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妊娠期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1例病例报道

妊娠期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1例病例报道作者:***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原因、遗传类型、凝血功能及妊娠期并发症。
方法:回顾本院6年内就诊的妊娠期低遗传性纤维蛋白原血症11例患者的资料。
结果:11例患者中7例为妊娠期发现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正常,后确诊为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4例妊娠前已确诊为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3例追溯其父代及子代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绘制系谱,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1例患者中分娩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1.5g/L,同时伴有APTT、PT或TT延长;11例患者中有1例有复发性流产病史,1例胎盘早剥,4例产后出血,6例患者产前行纤维蛋白原及血浆替代治疗。
结论:妊娠期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凝血功能异常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相关性,尤以TT 延长为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妊娠期并发症主要有复发性流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
【关键词】妊娠期;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功能文章编号:WHR2019042061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遗传性纤维蛋白原(FIB)异常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罕见的因FIB水平低下导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既往研究[1]认为妊娠期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复发性流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
本研究结合本院6年内就诊的确诊为妊娠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11例病例进行研究讨论。
1;一般资料病例1:郭XX,30岁,因“孕40周,下腹痛6h”入院分娩。
妊娠12周首次产检时发现发现FIB 1.34g/L,TT 22.5S,PT、APTT无异常。
孕期监测FIB 1.25~1.34g/L,无流产征象及出血倾向,无干预及处理。
入院时FIB 1.36g/L,TT 22.6S,PT、APTT无异常。
顺娩一女婴,产后第2天FIB 1.33g/L,TT 23.1S,PT、APTT正常。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血液的凝血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凝血过程示意图凝血四项包括PT、APTT、TT、FIB。
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术前准备,抗凝剂的用量观察,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及疗效评估。
一、凝血酶原时间(PT)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与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V、VII、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1、延长: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酶原及有关凝血因子生长障碍。
③维生素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维生素K,当维生素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可见于阻塞性黄疸。
④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
2、缩短: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DIC早期、心梗、脑血栓等。
3、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主要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INR目标值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作用,能加速X因子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时间。
APTT时间是检查内原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VIII、IX、XI 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检测凝血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与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与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临床意义1、延长:①凝血因子Ⅷ、Ⅸ、Ⅺ、血浆水平减低如甲、乙血友病,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5_例报道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5例报道何 颖 杨培峰▲ 刘鹏丽 高如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河南郑州 450052[摘要]本文通过对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的5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探讨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的分娩期处理。
结合文献,在分娩期给予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患者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替代治疗可预防产后出血;密切监护下选择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孕期需严密观测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变化,个体化制订管理方案,必要时行替代治疗。
[关键词]妊娠;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8-0191-04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8.46A report of 5 cases of hereditary hypofibrinogenemia complicated with pregnancyHE Ying YANG Peifeng LIU Pengli GAO RushuangObstetrics Department,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5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hypofibrinogenemia combined with pregnancy and explor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delivery period for hereditary hypofibrinogenemia combined with pregnancy.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hypofibrinogenemia combined with pregnancy who received fibrinogen or cryoprecipitate replacement therapy during the delivery period can prevent from postpartum hemorrhage; It is also feasible to choose vaginal delivery under close supervision. During pregnancy, it is necessary to closely monitor patients for bleeding tendencies, regularly detect changes in coagulation indicators, develop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plans, and perform replacement treatment if necessary.[Key words] Pregnancy; Hereditary; Hypofibrinogenemia; Coagulation function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症是以功能和免疫反应的FIB成比例减少为特征的罕见出血性疾病。
重症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现代诊疗观点

专家论坛(重症凝血专题)作者单位:330002南昌,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现代诊疗观点宋景春㊀㊀[摘要]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危重症患者经常出现的凝血疾病㊂该疾病病因众多,机制复杂,临床既可表现为血栓,又可表现为出血,不易明确诊断㊂一旦治疗不及时,就容易造成不良预后㊂文章主要对危重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分型㊁病理生理㊁诊断方法和治疗要点进行评述㊂㊀㊀[关键词]㊀纤维蛋白原;异常;重症;遗传性;获得性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591.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文章编号]㊀1672⁃271X(2018)05⁃0454⁃05㊀㊀[DOI]㊀10 3969/j.issn.1672⁃271X.2018.05.002㊀Fibrinogendeficiencyincriticalillpatients:CurrentperspectivesSONGJing⁃chun(IntensiveCareUnit,the94thHospitalofPLA,Nanchang330002,Jiangxi,China)㊀㊀宋景春,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南昌大学附属长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㊁博士后,南昌大学并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㊂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全国卫生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分会秘书长兼常委,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重症专业医联体副理事长,江西省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凝血学组组长,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㊂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专著1部,参编十三五人卫版㊁科学出版社等本科规范化教材5部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9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3项,曾获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奖㊂㊀㊀[Abstract]㊀Criticallyillpatientsoftensufferedfibrinogendeficiency.Thediseasehasnumerousetiologiesandcomplicatedmechanisms.Theclinicalfeaturesweremanifestedasthrombosisorhemorrhage,whichmadeclinicaldiagnosisdifficultandwereeasilytocausedeath.Thisarticlebrieflydescribestheclassification,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treatmentoffibrinogendeficiencyincrit⁃icallyillpatients.㊀㊀[Keywords]㊀fibrinogen;deficiency;criticalcare;acquired;congenital0㊀引㊀㊀言纤维蛋白原是纤维蛋白的可溶性前体,是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凝血因子,也是参与血块凝固㊁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动的关键因子[1]㊂人纤维蛋白原是由人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簇FGB,FGA和FGG编码,在肝相应形成的三条同源性多肽链Bβ,Aα和γ[2]㊂单链先装配成Bβ⁃γ和Aα⁃γ,再装配成Aα⁃Bβ⁃γ,最后每两个多肽链的拷贝Aα⁃Bβ⁃γ通过二硫键形成340kD的六聚体(AαBβγ)2[3],见图1㊂组装好的纤维蛋白原分子由两个外部D结构域和中央的E结构域构成,见图2㊂正常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 4.5g/L之间㊂纤维蛋白原的消除半衰期约为80h㊂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依次使Aα裂解出纤维蛋白肽A㊁Bβ裂解出纤维蛋白肽B,最终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olublefibrinmonomer,sFM)㊂在凝血酶的作用下,ⅩⅢ因子活化生成ⅩⅢa,并通过共价键与sFM结合,促使sFM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完成止血功能[4]㊂纤维蛋白原还能以原型形式与多个血小板膜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㊂除此之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还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纤溶㊁伤口修复㊁炎症㊁感染㊁细胞迁移与相互作用㊁血管新生㊁肿瘤生长与转移等[5⁃6]㊂图1㊀肝细胞内的纤维蛋白原合成图2㊀纤维蛋白原的分子结构1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分型作为急性反应时相蛋白,纤维蛋白原在危重症患者中易出现水平增高或下降的变化㊂纤维蛋白原的缺乏可能是由遗传性因素或获得性因素引起㊂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一般指由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造成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7]㊂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可表现为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㊂数量减少可表现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减少甚至缺如,其中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可称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5g/L可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8]㊂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据统计85%的患者可出现脐带出血,72%的患者可出现肌肉血肿㊁鼻衄㊁月经量多㊁牙龈出血,54%的患者可出现关节出血,还有10%的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㊂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但在遭遇创伤时可表现出明显的出血倾向[9]㊂质量下降可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但是功能异常,一般称之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㊂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一般无临床表现,约25%的患者可表现为出血,但约20%的患者可在青年时期即表现为血栓事件,如下肢深静脉血栓㊁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10]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之所以出现血栓或出血的症状,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结构改变,使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㊁凝血抑制因子和其他纤维蛋白原分子的结合力下降所致㊂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也可分为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㊂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见于创伤或手术大出血㊁血液稀释㊁脓毒症㊁肝疾病㊁肿瘤和溶栓术后,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则见于蛇咬伤㊁急性白血病㊁自身免疫疾病㊁肝疾病异常唾液酸化和药物作用等㊂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具体发病机制通常由凝血因子生成减少㊁直接丢失㊁消耗增加或血液稀释引起,见表1㊂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难以控制的出血㊂目前文献报道尚缺乏危重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流行病学资料,我科对2016-2017年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44例重症患者的调查显示,低纤维蛋白血症的发病率为32.0%,纤维蛋白原正常的患者为43.2%㊂表1㊀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分型类型病因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成减少肝疾病不同程度的出血消耗增加溶栓药物/脓毒症性DIC/肿瘤血栓前状态/出血/无症状血液稀释大出血不同程度的出血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症检测干扰使用抗凝药物无症状或出血翻译后修饰肝疾病唾液酸化血栓前状态/大出血自身抗体形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骨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影响无症状/出血血栓前状态(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肿瘤组织生成异常结构纤维蛋白原宫颈内皮细胞/肝癌细胞血栓/出血2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传统凝血检测方法主要依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㊁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㊁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㊁爬虫酶时间(reptilasetime,R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来诊断纤维蛋白原血症[11]㊂爬虫酶是一种蛇毒酶,能使F纤维蛋白肽A从纤维蛋白原中裂解,而不影响纤维蛋白原B㊂RT是在枸橼酸抗凝浓度血浆中加入爬虫酶后检测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率㊂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按照原理主要有功能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两种㊂功能检测的原理主要是在患者血浆中加入凝血酶,促进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活化行成纤维蛋白,再通过血浆的光密度来反映纤维蛋白原的水平㊂现在临床上依据此原理的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主要有Clauss法和PT衍生法㊂Clauss法结果异常提示纤维蛋白形成减少,但不能说明是因为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低还是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异常,所以又有了纤维蛋白原抗原检测㊂纤维蛋白原抗原检测是以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来直接检测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㊁放射免疫法㊁沉淀法和凝血酶凝块法,其中ELISA法最常用㊂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表现为PT㊁APTT㊁TT和爬虫酶时间RT均无限延长,纤维蛋白原测定无论是功能性Clauss法还是ELISA法均无法测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PT㊁APTT㊁TT和RT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延长或不延长,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性测定与免疫抗原法测定成一定比例的减少,通常>0 7;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PT㊁APTT㊁TT和RT可无限延长㊁部分延长或不延长,功能性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抗原法检测水平正常或增高,导致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性测定与免疫抗原法测定比例降低,通常为0 5[12],见表2㊂表2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检验项目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P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APT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T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R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Fib比值/(ELISA)无法测出下降至0 7左右下降至0 5以下㊀㊀全血功能检测设备用于纤维蛋白原功能监测也日益显现出较大的临床价值[13⁃15]㊂目前主流的全血功能监测设备有血栓弹力图仪(thromboelastography,TEG)㊁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ienco)和旋转式血栓弹力装置㊂TEG曲线是由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血块形成的切应力作用,在旋动过程中切割磁力线再经软件处理后形成的㊂TEG可用于纤维蛋白原功能评价的指标为K和α角㊂K是从R时终点到描记幅度达到20mm所需的时间㊂K时间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代表纤维蛋白聚合并与血小板交互反应形成血块的过程,正常值为1 4min㊂α角是从血凝块形成点到描记图最大的曲线弧度处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正常范围为47ʎ 74ʎ,α角度与K时间均可反应纤维蛋白原功能㊂TEG还有专门的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㊂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的原理是通过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并使用血小板抑制剂抑制GPⅡb/Ⅲa受体,阻止血小板聚集㊂在凝血块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试剂盒抑制了血液中所有的血小板,因此检测的血块强度仅包含纤维蛋白原的贡献㊂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得到三个主要指标R时间㊁FFMA和FLEV㊂R时间是凝血蛋白反应时间,表明外源性凝血通路的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及使用抗凝剂的效果,正常值为1.3 2.5min㊂FFMA值即最大振幅,直接反应纤维蛋白网的交联强度,代表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贡献,正常值范围是10 1 25.3mm㊂FLEV值为纤维蛋白原活性功能,由最大振幅MA值通过公式计算,反应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正常值是184.3 461.7mg/dL㊂如图3所示,1例90岁老年女性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普通杯显示K时间延长,α角减小;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显示FFMA仅有2.5mm,FLEV为96.6mg/dL,两者均提示溶栓后纤维蛋白原功能显著下降㊂a:普通杯;b: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图3㊀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术后的血栓弹力图结果3㊀重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处理危重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处理应首先评估出血风险,并明确纤维蛋白原缺乏的具体原因㊂如果已出现出血,应根据出血的时间㊁部位和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㊂对于大出血或血液稀释导致的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如果患者未进入高纤溶状态并有出血或血液稀释造成的临床症状,首选措施均为紧急终止急性损害㊂如果已经形成出血,血容量丢失1 1.5倍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会出现下降㊂如果要保持微血管不出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至少要在1g/dL以上[16]㊂如果患者是孕妇,纤维蛋白原水平至少要在2g/dL以上㊂此时替代治疗是纤维蛋白原缺乏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㊁冷沉淀(cryoprecipitate)和纤维蛋白原浓缩物(fibrinogenconcentrates)均是替代治疗的选择[17]㊂FFP含有几乎全部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其浓度和活性与采集后6 8h内的全血相似㊂以200mL规格的FFP为例,其中血浆蛋白浓度为60 80g/L,纤维蛋白原浓度为2 4g/L,其他凝血因子浓度为0 7 1.0IU/mL㊂输注FFP的剂量一般为10 20mL/kg体重时,多数凝血因子浓度能够上升25% 50%㊂冷沉淀主要成分有因子Ⅷ㊁vWF㊁纤维蛋白原㊁纤维结合蛋白和因子ⅩⅢ㊂1个单位冷沉淀含有因子Ⅷȡ40IU,含纤维蛋白原ȡ75mg,含有的vWF约等于100mL血浆中的含量㊂冷沉淀的常规剂量为2 3U/10kg体重,可提高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为0 5 1.0g/L㊂当大量输血时,纤维蛋白原被稀释至低于1.0g/L,可输冷沉淀20U,输注后需要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帮助决定后续的使用剂量㊂而对于纤维蛋白原缺乏的成人患者,剂量一般为16U/次,每3天输注1次,每天检测纤维蛋白原浓度,使纤维蛋白原维持在1.0g/L㊂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可分为血浆来源和基因重组来源两种㊂血浆来源的每瓶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含有混合血浆来源的人纤维蛋白原900 1000mg,人白蛋白400 700mg,盐酸L⁃精氨酸375 660mg,氯化钠200 350mg,枸橼酸钠50 100mg㊂当每千克体重用1mg的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时,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平均升高15mg/L左右㊂输注后,纤维蛋白原与内源性纤维蛋白原一样被消除和降解㊂在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浓缩剂的平均血浆半衰期是2.7d,重症患者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的持续丢失和消耗,需要进行滴定式治疗㊂普通患者的常用初始剂量为30 60mg/kg,严重出血的患者可依据公式计算剂量:剂量(g)=0 07ˑ需增加的纤维蛋白原浓度(g/L)ˑ(l-血细胞比容)ˑ体重(kg)抗纤溶治疗可单独使用或与替代疗法联合治疗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推荐剂量为氨甲环酸每6 8h/次,使用剂量为25mg/kg㊂纤维蛋白胶可能有助于局部止血㊂部分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症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血栓或血栓前状态,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建议在全血功能监测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出血风险㊂药物选择建议使用出血风险小的低分子肝素,并使用抗Xa因子活性监测低分子肝素剂量㊂4㊀结㊀㊀语重症患者发生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比率并不低,但目前对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认识还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国内外都缺乏重症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针对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也仅停留在对症补充的层面,缺乏对重症患者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机制和预防的深入研究,这留给我们很大的研究空间㊂今后,深入探讨部分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以血栓为主要表现的具体机制㊁应用全血功能监测设备等诊断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具体标准,明确采用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治疗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具体时机等都将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㊀TisciaGL,MargaglioneM.HumanFibrinogen:MolecularandGeneticAspectsofCongenitalDisorders[J].IntJMolSci,2018,19(6).pii:E1597.[2]㊀MosessonMW,SiebenlistKR,MehDA.Thestructureandbiologicalfeaturesoffibrinogenandfibrin[J].AnnNYAcadSci,2001,936:11⁃30 [3]㊀AcharyaSS,DimicheleDM.Rareinheriteddisordersoffibrinogen[J].Haemophilia,2008,14:1151⁃1158.[4]㊀MosessonMW.Fibrinogenandfibrinstructureandfunctions[J].JThrombHaemost,2005,3(8):1894⁃1904.[5]㊀SproulEP,HannanRT,BrownAC.ControllingFibrinNetworkMorphology,Polymerization,andDegradationDynamicsinFibrinGelsforPro⁃motingTissueRepair[J].MethodsMolBiol,2018,1758:85⁃99.[6]㊀FalangaA,MarchettiM.Hemostaticbiomarkersincancerprogression[J].ThrombRes,2018,164(Suppl1):S54⁃S61.[7]㊀KreuzW,MeiliE,Peter⁃SalonenK,etal.Effcacyandtolerabilityofapasteurisedhumanfibrinogenconcentrateinpatientswithcongenitalfibrinogendeficiency[J].TransfusApherSci,2005,32:247⁃253.[8]㊀deMoerlooseP,Neerman⁃ArbezM.Congenitalfibrinogendisorders[J].SeminThrombHemost,2009,35:356⁃366.[9]㊀deMoerlooseP,CasiniA,Neerman⁃ArbezM.Congenitalfibrinogendisorders:anupdate[J].SeminThrombHemost,2013,39(6):585⁃595.[10]㊀ChapinJC,HajjarKA.Fibrinolysisandthecontrolofbloodcoagulation[J].BloodRev,2015,29(1):17⁃24.[11]㊀PeyvandiF.Epidemiologyandtreatmentofcongenitalfibrinogendeficiency[J].ThrombRes,2012,130(Suppl2):S7⁃S11.[12]㊀KrammerB,AndersO,NagelHR,etal.Screeningofdysfibrinogenaemiausingthefibrinogenfunctionversusantigenconcentrationratio[J].ThrombRes,1994,76(6):577⁃579.[13]㊀KalinaU,StohrHA,BickhardH,etal.Rotationalthromboelastographyformonitoringoffibrinogenconcentratetherapyinfibrinogendeficiency[J].BloodCoagulFibrinolysis,2008,19(8):777⁃783.[14]㊀WeiA,LiaoL,XiangL,etal.Congenitaldysfibrinogenaemiaassessedbywholebloodthromboelastography[J].IntJLabHematol,2018,40(4):459⁃465.[15]㊀DurilaM,LukášP,AstraverkhavaM,etal.Evaluationoffibrinogenconcentratesandprothrombincomplexconcentratesoncoagulationchangesinahypothermicinvitromodelusingthromboelastometryandthromboelastography[J].ScandJClinLabInvest,2015,75(5):407⁃414.[16]GrottkeO,BraunschweigT,HenzlerD,etal.Effectsofdifferentfibrinogenconcentrationsonbloodlossandcoagulationparametersinapigmodelofcoagulopathywithbluntliverinjury[J].CritCare,2010,14(2):R62.[17]㊀FaradayN.Fibrinogenconcentrateandallogeneicbloodtransfusioninhigh⁃risksurgery[J].Anesthesiology,2013,118(1):7⁃9.(收稿日期:2018⁃06⁃18;㊀修回日期:2018⁃08⁃22)。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
引言: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合成和代谢,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为了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该疾病,我们制定了以下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为确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根据以下标准任一项成立即可:
1. 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浓度降低(< 1.5 g/L)。
2. 纤维蛋白原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活性< 50%)。
3. 纤维蛋白原特异性多态性(Fib α、Fib β、Fib γ)。
4. 纤维蛋白原变性或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例如D-二聚体)增加。
辅助诊断标准:
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存在,则对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更具有可信度:
1. 家族病史,且存在多个患者表现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相关症状。
2. 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纤维蛋白原降低、出血倾向、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
3. 电泳图谱显示纤维蛋白原条带异常。
排除其他原因:
在诊断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之前,应排除以下可能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下的情况:
1. 急性或慢性出血引起的血浆稀释。
2. 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
3. 异常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
总结:
诊断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需要根据纤维蛋白原浓度、功能和特异性分析的异常以及有关家族病史、症状和电泳图谱的结果。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纤维蛋白原异常的原因后,可以进行最终的诊断。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并非取代医学专业人士的临床判断。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诊断方法来确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可治性罕见病—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症

可治性罕见病—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症一、疾病概述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异常(inherited abnormalities of fibrinogen)是由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基因突变,导致合成的Fib数量和(或)功能异常,Fib数量上的减少,称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I型(type ldefiaency)、无纤维蛋白原血症(afibrinogenemia)或纤维蛋白原缺乏症(hypofibrinogenemia);功能上的异常称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Ⅱ型(typeⅡdeficiencies)、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dysfibrinogenemia或hypodysfibrinogenemia)。
Fib的3条肽链分别由簇集于4号染色体的4q28-4q31约50kb内的3个独立基因FGA、FGB和FGG编码。
Fib有2个基本功能:一是作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Ⅱa的受体,参与血小板的活化聚集;二是在凝血酶作用下,从Fib转化为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反应的最后一个环节。
Fib的数量或功能上的异常,均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和出血。
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发病率为1~2/100万。
二、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住表现是程度不同的出血,其症状轻重程度取决于变异位点对纤维蛋白原合成或功能影响的程度。
一般认为纤维蛋白原<0.5 g/L.才有可能自发性出血,纤维蛋白原0.5~0.9 g/L多为外伤或手术后出血止血困难。
纤维蛋白原1.0~1.4 g/L,多数无出血。
常见的出血有以下。
(1)新生儿期脐带根部出血,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易误诊为新生儿维生素K 缺乏症,而使用维生素K治疗无效。
(2)鼻黏膜或换牙时牙龈出血难止。
(3)外伤或轻微外伤后皮肤出血斑或血肿,但通常比血友病要轻,主动就医的不多(见图1)。
(4)消化道出血。
(5)青春期以后女孩月经量过多。
(6)手术中止血困难或术后血肿。
三、诊断凝血4项测定异常是拟诊该病的主要实验诊断依据。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及护理

健康教育
STEP1
STEP2
STEP3ຫໍສະໝຸດ STEP4健康饮食:均 衡饮食,多吃 蔬菜水果,少 吃高脂肪、高 胆固醇食物
适量运动:保 持适当的运动 量,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戒烟限酒:戒 烟限酒,减少 对血管的损害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 疗疾病
谢谢
白原合成异常
02
环境因素:感染、 创伤、手术等应
激因素
03
药物因素:某些 药物可能导致纤 维蛋白原合成增
加
04
其他因素:如妊 娠、肿瘤等可能 导致纤维蛋白原
合成增加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关节出血、内脏出血等 贫血:由于出血和纤维蛋白原消耗导致 皮肤病变:皮肤结节、紫癜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眩晕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胸闷、气喘等
纤维蛋白原是血 液凝固过程中的 重要成分,其水 平升高可能导致 血栓形成和出血 风险增加。
高纤维蛋白原血 症患者可能出现 皮肤瘀斑、牙龈 出血、鼻出血等 症状。
高纤维蛋白原血 症的治疗主要包 括抗凝血治疗和 手术治疗,护理 措施包括预防感 染、避免创伤等。
发病原因
01
遗传因素:基因 突变导致纤维蛋
合理饮食,多 吃蔬菜水果, 少吃高脂肪、 高胆固醇食物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和治疗相关 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定期检查
01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
0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03
定期进行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04
定期进行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的治疗及护理
纤维蛋白原减低原因

纤维蛋白原减低原因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减低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 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纤维蛋白原的主要场所,因此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
2.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可以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功能,从而导致纤维蛋白原减低。
3.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下降。
4. 遗传性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减低。
5.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胰腺炎等也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减低。
纤维蛋白原减低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如果发现纤维蛋白原减低,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以确保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正常。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促进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哪些症状?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症状,尤其是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早期症状,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有什么表现?得了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会怎样?以及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哪些并发病症,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常见症状:微血栓形成、出血倾向、皮肤瘀斑、月经量多*一、症状一、症状约40%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是无症状的,45%~50%的病例表现为出血病,而剩余的10%~15%的患者表现为血栓性疾病(静脉或动脉),或者同时具有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倾向。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出血非常轻微,多表现为软组织出血、易发生淤斑和经血过多等。
虽然手术中或术后出血也有报道,但是,多数情况下都不致有生命危险。
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血栓形成,很少产生致命的影响。
其他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表现包括自发性流产、伤口愈合不良等。
二、诊断本病的诊断应符合下列条件:①有阳性的遗传家族史(新发病例除外);②临床上常表现为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和伤口裂开等;③实验室检查对本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④排除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以上是对于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并发症,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常见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一、并发病症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血栓形成是一种涉及许多彼此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因素变化的过程。
在临床上常见到血栓形成素质的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家族史,反复发作性,年轻,发作症状的严重性以及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寻常。
两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

两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姜俊宇;金先富;苏正仙;蔡昀达;陈超超;应潇颖;毕晓洁【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22(44)23【摘要】目的对两个因FGG基因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CD的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检测两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PT、APTT、纤维蛋白原活性(Fa)、Fib、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等凝血功能指标。
采用PCR法扩增先证者编码Fib的FGA、FGB、FGG等3个基因,纯化产物后测序,寻找突变发生位点;采用反向测序法验证突变,同时检测其他家系成员相同基因位点;使用Polymorphism Phenotyping v2和Mutation Taster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Fib功能的影响,利用PyMOL软件构建Fib的蛋白空间模型,预测突变对Fib结构的影响。
结果两个先证者PT、APTT和TT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Fa明显降低(分别为0.60、0.61 g/L),Fib基本正常(分别为2.31、1.97 g/L),D-D、FDPs均在正常范围内。
基因分析显示家系1先证者FGG基因存在c.952G>A杂合突变,导致292位甘氨酸突变为丝氨酸(Gly292Ser),其姐姐同样存在此基因突变;家系2先证者FGG基因存在c.902G>A 杂合突变,导致275位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Arg275His),其父亲和祖父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
Polymorphism Phenotyping v2和Mutation Taster分析提示该两种突变会引起Fib功能变化,有致病性。
PyMOL突变模型提示,家系1中Fib的γ链发生Gly292Ser,突变氨基酸与周围氨基酸相互作用的氢键数量增加;家系2中Fib的γ链发生Arg275His,突变氨基酸与周围氨基酸相互作用的氢键数量减少,蛋白结构的空间稳定性均发生改变。
异常纤维蛋白原 barcelonaⅱ型

异常纤维蛋白原barcelonaⅱ型异常纤维蛋白原BarcelonaⅡ型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一种亚型。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该疾病。
异常纤维蛋白原BarcelonaⅡ型是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导致的。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参与凝血过程的蛋白质,突变会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凝血功能。
BarcelonaⅡ型的突变位于纤维蛋白原基因的C末端,在纤维蛋白原分子的D区域中,这种突变会导致纤维蛋白原分子的异常聚集和沉积,进而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正常功能。
异常纤维蛋白原BarcelonaⅡ型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倾向。
出血倾向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月经过多等。
而血栓形成倾向则可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如静脉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腹痛等症状。
诊断异常纤维蛋白原BarcelonaⅡ型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中应关注患者的家族史,尤其是近亲属是否有类似疾病。
临床表现方面,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中,可以进行纤维蛋白原功能测定、凝血因子测定和基因突变检测等。
纤维蛋白原功能测定可通过纤维蛋白原活动度和纤维蛋白原原浆活跃度的测定来评估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情况。
凝血因子测定则可以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基因突变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的突变。
异常纤维蛋白原BarcelonaⅡ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出血倾向时,可以采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纤维蛋白原浓缩物等措施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血栓形成倾向时,可以使用抗凝治疗,如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外伤和手术创伤,注意保护皮肤和黏膜,避免出血风险的增加。
异常纤维蛋白原BarcelonaⅡ型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具有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的特点。
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早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基因突变检测,以明确诊断。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介绍PPT培训课件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变化
出血症状
器官受累
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不 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 出血、皮肤瘀斑等。
长期凝血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可能导 致器官受累,如肝脏、肾脏等器官的 损害。
血栓形成
部分患者可能因纤维蛋白原的异常而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可能导致深 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生育指导建议及注意事项
生育风险评估
针对计划怀孕的夫妇,评估生育风险,提供科学指导。
孕前准备
指导夫妇进行孕前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降低孕期并发症风 险。
孕期管理
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障母婴安 全。
家属心理支持与教育
心理支持
为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鉴别诊断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与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的鉴别
01
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需通过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等实验
室检查进行鉴别。
与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异常的鉴别
02
如肝病、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异常,需结合病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与其他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鉴别
03
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小板功能异常等,需通过相应的
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应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如出现流产、死胎等迹象,应及时就医 处理。
06
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建议
遗传咨询服务内容
疾病遗传方式解释
详细解释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遗传方式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
风险评估
根据家族史和遗传咨询结果,评估个体患病风险 。
遗传检测建议
提供遗传检测的相关信息,如检测时机、检测方 法、检测意义等。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一)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一)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简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血液凝结功能,导致易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该病症表现为纤维蛋白原的产生或功能异常,使得凝血酶形成过程出现异常。
诊断标准以下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1.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患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发现纤维蛋白原基因的突变。
–基因突变可通过DNA测序技术进行分析。
2.凝血酶原水平异常: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的含量低于正常范围。
–凝血酶原水平可通过纤维蛋白原测定进行检测。
3.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出现异常,如聚合速度缓慢或凝血时间延长。
–功能异常可通过凝血活酶时间或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实验进行评估。
4.排除其他原因:排除其他导致凝血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其他凝血因子异常。
–通过详细的检查和病史收集来排除其他凝血异常。
诊断流程为了有效地诊断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以下是诊断流程的建议:1.临床病史:医生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病史和既往疾病。
2.体格检查:医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重皮肤、黏膜和淤血情况。
3.基因检测:通过进行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4.血浆检测:采集患者的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水平和功能的检测。
5.凝血功能检测:如需要,医生可以进行凝血活酶时间或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实验,以评估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异常情况。
6.排除他因: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排除其他凝血异常引起的症状。
结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基因检测、血浆检测和功能评估。
遵循以上诊断标准和流程,医生可以准确诊断该疾病,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管理建议。
及早诊断和干预,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及护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及护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缺乏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和护理是为了减少出血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详细介绍。
1.药物疗法
-抗纤溶治疗: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对于减少纤维蛋白原的降解非常重要。
-补充纤维蛋白原: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输注人工合成的纤维蛋白原来补充体内缺乏的纤维蛋白原,以提高凝血功能。
2.外科手术
-出血控制手术:对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出血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控制出血,如手术止血、开放手术或介入手术等。
3.预防措施
-避免外伤:由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易于出血,应尽量避免意外事故和外伤,如注意交通安全、避免高风险运动等。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可增加出血风险,应避免使用或在使用期间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指导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有益于维持健康的凝血功能,包括摄入足够的铁质、维生素K等维持过程中所需的物质。
4.心理支持与教育
-患者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
总结起来,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和护理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疗法、外科手术、预防措施以及心理支持与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并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提高生活质量。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实验室诊断现状分析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实验室诊断现状分析陈要朋;黄丽;刘铁牛【期刊名称】《血栓与止血学》【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从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同时作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受体,参与血小板活化聚集,因此与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纤维蛋白原的异常通常分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5种类型,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
【总页数】5页(P194-198)【作者】陈要朋;黄丽;刘铁牛【作者单位】广西南宁解放军第303医院检验科,南宁,530021;广西南宁解放军第303医院检验科,南宁,530021;广西南宁解放军第303医院检验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相关文献】1.纤维蛋白原γ链9511/9512delG缺失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研究 [J], 陈华云;黄丹丹;胡晓波;王学锋;王鸿利2.一个纤维蛋白原α链Arg 19 Gly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J], 黄丹丹;王学锋;王鸿利;郁婷婷;陈华云;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丁秋兰;奚晓东3.1例纤维蛋白原A链Arg16Hi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研究 [J], 曾强武;刘琼;严雪梅;王琨;李学会;聂映4.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导致胎停育 [J], 罗莎莎; 杨丽红; 谢海啸; 金艳慧; 刘斯奇; 张海月; 王明山5.1个FGA基因c.103C>T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J], 刘琳;王卫敏;聂鼎睿;安超;马平;孙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护理措施PPT课件

02
药物剂量:严格按照医生 处方,按时按量给药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
04 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
心理护理
01
建立良好的护患 关系,给予患者 充分的尊重和理
解
02
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心理 需求,给予适当
的心理疏导
03
鼓励患者参加社 交活动,增强自 信心和自我价值
感
04
帮助患者建立正 确的疾病认知, 减轻心理压力和
诊断和治疗
1
诊断方法:血 液检查、基因
检测等
3
治疗目标:缓 解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延
长生存期
2
治疗方法:药 物治疗、手术 治疗、康复治
疗等
4
治疗原则:个 性化治疗、综 合治疗、长期
治疗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高 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 消化
食物选择:瘦 肉、鱼、鸡蛋、 牛奶、豆类、 蔬菜、水果
护理措施:预防出血、 预防血栓、监测病情等
病因和症状
1 病因:基因突变,导致异常纤维蛋白原的产生 2 症状: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3 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4 贫血:由于出血导致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症状 5 血栓形成:由于异常纤维蛋白原导致血液凝固异常,容易形成血栓
遗传咨询目的:预 防先天性异常纤维 蛋白原血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要点
关注病情变化
01
定期监测血常 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
02
观察患者皮肤、 黏膜、出血情
况
03
观察患者意识、 呼吸、血压等
生命体征
04
观察患者有无 发热、感染等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及护理

03
贫血:由于出血和血栓形 成导致的贫血
05
关节疼痛:关节出血、炎 症等引起的疼痛
07
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 泻、呕吐等
02
血栓形成:动感染、炎症等引起 的发热
06
皮肤病变:紫癜、瘀斑等 皮肤病变
08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 晕、意识障碍等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 林、阿司匹林等,用
4
手术目的:纠正先天 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
症引起的出血倾向
手术方式:根据病 情和患者情况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手术后 需要注意的事项和
护理措施
手术风险:手术可 能带来的风险和并
发症
辅助治疗
01
饮食控制: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02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03
心理辅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接触有
2 害物质,如 烟酒、辐射 等
保持良好的
3 心理状态, 如乐观、积 极的心态等
定期进行身
4 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
严
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 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 帮助患者应对压力和
焦虑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和 护理决策,提高患者
戒烟限酒:减少不 良生活习惯对健康 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减轻压力,保 持心情愉快
定期检查
01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 测异常纤维蛋白原水平
0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监测其他相关指标
03
定期进行遗传咨询,了 解家族史和遗传风险
怎样护理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病人

怎样护理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病人
一、概述
不知道怎么的,某同事的身上经常会有深色瘀斑,没有疼痛感,也不是外伤所致。
而且平时某同事的月经量也比较多,经期过后就会觉得疲乏无力,身体虚弱的样子。
后来某同事抽空到医院做了一次详细的检查,才知道某同事是有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但是某同事暂时没有出血现象和其他并发症,不需要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提高平时护理的意识,为此,医生特意为某同事说明平时该怎么进行护理,把伤害减到最低。
现在,某同事的病情一直很稳定。
下面结合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二、步骤/方法:
1、知道自己是个病人之后,某同事就提高预防的意识,把每年一次对身体就检查增加到每年三次,因为此病无明显病症,只能通过科学的医疗仪器来监,若有异常,也能及时治疗。
2、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很容易有出血的现象,也很容易流血不止。
所以平常某同事就非常保护。
要小心皮肤划伤,尽量避免危险剧烈的运动,减少受伤的几率。
3、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还很容易导致血栓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血栓就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是很危险的。
对此,某同事从饮食下手,多吃些活血祛瘀的食物,比如海带、绿豆、红糖、茄子、空心菜、黑木耳、葡萄、山楂、柠檬、番茄、香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外显率,绝大多数患者是杂合子,但是,文献中也有少量纯合子和复合杂合子报道。
本病多数呈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病因是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的3个环节:①纤维蛋白肽A或B释放异常;②纤维蛋
白原单体聚化异常;③纤维蛋白原单体交联缺陷。
1流行病学
第一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于1965年首次报道,截至目前共发现约200个患有该疾病的家系。
本病女性多见。
2发病机制
纤维蛋白原分子的功能异常涉及纤维蛋白形成和稳定的所有重要步骤。
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多肽首先需要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裂解,释放出纤维蛋白多肽A和纤维蛋白多肽B,产生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再进行多聚化。
因子Ⅻa可以稳定多聚化的纤维蛋白。
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向不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化的过程发生障碍。
最为常见的缺乏是纤维蛋白多聚化的缺乏。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以由于纤维蛋白原多肽裂解的缺乏引起。
有些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所产生的纤维蛋白不能被纤溶过程所溶解,这部分患者具有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倾向。
因此,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既可能发生出血,也可能发生血栓,或者无临床表现,异常的血凝块形成可以导致出血而纤维蛋白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抵抗或
者血小板聚集调控的异常则可导致血栓的发生。
许多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可能同时有伤口愈合不良的表现。
杂合型的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一般含有50%的正常纤维蛋白原,足以满足机体凝血的需要,但是异常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影响正常的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因此,在多数患者的出血倾向要比估计的严重。
当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导致纤维蛋白原分泌减少或是清除加速,则形成所谓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目前共有23例相关病例报道。
3临床表现
约40%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是无症状的45%~50%的病例表现为出血病,而剩余的10%~15%的患者表现为血栓性疾病(静脉或动脉)或者同时具有出血和血
栓形成的倾向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出血非常轻微,多表现为软组织出血、易发生淤斑和经血过多等。
虽然手术中或术后出血也有报道但是,多数情况下都不致有生命危险。
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血栓形成,很少产生致命的影响。
其他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表现包括自发性流产、伤口愈合不良等。
4诊断
本病的诊断应符合下列条件:①有阳性的遗传家族史(新发病例除外);②临床上常表现为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和伤口裂开等;③实验室检查对本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④排除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5鉴别诊断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应主要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和胎儿纤维蛋白原相鉴别所有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延迟的原因都应考虑到:
1.纤维蛋白原结构改变。
2.其他血浆蛋白或药物对纤维蛋白形成的影响。
3.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肝病可致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结构改变,以唾液酸水平升高和纤维蛋白原寿命缩短为特征。
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还可见于急性胰腺炎恶性肿瘤,尤其是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肾细胞腺癌及某些淋巴瘤。
6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测定结果随方法而异。
用免疫法、盐析法和加热沉淀法测定的结果多正常。
但是,由于异常纤维蛋白原凝固较慢,故用凝血酶测定法所得结果都偏低。
2. 125I纤维蛋白原寿命测定 Rw Mammen测定用125I标记的异常纤维蛋白原Bethesda Ⅰ、Ⅱ的半衰期,结果正常;在异常纤维蛋白原Philadelphia和Bethesda Ⅲ的患者输入同种异体的正常纤维蛋白原,其半衰期正常;然而患者自身的纤维蛋白原半衰期缩短。
3.葡萄球菌和纤维蛋白原聚集实验 SC Jack-Aaweiger报道以致病性葡萄球菌和纤维蛋白原分子发生的聚集现象来测定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存在。
其原理是:纤维蛋白原的Aα链和Bβ链的C端可与葡萄球菌发生亲和性结合,如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变异部位在C端,则本实验可协助检查。
4.免疫电泳和免疫扩散异常纤维蛋白原一般无异常沉淀线出现,但是,异常纤维蛋白原Detroit的沉淀线增宽;异常纤维蛋白原Los Angeles则出现2条特殊的沉淀线在免疫电泳中向阳极泳动的异常纤维蛋白原有:Baltimore、DetroitBethesdaⅠ、New York、NancyBethesdaⅡ、Buenos Aires、Paris Ⅱ、Caracas和Vancouver等;向阴极泳动的有MetzAmsterdam和Cleveland Ⅰ等,其他免疫电泳正常。
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纯化的纤维蛋白原经还原后作SDS-PAGE检查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异常纤维蛋白原与正常纤维蛋白原的电泳谱相同但是,异常纤维蛋白原Baltimore、Detroit、Metz、Montreal等的电泳带较正常分布更偏于阳极。
在异常纤维蛋白原Poutoise中见到2条Bβ链其中1条为正常的Bβ链;异常纤维蛋白原ParisⅠ中可见2条γ链,1条为正常,1条为异常。
6.DEAE-纤维素层析异常某些异常纤维蛋白原在DEAE-纤维素层析时表现出异
常的层析现象,如Baltimore、Paris Ⅱ、Philadelphia、Nancy等。
异常纤维蛋白原Paris Ⅰ和Paris Ⅱ、Nancy、Philadelphia的洗脱峰较正常出现为晚7.纤维蛋白凝块的鉴定某些异常纤维蛋白原的血栓弹力图异常,如异常纤维蛋白原Paris Ⅰ和Paris Ⅱ、Cleveland Ⅰ、Detroit、Baltimore、Vienna、Manila、Marburg和Giessen等,主要表现为γ值延长和Ma值减低等。
电子显微镜检查见某些由异常纤维蛋白原构成的纤维蛋白凝块有形态的异常,如GiessenCleveland Ⅱ、Baltimore、Montreal、ParisⅡ和LosAngeles等
8.糖类含量测定异常纤维蛋白原的糖基化可发生异常,主要测定己糖、氨基己糖和涎酸。
己糖降低的有:异常纤维蛋白原Cleveland Ⅱ、Detroit、Manila、Paris EC1evelandⅠ等;氨基己糖降低的有:Cleveland Ⅰ、Manila、NancyCleveland E等;涎酸增高的有:Paris Ⅱ、Nancy、Cleveland Ⅰ等。
其它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B超、X线、CT及血尿便常规、生化等检查。
7治疗
大多数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无临床症状,勿需治疗。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通过输注血浆冷沉淀物和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制剂等控制出血或做术前准备。
8预后预防
预后:
大约40%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无症状,45%~50%有出血表现。
预防:
对于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合理的抗凝疗法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