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6-第四章 文学素养(一)
教资考试科目一文化素养考点汇总
教资考试科目一文化素养考点汇总
教资考试科目一的文化素养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代文化: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你需要了解《论语》、《史记》、唐诗宋词等经典文献,以及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
2.世界文化: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民俗。
你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你需要对希腊神话、罗马文明、印度文化、日本传统艺术等有一定的了解。
3.现代社会文化:包括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你需要了解当前社会的重要事件、社会问题、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你需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政策和变革,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影响。
4.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
法和实践,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你需要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以及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以上是教资考试科目一文化素养的主要考点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知识点大汇总
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知识点大汇总作为一名教师,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等。
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的提高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汇总一些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的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 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括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
- 世界文学:包括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
2. 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演变,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 世界历史: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哲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哲学学派的思想。
- 西方哲学: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
4. 艺术知识点- 绘画: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不同绘画形式。
- 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音乐类型。
- 戏剧:包括中国京剧、西方话剧等不同戏剧形式。
5. 地理知识点- 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 世界地理:包括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6. 科学知识点- 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7. 其他知识点- 语言知识:包括汉语的语法、词汇、修辞等基本知识。
-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基本概念、运算规则等基本知识。
以上只是教师资格文化素养的一部分知识点,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具体学科和年级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最全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最全知识点整理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单选:29题×2分;材料分析:3题×14分;写作题:1题×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外延(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
2.发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四)中学素质教育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2.促进学生心里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孔子。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 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2. 价值取向的区别3. 教育方针呢的区别(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1. 对素质教育的误解;2. 沉重的课业负担第二节、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2.3.4.5.的教育;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今今( 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1.2. (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育公正: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观:狭义上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教师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朋友的角色4.研究者的角色5.管理者的角色6.示范者的角色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师的文学素养(一)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师的文学素养(一)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可以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为:11月5日。
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高频考点提要】1.我国古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杰出代表;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文学的主要作品。
【高频考点速记】一、外国文学(一)古典文学1.古希腊罗马文学(1)荷马,古希腊诗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9和8世纪间,生平不详。
他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创作了《伊利亚特》《奥德赛》古代希腊两部伟大的史诗。
(2)柏拉图(约前427一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他和其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3)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一前456),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在悲剧剧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在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使对话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戏剧结构程式基本形成,被人们誉为“悲剧之父”。
著有《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
古希腊的文学名作还有: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伊索的《伊索寓言》等。
(4)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一前385),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的喜剧艺术属于现实主义,但表现手法极其夸张,喜剧的语言来自民间,朴实、自然、诙谐、生动,他的创作对后世的喜剧和小说都产生了影响。
2.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最为著名的是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但丁创作的《神曲》。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
《神曲》(1307一1321)是但丁在被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是他呕心沥血、历经十四年之久的忧愤之作,是诗人的代表作。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意大利文学意大利是人文主义发祥地,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
薄伽丘以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为主题,创作了《十日谈》。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
第四章传统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一、关于称呼中国古代称谓总览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别称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杏林:医生。
社稷、轩辕:国家。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父母: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昆仲、棠棣(táng dì)、手足。
老师: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门生、受业。
学堂: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东床、东坦、娇客。
2.特殊称谓百姓:布衣、黎民、庶民、白丁。
兄弟排行:伯(孟)仲叔季。
伯:嫡长子;孟:庶长。
朋友称呼: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患难之交。
3.年龄称谓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女孩还未成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
其他:弱冠(20);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耳顺、花甲(60);古稀(70);耄耋(80-90);期颐(100)。
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声:宫商角徵羽。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古代教育1.学校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 第四章 文化修养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化修养第一节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略(二)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发现化石,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②郑和下西洋③戚继光抗倭④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文学素养知识点总结
文学素养知识点总结在古代,文学素养包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背诵和吟咏,对古代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了解与欣赏。
而在现代,文学素养的范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经典文学作品,还包括了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等。
因此,提高文学素养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文学知识和扎实的文学功底。
文学素养知识点总结如下:一、文学常识1. 文学概念:文学是指运用语言为载体,通过艺术性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散曲等多种文学形式。
2.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有诗、赋、曲、文,现代文学流派有现代诗、现代文学、现代小说、现代戏剧、新诗等。
3. 文学史:文学史是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和作品。
4.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指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5.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评价,包括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文化批评等多种批评方法。
6. 文学散文:文学散文是指以散文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体验的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散文散剧、散文小说等多种类型。
二、文学语言1. 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节奏韵律明显、意境深远,包括形象比喻、修辞运用、排比对仗、象征暗示等多种语言表现手法。
2. 语言风格:文学语言有多种风格,如豪放派风格、细腻派风格、直白派风格、抒情派风格、叙述派风格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特点。
3. 语言表现手法:文学语言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仗、留白、铺叙、跳跃、押韵、变调、意象等多种表现手法。
三、文学常识1. 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鉴赏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赏析,包括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意象、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审美价值。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8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再與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2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文学素养知识点总结归纳
文学素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学素养的概念及意义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它包括了对文学作品的感知、阅读、分析、评价、创作、欣赏等方面的素养。
拥有文学素养的人不仅可以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文学素养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培养一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素养的内涵1. 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拥有文学素养的人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等,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
2. 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文体,要对其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拥有文学素养的人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和知识。
3. 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拥有文学素养的人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明白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手法等。
4. 文学作品的评价能力:拥有文学素养的人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作品的优缺点,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表现力和深刻性。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力:文学素养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作激情,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6. 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拥有文学素养的人能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体验其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7. 文学素养对行为、思维和表达的影响: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情感和知识,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和表达方式,拥有文学素养的人在思考问题、表达情感时会更加细腻、深入和准确。
三、培养文学素养的方法1. 注重阅读: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从中汲取养分,提高自己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2. 学习文学知识:通过学习文学知识,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文学流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3. 多进行文学创作:不断地进行文学创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四章 文化素养考点解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第四章文化素养考点解读考点一:中国书法识记(一):汉字的发展1.五种书体:篆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载体类型:甲骨、青铜器、石刻、拓片与帖、简帛。
识记(二):重要名家名品秦汉时期(1)秦:小篆,李斯——《泰山刻石》(2)东汉:隶书,蔡邕——《熹平石经》(1)魏:钟繇——楷书鼻祖——《宣示表》(2)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帖》“三希堂法帖之一”唐朝楷书:(1)欧阳询:欧体,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天下第一楷书”《仲尼梦奠帖》(2)颜真卿:颜筋,作品:《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3)柳公权:柳骨,作品:《玄妙塔碑》草书:(1)张旭:“草圣”作品:《古诗四贴》(2)怀素:和尚,作品:《自叙帖》——“天下第一草书”(1)宋四家:苏黄米蔡,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诸上座帖》、《经伏波神祠诗》米芾:《蜀素帖》、《珊瑚帖》蔡襄:《自书诗帖》(2)赵佶:宋徽宗——瘦金体,作品:《草书千字文》元朝:赵孟頫——楷书——《洛神赋》、《前后赤壁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明朝:祝允明——草书——《草书诗帖》识记(三):其它重点考点二:中国绘画识记(一):中国古代绘画1.中国画特点:“丹青”,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意存笔先,画尽意在”2.题材:(1)人物画:出现最早,侧重“传神”(2)山水画:山川自然为主体,有意境(3)花鸟画: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抒情性3.技法:工笔、写意、写实等识记(二):中国近现代绘画考点三:外国美术识记(一):文艺复兴绘画三杰识记(二):印象派识记(三):后印象派三杰识记(四):其它名家作品考点四:雕塑识记(一):中国雕塑1. 青铜雕塑:青铜爵——最早的青铜容器后母戊鼎——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秦陵铜车马、马踏飞燕2. 石雕:茂陵石雕四大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乐山大佛3. 陶塑秦陵兵马俑、说唱俑、唐三彩识记(二):外国雕塑(重点指数:3星,常考题型:选择题)考点一:中国音乐识记(一):中国民歌沂蒙山小调、走西口、凤阳花鼓《北京的金山上》维吾尔族地区——《十二木卡姆》苏南,上海,浙江地区——《茉莉花》识记(二):中国民乐·民族乐器1.吹奏乐器:笛、笙、箫、唢呐、葫芦丝、埙等2.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月琴;古琴、古筝;扬琴3.打击乐器:编钟、磬、鼓、锣、钹等4.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马头琴等琵琶——《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古琴——《高山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琴箫曲)二胡——《二泉映月》《汉宫秋月》(原琵琶曲)识记(三):重要作曲家郑律成——“军歌之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贺绿汀——《游击队歌》马可——《南泥湾》《白毛女》《咱们工人有力量》陈钢、何占豪——《梁祝》考点二:外国音乐识记(一):巴洛克时期1.巴赫:德国作曲家,西方现代音乐之父。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重点总结4.4:文化素养—艺术鉴赏素养
第四章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一、艺术鉴赏的概述1、定义:受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开展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性质: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的非反思性的审美接受活动。
3、特征:A、充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B、充满情感和想象C、充满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D、充满审美同感和个人审美的偏爱与差异二、艺术鉴赏活动展开的基本条件1、艺术品必须具有审美魅力、审美内涵、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2、鉴赏者必须是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生活阅历、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3、鉴赏者必须和审美鉴赏对象之间建构起相应的审美关系三、艺术鉴赏的意义:1、艺术品须通过鉴赏者的再创造才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2、受众在鉴赏中的审美再创造是积极主动的;3、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一样都是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1、优秀作品鉴赏实践;2、掌握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3、学习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4、积累生活经历与生活阅历5、接受美育和艺术教育五、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1、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样性2、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七、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1、审美直觉(重要特点是直观性和直接性)2、审美体验(中心环节,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3、审美升华(最高境界)八、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1、充分揣摩作品内涵2、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3、为受教育者提供理性指导4、自主探究,实现教育功能九、中外古代艺术成就(一)绘画2.外国(1)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
(2)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一、文化素质:1.文学艺术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2.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3.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各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4.政治知识: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国际关系等,培养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5.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了解个人权利和义务,培养法治意识6.哲学思辨:了解基本哲学概念,开展思辨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二、科学素质:1.数学: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物理:了解物体的运动、能量和力学等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化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4.生物: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知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5.环境科学: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实践能力三、人文素质:1.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2.外语: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3.音乐艺术: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培养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能力4.美术:掌握绘画和造型的基本技巧,了解艺术和审美的基本概念5.体育:掌握基本体育项目,培养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四、思想道德素质:1.道德修养:了解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社会责任:培养关心社会、爱护环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和行动3.心理健康:了解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适应能力等心理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五、身心素质:1.健康知识:了解基本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了解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方法2.饮食与营养:了解饮食的基本原则和营养需求,培养合理饮食和养生的习惯3.运动与锻炼: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适应性,培养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4.安全教育:了解常见事故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上内容只是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的一小部分,中学综合素质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
1.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离骚》等。
2.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山海经》、《道德经》等。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曲艺、书法、篆刻等。
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7.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礼仪文化、忍让精神等。
二、世界文化
1.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剧。
2.古罗马文化:罗马艺术、罗马法、古罗马民主制度、罗马建筑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
大师。
4.文化名城:巴黎、罗马、雅典等世界文化名城。
三、现代社会文化
1.科学技术:蒸汽机、电力、汽车、计算机等。
2.文化现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
3.自然生态:生态平衡、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等。
4.社会问题:性别平等、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上述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科目中常考的一些重要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素养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
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一)重要战争(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2。
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之战-卧薪尝胆)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5。
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6。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11。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1。
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5。
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6。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7.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殖民地10。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大全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教育法的体系我国教育法体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2、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2、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1.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大众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
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文学素养(一)第四节文学素养一、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篇(一)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例2018年上-真题单选】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内容丰富多彩。
图2是以汉画像石为图案的纪念邮票,该图表现的神话故事是()。
A.女娲补天B.精卫填海C.嫦娥奔月D.羲和浴日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本题考查艺术知识。
汉画石像邮票表现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
故本题选C。
(二)先秦文学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个部分。
(1)历史散文《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此书。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xiǎng)、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2)诸子散文《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子因此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等并称“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孟子》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长于辩论,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梁惠王》等出自此书。
《庄子》的作者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荀子》是荀况的著作集。
今存32篇。
荀况,当时人尊称为荀卿。
荀、孙音近,所以亦称孙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
韩非,别名韩子、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誉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大量运用了赋、比、兴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蒹葭》等。
(4)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屈原,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辟楚辞新诗体。
代表作《离骚》、《九歌》(《国殇》)、《天问》、《九章》(《涉江》、《哀郢āi yǐng 》、《橘颂》)。
“楚辞”体,又叫“骚体”。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6)《山海经》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例2018年下-真题单选】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认字,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常识及日常生活常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蒙学教材的是()。
A.《千字文》B.《百家姓》C.《急就章》D.《山海经》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
(三)两汉文学汉代文学主要有赋、散文和诗歌。
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
(1)贾谊,《吊屈原赋》。
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
主要作品有《淮南子》。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自于此。
(3)散文:《史记》与《汉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被称为我国第一部“正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作者班固。
(4)诗歌汉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诗。
汉代习惯把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
其中《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在结构和叙事的完整性上都达到了汉乐府的最高水平。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显著的文学样式。
(1)建安诗歌建安诗人主要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
曹操的《观沧海》、《蒿[h āo]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等都很有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
竹林七贤: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2)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陶渊明与田园诗:陶渊明,名潜,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开创的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4)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5)范晔《后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
(6)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7)南北朝民歌南朝:《西洲曲》。
北朝:《敕勒歌》、《木兰诗》。
(五)隋唐五代文学《全唐诗》收录作者2300多人,诗近5万首。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3)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
(4)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
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5)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春晓》。
(6)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高适《燕歌行》、《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7)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诗仙”。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jiào]书叔云》等。
(8)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
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
现实主义是杜甫创作方法上的最大特色,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此外,还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