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合集下载

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

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

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是指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正常浓度范围,常用于临床检验中评估机体凝血功能和疾病诊断。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蛋白,它在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及早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和相关疾病。

纤维蛋白原是在肝脏中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是凝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受伤或血管损伤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会受到激活,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止血并修复血管壁。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是相对稳定的,处于一个正常范围内。

纤维蛋白原的参考范围通常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正常值,一般是以克/升(g/L)为单位。

根据不同的实验室方法和仪器,纤维蛋白原的参考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成年人的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在1.5~4.0g/L之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偏高或偏低可能会与多种疾病有关。

纤维蛋白原水平偏高可能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生理反应,也可能与炎症、感染、肿瘤、出血、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有关。

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偏低则可能与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脾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纤维蛋白原异常,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开展相关检查,以帮助诊断疾病。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会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来指导治疗方案,如补充凝血因子、使用抗凝药物等。

第二篇示例: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在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也是一种在炎症反应中参与的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是指正常健康人群中这种蛋白质的浓度范围。

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可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炎症反应及其他疾病的状况。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参考范围是多变的,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测定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在200-400 mg/dL之间,儿童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稍高一些。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极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成功救治1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极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成功救治1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极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成功救治1例黄秀敏;李娜;刘丽芳;马玉平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卷),期】2011(20)12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停经36+4周,双胎妊娠,黄染6h"于2009年3月30日11:00入院。

LMP 2008年7月16日,因原发不孕症行IVF-ET,EDC(预产期)2009年4月23日,停经1月余尿妊娠试验(+),B超示:双胎妊娠。

【总页数】2页(P1003-1004)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作者】黄秀敏;李娜;刘丽芳;马玉平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
【相关文献】
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导致抽搐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成功救治1例 [J], 田英;王文生
2.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肾衰竭和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 [J], 龙书玉;吴晓华;陈正琼
3.血液净化技术成功救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7例临床分析[J], 张玉玺;王莉华;陈惠
4.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肝性脑病救治1例 [J], 彭贵鑫;王慧艳
5.继发严重低钾血症诱发反复恶性心律失常成功救治1例 [J], 杨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

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

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标准一、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定义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指妊娠期间患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女性。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缺乏纤维蛋白原,容易出现凝血障碍,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了妊娠期妇女和胎儿的风险。

二、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特征1.孕妇: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孕妇通常会出现血栓形成,如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症状,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

2.胎儿:由于母体出现血栓形成,胎儿供血受限,易导致宫内生长迟缓、胎儿窘迫甚至死亡。

三、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孕妇出现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相关症状。

2.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确认是否低于正常范围。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等检查,发现血栓形成的部位和范围。

四、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方法1.抗凝治疗: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给予抗凝药物溶解血栓,避免再次形成。

2.血浆置换:通过血浆置换治疗,补充纤维蛋白原,预防血栓形成。

3.定期产前检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情况和宫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母儿安全。

五、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预后1.对于孕妇: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孕妇能够顺利度过妊娠期,顺利分娩。

但对于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导致孕妇死亡。

2.对于胎儿:如果血栓形成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窘迫、甚至死亡,预后较差。

六、结语妊娠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高危妊娠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于孕妇患者,应该高度警惕,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同时,对于患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女性,在妊娠前应该接受遗传咨询,避免发生不良的妊娠结局。

希望广大孕妇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幸福的孕期。

纤维蛋白原降低原因

纤维蛋白原降低原因

纤维蛋白原降低原因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是血管闭合和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纤维蛋白原水平过高时,会导致血液凝固过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纤维蛋白原的升高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会导致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释放增加,从而导致其水平升高。

因此,预防和控制炎症反应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关键。

除了炎症反应,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都会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释放。

因此,控制这些疾病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重要手段。

生活方式也对纤维蛋白原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坚持运动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除了生活方式,饮食也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摄入富含纤维素、低脂肪、低盐、高钾等营养素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此外,一些富含活性物质的食物,如大蒜、生姜、红酒等,也被认为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药物也可以用于降低纤维蛋白原。

例如,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合成。

其他一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等,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控制炎症反应、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摄入富含营养素的食物、使用药物等都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有效手段。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纤维蛋白原浓度偏低的原因

纤维蛋白原浓度偏低的原因

纤维蛋白原浓度偏低的原因纤维蛋白原浓度偏低的原因,其实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咱们慢慢来聊聊。

这玩意儿,听名字就像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东西,但实际上,它跟我们的身体关系可大了。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主要在肝脏里生成,咱们身体里就像一位忠实的小工人,负责帮助凝血,避免出血过多。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小工人的辛苦付出,咱们一不小心划破手,血流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有的人可能会想,“哎,为什么我会出现纤维蛋白原浓度偏低的情况呢?”这就得从多方面考虑了。

饮食不均衡是个大头。

咱们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早餐随便对付一下,中午吃个快餐,晚上更是外卖吃到饱,结果,营养这块儿根本没跟上。

这些年,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家都习惯了速食,纤维蛋白原的原料可离不开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吃得不当,身体就像缺水的植物,慢慢干枯。

人家说得好,“吃嘛嘛香”,可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身子骨就容易出现问题。

肝脏的健康也是关键。

肝脏这小子,可是负责生产纤维蛋白原的主力军。

万一肝脏有点小毛病,比如脂肪肝或者肝炎,纤维蛋白原的生成就会受到影响。

好比一台机器,如果出现了故障,运行起来就不那么顺畅。

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往往觉得身体没什么大事,其实里面的“隐患”早已悄悄潜伏了。

所以,定期检查身体,尤其是肝功能,真的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

再聊聊某些药物。

大家都知道,药物有时能治病,但有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有些药物,比如抗凝血药物,使用后可能会让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下降。

这就像在打战,外面有敌人进攻,里面的士兵又被迫撤退,结果可想而知。

这也是提醒大家,用药要谨慎,不能随便听信广告,尤其是那些号称“无副作用”的产品,通常都是自欺欺人。

别忘了,压力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生活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整个人都像个紧绷的弦,没法放松。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身体里的各项指标都会受到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也会随之下降。

古人说“身心合一”,真的是有道理。

重症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现代诊疗观点

重症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现代诊疗观点

专家论坛(重症凝血专题)作者单位:330002南昌,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现代诊疗观点宋景春㊀㊀[摘要]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危重症患者经常出现的凝血疾病㊂该疾病病因众多,机制复杂,临床既可表现为血栓,又可表现为出血,不易明确诊断㊂一旦治疗不及时,就容易造成不良预后㊂文章主要对危重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分型㊁病理生理㊁诊断方法和治疗要点进行评述㊂㊀㊀[关键词]㊀纤维蛋白原;异常;重症;遗传性;获得性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591.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文章编号]㊀1672⁃271X(2018)05⁃0454⁃05㊀㊀[DOI]㊀10 3969/j.issn.1672⁃271X.2018.05.002㊀Fibrinogendeficiencyincriticalillpatients:CurrentperspectivesSONGJing⁃chun(IntensiveCareUnit,the94thHospitalofPLA,Nanchang330002,Jiangxi,China)㊀㊀宋景春,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南昌大学附属长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㊁博士后,南昌大学并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㊂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全国卫生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分会秘书长兼常委,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重症专业医联体副理事长,江西省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凝血学组组长,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㊂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专著1部,参编十三五人卫版㊁科学出版社等本科规范化教材5部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9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3项,曾获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奖㊂㊀㊀[Abstract]㊀Criticallyillpatientsoftensufferedfibrinogendeficiency.Thediseasehasnumerousetiologiesandcomplicatedmechanisms.Theclinicalfeaturesweremanifestedasthrombosisorhemorrhage,whichmadeclinicaldiagnosisdifficultandwereeasilytocausedeath.Thisarticlebrieflydescribestheclassification,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treatmentoffibrinogendeficiencyincrit⁃icallyillpatients.㊀㊀[Keywords]㊀fibrinogen;deficiency;criticalcare;acquired;congenital0㊀引㊀㊀言纤维蛋白原是纤维蛋白的可溶性前体,是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凝血因子,也是参与血块凝固㊁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动的关键因子[1]㊂人纤维蛋白原是由人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簇FGB,FGA和FGG编码,在肝相应形成的三条同源性多肽链Bβ,Aα和γ[2]㊂单链先装配成Bβ⁃γ和Aα⁃γ,再装配成Aα⁃Bβ⁃γ,最后每两个多肽链的拷贝Aα⁃Bβ⁃γ通过二硫键形成340kD的六聚体(AαBβγ)2[3],见图1㊂组装好的纤维蛋白原分子由两个外部D结构域和中央的E结构域构成,见图2㊂正常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 4.5g/L之间㊂纤维蛋白原的消除半衰期约为80h㊂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依次使Aα裂解出纤维蛋白肽A㊁Bβ裂解出纤维蛋白肽B,最终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olublefibrinmonomer,sFM)㊂在凝血酶的作用下,ⅩⅢ因子活化生成ⅩⅢa,并通过共价键与sFM结合,促使sFM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完成止血功能[4]㊂纤维蛋白原还能以原型形式与多个血小板膜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㊂除此之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还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纤溶㊁伤口修复㊁炎症㊁感染㊁细胞迁移与相互作用㊁血管新生㊁肿瘤生长与转移等[5⁃6]㊂图1㊀肝细胞内的纤维蛋白原合成图2㊀纤维蛋白原的分子结构1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分型作为急性反应时相蛋白,纤维蛋白原在危重症患者中易出现水平增高或下降的变化㊂纤维蛋白原的缺乏可能是由遗传性因素或获得性因素引起㊂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一般指由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造成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7]㊂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可表现为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㊂数量减少可表现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减少甚至缺如,其中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可称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5g/L可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8]㊂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据统计85%的患者可出现脐带出血,72%的患者可出现肌肉血肿㊁鼻衄㊁月经量多㊁牙龈出血,54%的患者可出现关节出血,还有10%的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㊂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但在遭遇创伤时可表现出明显的出血倾向[9]㊂质量下降可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但是功能异常,一般称之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㊂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一般无临床表现,约25%的患者可表现为出血,但约20%的患者可在青年时期即表现为血栓事件,如下肢深静脉血栓㊁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10]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之所以出现血栓或出血的症状,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结构改变,使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㊁凝血抑制因子和其他纤维蛋白原分子的结合力下降所致㊂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也可分为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㊂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见于创伤或手术大出血㊁血液稀释㊁脓毒症㊁肝疾病㊁肿瘤和溶栓术后,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则见于蛇咬伤㊁急性白血病㊁自身免疫疾病㊁肝疾病异常唾液酸化和药物作用等㊂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具体发病机制通常由凝血因子生成减少㊁直接丢失㊁消耗增加或血液稀释引起,见表1㊂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难以控制的出血㊂目前文献报道尚缺乏危重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流行病学资料,我科对2016-2017年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44例重症患者的调查显示,低纤维蛋白血症的发病率为32.0%,纤维蛋白原正常的患者为43.2%㊂表1㊀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分型类型病因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成减少肝疾病不同程度的出血消耗增加溶栓药物/脓毒症性DIC/肿瘤血栓前状态/出血/无症状血液稀释大出血不同程度的出血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症检测干扰使用抗凝药物无症状或出血翻译后修饰肝疾病唾液酸化血栓前状态/大出血自身抗体形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骨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影响无症状/出血血栓前状态(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肿瘤组织生成异常结构纤维蛋白原宫颈内皮细胞/肝癌细胞血栓/出血2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传统凝血检测方法主要依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㊁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㊁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㊁爬虫酶时间(reptilasetime,R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来诊断纤维蛋白原血症[11]㊂爬虫酶是一种蛇毒酶,能使F纤维蛋白肽A从纤维蛋白原中裂解,而不影响纤维蛋白原B㊂RT是在枸橼酸抗凝浓度血浆中加入爬虫酶后检测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率㊂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按照原理主要有功能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两种㊂功能检测的原理主要是在患者血浆中加入凝血酶,促进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活化行成纤维蛋白,再通过血浆的光密度来反映纤维蛋白原的水平㊂现在临床上依据此原理的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主要有Clauss法和PT衍生法㊂Clauss法结果异常提示纤维蛋白形成减少,但不能说明是因为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低还是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异常,所以又有了纤维蛋白原抗原检测㊂纤维蛋白原抗原检测是以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来直接检测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㊁放射免疫法㊁沉淀法和凝血酶凝块法,其中ELISA法最常用㊂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表现为PT㊁APTT㊁TT和爬虫酶时间RT均无限延长,纤维蛋白原测定无论是功能性Clauss法还是ELISA法均无法测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PT㊁APTT㊁TT和RT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延长或不延长,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性测定与免疫抗原法测定成一定比例的减少,通常>0 7;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PT㊁APTT㊁TT和RT可无限延长㊁部分延长或不延长,功能性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抗原法检测水平正常或增高,导致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性测定与免疫抗原法测定比例降低,通常为0 5[12],见表2㊂表2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检验项目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P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APT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T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RT无限延长延长延长㊁无限延长或不延长Fib比值/(ELISA)无法测出下降至0 7左右下降至0 5以下㊀㊀全血功能检测设备用于纤维蛋白原功能监测也日益显现出较大的临床价值[13⁃15]㊂目前主流的全血功能监测设备有血栓弹力图仪(thromboelastography,TEG)㊁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ienco)和旋转式血栓弹力装置㊂TEG曲线是由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血块形成的切应力作用,在旋动过程中切割磁力线再经软件处理后形成的㊂TEG可用于纤维蛋白原功能评价的指标为K和α角㊂K是从R时终点到描记幅度达到20mm所需的时间㊂K时间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代表纤维蛋白聚合并与血小板交互反应形成血块的过程,正常值为1 4min㊂α角是从血凝块形成点到描记图最大的曲线弧度处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正常范围为47ʎ 74ʎ,α角度与K时间均可反应纤维蛋白原功能㊂TEG还有专门的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㊂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的原理是通过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并使用血小板抑制剂抑制GPⅡb/Ⅲa受体,阻止血小板聚集㊂在凝血块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试剂盒抑制了血液中所有的血小板,因此检测的血块强度仅包含纤维蛋白原的贡献㊂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得到三个主要指标R时间㊁FFMA和FLEV㊂R时间是凝血蛋白反应时间,表明外源性凝血通路的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及使用抗凝剂的效果,正常值为1.3 2.5min㊂FFMA值即最大振幅,直接反应纤维蛋白网的交联强度,代表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贡献,正常值范围是10 1 25.3mm㊂FLEV值为纤维蛋白原活性功能,由最大振幅MA值通过公式计算,反应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正常值是184.3 461.7mg/dL㊂如图3所示,1例90岁老年女性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普通杯显示K时间延长,α角减小;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显示FFMA仅有2.5mm,FLEV为96.6mg/dL,两者均提示溶栓后纤维蛋白原功能显著下降㊂a:普通杯;b: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图3㊀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术后的血栓弹力图结果3㊀重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处理危重患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处理应首先评估出血风险,并明确纤维蛋白原缺乏的具体原因㊂如果已出现出血,应根据出血的时间㊁部位和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㊂对于大出血或血液稀释导致的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如果患者未进入高纤溶状态并有出血或血液稀释造成的临床症状,首选措施均为紧急终止急性损害㊂如果已经形成出血,血容量丢失1 1.5倍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会出现下降㊂如果要保持微血管不出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至少要在1g/dL以上[16]㊂如果患者是孕妇,纤维蛋白原水平至少要在2g/dL以上㊂此时替代治疗是纤维蛋白原缺乏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㊁冷沉淀(cryoprecipitate)和纤维蛋白原浓缩物(fibrinogenconcentrates)均是替代治疗的选择[17]㊂FFP含有几乎全部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其浓度和活性与采集后6 8h内的全血相似㊂以200mL规格的FFP为例,其中血浆蛋白浓度为60 80g/L,纤维蛋白原浓度为2 4g/L,其他凝血因子浓度为0 7 1.0IU/mL㊂输注FFP的剂量一般为10 20mL/kg体重时,多数凝血因子浓度能够上升25% 50%㊂冷沉淀主要成分有因子Ⅷ㊁vWF㊁纤维蛋白原㊁纤维结合蛋白和因子ⅩⅢ㊂1个单位冷沉淀含有因子Ⅷȡ40IU,含纤维蛋白原ȡ75mg,含有的vWF约等于100mL血浆中的含量㊂冷沉淀的常规剂量为2 3U/10kg体重,可提高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为0 5 1.0g/L㊂当大量输血时,纤维蛋白原被稀释至低于1.0g/L,可输冷沉淀20U,输注后需要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帮助决定后续的使用剂量㊂而对于纤维蛋白原缺乏的成人患者,剂量一般为16U/次,每3天输注1次,每天检测纤维蛋白原浓度,使纤维蛋白原维持在1.0g/L㊂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可分为血浆来源和基因重组来源两种㊂血浆来源的每瓶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含有混合血浆来源的人纤维蛋白原900 1000mg,人白蛋白400 700mg,盐酸L⁃精氨酸375 660mg,氯化钠200 350mg,枸橼酸钠50 100mg㊂当每千克体重用1mg的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时,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平均升高15mg/L左右㊂输注后,纤维蛋白原与内源性纤维蛋白原一样被消除和降解㊂在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中,纤维蛋白原浓缩剂的平均血浆半衰期是2.7d,重症患者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的持续丢失和消耗,需要进行滴定式治疗㊂普通患者的常用初始剂量为30 60mg/kg,严重出血的患者可依据公式计算剂量:剂量(g)=0 07ˑ需增加的纤维蛋白原浓度(g/L)ˑ(l-血细胞比容)ˑ体重(kg)抗纤溶治疗可单独使用或与替代疗法联合治疗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推荐剂量为氨甲环酸每6 8h/次,使用剂量为25mg/kg㊂纤维蛋白胶可能有助于局部止血㊂部分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症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血栓或血栓前状态,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建议在全血功能监测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出血风险㊂药物选择建议使用出血风险小的低分子肝素,并使用抗Xa因子活性监测低分子肝素剂量㊂4㊀结㊀㊀语重症患者发生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比率并不低,但目前对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认识还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国内外都缺乏重症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针对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也仅停留在对症补充的层面,缺乏对重症患者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机制和预防的深入研究,这留给我们很大的研究空间㊂今后,深入探讨部分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以血栓为主要表现的具体机制㊁应用全血功能监测设备等诊断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具体标准,明确采用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治疗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具体时机等都将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㊀TisciaGL,MargaglioneM.HumanFibrinogen:MolecularandGeneticAspectsofCongenitalDisorders[J].IntJMolSci,2018,19(6).pii:E1597.[2]㊀MosessonMW,SiebenlistKR,MehDA.Thestructureandbiologicalfeaturesoffibrinogenandfibrin[J].AnnNYAcadSci,2001,936:11⁃30 [3]㊀AcharyaSS,DimicheleDM.Rareinheriteddisordersoffibrinogen[J].Haemophilia,2008,14:1151⁃1158.[4]㊀MosessonMW.Fibrinogenandfibrinstructureandfunctions[J].JThrombHaemost,2005,3(8):1894⁃1904.[5]㊀SproulEP,HannanRT,BrownAC.ControllingFibrinNetworkMorphology,Polymerization,andDegradationDynamicsinFibrinGelsforPro⁃motingTissueRepair[J].MethodsMolBiol,2018,1758:85⁃99.[6]㊀FalangaA,MarchettiM.Hemostaticbiomarkersincancerprogression[J].ThrombRes,2018,164(Suppl1):S54⁃S61.[7]㊀KreuzW,MeiliE,Peter⁃SalonenK,etal.Effcacyandtolerabilityofapasteurisedhumanfibrinogenconcentrateinpatientswithcongenitalfibrinogendeficiency[J].TransfusApherSci,2005,32:247⁃253.[8]㊀deMoerlooseP,Neerman⁃ArbezM.Congenitalfibrinogendisorders[J].SeminThrombHemost,2009,35:356⁃366.[9]㊀deMoerlooseP,CasiniA,Neerman⁃ArbezM.Congenitalfibrinogendisorders:anupdate[J].SeminThrombHemost,2013,39(6):585⁃595.[10]㊀ChapinJC,HajjarKA.Fibrinolysisandthecontrolofbloodcoagulation[J].BloodRev,2015,29(1):17⁃24.[11]㊀PeyvandiF.Epidemiologyandtreatmentofcongenitalfibrinogendeficiency[J].ThrombRes,2012,130(Suppl2):S7⁃S11.[12]㊀KrammerB,AndersO,NagelHR,etal.Screeningofdysfibrinogenaemiausingthefibrinogenfunctionversusantigenconcentrationratio[J].ThrombRes,1994,76(6):577⁃579.[13]㊀KalinaU,StohrHA,BickhardH,etal.Rotationalthromboelastographyformonitoringoffibrinogenconcentratetherapyinfibrinogendeficiency[J].BloodCoagulFibrinolysis,2008,19(8):777⁃783.[14]㊀WeiA,LiaoL,XiangL,etal.Congenitaldysfibrinogenaemiaassessedbywholebloodthromboelastography[J].IntJLabHematol,2018,40(4):459⁃465.[15]㊀DurilaM,LukášP,AstraverkhavaM,etal.Evaluationoffibrinogenconcentratesandprothrombincomplexconcentratesoncoagulationchangesinahypothermicinvitromodelusingthromboelastometryandthromboelastography[J].ScandJClinLabInvest,2015,75(5):407⁃414.[16]GrottkeO,BraunschweigT,HenzlerD,etal.Effectsofdifferentfibrinogenconcentrationsonbloodlossandcoagulationparametersinapigmodelofcoagulopathywithbluntliverinjury[J].CritCare,2010,14(2):R62.[17]㊀FaradayN.Fibrinogenconcentrateandallogeneicbloodtransfusioninhigh⁃risksurgery[J].Anesthesiology,2013,118(1):7⁃9.(收稿日期:2018⁃06⁃18;㊀修回日期:2018⁃08⁃22)。

什么是降纤治疗

什么是降纤治疗

什么是降纤治疗纤维蛋白原是很重要的凝血因子,降纤治疗是指应用药物降解纤维蛋白原,增加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降纤药均为蛇毒类凝血酶,由于其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故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进一步增大。

此类药物与纤溶酶不同,对已形成血栓内的不溶性纤维蛋白无直接溶解作用。

由蛇毒提纯的降解纤维蛋白原降纤制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血管病,随着对蛇毒制剂的研究深入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迫切需要,降纤治疗效果日益受到重视。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稠度升高。

降纤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纤溶活性,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脑卒中的复发。

降纤制剂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属于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家族。

从不同蛇中提取的降纤制剂的纯度、活性和氨基酸序列不尽相同,但作用原理大致类似。

降纤制剂是类凝血酶,与凝血酶一样,从纤维蛋白原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的过程中,先要裂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单体;但与凝血酶不同的是,类凝血酶在体内不能激活m因子,因而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只能成为端对端的结构,其侧链不能交联成为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

这种结构属可溶性纤维蛋白,易被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降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然后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和循环血液清除,使纤维蛋白原降低。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使得血液黏稠度降低,使血液流动性增强、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加快,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半暗带的供血,防止梗死范围扩大。

降纤制剂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作用。

常用的降纤药物包括降纤酶、巴曲酶、蚓激酶、安克洛酶等。

这类药物亦应早期应用,一般用于3天之内。

用量首剂10单位,隔日5单位,静脉注射,3次1个疗程。

使用时仍需注意出血并发症。

纤维蛋白原偏低吃什么

纤维蛋白原偏低吃什么

纤维蛋白原偏低吃什么
或许很多人对于纤维蛋白原不是很清楚。

但是是上纤维蛋白原是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是有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的纤维蛋白原偏低。

很多时候是通过饮食来进行补充的。

那么纤维蛋白原偏低,我们应该吃什么了?
(1)宜多样化平衡饮食,平衡膳食是保持正常体重的好办法。

平衡膳食包括粗粮与杂粮搭配,富含热能,适量蛋白,富含纤维素、高无机盐及富含维生素A、C、E、K、叶酸等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豆类
如玉米、糙米、全麦面、植物油、蜂蜜、蔗糖、蜂王浆、瘦肉、蛋类、豆类、鲜奶、菌菇类、胡萝卜、竹笋、南瓜、黄瓜、菜花、菠菜、白菜、芹菜、黄花菜、西红柿、大蒜、海带、紫菜、海鱼、动物肝、肾,以及人参、枸杞子、山药、灵芝、冬虫夏草及新鲜水果等。

宜低脂肪、低盐、低糖膳食,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如少食肥肉、乳酪、奶油等。

(2)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低的时候,则不能吃助火生痰的食物,如葱蒜、猪肉、南瓜,同时也不能吃辛温、油腻、陈腐以及发霉的食物。

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鲜猕猴桃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

(3)可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巩固疗效,以利康复。

如山药粉、糯米、菠菜、丝瓜、海带、鲫鱼、泥鳅、大枣、橘子、山楂、玫瑰花等。

(4)如果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情况的话,则应该吃一些益气养品,如鲜姜汁。

应该吃一些益气养品,如鲜姜汁。

我院纤维蛋白原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我院纤维蛋白原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将血浆 FIB水平作为用药适应证是因为 FIB水平 <1g· L-1机 体 可 出 现 出 血 征 象,严 重 者 可 有 内 脏 出 血 甚 至 死 亡 [10]。本次调查中,无 适 应 证 者 全 部 为 手 术 病 例,15病 例
符合 DIC的诊断原则,但不符合使用 FIB的治疗原则;83病 例实验室检验结果的 FIB水平在 2~4g·L-1(且无进行性
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本次调查发现有 5例 FIB术后用药。 关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国家相关临床路径[12]指出,术前
要监测患者凝血功能,输血及血液制品的应用要视术中的情
况而定,所以对于凝血功能正常或 FIB水平正常的患者不应
常规使用 FIB。
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为临床医师在使用 FIB时未
能系统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情况,而常规应用其“预防”出血。
联合 用 药 不 合 理,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合理,无使用功效相似的 或联合使用功效相
和重复给 药物和同时使用两种成分相同的药 似 的 药 物 和 (或 )
药物
使用两种成分相同
的药物
表 2 使用 FIB科室分布情况(n)
科室
心血管外科 心内科 急诊
重症医学科 妇产科
消化内科 神经外科
肾内科 呼吸科 胸外科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又称凝血因子Ⅰ,是血浆中 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1],在凝血过程中,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 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 挥有效的止血作用,可用于先天性 FIB减少或缺乏症、获得性 FIB减少症[2],临床应用较为广泛[3,4]。FIB为人血液制品,尽 管经过筛检及灭活病毒处理,仍不能完全排除含有病毒等未 知病原体而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使用过量有引起血 栓的危险性[2],所以临床上常对血浆中的 FIB水平进行检 测[5,6],有助于预 防 血 栓 性 疾 病 的 发 生。由 于 生 产 的 严 格 管 理、血浆来源的短缺、临床用量的增加,FIB出现了供不应求 的状况[7],为规范其临床使用,改善短缺现状,促进合理使用, 本文对我院 2016年全年的 FIB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纤维蛋白原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纤维蛋白原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纤维蛋白原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材料,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

它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

下面将介绍纤维蛋白原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纤维蛋白原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在使用纤维蛋白原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无菌。

其次,将纤维蛋白原产品从包装中取出,检查是否完整无损。

最后,将准备好的纤维蛋白原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以免受潮。

2.清洁伤口在使用纤维蛋白原前,需要先清洁伤口。

首先,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适宜的抗菌溶液清洁手术部位,去除杂质和分泌物。

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使其干燥。

3.涂布纤维蛋白原将纤维蛋白原均匀地涂布在伤口表面。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专用的纤维蛋白原喷雾器将其均匀喷洒在伤口上,或使用无菌棉签将其涂布在伤口表面。

涂布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涂布,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4.固定纤维蛋白原涂布纤维蛋白原后,需要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固定。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绷带或其他合适的固定材料包扎伤口,以保护纤维蛋白原不被外界撞击或散失。

5.定期更换在使用纤维蛋白原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

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和纤维蛋白原的吸收速度,一般每2-3天更换一次。

更换前应先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如果出现感染、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二、纤维蛋白原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检查在使用纤维蛋白原之前,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查。

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

其次,检查纤维蛋白原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异味。

最后,检查有效期是否未过期。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

2.注意无菌操作使用纤维蛋白原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伤口感染。

使用器械和涂布材料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在涂布纤维蛋白原前,需先清洁伤口,使其干燥。

涂布时要避免使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或纤维蛋白原,以免引入细菌。

3.合理涂布涂布纤维蛋白原时要注意涂布的面积和层次。

如果涂布过于厚重,则可能阻碍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影响伤口的愈合。

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常常发生在某些特定的疾病状态下,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感染等。

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意味着人体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这会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增加出血的风险。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蛋白,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由肝脏合成,并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应该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凝血功能的正常运作。

然而,当人体遭遇某些疾病时,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就可能发生。

这种现象与疾病本身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例如,在肝脏疾病患者中,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造成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从而导致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

同样,在肾脏疾病患者中,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也会导致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使得人体在受伤或手术时容易出血。

其次,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为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血液凝固过程受到抑制,血液中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易形成血栓。

针对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需要治疗患者患有的基础疾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

通过针对疾病的治疗,可以恢复纤维蛋白原的正常合成和输送。

其次,对于严重的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纤维蛋白原浓缩液或新鲜冰冻血浆,来提高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

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临床现象。

它不仅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还会对人体的凝血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纤维蛋白原低输冷沉淀,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关注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人体的凝血功能正常运作。

心衰,纤维蛋白原下降原因

心衰,纤维蛋白原下降原因

心衰时纤维蛋白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血液系统疾病:心衰可能引发血液系统的异常,导致纤维蛋白原降低。

由于
纤维蛋白原对凝血功能有重要作用,其降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包括外伤后止血困难以及内脏出血的高危风险,如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下降。

例如,使用阿司匹林肠溶胶
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溶栓药物,以及某些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都可能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3.生理因素:近期摄入过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也可能导致
纤维蛋白原下降。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均衡饮食即可。

4.肝硬化:心衰可能进一步导致肝硬化,而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肝硬化会使
肝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导致纤维蛋白原偏低。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及护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及护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及护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缺乏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和护理是为了减少出血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详细介绍。

1.药物疗法
-抗纤溶治疗: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对于减少纤维蛋白原的降解非常重要。

-补充纤维蛋白原: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输注人工合成的纤维蛋白原来补充体内缺乏的纤维蛋白原,以提高凝血功能。

2.外科手术
-出血控制手术:对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出血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控制出血,如手术止血、开放手术或介入手术等。

3.预防措施
-避免外伤:由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易于出血,应尽量避免意外事故和外伤,如注意交通安全、避免高风险运动等。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可增加出血风险,应避免使用或在使用期间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指导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有益于维持健康的凝血功能,包括摄入足够的铁质、维生素K等维持过程中所需的物质。

4.心理支持与教育
-患者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

总结起来,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和护理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疗法、外科手术、预防措施以及心理支持与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并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提高生活质量。

人纤维蛋白原使用方法

人纤维蛋白原使用方法

人纤维蛋白原使用方法
人纤维蛋白原可用于治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障碍、血管性水肿、心肺复苏等疾病。

以下是人纤维蛋白原的使用方法:
1. 静脉注射: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可给予0.3~0.5g/kg人纤维蛋白原静脉注射,一般情况下每次剂量不能超过4g,每天总剂量不宜超过8g。

2. 局部注射:可用于严重的软组织挫伤、血肿、瘀伤和创伤感染等情况。

按照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可将人纤维蛋白原通过皮下注射或局部浸润注射给予病人。

3. 前列腺癌的治疗:人纤维蛋白原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剂量和疗程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注:使用人纤维蛋白原时,应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方案,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健康宣教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健康宣教

适当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适 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瑜 伽等
运动频率:每周至 少进行3-5次运动, 每次持续30-60分 钟
运动强度:根据个 人身体状况,选择 适当的运动强度, 避免过度运动
运动注意事项:运 动前后进行热身和 拉伸,避免运动损 伤,注意运动过程 中的安全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的重要 性:及时发现疾 病,预防疾病恶 化
鸡蛋、豆类等
运动调整:适当 增加运动量,如 散步、慢跑、瑜
伽等
作息调整:保持 心理调整:保持 规律的作息时间, 乐观积极的心态, 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复查
01
复查时间:根据医生建议, 定期进行复查
02
复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功 能、肝功能等
03
复查目的: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等,用 于预防出血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纠正低纤维 蛋白原血症, 改善凝血功 能
手术方式: 根据病情选 择合适的手 术方式,如 脾切除、肝 移植等
手术风险: 手术可能存 在出血、感 染等风险, 需充分评估
术后护理: 术后需密切 观察病情变 化,加强抗 感染治疗, 预防并发症
01
04
复查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 保持乐观心态, 有助于康复
01
学会放松:通过 深呼吸、冥想、 瑜伽等方法,缓 解紧张和焦虑情 绪
03
02
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与亲朋好 友保持联系,分 享心情和感受, 获得支持和鼓励
04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绘画、 音乐等兴趣爱好, 转移注意力,减 轻心理压力

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具有凝血功能。

它是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
生成的单体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的高低与身体机能的健康密切相关,偏低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在使用纤维蛋白原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偶尔会出现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输注速度应该缓慢,快速过量输入可能会导致血管内凝血。

反复多次输注会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能会形成血栓。

此外,纤维蛋白原也可能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

一旦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的溶液应该是澄清并略带乳光的,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

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应该忌用。

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浆,也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正常血浆浓度为1.5~3.5g/L,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
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
低。

纤维蛋白原也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的一个指标,同时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

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为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一般是指患者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其中有一项指标为纤维蛋白原。

正常人血浆中纤维蛋白的浓度是2-4g/L,如果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2g/L,一般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常见原因有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严重肝病时出现的低蛋白血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如果患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会出现出血的倾向或凝血异常,如皮肤黏膜有瘀点或瘀斑、关节出血、脏器出血等症状。

患者在平时也要避免受到外伤,以免出现反复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当患者确诊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检查,明确原因后对因治疗。

1。

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的原因

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的原因

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的原因1. 介绍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血液凝固蛋白,它在伤口愈合和血管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

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合成,并在受创时被激活为纤维蛋白。

2. 纤维蛋白原的低d2聚体高纤维蛋白原的低d2聚体高是指纤维蛋白原在血液中形成较少的聚合体,而大量存在于单体形式。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

2.1. 基因突变纤维蛋白原的低d2聚体高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在纤维蛋白原基因中的突变可以导致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聚合能力。

一些突变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的低d2聚体高,使其在血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

2.2.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也可能是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的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被过度激活,从而消耗过多的纤维蛋白原单体,使其无法正常聚合形成d2聚体。

2.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纤维蛋白原的聚合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等因素都可能对纤维蛋白原的聚合过程产生影响。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纤维蛋白原的低d2聚体高可能会发生。

3. 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的影响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可能会对血液凝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3.1. 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原的聚合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纤维蛋白原无法正常聚合形成d2聚体,血液凝固功能将受到影响。

3.2. 出血风险增加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纤维蛋白原的聚合是血液凝固的关键步骤之一,如果纤维蛋白原无法正常聚合形成d2聚体,血液凝固能力将下降,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4. 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的治疗方法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1. 基因治疗对于纤维蛋白原低d2聚体高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情况,基因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基因修复或基因替代等技术,可以纠正突变的纤维蛋白原基因,恢复纤维蛋白原的正常聚合能力。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对于血液凝固起着关键作用。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可能引发出血风险增加的问题,因此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诊断和监测
要确诊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指标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治疗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方法主要包括:
1. 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浆制剂来
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提高其浓度。

血浆制剂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

2. 使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的原因,
可以考虑使用特定的凝血因子替代物,如纤维蛋白原浓缩剂。

使用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3. 治疗潜在的疾病:一些时候,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可能是其
他疾病的结果,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潜在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预防措施
预防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措施主要包括: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
持血液健康和凝血系统正常功能。

2. 避免损伤和外伤:避免意外损伤和外伤,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3. 切勿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应注意遵医嘱使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原因

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原因

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原因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肺循环受阻和呼吸困难。

这种状况的发生是由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引起的。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蛋白,它在体内起着血液凝固和止血的作用。

当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时,血液凝固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人可能天生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从而增加了罹患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的风险。

其次,一些疾病和病症也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如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和肝病等。

此外,某些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可能引起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如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和肝素等。

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的症状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和发热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因此,对于怀疑患有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确诊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的常用方法是通过血液检查来测量纤维蛋白原水平。

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且存在相关症状,那么就可以初步诊断为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

进一步的诊断可能需要进行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

治疗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的方法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替代疗法和抗凝治疗等。

纤维蛋白原替代疗法通过给予患者纤维蛋白原来提高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减轻症状。

此外,对于一些病因明确的患者,如肝病患者,还需要针对其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能够提高对于纤维蛋白原低肺栓塞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治疗
导语:纤维蛋白原是什么?大家对这种专有名词的了解程度是多少?我的初步感觉应该是衡量某种身体机能是否健康的指标性名词,纤维蛋白原的高低会直
纤维蛋白原是什么?大家对这种专有名词的了解程度是多少?我的初步感觉应该是衡量某种身体机能是否健康的指标性名词,纤维蛋白原的高低会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纤维蛋白原偏低会引发什么疾病呢?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概念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二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

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

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

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

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

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

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三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正常血浆浓度为 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

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