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

合集下载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各种健康隐患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健康与安全,在接受检查的时候,也会发现很多的指标异常,比方说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增多,导致白蛋白偏高现象的出现,就是需要提高警惕的,这说明人体健康已经受到了威胁,那么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

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

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

具体表示如下:尿蛋白<0.1g/L:-;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 +++;尿蛋白>4.0g/L: ++++。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尿液白蛋白偏高原因: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

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

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

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

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也都很清楚了,掌握了具体的原因之后,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了,可以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调理好生活起居,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尿液微量白蛋白

尿液微量白蛋白

概 述华通牌HT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试纸条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维生素C(Vc)、白细胞(LEU)、潜血(BLD)、尿胆原(URO)、胆红素(BIL)、尿比重(SG)、酸碱度(PH)、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葡萄糖(GLU)、酮体(KET)、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等十四个项目。

其中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是全国首创,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临床检验有重大的突破,用户可以根据选购的仪器型号来检测相应的项目。

该试纸条可目测,属体外诊断试剂,仅限于专业人员使用。

本试纸的应用是建立在临床分析研究之上的,适用于半定量的仪器。

对临床尿样,试验敏感度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对颜色接收的差异,尿样中有无干扰因素或抑制因素,尿比重、尿酸碱度和比色时的光强度等。

每一色标或仪器显示(或打印)的数值代表一个数值范围。

由于尿样和比色的差异,检测得到有关分析物的浓度,如果在两个设定值之间,检测结果由仪器认定的其中一个值是合理的。

1一、尿液微量白蛋白(一)微量白蛋白试纸条的临床意义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不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肾病,子痫及各种毒性物质的肾损伤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对MCA测定已成为早期肾脏损伤监测和追踪的重要生化指标.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是即刻检查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方法,因此这个比值的异常也就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

糖尿病诱发微量白蛋白的原因有三:1. 是肾球损伤的结果,具体的说是肾小球滤膜上电荷的丢失,尤其是孔径大小选择功能的破坏。

2. 是血流功力学的改变,也就是说糖尿病人常伴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而引起肾内高压。

3. 高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白清蛋白引起的基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但是蛋白穿透基膜,形成蛋白尿。

(二) 白的生化特性和影响因素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分子量为69KD,平均44g/L,半径为3.6nm。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传统肾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且只有当GFR下降到正常的1/2—1/3时才有病理性的升高。

一旦血浆尿素、肌酐水平升高,肾脏病变多进入不可逆期。

项目组成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1、尿微量白蛋白;2、尿β2-微球蛋白(β2-m);3、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4、尿肌酐。

标本及要求标本类型:晨尿、随意尿或24h尿,最好用晨尿。

临床意义一、尿微量白蛋白1、糖尿病肾病:mAlb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损伤的重要标志蛋白质,其测定的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DN没有特殊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尿蛋白仍是诊断DN的主要线索。

尿蛋白排出率<20ug/min,为正常白蛋白尿期;若尿蛋白排出率20~200ug/min,为微量蛋白尿期,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目前主张用晨尿标本,测定时至少应在6个月内连续查2—3次尿,取平均值达到20~200ug/min方可诊断;当尿蛋白排出率持续>200ug/min或常规尿蛋白定量>0.5g/24h,即可诊断DN。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大量蛋白尿,对DN也不具有特异性。

临床诊断DN必须仔细排除其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2、高血压肾病: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尿mAlb 测定,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肾病,尿mAlb测定可用于判断高血压肾病的病情和预后。

mAlb尿是特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综合指标。

3、其它疾病:mAlb升高也见于其它情况如外伤、烧伤、急性胰腺炎和大手术后,其值与病情程度呈正比。

肾外恶性肿瘤患者也有mAlb升高。

二、尿β2-微球蛋白β2-m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作为HLA的轻链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尤其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存在丰富。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通常在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超过150mg时被认为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很多肾脏疾病的共同症状,也是肾脏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也因病因而异,下面将就蛋白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做一详细介绍。

蛋白尿的原因。

1. 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单位,当肾小球受损时,会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泄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等。

2. 肾小管疾病,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调节尿液的成分,当肾小管受损时,也会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形成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等。

3.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导致蛋白尿的发生。

4.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当肾盂肾炎严重时,也会出现蛋白尿。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根据蛋白尿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治疗等。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常规治疗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轻肾小球炎症,从而减少蛋白尿。

3. 营养调理,蛋白尿患者应遵循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的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4. 中医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蛋白尿方面也有一定疗效,如适当的中药调理、针灸等。

总结。

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蛋白尿,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同时,预防蛋白尿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肾脏疾病,对于预防蛋白尿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蛋白尿患者及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尿液微量白蛋白

尿液微量白蛋白

概 述华通牌HT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试纸条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维生素C(Vc)、白细胞(LEU)、潜血(BLD)、尿胆原(URO)、胆红素(BIL)、尿比重(SG)、酸碱度(PH)、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葡萄糖(GLU)、酮体(KET)、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等十四个项目。

其中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是全国首创,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临床检验有重大的突破,用户可以根据选购的仪器型号来检测相应的项目。

该试纸条可目测,属体外诊断试剂,仅限于专业人员使用。

本试纸的应用是建立在临床分析研究之上的,适用于半定量的仪器。

对临床尿样,试验敏感度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对颜色接收的差异,尿样中有无干扰因素或抑制因素,尿比重、尿酸碱度和比色时的光强度等。

每一色标或仪器显示(或打印)的数值代表一个数值范围。

由于尿样和比色的差异,检测得到有关分析物的浓度,如果在两个设定值之间,检测结果由仪器认定的其中一个值是合理的。

1一、尿液微量白蛋白(一)微量白蛋白试纸条的临床意义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不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肾病,子痫及各种毒性物质的肾损伤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对MCA测定已成为早期肾脏损伤监测和追踪的重要生化指标.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是即刻检查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方法,因此这个比值的异常也就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

糖尿病诱发微量白蛋白的原因有三:1. 是肾球损伤的结果,具体的说是肾小球滤膜上电荷的丢失,尤其是孔径大小选择功能的破坏。

2. 是血流功力学的改变,也就是说糖尿病人常伴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而引起肾内高压。

3. 高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白清蛋白引起的基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但是蛋白穿透基膜,形成蛋白尿。

(二) 白的生化特性和影响因素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分子量为69KD,平均44g/L,半径为3.6nm。

尿蛋白四项解读

尿蛋白四项解读

尿蛋白四项解读
尿蛋白四项是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及尿白细胞检测。

1. 尿总蛋白:正常情况下,尿中总蛋白的含量通常很低,正常值一般在每升150毫克以下。

如果尿中的总蛋白浓度超过了正常值,可能表明存在肾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2.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种更为敏感的蛋白检测方法,可以发现较低浓度的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很低,正常值一般在30毫克/克肌酐以下。

如果尿微量白
蛋白超过了正常值,可能提示早期肾脏病变或其他系统疾病。

3.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这个比值是通过比较尿中白蛋白和肌
酐的浓度来评估蛋白丢失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这个比值很低。

如果比值超过30毫克/克,可能表明存在肾脏疾病。

4. 尿白细胞检测:尿白细胞检测用于检测尿中是否存在白细胞,其增多可能表明尿路感染或其他炎症情况。

总之,尿蛋白四项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肾脏功能,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

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果和检查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和进一步诊治。

尿蛋白偏高

尿蛋白偏高

尿蛋白偏高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

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

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西医学名:尿蛋白偏高所属科室:内科- 肾内科发病部位:肾脏主要病因:肾脏发生病变传染性:无传染性作用:衡量肾脏功能原因:肾病表示方法: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

具体表示如下:尿蛋白< 0.1g/L:-;阴性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尿蛋白>4.0g/L:++++。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偏高原因: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

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

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

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

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

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饮食注意事项:(1)植物蛋白质中,含有大量嘌呤碱,加大了肾脏代谢的负担,应该少用。

其中豆制品,虽蛋白质含量高,因上述原因,蛋白尿者不要食用。

(2)依据蛋白尿种类及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的剂量的蛋白质饮食。

肾炎者,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给,成人每天为0.8-1.0g/kg。

尿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

尿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导语:正常来讲人体中尿液蛋白一般不超过150毫克每天。

所以人体尿液中一般是富含蛋白质或者含有蛋白质的含量非常的少,但是由于肾脏或者其他器官正常来讲人体中尿液蛋白一般不超过150毫克每天。

所以人体尿液中一般是富含蛋白质或者含有蛋白质的含量非常的少,但是由于肾脏或者其他器官发生病变,肾脏功能不能有效的吸收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蛋白质回尿液排出形成尿蛋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尿液蛋白含量越多证明肾脏功能越差。

1.病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

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并需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以便尽早治疗。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归纳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各种体内环境因素对正常机体的影响所导致的尿蛋白含量增多。

某些生理因素可造成暂时性尿蛋白阳性。

包括:①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②体位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

其特点为夜间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再平卧后又转为阴性。

这种蛋白尿常发生于青少年,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3.其他因素蛋白尿是指偶尔一次尿蛋白为阳性。

这多为干扰物影响所致,应注意观察和复查,排除有关的生理因素,并请教内科医生,根据情况做其他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但是在生活中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造成尿蛋白含量升高,如在过度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造成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
导语:很多人对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还不是很了解,毕竟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

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偏高可是一种发病率蛮高的疾病。

所以,即使大家很
很多人对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还不是很了解,毕竟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

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偏高可是一种发病率蛮高的疾病。

所以,即使大家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家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后更好地预防。

所以,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它的病因和检查吧。

原因:
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1.体位性蛋白尿,2.组织性蛋白尿,3.肾小管性蛋白尿,4.肾小球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

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

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

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

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

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