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精)
尿液蛋白质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精)

武汉市临床检验中心 武汉市普爱医院检验科 甄燕
尿液分析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项目, 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消化系 统、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 以及对人群健康保健均有重要价值。 尿液分析因标本易得、检测简便、结 果客观而成为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检验 项目之一。
“蛋白尿”: 尿液中白蛋白、其他特定蛋白或 总蛋白分泌增加 尿液中白蛋白的分泌增加 尿液中白蛋白的分泌超过正常范 围但低于尿液总蛋白测定的检测 水平
NKF指南(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
“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白蛋白尿 (KDIGO:肾脏损伤的标志物)
• 白蛋白 = 首选的筛查尿液蛋白 蛋白测定的首选项目是白蛋白 • 白蛋白检测应该溯源到CRM 470 • 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时,才接受使用传统的试纸条法 • 可以使用随机不定时的尿液样本, 最好使用第一次的晨尿样本 • 结果应该表示为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以便校正水和作用的影响 • 3次重复测定中2 次为阳性可以进行诊断 • 用试纸条排除感染或月经血的干扰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 24 h 尿蛋白的定量测定是长期以来的“金指标”。24 h 尿蛋白定量法是较准确而传统的测定尿蛋白的方法, 但常 常存在定时不准确、部分尿样丢失、膀胱排空不完全、患 者依从性差等问题,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美国NKF K/DOQI 目前推荐用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法 ( urinary protein /creatitine,Pro/Cr)。 • 由于尿蛋白和肌酐在水中溶解性都很好, 因而它们在尿中 的稀释程度是相似或相同的。如果1 天中肌酐的排泄率相 对恒定且个体差异不大, 那么随机尿样中的尿Pro/Cr 比 值将反映尿蛋白的排泄。尽管肌酐的排泄因年龄、性别、 体重和人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无论对于成人和儿童, 其相关性仍然很强。
临床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应用进展

临床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应用进展摘要】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中含量超出健康人的正常值、但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的白蛋白。
尿中有微量白蛋白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而且已有临床报告认为,这种现象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ubMed(2008-2011)的检索结果显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临床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已经向疗效监测、中长期随访、大样本验证(包括Meta分析)深入。
本文从检测MA对预判肾、心损害的意义、检测MA对预判糖尿病性器官损害的意义、脑血管疾患检测MA、对其它疾病进行M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就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临床检验;肾损害;心脑血管疾病To Appling for Clinical testing of MicroalbuminuriaZhang Jianzhong【Abstract】Urinary albumin concentration in urine is beyond the reference range of healthy people but can not be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lbumin. It is not only an early manifesta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clinical report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hypertensio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ubMed (2008-2011) of the search results,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e clinical detection of urinary albumin has been monitoring the efficacy, long-term follow-up, large sample validation (including Meta analysis) in depth.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review about the depth,and MA detection of other diseas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郭晓红【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2(032)004【总页数】2页(P307,309)【作者】郭晓红【作者单位】天津市河北区江都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2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nminuria,MAU)是指尿中白蛋白在30~300mg/24 h范围内,既超出健康人正常参考值上限而又未检出临床蛋白尿的中间阶段,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
国际上采用白蛋白分泌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本文旨在介绍微量白蛋白尿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白蛋白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分子量为69 kD,半径为3.6 nm。
正常的肾小球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平均孔径为5.5 nm,均匀地带一层负电荷。
正常情况下可有少量白蛋白被滤过,但95%的白蛋白又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故尿中白蛋白含量很低。
疾病时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白蛋白的漏出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其次,MAU排出增加也与膜上的硫酸肝素合成异常相关,硫酸肝素分子带有许多阴离子侧链,对于维持基底膜电荷和孔径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另外,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是诱发微量白蛋白尿的重要原因。
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MAU排出有增高倾向,但是这种改变还在健康人范围。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免疫电泳法、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现在较多采用的方法是免疫比浊法。
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MAU的“金标准”,其值在20~200 μg/min之间称为MAU。
尿液中白蛋白排泄量变动很大,CV为45%~100%。
文献报道的参考范围各不相同,尤其随机尿白蛋白的参考范围彼此相差更甚,随机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高,可能并无意义;如连续2~3次均超过参考范围方有诊断价值[1]。
3.1 MAU与肾病:肾脏疾病时由于肾小球、肾小管受累及,因此蛋白尿是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在各种肾病特别是肾小球受损时首先升高。
尿微量白蛋白取样要求

尿微量白蛋白取样要求
尿微量白蛋白的取样要求包括:
1. 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容器应该是干燥且没有残留液体的。
2. 尿液的留取应该避免受到外界细菌的污染,所以应该取中段尿。
3. 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前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尿蛋白的含量增加。
4. 尿液的留取时间应该从上午8点排空膀胱开始计时,直到次日8点为止,期间每次排尿都应留取并测量尿液总量并记录。
5. 将尿液总量搅拌均匀后,取100~200毫升尿液送检。
6. 如果在夏天,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7. 获得检查结果后,应该及时找就诊医生咨询,以免延误病情。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用在临床上早期肾脏疾病诊断中所发挥的检测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早期肾脏疾病患者1000例研究组,同期选择100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对比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和指标数据水平。
结果:研究组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过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在早期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作为检测指标具有非常高的检测价值,提升确诊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指标;应用价值肾脏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器官损伤性疾病,致病原因较多。
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尿频尿急、尿量少、血尿、尿液中含有泡沫等,并伴有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疾病。
当肾脏器官受损后,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含量也随之改变。
检测尿液中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显著提升,可作为早期肾病的检查指标,了解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1]。
本文探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临床上早期肾病诊断中所发挥的检测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12月诊治的1000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肾小球疾病230例,肾病综合征350例,高血压肾病120例,糖尿病肾病140例,肾囊肿160例。
患者中男性564例,女性436例,患者的年龄在43~74岁之间,年龄均值是(63.9±0.3)岁;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与研究。
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00例设定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43例,女性457例,年龄范围是40~76岁,年龄均值是(62.7±0.5)岁,量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数据在经过比较后,P>0.05。
1.2检验方式对两组检验对象均给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检测方法如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和标准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使用说明进行规范操作。
尿微量蛋白检查注意事项

尿微量蛋白检查注意事项尿微量蛋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筛查肾脏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尿微量蛋白检查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在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查前,患者需要充分准备。
首先确保患者的膀胱是空的,因此建议患者在检查前1小时内不要进食或喝水。
其次,患者需要做好私密卫生,清洁外阴,以避免误检。
2.检查时间尿微量蛋白检查的最佳时间是早晨第一次排尿后的中段尿。
这是因为这部分尿液在蓄积的时间较长,更能反映出肾脏的实际状态。
如果在尿液收集过程中出现排尿过程中尿液污染或漏尿,应及时重新收集。
3.不良影响因素尿微量蛋白检查需要避免一些不良影响因素,如剧烈运动、感冒、发烧等情况会使结果受到影响。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关于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和特殊情况。
4.饮食限制在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查前,应注意饮食限制。
一些高蛋白食物,如肉类、禽类、鱼类等,可能会导致尿中蛋白含量升高。
此外,酒精和咖啡因也会对尿液中蛋白含量产生影响,因此应避免在检查前饮用。
5.放松心情尿微量蛋白检查需要尿液收集,这可能会让一些患者感到不舒服或局促不安。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可以尽量放松心情,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进行排尿。
6.检查结果解读尿微量蛋白检查的结果通常以毫克/升(mg/L)为单位报告。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微量蛋白浓度应该低于30 mg/L。
如果结果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提示存在肾脏损伤或其他疾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尿微量蛋白检查仅仅是一个筛查方法,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7.重复检查尿微量蛋白检查的结果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感染、药物使用等。
因此,在初次检查结果异常时,建议进行重复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总结起来,尿微量蛋白检查是一种非常有帮助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筛查肾脏疾病。
在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查时,需要注意检查前的准备、尿液收集时间、不良影响因素、饮食限制、放松心情、检查结果解读和重复检查等。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欧阳嵘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日益增多。
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
通常情况下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 而尿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 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若在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这一阶段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降压、降脂、减少蛋白摄入量、改善生活方式,仍有希望阻止病情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
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去关注。
1、尿微量白蛋白的定义1982年等发现1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却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3]。
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浓度为20-200或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或30-30024小时),或白蛋白/肌酐比率30-300每克肌酐)。
此时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阴性。
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200(或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μ),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因尿蛋白浓度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故临床上更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来表示尿白蛋白的值。
国际上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2、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机理白蛋白()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
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许多小孔起机械屏障作用,膜孔直径为5.5,限制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
在滤过膜上还存在着带负电荷糖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这些带负电荷的结构形成了滤过膜的电子学屏障,限制了带负电荷的分子滤过。
血浆白蛋白分子量69 ,且由于其带负电荷,所以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能滤过,经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主动方式重吸收,因此最后随着尿液而排出的白蛋白只有极少量。
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第一部分尿微量白蛋白(U-Albumin)的临床意义1982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
因此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控制和防止早期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1、微量白蛋白尿的基本概念多种疾病可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加,尿中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到,叫微量白蛋白。
其含量在20-200mg/L,此时如能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这种常并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中的尿蛋白,称微量白蛋白。
2、尿正常代谢及尿蛋白的形成尿是在肾脏内形成的。
体内血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份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球中此称为原尿。
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分及电介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
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增加或是基底膜改变,导致高滤过率而出现蛋白尿。
3、微量白蛋白正常值: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区间24h尿:<30mg/L(24h最高量)(摘自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第三版p356)与定性法比较有下列优点:*敏感性高,可测出定性法阴性的标本*精密度CV5-8%*定量结果测定范围广5-200mg/L*标本量少,20ul尿液*特异性强能抗尿中多种物质的干扰*测量时间快,3分钟报告结果4、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 、对高血压病的应用价值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与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呈正相关,肾小球内压力上升,白蛋白滤过功能关系失调。
可以帮助了解肾脏损害的程度。
肾脏发生病变的最早信号之一是尿微量白蛋白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欧阳嵘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日益增多。
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
通常情况下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 而尿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MAU) 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若在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这一阶段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降压、降脂、减少蛋白摄入量、改善生活方式,仍有希望阻止病情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
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去关注。
1、尿微量白蛋白的定义1982年Viberti等发现1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却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3]。
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浓度为20-200mg/L或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或30-300mg/24小时),或白蛋白/肌酐比率30-300mg/每克肌酐)。
此时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阴性。
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200mg/L(或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μg/min),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因尿蛋白浓度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故临床上更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来表示尿白蛋白的值。
国际上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2、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机理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
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许多小孔起机械屏障作用,膜孔直径为5.5nm,限制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
在滤过膜上还存在着带负电荷糖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这些带负电荷的结构形成了滤过膜的电子学屏障,限制了带负电荷的分子滤过。
血浆白蛋白分子量69 kD,且由于其带负电荷,所以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能滤过,经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主动方式重吸收,因此最后随着尿液而排出的白蛋白只有极少量。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
但在病理情况下[4],如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使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滤过膜损害是造成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高血糖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导致缺氧,血液黏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改变,进而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并导致肾损害,同时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膜上硫酸乙酰肝素合成减少,硫酸肝素分子带有许多阴离子侧链,对于维持基底膜电荷和孔径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受损,使尿微量白蛋白在尿中排出增加[。
再加上糖尿病病人存在三多一少症状,近曲小管内的尿流速增加,导致被滤出的白蛋白又不能被很好的重吸收,故而最终从尿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增加。
另外,对正常人群MAU的分析表明,随着年龄增加,MAU排出有增高倾向,但是这种改变还在健康人范围之内[4]。
3、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有很多,有放射免疫分析法、ELISA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法半定量试纸条等等,其结果差异很大,即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尿标本的留取方法不同,也会使得白蛋白检测结果相差很大,如放射免疫比浊分析法测量单次尿与24小时尿白蛋白结果可相差1倍。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有3种方法:⑴留取任何时间点的尿液,测定白蛋白和肌酐比值(尿白蛋白肌酐);⑵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内白蛋白量;⑶留取一段时间内的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有文献中提到,在晨尿微量白蛋白尿不同方法检测比较中免疫比浊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差异无显著性(P=0.664),而试纸法与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在试纸法显示微量白蛋白尿异常的标本中另外两种方法均有半数未达异常标准,提示试纸法的敏感性强而特异性差,准确性不如其他方法,更适用于人群筛查而不适用于临床诊断[5]。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是公认的诊断指标和可靠的检测方法,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作为标准配对t检验比较,放射免疫分析法单次晨尿测定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提示单次尿蛋白浓度结果收尿量变异大的影响,不适合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而免疫比浊法ACR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259),且相关性高(r=0.861 P=0.000),由于每日内生肌酐的排泄率是相对恒定的,测定比值可以校正尿量变化的影响,免疫比浊法ACR结果与24小时AUL最接近。
被称为金标准的24小时白蛋白定量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方法繁琐、记录不准确、膀胱不能完全排空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
如果没有条件留取24小时定时尿量测尿蛋白排泄率,ACR免去了长时间留尿的误差和繁琐,操作简单,可以作为24小时AUL的替代方法,用于临床微量白蛋白尿的判定[5、6]。
4、临床留取尿标本的注意事项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受人的体位、运动、血压、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
发热、精神紧张、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尿微量白蛋白分泌增加。
有文献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无明显的昼夜周期变化,但个体间变异系数较大,可达45%,平均CV值为34.2%,文章中指出无论正常人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有多大变化, 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昼夜及日间变动的CV 值大于测试本身重复的CV ,表明在方法技术误差范围外存在一定的生理变动因素,但这幅度通常不影响正常值与病理值的鉴别。
因个体测定值存在正常波动,在出现临界值时应通过复检加以确认,因此仅1次检查阳性,还不能确诊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测可确诊,如果结果为阴性,则每年检查1次[7、8]。
运动强度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有直接关系,日常体力活动不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判别,但运动强度大时则会使白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例如跑步,所以留取尿标本时要注意避免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一般浓度的茶和咖啡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率无明显影响。
但,尿标本留取时保存的温度是会有影响的。
有文献报导尿标本在-20℃保存2-6月时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明显低于新鲜尿检测结果,主要由于低温冷冻导致尿液中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导致白蛋白部分沉淀,使冻融后测定值低于实际值20%-50%。
尿样品放在4℃8周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建议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最好用新鲜尿,或是4℃冰箱保存[7]。
另外有血尿或尿路感染时,可能引起尿蛋白的升高,应该避免此时取样。
鉴于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的重要指标,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发病时间确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则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同时进行检查[9-10]。
参考文献[1] Mogensen CE. Microalbuminuria as a predictor of clinical diabeticnephropathy. Kideny Int, 1987, 31: 673.[2] Joss N,Paterson KR,Deighan CJ,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how effectiveis treat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QJM,2002,95:41-49.[3] Rigas Kalaitzidis MD, George Bakris MD.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e Road Ahead. J ClinHypertens,2009,11:636–643.[4] XIAO L, ZHU Sh.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ect of imidapril combined with valsartan in the treatment 0f earlv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32 cases . China Joumal of Modem Medicine 2007,17(9):1 130—1 131.Chinese[5] Mogensen CE,Damsgaard EM,Froland A,et a1.Micmalbuminuria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J].Clin Nephrol,1992,38 (suppl 1):$28-39.[6] 魏明,张德,李继广.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探讨.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8,21(5):437-438.[7] 张晓梅,胡肇衡,梁红,等. 微量白蛋白尿不同测试方法的比较. 中国医药导刊.2007,50:186-188.[8] Ewald B,et al.The microalbuminuria detection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Aust Fam Physician.2004,33(7):565-567,571.[9]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es Care,2002,25 Suppl 1:S85-S89.[10] 湛玉良,魏有仁,王玫. 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的生理变动及有关因素探讨.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3):159-161.[11] Herman W,et al. Am J Kidney Dis. 1989.13:2.[12] Sowers JR,Epstein M,Frohlich ED.Diabetes,hypertension,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 update.Hypertension,2001,37:1053-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