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逻辑学第三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逻辑学基础知识,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以及归纳与演绎推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逻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分析和判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哲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掌握逻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能够独立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计算机编程基础,为后续计算机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命题逻辑–命题的概念–命题的合取、析取、蕴含、等价等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与逻辑联结词–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2.谓词逻辑–谓词的定义与逻辑变量–谓词逻辑的量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谓词逻辑的谓词否定与逻辑联结词–谓词逻辑的真值表与推理规则3.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归纳推理的合法性与近似性分析–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演绎推理的推理规则和合法性分析4.逻辑学的应用–逻辑思维与判断技巧–逻辑与哲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关系–逻辑与实际生活与工作的应用案例教学方式1.理论讲授:教师按照课程大纲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听课并做好笔记;2.练习课:学生在课堂上解答练习题,教师指导与纠错;3.课外拓展: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和做更多的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4.讨论与辩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逻辑学第三版》(陈鼓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参考书目:–中文:《逻辑学教程》(叶树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英文:《Logic: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Graham Prie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年)作业安排1.每周至少完成一次课后习题;2.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推理方法和逻辑学应用的掌握。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15111课程名称:逻辑学(The Logic)学时:32学分:2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考核形式:考查编写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课程简介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学习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思维的严整性和论证的纯粹性。
为提高学生文字表达和口头论辩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法律适用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内容;在原来课程设置的逻辑思维训练基础上,增添演讲、论辩、论文写作等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从而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有较强应用性。
三、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总学时讲授专题讲座课程实践自主学习1 逻辑学的定义、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及性质、学习逻辑学的方法4 4 0 0 02 词项逻辑概述、词项的种类、词项外延间的关系、性质命题、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三段论、关系命题及其推理8 8 0 0 03 命题的概述、联言命题及其推理、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6 6 0 0 04 归纳推理的定义及作用、枚举归纳推2 2 0 0 0理推理及作用、穆勒五法及作用、类比推理及作用5 概率的定义、概率演算的基本规则、2 2 0 0 0贝叶斯定理的定义及运用、统计推理概述、统计推理的类别、形式和相关概念、统计推理的抽样推理问题2 2 0 0 06 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逻辑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科学逻辑的特征、科学说明在逻辑结构上所包含的三个要素、科学预测与科学说明在逻辑结构上的同构性、科学假说的特征、形成及检验、科学理论的系统演化2 2 0 0 07 论证、反驳与辩护的构建与评估、定义的种类及评估、划分的种类及评估、谬误与诡辩的区别8 语言逻辑的内容、言语行为理论的产2 2 0 0 0生与发展、语用逻辑系统的定义及公理、成功交际的切当性标准、成功交际的条件2 2 0 0 09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实质、内容、要求以及违反以上规律的逻辑错误;分析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10 考查 2 0 0 0 0合计32 30 0 0 0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举行并成为热点的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和国家公务员的入学、入围考试,都将逻辑知识运用纳入其考试的重要内容。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逻辑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传统逻辑学为基本体系,吸收现代逻辑的某些内容,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概念、命题、和推理,同时研究思维的逻辑规律以及简单的逻辑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和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每次课有课后练习。
3、1-2次小测验。
4、期末考试。
四、大纲内容第一章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一、普通逻辑研究的范围: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同时研究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简单达到逻辑方法。
二、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概念、命题与推理。
三、重要概念:常项与变项四、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第二章概念一、定义: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三、概念的特征:内涵与外延四、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实概念与虚概念(虚构概念)五、概念间的关系:全同、真包含于、交叉、全异(反对和矛盾)第三章命题一、定义: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
二、特征:对事物情况有所反映,有真有假。
三、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四、命题的种类按是否包含模态词: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是否包含其它命题:简单命题(性质命题、关系命题)和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的逻辑式及逻辑特性。
第四章推理一、定义: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二、特征:推出一个新命题三、种类:有命题就有推理(按思维进程: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附性法推理等)1、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式16条SAP→SIP SAP→┐ SEP SAP →┐SOPSEP → SOP SEP →┐SAP SEP→┐SIP┐SIP→┐SAP ┐SIP→SEP ┐SIP→ SOP┐SOP→┐SEP ┐ SOP→ SAP ┐SOP→SIP┐SAP→ SOP ┐SEP→ SIP SIP→┐SEP SOP→┐SAP 2、命题变形推理换质法(1)规则:改变命题的质,谓项变成前提中的矛盾概念。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准确、清晰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2)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的学科,具有全人类性。
2、逻辑学的作用和意义(1)逻辑学在认识世界、表达思想、论证观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二)概念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范围。
2、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空概念。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3、概念间的关系(1)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2)明确概念间关系的作用。
4、定义(1)定义的结构和方法。
(2)定义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5、划分(1)划分的结构和方法。
(2)划分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三)判断1、判断的概述(1)判断的特征和种类。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2、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结构和种类。
逻辑学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各种推理的有效式与错式
教学难点:假言选言推理的四种推理形式。
教学内容:
一、联言推理
New Page 1 《逻辑学》教学大纲
开课对象:初等教育专业专科生 总学时:2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
教学内容:
一、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包含了其他判断的一种判断,一般地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判断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一)、联言判断;
(二)、选言判断;
(三)、假言判断;
(四)、负判断
二、关系判断
一、归纳推理概述
二、完全归纳推理
三、简单归纳推理
四、科学归纳推理
五、探求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
第八章 类比推理(1学时)
教学重点:类比的作用,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教学难点:类比与比较的区别、类比与比喻的区别。
一、本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基本规律,并能识别各种逻辑错误,从而提高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从事语文教学和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知识提供必要的工具。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四、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根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对概念的外延进行缩小或扩大的逻辑方法;
(二)、定义的结构、属加种差的定义公式、种类和规则;
二、选言推理
三、假言推理
逻辑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逻辑学第二版教学大纲课程介绍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推理和思维的规律与方法。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逻辑概念、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以及模态逻辑,帮助学生了解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够:•掌握命题逻辑的基本原理和证明方法•掌握一阶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证明方法•了解模态逻辑的概念和应用•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章逻辑学引言•逻辑学的概念与分类•逻辑思维的意义与作用第二章命题逻辑•命题的基本概念•逻辑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等价命题与否定命题•恒真式与矛盾式•命题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证明方法第三章一阶逻辑•一阶逻辑概念•基本语言和语法•论域和变量•量词和量词范围•真值表和推理•等价和蕴含关系•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第四章模态逻辑•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可能性和必然性•模态命题的基本类型•模态逻辑的公理系统和推理规则•应用实例教学要求•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的前提知识和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课程,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建议学生多读相关书籍,加深理解教材与参考资料主教材:《现代逻辑学教程》第二版,皮埃尔·古德利尔特著,胡纪恒、刘晔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资料:•《逻辑学教程》第一卷、第二卷,舌华教、谢朝庆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
•《逻辑学基础》(第二版),张立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模态逻辑导论》,唐其龙、王跃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内外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什么是“逻辑”?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几种用法?)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明确4个基本概念1、思维2、思维的逻辑形式(什么是常项,什么是变项?)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4、简单的逻辑方法二、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重点与难点)本章要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并能区分逻辑常项与变项。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概念与词语三、概念的作用第二节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二、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内涵和外延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三、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第三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一、概念的限制二、概念的概括(限制和概括的极限分别是什么?)三、限制概括不当(限制概括不当的错误有哪些?)第四节概念的种类(划分概念种类的标准各是什么?)一、单独与普通概念二、集合与非集合概念(什么是集合体?组成上和属性上有哪些特征?)三、实体与属性四、肯定与否定概念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系主要分析的是哪方面的关系?)一、相容关系1、同一关系2、属种关系(属种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属种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3、交叉关系二、不相容关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三、关于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特殊在哪?)第六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二、定义的方法(熟记常用方法)三、定义的规则(十六字规则)(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定义的作用第七节划分一、什么是划分(熟记常用方法)二、划分的方法(十六字规则)三、划分的规划(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划分的作用(重点与难点)学习本章,要理解概念的定义及其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逻辑学 教学大纲
以下是一个逻辑学教学大纲的示例,供参考: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目标:
1. 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引言和基本概念
-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
-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区别
-逻辑学的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模块:命题逻辑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命题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第三模块:谓词逻辑
-谓词和量词
-谓词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第四模块:演绎推理
-形式逻辑和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
-假言推理、拒取推理、假言三段论等推理形式-演绎推理的应用和实践
第五模块: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推理的应用和实践
第六模块: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谬误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重要性
-常见的逻辑谬误和错误推理形式
-如何辨识和避免逻辑谬误
第七模块:逻辑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逻辑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
-法律、哲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逻辑应用
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和作业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或项目
请注意,具体的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学校、教师和课程需求而有所不同。
上述示例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2015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选修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判断、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经典的逻辑故事,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加深了解课程的逻辑知识和基本规则,再通过课堂练习作答,锻炼学生解决逻辑题目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其它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给合社会现实理解课程重点章节,了解本课程的学科动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一些常用的逻辑方法;在课程中突出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结合逻辑知识来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主,以解决逻辑题目为辅,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概念、命题、推理、论证、逻辑基本规律等方面,通
过通俗而有趣的逻辑故事,展现逻辑知识趣味而智慧的学习之旅,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意识,逻辑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深刻敏锐的感悟,为从事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质、基础性质的思维科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
它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但能够为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表述和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因此,无论对文科还是理科大学生来说,学习逻辑学都是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逻辑观,自觉规划并践行完整的思维教育,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素朴的、经验的逻辑意识自觉地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强化逻辑知识的运用,学会批判性地思考。
2.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维形式应用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逻辑分析和从逻辑的角度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科学研究和理论素质。
3.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以提高其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并培养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现代逻辑及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4.通过有针对性的能力型考试题型训练,为学生们将来毕业后参加各种能力型考试(MBA,MPA,MPAcc,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打下良好的逻辑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共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1.介绍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学科性质。
2.帮助学生了解逻辑学的一些学科常识,包括“逻辑”的词源和词义,逻辑、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等。
3.帮助学生初步培养逻辑观,在应试层面、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精神层面等不同层面初步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学科常识。
2.逻辑学的发展简史、学科特征和学科性质3.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思维的逻辑形式,如何识别各种不同的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规则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推理规则和论证方法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2. 理解和运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推理规则,进行有效的逻辑分析;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提升思考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讲:逻辑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思维、非矛盾法则、排中律等2. 第二讲:形式逻辑与命题逻辑- 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命题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命题逻辑的真值表和可满足性3. 第三讲:谓词逻辑与一阶逻辑-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一阶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的量词和谓词矛盾4. 第四讲:归纳与演绎推理- 归纳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形式5. 第五讲:辩证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辩证逻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常见的逻辑谬误和错误推理-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应用6. 第六讲:实践逻辑与应用技巧- 实践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逻辑推理的应用技巧和案例分析- 学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 学习辅助: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和相关练习题;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4. 作业批改与评价: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2. 作业和练习:包括课后作业、练习题等书面作业;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逻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推理规则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逻辑学理论和应用技巧的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57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执笔者:王俊涛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
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
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
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
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内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代化。
在数理逻辑中,全部用的是符号语言即符号式。
现在,普通逻辑从结构和内容上都注意了与数理逻辑的联系。
数理逻辑的基础知识包括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两个部分。
命题演算包括传统逻辑的“复合判断及其推理”的内容,谓词演算包括传统逻辑的“性质判断及其推理”和“关系判断及其推理”的内容,并将逻辑规律即逻辑形式的规律包含在这两个演算之中。
4.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共56课时,其中讲授48课时,实践8课时。
5.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逻辑学》(第三版),姜全吉迟维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2004年11月第3版(2)参考书目:《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3《普通逻辑自学导引》刘新友田宏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何应灿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3《趣味逻辑学》彭漪涟余式厚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11《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人民出版社 1979.10.《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6.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答卷时间为2小时,试卷卷面总分数为100分。
考试时卷面成绩占本课程综合成绩的80%,另外的20%,由平时作业分数和考勤构成。
考查时卷面成绩占本课程综合成绩的70%,另外的30%,由平时作业分数和考勤构成。
7.教学方式本课程教学讲授法,结合学生大量做习题与教师对习题的讲解,达到学生对逻辑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额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初步了解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
理解: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掌握:学生要掌握逻辑学意义所在,同时要掌握学习形式逻辑的方法。
【知识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科学性质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形式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本章难点】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讲授内容】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逻辑”与逻辑学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三、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逻辑科学的地位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三、学习逻辑学的方法【参考书目】[1] 《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第二章概念【教学要求】了解: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本质、基本特征、种类及其语言表达形式。
理解:准确地理解概念,培养学生准确地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出现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错误;概念之间的关系。
掌握:使学生掌握给概念下定义,对概念进行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知识点】1.概念外延间的关系2.定义3.划分4.概念的限制与概括【本章重点】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本章难点】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
【讲授内容】第一节概念概述第二节概念的种类第三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第五节定义第六节划分【参考书目】[1] 《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教学要求】了解:命题与推理的语言表达。
理解:命题及其逻辑特征、逻辑形式。
掌握:推理及其逻辑结构、推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知识点】1.命题及其逻辑特征2.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本章重点】1.命题及其逻辑特征2.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本章难点】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讲授内容】第一节命题概述第二节推理概述【参考书目】[1] 《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了解:关系判断及其逻辑形式结构。
理解: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逻辑特征。
性质判断的周延性及相同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掌握: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三段论推理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1.直言命题。
2.直接推理3.三段论4.关系命题5.关系推理【本章重点】1.直言命题的真假条件2.对当关系推理的特征、种类及其有效式3.变形推理的特征、种类及其有效式4.三段论【本章难点】1.性质判断的周延性问题2.三段论规则【讲授内容】第一节直言命题第二节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第三节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三段论第四节关系命题及其推理【参考书目】[1] 《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了解:能结合日常复杂的语言形式,准确地分析出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推理形式,灵活地、正确地运用各种推理,提高正确的运用上述各种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理解:理解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涵义,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推理的逻辑知识奠定基础。
掌握: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则。
【知识点】1.复合命题及其结构。
2.联言、选言、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二难推理。
4.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本章重点】1. 各类复合命题的真假条件。
2.联言、选言、假言命题推理的逻辑依据、种类及其规则。
【本章难点】1. 负判断的等值判断。
2.真值表及其运用、作用。
【讲授内容】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第二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第五节假言选言推理第六节负命题及其推理【参考书目】[1] 《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第六章逻辑基本规律【教学要求】了解:逻辑规律的客观基础。
理解: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懂得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掌握:逻辑规律的要求,违反逻辑规律的各种逻辑错误。
【知识点】1.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作用2.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作用3.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本章重点】三条规律的基本内容。
【本章难点】三条规律的联系和区别,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讲授内容】第一节逻辑基本规律概述第二节同一律第三节矛盾律第四节排中律第五节逻辑基本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六节充足理由律【参考书目】[1] 《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第七章归纳推理与假说【教学要求】了解:归纳推理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各种归纳推理及逻辑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假说的特征与基本类型。
理解:归纳推理的实质的特征,科学归纳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掌握::从分析实际思维活动中的归纳推理实例人手,逐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归纳推理的能力。
【知识点】1.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2.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3.假说的形成【本章重点】归纳推理的实质的特征,科学归纳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本章难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
【讲授内容】第一节归纳推理的概述第二节完全归纳推理第三节不完全归纳推理第四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第五节假说及其作用【参考书目】[1] 《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第八章论证【教学要求】了解:了解论证和反驳的组成、种类。
理解:理解和把握各种论证和反驳的方法。
掌握:在思维实践中自觉地正确地进行论证和反驳,并能准确地揭示错误论证、错误反驳所犯的逻辑错误。
【知识点】1.论证的作用2.论证的组成3.反驳4.论证的规则【本章重点】论证的组成、种类、规则和反驳的方法。
【本章难点】反驳斯一种特殊的论证;间接论证与间接反驳的区别。
【讲授内容】第一节论证概述第二节证明的种类第三节反驳第四节论证的规则【参考书目】[1]《逻辑学辅导》(修订版),赵泽宗姜全吉林正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