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形虫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勒原虫由大(球形)、小(辐肋体)配子 配对融合成合子。合子转变为动合子。
3)孢子生殖:在蜱的Biblioteka Baidu液腺中的无性繁殖。
动合子进入肠上皮,血淋巴细胞、马氏管、 等器官组织中进行反复分裂,形成更多的动 合子;
动合子进入卵母细胞,休眠,当蜱发育成熟 和采食时,再次进入孢子生殖;在幼蜱吸血 后24小时内进行.
平息;发病动态与璃眼蜱的消长规律一致; 4)成虫寄生期:5~7个月; 5)发病年龄:1~3岁高; 6)病死率:16%~60%; 7)疫区牛:多隐性感染,带虫免疫现象普遍。
(六)致病性
局部:侵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裂繁殖,虫体和 毒素直接破坏寄主细胞,细胞坏死、增生,局部充血、 渗出增加,出现急性炎症;
配子体(in red cell)
小裂殖子
3)蜱吸入配子体,变为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转变 为动合子 进入蜱的肠管、体腔;当蜱蜕化时,虫体
进入蜱的唾液腺细胞,形成合孢体,进行孢子生殖,产
生子孢子。
(五)流行病学
1)媒介:多种璃眼蜱可以作为传播媒介; 2)传播方式:期间传播; 3)发病季节:6月始,7月达高潮,8月渐
在蜱体内发育方式:
配子生殖:在蜱肠管内一部分虫体发育成两种配子, 两种配子配对融合形成合子 。
孢子生殖:
在蜱唾液腺和其它器官内, 合子侵入蜱的各个器 官内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很多的动合子。当子蜱发育 成熟采食时,动合子进入蜱的唾液腺细胞,进行孢子 生殖,形成子孢子。
(四)流行病学
不同种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不同;同一巴贝斯虫可 有不同的传播媒介。
采用二分裂或出芽生殖方式,生成子代裂殖子,反复 数次形成配子体; 泰勒原虫:子孢子随蜱唾液进入动物体内,进入巨嗜细 胞和淋巴细胞内分裂繁殖产生裂殖子,最后进入红细 胞内发育成配子体。
2)配子生殖:在蜱的肠管内进行,蜱采食时 虫体侵入肠管内,发育成配子。
巴贝斯虫由相似的2个配子(辐肋体)配对 结合成合子;
异形。
(八)病理变化
全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肾、睥肿 大,切面湿润,质脆。
皱胃的特征性病变:黏膜肿胀,有大小不等的 出血斑,伴有大小不等暗红、黄白色结节;结 节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糜烂,严重病例 溃疡或糜烂的黏膜面积占全部黏膜的1/2以上。
(九)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过去流行情况; 症状: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 特征性病理变化:皱胃溃疡、全身性出血和
(三)形态
红细胞内:配子体,多种形态; 巨嗜细胞和淋巴细胞内:裂殖体(石榴体,
柯克氏篮体),圆形、椭圆形或肾形,位于 寄生细胞内或散在于 细胞外。
1、 T.annulata环形泰勒虫
血液型虫体(配子体):寄生于红细胞内,有圆环形、杆形、 卵圆形、梨籽形、逗点状等多种形态,其中以圆环形和卵圆形 为主。 裂殖体(石榴体):寄生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圆形、椭 圆形或肾形。位于寄生细胞内或散在于 细胞外。 媒介:璃眼属的蜱,我国主要是残缘璃眼蜱。属于期间传播。
潜伏期约为1~2周。病初高热稽留, 脉搏和呼吸加快,精神 沉郁,喜卧地。食欲大减或废绝,反刍迟缓或停止,便秘或 腹泻。乳牛泌乳减少或停止,怀孕母牛常可发生流产。病牛 迅速消瘦、贫血,粘膜苍白和黄染。
慢性病例,体温波动于40℃上下持续数周,食欲减退,渐进 性贫血和消瘦。
血液学变化:血液稀薄,红细胞数降至100~200万/mm3,血红 蛋白量减少到25%左右,血沉加快10余倍。红细胞大小不均, 着色淡。白细胞在病初正常或减少,以后增到正常的3~4倍; 淋巴细胞增加15%~25%;嗜中性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降至 1%以下或消失。
新鲜黄花青蒿,每日每牛用2~3kg,分2次口服。用法:将 青蒿切碎,用冷水浸泡1~2h,然后连渣灌服。
有用青蒿琥酯、长效土霉素(20mg/kg体重,肌肉注射) 和常山酮治疗该病的报道。
对症冶疗和支持疗法。
(十一)预防
灭蜱:消灭圈舍蜱和牛体上的蜱。 防止蜱接触牛体:定期离圈放牧(4~10月
雌蜱虫体 卵巢 哺乳动物 幼、若、成蜱 卵
2、经蜱传播(期间传播P79):幼蜱或若蜱吸 血吸入配子体,在体内发育、繁殖,当幼蜱蜕 化为若蜱时,或若蜱蜕化为成蜱时,后者唾液 腺内有感染性的子孢子,吸血时进行传播。
幼蜱或若蜱吸入虫体 若蜱或成蜱
哺乳动物
在哺乳动物体内发育方式:
分裂生殖(裂殖生殖):在哺乳动物的红细 胞内进行,以二分裂或出芽法分裂增殖,反复 分裂,最后形成配子体。
带虫免疫:动物耐过后,体内的虫体不 完全消失,还残留一部分在体内,对于 再次感染有耐受力,这种免疫力叫“带 虫免疫”。
各虫种间无交叉免疫力。
5、流行特点
梨形虫病流行三要素:病原体、硬蜱和易感动物。 发生和流行与硬蜱的种类和分布一致,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
节性; 梨形虫病流行分区: (1)安全地区:有易感动物,无病原体和媒介; (2)受威胁地区:有易感动物和媒介,但无病原体;有病原体
巴贝斯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发病季节与蜱 的活动一致。放牧牛多发。
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牛的易感性不同,两岁内的犊 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死亡率低;成牛牛发病率 低,但症状严重,死亡率高。
纯种牛和新引入牛易感性高、发病率、死亡率高于 当地牛。
(五)症状
特异性症状:红细胞大量破坏,出现血红蛋白尿。
免疫学方法诊断。
(八)治疗
及时确诊,及早治疗。
可选药物:
1)咪唑苯脲(Imidocarb, Imizol),对各种巴贝斯虫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剂量为1~3mg/kg体重,配成10%溶液肌肉注射。
2)三氮咪(Diminazene,贝尼尔Berenil),剂量为3.5~3.8mg/kg体重,配
(九)预防
1)灭蜱:参见外寄生虫病方法灭蜱。 2)调出、入动物,应选择在无蜱活动的季节进
行。 3)动物中出现病例时应及时报告疫情,并对相
关地区动物进行药物预防。
三、泰勒虫病P331
泰勒原虫是寄生于哺乳动物血液细 胞及其相关组织细胞中的一类原虫, 多种动物都有泰勒虫寄生,引起严重 疾病,给畜牧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红细胞中虫体:形态多样,与T.annulata相似,
以圆形最多。
裂殖体:形态与T.annulata的裂殖体相似。
媒介:在我国主要是青海血蜱。属于期间传播。
T.hirci
T.hirci散在裂殖子
(四)生活史(以T.annulata为例)
1)子孢子随蜱唾液 牛 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 进入全身
裂殖生殖 大裂殖体 2)裂殖生殖反复进行,部分形成小裂殖体(有性)
(一)重要病原分类
Apicocomplexa(复顶亚门) Piroplasmea(梨形虫纲) Theileriidae(泰勒科) Theileria(泰勒属)
T.annulata(环形泰勒虫) T.sergenti (瑟氏泰勒虫) T.hirci(山羊泰勒虫)
(二)宿主和寄生部位
宿主:牛、羊、野生动物 寄生部位:巨嗜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 媒介:蜱; 分布:西北、东北和华北等; 症状:高热稽留、贫血和体表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 病原检查:血片检查和淋巴结穿刺,查验血
液型虫体和裂殖体; 红细胞染虫率的动态变化。
(十)治疗
磷酸伯氨喹啉(Primaquine, PMQ),0.75~1.5mg/kg 体重,每日口服一次,连用3d。
三氮咪(贝尼尔Berenil),7mg/kg体重,配成7%的溶 液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d,如红细胞染虫率不降, 还可再用药2次。
寄生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内; 泰勒虫还寄生于白细胞和组织细胞内; 石榴体:多核虫体,是在组织细胞或白
细胞内裂殖生殖形成的裂殖体。
梨子样虫体
眼镜样虫体
石榴体
石榴体
蜱体内的子孢子
石榴体
3、生活史
更换宿主;蜱和哺乳动物之间。 生活史:分裂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P78); 1)分裂(裂殖)生殖:在哺乳动物红细胞内 巴贝斯虫:子孢子被蜱吸血时注入体内,进入红细胞中,
重症时如不治疗可在4~8d内死亡,死亡率可达50%~80%。
(六)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如水,血凝不全。 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和脂肪均呈黄色胶
样水肿状。各内脏器官被膜均黄染。 全身各脏器肿大、出血。
(七)诊断
流行病学因素、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的 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
4、免疫特点
免疫应答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特异性抗体:1)封闭虫体表面抗原和受体,使 虫体不能侵入红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2)中 和虫体分裂过程分泌的有害抗原物质,使其有 利于毒素的清除;3)抗体与虫体特异性结合后, 有利于虫体被杀灭。
细胞免疫:吞噬细胞、辅助性Tcell和细胞因子 协同作用,杀灭虫体。
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 3)锥黄素(吖啶黄,Acriflavine),剂量为3~4mg/kg体重,配成
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h后再注射一次, 4)喹啉脲(Quinuronium,阿卡普林Acaprin),剂量为0.6~1mg/kg体重,
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
结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如强心、健胃、补液等。
和易感动物,无媒介; (3)隐伏地区:存在三个因素,并有发病史;但由于当地家畜
的带虫现象,或硬蜱数量减少,形成假安全区,如果条件适 宜,即可发病; (4)固定流行区:具备发病的所有条件,每年都有发病。
二、巴贝斯虫病P329
病 原: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
(Babesia)多种虫体。
宿 主:牛、羊; 寄生部位:血液; 传播媒介:硬蜱。 分 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呈地方性流生。 主要症状: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热(Red
water)。
(一)重要虫种
病原
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 bigemina 牛巴贝斯虫 B.bovis 卵形巴贝斯虫 B.ovata 驽巴贝斯虫 B.caballi 马巴贝斯虫 B.equi 莫氏巴贝斯虫 B.motasi 吉氏巴贝斯虫 B.gibsoni
T.annulata
T.annulata
2、T.sergenti 瑟氏泰勒虫
红细胞中虫体:形态多样,与T.annulata的
区别是以杆形和梨籽形为主。
裂殖体:形态与T.annulata的裂殖体相似。
媒介:血蜱属的蜱,在我国主要是长角血 蜱。
T.sergenti
2、T.hirci山羊泰勒虫
梨形虫病P329/331
由硬蜱传播巴贝斯科和泰勒科原虫 引起的血液原虫病。
一、概述
1、分类地位P75
顶复器门Apicomplexa 梨形虫纲Piroplasmea 梨形虫目Piroplasmida 巴贝斯科Babesiidae 泰勒科Teileriidae
2、形态特点P75-80
不同种虫体形态不同;圆形、梨形、杆 形、阿米巴等;
全身:虫体在局部淋巴结和全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分裂繁殖,全身出现淋巴结、脏器出现与局部相同变 化,病畜全身症状;虫体代谢产物和坏死病理组织、 细胞进入血液,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出现高热、贫血、 出血等;
贫血:大细胞低血红素性贫血。
(七)症状
潜伏期14~20天;3~20天死亡; 高热:病初40~42℃稽留热,然后41℃; 全身症状:精神沉郁,……,呼吸加速,心率加快; 黏膜黄染,出血,水肿; 食欲下降,消化系统紊乱; 体表淋巴结肿大,触痛; 血常规检验:贫血,红细胞下降,血沉快,红细胞
宿主 牛 牛 牛 马 马 羊 犬
(二)形态特点
梨形、圆形、杆状或阿米巴样。寄生于红细 胞内,也可寄生于其它循环或固定细胞内。
动物血液中B.bovis
蜱中B.bovis的大配子
B.bigemina
蜱体内B.bigemina动合子
B.caballi
蜱体内B.caballi
B.canis
B.equi
B.traumanni
B.caballi
B.motasi
(三)生活史
包括无性和有性繁殖。 终末宿主:在蜱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中间宿主:在动物体内进行无性生殖。
硬蜱传播梨形虫方式:
1、经卵传播:虫体进入蜱体内发育繁殖后,转 入蜱的卵巢经过蜱卵传给下一代,由蜱的幼虫、 若虫或成虫进行传播。
3)孢子生殖:在蜱的Biblioteka Baidu液腺中的无性繁殖。
动合子进入肠上皮,血淋巴细胞、马氏管、 等器官组织中进行反复分裂,形成更多的动 合子;
动合子进入卵母细胞,休眠,当蜱发育成熟 和采食时,再次进入孢子生殖;在幼蜱吸血 后24小时内进行.
平息;发病动态与璃眼蜱的消长规律一致; 4)成虫寄生期:5~7个月; 5)发病年龄:1~3岁高; 6)病死率:16%~60%; 7)疫区牛:多隐性感染,带虫免疫现象普遍。
(六)致病性
局部:侵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裂繁殖,虫体和 毒素直接破坏寄主细胞,细胞坏死、增生,局部充血、 渗出增加,出现急性炎症;
配子体(in red cell)
小裂殖子
3)蜱吸入配子体,变为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转变 为动合子 进入蜱的肠管、体腔;当蜱蜕化时,虫体
进入蜱的唾液腺细胞,形成合孢体,进行孢子生殖,产
生子孢子。
(五)流行病学
1)媒介:多种璃眼蜱可以作为传播媒介; 2)传播方式:期间传播; 3)发病季节:6月始,7月达高潮,8月渐
在蜱体内发育方式:
配子生殖:在蜱肠管内一部分虫体发育成两种配子, 两种配子配对融合形成合子 。
孢子生殖:
在蜱唾液腺和其它器官内, 合子侵入蜱的各个器 官内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很多的动合子。当子蜱发育 成熟采食时,动合子进入蜱的唾液腺细胞,进行孢子 生殖,形成子孢子。
(四)流行病学
不同种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不同;同一巴贝斯虫可 有不同的传播媒介。
采用二分裂或出芽生殖方式,生成子代裂殖子,反复 数次形成配子体; 泰勒原虫:子孢子随蜱唾液进入动物体内,进入巨嗜细 胞和淋巴细胞内分裂繁殖产生裂殖子,最后进入红细 胞内发育成配子体。
2)配子生殖:在蜱的肠管内进行,蜱采食时 虫体侵入肠管内,发育成配子。
巴贝斯虫由相似的2个配子(辐肋体)配对 结合成合子;
异形。
(八)病理变化
全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肾、睥肿 大,切面湿润,质脆。
皱胃的特征性病变:黏膜肿胀,有大小不等的 出血斑,伴有大小不等暗红、黄白色结节;结 节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糜烂,严重病例 溃疡或糜烂的黏膜面积占全部黏膜的1/2以上。
(九)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过去流行情况; 症状: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 特征性病理变化:皱胃溃疡、全身性出血和
(三)形态
红细胞内:配子体,多种形态; 巨嗜细胞和淋巴细胞内:裂殖体(石榴体,
柯克氏篮体),圆形、椭圆形或肾形,位于 寄生细胞内或散在于 细胞外。
1、 T.annulata环形泰勒虫
血液型虫体(配子体):寄生于红细胞内,有圆环形、杆形、 卵圆形、梨籽形、逗点状等多种形态,其中以圆环形和卵圆形 为主。 裂殖体(石榴体):寄生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圆形、椭 圆形或肾形。位于寄生细胞内或散在于 细胞外。 媒介:璃眼属的蜱,我国主要是残缘璃眼蜱。属于期间传播。
潜伏期约为1~2周。病初高热稽留, 脉搏和呼吸加快,精神 沉郁,喜卧地。食欲大减或废绝,反刍迟缓或停止,便秘或 腹泻。乳牛泌乳减少或停止,怀孕母牛常可发生流产。病牛 迅速消瘦、贫血,粘膜苍白和黄染。
慢性病例,体温波动于40℃上下持续数周,食欲减退,渐进 性贫血和消瘦。
血液学变化:血液稀薄,红细胞数降至100~200万/mm3,血红 蛋白量减少到25%左右,血沉加快10余倍。红细胞大小不均, 着色淡。白细胞在病初正常或减少,以后增到正常的3~4倍; 淋巴细胞增加15%~25%;嗜中性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降至 1%以下或消失。
新鲜黄花青蒿,每日每牛用2~3kg,分2次口服。用法:将 青蒿切碎,用冷水浸泡1~2h,然后连渣灌服。
有用青蒿琥酯、长效土霉素(20mg/kg体重,肌肉注射) 和常山酮治疗该病的报道。
对症冶疗和支持疗法。
(十一)预防
灭蜱:消灭圈舍蜱和牛体上的蜱。 防止蜱接触牛体:定期离圈放牧(4~10月
雌蜱虫体 卵巢 哺乳动物 幼、若、成蜱 卵
2、经蜱传播(期间传播P79):幼蜱或若蜱吸 血吸入配子体,在体内发育、繁殖,当幼蜱蜕 化为若蜱时,或若蜱蜕化为成蜱时,后者唾液 腺内有感染性的子孢子,吸血时进行传播。
幼蜱或若蜱吸入虫体 若蜱或成蜱
哺乳动物
在哺乳动物体内发育方式:
分裂生殖(裂殖生殖):在哺乳动物的红细 胞内进行,以二分裂或出芽法分裂增殖,反复 分裂,最后形成配子体。
带虫免疫:动物耐过后,体内的虫体不 完全消失,还残留一部分在体内,对于 再次感染有耐受力,这种免疫力叫“带 虫免疫”。
各虫种间无交叉免疫力。
5、流行特点
梨形虫病流行三要素:病原体、硬蜱和易感动物。 发生和流行与硬蜱的种类和分布一致,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
节性; 梨形虫病流行分区: (1)安全地区:有易感动物,无病原体和媒介; (2)受威胁地区:有易感动物和媒介,但无病原体;有病原体
巴贝斯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发病季节与蜱 的活动一致。放牧牛多发。
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牛的易感性不同,两岁内的犊 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死亡率低;成牛牛发病率 低,但症状严重,死亡率高。
纯种牛和新引入牛易感性高、发病率、死亡率高于 当地牛。
(五)症状
特异性症状:红细胞大量破坏,出现血红蛋白尿。
免疫学方法诊断。
(八)治疗
及时确诊,及早治疗。
可选药物:
1)咪唑苯脲(Imidocarb, Imizol),对各种巴贝斯虫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剂量为1~3mg/kg体重,配成10%溶液肌肉注射。
2)三氮咪(Diminazene,贝尼尔Berenil),剂量为3.5~3.8mg/kg体重,配
(九)预防
1)灭蜱:参见外寄生虫病方法灭蜱。 2)调出、入动物,应选择在无蜱活动的季节进
行。 3)动物中出现病例时应及时报告疫情,并对相
关地区动物进行药物预防。
三、泰勒虫病P331
泰勒原虫是寄生于哺乳动物血液细 胞及其相关组织细胞中的一类原虫, 多种动物都有泰勒虫寄生,引起严重 疾病,给畜牧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红细胞中虫体:形态多样,与T.annulata相似,
以圆形最多。
裂殖体:形态与T.annulata的裂殖体相似。
媒介:在我国主要是青海血蜱。属于期间传播。
T.hirci
T.hirci散在裂殖子
(四)生活史(以T.annulata为例)
1)子孢子随蜱唾液 牛 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 进入全身
裂殖生殖 大裂殖体 2)裂殖生殖反复进行,部分形成小裂殖体(有性)
(一)重要病原分类
Apicocomplexa(复顶亚门) Piroplasmea(梨形虫纲) Theileriidae(泰勒科) Theileria(泰勒属)
T.annulata(环形泰勒虫) T.sergenti (瑟氏泰勒虫) T.hirci(山羊泰勒虫)
(二)宿主和寄生部位
宿主:牛、羊、野生动物 寄生部位:巨嗜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 媒介:蜱; 分布:西北、东北和华北等; 症状:高热稽留、贫血和体表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 病原检查:血片检查和淋巴结穿刺,查验血
液型虫体和裂殖体; 红细胞染虫率的动态变化。
(十)治疗
磷酸伯氨喹啉(Primaquine, PMQ),0.75~1.5mg/kg 体重,每日口服一次,连用3d。
三氮咪(贝尼尔Berenil),7mg/kg体重,配成7%的溶 液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d,如红细胞染虫率不降, 还可再用药2次。
寄生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内; 泰勒虫还寄生于白细胞和组织细胞内; 石榴体:多核虫体,是在组织细胞或白
细胞内裂殖生殖形成的裂殖体。
梨子样虫体
眼镜样虫体
石榴体
石榴体
蜱体内的子孢子
石榴体
3、生活史
更换宿主;蜱和哺乳动物之间。 生活史:分裂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P78); 1)分裂(裂殖)生殖:在哺乳动物红细胞内 巴贝斯虫:子孢子被蜱吸血时注入体内,进入红细胞中,
重症时如不治疗可在4~8d内死亡,死亡率可达50%~80%。
(六)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如水,血凝不全。 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和脂肪均呈黄色胶
样水肿状。各内脏器官被膜均黄染。 全身各脏器肿大、出血。
(七)诊断
流行病学因素、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的 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
4、免疫特点
免疫应答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特异性抗体:1)封闭虫体表面抗原和受体,使 虫体不能侵入红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2)中 和虫体分裂过程分泌的有害抗原物质,使其有 利于毒素的清除;3)抗体与虫体特异性结合后, 有利于虫体被杀灭。
细胞免疫:吞噬细胞、辅助性Tcell和细胞因子 协同作用,杀灭虫体。
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 3)锥黄素(吖啶黄,Acriflavine),剂量为3~4mg/kg体重,配成
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h后再注射一次, 4)喹啉脲(Quinuronium,阿卡普林Acaprin),剂量为0.6~1mg/kg体重,
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
结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如强心、健胃、补液等。
和易感动物,无媒介; (3)隐伏地区:存在三个因素,并有发病史;但由于当地家畜
的带虫现象,或硬蜱数量减少,形成假安全区,如果条件适 宜,即可发病; (4)固定流行区:具备发病的所有条件,每年都有发病。
二、巴贝斯虫病P329
病 原: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
(Babesia)多种虫体。
宿 主:牛、羊; 寄生部位:血液; 传播媒介:硬蜱。 分 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呈地方性流生。 主要症状:血红蛋白尿,故又称红尿热(Red
water)。
(一)重要虫种
病原
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 bigemina 牛巴贝斯虫 B.bovis 卵形巴贝斯虫 B.ovata 驽巴贝斯虫 B.caballi 马巴贝斯虫 B.equi 莫氏巴贝斯虫 B.motasi 吉氏巴贝斯虫 B.gibsoni
T.annulata
T.annulata
2、T.sergenti 瑟氏泰勒虫
红细胞中虫体:形态多样,与T.annulata的
区别是以杆形和梨籽形为主。
裂殖体:形态与T.annulata的裂殖体相似。
媒介:血蜱属的蜱,在我国主要是长角血 蜱。
T.sergenti
2、T.hirci山羊泰勒虫
梨形虫病P329/331
由硬蜱传播巴贝斯科和泰勒科原虫 引起的血液原虫病。
一、概述
1、分类地位P75
顶复器门Apicomplexa 梨形虫纲Piroplasmea 梨形虫目Piroplasmida 巴贝斯科Babesiidae 泰勒科Teileriidae
2、形态特点P75-80
不同种虫体形态不同;圆形、梨形、杆 形、阿米巴等;
全身:虫体在局部淋巴结和全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分裂繁殖,全身出现淋巴结、脏器出现与局部相同变 化,病畜全身症状;虫体代谢产物和坏死病理组织、 细胞进入血液,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出现高热、贫血、 出血等;
贫血:大细胞低血红素性贫血。
(七)症状
潜伏期14~20天;3~20天死亡; 高热:病初40~42℃稽留热,然后41℃; 全身症状:精神沉郁,……,呼吸加速,心率加快; 黏膜黄染,出血,水肿; 食欲下降,消化系统紊乱; 体表淋巴结肿大,触痛; 血常规检验:贫血,红细胞下降,血沉快,红细胞
宿主 牛 牛 牛 马 马 羊 犬
(二)形态特点
梨形、圆形、杆状或阿米巴样。寄生于红细 胞内,也可寄生于其它循环或固定细胞内。
动物血液中B.bovis
蜱中B.bovis的大配子
B.bigemina
蜱体内B.bigemina动合子
B.caballi
蜱体内B.caballi
B.canis
B.equi
B.traumanni
B.caballi
B.motasi
(三)生活史
包括无性和有性繁殖。 终末宿主:在蜱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中间宿主:在动物体内进行无性生殖。
硬蜱传播梨形虫方式:
1、经卵传播:虫体进入蜱体内发育繁殖后,转 入蜱的卵巢经过蜱卵传给下一代,由蜱的幼虫、 若虫或成虫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