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句子的美容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句子的美容师

被称为文坛巨匠的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到了晚年仍然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进行句子练习。可见,句子是文章的基础,只有把句子写好,才能把文章做好。然而,给我们的句子教学把一下脉,不难发现,许多句子教学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的张扬,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学生成了被教师操纵的“学习木偶”,致使许多学生对句子训练的目的性很不明确,出现几种“简便”倾向:

1.“不求具体,但求无错”型。

风趣──爸爸说话很风趣。

津津有味──我津津有味地看书。

这样的句子结构完整,意思也明确,又省事又少出现错别字,关键是考试时不会丢分。可是否说明学生已深刻理解并能正确使用这些词了呢?我看未必。

2.“千篇一律,内容陈旧”型。

有的学生写话时,不肯用心选择内容,只图省事,专挑眼前的、熟识的、陈旧的事写。如用“一……就……”写话时,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写“一听到上课铃声,我们就立即进教室。”“傍晚,我一回到家就开始做作业。”等句子。

3.“以不变应万变,总重复一个内容”型。

亲切──放学回到家,奶奶接过我的书包,亲切地说:“平平,回来啦!”

夸奖──放学后,奶奶看到我的数学卷子,夸奖说:“100分!平平真能干!”

收拾──放学后,奶奶拉着我走进我的卧室,指着我的床铺说:“看,你的狗窝,赶快收拾收拾。”

4.“照抄照搬”型。

果然──曹操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这两个句子,看着非常眼熟,因为这几乎就是课文《称象》和《富饶的西沙群岛》里的原句。称不上写话,只能算是摘句。

像这样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句子,从应试教育的立场上看似乎很保险,但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就值得商榷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写作水平势必会受到制约与影响。因此,在写话训练中,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出发,加强句子教学的艺术性。

一、拓宽思路,丰富内容──突破“选材关”

“写什么”一直是困扰学生作文的头道难题。受小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规律的制约,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冥思苦想,觉得无米下锅。因此,在写话练习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拓宽选材思路,为以后作文突破“选材关”打下基础。

1.创设情境拓展思路

一些语义抽象的词语,直接让学生造句比较困难。对此,老师要注意运用课堂,随机创设情境,再让学生造句。请看下列片断:

例如:在让学生用“一定”写话时,有一个学生说:“我一定

要读好书。”另一个学生说:“我一定要记着戴红领巾。”第三个说:“我一定要讲卫生。”……句子结构相似,主语都是“我”内容皆为“我干什么”的。这便表明学生的思维已成定势。教师在这时应及时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定势:走进教室,看到地面非常干净,你会怎么想?放学回家,看见家里大门敞开着,你会怎么想?走进家里,发现你早上换下的脏衣服已经被人洗了,这时你又会怎么想?……学生经过思考,就能写出各式各样的句子来。如:

生1:.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看见大门开着,我想一定是妈妈回来了。

生2:我放学回家,发现早上换下的脏衣服已经洗干净了,我猜这一定是妈妈洗的。

……

2.引导回忆生活再现

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与生活联系,语文一旦与生活结合就生动起来”然而就一般情况而言,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的限制,相关的情境往往难以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因而写句子时多感到无话可说。对此,老师常用的方法是沟通词语与生活情境的联系,引导回忆相关情境,进而运用词语描述情境。如:用“不仅……还”造句,我发现学生写得最多的句子是“他不仅爱学习,还爱劳动。”“小红不仅爱唱歌,还爱跳舞。”“他不仅学习好,还热心帮助别人”。像这样的句子,用词是准确的,语句也是完整的,但教师若不加以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于是,我就做这样的引导:前不久,科协的伯伯阿姨来到我们班看望小朋友们,你们不妨联系这一次活动,用上“不仅……还……”造句。老师这一提醒,学生的思维即刻活跃起来,有的说:科协的伯伯不仅给我们讲了很多科学知识,还给我们捐了好多书呢。还有的说:那天我们不仅在教室里听伯伯的精彩讲座,还在校园里看了科学宣传图片。……接着,我又启发学生联系刚结束不久的第2届学校趣味运动会,用“不仅……还……”造几句话,学生也造出了内容丰富的句子:“在第2

届校趣味运动会上,我们班不仅获得了团体总分第3名,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真是可喜可贺。”“在第2届校趣味运动会上,我不仅参加了50米往返接力跑,还参加了立定跳远比赛。”

只要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学生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筋去想,养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的习惯,就一定能堵住学生造句走“捷径”的念头!

3.启发想象充实内容

有些词语,由于学生生活缺乏相关情境,硬性让学生直接造句,他们往往感到困难。对此,有经验的老师就善于给学生提供情境的一部分,使生活情境与相关词语打通联系,再让其用上相关的词语造句,效果就好的多了。请看下列片断:

师:先看看“寻找”在哪一句话里,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师:大家注意。我说上半句,看谁接下去说下半句,要求用上“寻找”这个词。──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猎人……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猎人正在寻找食物。

师:他饿了吗?(笑声)“食”改成什么字,相信你会想出来的。

生:(改正)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猎人正在寻找猎物。

师:看脑子多活!再听。不过,这次要求大家不说寻找食物。──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在寻找它的妈妈。师:它跑丢了,是吗?找到了没有?接着往下说。生:它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师:找到了就好,我们放心了。(笑声)还可以找别的吗?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口渴了,到处寻找小河。

“寻找”一词,学生容易理解,且现实生活中用到“寻找”的情境也一定不少,但要学生即刻就能想到并进行表述,却有一定难度。为此,老师由文中的句子入手,运用“森林”这一特定的场所,拓展情境思路,使人物由“老虎”变为“猎人”、“小鹿”,寻找对象由“食物”变为“猎物”、“妈妈”等,再加上老师在学生情境描述出错时,及时点拨,在学生句子过于简洁时,予以提示,从而给句子赋予了生动的情节,给句子赋予了生动的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