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固定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酶结构的变化
空间位阻
17
二、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1) 操作稳定性提高。
(2) 贮存稳定性比游离酶大多数提高。
(3 ) 对热稳定性,大多数升高,有些反而降低。
(4 ) 对分解酶的稳定性提高。 (5) 对变性剂的耐受力升高。
18
2 、固定化后酶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a. 固定化后酶分子与载体多点连接。
电荷,pH向酸性方向移动。
21
3、pH的变化
2)产物性质对体系pH的影响
催化反应的产物为酸性时,固定化酶的pH 值比游离酶的pH值高;反之则低
22
4、最适温度变化
一般与游离酶差不多,但有些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5、底物特异性变化 作用于低分子底物的酶 特异性往往会变化。
23
特异性没有明显变化
既可作用于低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大分子低物的酶
主题是固定化酶的研制和应用,确定固定化酶
(Immobilized Enzyme)统一名称
5
1973年,日本首次在工业上固定化大肠杆菌菌体中天门冬 氨酸酶,由反丁烯二酸连续生产L-天门冬氨酸 固定化死菌体
1976年,法国首次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啤酒和酒精 固定化细胞
1979年固定化毛地黄细胞和长春花细胞成功
26
5、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或RNA)量的
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称为相对酶
活力。 6、固定化酶的操作半衰期:在连续测定条件下, 固定化酶的活力下降为最初活力一半所经历的 连续工作的时间。
27
四、固定化酶的活力测定方法介绍
1、间歇测定:在搅拌或震荡反应中,在与溶液
酶相同测定条件下进行,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取
6、米氏常数Km的变化,Km值随载体性质变化 (1) 载体与底物带相同电荷,Km’>Km固定化酶 降低了酶的亲和力。
(2) 载体与底物电荷相反,静电作用,Km‘ < Km
24
三. 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
1、酶活定义(IU):在特定条件下,每一分钟催化 一个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
活单位。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
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2
游离酶的缺陷:
大多数游离酶的稳定性比较差 ; 游离酶的使用成本较高; 一些游离酶存在自水解作用; 产物的分离提纯困难。
3
固定化酶的发展史
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酶工程,以自然酶制 剂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特征,原料以动植物为主
固定化植物细胞
1982年日本固定化黄色短杆菌原生质体生产谷氨酸 固定化原生质体
6
什么是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通过物理的 或化学的手段,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 将酶束缚在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 动,但能使酶充分发挥催化作用
水溶性酶
水不容性的载体
b. 酶活力的释放是缓慢的。 c. 抑制自降解,提高了酶稳定性。
19
3、pH的变化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改变酶的空间构象
(2)影响酶的催化基团的解离
(3)影响酶的结合基团的解离
(4)改变底物的解离状态,酶与底物不能结合或
结合后不能生成产物。
20
pH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1) 载体带负电荷,pH向碱性方向移动;载体带正
1 Kat =1 mol/s = 60 mol/min = 60*106 umol/min = 6*106 IU 2. 酶比活定义(游离):每毫克酶蛋白或酶RNA (D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25
三、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
3、
酶结合效率,又称为酶结合率,是指酶与载体结 合的百分率。
4、
酶活力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 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固定化酶的制备 第四节 固定化细胞 第五节 固定化辅酶和原生质体 第六节 酶反应器和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
1
第一节 概述
什么是酶?
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 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1953年,Grubhoger Schleith 用重氮化聚氨基聚 苯乙烯树脂对羧肽酶、蛋白酶、核酸酶等进行固定, 产生了固定化酶技术。
4
1969年,千田一郎等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技
术拆分了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随后固定化 天冬氨酸酶生产L-天冬氨酸等,开创了固定化酶 应用的局面。 1971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
样,过滤后按常规方法测定产物生成量或底物
的消耗量。
此法操作简单。
28
四、固定化酶的活力测定方法介绍
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酶
7
固定化酶制备原则
(1)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及专一性;
(2)有利于生产自动化、连续化; (3)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4)酶与载体必须结合牢固; (5)应有最大稳定性,载体不与废物、产物或 反应
液发生化学反应;
(6)成本要低。
8
固定化酶的优点
长时间使用, 在绝大多数情 况下提高了酶 的稳定性,有 利用工艺的连 续化和管道化
13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2、载体的影响
(1) 构象效应 (2) 空间屏蔽效应
14
(3) 微扰效应
(4)分配效应:载体 与底物带相同电荷-底 物少;反之则多。
15
(5)扩散限制效应 外扩散限制
内扩散限制
16
二、固定化后酶性质的变化
1、固定化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活性下降,反应 速度下降
1
2
极易将固定 化酶与底物、 产物分开
优点
酶的使用效 率提高,适 合于多酶反 应
9
酶反应过程可 以严格控制, 有利于工艺自 动化和微电脑 化
3
4
固定化酶的缺点
酶固定化时酶 的活力有所损 失. 增加了固定化的成 本,使工厂开始投 资大
只能用于可溶性的底 物和小分子底物,对 大分子底物不适宜
10
固定化酶的优缺点:
多次使用 可以装塔连续反应 优点: 纯化简单 提高产物质量 应用范围广
缺点Baidu Nhomakorabea 首次投入成本高 大分子底物较困难
11
第二节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二、固定化后酶性质的变化 三、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
12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1、酶本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活性中 心的氨基酸残基、高级结构和电荷状 态等发生了变化。
空间位阻
17
二、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1) 操作稳定性提高。
(2) 贮存稳定性比游离酶大多数提高。
(3 ) 对热稳定性,大多数升高,有些反而降低。
(4 ) 对分解酶的稳定性提高。 (5) 对变性剂的耐受力升高。
18
2 、固定化后酶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a. 固定化后酶分子与载体多点连接。
电荷,pH向酸性方向移动。
21
3、pH的变化
2)产物性质对体系pH的影响
催化反应的产物为酸性时,固定化酶的pH 值比游离酶的pH值高;反之则低
22
4、最适温度变化
一般与游离酶差不多,但有些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5、底物特异性变化 作用于低分子底物的酶 特异性往往会变化。
23
特异性没有明显变化
既可作用于低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大分子低物的酶
主题是固定化酶的研制和应用,确定固定化酶
(Immobilized Enzyme)统一名称
5
1973年,日本首次在工业上固定化大肠杆菌菌体中天门冬 氨酸酶,由反丁烯二酸连续生产L-天门冬氨酸 固定化死菌体
1976年,法国首次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啤酒和酒精 固定化细胞
1979年固定化毛地黄细胞和长春花细胞成功
26
5、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或RNA)量的
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称为相对酶
活力。 6、固定化酶的操作半衰期:在连续测定条件下, 固定化酶的活力下降为最初活力一半所经历的 连续工作的时间。
27
四、固定化酶的活力测定方法介绍
1、间歇测定:在搅拌或震荡反应中,在与溶液
酶相同测定条件下进行,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取
6、米氏常数Km的变化,Km值随载体性质变化 (1) 载体与底物带相同电荷,Km’>Km固定化酶 降低了酶的亲和力。
(2) 载体与底物电荷相反,静电作用,Km‘ < Km
24
三. 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
1、酶活定义(IU):在特定条件下,每一分钟催化 一个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
活单位。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
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2
游离酶的缺陷:
大多数游离酶的稳定性比较差 ; 游离酶的使用成本较高; 一些游离酶存在自水解作用; 产物的分离提纯困难。
3
固定化酶的发展史
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酶工程,以自然酶制 剂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特征,原料以动植物为主
固定化植物细胞
1982年日本固定化黄色短杆菌原生质体生产谷氨酸 固定化原生质体
6
什么是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通过物理的 或化学的手段,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 将酶束缚在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 动,但能使酶充分发挥催化作用
水溶性酶
水不容性的载体
b. 酶活力的释放是缓慢的。 c. 抑制自降解,提高了酶稳定性。
19
3、pH的变化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改变酶的空间构象
(2)影响酶的催化基团的解离
(3)影响酶的结合基团的解离
(4)改变底物的解离状态,酶与底物不能结合或
结合后不能生成产物。
20
pH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1) 载体带负电荷,pH向碱性方向移动;载体带正
1 Kat =1 mol/s = 60 mol/min = 60*106 umol/min = 6*106 IU 2. 酶比活定义(游离):每毫克酶蛋白或酶RNA (D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25
三、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
3、
酶结合效率,又称为酶结合率,是指酶与载体结 合的百分率。
4、
酶活力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 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固定化酶的制备 第四节 固定化细胞 第五节 固定化辅酶和原生质体 第六节 酶反应器和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
1
第一节 概述
什么是酶?
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 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1953年,Grubhoger Schleith 用重氮化聚氨基聚 苯乙烯树脂对羧肽酶、蛋白酶、核酸酶等进行固定, 产生了固定化酶技术。
4
1969年,千田一郎等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技
术拆分了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随后固定化 天冬氨酸酶生产L-天冬氨酸等,开创了固定化酶 应用的局面。 1971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
样,过滤后按常规方法测定产物生成量或底物
的消耗量。
此法操作简单。
28
四、固定化酶的活力测定方法介绍
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酶
7
固定化酶制备原则
(1)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及专一性;
(2)有利于生产自动化、连续化; (3)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4)酶与载体必须结合牢固; (5)应有最大稳定性,载体不与废物、产物或 反应
液发生化学反应;
(6)成本要低。
8
固定化酶的优点
长时间使用, 在绝大多数情 况下提高了酶 的稳定性,有 利用工艺的连 续化和管道化
13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2、载体的影响
(1) 构象效应 (2) 空间屏蔽效应
14
(3) 微扰效应
(4)分配效应:载体 与底物带相同电荷-底 物少;反之则多。
15
(5)扩散限制效应 外扩散限制
内扩散限制
16
二、固定化后酶性质的变化
1、固定化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活性下降,反应 速度下降
1
2
极易将固定 化酶与底物、 产物分开
优点
酶的使用效 率提高,适 合于多酶反 应
9
酶反应过程可 以严格控制, 有利于工艺自 动化和微电脑 化
3
4
固定化酶的缺点
酶固定化时酶 的活力有所损 失. 增加了固定化的成 本,使工厂开始投 资大
只能用于可溶性的底 物和小分子底物,对 大分子底物不适宜
10
固定化酶的优缺点:
多次使用 可以装塔连续反应 优点: 纯化简单 提高产物质量 应用范围广
缺点Baidu Nhomakorabea 首次投入成本高 大分子底物较困难
11
第二节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二、固定化后酶性质的变化 三、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
12
一、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1、酶本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活性中 心的氨基酸残基、高级结构和电荷状 态等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