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文例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概要:组织开展全科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还对于增强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培养孩子多元开放的文化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全科阅读还可以促进各学科间知识点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是全科阅读的基础,必须抓好孩子的阅读能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课内外阅读实践,拓展孩子们的阅读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下面我将就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科课内外阅读资源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依纲靠本”,但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是依纲却不一定靠本。
教材只是作为一个例子,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后再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举一反三,使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当然,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必须紧扣学科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它们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教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
例如,学完林海音的《窃读记》一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有关作品让他们阅读,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教完一组课文后,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专题,多角度的拓展课文内容。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学习专题是走进“美丽的秋天”,围绕这一学习专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与秋天有关的诗词歌赋,画一画秋天的景物,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课文资源,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的机会,促使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
二、重视对经典阅读方法的指导,丰富学科阅读体验好的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的阅读收获事半功倍。
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孩子专心致志、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以及行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信息的获得、传递、贮存都要靠语言文字作中介,这就离不开写作。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文章内容。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一、多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
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生活阅历也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还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写作材料。
因而,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1.先教学生如何进行泛读和精读。
我以课文、课外读物为例,指导学生泛读和精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增加教师的阅读量。
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等,凡是有启发的、有趣味的、有哲理的、能感人的内容,都留心采集,力争每天给学生读一些小片段,引导学生多记、多思、多讨论,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有感触、有启发、有收获,这既能使学生萌发写作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知识面。
记得有一次,看了一个小故事,我就给学生读:“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
’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经被车子压死了。
”听完故事,学生都笑了,我趁势启发学生谈体会、谈收获,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过了几天,我做了一个小调查:你是否比以前勤劳了?举例说明。
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学生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就是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改变了的。
这样,阅读就发生了质的飞跃。
3.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及自己购买的读物收集信息。
比如组织学生交流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每天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给班上的同学听,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起了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还积累了写作素材,并能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从课文中来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背景下的《黄山奇石》案例分析
从课文中来到生活中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背景下的《黄山奇石》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9T02:23:17.861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7期作者:郭萍[导读] 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曾明确指出: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文分析,搞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郭萍浦江县南苑小学 322200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曾明确指出: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文分析,搞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
的确,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可见,语文的内涵是多么丰富。
审时度势:教材是语文教学唯一的凭借教材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
《小学语文教学法》(1995年版)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唯一的凭借。
”而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与多年来多数教师把语文教材当作唯一的凭借是相关的。
很多老师认为教材是学生一切语文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唯一宝库”,“大语文教育观”、“多元化教材观”一直无法渗透于全体语文教师的头脑之中,多数语文教师把“教参”当作金科玉律,严格恪守,不去改革,按部就班。
一学期只教单单一册书,课后围绕着这一册书,家庭作业写着这一册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形成吗?因此,语文教师应主动跳出教材教语文,将教材从单元跳到多元,跳到属于每位学生的多元,学生才会拥有一个真正创造的世界。
且思且行:放之四海而皆准“跳出教材教语文”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陈旧教法中老师说了算,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走的状况,真正从“人的发展”、“个性”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
一种最简单最普通也是广大教师易学却被忽视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导评、表扬等激励下,主动地自由地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方法。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教师要从单一的重视课本内容的传授,转化为多角度把脉课本,以课本为圆心,向四周扩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教学视点117【参考文献】[1] 刘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 知识窗,2018(24).[2] 陈小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强化学生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18(22).[3] 李翠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7).[4] 黄明国.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7).[5] 赵雅思.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J].才智,2019(19).[作者简介:雷鸣,贵州毕节,毕节金海湖新区岔河镇戈乐大寨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逐步发展和进步,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关注。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确立学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学会语文学习方法,使其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
并且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出色的表现力和个人魅力。
这篇文章首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提高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训策略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6个方面。
第一,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不断思考,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生要有责任感,遇事要有责任感,对行动要有结果。
第三,学生要有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学习。
第四,学生要有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
第五,学生们要学会如何过健康的生活,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第六,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要有一定的人文底蕴。
接下来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1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对古代及现代中国及外国报道具有独到的洞察力。
语文课教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教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汉字、语法、阅读,还包括文学、修辞、思辨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语文课程,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一话题,探讨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但是现实中,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更不会深入研究作品的意义。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提高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点。
1.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是迈向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是必须的。
在引导选择方面,我们可以引入网络阅读、通过阅读单元结构杂文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并通过巧妙引导和布置作业等方式,让学生逐渐爱上文学。
2.导师学生如何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慢慢地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阅读文学作品。
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如排除干扰、分析并区分作品的语言、结构和意义、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3.让学生读书后玩转作品阅读后将作品进行讨论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另一种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听听别人的看法,看看别人的解读在文学学习中往往起到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在学生集中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作品。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提高文学素养的一方面,而写作方面同样非常重要。
良好的写作技巧可以让作品更生动、更有趣,而这一能力必须从实践开始。
1.让学生多写多写是提高写作技能必要的步骤。
用好统编教材,落实核心素养——以《大自然的声音》思考练习题为例
[摘要]当下语文课程的改革指向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因此,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从课后思考练习题的角度切入,通过朗读,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练笔思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样教学,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思考练习;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19-0074-01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和“宽泛的人文主题”为双线组织单元,教学思路清晰,而精读课的课后思考练习题融“思考”和“练习”两个概念于一体,体现了“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
准确把握课后思考练习题的编写意图,并将之用准、用好,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现以《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为例,浅谈如何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指导文本朗读,感悟语言文字魅力《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第一道思考练习题提出:“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背诵第2~3自然段。
”题目中的“朗读、背诵”等字眼指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较易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因不容易找到训练的抓手,教师们容易忽略的是如何在朗读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它独特的方式演奏出了和谐动听的音乐,令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威力。
在朗读的时候,可以采用男女声对读的方式,女孩轻巧的声音朗读描写微风拂过时的语句,仿佛轻柔的呢喃;男孩有力的声音朗读描写狂风吹起时的语句,仿佛是森林合奏出雄伟的乐曲。
在对课文精彩部分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声音、语速的对比和情感的渐入,逐渐体会到文本中所描绘的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这种“美妙”有来自文本中对风声雨声、鸟叫虫鸣声的生动描写,也有对用声音塑造文本情感和意境所产生的愉悦感。
用好课文例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故乡》一文的教学看如何使用课文例子
我 因势利 导 ; 抛 出第三个 问题 , 以激发 学生更深入 的思 考 : 不 爱 时, 等 先生却 已经有 了幸福 美满的三 口 之 家。 等先 生做事越 来越
很快 , 公 司就开起 了全 国连锁分店 , 步入 了西欧人 才市场 。 员工 但你们不喜欢 中年杨二嫂 , 迅哥也不喜欢 , 老师也不喜欢 。老师 的 快,
店的活招牌 。一个是 中老年 时期 的杨 二嫂 , 尖 酸刻薄 , 无 中生有 ,
极尽 造谣 中伤之能事 , 是辛苦恣睢的典 型, 让人生厌 的形 象。
等 先生 l 4岁 时, 全 国开始 中考 , 等先生说 : “ 等等。” 于是他重 念 一年初三再 次中考 。等先 生 1 9岁时 , 有 个女孩 儿喜欢他 , 他说 :
学生以为然 , 频频点头以示 赞同。 三、 领悟 写法 。 构思 自己的作 品, 提升写作水 平
可是… …半年后 , 等先生死在 了公 司里 , 全 身烧 焦 , 像是被 烤
糊 了一样。 在他 身体里检测到 大量煤 的成分。 尸体表现 出来的状 态 就像是 煤气爆 炸炸伤 的一样 。 全公 司的职 员都 纳闷了, 公司装潢 高 级, 根本不用煤气 , 一切都依赖 于太阳能。 再说 办公 室完好无损 , 等
个人 背着包去春 游。
这个例子 , 给学生 以有益 的启示 , 我是这样设置这一教学环节 的:
小说 中写了几个 时期 的杨二嫂 ?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这一 问题学生很 容易就解 决 了, 他们 找到相关 描写 , 很 快就
得出 了结 论 : 两个 , 一个是 青年 时期 的杨二嫂 , 年轻貌美 , 是 豆腐
孔子说 : 不悱不启 。此时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胶着状态 , 我适
先 生 真 的 成 功 了。
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充分运用语文教材,凭借教材培养语文能力。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准确理解教材中的字词意义,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由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教材中词语的积累,增加学生的作文词汇量;品读教材中的佳句,尽情抒发情感;学习教材中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合理地布局谋篇。
二、扩大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懂得该看什么书,怎样看书,学会理解和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展语文素养当我们翻开语文教科书时,你会发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始终不离生活的源头。
语文既然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训练。
1、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
让小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读中画出生字,注上拼音和优美的句子。
低年级语文老师可以领读、示范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培养语感;也可以稍缩短读的时间,并指导他们学会粗读和细读。
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桂林山水》课文,我先让同学们粗读,以便理解整篇课文内容,接着细读感知重点句子。
我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2、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我认为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
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断去唤醒他们心底的善良和感恩,关怀和爱,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领悟自我感受难忘的句子。
3、积淀是阅读教学的贮存,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平台。
学习语文不能急噪,更不能浮躁,我们要有耐心的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应该说感知语言是记忆语言,是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领悟语言是把课文的语言摘进自己的内心里去,内化到自己的情感区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而积淀语言才是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作者对话的平台,它可以厚积薄发,也可以薄积厚发。
这是实践语言发展观的环节,也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前沿。
4、创新是阅读教学的跃升,是语文素养提高的界碑。
学习语文的关键是发展语言,而语言的发展又要求我们在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正确处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我们激发小学生语言创新的基础。
因此创新的理论只有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把握,而我们要求学生创新,就是要求他们写自己喜欢的语言就可以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不断使用各种句型,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真实的生动的表达自己内心逼真的情感。
巧用课文“补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巧用课文“补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2-01-17T08:02:48.13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44期作者:赵红艳[导读] 修改后的文字更有情感,更接近生活,更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陕西省华阴市华岳小学714200摘要:“补白”是一个文学概念,它指的是读者在阅读后进行的联想和再创造。
作者有时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把与主题关联紧密的内容写得具体详尽,而对关联较小的部分,则轻描淡写,乃至隐去不写。
但即使对于略写的部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些“空白”恰恰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延伸的空间。
而教师要找准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填补,将读写结合贯穿于语文课堂。
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想象能力,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还能确保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巧用课文“补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补白语文素养提升一、抓住文章情节内容进行“补白”作者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在文中预留一些“空白”。
在备课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这些“空白”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中第二篇课文《第一支笔》。
文中第九自然段有这样一个情节,“我却不管母亲好不好意思再向邻居借钱,哭闹得更凶。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我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想象我跑出家门的情形,补写文中的省略号内容”这一训练。
这个情节和学生的生活非常接近,许多学生也有这和父母闹别扭跑出家门的经历,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
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母亲看我跑出去,外面又在下雨,于是冲出来找我……”显然这个孩子很自我,没有想到家里还有一个等着吃饭的妹妹,于是我引导他联系上下文,告诉他:母亲只有你一个孩子吗?这样的情节合理吗?孩子看了上文后,将自己的文字修改为“母亲看着跑向雨中的我,又回头望着生病躺在床上的妹妹,匆匆给妹妹做了简单的饭,安顿好妹妹后,拿起门后的草帽冲向了雨中……”显然,修改后的文字更有情感,更接近生活,更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如何用好教材,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
如何用好教材,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资源。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用好教材,提升语文能力,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用好教材,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
一、认真阅读教材,把握课文重点教材中的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认真阅读教材,把握课文重点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前提。
首先,小学生应该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小学生应该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最后,小学生应该注重课文的积累和运用,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表达方式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二、加强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视野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故事书、童话书、科普读物等。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应该注重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培养语感。
同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平台,如图书馆、书店、网络阅读平台等。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阅读活动和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语文素养实践操作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古诗时,小学生可以通过吟诵、配乐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在学习作文时,小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写信、讲故事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和竞赛,如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时间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合理安排时间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5玲玲的画(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5玲玲的画(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玲玲的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玲玲画画的过程,并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玲玲画画的过程。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如何让学生理解玲玲画画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针对以上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学习课文《玲玲的画》,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玲玲画画的过程,并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玲玲画画的过程,并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玲玲画画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解决办法:针对重点,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针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电脑等。
2. 课程平台:无。
3. 信息化资源:课文动画、图片、音频等。
《桂花雨》语文教案:注重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要注重他们的人文素养。
因此,《桂花雨》这篇课文不仅在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实践体验,增加文化体验《桂花雨》是一篇表现南方秋夜的散文,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片开满桂花的园子。
我们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桂花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这样的实践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阅历,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注意身边的自然环境和气息,感受周围的一切,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们,了解他们对于桂花、秋夜的印象和观感。
通过实践体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素材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和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如通过语音合成等方式,让学生欣赏该篇文章的有声阅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慢速阅读等方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而在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们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文章的美妙之处。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教授学生“比喻”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比喻的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章。
三、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语言运用还是文化意蕴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和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感受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介绍南方的秋夜文化和桂花文化,引领学生感受和领悟南方的秋夜风情、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实践过程的例子(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本文以小学语文《草原》课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草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草原吗?草原有什么特点?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总结归纳。
4.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2)提问: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5. 情感升华,总结全文(1)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草原风光美丽,草原人民热情好客,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尊重草原文化。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强化阅读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分段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它的重要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千变万化的世界,读书则是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径。
但是,书是读不完的,那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必须是先积累、后运用,而积累则主要是依赖阅读教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一,阅读教学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字、词、句是形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儿童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识字、学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通过阅读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自觉地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在阅读技能训练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
“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
”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朗读是指发声阅读,就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
”在小学阶段,朗读应做到读得正确,不读错;读得流利,不拖拉;读得有感情,不平淡。
文章要让学生读,默读是无声阅读,它比朗读速度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
它省时省力,形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 5 4 5 5 0 )
尚的情感态度 、 积 极 的探 索 精 神 、 良好 的思 维 能 力 、 科 学 的学 习方 式 , 这 是 写 作水 平 不 断 提 高 的 重 要 体 现 。 同时 , 阅读 中要 注 重 写 作 方 法 的 指 导 . 做 好 仿 练 。 阅读 教 学巾 . 在指导学生学会字词 、 理解 内容 、 受到教育的同时 . 还要 将课文在写作方 面的特点 , 如构思方法 、 表现形式 、 语 言 技 巧 等一并教给学生 , 使 他 们 获 得 具 体 的写 作 知 识 , 并趁热打 铁 . 及 时做 好 仿 练 。如 《 落花生》 一课 , 写作上三个明显特征是 : 借 物 喻人 , 先 写事 后 讲 道 理 , 全 篇 主 要通 过 对 话 表 现 。 学 习后 , 可 及 时让 学 生 发 现 一 些 有 感 触 的植 物 、 动物或生活中的物品 。 根 据 学 生 的个 体 差 异 , 分 别 选 择 其 巾的 一 个 、 两个 或 三 个特 征做 仿练 , 使 之 潜 移 默化 。 逐 步 达 到 提 高写 作 技 巧 的 目的 。 读 中学写 , 坚持不懈 , 日积 月 累 , 学 生 的写 作 知 识 会 逐 渐 丰 富起 来 , 写作 能力 也 会 不 断 提 高 。 “ 写 时 忆读 , 以写 促 读 ” 是 读 写 结 合 的 必然 。 写 作 过程 中遇 到的各种困惑 , 诸 如 怎样 写 景 状 物 、 布局谋 篇等 , 如果通过 回 忆课 文例 子 思 考 , 联 系学过的文章 , 就 能促 进 阅读 , 加深理解。 这里 强 调 做 好 两 点 : 是写作时要及时联系阅读 , 做好回顾。 小 学 生 的写 作 多 是 记 叙 文 和 应 用文 , 写作 前 , 如能 注 意 回忆 和 联 系 , 并 根 据 学生 的需 要 及 时启 发 引 导 , 能 从 读 过 的文 章 中吸 收好 经 验 、 好方法。 如在 布 置 写景 状物 前 ,可 先让 学 生 回 顾 写景 状 物 的 文章 特 点 : 如《 林海》 、 《 草原》 直接 描 述 景 物 ( 岭、 林、 花、 草原 ) 的美 丽 , 《 风》 从侧面写景物( 风) 的猛 烈 ; 《 珍珠鸟》 重 点 介绍 一 只 鸟 , 《 鸟 的天 堂》 写 了一 群 鸟 ; 同样 是 建筑 , 写《 长 城》 从“ 雄伟 、 气魄” 着手 , 写 《 蟋蟀 的住 宅 》 从“ 细微 、 精致 ” 处着眼 ; 都 写 蝴 蝶 和花 , 《 林海》 写 蝴 蝶 是 为 了衬 托 花 , 《 蝴蝶 》 写 花是 为 了衬 托蝴 蝶 … … 经 常做 这 样 的 回颐 . 对 学 生 的文 章 构 思 和 行文 表 达 会有 很 大 帮 助 。 二 是发 现问题 。 读 中解疑 。 学生 写作 总会有 缺点 和不 足之处 . 这 些 问题 , 有 些是 不懂 , 没有 学过 , 有 些是 学习 过没有 应用 好 。凡 学 生 习作 中出现 的疑难 ,可 以利 用课 文 中的 例子来 解 疑答难 : 你 标 点 符 号 不会 用 , 看看 课 文 是 怎 么用 的 : 前 后 照 应 写不 好 . 再 读 《 红 玫瑰 》 、 《 我 的心 事》 , 看 看课 文是 如何 前后 照应 的 ; 材料 选择 不 合适 , 今 天学 的课 文《 伟大 的 友谊 》 就 能解 决 这 一难 题 ; 学 生 不懂 得 细 节描 写 , 明天 的 阅读 教 学一 起来 学 习《 凡卡 》 … …这样 下 去 , 学 生 的写作 知识会 一次 次得 到补充 , 写作 技能会 一步 步提 高 。 做好读写 结合 , 还应重 视下面两个 问题 : ( 1 ) 要 把课 内读 写和课外 读写结合起来 , 课 内指导课外 . 得 法 于课 内 , 受 益 于 课 外 。( 2 ) 对 学 生 的作 品要 多 鼓 励 。 使 学 生 有 充 分 表 现 自我 的 机会 , 从 而 更 有 兴 趣 地 投 入 到 读 写 中 在 新 教 改 理 念 的指 引 下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必 将 成 为 提 高 学 生语文素养 、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的 重要 场所 , 而 读 写 教 学 更 是 提 高 教 学 实 效 性 的 主 要 内容 . 当读 与写 的训 练 活 动达 到 和谐 统 一 、 巧妙结合 , 就 能 够 真 正 引 领 学 生 攀 登 上 知识 的高 地 、 跨 越 理 解 的 河 流 。 读 写 结 合 是 提 高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 一 条 捷 径 。持 之 以 恒, 一定能获得“ 读 写风 光 无 限” 的成 功喜 悦
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于在阅读课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探讨中山市菊城小学高庆莲在诸多的课型中,语文阅读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依循。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因而,如何上好一节阅读课,才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我认为在阅读课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表达;以课文为例子,渗透作文指导;以探索高效课堂为目标,推行课堂改革。
为此展开了阅读教学的探索之旅,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收获了不少的成果与经验,现将实践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让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指向写作教学。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
所以在设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花费的心思比较多。
学期初,为了教好学生的起步作文,我仔细研读了整册教材,并且试探性地让阅读教学指向写作,原本只是想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把课文作为写作的例子来讲,从而为习作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想到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仅写作能力大大提升了,而且阅读的兴趣和水平也都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只是转变以往指向课文内容的传统教法,把课文当成一个写作的例子、当成例文来教,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简单地说,就是把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出来的。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展开,从多角度去描写秋天,而这一单元的习作也自然就是写秋天。
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朱作仁语 ) 都道 出了“ 书” 读 的真谛。 小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 美的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 , 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 , 删
除一些重 复的练习 , 化一些知识 的传授 , 当地 引导学生吟 淡 适
咏诵读 , 以触发学生 的语感 。对深奥 的课文 , 更要 引导学生 多 读, 在读 中感悟 、 体验 。 读 的引导 , 就默读来 说, 有筛选主要信 息的默读 , 有边读边 想象的默读 , 有深入理解词句篇 章的默读 ; 朗读呢 , 有为 了了解 主要 内容的感知性 的朗读 , 有在老师用语言或画面创设 的情境
第三学段的阅读 , 则要求“ 阅读 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 , 在 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 在逻辑思维 。
训练方面要求大火提高。牢牢把握学段特点 , 才能深文浅教 。
1 要根据学生的起点 , - 3 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学生 的年 龄心理特征 、 知识与生活经验 背景 , 是学生的真
一
223 以知识或时代 背景 的介绍为支点 ._ 有的文章 , 学生因为缺少相关知识 而难 以理解文章所表 达
开始 , 把起点定的很高 , 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为
继。 深奥 的 文, 课 起点定得低些 , 然后逐步提高要求 , 的学习 学生 才能 比较顺利。 对蕴涵哲理的课文 , 有不少老师偏好课一开始抓
22 以情境的创设 为支点 .2 .
情境创设 , 以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 可 可以化抽 象为具体 , 化
难知为易懂。 海底世界》 通过录象把 蓝色 的海水 、 如《 , 凶猛怪诞 的大鱼 、 美丽 的珊瑚 ……这些奇妙 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 的面 前,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 既加深 了他们对海底 世界的了解 , 又激
育才为本力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育才为本力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茂盛,以及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着重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第二次描写了鸟的动态美。
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是学生品味语言、习得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教材。
2.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探究全文,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鸟的天堂的特点,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读批注,继续培养学生有效阅读、多元感悟的能力;②读中学写,以读促写,让学生习得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③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知大榕树的美,体会大榕树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策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立足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这节课我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法。
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所遵循的探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体性原则、民主和谐原则,我安排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力求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读书、思考、交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穿插读、思、批、议、评、写等活动,力求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把教材当作例子来使用
把教材当作例子来使用
李兵科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在新课标试行后,这一理念的接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再好的教学理念终归要在课堂上见成效。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中间地带”,必须找到合适的“渡船”。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面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总页数】1页(P66)
【作者】李兵科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用好课文例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故乡》一文的教学看如何使用课文例子
2.用好"例子",走出"例子"——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谈教材的运用
3.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来使用
4.彰显教材价值的使用策略——由"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引发的教学思考
5.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浅谈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课文例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从叶老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入手,以教师在教学《故乡》一课时如何活用这一例子进行具体分析,鲜明地提出了作者的见解:用好课文例子,要将人文熏陶和语文工具训练融合为同一教学过程,互相增色添彩,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鲜明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例子;故乡;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有一段关于课文作用的表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诚然,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它语言优美,内涵精妙,蕴含着许多阅读和作文必需的概念、规则或原理,是典型的“例子”,具有明显的示例作用。
《故乡》是鲁迅先生1921年1月创作的一篇小说,无论是从阅读还是从作文的角度来看,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揣摩的地方。
在教学时,为了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我认真备课,反复思考,确定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品读文本,揣摩精妙的语言,丰富审美情趣
《故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说。
字字珠玑,句句精妙,如此美文,非反复朗读不能体会其要义。
1.高声朗读写景段,走进文本描写的妙境
这篇小说中精妙的景物描写有两处,第一处在小说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
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好文章不厌百回读。
这段文字,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再现今天故乡的形象——萧条破败;在反复朗读中体味作者的心境——凄凉悲哀。
置身其中,揣摩“迅哥”对故乡景物逐渐变坏的痛心疾首,更能对“迅哥”回忆中的故乡产生美好向往。
关于回忆中故乡的美景有如是描述:“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这段景物描写色彩鲜明,回忆美好欢快,小英雄少年闰土身手矫健,给人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
教师的示例范读,视频的情景朗读,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小说描写的妙境。
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个示例作用,学生的心领神会必须是自主的个人行为,通过反复朗读,再现画面,在朗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这一感受美的过程是无可替代的。
2.模拟朗读对话段,再现当时情境
少年闰土跟我的对话是极为愉快的: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
“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一个多么机智聪明的捕鸟高手闰土!这样的经历让迅哥羡慕不已。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海边有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
“管贼么?”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过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不算偷,多么纯洁善良的海边渔民!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身手矫健,无惧无畏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这些语言描写,在学生的模拟研读中得到重现,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身手敏捷,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在教学中设置角色朗读这一
环节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体味传神语言描写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的热情,在文字的想象中获得美感,得到美的熏陶。
二、活用例子,欣赏鲜明的形象,培养阅读能力
小说中刻画最成功的形象除闰土外,还有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杨二嫂。
小说中的杨二嫂着墨不多,形象却很鲜明,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从作者处理这一人物的技法上,学生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为了活用好这个例子,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我是这样设置这一教学环节的:小说中写了几个时期的杨二嫂?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这一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他们找到相关描写,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两个,一个是青年时期的杨二嫂,年轻貌美,是豆腐店的活招牌。
一个是中老年时期的杨二嫂,尖酸刻薄,无中生有,极尽造谣中伤之能事,是辛苦恣睢的典型,让人生厌的形象。
我很快抛出问题二:你喜欢哪个时期的杨二嫂,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也很快给出明确答案:青年杨二嫂,因为她年轻貌美,让人看着就舒服;不喜欢中年杨二嫂,势利庸俗,是一个让人一见生厌的小市民形象。
我因势利导,抛出第三个问题,以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不但你们不喜欢中年杨二嫂,迅哥也不喜欢,老师也不喜欢。
老师的
问题是:杨二嫂自己喜欢变成这个样子吗?
这一问题让学生陷入了沉思。
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杨二嫂自己也很不喜欢变成这个样子,她愿意像以前那样本本分分做生意,而不是整天挖空心思去算计人,她是因为故乡破败,难以为生,为了活下去不得已而为之。
孔子说:不悱不启。
此时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胶着状态,我适时点拨:杨二嫂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鲁迅写作的高明之处:用不多的语言,塑造鲜明的形象,代表了正在变坏的故乡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
生动的人物语言,丰富的文本内涵,正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借鉴的写作技巧。
学生以为然,频频点头以示赞同。
三、领悟写法,构思自己的作品,提升写作水平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课文这一例子学完了,师生都觉得意犹未尽。
我又为学生揭秘了一个鲁迅创作小说的原则:“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是指创作者为了文学作品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塑造文学典型人物的手法。
即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将其有机地聚合到你所要塑造的一个文学人物的身上。
另外小说创作中对比手法的应用也值得借鉴和模仿。
我看到学生兴趣盎然,就鼓励他们也试着用这种方法塑造一个典型,试着写一篇小说。
过了一个周末,学生纷纷上交了他们创作的“小说”,大部分小说显得稚嫩,但看得出学生还是有所领会,在用心写。
其中有一篇脱颖而出:
等
作者:张思琪
等,每个人都等过。
等公车,等买票,等人。
每个人都不太喜欢等,但是等先生似乎不是这样。
等先生还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要出生时,他说:“等等。
”于是他十一个月才出生,出生时却没有了妈妈。
等先生3岁时,幼儿园排队吃午饭,轮到等先生的时候,他说:“等等。
”于是他在晚上八点的时候吃到了午饭。
等先生11岁时,学校组织春游,孩子们大包小包争先恐后,等先生说:“等等。
”于是当孩子们都回来时等先生一个人背着包去春游。
等先生14岁时,全国开始中考,等先生说:“等等。
”于是他重念一年初三再次中考。
等先生19岁时,有个女孩儿喜欢他,他说:“等等。
”两年后等先生有了答复,那女孩却像陌生人一般吃惊地问道:“你是谁啊?”
等先生开始难过了。
他决定不再等待了,不管做什么都要比别人快。
于是别人在大学时,等先生已经找到了工作,别人读完大学在打工时,等先生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别人都在忙着找对象谈恋
爱时,等先生却已经有了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
等先生做事越来越快,很快,公司就开起了全国连锁分店,步入了西欧人才市场。
员工们爱戴等先生,因为等先生高效的工作效率。
等先生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完本公司两个月的事务。
等先生成功了,他住着豪宅,名车接送,有着一大群保镖。
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快门“咔嚓咔嚓”的声音。
各大报纸上都报道着等先生的企业进步之神速。
身边是形形色色的人恭维的声音……等先生真的成功了。
可是……半年后,等先生死在了公司里,全身烧焦,像是被烤糊了一样。
在他身体里检测到大量煤的成分。
尸体表现出来的状态就像是煤气爆炸炸伤的一样。
全公司的职员都纳闷了,公司装潢高级,根本不用煤气,一切都依赖于太阳能。
再说办公室完好无损,等先生怎么会被炸死呢?
半年后,公司由等夫人把持,业绩每况愈下,连太阳能的维持都无法运转。
全公司统一更换了劣质煤气。
就在那一天晚上,劣质煤气出了问题,发生了大爆炸,无人生还……尸体呈现的状态都是被烧焦了,身体里检验出大量的煤……
没错,等先生连死,也要比人快。
小作者活用课文例子中学到的两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对比法”“杂合法”,塑造了一个先慢后快的“等先生”的人生悲喜剧,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对人生有所思考。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以为:用好课文例子,要将人文熏陶和语文工具训练融合为同一教学过程,互相增色添彩,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鲜明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参考文献:
赵洪.如何让课文真正成为例子.中国教育报:教师周刊,2012(8).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