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理教案:如何应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地理教案:如何应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过去几十年间,地球上许多地区都面临着由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质量下降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制定措施和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本篇文章将介绍地理教案,重点关注如何应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土地利用变化、垃圾处理等。
一、大气污染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在高峰时段经常出现雾霾天气。
这是由于工业活动和机动车的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2、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排放的监管;3、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4、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二、水资源缺乏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供给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这不仅影响人居环境质量,也会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源保护和管理;2、推广节水技术,如厕所和洗衣机的节水设计;3、鼓励人们使用回收水、雨水利用等技术;4、开发新水源。
三、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往往被过度开垦和开发。
这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损失,而且还会对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和监督;2、推广土地保护技术,如绿化和节水措施;3、鼓励城市规划的灵活性,如在市中心限制高层建筑,鼓励分散布局;4、鼓励建设生态城市,使城市与自然环境更协调。
高中地理教学中城市化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高中地理教学中城市化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近年来,城市化问题在我国日益显著,这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从城市化问题的特点、原因,以及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化问题的特点城市化问题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在迅速增长的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它具有以下特点:1. 人口集聚。
城市化导致了人口的大规模聚集,使得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加,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
2. 土地利用不合理。
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过度的土地使用,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3. 资源消耗增加。
城市化使得资源消耗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尤其是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4. 社会问题增加。
城市化问题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拥堵、污染、贫富差距加大等,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化问题的原因城市化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人口常常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2. 经济发展需求。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业、商业等产业向城市集中,吸引了大量人口。
3. 政策导向。
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往往影响城市化问题的发展。
4. 城市吸引力增加。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等,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三、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应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措施,以下为几个重要方面:1.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发展。
2.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推进农村发展。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4. 加强环境保护。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尽量减少生态破坏,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考向以典型区域的统计数据为材料,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例题1】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年时并不占主导,但目前以第二产业占主导,比重最大。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变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2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因此应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也只是在优化第一产业结构。
【例题1】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答案(1)耕地: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城市化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化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这不仅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治安问题、贫富差距加大等。
2、环境污染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废渣等,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3、资源短缺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等。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供应紧张,土地资源稀缺,这些都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建筑物密集、人口众多、交通繁忙,产生的大量热量难以散发,导致城市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这不仅会影响居民的舒适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气象灾害和生态问题。
5、文化遗产破坏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可能会遭到拆除或破坏,导致城市文化遗产的流失。
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损害,也削弱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6、社会问题凸显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快速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社会问题凸显。
例如,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人际关系淡漠,社会信任度降低等。
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分布,缓解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考试动向考向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2.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D对:加工企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由图可知,中心集镇周围乡村较多,结合材料可知,该县农民以务农为主,为兼顾农活,农民一般选择在距离较近的工厂打工,因此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周边劳动力。
A错:县城为区域的中心,其基础设施更完善。
B错:在山区的县城一般是一个县中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加工出来的产品,应该在县城的销售量会更大。
C错:县城是区域经济中心,资金比中心集镇更充裕。
第2题,C对:兼顾务工务农的农民,农忙时节在农村忙碌,农闲时节可能到中心集镇打工,因此“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对他们而言最适合。
A错: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一般会定居在商业活动频繁的中心集镇或县城,而不在农村居住。
B错:留守子女指长期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这些孩子上学时一般固定在学校及附近小范围区域,不可能在农村和中心集镇之间频繁移动。
D错:扩大种田规模的农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更适宜在农村定居。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知识讲解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二、经典高考试题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4分)(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4分)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对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评价,其实是对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考查。
第(1)题,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注意仅归纳流动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即可。
第(2)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城市化的三大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具体就“就地式”语言组织具体化一点即可。
第(3)题,考查其具体意义,可调动相关城市化意义并结合我国特色来回答。
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
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知识扩展]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___。
(2)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
【思维过程】文字信息:由“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可知,成渝城市群位于我国__西南地区__,经济发展水平__低__,城市化起步时间__晚__。
设问信息:1.经济发展的特点;2.可从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发展不平衡、核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等方面进行分析;3.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分工、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专题九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课件
解析:从城市化水平可知这是某发达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后城市化趋缓,工业化已经完成,发展也趋缓,A、 C 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期间,城市化在快速发 展,工业化却呈下降趋势,B 错。从城市化水平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后,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高级阶段。
优势 特点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 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 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 业结构调整时期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 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 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 增长相对较慢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 强; ②恰逢世界经济全 球化、信息化蓬勃 发展和发达国家与 地区新一轮的产业 结构调整时期
势是毗邻港澳,其他的都不如长三角。 答案:D
4.(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60)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
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 A.增加建筑物密度,积极发展特大城市 B.将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 C.植树种花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D.大量兴建化工厂,解决就业问题
解析: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发挥植被吸烟滞尘、美化 环境的功能。
解析:第(1)题,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因此发展船舶制造业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2)题,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优势有改革开放的优惠政 策,位于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市场广阔。
答案:(1)B (2)D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 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答案:D
2.(2014 年 6 月·广东学考,46)由图推断,第三阶段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进程与问题探究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进程与问题探究城市化进程与问题探究概述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究城市化的进程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化的进程1. 城市化的定义和意义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此外,城市化还为政府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服务的机会。
2.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因素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方面。
经济上,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因素。
社会上,人们对更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也推动了城市化。
政治上,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也对城市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城市化的全球趋势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着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比例普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则更加迅速。
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城市化的速度更是惊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城市化趋势将继续加强,世界各地的城市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城市化的问题1. 城市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不断扩张,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导致了大面积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区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人口过密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聚集在城市中,人口密度增大,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城市中的交通压力、住房紧张、医疗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此外,城市中的不平等现象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三、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1. 可持续城市规划通过制定可持续城市规划来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提升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能力等。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素养一综合思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1.(2018·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
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②寻找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城市化
问题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2
【例2】(2015·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尝试自解]
答案(1)D(2)C(3)B
素养二区域认知:区域工业化发展分析
2.(2018·海南地理,6~7)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 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 010亿元。据此完成(1)~(2)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一、知识讲解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二、经典高考题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看出,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上,再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
故选B项。
第2题,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答案 1.B 2.D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劳动密集型 ①主导产业:______________产业。
②优势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和侨乡优势,国内市 场需求大。 ③不足: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的外资额和工业增
较慢 加值增长相对________。
(2)第二阶段(1990 年以后) 高新技术 ①主导产业: ____________产业。
加等。 【答案】(1)B (2)D
(2010 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近 30 年来,珠江三角
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镇数量增加
)
B.城市规模扩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名师解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城镇 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珠江三角洲目前形成了城乡 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 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产业基础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与长三角地区相比,____________、 南岭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由于________的阻隔,国内 的腹地范围较小。
城中村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________”的现象普遍。
水质性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________”严重、“__________” 酸雨 缺水、噪声扰民、耕地锐减、水土流失严重。
(2011 年广东广州期末)图9-6-2 是我国四个不同地 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1)~(2)题。
图9-6-2 (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C.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D.政府投资促进城市
(2)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农产品供应不足 C.劳动力短缺 B.资源短缺 D.环境质量下降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高频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知识要点】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会促进工业化。
2、分析思路:(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2)根据材料,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产值增长较慢。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升级,工业产值增长迅速。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城镇数量猛增,另一方面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珠江三角洲地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①产业结构调整;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方法例析】(江苏卷.21)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
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问题。
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1.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 )A.靠近原料产地B.邻近城区市场C.生态环境优美D.对外交通便捷答案:CD点拨:从题目所给的图形材料来看,该区域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图中有风景区,环境优美,区域内还有高速公路、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快捷,其他选项中的区位条件无法从图中获知且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比较有没得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对原料产地要求不高。
【总结升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2016·上海地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 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 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
崇明 9.40 53.10
37.50
全国 10.08 45.27
44.65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37.90 16.30
45.80
全国 33.60 30.30
36.1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 崇明 全国 9.40 10.08 53.10 45.27 37.50 44.65
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
优势有
。(4分)
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 心,经济腹地大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 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 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4分)
解析: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 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 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 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不 能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等。
(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 是( D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解析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 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 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第二课时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课件必修3
缩城市连成带状,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2)题,建设众多公共设施不能吸 引人口迁入,无法应对城市收缩现象,故A错误;城市内大量的工业用地遭到废弃, 可以将其改造成绿化用地,以美化城市环境,同时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提高城市吸 引力,使人口回流,可以应对城市收缩现象,故B正确;城市处于收缩阶段,不需要分 散城市职能,故C错误;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现处于衰落阶段,不是优先 发展的产业类型,优先发展该产业无法应对东北地区的城市收缩现象,故D错误。 答案 (1)B (2)B 易错警示 第(2)题易误选A,认为进行大量项目的建设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吸引人 口迁入,从而应对城市收缩现象,而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⑦ b.水污染严重,“⑧ 水质性 ”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e.森林面积减少,⑨ 水土流失 日趋严重。
酸雨
中心之一。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 原材料工业
解析:第(1)题,从工业基础、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珠 江西岸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区位优势。第(2)题,与德国相比,广东省发展装备 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地价、市场、政策等方面;不足主要体现 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第(3)题,从政策、资金、创新、教育等方面为广东省装 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007—2016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下图示意部分城市),这些城市都 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已经连成了 带状,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据此完成下 面两题。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思考与对策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思考与对策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思考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思考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对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问题的加剧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1. 资源消耗城市化导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面临日益紧张的局面。
这种不合理的消耗模式将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进而威胁城市的持续发展。
2. 环境破坏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自然景观破坏,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车辆排放、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等造成的空气和水质污染不仅影响居民的健康,还对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3. 社会问题城市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城市人口的集中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贫富差距加大;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压力、住房问题和社会不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城市居民的发展,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二、应对城市化问题的对策为了应对城市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
1.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是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的第一步。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并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建筑设计。
2. 发展智能城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建设智能城市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供水系统和智能垃圾处理系统等可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智能城市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 促进均衡发展为了避免城市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均衡发展。
通过扶持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吸引一部分人口回流到农村发展,减轻城市的压力。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解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清单1.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调整比重下降:________产业、________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________产业、技术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的________政策使此地区________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________沿海,毗邻________,靠近________。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________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________、引商、________,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的发展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________产业优势条件:丰富的________资源;政策与________的优势;庞大的________市场需求。
不足:吸引的________与________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________产业。
优势条件:世界经济________、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___调整。
不足:________优势已不明显、________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2)城市化:城镇________猛增,城市的________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________,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________的地区之一。
3.问题与对策1.问题:________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________;________问题日趋严重。
2.措施:________调整;构建________城市群;加强规划与________。
参考答案:1.(1)产业结构第二资源第三知识(2)优惠优先(3)南部港澳东南亚(4)港澳台投资引资2.(1)①劳动密集型劳动力侨乡国内外资额工业增加②高新技术全球化产业结构政策劳动力(2)数量规模逐步提高密集3.产业升级落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管理要点精析要点一: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高清课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江苏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63924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是一个过程,也包含结果过程: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必修3)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点睛】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1)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2)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点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主线架构】【热点难点全析】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拓展延伸】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误区点拨台】(1)国家政策是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1.问题与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式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拓展延伸】城市群构建需要具备的条件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新加坡 668304
香港
467833
1743
268.4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上海市住宅竣工面积和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
上海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变化
上海市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
完
; /AG850COM AG亚游
swc73tvt
玩呢。见姐姐平静下来了,就奇怪地问:“姐姐,你什么时候买了这把‘匕首’的,我怎么不知道呢?”耿英笑了,说:“哪 里啊,是大壮哥临走前送姐的,说是让我随身带了好用来防身。我当时还笑他瞎操心呢,不成想,还真得给用上了!”耿直说: “那就是大壮哥哥买的了!你别说,还真得很像是真的‘匕首’刀呢!咱镇上还里有卖这个的,我以前怎么没有见到过啊!等 咱们将来回去了,我也要买一把!”耿英的脸红了,不好意思地说:“不是买的,咱镇上哪里有卖这个的啊!”耿直不解,问: “不是买的?那会是哪里来的?”耿英的脸更红了,小声说:“是他自己做的!亏他想得出来,亲自做了这个送我!”耿直实 在是小孩子家一个,听了姐姐的话,居然不高兴地说:“那他怎么就不想起来也给我做一把呢,我也好喜欢啊!”正在门口小 厨房里烧水的耿正听到弟弟的抱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小直子啊,你一个小子家的,还要大壮哥哥给做一把木头刀 子用来防身,你好意思吗?”耿直噘着嘴巴说:“就因为我是男小子,我才喜欢木头刀子嘛!”他一边说,一边还拿假匕首比 划着,恨恨地说:“哼,要是我啊,说不准儿今儿个真就用它捅那个坏蛋了呢!”耿英赶快说:“别生气了,等咱们回家以后, 姐一定让大壮哥也给你做一把!”耿直这才露出笑容,神秘地说:“要做得和这把一模一样哦!”耿英满口答应:“行行行, 和这把一模一样!”耿正听了,摇着头说:“唉,遇上这个真没办法!”耿直追问:“这个什么?”耿英赶快说:“能是什么, 小弟弟呗!”耿直马上又宽怀大量地说:“大壮哥哥其实很好的,只是这次小气了一点儿,我不怪他了。哥哥,水烧好了没有, 我想吃月饼了!”92第五十回 年丰人喜过中秋|(风调雨顺好年景,大壮养起大骡车;三家一起喜拜月,高高兴兴摇火团儿。) 耿家父子四人离家南下后的第二个八月十五节快到了,这是一个特别少见的好年景。由于这一年的风太调,雨太顺,即使在那 些完全靠天吃饭的坡地上,人们间出来甩在田埂上的谷苗和黍子苗,也几乎全都齐刷刷地秀出了不小的穗子。望着漫山遍野沉 甸甸的收成,庄禾人们的脸上,全都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大壮十八岁了,个头比他的父亲董家成还高出半头。这个浓眉 大眼的小伙子显得更加成熟了,诚实憨厚中流露出男子汉特有的仗义和豪爽。这天,他和父亲从东山上的几块儿坡地上巡查回 来,又转到水田里看看那一大片长势特别好的苞米。在夕阳的余辉中,父子俩站在自家的地头上,望着眼前大片的苞米田里, 每一株粗实的苞米杆上,几乎都抽出了大大的两穗苞米,心情非常愉快。在回家的路上,大壮对董家成说:“爹,去年收秋的 时候,没有了耿叔家的驴和车,咱们就感到有些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业化和城市化
1、城市化的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和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⑵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⑶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
⑴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5%
⑵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20%
⑶城镇人口/总人口>60%
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5、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⑴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⑵发达国家: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为例)
1、存在的问题:
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⑵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⑶乡镇工业发展分散产生如服务设施效益不佳、基础设施成本高等问题
⑷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特大城市少,难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城市化建设思路:
⑴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⑵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⑶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3、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⑴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⑵“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大城市圈
⑶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⑷保障进城农民利益,使农村城市化有稳固的基础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组成:
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离地面20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接受机。
3、特点:提供精密的经、纬度、高度且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的特点。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
二、遥感技术(RS)
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
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纪录与分析的技术。
2、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影像)。
3、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快、周期短、适应性强。
4、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地图、三维视图、多媒体)。
3、应用:解决与地理事物分布、位置有关的问题;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地理事物分布与组合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四、数字地球
1、概念: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
的综合应用。
2、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
3、依据与特征:虚拟现实技术
4、信息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5、应用:使人类拥有一个数字化空间实验室,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