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时期山东沿海政区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金时期山东沿海政区设置
北宋王朝建立后,鉴于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地方建置混乱的状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政区调整,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地方行政机构。北宋实行路、州、县三级政区制度。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划分全国为15路,路以下设州、府、军、监。州、府、军、监在名义上属于同级政区,但实际上职能与范辖范围又有很大差别。在山东沿海地区,宋王朝主要设置了州、县二级体制,分隶于京东路和河北路,两路管辖区域大体以黄河为界限。熙宁七年(1074年)将京东路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山东沿海各州县划归京东东路管辖;雍熙四年(987年)河北路分东、西两路,山东沿海部分州县划归河北东路管辖。
京东东路治青州,所辖有5个州面临海区。
青州,治益都,领益都、寿光、临朐、博兴、千乘、临淄6县,其中寿光、博兴、千乘3县靠海。
潍州,治北海(今潍坊),领北海、昌邑、昌乐3县,其中北海、昌邑2县靠海。按潍州乃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新设,其辖地原属青州。同年析北海县置昌邑县。
莱州,治掖县,领掖县、莱阳、胶水、即墨4县,4县均辖有海岸线。
登州、治蓬莱,领蓬莱、黄、牟平、文登4县,4县也都辖有海岸线。
密州,治诸城,原领诸城、安丘、莒、高密4县,其中诸城、莒、高密3县靠海。元祐三年(1088年)析高密、诸城二县地置胶西县,治板桥镇,此后胶西县靠海,而高密县不再辖临海区。
河北东路治大名,治所在今河北省境内,所辖滨州属今山东沿海地区,另沧州所辖无棣县今亦属山东。宋时滨州治渤海,领渤海、招安2县,2县均靠海。按招安县原为渤海县招安镇,庆历三年(1043年)升为县,熙宁时省,元丰二年(1079年)复置,盖因黄河入海口淤造出大片陆地,居民迁徙增多,渤海县辖境太大,故而析出招安。金明昌元年(1195年)改称沾化县,其名称沿用至今。当时招安镇为县治,即今沾化县古城镇驻地古城。
金朝统治时期,山东沿海地区建置基本上沿袭北宋旧制。天会五年(1127年)改京东路为山东路,并于正隆年间置山东路统军司;大定八年(1168年)复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从金朝起,“山东”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不在泛指中原以东广大地区。
金代的山东东路即北宋的京东东路,路治设在益都,称益都府,所辖沿海州级行政单位仍包括宋之青、潍、莱、登、密5州之地,但金代山东辖区扩大,将原属河北东路的滨州划归本路管辖,这样一来,除无棣一县仍归沧州管属之外,今山东沿海的全部地域均包括在山东东路范围之内。
金朝时,山东沿海地区人口增多,因而州县行政单位也相应增加。滨州从原先的两个县扩充到4县。明昌三年(1192年)将原属渤海县的永利镇升为县,名为利津。天会十一年(1133年)析渤海县复置蒲台县,其治所遗址在今滨州市蒲城水库内,今已不复存在。此后一段时期,利津、蒲台二县辖临海区,而渤海县不再靠海。
金天会九年(1131年),伪齐刘预置宁海军,治牟平,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军为州,辖2县:牟平、文登。此后,登州面积缩小。但登州仍辖4县,除蓬莱、黄县外,天会九年(1131年)析蓬莱、牟平两县地置福山县,治所即今烟台市福山区福山镇;又析蓬莱及莱州莱阳地置栖霞县,治阳疃镇(即今栖霞城区)。与此同时,莱州又新设一招远县,乃析掖、黄两地而置,治罗峰镇,其治所即今招远市招城镇招远城。
金新设莒州,治莒县,并从莒县中析出日照县,治所设在今日照镇(即今日照市区)。此后,密州辖区相应缩小。
总之,到金朝时,山东沿海的无棣、沾化、利津、蒲台、博兴、乐安(天眷元年改千乘县为乐安县,治今广饶县城)、寿光、北海、昌邑、胶水、掖县、招远、黄县、蓬莱、福山、牟平、文登、莱阳、即墨、胶西、诸城、日照等22个县拥有海岸线,分隶于沧、滨、潍、青、莱、登、宁海、密、莒9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