝族歌舞的海洋。

成千上万的彝族群众弹起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人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

在县城广场和主要街道上,三月会期间每晚跳脚圈数在50圈至100圈,可谓盛况空前。

在史实记载方面。

据考证,牟定左脚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并散见各种史志。

其中,要数康熙四十一年的《定远县志》及道光十五年的《定远县志》最为权威。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修定的《定远县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彝族左脚舞是云南省彝族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以使用左脚为特点,舞者在舞蹈中只使用左脚进行各种舞步和身体动作。

在这篇研究报告中,我将介绍彝族左脚舞的起源、特点、演出形式以及对彝族文化的重要性。

彝族左脚舞起源于彝族的传统祭祀活动,是一种象征祈福、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的表达方式。

据传说,远古时期,彝族人民面临着连年的旱灾和瘟疫,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他们在祭祀仪式中只使用左脚舞蹈,认为这样能更好地和神灵沟通。

左脚舞一度只是神圣的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成为彝族文化中重要的节庆表演形式之一。

彝族左脚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使用左脚、柔美和协调性上。

舞者在表演中只使用左脚,左脚的舞步和身体动作非常独特,能够展现舞者的灵动和柔美,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舞者在舞蹈中以轻盈和协调的方式进行舞动,展现出彝族人民的优雅和自信,使整个舞蹈更加动人。

彝族左脚舞的演出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集体表演和对抗式表演。

集体表演是彝族左脚舞最常见的演出形式,多为团队协同表演,舞者们按照特定的舞步和节奏进行配合,展现出整个团队的力量和协调性。

对抗式表演是彝族左脚舞演出中具有竞争性的一种形式,在对抗式表演中,两个团队通过舞蹈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争夺胜利。

彝族左脚舞对于彝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彝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了彝族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彝族左脚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彝族人民对于祖先敬畏、对于土地的敬意、对于丰收的期许的表达。

通过彝族左脚舞,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舞蹈形式。

综上所述,彝族左脚舞是彝族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独特的舞步和舞蹈形式使之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的起源和演变代表了彝族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视,展现了他们的优雅和自信。

彝族左脚舞的研究对于了解和传承彝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总结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总结

彝族左脚舞研究报告总结
彝族左脚舞是彝族民间舞蹈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流传于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的彝族聚居区。

本次研究报告对彝族左脚舞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其起源、发展以及艺术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通过对彝族左脚舞的研究,我们发现彝族左脚舞起源于彝族的农耕文化和习俗,是彝族人民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表达和祈祷。

这种形式的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经过几
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彝族左脚舞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舞蹈重视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舞者们需要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传递舞蹈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彝族左脚舞注重舞者的肢体表达,特别是手部和头部的动作非常丰富多样。

再次,该舞蹈的音乐伴奏以马铃和口弦为主,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能够有效地激发观众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浓厚的参与感。

最后,彝族左脚舞具有强烈的主题性,舞蹈场景常常与彝族人民的生活、农耕和习俗等紧密相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本次研究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彝族左脚舞作为彝族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能够体现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传承。

在今后的研究和推广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彝族左脚舞的传承和保护,并积极探索适合现代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演出形式,使其更好地为彝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贡献。

楚雄彝族左脚调汇集[教育]

楚雄彝族左脚调汇集[教育]

楚雄彝族左脚调汇集一、“阿老表,有心采花来。

阿老表,有心采花来。

有心采花花不开,等到花开再来采。

有心采花花不开,等到花开再来采。

阿表妹,有心采花来。

阿表妹,有心采花来。

有心采花花正开,想采哪朵任你采。

有心采花花正开,想采哪朵任你采。

”二、《底丽婼》“(女)哈舞婼,(男)哈么婼。

(女)罗蹈婼,微操婼,哈舞哈妮罗蹈婼,(男)锣刀拿操底丽婼。

(女)底丽励叨婼,(男)底丽罗操婼。

(女)罗道拉舞那多罗,(男)那道辣舞啰叨婼”。

三、《傻丽傻玛岛》“阿美棵,娜喜娜玛早。

沃美棵,那喜阔那早。

阿尼婼尼贝婼麦棵哟棵,傻丽傻玛岛,傻丽玛傻道。

”四、《我家姑娘长大了》“阿爹说,阿妈说,我家姑娘长大了,小女今年十八了,若是哪家瞧得着,你就赶快请媒婆,若是哪家瞧得着,你就赶快来跳脚。

”五、《拉朝咕嗻唠调》:“操勒婼么姥,劳操咕啁唠。

小伙小姑娘,朋友来跳脚。

”六、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来跳脚,朵朵茶花红艳艳、红艳艳,左脚越跳越开怀、越开怀。

”七、“老司机,带带我,我有十八了,你的小车给我开,我的小奶给你摸,老司机,你想想,哪个划得着。

”八、“三弦弹的好是阿老表,调子唱的好是阿表妹,好玩的仁义的,好是好玩的,月亮团圆在十五在十五,哥妹团圆在今晚在今晚”。

九、《三个阿老表》“三个阿表妹,四个阿老表,三个小妹都要等,四个小哥都要来,三个小妹不嫌多,三个小妹都要等,四个小哥不嫌多,四个小哥都要来。

”十、《月亮出来亮晶晶》“月亮出来亮晶晶,***和彝家心连心,扶贫政策是真正好,建设美好新农村”。

十一、《请到我们彝山来》“山青青来水清清,彝家山水连北京,高山泉水连彩云,一片小草一片心,唠唠哩唠哩唠哩唠哩唠…… 山青青来水清清,彝家山水笑脸迎,只要老表不嫌弃,请到我们彝山来,唠唠哩唠哩唠哩唠哩唠……”。

十二、《彝山新生活》“(男唱)看见表妹乐呵呵,表妹高兴为什么,是不是找了个好对象,他的名字叫什么。

(女唱)表哥不要胡乱猜,实话告诉小表哥,只因彝山变了样,阿妹心里乐呵呵。

对彝族左脚舞文化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见解

对彝族左脚舞文化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见解

对彝族左脚舞文化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见解首先,彝族左脚舞以一个强拍和一个弱拍交替进行的2/4拍节奏为主的表现形式,简单明快的音乐节奏,展现出充满活力的民族精神。

其次,丰富的左脚调音乐呈现出的多元性形成了彝族左脚舞的又一风格。

在左脚调的演唱中,演唱者每唱一支左脚调,都会很自然的选择一两句她们认为最动听的乐句,加人虚词,这种唱法可以使其声腔清脆悦耳,甚至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她们的歌声,颇具彝族特色。

彝族舞蹈动作促进幼儿静态平衡能力发展的优势前苏联教育家xxx有这样一句话“幼儿的身体锻炼,必须是动力性的,并且要尽可能使大多数的大肌肉组来参与活动,进行大量的静态的肌肉紧张活动是不利于幼儿身体发展的”。

也就是说幼儿的身体发展情况决定了对幼儿采取何种动作教育的方式。

对幼儿进行动作教育时,所提供的各种动作要动静结合,以适应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舞蹈动作中必然会有各式各样的静态造型动作组成。

在对彝族舞蹈动作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舞蹈动作的绝对静态造型都是挺身俯首,叉腰,屈膝和翘臂。

这些动作只需要幼儿的头部、躯干、上肢、下肢这些大肌肉组来参与完成。

而此时的幼儿平衡和保持重心的能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幼儿也容易做出这些动作。

由于都是些大肌肉组参与做出的动作,所以肌肉不需要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状态,幼儿在进行练习时不容易感到疲劳。

更重要的是练习舞蹈动作的绝对静态造型,如叉腰动作的练习就扩大了幼儿伸展的空间,可调节身体的摆动;屈膝动作的练习可以降低幼儿的重心;两腿分开站立,可扩大支撑面积。

学会这些基本方法,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不同身体运动的需要,提高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让幼儿学习这些动作可以发展幼儿大肌肉群保持身体动作位置的能力,最终巩固和促进幼儿平衡能力和保持重心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源于左脚调的创作感悟

源于左脚调的创作感悟

源于左脚调的创作感悟
杨惠忠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我国有一句谚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们对于赖以生存的土地常常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种深层的审美心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埋藏在人的潜意识中。

久而久之,带有某种地域烙印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运而生,且生生不息。

随之而产生的每一种艺术现象,即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人们用不同的物质条件和表现方法创造着他们所喜爱的音乐,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艺术流派。

它们象绚丽的百花一样,呈现着不同的姿态和色彩。

彝族民歌是盛开在中国民族音乐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长期以来,勤劳的彝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彝文化,各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杨惠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4
【相关文献】
1.对云南楚雄彝族左脚调的文化思考 [J], 许津;
2.对云南楚雄彝族左脚调的文化思考 [J], 许津
3.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 [J], 张莹
4.艺术源于真诚——我对陶艺创作的一点感悟 [J], 张尧
5.创作源于生活的感悟 [J], 戴都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云南姚安彝族服饰特点

浅论云南姚安彝族服饰特点

浅论云南姚安彝族服饰特点
樊艳萍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5)008
【摘要】姚安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色彩绚丽、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姚安彝族服饰大体可分为东山型(或前场型)、西山型(马游型)两种类型.姚安彝族服饰融入了特殊的文化信息、储藏着丰厚博大的文化内涵,它们为研究彝族服饰发展史,传承彝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樊艳萍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23
【相关文献】
1.浅论景东彝族服饰特点及文化内涵 [J], 朱进彬
2.浅论云南省姚安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J], 彭榕平
3.云南姚安2009年7月9日Ms6.0级地震震源过程和灾害特点 [J], 张加桂;何宝夫;张永双
4.浅谈云南姚安县前场镇彝族服饰与刺绣特点 [J], 刘璐;马雁
5.浅论云南省姚安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J], 彭榕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姚安彝族左脚调摘要:彝族左脚舞的历史千年有余,左脚舞是彝族民间广为流传和喜闻乐见的歌舞艺术。

左脚调是伴随着左脚舞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伴奏音乐。

千百年来,它一直伴随着勤劳善良的彝族人民。

左脚调是彝族人民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彝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左脚调在姚安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得以很好的传承和推广。

它的传承与姚安彝族的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它的舞蹈动作、音乐、唱词、都有特定的模式。

它和彝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实用性、集体性、通俗性、时代性等特点。

把欢快的娱乐性和民族色彩很好的和为一体,在对歌对舞中进行交际求偶社交活动。

左脚调已经成为彝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彝族;姚安;左脚舞;左脚调一、姚安彝族左脚调的发展概况(一)姚安彝族历史的发展概况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自古就有“六诏之中分,三川之门户,南中之锁钥”的美誉,更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年蒙古铁骑沿青藏高原东缘千里南下,横扫云贵高原,结束了云南少数民族纷争不断、地方割据的格局,从此云南进入了大一统时期。

当时的姚安县为实现这一历史变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姚安古称姚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势有“群山环抱蛉河水、盆地碧绿万顷田”的景象。

[3]姚安是从西汉延续至今的历史文化古城,属于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府,也是极少数至今仍然保留着厚重古文化内涵的县城之一。

它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还是民族乐舞之乡,有花灯、梅葛、莲花落、坝子腔四大音乐体系。

独特的民俗风情及传统节日,更有让人大快朵颐的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可以说,让岁月浸染千年的姚安,是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厚重的古城。

(二)姚安彝族左脚调的起源左脚调确切的起源地及起源时间,已不可考。

我们后人只能从一些神话传说中看到一点细枝末节。

在楚雄彝族地区广泛流传、认同的是起源于号称“左脚舞”之乡的牟定县。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牟定坝子庄稼长势良好,快到秋收时,突然天降横祸,那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大山的半腰轰然裂开,一股海簸(即簸箕,呈圆形,彝家人用竹编制的一种打稻工具)大的洪水飞一般地喷泻出来。

这股洪流越流越大、越流越涌。

淹没了稻田和村庄。

老辈们就召集全村人马,带着锅碗瓢盆来到山洞,用泥巴堵洞,在这里吃,在这里住,在这里昏天暗地的不知奋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把洪水堵住了,他们战胜了恶魔之后,太兴奋了,就拿起锅碗瓢盆等,当锣当鼓敲打起来,跳起来,嘴里“啦哩啦哩”、“嘿啰嘿啰”地哼唱起来,于是,左脚舞和左脚调就诞生了,便时代相传、演变。

左脚调的出现是伴随着左脚舞的出现而出现的,左脚舞也因左脚调的不断繁荣、丰富、发展而得于延续。

[4][5]左脚舞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倮倮颇支系特有的民间舞蹈,以牟定为中心,流行于元谋、永仁、大姚、姚安、南华、楚雄、禄丰等县的倮倮颇住地。

因此,左脚舞是左脚调赖以生存的根基,左脚调是左脚舞得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促进。

(三)姚安彝族左脚调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变迁,彝族人也像其他少数名族一样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所以左脚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

具体表现在:姚安的左脚调依然是年轻一代传情恋爱的重要艺术活动,但由于近几年年轻一代外出流动较多,左脚舞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呈下降趋势;左脚调现在在姚安主要还是受到中年一代的青睐,可以这样说:外国人会跳探戈,姚安人会跳左脚舞。

左脚舞渐渐成为人们娱乐聚会的必需艺术活动;左脚调之所以还能继承并发扬,可以说是这项活动辐射地区范围广泛。

因为在整个滇中地区,带有鲜明彝族色彩的左脚调总是能勾起彝族人骨子里本身对这种乡土音乐形式的喜爱。

从这一个方面来讲,左脚舞在姚安不会流失殆尽,后继无人。

只要左脚舞在,左脚调就不会消亡;左脚舞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挖掘,这也正是在整个楚雄地区,无论是在公路沿线,还是在农舍墙壁都能随处可见以左脚舞形式所绘画的图案。

这些元素的渗透作用是巨大的,它们使得游客以及本地居民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左脚舞气息。

让每个姚安人都能时刻欣赏左脚舞那道充满魅力的风景线,这也正是达到了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真正舞蹈内涵;左脚舞已经成为重大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譬如结婚,寿诞,火把节,无论大家平时闹过矛盾,还是互不来往。

只要走进人群,大家都会不计前嫌,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久违的左脚舞;在左脚舞盛行的大趋势下,刺绣,弦子(左脚舞伴奏乐器),彝族服饰等一系列与左脚舞相关联的老传统在前场乃至其它地方被广泛流传;今天,你只要走进姚安,各家各户都有自己收藏的左脚调,磁带或者光盘,大部分都是自己请人录制的,只需一部DV拍摄机就可轻松拍摄下来,花上几元钱刻录在光盘上,随时可以播放,还可以看见自己参与表演时的情景。

在姚安,人们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左脚舞和左脚调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前场地区的学校还开设了民族特色班,上起了民族特色课,使得左脚调这一少数民族文化在全镇范围内得到健康发展和有效保护。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左脚调的精髓并不会随时间的变迁而被遗忘,相反的,在当代,左脚调正以一个继往开来的姿态呈现勃勃生机。

二、姚安彝族左脚调的音乐特征它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功能及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左脚调是楚雄本地俗称,专业术语应称左脚歌。

从广义方面看,左脚调是彝家人在跳左脚、节庆、婚典、敬酒、恋爱、对歌、迎客、迎亲时的一种喜闻乐见的、老少皆会的集体或个人的歌唱演奏方式。

其中,主要适宜于左脚舞(左脚舞在当地俗称跳左脚)场合,以辅助的形式把左脚舞狂欢、表演推向高潮。

从狭义方面看,左脚歌专指彝家人在跳左脚时唱的调子。

左脚调以口唱、吼为主要传媒载体,辅以吹、拉、弹。

吹以萧(即笛子)、唢呐(当地俗称叭啦)、葫芦笙为主;拉以二胡为主;弹以月琴,即三弦(当地俗称弦子)为主,辅以现代化的钢琴演奏或伴奏;其中,口唱是其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其创作人大多为民间艺人,创作方式简单、灵活、松散,不受时空、地点限制。

创作目的没有任何政治因素,纯粹是为了娱乐、狂欢、有趣、高兴的需要,因此表现了彝家人的单纯。

由此,从演唱和表演场次的多少及主要适用场合、功能来分,左脚调隶属于左脚舞,是左脚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姚安彝族左脚调的曲调、种类左脚调的分类标准不一,大体可分为敬酒调、开场调、收场调、翻身调、甩脚调、对歌调、婚恋调、串花调和合脚调、杂调。

其中,杂调包括的范围内容最广。

1、敬酒调即迎宾(客)调是彝家人在欢迎客人来访、做客时,为表示友好,以喝酒为主、以敬酒调为载体,用唱歌来带动喝酒气氛的一种特殊礼仪表达方式。

它贯穿整个来访、做客过程。

唱方一般为主人或主人亲自指定的代表主人敬酒的专人。

它主要是唱,有时辅以跳。

其语言或霸道或质朴,富于变化。

敬酒调深刻地反映了彝族人的浓浓人情,揭示了它是一个热情、好客、好酒的民族,反映了彝族是一个注重礼节的民族,也反映了彝族的祖先是一个以打猎为生的民族。

在彝家人的酒桌上,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特别是在唱敬酒调时,所有人必须把碗内的酒一饮而尽。

姚安彝族敬酒调与四川凉山彝族敬酒歌不同。

凉山彝族敬酒歌纯属歌,楚雄彝族敬酒调不仅是歌而且是调,不仅能唱而且能跳,而且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符合左脚舞舞步的路数。

如凉山彝族敬酒歌:“苏木里Ve哦,酒哦过拉嗦。

尼Vo嘎的嗦,木拉咯特簸。

尼Vo嘎阶勒,直接簸过达。

只在喔目多,色拉多诺嗦,苏里苏拿多多,苏里苏拿诺诺”。

译为:“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

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

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

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

请喝一碗酒呀,请喝一碗酒呀。

”[6]2、开场调分为婚礼开场调;说日子开场调;集会、节日开场调。

婚礼开场调即压蓬调。

此调的词大多已失传,只有“阿哩拉哩”的谱和曲。

其意大体为:“满朋请,朋友亲戚,相帮弟兄来跳脚。

”,压蓬调分前三转、后三转。

第一转跳的是舅老爹和舅舅家,第二转跳的是新亲(送亲的人),第三转才是所有宾朋。

而今,压蓬调这祖先流传下来的美好传统,均不再沿用,现在的婚礼开场调乱七八糟,任跳脚者随意而为。

[7]说日子开场调很多,一般唱《合心调》:“小郎又合妹呢心,小妹又合郎呢意。

郎合心,妹合意,我们来跳脚。

郎合心,妹合意,我们都来玩。

”。

或者:“啊到箫,窝鸡窝低箫。

啊到滋,的米呗榨滋。

诺么叻阿到召,喔啵尼嘚宵。

”其大意为:哪呢等,高山头上等。

哪呢遇,田坝心都遇。

晓得老表在哪呢,我们等着你。

又或者:“诺么诺,Ve似似。

操勒诺,Ve索Ve喀嘞。

阿呢,咦寐,咕啁嘎咕嘞,骤瑟麻骤瑟,罢嘿轴嘞轴。

”其大意为:小姑娘,笑咪咪。

小伙子,笑哈哈。

今晚我们大伙来跳脚,跳们是不跳。

管他(她)跳不跳,杂个都要跳上半晚上。

又或者:“高山头上茶花开,阿哥阿妹来跳脚。

朵朵茶花红艳艳,红艳艳。

左脚越跳越开怀,越开怀。

”又或者:“老子妹,老子妹,子妹好玩呢。

嗳,好玩呢,嗳,仁义呢。

好玩,仁义,咱们来跳脚。

”。

再或者:“隔山阿老表,来弹弦。

隔山阿表妹,来跳脚。

隔山那个又隔水,我们都来玩。

”。

再或者:“诺么史雏咕啁唠,操嘞史雏咕啁唠。

瞥咓,Vei哇,麻麻勒勒咕啁唠,操勒啦史咕啁唠。

”其大意为:“所有姑娘来跌脚,所有伙子来跌脚。

狂啊,唱啊,甩起来,老老少少来打跳,所有年轻的来跳脚。

集会、节日开场调与说日子开场调大同小异。

如:“正月山茶开满坡,啊哩啦哩啦哩啦,彝家哥妹来跳脚。

老歌旧调我不唱,啊哩啦哩啦哩啦,只唱彝家好生活。

”[8]3、收场调分为婚礼收场调;说日子、集会、节日收场调。

婚礼收场调一般跳翻身调,即追人调。

特点为左翻右翻,即首出左脚朝左翻,首出右脚朝右翻。

如“扯磨扯磨小扯磨(或木薯梁家小扯磨),你家在哪呢。

找着老,问着老,娃娃都养啰喽(或娃娃都大啰喽)。

”。

再如:“小和友,小和友,我要达你恪(“跟你去”之意),小和友,小和友,我要达你恪,人家说呢两姊妹,你说咋不是,是呢噶。

”[9]说日子、集会、节日收场调如:“要走呢阿老表,要走呢阿表妹。

走一步呢望两眼,哪个舍得你。

走一步呢望两眼,哪个舍得你。

走是要走唠,舍是舍不得。

嗖是要嗖咾,伊是伊麻多。

”。

又如:“跳是跳不够,玩是玩不饱。

跳不够呢玩不饱,哪个舍得你。

”又如“阿哥,鸡叫喽,阿妹,天亮喽。

小小公鸡才呀才学叫,真心实意把你送到家。

”。

再如:“(女唱)送郎送到对门坡,对门坡上橄榄多。

吃口橄榄吃口水,橄榄回味香甜多(想情哥)。

(男唱)冬瓜越老越上粉,子妹越来越上心。

冬瓜上粉擦得掉,子妹上心拆不开。

”[1]4、甩脚调即中场休息调,其特点是节奏比较慢,舞步比较柔、轻。

如:“田坝心偷(“里”之意)有一家,高山头上有一家,阿呢依眉咕嗻嘞,阿呢依眉咕嗻嘞(译为大伙今晚跳脚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