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
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3、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5、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6
●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
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
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 ÷Q)/(ΔP÷P)。
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8、供给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
●供给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s=(ΔQ÷Q)/(ΔP÷P)。
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
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
9、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出售量的相应变动。
10、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11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
1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1
2、达到帕累托最优会同时满足的条件:
①交换最优;②生产最优;③交换和生产最优
3
4、正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即其他成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正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低于社会收益。
5、负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负面影响,即其他成员因此而受到损失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高于社会收益。
无论是哪种外部性,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6
1、宏观经济运行涉及的四个市场:
①要素市场;②产品市场;③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④国际市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2、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
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消费叫引致消费。
3、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4、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5、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小于零,为自发储蓄。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也增加。
(3)储蓄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6、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
●边际储蓄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
边际储蓄倾向具有递增的趋势。
●由于国民收入恒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所以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
8、乘数:是指一定时期中,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所导致的数倍国民收入的变动。
9、乘数的正反两方面效应:当投资或政府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反之,当投资或政府开支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10、主要的乘数有:
①投资乘数②政府购买乘数③转移支付乘数④税收乘数⑤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
11、货币的四种功能:①交易媒介;②财富储藏;③核算单位;④延期支付
12、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②谨慎动机③投机动机
13、货币的三种需求:①交易性需求②预防性需求③投机性需求
●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认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已无力再加以控制。
14、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①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
②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
③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三个口径:①通货;②货币;③准货币
16、我国现行货币划分的层次:
① M0=流通中现金
② M1=M0+活期存款
③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 M1为准货币。
●基础货币(B)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C)之和,即B=R+C。
●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B)之间的关系为:M=m×B。
m表示货币乘数。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IS-LM模型中,根据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作出的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根据储蓄S和投资I做出的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
国民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在IS-LM模型中,通过利率把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第五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①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②充分就业目标;③稳定价格水平目标;④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2、失业的四种类型:
①摩擦性失业;②季节性失业;③结构性失业;④周期性失业
●如果在经济中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所以,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的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致的失业。
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
3
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转移支付,从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收支方式,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收
6
7、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方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策。
8、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进而减少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的
9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若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机构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市场利率就会上升,进而抑制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减少。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贷款规模增加和货币供给增加。
所以,如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应提高再贴现率;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应降低再贴现率。
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时,就等于向货币市场注入基础货币,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就会有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并引起利率上升,并进一步导致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及就业的减少。
所以,当政府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如果实
12、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上升,使企业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上的区别:
①政策效应不同。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提高,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利率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挤出私人投资,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投资增加。
②作用时滞不同。
财政政策的生效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反映时滞较短。
③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作用的效果不同。
在经济萧条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因此具有显著的效果。
在经济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武器,效果比较显著。
1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四种基本组合方式:
(1)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4)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入(形成支出)、金融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表现为资金流出),贷方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出(形成收入)、金融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表现为资
3、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对应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应支付多少本币,因此又叫应付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对应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相当于计算出售一定单位本币应支付多少外币,因此又叫应收标价法。
●购买力平价是经济学中著名的一价定律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应用。
5、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有:①国际收支状况;②利率;③通货膨胀;④汇率制度
●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其他国家的收入和实际汇率,影响进口的主要因素包括本国的国民收入和汇率。
6、出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出口的变动量之比。
7、进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进口的变动量之比。
8、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
①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②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③信用保证;④赢得国际竞争利益
●按照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得出的经验结论:一国的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率。
一般以40%作为标准。
9、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一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通过进出口贸易导致其他国家经济的相应扩张或收缩的效应被称为溢出效应,又反过来对最初引发溢出效应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效应被称为回振效应。
第七章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按照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分为:
(1)爬行的通货膨胀:年度价格上涨率为1%--3%
(2)温和的通货膨胀:年度价格上涨率为3%--10%
(3)飞奔的通货膨胀:较长时间内大幅上涨超过10%
(4)恶性通货膨胀:短期内大幅上涨,如每月超过50%
3、通货膨胀按照对不同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分为:
(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按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分为:
(1)可预期的通货膨胀;(2)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对收入及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再分配具有影响,有利于富裕阶层,不利于贫困阶层;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2)通货膨胀造成价格信号失真,影响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
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动,失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总需求的增加可能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净出口四个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中某一因素作用的结果。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假设在不存在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推动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归结为工资和利润两个方面。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引发的通货膨胀。
7、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1)用制造经济衰退的办法抑制通货膨胀
(2)用收入政策反通货膨胀
●用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是一项反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
●收入政策是针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而提出的一项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可以通过工资控制收
入和产品价格的上升来抑制由此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这种政策通常借助于工资与物价管制、道义劝告、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等方法来实现。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还包括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1、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2)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萨缪尔森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四个要素视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库兹涅茨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存量的增长。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只有投资等于储蓄时,经济才
2
3
●西方经济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