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术后切口难愈1例从痰论治

合集下载

《中医科》肠痈证治(急慢性阑尾炎)

《中医科》肠痈证治(急慢性阑尾炎)

《中医科》肠痈证治(急慢性阑尾炎)肠痈,疾病名。

痈疽之发肠部者。

出《素问·厥论》。

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

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

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

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肠胃,湿热内蕴于肠间;或因饮食后急剧奔走,导致气滞血瘀、肠络受损;或因寒温不适、跌仆损伤、精神因素等均可导致气滞、血瘀、湿阻、热壅、瘀滞、积热不散、血腐肉败而成痈肿。

现代医学认为,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是肠痈的主要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1.轻症初起上腹部或脐周作痛,阵发性钝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腹胀,溲赤,苔黄腻,脉洪数。

2.重症痛处固定不移,痛势加剧,腹肌紧张拘急,拒按,局部可触及局限性肿物,高热不退,属肠痈重症,应采取综合疗法。

辨证施治1.瘀滞型(1)证候初为脘腹闷胀,绕脐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痛剧,腹皮微急,恶心欲吐,嗳气纳呆。

不寒不热或微热,或恶寒,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

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迟紧或弦略数。

本证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消散后期。

(2)治则化瘀行滞,清热解毒。

1)方药生大黄、牡丹皮、桃仁、厚朴、红藤、蒲公英、赤芍。

水煎服。

大便次数增多者,改生大黄为制大黄。

2)中成药①阑尾灵冲剂,热开水冲服。

②阑尾消炎灵胶囊,温开水送服。

③锦红新片,温开水送服。

④野菊花注射液,肌注。

3)单方验方川楝子、延胡索、牡丹皮、桃仁、木香、金银花、大黄。

水煎服。

血聚成块者加红藤。

2.湿热型(1)证候腹痛较剧,右下腹硬满,按之内痛,或可扪及有压痛之肿块。

伴有发热,口干渴,汗出,便秘尿赤。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

肠痈的中医辨证论治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

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

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1)内治①瘀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②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或犬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蒲公英。

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蒲公英、生石膏;右下腹包块加炮山甲、皂刺。

③热毒证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若持续性高热或往来寒热,热在气分者加白虎汤,热在血分者加犀角地黄汤;腹胀加厚朴、青皮;口干舌燥加生地、玄参、石斛、天花粉;若见精神萎顿,肢冷自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体温不升反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此为阴损及阳,治宜温阳健脾,化毒排脓,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加减。

病情较重时,易生变证,要严密观察,中药最少每日2剂,分4~6次服,若病情发展,应及时手术。

肠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肠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肠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肠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肠痈是因热毒内聚,淤结肠中,而生痈成脓。

以发热,右少腹疼痛拘急,或触及包块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痈病类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说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

【病因病机】素禀阑尾管道狭窄,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辛辣醇酒,酿生湿热,复因粪石、慢性肠道病变、虫积、腹内肿块等因素,致使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易于感受邪毒,湿热与邪毒相合,淤结肠中,气滞血瘀,血败肉腐,生痈化脓而成。

本病以热毒、瘀滞、脓毒蕴肠为主,故病性多属实证、热证。

本病若能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若误诊失治,则病性加剧,可并发诸多急危重症。

【诊断要点】1.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以10 一40 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较急。

2.均有腹痛,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变化较多,开始可位于上腹,或脐周围,或全腹部,1-12 (一般4 一6 )小时后移至右少腹,呈持续性疼痛,痛处固定,压痛、反跳痛明显,伸直或牵拉右腿则痛增,病人行走时常将身体前弯,卧床时喜右髋轻屈位以减轻腹痛。

伴食欲不振,恶心或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 ℃。

3 .腹部检查:右少腹麦氏点或其附近可有固定压痛点及反跳痛;压迫左少腹亦可引起右少腹疼痛;或令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伸直过度后伸,可引起右少腹疼痛;或嘱病人仰卧,髋、膝关节屈曲900,将股骨内旋,亦可引起右少腹疼痛。

右少腹或可触及包块。

4 .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均增高,分类多示核左移。

尿常规及胸、腹X 线透视一般正常。

B 型超声波检查有一定参考意义。

【类病鉴别】1 .肺热病:腹痛多不明显,尚有咳嗽、吐粘痰、胸痛,胸部体检及胸部X 线检查可资鉴别。

2 .暴泻:于腹痛前常先有恶心呕吐、腹泻,与肠痈先有腹痛不同,或水泻前常有腹部绞痛,压痛部位不固定,肠鸣音亢进等。

3 .肾瘅:先寒战高热,疼痛初起于右肾区,腹痛常伴有腰痛,脊肋骨有压痛,尿中有脓细胞或培养阳性等有助于诊断。

沈仲良老中医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妙用

沈仲良老中医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妙用

沈仲良老中医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妙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见于<<金匮要略>>肠痈篇用于治疗肠痈脓已成的症后,沈仲良老中医善于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症。

疗效确切,举例如下方义,本方有薏苡仁,附子,败酱散三味药组成,薏苡仁主治经脉拘急,化湿解凝利小便。

败酱草---消肿排脓解毒。

附子----温阳扶正,通行十二经。

用法:薏苡仁常用30~80克附子根据病情常用6~60克败酱草60克病机:只要符合湿滞瘀阻皆可运用本方运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肠粘连,宫颈糜烂,前列腺炎,牛皮癣,慢性阑尾脓肿等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从而扩大本方应用范围1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湿热毒邪内薀或经期,产后胞脉亏虚,寒湿之邪,趁虚而入,阻遏气机致气滞血瘀而形成慢性盆腔炎,以薏苡败酱散附子为主方湿热的配伍当归贝母苦参散,寒湿的配伍当归芍药散。

小腹胀的配伍四逆散,灵活的运用本方治疗亚急性或者慢性盆腔炎疗效十分显著能很快减轻疼痛达到治愈的作用。

2宫颈糜烂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解凝,对于治湿邪淤滞引起宫颈糜烂有很好的作用,小腹胀常配四逆散。

带下量多加土茯苓,红藤,地丁,公英。

3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常因肾阳虚衰,膀胱湿热,寒热互结以腰底部酸,冷痛,会阴,睾丸胀痛,手足不温等,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阳,化瘀,解毒。

在此基础上配大黄7~15克桃仁15~20克仙灵脾30克益肾活血化瘀等药,4牛皮癣牛皮癣具体病因不明。

中医认为急性期血热,外受风邪,血热生风所致。

慢性期与湿邪,瘀血有关,湿邪瘀血引起皮肤增厚。

薏苡附子败酱草不但能够排脓还可以湿痒,尤其是破皮病和顽固性牛皮癣常用薏苡仁30克败酱草15克附子3~6克配伍桃红四物汤。

5肠粘连: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发生肠粘连。

湿邪瘀血阻于肠,气虚失运导致窒塞不通。

当以化湿,祛瘀,解凝。

常用薏苡附子败酱草加黄芪。

6慢性阑尾脓肿慢性阑尾脓肿是由于急性阑尾炎治疗不当引起,湿滞血瘀,热腐成脓。

2013年阑尾炎(肠痈)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具体措施

2013年阑尾炎(肠痈)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具体措施

2013年阑尾炎(肠痈)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具体措施(1)、肠痈治疗中的难点分析:我科收治的肠痈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

及少数腹腔炎症重,脓液多的患者术后3月至1年内出现肠粘连症状。

部分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晚,病情恢复较慢。

近一年来,我科根据中医辨证进行中药应用,配合中药外敷、中医针灸等治疗,对肠痈瘀滞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疗效有所提高,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住院手术治疗,减少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湿热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相对也有所提高,但对热毒证(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依然较差,需积极手术治疗;对合并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者中医不适合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2)、解决思路:1、继续优化诊疗方案,不断扩展治疗方法及手段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2、访谈名医名家诊治本病的特点,学术继承,选派医师到上级医院学习;3、继续提高我科医师诊疗水平及及鉴别诊断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4、要求医师做到辩证论治的准确及理法方药的一致性;5、运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肠痈患者的中医药早期干预;6、定期开展肠痈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科普肠痈知识,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

(3)、具体措施:阑尾炎作为常见急腹症之一,运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一年来我科通过采用保守治疗的中医药手段,明显降低了患者手术治疗的几率,充分发扬了国粹中医药的特长,但仍有些不足之处,有待于优化诊断治疗方案。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1、中医治疗阑尾炎行之有效,因此根据临床疗效时对治疗方案的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疗效,同时选派住院医师到上级医院学习积累经验,并且要加快我科中医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试行,积累更多的有效可行的疗法。

2、加强临床中医辩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外治疗肠痈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3、对疗效较好的证型进行处方筛选,制定中药协定处方,方便服用,并进行临床、基础研究,优化方案。

案例|如何用中医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案?

案例|如何用中医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案?

案例|如何⽤中医治疗术后切⼝感染案?导引:⼿术后切⼝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会引发很多病症影响⾝体健康。

今⽇为⼤家推荐庄浪县中医院刘保平医师如何⽤中医治疗术后切⼝感染医案?医案患者:丁某,50岁,妇科住院部病⼈⼀诊时间:2015年10⽉16⽇症状:左侧输卵管脓肿破溃⾏左右输卵管切除术后不愈合15天。

诊治结果:患者因左侧输卵管脓肿破溃⾏左右输卵管切除术,并腹腔冲洗,给予抗⽣素治疗15天。

术后曾发烧,贫⾎(已输⾎),三天前发烧消失,今⽇查⾎⽩细胞计数2X109/L, ,遂停⽤抗⽣素,⽬前⼿术切⼝溢脓液及清⽔,未拆线,切⼝⽆红肿(先前红肿),亦不疼痛,仍未愈合,左下腹内有包块1个,有压痛,⽆腹痛。

欲⽤中药治疗,遂邀诊。

刻诊:⼿术切⼝约12cm,未拆线,溢脓或清稀液体,切⼝⽆红肿,不愈合,左下腹内有包块1个,有压痛,⽆腹痛。

⽆明显怕热怕冷,出汗多,动则汗出,⼝⼲欲热饮,能解渴,⼝苦,⾷欲差,纳⾷减少,⼤便3-4⽇1解,成形,顺畅,夹有⽩⾊粘液,⼩便正常,精神可,⾃觉乏⼒。

⾆尖郁红,苔略黄腻,脉弦略数,左右关脉略⼤。

西医诊断:左侧输卵管脓肿破溃⾏左右输卵管切除术后感染中医诊断:内痈,伤⼝化毒辨证:三阴本⽓不⾜,寒湿停留,阳枢不利,少阳⽕热郁结南⽅,热盛⾁腐成脓。

治则:充实三阴⾥⽓,化解疏导寒湿与出路,和解少阳枢机,开南⽅之郁热,托腐排脓解毒。

⽅药:拟⽅阴阳双枢⽅合⼤⽓托毒⽅加减。

(3剂)蒸附⽚20g,⼭药60g,茯苓30g,怀⽜膝30g,⽩术90g,柴胡30g,⼭茱萸30g,黄芩10g,公英60g,炙⽢草40g,泽泻30g,⽣姜30g,⽣晒参30g,⽩芷10g,皂刺12g,⽣半夏30g,皂刺12g,⾚芍90g,黄芪120g,桂枝15g,⽣⼭茱萸30g。

⽤法:3剂,要求代煎。

(亦可毎剂加⽔2000ml,烧开后⼀直⽂⽕煮2⼩时以上,煮取400ml,分三次饭后⼝服,每⽇2次。

)⼆诊时间:2015年10⽉22⽇具体情况:(服⽤6天)药后12cm⼿术切⼝已愈合约10cm,剩余中间约2cm切⼝未愈合,脓液清稀,量少,可探及深约2cm许,今⽇拆线,左下腹内包块今⽇做彩超有所缩⼩,略有压痛。

肠痈疗效分析总结(原创)

肠痈疗效分析总结(原创)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陆良县中医院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包括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势病种名称(中西医病名)、诊疗方案应用时间、应用病例数、主要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日(或门诊治疗时间)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提供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的应用例数和使用率,并对这些治疗方法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如临床适应症、技术优势、可操作性、医生执行情况、患者依从性等,对未使用的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法也应作简要说明。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从症状、体征、理化指标改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求:1.明确中医临床疗效点;2.围绕每个疗效点进行分析;3.提供与疗效点相关的全部病例基本信息;4.至少详细分析3个典型病例。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依据本病主要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对中医药治疗的优劣点以及作用环节等进行分析,也可结合目前本病西医治疗现状进行分析。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外的具有本专科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名称、使用率、效果、费用等。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包括姓名、性别、病历号、联系电话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陆良县中医院外科一、基本情况肠痈(急性阑尾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自2012年即将本病纳入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从2014年6月到2015年06月,陆良县中医院外科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肠痈(急性阑尾炎)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155例,完成临床路径136例,平均住院日7.8天。

我科按照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要求,对该病进行诊治。

我科采用急诊手术切除阑尾后,在辅以中药内服、穴位注射、耳穴压仔、红外线微波照射等治疗方式,按照中医诊疗方案辩证应用中药综合治疗,总有效率达100%。

临床实践显示该治疗方案实施后疗效显著。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急诊手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抗生素注射液、穴位注射、耳针、针刺、耳穴压仔、红外线微波照射等。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术后切口不愈126例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术后切口不愈126例
熬数 滚 , 以细 绢滤 清 , 将 油再 煎 滚 人血 竭 粉 , 化 尽后 使用方法 : 将纱 布浸 人生 肌 膏 中 , 制成 油纱 条 ,
1 2 6例 患 者 为 1 9 9 4年 至 今 徐 晓 明 医 师 治疗 的 下 白蜡 , 微 火烊 化 , 倒 入药 缸 , 冷 却备 用 。
服、 自制丹 剂外 用 治疗外 科术 后切 E l感 染 . 获得 较好 蜡 1 2 0 g [ 2 ] 。制 法 : 将 当归尾 、 白芷 、 大黄 、 乳香 、 没药 、
的疗效 。本 文 收集 1 2 6例 临床 资料 , 报 道如 下 。
1 一 般 资 料
甘 草入油 内浸 3日, 倒人 锅 内煎至 焦黄 , 再入 紫草 煎
例。
2 治 疗 方 法
日换药 1 次 。脓 少 , 隔 2日或 3日换药 1 次, 直 至疮
口愈合 【 3 _ 。
月 内的 2 0例 , 1个月 至 1 年的7 9例 , 1年 以上 的 2 7 3 疗 效 观 察 痊愈 : 3个 月 内创 面 愈 合 , 无 皮 肤红 肿 , 无 局 部
压痛 , 随访 1年 未见 复 发 。 共 1 2 0例 , 占9 5 . 2 %。未
2 . 1 内服 药
参 芪 托毒 汤 。药物 组成 : 黄芪 3 0 g , 党 愈 : 治疗 超 过 4个 月 , 创 面未 愈 , 共 6例 , 占4 . 8 %, 这
参2 0 g , 白术 1 0 g , 茯苓 1 5 g , 当归 1 0 g , 川芎 1 0 g , 桃 仁 6例均 为恶 性肿 瘤手 术后终 末期 患者 。 1 0 g , 赤芍 1 0 g , 皂角刺 1 0 g , 白芷 1 0 g , 重楼 1 0 g , 山海 4 典 型 病 例 螺2 0 g , 银花 1 5 g , 生 甘草 6 g 。创 面 肉芽不 鲜 , 创周组 陈皮 6 g 、 砂仁 5 g 、 炒谷麦芽 ( 各) 1 0 g ; 肾 阳虚 加 仙 灵

解读《经方实验录》(十一):肠痈(下)

解读《经方实验录》(十一):肠痈(下)

解读《经方实验录》(十一):肠痈(下)本篇讨论的是当时中西医治疗肠痈的方法、思路和利弊之处,以及从肠痈篇得到的一些思考。

当时的西医治疗效果如何?西医治盲肠炎初起用冰块罩住其患处,此种冰敷的方法可以暂时让局部的红肿热痛减轻,炎症暂时消退。

但是不长久,患处病灶很快就重来,病势比之前更严重,于是会注射退热剂,一般热没办法完全消退,注射止痛剂,疼痛也没法根治。

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以上方法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只剩下手术了。

至于手术的效果如何,大家可以看看书中第202页徐先生的母亲肠痈做手术后不到两个月又复发而身亡的故事(下文),以及书中附录第306-315页的断肠续命记(后续)。

陈庆齐老先生告诉我,最近有一个人患盲肠炎,手术把患处切除了,伤口缝合后依然疼痛,后来才发现是有一块小药棉还留在腹中忘记取出来了,再次去开刀时人就死在了手术台上,这是手术开刀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中西医关于泻法的比较:西医治疗为什么不用泻下的方法呢?刚开始西医治疗这个肠痈也是有泻下的方法,但是很容易导致肠穿孔出血而亡,所以后来西医就不敢用了,到现在也不会有西医建议用泻下之法了。

为什么中西医同样都是用泻下之法,对病人的影响却相差那么远?(图:大黄牡丹汤)西医的泻药和中医的泻下之法完全不一样。

大黄牡丹汤的泻下,是清热泻下有消炎的作用,大黄清热攻下荡涤肠胃之热与宿便,淸血分之热活血分之瘀血而达到推陈致新之用,牡丹皮淸血分之热活血祛瘀,治疗实证热性疮痈就是以上用意。

即前文所说“有刀钳之利,而无刀钳之弊”。

但是西药的泻药在中医来说相当于热燥之品(因为吸收肠道内的水分,破坏水和电解质平衡等作用),相当于以热攻热,身体内的湿热、实热、热痰、瘀血等实证热证和燥证等反而会加重,所以会容易出现肠壁穿孔。

且西药里面没有行气、祛痰等作用的药,单用清热消炎药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译书本第215页)西药结合中药外敷治好的案例:书中第205-206页,姜佐景先师的朋友蒋冠周的案例,刚开始用西药止痛丸没有效果,服用曹师开的大黄牡丹汤两剂后疼痛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多急诊手术,术前麻醉准备需要禁食水,故一般不与中药口服。

中医药治疗主要在术后进行。

中医学认为,腹部术后症状为“胀、闷、痛、闭”,乃脾胃枢纽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阻滞所致。

由于术后病人有正气虚、手术所致瘀血特点,结合扶正或祛瘀或扶正祛瘀治疗。

对于术后留有胃管的病人,术后由胃管注入中药可代替口服给药。

一、诊断标准。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2.体格检查: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局部腹肌紧张,可有腰大肌试验阳性、或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尿常规、血淀粉酶等检查;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诊断以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为主。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瘀滞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持续隐痛,阵发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据按;一般伴有低热、恶心、纳差、舌淡红、脉弦或弦滑。

2.湿热证: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部腹肌紧张明显、甚着触及包块;伴中高热、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3.热毒证: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局部腹肌紧张明显或或扩至全腹、甚着触及包块;伴中高热、腹胀或便秘、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厚干燥、脉洪数或细数。

阑尾炎诊断入院后,需急诊手术,因术前要禁食禁水,故一般术前不内服中药。

治疗以外治为主:针刺止痛:足三里、三阴交等;静滴双黄连粉针,或炎虎宁针每日一次。

清热解毒。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术后第0—3天,治则:行气通府,清热利湿。

中医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方药:紫花地丁 15g 连翘 15g 牡丹皮 10g炒枳壳 15g 乳香 5g没药 5g 木香 10g 延胡索 10g 甘草 10g 大血藤 15g 金银花 9g白术 15g 白茯苓 15g调配:上药共装一袋内密封保存,用时温开水80ml溶解(中药饮片浓煎100ml),口服,或直肠点滴每日一次。

桂枝茯苓丸一张方剂打天下、治疗内科疾病辩证加减临床实例

桂枝茯苓丸一张方剂打天下、治疗内科疾病辩证加减临床实例

桂枝茯苓丸一张方剂打天下、治疗内科疾病辩证加减临床实例桂枝茯苓丸原方:桂枝10g ,茯苓10g ,牡丹皮10g,赤芍10g ,桃仁10g。

将丸剂改汤剂,辨证加减,使其临床应用及适应范围不断扩大,用于治疗内、外、妇、皮肤等各科疾病,疗效卓著。

因其病机为瘀血阻滞胞宫,故方中用:桂枝温通血脉、行气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利水下行、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结;赤芍行血中之滞;全方具有活血化癖消肿散结之功。

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或合方治疗痛经、崩漏、慢性盆腔炎、癌症等各种疼痛疾病,病因虽各不相同,但其发病机制均有瘀血内阻。

故根据其寒多于热,虚多于实的病性特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论治特色,现综述如下。

一.内科1.肝癌:用桂枝茯苓丸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晚期肝癌一例,处方用桂枝茯苓丸原方加柴胡、川楝子,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安宫牛黄丸1/2丸,每日服2次。

2.癃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等疾病引起的排尿困难)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桂枝10g,茯苓10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0g,白芥子10g,浙贝20g,薏苡仁30g,怀牛膝20g,海藻15g。

用药日1剂,进药2小时,小便微通,服药2剂,自觉排尿困难好转,少腹坠胀已除,继服10剂诸症皆消,后用桂枝茯苓丸以巩固疗效,治疗3个月后病情稳定,迄今未发。

3.眩晕: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赤芍,石菖蒲各15g,丹皮,桃仁,柴胡各10g,细辛5g,吴茱萸6g,磁石30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3剂小效,原方加倍桂枝30g,加丹参20g,再进5剂,诸症悉除,嘱服桂枝茯苓丸1个月以善其后。

随访2年,未再复发。

4.哮证(哮喘):选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杏仁、葶苈子、红花各10g,薤白15g,麻黄7g。

每日进1剂。

水煎2次,早晚分服。

服药3剂后,哮喘大减。

又加五味子10g,去掉葶苈子继服10剂而愈。

肠痈针刺验案一则

肠痈针刺验案一则
按 语 :急性 阑尾炎属 于外科 急腹症 范畴 ,在其 发病
过 程 当中 ,神 经反射 、管 腔梗 阻和细菌 感染 等因素起 主 要 作用 。中医则 称之 为 “肠 痈 ”。针灸治 疗 阑尾 炎 的报 道 较 多 ,传统取穴 主要 以手 阳明大肠 经 、足 阳明 胃经 、足太 阴脾经 、经外 奇穴及 阿是穴 为 主。脐针 以易经 理论 为指 导 ,在治疗过程 中遵循 “先取症状 ,次取系统 ,再 取疾病 ” 的原则 ,本例 中患者 出现急性腹 痛 ,初步诊 断为阑尾炎 , 巽 位为 胃经及 脾经循 行所 过 ,为 四隅位 之一 ,主 消化系 统 。患者腹痛 时间为 3—8点之 间 ,尤 以 7点 为甚 ,在时应 辰 时 ,为 胃经流 注 。且患者在 巽位 存在敏感压 痛点 ,故可 收效 。运用脐 针治疗 急性 内科病 症一针 见效 实属 意外 , 但 却 与汤 药 “重 剂起 沉疴 ”有异 曲同工 之妙 。用 针 如用 兵 ,贵 在神速 。正如 玉龙 歌诀 “穴法深 浅在指 中 ,治 病须 臾 显 妙功 ”所 言 ,气 至病 所 才是 针灸 起效 ,甚至 是实 现 “四两拨千斤 ”的关键 。虽然 本次案例 由于某些原因未能 继 续行针灸治疗 ,但是脐针 的速效之功亦 可从 中有所领 略。由此可见 ,在某些条件 不允 许 、药物相对 缺乏的环境 下 ,针 灸可 以发挥替 代性 的作用 。本案 例存 在一定 特殊 性 ,故与 同道分享学 习。
收 稿 日期 2018—07—29
4 体 会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是骨科 、脊 柱外科 最常 见 的疾 病 ,
该 疾病因其表现复杂性 和治疗方法 的多样化 ,一直是骨 科 研究 的热 点之 一 。通过 总结笔 者所 在科 室近 30年治 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中的经验并 结合此研究 ,我们可 以得 出一个结 论 :治疗 腰椎 间盘 突出症患 者 ,尤其 是 血瘀型 腰 腿 痛患者 ,应 用 808伤 药膏结 合磁 热疗 法 配合推 拿 、 牵 引 ,具 有疗效 显著 、镇 痛 明显 、疗程 短 、廉 价及 操作简 单 等特点 ,是一种行之有 效的方法 。

肠痈(阑尾炎)”辨证论治(附医案二则)

肠痈(阑尾炎)”辨证论治(附医案二则)

肠痈(阑尾炎)”辨证论治(附医案二则)医案一急性肠痈✎处方笺患者:白某,女,22岁,河南省漯河人。

病史:2015年3月8日,因腹痛到医院就诊。

此人急性病容,右下腹疼痛,牵扯右大腿根抽痛,发热,按压麦氏点反跳痛,化验白细胞高,B超检查阑尾脓肿;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漯河二院要求患者入院手术治疗,因费用高,又无人在身边照顾,故托人寻求中医治疗。

应当地中医邀请,我在西安为其网诊。

因病情单纯,确诊明确,属于中医肠痈。

中医辨证:肠痈。

处方:四逆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北柴胡30g 枳壳30g 赤、白芍各60g 生甘草30g 红藤30g 蒲公英60g 白花蛇舌草150g 败酱草30g 生薏苡仁60g 桔梗10g 金银花100g3剂。

水煎服,日4次。

要求当地医生每日追踪病情,服药第一天后,大便3次,先干后溏,人已不发热,右下腹疼痛稍减;第二天已基本不痛了,仅按压隐隐微疼。

第三天后彻底不痛,停药;追踪5日后无任何症状,痊愈。

——古道瘦马医案古道瘦马按:此案比较简单,故用药果断,药大量猛。

中医将少腹归为厥阴肝经,故用四逆散疏肝理气,加红藤赤芍活血祛瘀,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生薏苡仁,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

力大药专,直捣黄龙。

三天即治愈,一点不输西医,且省钱不遭罪。

医案二肠痈包块✎处方笺患者:赵某,男,37岁。

病史:患急性阑尾炎,发热,右下腹麦氏点处,鼓起一拳头大的包块,不敢按压,疼痛很厉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9×109/L。

在医院住院打针1周,仅烧退了,其余症无变化,院方要求手术,患者害怕,不愿手术,于是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此人舌暗红,苔白厚,脉弦滑有力,口苦,饮食基本正常,大便偏少,不溏。

处方:四逆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柴胡30g 枳实30g 白芍60g 生甘草30g薏苡仁60g 败酱草30g 蒲公英90g 连翘60g 忍冬藤100g 白花蛇舌草45g 红藤45g 麻黄5g 7剂。

水煎服,每日3次。

中医医案——肠痈化脓证

中医医案——肠痈化脓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红藤丹皮大黄汤治愈肠痈化脓证病案:曹某,男,32岁。

初诊:1943年4月间。

主诉及病史:右下腹肿胀疼痛,右足蜷曲难以直伸,时发寒热,大便5日未解,小溲赤涩。

诊查:右下腹疼痛拒按,局部肿突如拳,腹肌紧张。

舌根腻,脉沉紧微迟。

辨证:肠痈化脓。

处方:红藤丹皮大黄汤。

红藤30g 丹皮15g 大黄15g 桃仁泥12g 元明粉12g(分冲)瓜蒌仁12g 京赤芍9g加酒一杯煎服。

二诊:次日。

上方药头煎服后不到4小时,即腹中肠鸣作响,解大便一次,先为燥矢,继之溏粪与脓血夹杂而下;腹痛大减,右足较能伸展。

续服二煎药,又大便两次,均为脓血粪便夹杂之物,于是一夜安眠,醒后只觉腹部隐隐微痛。

病已大减,乃将大黄、桃仁等减量,去元明粉,加紫花地丁18g、银花藤18g。

连服药2剂,并令薏苡仁红枣粥时时服之。

1三诊:一周后。

脓血已极淡,大便亦转正常,小溲渐清。

后服调理方药而愈。

按语治肠痈以红藤为第一主药,在中医早期外科专著似未见载述。

余先生初闻于某君,后阅清·杨栗山《寒温条辨》,其中第四卷有“肠痈秘方”,主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阴痛不止者。

……先用红藤一两,酒二碗,午前二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酒二碗,煎一碗服之。

服后痛必渐止为效”。

红藤丹皮大黄汤实际上是“肠痈秘方”合《医宗金鉴》“丹皮大黄汤”的加减方,意在促使肠痈内消内溃,脓血痈毒下泻。

以酒煎服,有强化活血消瘀祛邪之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282,余无言医案。

余无言(1890—1963年),原名余愚,字择明,别署不平,江苏阜宁人。

初习经史,后随父奉仙学医。

耽于经典医著,尤喜钻研仲景学说。

18岁应诊。

鉴于当时西洋医学东渐以及中医界衷中参西派的影响,1920年至沪求学于西医俞凤宾。

1929年定居上海,与张赞臣先生共同创办《世界医报》,以改进中医为素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术后切口愈合困难1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术后切口愈合困难11例
金 银 花 1 g桔 梗 6 , 苡 仁 1g 炙 甘 草 6 。 日 1 , 煎 分 3 5, g薏 5, g每 剂 水 次 温 服 。 d为 1 程 , 般 2— 7 疗 一 3个 疗 程 , 情 况 可 再 服 。 日予 视 每
其毒素在牙周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起着主要作用。清 胃散的药 理研究表明 ,其治疗作用是通过增强机体 的非 特异性 的免疫功 能而达 到抗 菌 、 清除炎症 目的。本观察表 明, 中西医结合 治疗急 性牙周脓肿 , 疗程短 , 效果 明显 , 值得 l 临床推广应用 。
生理盐 水清洗切 V , 以凡士林纱布 。若 伴感 染者 , I敷 可配合抗生
素 继续 治疗 。
2 结 果
( 稿 日期 2 0 收 0 6—1 —0 ) 1 6
减, 于呕加剧, 舌质淡 , 白腻 , 苔 脉迟紧 , 证属寒凝气滞 , 以温下 治 理气 , 予温脾汤加减 : 附子 7 5 , . g 干姜 1 g甘草 1 g红参 1g大 0, 0, 0,
黄 1g芒 硝 lg 当归 2 g延 胡 索 1g 火麻 仁 1g 香 附 1 g水 5, O, 0, 5, 5, 5, 煎 服 。 1 后 即 排气 , 身 暖 , 燥 屎 数枚 , 剂 2剂 排 腑气 通 畅 而 愈 。
( 稿 日期 2 0 收 0 6—1 —2 ) 1 8
急性不全性肠梗 阻治验
刘 姝 张晓忠
中 图分 类号 : 54 2 文 献 标 识 码 : R 7 . B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70 0 5 0 1 0 7 5 2 0 )6— 7 0— 1
2 体

临床上治疗 急性肠 梗阻 , 键在于通结 , 关 常以大、 小承气之 类峻下剂 , 以通为用 , 用之对证 , 确有奇效 。但若虚实夹杂 , 一味 峻下易伤及正气 , 致使病情加重 , 临证应辨证施治 。此案为寒 故 凝气 滞肠腑阻结不通 之证 ,应用 理气温下法 ,意在 承气通下治

夏斌从痰论治肠痈术后切口难愈验案

夏斌从痰论治肠痈术后切口难愈验案
2 讨 论
为重要 。肠痈之成 ,多 系热毒 内聚 ,瘀 积肠道 。唯 明代 外 科医家陈实功认定肠痈因痰而成者亦非鲜见。陈氏在 《 外 科 正宗 ・ 肠痈论 》阐述肠 痈发病 机理所 说 : “ 或生冷 并进 以致气 血乖违 , 湿 动痰 生 ,多致 肠 胃壅塞 ,运 化不通 ,气 血凝滞而成者三也。”证见肠间响鸣如雷,饮水 、餐后尤 甚,即是痰饮主症。所 以 《 金匮要略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 治 》说 : “ 其人 素盛今 瘦 ,水走 肠 间 ,沥沥有 声 ,谓 之痰 饮 。”至于瘀 血 , 《 金匮要 略 ・ 惊悸 吐衄下 血胸满瘀 血病 脉证并治 》说 “ 病人胸满 ,唇痿舌青 ,口燥 ,……为有 瘀血 ” 。 “ 病 者如热状 , 口干燥而 渴 ,……是瘀血 也” 。 口燥 咽干 , 舌 质偏 暗 ,即是瘀 血主症 。 痰 饮 化 热 ,痰 热 内扰 ,故 心 烦 失 眠 ;痰饮 内停 ,走 于肠 道 ,故 肠 间 响鸣 ;饮 水 、餐 后 饮 邪势 增 ,故 鸣 声 加
夏斌从痰论治肠痈术后切 口难愈验案
周 成 刚 ( 重庆 市铜 梁县人 民 医院 ,重 庆 铜 梁4 0 2 5 6 0)
[ 中 图分类 号 ]R 2 4 9 . 7 [ 文 献标 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5) 0 3 — 0 2 4 7 — 0 2
重 ;热毒 炽 盛 ,血 肉腐败 ,故切 口周 围红 肿胀 痛 ,脓 液 黄稠 ;气 血 两 虚 ,失 于濡 养 ,故 创 面周 围瘙 痒 ,切 口久 不 愈 合 ;气 虚推 动 无 力 ,故 脓液 排 出 ;热邪不去 ,蓄于下焦 ,故 溲便色黄 ;舌偏暗苔 白黄 ,脉沉缓 ,均为气血两虚 ,痰 瘀 阻 滞之 征 。 本病虚 实相兼 ,虚以气血两虚 ,切 口难敛 为 主; 实 以痰瘀 阻滞 ,热 毒炽 盛 为 主 。 《 景 岳全 书 ・ 外 科 钤 》说 : “ 若肌 肉伤而疮 口不敛 ,用六君 子汤以补脾 胃;……若脓多而疮 口不敛 ,……但用四君归芪 以补脾 胃。 ”考 《 妇 人 良方 》六 君 子汤 ,乃 专 为 脾 胃气 虚兼 有 痰 湿 而设 ,故 夏 老 首诊 方 选六 君 子 汤合 当归补 血 汤 、红 藤煎加减 治疗 。药用人参 、白术 、黄 芪 、当归益气补 血 ,茯苓 、半夏 、陈皮 燥 湿 化痰 , 白芷 排 脓疗 痈 ,红藤 活 血 散肿 ,金银 花 、连 翘 清 热解 毒 ,甘 草 调 和缓 中。诸 药合用 ,共奏清热解毒 、涤痰祛瘀 、益气养血 、补托生 肌 之 功 。二 诊气 血渐 复 ,故 睡 眠转 好 ;热 毒 势挫 ,故 脓 液不 黄 ;新血渐生 ,故脓少杂血 。考虑新增之脘腹 胀 痛 ,肠 中气 窜 ,为肝 失 疏泄 ,气郁 化 火 ,横 逆 犯 胃 , 胃 失和 降 所致 ;而 渴喜 饮水 ,体 重减 轻 ,则 系气 血两 虚 , 阴液 不 足造 成 。因 主症 仍是 切 口不 愈 ,所 以夏 老 于首 诊 处方去 白芷 、红藤 、金银花 、连翘而加黄连 、吴茱萸清

石室秘录,论肺痈论肝痈论肠痈;肠痈病初,救肠败毒至圣丹;病久,清肠消毒丹

石室秘录,论肺痈论肝痈论肠痈;肠痈病初,救肠败毒至圣丹;病久,清肠消毒丹

石室秘录,论肺痈论肝痈论肠痈;肠痈病初,救肠败毒至圣丹;病久,清肠消毒丹内治法论肺痈论肝痈论肠痈天师曰∶内治者,言人有病在脏腑而治之也。

人有肺痈。

肠痈、肝痈者,必须从内消之也。

然而治法不同。

肺痈方∶用元参三两,麦冬三两,生甘草五钱;金银花十两,先用水十碗,煎汤四碗,取二碗浸前药,加水二碗,又煎之,煎一碗服之,二剂即愈。

其余汤二碗,再煎二煎。

(〔批〕救肺败毒至圣丹,妙。

)肝痈方。

用白芍三两,当归三两,炒栀子三钱,生甘草三钱;金银花十两,水十碗,煎取四碗∶分二碗泡前药,再加水二碗同煎;渣又加水二碗,同金银花汁两碗,煎一碗服二剂愈。

(〔批〕救肝败毒至圣丹,妙。

)肠痈方∶用金银花八两,煎水二碗,当归三两,地榆一两,薏仁五钱,水十五碗,煎二碗,分作二服。

上午一服。

临睡一服,二剂愈。

(〔批〕救肠败毒至圣丹,妙。

)盖痈生胸腹之内,无不生于火与邪,若外用末药调敷,则相隔甚遥,必须内消为得。

然痈势甚急甚大,一怀水何能救车薪之火。

故必大剂煎饮,而火邪自散,而痈疡自消。

倘日以敷药调治于皮肤之外,或以小剂而求散于汤饵之中,吾见其必死而已矣。

张公曰∶疮疡之疾,发于火邪之盛,其由来非一日矣。

欲消其火邪,岂是寻常细小之药所能去乎。

故必多用重药以劫治之。

然而散邪之药俱耗真阴,多用重用皆能取败。

惟金银花败毒而又不伤气,去火而又能补阴,故必须此品为君。

但此品性纯而正,乃正人君子也。

譬如正人君子,必同群攻击于群小之中,始不至偾事而召祸。

所以必多加至十两或一斤,始可取胜于眉睫。

然徒籍此一味,又觉势单力薄。

或用麦冬以滋肺,或用芍药、当归以润肝,或用地榆以凉大肠、或用甘草以泻火、或用栀子以清热,或加薏仁以去湿;相助成功,各有妙理,非泛然而用之者也。

华君曰∶是传余文,然余更有说。

肺痈初起,可用此方;倘已成形,必须外治。

用刀刺其肺出脓血,而后以神膏敷其口则愈,否则有性命之忧也。

想天师后必传方,兹不赘耳。

后无传,予当传子。

肝痈不可用刺法,须用内消内散。

卢灿省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

卢灿省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

卢灿省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
刘海燕;项贤森;刘回;卢灿省
【期刊名称】《按摩与康复医学》
【年(卷),期】2023(14)4
【摘要】卢灿省主任善用经方临证治疗各种病证,尤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镜下表现与古籍对“肠痈”描述相符,卢主任将其归属“内痈”的范畴,确立以“脾虚为本,毒邪为标,瘀血阻络”的病因病机,汲取中医外科痈疡的治疗特点,将透脓散化裁作为基本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附病案举隅。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刘海燕;项贤森;刘回;卢灿省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49
【相关文献】
1.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2.潘洋教授从标本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
3.张苏闽教授从"祛脓煨脓"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
4.王垂杰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拾萃
5.张声生教授从内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痈术后切口难愈1例从痰论治
夏斌为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

临证50年,医技精湛,著述颇丰。

兹录其验案一则于后。

1 病例
汪某,男,3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2小时";于2007年7月25日收入外科住院。

中医诊断为肠痈,湿热蕴结。

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膜炎。

入院当日即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周切口化脓,愈合困难,西医治疗3周病情不减,邀请夏斌医师会诊。

症见口燥咽干,心烦失眠,肠鸣有声,饮水、餐后鸣声更响,切口周围瘙痒,红肿胀痛,脓液黄稠,排出不畅,小便色黄量多,夜间尤著。

舌质偏暗苔白黄,脉沉缓。

诊为肠痈(术后)。

辨证为热盛成毒,痈溃脓积,痰瘀阻滞,气血两虚。

治以清热解毒,涤痰祛瘀,益气养血,补托生肌。

方用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红藤煎加减。

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芪30g,当归15g,金银花15g(后下),连翘15g,红藤30g,白芷10g,甘草3g.4剂,1日1剂,水煎,日服3次。

西医外科予伤口换药,对症、支持治疗。

二诊,脓液不黄,量少夹血,口燥咽干,渴喜饮水,脘腹胀痛,气窜肠鸣,切口周围瘙痒,红肿灼痛,体重减轻,小便频多,夜尿尤甚,舌质偏暗苔薄黄,脉沉缓。

药用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芪30g,当归15g,桔梗10g,黄连6g,吴茱萸3g,白芍30g,甘草3g.4剂,1日1剂,水煎,日服3次。

西医外科处理同前。

三诊,咽喉干涩,隐隐作痛,渴喜饮水,切口脓液大减,周围抚之微痛,气窜肠鸣,大便微结,小便色黄。

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缓。

药用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芪30g,当归15g,桔梗10g,败酱草15g,薏苡仁30g,连翘15g,甘草3g.4剂,1日1剂,水煎,日服3次。

西医外科予伤口换药处理。

四诊,切口较前缩小,不肿不痛,渗液明显减少,无其它兼症,舌脉同前。

继服原方4剂,1日1剂。

西医外科处理同前。

五诊,西医外科予伤口换药,中医守方续服,3日2剂。

守方续服14剂后切口愈合。

共服中药28剂,诸症悉除,切口愈合,肠痈痊愈。

2 讨论
患者肠痈诊断成立,施行手术亦即时必要。

然而正确诊断,常规手术,仍切口腔内积脓,创口久不愈合,夏老细究其因,一是素体阳盛,"阳盛则热";,"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盛即是毒";;更兼过食煎炒炙煿,加重其热,热毒内聚,瘀结肠中,血肉腐败,于是发为肠痈。

肿疡切除创口难敛为热毒炽盛所致。

二是夙有痰饮,痰饮留伏肠道,与热毒互结,淤塞血脉,血肉腐败,于是发为肠痈。

肿疡切除创口难敛乃痰瘀阻滞引发。

三是肠痈一成,必使气血耗损,腐败血肉皆气血所化,腐去新生之处得不到气血濡润滋养,肿疡切除创口难敛系气血两虚造成。

热毒炽盛、痰瘀阻滞、气血两虚者,以痰瘀阻滞最为重要。

肠痈之成,多系热毒内聚,瘀积肠道。

唯明代外科医家陈实功认定肠痈因痰而成者亦非鲜见。

陈氏在《外科正宗&·肠痈论》阐述肠痈发病机理所说:"或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多致肠胃壅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

";证见肠间响鸣如雷,饮水、餐后尤甚,即是痰饮主症。

所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至于瘀血,《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说"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口干燥而渴,是瘀血也";.口燥咽干,舌质偏暗,即是瘀血主症。

痰饮化热,痰热内扰,故心烦失眠;痰饮内停,走于肠道,故肠间响鸣;饮水、餐后饮邪势增,故鸣声加重;热毒炽盛,血肉腐败,故切口周围红肿胀痛,脓液黄稠;气血两虚,
失于濡养,故创面周围瘙痒,切口久不愈合;气虚推动无力,故脓液排出不畅;气虚水湿难化,故小便量多,夜尿尤甚;热邪不去,蓄于下焦,故溲便色黄;舌偏暗苔白黄,脉沉缓,均为气血两虚,痰瘀阻滞之征。

本病虚实相兼,虚以气血两虚,切口难敛为主;实以痰瘀阻滞,热毒炽盛为主。

《景岳全书&·外科钤》说:"若肌肉伤而疮口不敛,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若脓多而疮口不敛,但用四君归芪以补脾胃。

";考《妇人良方》六君子汤,乃专为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而设,故夏老首诊方选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红藤煎加减治疗。

药用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益气补血,茯苓、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白芷排脓疗痈,红藤活血散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甘草调和缓中。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涤痰祛瘀、益气养血、补托生肌之功。

二诊气血渐复,故睡眠转好;热毒势挫,故脓液不黄;新血渐生,故脓少杂血。

考虑新增之脘腹胀痛,肠中气窜,为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而渴喜饮水,体重减轻,则系气血两虚,阴液不足造成。

因主症仍是切口不愈,所以夏老于首诊处方去白芷、红藤、金银花、连翘而加黄连、吴茱萸清肝泻火,增白芍缓急止痛,添桔梗排脓。

三诊之咽喉干涩,隐隐作痛,为胃火上沸所致,主症仍是创口难敛。

败酱草含败酱苷、马钱苷、败酱烯等成分,对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及抗病毒作用[2].《大明本草》记载其可以排脓,补瘘;《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薏苡附子败酱散,即败酱草与薏苡仁、附子组合之方,用治"此为肠内有痈脓";的肠痈病,故三诊予人参、白术、当归益气养血,茯苓、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黄芪补托生肌,败酱草、薏苡仁、桔梗排脓散结,连翘清热解毒,甘草甘缓和中。

肠痈切口难愈获得良效,除六君子汤[3]之效外,夏老认为黄芪、桔梗、败酱草、薏苡仁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方药中。

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5-259.
[2]黄兆胜。

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5-106.
[3]张景岳。

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40-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