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

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

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于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76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浆黏度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为(0.93±0.28)mPa·s,对照组血浆黏度为(1.64±0.59)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选择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症状显著改进,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血浆黏度;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眩晕即视物时出现眼前发黑或视觉昏花,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临床可表现为恶心、耳鸣、发作性眩晕等症状,内耳迷路积水是导致眩晕的主要病理原因[1]。

中风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眩晕症状,其治疗难度较大,随着人们对中医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了解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本院67例中风后眩晕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67例患者经过临床病例诊断确诊为中风后眩晕,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药物过敏以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53~72岁,平均年龄(61.8±5.4)岁。

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介于52~73岁之间,平均(61.9±5.6)岁。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12-13T01:09:27.58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1期作者:周琪[导读] 分析中风后眩晕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周琪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目的分析中风后眩晕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自本院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西医组(n=30)及中医组(n=30),分别给予地芬尼多片及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发现,相较于西医组(66.67%),中医组总有效率(90.00%)更高,P<0.05。

结论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建议采纳。

【关键词】中风;眩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是多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虽然目前临床医学技术较为发达,使临床病死率降低,但仍存在相关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其中以眩晕较为常见。

中风后眩晕可使患者在视物或站立时出现眼前昏花、发黑,身体和外界景物旋转晃动,轻度闭眼后症状即可消失,重度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1]。

地芬尼多片是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但药物局限性较大,且长期用药后可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诱发不良反应。

小柴胡汤是中医中较为常见的方剂,主要由柴胡、黄芩、炙甘草、生姜、人参、清半夏及大枣等中草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的功效,同时还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使疾病康复。

本文现针对院内60例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抽取的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分为西医组及中医组,每组各纳入3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我院用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2例,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有不同程度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眼球震颤粗大等表现。

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6~82岁、平均(64.3±6.6)岁;平均病程(12.2±2.6)年。

0级、I级(轻度眩晕)10例,II级、III级(中度眩晕)16例,IV级、V级(重度眩晕)5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8~81岁、平均(64.5±6.7)岁,平均病程(1.6±2.3)年,0级、I级(轻度眩晕)11例,II级、III级(中度眩晕)17例,IV级、V级(重度眩晕)3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2008年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关于中风诊断标准[1],以及常见眩晕诊断策略与原则[2]。

纳入标准:确诊为中风后眩晕,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不同程度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步履不稳等,年龄46~82岁。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沟通障碍,并发中风后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

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地芬尼多片(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3690)25mg,每日3次,口服。

治疗 21天(3个疗程)。

观察组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柴胡20g,黄芩10g,人参10g,制半夏8g,生姜8g,炙甘草5g,大枣4枚。

痰浊上蒙加茯苓、白术、陈皮,气血亏虚加黄芪、当归、葛根,肝火旺盛加栀子、龙胆草,肝阳上扰加天麻、钩藤,肝肾阴虚加熟地黄、菟丝子、山茱萸,瘀血阻窍加赤芍、桃仁。

水煎取汁200mL,于早餐、晚餐后分服,治疗21天(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张璞玉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12
【摘要】目的:探讨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芬尼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治疗效
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273-274)
【作者】张璞玉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汝南县城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李华
2.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韩国杰
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贺文娟
4.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齐才晓
5.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J], 陈正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43例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43例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43例临床观察本文旨在探讨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的临床观察,共纳入43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结果显示,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具有显著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一、背景眩晕发作是指一种旋转、摇晃、倾斜感觉,并伴随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

眩晕发作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适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小柴胡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调和阴阳、调节气血运行等功效的中药方剂,对于眩晕发作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而西药则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将小柴胡汤和西药联合使用治疗眩晕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纳入43例眩晕发作患者。

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35-65岁;病程均在3-6个月之间。

2.2 实验方法2.2.1 治疗方案将小柴胡汤(生黄芩10g、柴胡10g、黄芩6g、栀子6g、芒硝3g、甘草3g、半夏10g、生姜2片、大枣5枚)与西药(依他尼酸20mg/次,每日2次)联合使用,每次口服。

2.2.2 数据采集记录患者入组前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头痛等。

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国际晕车问卷(MDDQ)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焦虑症状和晕车程度。

患者每日口服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每隔10天复查一次临床症状和减轻程度。

三、结果3.1 患者基线统计特征3.2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37例(86%)的头晕、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6例(14%)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后,患者焦虑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治疗前HAMA总分为23.5±5.6分,治疗后为16.8±3.6分(P<0.05);治疗前MDDQ总分为5.7±2.3分,治疗后为3.9±1.8分(P<0.05)。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8-10-08T14:37:56.4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祝晓红[导读]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 ?吉林白山 ?134300)【摘要】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科室自2017年12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78例中风后眩晕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地芬尼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柴胡汤内服,连续治疗7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82.1%)相比较,两者存在差异性(P<0.05)。

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中风后眩晕;中药【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046-01 眩晕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多表现于感受到外界的景物及自身出现晃动和旋转的感觉,且难以站立,并眼前发黑,出现视觉昏花[1]。

轻度眩晕患者可自行缓解,而部分重度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实施积极治疗。

目前西医认为,造成眩晕的主要原因是内耳迷路积水所致,运用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易于反复,且疗效也难以令人满意。

本人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小柴胡汤对本病进行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均是我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病人,其中观察组39例,男性15例,女性24例,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年龄(63.9±2.8)岁,病程在10天~2年之间,平均病程(2.2±0.3)月;对照组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在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1±2.3)岁,病程在7天~3年之间,平均病程(2.7±0.4)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陈有智
( 长 葛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
中图分类号 :1 1 2 5 5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4 )2 0 — 0 1 2 1 . 0 2 证 型:AD I
长 葛,4 6 1 5 0 0)
【 摘
要 】 目的:探讨 小柴胡汤加 减治疗 中风后 眩晕的, 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 院 自 2 0 1 1 年 7月一 2 0 1 3 年 7月收 治的 7 0例
中风后 眩晕 患者 ,随机分 为观 察组 与参考组 , 各3 5 例,两组 患者 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 础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 治疗 ,参考组 患者在此基础上 采用地芬尼多片治疗 ,比较 两组 患者 床 治疗效 果、血 浆浓度及 治疗中不 良 反应发 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患者治疗 总有 效率 明显 大于参考组 ( P < O . 0 5 ) ,两组 患者血 浆黏度 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 明显低于参考组 ,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观察组 患者 不 良 反应发 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 P < O . 0 5 ) 。结论:小柴胡汤辨证加 减治疗中风后 眩晕效果显著 , 有 效降低血浆黏稠度 ,促 进临床 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2 0 . 0 7 3
C J C M 中医临床 研究 2 0 1 4年第 6卷 第 2 0期
. 1 2 1 .
小 柴 胡 汤 加 减 治 疗 中 风 后 眩 晕 疗 效 观 察
C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o f o l l o wi n g s t r o k e wi t h t h e Xi a o Ch a i h u d e c o c t i o n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作者:王爱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小柴胡汤;眩晕;中风为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 将收治的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42例, 女44例, 年龄最小26岁, 最大77岁, 平均年龄43.8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中风基础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 3次/d, 25 mg/次, 以7 d为1个疗程, 连续用药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该方主要成分为:炙甘草6 g、生姜9 g、半夏(洗)9 g、人参9 g、黄芩9 g、柴胡24 g。

伴有痰浊上蒙症状的患者可加陈皮9 g、茯苓9 g、白术9 g;伴有肝肾阴虚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菟丝子9 g、山茱萸肉9 g、熟地黄9 g;对于伴有气血虚亏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黄芪30 g、葛根12 g、当归6 g;对于伴有肝火过旺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龙胆草6 g、栀子9 g;对于伴有肝阳上扰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钩藤9 g、天麻9 g;对于伴有血瘀阻窍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桃仁、赤芍、川芎各9 g。

小柴胡汤加减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观察

4 8例 , 女 5 2例 , 年龄 5 1~8 3岁 , 中位 年 龄 ( 6 5 . 5± 2 2 . 8 ) 岁 。根 据用 药 方法 将 患 者 均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两 组 患者 基 本 资料差 异 不 明显 。
1 . 2 治 疗 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医认 为 年老 体弱 , “ 年 过 四十 而 阴气 自半 ” , 肾 阴不 足 , 肝 阳偏 亢 , 或 因体 质肥 胖 , 恣食 肥甘 厚 味 , 湿盛 生痰 , 痰
属 于肝 ” , 指 出眩晕 与肝 脏 关 系 密切 ; 张 仲 景 在 眩晕 方 面认 为 “ 心下有支饮 , 其 人 苦 冒眩 ” 和“ 卒呕吐 , 心 下 痞, 膈 间有水 , 眩悸 者 , 小 半 夏 加茯 苓 汤 主 之 ” , 提 出痰 饮致 病 的理论 , 为后世 “ 无 痰 不作 眩” 的论 述 提供 了理 论 依据 。所 以 , 中 医认 为痰 湿 和肝 脏 与 眩 晕 的发 作 有 密 切 的关 系 , 而“ 脾 为生痰 之 源 ” , 肝气不舒 , 肝 木乘 土 则 脾虚 , 脾 虚不 能正 常 运 化 水 湿 , 则湿 聚成 痰 , 痰 湿 阻 碍气 机 的正 常运 行 , 肝脾不和, 导 致气 机 升 降 异 常 , 则 头晕 发 作 , 因此 , 临床 中治 疗 眩晕 , 应 当疏 肝理 气 、 健 脾
药, 《 神 农本 草 经 》 则明确记载了黄柏止泻利 、 治 湿 热
带 下 的功用 。另外 , 方 中再配伍 党 参 、 白术 、 茯苓 , 取 四 君子意 , 健 脾益 气 , 除热燥 湿 , 以车 前子 、 苍 术加 强清 热 除湿 之效 , 是 为 臣药 。在 具体 临床 用药 时 , 若 患者病 情 进展 , 阴损 及 阳或 见肝 肾 阴虚征象 , 则 可根 据 临床症 状 佐 以补肝 益 肾之 品 , 在 祛 除主要病 机 的 同时 , 缓解 临床 症状 , 防止病 情进 展 。姜 之 林 采 用 易 黄 止带 汤治 疗 3 6例脾 虚 湿热 型 阴 道 炎 患者 总有 效 率 为 8 8 . 8 9 %, 与 本 文研 究结 果基 本一 致 。 本研 究还显示 , 观察组治疗 后 1 年 内阴道 炎复 发率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作者:韩世扬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后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8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观察组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口服地芬多尼片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风;眩晕;临床观察;小柴胡汤加减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51相关医学研究表明,中风后引发眩晕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为内耳迷路积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减弱、恶心、发作性眩晕和耳鸣等。

如患者为轻度眩晕,可通过闭目休息缓解;如患者为重度眩晕,伴有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治疗[1]。

本院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8.6~76.3岁,平均年龄(58.4±4.3)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9.2~75.8岁,平均年龄(58.6±3.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后眩晕的诊断标准,被确诊为中风后眩晕患者。

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地芬尼多片,每天给予患者3次口服地芬尼多片,每次口服剂量为25 mg, 1个治疗疗程为1周。

观察组患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主方为:枸杞、黄芪、党参、龙胆草、川芎和栀子各10 g,熟地黄、赤芍各5 g,生姜、桃仁各8 g,柴胡15 g。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效果评价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效果评价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效果评价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时间于2014年12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100例),通过动态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小柴胡汤加减、盐酸地芬尼多片进行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黏度对比情况的差异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黏度对比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

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具有一定的效果。

标签:小柴胡汤加减;中风后眩晕;效果;评价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而眩晕是中风后所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患者感受到外界的景物以及自身出现的旋转现象[1],一般比较难站立,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眼前发黑、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中风后眩晕患者分别采用小柴胡汤加减、盐酸地芬尼多片进行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黏度对比情况的差异性,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时间于2014年12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100例),通过动态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2组患者均知情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且当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0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均符合中医中风诊断标准。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之比为30/20,年龄跨度在51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值为(59.51±5.99)岁;观察组: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8/22,年龄跨度在50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值为(59.88±5.41)岁。

将10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即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每天三次,每次一片。

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即采用柴胡、炙甘草、人参、黄岑、生姜等,其主要为24 g、6 、9 g、9 g、9 g,此药材为基础药物,如果患者出现不同症状,即进行加减治疗。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作者:齐才晓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4期【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

方法 15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0%、97.3%,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7%、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16.24.141眩晕是指人们两眼昏暗、视觉昏花,感觉外界物体旋转晃动,无法站立。

相关研究显示内耳迷路积水是引发晕眩的主要因素[1, 2],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听力减弱、发作性眩晕以及耳鸣等,若眩晕程度较轻,闭目休息症状会自行消失,若病情严重,会出现旋转、晕船以及难以站立的情况,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中医研究中,将眩晕分成风、火、淤、痰等类型,主要发病机制为脑部供氧不足引发的脑组织坏死病症,且具有反复发作性的特点,西医治疗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研究发现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可取得较高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了具体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

治疗组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0.1±2.1)岁;对照组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1.1±2.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后眩晕的诊断标准,且均了解自身情况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病患者、不配合治疗者、对药物过敏者等。

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 比较 ,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治疗后两 组血浆 黏度 均较治疗 前 降低 ,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 差 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5) 。观察 组不 良反 应发 生率 低于 对照 组 ,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5) 0 。结论 中风后眩晕患者采取小柴胡汤加 减治疗 , 可 有效 改善 患者血 浆黏度 , 效 果显著且 安全性 高 , 值得 临
[ 5 ] 罗永胜 , 肉 1 1 8
例探讨[ J ] . 基层 医学论坛 , 2 o 1 4 , 1 7 ( 1 6 ) : 2 1 7 3— 2 1 7 4 . ( 收稿 日 期: 2 0 1 7— 0 1 — 2 9 )
息, 2 0 1 1 , 2 4 ( 2 ) : 4 1 8 .
中需要 明确 以下注 意事项 : ① 操 作 人员 要熟 悉 掌握 该术 式 的 各 种禁忌情 况 , 做 好手 术前 期 准备 工作 , 例如 肠 道清 洁 、 基 础 性疾病 对症 干预等 ; ② 积极 与患者 以及 家属进行 沟通 , 做 好其 心理 防护工 作 , 帮 助其 认 识 到 手 术治 疗 的利 弊 、 术 中注 意事 项、 并发症 的发作情 况 等 , 进 而 做好 术 前心 理 准备 ; ③ 手 术操 作要严 格按 照手术操作 要求 实 施 , 临 床操 作人 员 要避 免 主观 臆断, 保证 手术安全 有效 ; ④ 术 中注 意 观察 患者 的不 良反应 ,
2 0 1 7年 8月 第 2 6卷 第 1 5期
HEN AN MED I CA L I S E ARC H A u g . 2 0 1 7 .v 0 1 . 2 6. N o . 1 5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应用效果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应用效果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9-09-23T14:11:27.2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作者:龚月霞[导读] 分析汤剂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治疗效果。

龚月霞(江阴市中医外科医院;江苏无锡214437)摘要:目的:分析汤剂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中风后眩晕的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地芬尼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地芬尼多片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剂,每组25例,一周为一个疗程。

观察一周后的治疗效果,记录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中有8例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中有5例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

观察组的综合治愈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综合治愈有效率为88.00%,P<0.05。

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反馈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意义。

关键词:小柴胡汤;中风;眩晕;效果分析眩晕症产生的病理原因是内耳迷路积水造成的,发作表现为眩晕、听力下降、恶心、旋转加重等。

看待眼前的物体发晕,发黑,成为眩。

自身身体相对外界出现旋转,摆动不稳定为晕。

二者一同发生成为眩晕。

对于轻度患者,可以采用休息闭目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

对于重度的患者,出现恶心、心慌、肢体偏斜等状况,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临床中对于眩晕患者采用口服地芬尼多片进行治疗,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剂进行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患者25例。

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在25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左右。

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地芬尼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分布在26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左右。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及临床分析。

方法2011年02月至2012年02月期间,济源康复医院诊治的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口服地芬尼多片)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每组各30例,1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30例观察组患者中,12例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30例对照组患者中,3例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

与对照组相比(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7%),P<0.05。

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中风;眩晕;疗效内耳迷路积水是导致眩晕症的主要病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下降、耳鸣、恶心、旋转时症状加重等[1]。

如果视物昏花,或者眼前发黑时,则被称之为眩;如果自我感觉身体、外界景物,出现旋转、摆动等不稳状态,则被称之为晕,当两者同时发生时,则被统称之为眩晕[2]。

轻度眩晕患者,闭目休息,就可以自行缓解;而重度眩晕患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心慌,甚至肢体偏斜等临床症状,需要进行适当治疗[3]。

现代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眩晕疾病好发于中风、梅尼埃病、脑血管病等动脉供血不足性疾病[4]。

本研究中,2011年02月至2012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02月至2012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口服地芬尼多片)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每组各30例。

患者都有中风病史,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检查,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中风后眩晕。

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6.7~76.8岁;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5.9~76.4岁。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接收的6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

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患者的血浆浓度,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血浆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实验组患者的血浆浓度下降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有着极为有效的效果,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的血浆粘稠度,在治疗之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大的降低,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极高,因此,这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风后眩晕;小柴胡汤加碱治疗;实际效果中风是目前临床治疗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而眩晕是中风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说患者必须要及时的接受治疗。

眩晕的主要临床病症就是自身出现旋转的现象,眼前发黑,并且患者很难站立[1]。

患者在出现眩晕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病症就会逐渐的消失,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若是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就属于重症眩晕者。

本次实验主要是采用小柴胡汤加碱来进行治疗,以下就是具体的实验过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接收的6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及价值体会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及价值体会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及价值体会637655眩晕是一种以头晕、眼花为主的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症状。

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内耳病变、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多种疾病。

对于眩晕的治疗,西医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而中医则注重调理气血、平衡阴阳,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剂,具有化痰、祛湿、止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眩晕。

小柴胡汤则是中医常用方剂之一,具有和解少阳、调理气机的作用。

两者合用,可以增强治疗眩晕的效果。

一、揭秘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柴胡汤的神奇疗效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剂,具有化痰、祛湿、止痉的作用。

在眩晕的治疗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常被用于缓解头晕、眼花等症状,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此外,该方剂还能调节患者的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有助于眩晕的康复。

小柴胡汤是中医常用方剂之一,具有和解少阳、调理气机的作用。

在眩晕的治疗中,小柴胡汤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同时,该方剂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

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小柴胡汤相结合,可以产生神奇的组合疗效。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免疫力。

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和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为了证明这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选择了120例前来就诊的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接受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程为两周。

经过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前后患者平衡功能、睡眠质量等方面也有显著改善。

这说明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眩晕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总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最佳剂量、疗程及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 目的 摘
观察应 用小柴胡汤加பைடு நூலகம் 治疗中风后 眩晕的
成 : 胡 2 , 芩 、 参各 9g炙 甘草 6g半 夏 ( ) 生 姜 柴 4g 黄 人 , , 洗 、 ( ) 9g 大枣 4枚 。痰浊上 蒙在方 中加茯苓 、 切 各 , 白术 、 陈皮 各
9; 气血虚 亏方 中加 当归 6 黄芪 3 、 g 0g葛根 1 ; 2 肝肾阴虚加 g
1 6: 0 9 99 1 2 .
刘争 , 高起学 , 崔永华 , 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学研究及药敏 等.
研究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9 8 1 (2 :4 . 1 9 , 1 )5 5 2
喻 国东 , 田芬 . 赵 诺氟沙 星滴眼液 冲洗治疗 慢性上颌 窦炎疗 效观
[ 郑中立. 咽喉科诊断学[ ] 1 ] 耳鼻 M . : 民卫生出版社 , 8 :6 . 北京 人 1 925 9
【 关键词 】中风 眩晕 小柴胡汤 加减 眩晕是 指视 物时昏花 或眼前发黑 , 同时 自感身体和外界景 物旋转 晃动 , 难以站立。 轻度眩晕患者 闭 目症状即消失 , 重度眩 晕患者有晕船感 觉 , 常伴有恶心 、 呕吐等症状 【 1 ] 。本病是临床常 见病症 , 引起这一 症状的基础病有脑血 管病 、 血 、 贫 高血压 、 高 血脂等 , 而其 中很 多也是引起 中风 的主要原 因, 如高血压 、 高血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选 取 20 09年 6月我 院 门诊 治疗 的 中风
后 眩晕患者 8 0例 , 中男 3 其 4例 , 4 女 6例 , 年龄 5 6岁 一 0岁 , 7
平均年龄 6 .岁 。所有患者 经诊断均符合 中医中风证 , 28 中风后 以头晕为主证 , 轻者 闭 目症状 消失 , 者如坐车舟 , 重 旋转不 定 ,
■ 0固回国国目国回回学
星等在窦腔 内暂时存 留, 使药 物局部作 用持续 , 缓慢吸收 , 以消 除黏膜水肿及炎性增生 , 使窦内黏膜恢 复正常。经临床应 用观 察表明, 中西 医结 合治疗慢 性鼻窦炎 , 菌谱 广 , 抗 全身 副作用 小, 见效快 , 疗效 确切 , 除个别 患者出现 胃肠 道不适外 , 其余未
察【 . 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9 8 1 (0 :8 . J 1 9 ,2 1 )4 0 杨宝峰. 药理学【 1 6 北京 : M . 版. 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5 3 5 20 : . 6
( 收稿 日期 :0 2 0 — 6 21—32 )
【1 沈杰 , 2 王亚康 . 鼻渊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 观察【冲 国中西医结 J J
皆属于肝”认 为眩晕 和肝有着相 当密切 的联系 ; , 中医辨证施 治
1 治疗方法 . 2
合耳鼻咽喉科杂志,9 9 7 1 :2 19 , ( )2 .
【] 雷载权. 3 中药学[ .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07:2 20 9 .
应 用小 柴 胡汤 加减 治疗 中风后 眩 晕 临床疗 效观 察
杨 军伟
( 郑州市大桥医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0
见 不 良反应 , 免除患者手术痛苦 , 能有效减少复发率 , 值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参 考 文 献
田勇泉, 孙爱华. 耳鼻咽喉 一 头颈外科 学[ 】 6 北京 : M . 版. 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6:4 20 9.
樊忠 , 王天铎 .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 M.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
脂、 脑血管病 。本文用小柴胡汤加 减治疗 中风后 眩晕 , 疗效较
好 , 报 告 如下 。 现

半以上 , 持续时间基本无变化。无效 : 眩晕症状无任何缓解。 1 统计学 方法 . 4 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 ,< .5为差异 P0 0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 表 1 。
表 1 2组 疗 效 比 较 例( ) %
应用。
芎 、 仁各 9g 桃 。每 E 1 , l 剂 水煎 2 次取药 汁约 50 8 0m 分 0 ~ 0 L,
2次服用。2组患者均治疗 1 眩晕证消失则立刻停药 ) 周( 。 1 疗效判定标准 . 3 痊愈 :眩晕及其症 状完全消失 。显 效 :眩晕症状 明显缓解 ,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 间至少缩短 7 %, 0 生活可以 自理。有效 : 眩晕症状有所缓解 , 发作次数减少
各 9g 肝 火过 旺加栀子 9 龙胆 草 6g 血瘀 阻窍加 赤 芍 、 ; ; 川
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 日1剂, 2 3次服用。 组都治疗 1周 每 分 - 2 之后观 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中风后 眩晕临床 疗效较 为理 想, 值得推 广
3 讨 论
眩晕 是 临床常 见疾 病之 一 , 多发 于 中老年 人 , 情易 反 病
难以站立 , 常伴有恶心、 呕吐、 汗出等症状 。 8 将 O例患者随机分 为试 验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 2组患者在 年龄 、 性别上无显著差
异 , 有 可 比性 。 具
复[ 2 1 。中风患者特别容易出现眩晕 , 可能原因为脑动脉硬 化、 高 血脂等 引起脑供 血不 足 ,致使脑局 部组织 因缺 氧缺 血变性坏 死[ 中医较早便有对眩晕证方 面的记载 , 3 1 。 金元 四大家之一的朱 丹溪认为无 痰不作 眩。《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曾记载 “ 诸风掉眩 ,
_ 寸 疗效。方法 8 中风后 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 组和对照组 , O例
每 组各 4 。对照 组在基 本 治疗上 ,给 予 口服 地 芬尼 多片 0例
2  ̄ 0mg 12片 ) 1日 3次 ; 验 组 根 据 患者 临床 症 状 给 予 小 55 (- , 试
枸杞 、 山茱 萸肉 、 熟地 黄、 丝子各 9g 肝 阳上扰加 天麻 、 菟 ; 钩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