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白蛋白讲义尿的基础及临床

合集下载

尿液微量白蛋白

尿液微量白蛋白

概 述华通牌HT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试纸条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维生素C(Vc)、白细胞(LEU)、潜血(BLD)、尿胆原(URO)、胆红素(BIL)、尿比重(SG)、酸碱度(PH)、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葡萄糖(GLU)、酮体(KET)、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等十四个项目。

其中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是全国首创,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临床检验有重大的突破,用户可以根据选购的仪器型号来检测相应的项目。

该试纸条可目测,属体外诊断试剂,仅限于专业人员使用。

本试纸的应用是建立在临床分析研究之上的,适用于半定量的仪器。

对临床尿样,试验敏感度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对颜色接收的差异,尿样中有无干扰因素或抑制因素,尿比重、尿酸碱度和比色时的光强度等。

每一色标或仪器显示(或打印)的数值代表一个数值范围。

由于尿样和比色的差异,检测得到有关分析物的浓度,如果在两个设定值之间,检测结果由仪器认定的其中一个值是合理的。

1一、尿液微量白蛋白(一)微量白蛋白试纸条的临床意义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不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肾病,子痫及各种毒性物质的肾损伤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对MCA测定已成为早期肾脏损伤监测和追踪的重要生化指标.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是即刻检查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方法,因此这个比值的异常也就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

糖尿病诱发微量白蛋白的原因有三:1. 是肾球损伤的结果,具体的说是肾小球滤膜上电荷的丢失,尤其是孔径大小选择功能的破坏。

2. 是血流功力学的改变,也就是说糖尿病人常伴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而引起肾内高压。

3. 高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白清蛋白引起的基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但是蛋白穿透基膜,形成蛋白尿。

(二) 白的生化特性和影响因素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分子量为69KD,平均44g/L,半径为3.6nm。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海浪白云教学课件ppt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海浪白云教学课件ppt
检测方法
尿液试纸法、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定和24小时尿白蛋白 定量等方法。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原理
肾小球滤过屏障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 对蛋白质的通透性较低,只 有少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 过膜进入尿液。当肾脏受损 时,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受 损,导致更多蛋白质进入尿 液。
尿液试纸法
通过检测尿液中白蛋白与肌 酐的比值,判断尿液中白蛋 白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04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局限性
检测局限性
灵敏度和特异度
虽然微量白蛋白尿检测对于预测肾脏疾病风险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判和漏检。
影响因素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等,需要标准 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费用和可及性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试剂,检测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 泛应用。
优点
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 。
最新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敏感性和特异度更高的检测方 法,如免疫化学检测、质谱分
析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科研和临床诊断。
优点
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发 现早期肾脏损伤。
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比较结果
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 方法。
其他相关疾病
除糖尿病肾病和膜性肾病外,微量白蛋白尿检测还与高血 压、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相关。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肾脏受损,微量白蛋白尿检测有助于 评估肾脏功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疗效评估
微量白蛋白尿的减少或消失可反映治疗的有效性。

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蛋白尿微量蛋白是指尿液中存在着一小量的蛋白质,通常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应该出现蛋白质的。

尿微量蛋白的出现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信号。

本文将探讨尿微量蛋白的原因、检测方法以及可能的治疗措施。

尿微量蛋白的原因1.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尿微量蛋白的原因是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性肾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从而导致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

2.高血压:高血压可能损害肾小球,导致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

3.心脏疾病:一些心脏疾病也会导致尿微量蛋白的出现,例如心脏衰竭、心肌炎等。

4.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也可导致尿微量蛋白的出现。

5.其他原因: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尿微量蛋白的出现,如长时间剧烈运动、感染、用药等。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方法尿微量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检查来进行诊断。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尿常规检查和尿蛋白定量测定。

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正常人的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应该很低,一般不超过30毫克/升。

如果尿常规检查显示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存在尿微量蛋白。

尿蛋白定量测定是进一步确定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它可以更具体地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以毫克/升为单位。

根据尿蛋白定量的结果,可以判断尿微量蛋白的严重程度。

尿微量蛋白的治疗措施治疗尿微量蛋白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尿微量蛋白的原因。

1.肾脏疾病:对于由肾脏疾病引起的尿微量蛋白,治疗的重点是治疗肾脏疾病本身。

具体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肾小球肾炎,可能采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2.高血压:如果尿微量蛋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降低血压是关键。

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降压药物,并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如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

3.心脏疾病:对于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尿微量蛋白,必须先治疗心脏疾病本身。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康复等。

临床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应用进展

临床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应用进展

临床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应用进展摘要】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中含量超出健康人的正常值、但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的白蛋白。

尿中有微量白蛋白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而且已有临床报告认为,这种现象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ubMed(2008-2011)的检索结果显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临床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已经向疗效监测、中长期随访、大样本验证(包括Meta分析)深入。

本文从检测MA对预判肾、心损害的意义、检测MA对预判糖尿病性器官损害的意义、脑血管疾患检测MA、对其它疾病进行M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就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临床检验;肾损害;心脑血管疾病To Appling for Clinical testing of MicroalbuminuriaZhang Jianzhong【Abstract】Urinary albumin concentration in urine is beyond the reference range of healthy people but can not be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lbumin. It is not only an early manifesta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clinical report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hypertensio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ubMed (2008-2011) of the search results,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e clinical detection of urinary albumin has been monitoring the efficacy, long-term follow-up, large sample validation (including Meta analysis) in depth.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review about the depth,and MA detection of other diseas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郭晓红【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2(032)004【总页数】2页(P307,309)【作者】郭晓红【作者单位】天津市河北区江都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2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nminuria,MAU)是指尿中白蛋白在30~300mg/24 h范围内,既超出健康人正常参考值上限而又未检出临床蛋白尿的中间阶段,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

国际上采用白蛋白分泌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本文旨在介绍微量白蛋白尿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白蛋白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分子量为69 kD,半径为3.6 nm。

正常的肾小球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平均孔径为5.5 nm,均匀地带一层负电荷。

正常情况下可有少量白蛋白被滤过,但95%的白蛋白又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故尿中白蛋白含量很低。

疾病时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白蛋白的漏出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其次,MAU排出增加也与膜上的硫酸肝素合成异常相关,硫酸肝素分子带有许多阴离子侧链,对于维持基底膜电荷和孔径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另外,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是诱发微量白蛋白尿的重要原因。

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MAU排出有增高倾向,但是这种改变还在健康人范围。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免疫电泳法、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现在较多采用的方法是免疫比浊法。

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MAU的“金标准”,其值在20~200 μg/min之间称为MAU。

尿液中白蛋白排泄量变动很大,CV为45%~100%。

文献报道的参考范围各不相同,尤其随机尿白蛋白的参考范围彼此相差更甚,随机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高,可能并无意义;如连续2~3次均超过参考范围方有诊断价值[1]。

3.1 MAU与肾病:肾脏疾病时由于肾小球、肾小管受累及,因此蛋白尿是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在各种肾病特别是肾小球受损时首先升高。

评估早期肾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

评估早期肾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

评估早期肾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病程超过2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危害较大,是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没有特殊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对阻止和延缓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非常重要。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的检测手段,是糖尿病患者肾健康的晴雨表。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24小时白蛋白的排泄量为30~300mg,且用常规方法不能测出尿蛋白,这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其他肾病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但并非特异性指标。

尿蛋白包括所有蛋白(如小分子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中分子的白蛋白、转铁蛋白;大分子的脂蛋白、a2微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临床上所说的蛋白尿是指24小时内尿蛋白大于150mg,或定性试验为阳性。

可见于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20mg/L。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所以随机尿测定是目前常用、易行的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相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查,我们平常所说的检测尿常规是对尿蛋白的定性检查,结果以“+”表示,“+”越多,表示尿里的蛋白越多。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总蛋白超标,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检查阳性和(或)尿蛋白定量检查超过150mg/24h。

若超过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尿常规中的蛋白(干化学法)和尿微量白蛋白是筛查肾脏疾病时常用的两个检测项目,但许多人对这两个指标不是很了解,经常混淆或者对两个项目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存在疑问。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尿常规中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区别。

尿常规中的蛋白正常情况下,一些蛋白质可以透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进入原尿中,但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只有极少量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课件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课件

尿五项测定的内容 β2微球蛋白(β2-M)
临床意义
尿中β2-m 的含量升高时表明肾小 管再吸收功能降低
α1 -微球蛋白 尿白蛋白
尿中α1 -MG的含量升高时表明肾小
管再吸收功能降低,血中浓度恒定, 能鉴别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肾性和肾后性血尿
早肾小球期病变时小分子蛋白质(
Tf、Alb等)先增高,为选择性白
n THP是管型的主要成分,其聚合物是肾结石基质的重要前身,成 为结石的核心
n 在肾小球肾炎、反流性肾病、多囊肾、肾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 时,血、尿中THP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肾功能恶化时远曲小管 细胞数量减少所致。
n 在蛋白尿酸中毒,脱水少尿,肾小管损伤患者血、尿中、 THP含 量均增加,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破坏了原来凝集和去凝集的平衡。
n 各种尿蛋白联合检测能更精确判断肾功能损伤 部位,和肾功能损伤程度。
微量白蛋白尿:20-200μg/min
20-200mg/L 30-300mg/24小时, 3.4-33.9 mg/mmol
常规试条结果: 阴性
大量白蛋白尿: >200μg/min
>200mg/L, >300mg/24小时, > 33.9 mg/mmol
常规试条结果: 阳性
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
n 尿试条检测白蛋白 n 受到灵敏度的限制,大于200mg/L才呈
现阳性,而此时肾脏病变已不可逆, 所以对肾病的早期检测意义不大
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
n 用放射免疫法测试尿中微量白蛋白 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值得广为 应用,以利患者早期治疗
n 健康人群抽样测定:不限定取样时 间,平均尿白蛋白浓度为5.1mg/L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目的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
微量白蛋白尿通常是指尿液中白蛋白浓度微量增加的情况。

这可能是肾脏功能轻微损伤的迹象。

标准诊断微量白蛋白尿的浓度界限可能因不同的医学实践和研究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可能根据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来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医学实践可能使用以下标准:
- 正常范围: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通常被认为在正常范围内是很低的,一般小于30毫克/每克肌酐。

超过此浓度可能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

- 微量白蛋白尿:在某些标准中,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为尿液中白蛋白浓度介于30至300毫克/每克肌酐之间。

这些数值和标准可能因医学实践、国家/地区的临床指南以及特定研究的结果而有所不同。

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其他临床检查结果以及可能的肾脏疾病迹象。

如果您或他人有白蛋白尿方面的疑虑或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个性化建议和诊断。

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蛋白

谢谢观赏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1
尿微量白蛋白
医学压力
尿β2微球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microalbuminuria,MAU)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应用被称为 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 一。MA测定不仅对糖尿病肾病的 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而且对高血压肾病,子 痫及各种毒性物质所致的肾损伤 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近年来, MA测定已成为早期肾损伤监测和 追踪的重要生化指标。
临床意义 1.测定主要用于监测近端肾小 管的功能。在急性肾小管损伤或 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 衰等情况下,均可使得尿β 2— MG显著升高。肾移植患者血、 尿β 2—MG明显增高,提示机体 发生排异反应;肾移植后连续测 定β 2—MG可作为评价肾小球和 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糖尿病 肾病早期有肾小管功能改变,尿 β 2—G也会升高。
2. 高血压肾病
持续的高血压会影响靶器官,特别是肾脏。 原发性高血压诱发MA的主要原因是高血 压引起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促进白 蛋白穿过基底膜,形成蛋白尿,故通过测 定MA对肾脏的早期功能不全有很高的临 床价值。高血压病人,通过治疗血压恢复 正常后,此时微量蛋白尿是可治愈的。但 如没采取有效措施,当尿中蛋白含量超过 300mg/24h,出现大量白蛋白尿症,表 明肾已严重受损,较难治愈。轻微高血压 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发病率为 12~15%;中度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为 15~30%;重度高血压病人,微量白蛋白 尿症的发病率就上升为50%。而且研究表 明:在病人中,尿白蛋白与血压呈正相关, 同时它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因此, 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抗高血压的疗效和防 止肾损伤是一项有效的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课件

《尿微量白蛋白》课件

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
正常情况下,尿中白蛋白的浓度 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
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透射比浊 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等。
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是肾脏损伤 的早期表现,及时发现和治疗有 助于预防或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评估肾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与肾脏功 能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尿微量白
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 有助于判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
与其他肾功能指标相结合,尿微 量白蛋白的检测可提高肾脏疾病
的诊断准确率。
04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 病的关系
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损伤的标志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可反映动脉硬化的进 展。
《尿微量白蛋白 》ppt课件
目录
• 尿微量白蛋白简介 •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 • 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
系 • 尿微量白蛋白的预防与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尿微量白蛋白简介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特性
白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 作用,它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但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 作用受损,尿中可出现白蛋白。
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其他危险因素,可提高心血 管疾病的预测准确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第一部分尿微量白蛋白(U-Albumin)的临床意义1982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

因此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控制和防止早期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1、微量白蛋白尿的基本概念多种疾病可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加,尿中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到,叫微量白蛋白。

其含量在20-200mg/L,此时如能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这种常并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中的尿蛋白,称微量白蛋白。

2、尿正常代谢及尿蛋白的形成尿是在肾脏内形成的。

体内血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份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球中此称为原尿。

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分及电介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

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增加或是基底膜改变,导致高滤过率而出现蛋白尿。

3、微量白蛋白正常值: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区间24h尿:<30mg/L(24h最高量)(摘自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第三版p356)与定性法比较有下列优点:*敏感性高,可测出定性法阴性的标本*精密度CV5-8%*定量结果测定范围广5-200mg/L*标本量少,20ul尿液*特异性强能抗尿中多种物质的干扰*测量时间快,3分钟报告结果4、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 、对高血压病的应用价值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与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呈正相关,肾小球内压力上升,白蛋白滤过功能关系失调。

可以帮助了解肾脏损害的程度。

肾脏发生病变的最早信号之一是尿微量白蛋白增高。

微量白蛋白尿的基础及临床ppt演示课件

微量白蛋白尿的基础及临床ppt演示课件
• 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常合并心血管危险因子、心血管疾病、糖耐量异常、 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压等
11
肾脏生理
肾小球滤过屏障 – 孔径屏障
• 正常滤过膜可通过70kD的分子
– 电荷屏障(带阴电荷)
• GB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 • 足突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
12
肾脏与白蛋白
• 正常情况下:
– 肾小球不易滤过 – 可被近端肾小管以
总人群UAE水平分布
微量白蛋白尿 7.2% 显性蛋白尿 0.2%
20-200 mg/l
>200 mg/l
正常高限白蛋白尿 16.6%
10-20 mg/l
n=40,856
正常 76% 0-10mg/l
20
Hillege HL et al. J Int Med 2001;249:519-26
MAU阳性者的病因分布
<20ug/min 20-200ug/min >200ug/min
宁光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5;11:21389
MAU在HT中的发病率
• 原发性高血压调查,MAU发生率20-30% – 最大组11343例高血压非DM患者
• MAU发生率为男性 32%,女性 28% J Hypertens, 1996;14:18190-4
15
• MAU的定义?发生机制如何? • MAU的发生率?如何进行诊断? • MAU人群有哪些潜在危险?发生MAU的危险因素? • MAU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 MAU的防治策略?
16
MAU在DM中的发病率
• DM调查,MAU发生率 18~32%
– AusDiab研究
• NGT 4.7%
IFG level 8.8%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也被称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 mg。

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可以帮助识别由糖尿病肾病,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同时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尿微量白蛋白,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1)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ACR;(2)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3)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4)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

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

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若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出肾脏疾病,可以予以适当的治疗,并可以密切监测其预后。

因此,一旦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则需要尽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

若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明显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早期肾脏疾病,那么需要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ACR值越高,肾脏疾病越严重。

ACR值较低,表示肾脏功能正常。

对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有益于管理、预防、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肾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

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

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一、为什么要测定尿微量白蛋白?1、正常健康人尿中微量白蛋白5.1mg/L左右,医学上定义小于20mg/L都视为正常,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在20-200mg/L之间患者称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微量蛋白尿患者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经过调理与治疗,肾脏功能仍可恢复,一旦到了大量蛋白尿,患者的肾脏功能基本丧失,此时患者也就只剩下洗肾与换肾两条路可走,因为坏死部分的肾脏再也无法恢复了。

这样看来,早期诊断对肾病患者是何等的重要!3、肾小球为一个毛细血管球,肾脏的血管有问题既反映全身的血管也有可能有问题,这样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结果可以很好的反映全身血管的健康状况二、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测定尿微量白蛋白?1、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需要每年定期检查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则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因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糖尿病患者的要高出1-1.25倍;2、随着近年来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有报道十岁以下的儿童都有患尿毒症的。

作为一健康指标你不妨也检查一次。

三、患者的标本该如何留取?1、随机尿标本常用方便但不推荐;2、最好24小时尿标本但较难操作;3、8-12小时夜尿标本;准确记录首末尿时间与尿量告诉大夫。

4、首次晨尿。

5、尿液标本应在膀胱3小时以上。

四、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与诊断1、需要多次测定;2首次阳性,应在3-6个月内再测定两次,如两次阳性则有诊断意义。

五、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的关系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指标;传统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尿常规与肌酐、尿素等项目是肾脏病变的晚期指标。

这些指标异常时肾病患者已不可逆转。

对临床疑是患者,首先应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白蛋白临床意义

尿微白蛋白临床意义

且这种相关性与血压、糖尿病、血清肌酐、年龄和种族等无关,提示白蛋白尿
与心血管损害间的高度一致性。HOPE研究表明,白蛋白-肌酐比率每增加0.4 mg/mmol/L,校正后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5.9%。
21
在危险因素的评估方面,根据JNC 7和ESH-ESC指南, 尿白蛋白排泄率应该成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测。在 治疗方面,出于保护肾功能和预防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目 的,应将有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用于所有出现蛋白尿 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 总之,在高血压的最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评价和 治疗时就应考虑到肾功能。对出现肾损害的患者,快速 降低血压联合有效的肾脏保护治疗,能提供长期的心血 管保护益处。
正常参考值:MAU<20mg/L
5
MAU的发生机理
白蛋白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 蛋白。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肾小球毛细血
管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膜孔直径为5.5nm。白蛋白半径为3.6nm。正常状态下白
蛋白很难通过肾小球基底膜。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 可导致白蛋白的排出。 糖尿病性肾病白蛋白的排出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的丢失,尤其是基底膜 孔径的改变,导致白蛋白排出。 MAU 排出增加的机理可能与膜上的硫酸肝素 (Heparin Sulphate)合成异常相关。硫酸肝素分子带有许多阴离子侧链,对于 维持基底膜电荷和孔径的大小起重要作用。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是诱发微量白 蛋白尿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肾素-血管紧 张素(RAS)的变化,引起肾小球通透性改变。糖尿病伴有高血压时更容易导致 肾小球血管损伤,从而产生微量白蛋白尿。 另外,对正常人群MAU的分析表明,随着年龄增加,MAU排出有增高倾向,但 是这种改变还在健康人范围之内。

尿微量白蛋白mAbl

尿微量白蛋白mAbl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24小时尿标本的收集方法: 24小时尿标本的收集方法: 小时尿标本的收集方法 首先应该准备好一个清洁带盖的大容器, 首先应该准备好一个清洁带盖的大容器,早 晨某一时刻, 00点排尿一次 点排尿一次, 晨某一时刻,如6:00点排尿一次,这次尿弃 之不要,然后开始收集这一时刻以后的24 24小 之不要,然后开始收集这一时刻以后的24小 时排出的尿液,把所有尿液都收集到容器中。 时排出的尿液,把所有尿液都收集到容器中。 次日早晨6 00点再排尿一次 点再排尿一次, 次日早晨6:00点再排尿一次,并把此次排出 的尿液留在容器中。将容器中的尿液混匀, 的尿液留在容器中。将容器中的尿液混匀, 用量杯量出尿的总量, 用量杯量出尿的总量,然后取少许尿样装在 特制的尿杯或洁净干燥的小瓶内送医院检测。 特制的尿杯或洁净干燥的小瓶内送医院检测
老年性蛋白尿:于年龄低于60 60岁得人相 (5)老年性蛋白尿:于年龄低于60岁得人相 老年人蛋白尿的发生率增高。 比,老年人蛋白尿的发生率增高。 (6)妊娠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性试验不超过+ 生理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性试验不超过+, 定量<0.5g/24h <0.5g/24h。 定量<0.5g/24h
尿液的生成
尿液生成有3个基本过程: 尿液生成有3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 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 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 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 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 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2)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 小管和集合管时, 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 重新进入血液。 收,重新进入血液。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化验室新增检验项目
微量尿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小球疾病和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

在预示糖尿病方面已使用多年,近年有资料显示,微量白蛋白也是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

尿微量白蛋白的存在代表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等老年病自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它反映人体内存在广泛的血管损伤,是肾脏早期损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良好指标,及时的治疗干预可降低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原发疾病的预后。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为5~20mg/l,在20mg/l 以内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为20~200mg/l为增高,尿中血红蛋白浓度大于0.5mg/l时,因血尿中的红细胞引起的人血清白蛋白增加将发生假阳性性质的结果升高。

尿微量白蛋白是检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附:标本(随意尿)
收费标准:27.00
开单在模板化验室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到的尿蛋白水平
-K/DOQI,2002
24h尿ALB mg/d
UAE ug/min
尿ALB/Cr mg/mmol
正常 <30
微量白蛋白尿 30-300
<20
<2.5 男 <3.5 女
20-200 10-25
显性蛋白尿 >300 >200 >25
MAU的意义
• 反映肾脏受血流动力学/代谢因素影响的敏感指标
吞饮方式重吸收 – 最终排出<30mg /d
MAU形成机制
• 肾小球内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 • 肾小球滤过屏障机制障碍,包括滤孔改变
或电荷改变 • 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代谢障碍
MAU损害肾脏固有细胞
• 内皮细胞 • 足细胞 • 系膜细胞 • 肾小管上皮细胞
•MAU不仅是肾小球损伤的标志,也是肾损害机制的参与者
20-200 mg/l
>200 mg/l
正常高限白蛋白尿 16.6%
10-20 mg/l
n=40,856
正常 76% 0-10mg/l
Hillege HL et al. J Int Med 2001;249:519-26
MAU阳性者的病因分布
HT 17%
DM 8%
n=2918
“健康”人群 75%
Hillege et al. J Int Med 2001;249:519-26
尿微量白蛋白
• DM/高血压(HT)/肾小球疾病所致CKD的早期敏感指标 1 • 评价运动后蛋白尿的指标 • 检测方法
– 尿Alb排泄率(UAE) – 清洁中段晨尿Alb/Cr比率(ACR) – 24h尿Alb定量
1 K/DOQI,2002
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定义
MAU: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常规方法可检
IGT 7.6%
NDM 10.6%
KDM 23.2%
– MAP研究
• 在中国人占64%的总体中,MAU发生率高达39.8%
AJKD, 2004; 44(5): 792-8 Kid Int, 2004; 66: S38-9
MAU 23.4%
2型DM与MAU
8.8%
2型DM n=214例
67.8%
<20ug/min 20-200ug/min >200ug/min
精品
微量白蛋白尿的基础及临床
前言
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
1. 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有或无GFR下降, 可表现为下面任意一条:
• 病理学检查异常 • 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2. GFR<60ml/min/1.73m2 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 肾脏病领域扩大,强调肾损伤证据和GFR评估 • 提示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
• 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常合并心血管危险因子、心血管疾病、糖耐量异常、 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压等
肾脏生理
肾小球滤过屏障 – 孔径屏障
• 正常滤过膜可通过70kD的分子
– 电荷屏障(带阴电荷)
• GB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 • 足突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
肾脏与白蛋白
• 正常情况下:
– 肾小球不易滤过 – 可被近端肾小管以
感指标 • 低分子量蛋白排泄↑是某些小管间质疾病的敏感指标
CKD临床实践指南5
评价蛋白尿
无高危因素 标准试纸
有高危因素 白蛋白特异试纸
≥1+
阴性/微量
总蛋白/肌酐
阴性
阳性 白蛋白/肌酐
>200mg/g
≤200mg/g
定期健康检查 诊断评估
≤30mg/g
治疗
就诊
>30mg/g
• MAU的定义?发生机制如何? • MAU的发生率?如何进行诊断? • MAU人群有哪些潜在危险?发生MAU的危险因素? • MAU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 MAU的防治策略?
宁光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5;11:239
MAU在HT中的发病率
• 原发性高血压调查,MAU发生率20-30% – 最大组11343例高血压非DM患者
• MAU发生率为男性 32%,女性 28% J Hypertens, 1996;14:180-4
总人群UAE水平分布
微量白蛋白尿 7.2% 显性蛋白尿 0.2%
青、中年人群MAU患病率调查
• 1998-2000年,上海
• 779例,20-50y
• 结果:MAU患病率
– 女 5.8%
男 2.8%
– DM 22.2%
正常血糖 5.2%
– 高血压 8.9%
正常BP 5.3%
– 高TG/低HDL 8.3% 正常血脂 4.3%
(p=0.002) (p=0.002) (p > 0.05) (p=0.012)
进展因素
肾衰
肾脏替 代治疗
CKD 死亡
终末期因素
• 蛋白尿是CKD重要临床表现,是预后指标, 并参与肾损伤机制
– 显性蛋白尿 – 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 MAU)
蛋白尿的评价
• 尿蛋白排出持续↑通常提示肾脏损害 • 肾脏疾病的类型决定了尿蛋白排出的种类 • Alb排泄↑是DM、肾小球疾病、HT造成的CKD的敏
李青等,上海医学,2003;26(1):7
MAU的诊断
• UAE 20-200 ug/min 或 ACR 10-25 mg/mmol • 3-6月内3次阳性结果
– 影响因素:尿路感染、运动、发热、充 血性心衰、妊娠、饮食
• MAU的定义?发生机制如何? • MAU的发生率?如何进行诊断? • MAU人群有哪些潜在危险?发生MAU的危险因素? • MAU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 MAU的防治策略?
MAU在DM中的发病率
• ab研究
• NGT 4.7%
IFG level 8.8%
K/DOQI ,2002
慢性肾脏病临床行动计划(K/DOQI)
分期 临床情况 GFR(ml/min/1.73m2) 采取措施
1 肾损害
≤90 诊断和治疗
GFR正常或升高
合并症的治疗,延缓
肾病进展,控制CVD
发生危险因素
2 肾损害,GFR轻度↓ 60~89 估计肾病进展的快慢
3 肾损害,GFR中度↓ 30~59 评估和治疗并发症
4 GFR严重下降 15~29 为肾脏替代治疗作准备
5 肾功能衰竭 <15或透析 如果存在尿毒症,则
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CKD发生发展及治疗策略
并发症
正常 危险性↑ 肾损害 GFR↓
筛查CKD 减少危险因 危险因素 素/筛查CKD
诊断/治疗 延缓进展
可疑因素
起始因素
评估进展 治疗并发 症/准备 替代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