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课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人文教育》
摘要: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地普遍重视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呢?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在其促进人生境界提升,理想的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它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它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自身内心由外到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了自我体会与心灵的觉悟。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人文教育》这门学科让我懂得了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学习的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这一门学科能对自己自身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创新得到很大的提高,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心灵、健全人格、提高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了了自身的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这一本书,总书讲诉了四部分的内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每一部分都从具体方面来介绍人文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一哲学与人文。哲学无处不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哲学、用哲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就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智慧之学”,热爱智慧要保持心灵的开放,要不停地质疑和询问,希腊古语说哲学起源于“惊讶”,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然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每个人都需要哲学吗?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让心灵自由。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让人知道该往哪里去。就哲学精神而言,是任何一个人,即使他不是哲学家,也必须具备的。所谓哲学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是一种独立判断,严密思考。孔子曾经说过“不人云亦云,对任何事物在未经思考之前,都不能盲目接受”。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那么思考对我们有用嘛?知识之所以常常与哲学相提并论,就是因为知识本身就是人们的思考结果,本身就是思考的结晶。哲学精神是远比具体知识更重要的一种东西,哲学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而且这门科学本身也处在一种变动之中,不断行进和发展。
中国哲学的根本特点之一是:观念上的“和而不同”和实践中的整体会通,具体地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无论是儒、释、道三家,还是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他们都相互渗透,互相吸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哲学如果以整体上来把握
的话,那么人文精神可说是它的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具体地说“人文”的主要内涵是指一种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把人的道德情操的自我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注重人的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并成等。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恐怕主要是想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人的精神生活、道德境界。
我们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有利于内心的觉悟,有利于心智的开放,有利于形成包容万物的心境。学习哲学是每个人要有的信念,因为哲学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人生。
二历史与人文。历史的积淀,就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就是做人、做事的学问,就是人生的智慧。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着神、自然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前我们所学的历史教材内容,其自身的发展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了人才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有了人才有了滚滚洪流的历史,只有人类才会用行动书写历史。我们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发展史,历史本身也证明了人的伟大作用。“舟所以比人君,小所以比梨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便充分说明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凡是认识到人的力量,以人为本地采取相应政策的国家才会走向富强,反之,泯灭人性的存在,蔑视人的力量的时代终究会被历史吞没。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随着统治者个人权利的膨胀,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政策
相应出台,最终使国家走向灭亡,秦末起义,黄巾军起义等,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人民力量的伟大,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是人创造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兴衰的动力,是社会前进的必要因素,因此,人文精神贯穿了整个历史。今天用时代的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栓释历史,已成为历史教学的关键,用时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用历史的观点来窥视现代,让历史为人所用,为今所用。所以应当培养当代学生用现代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并在历史学习中理解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
三文学与人文。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为‘语言艺术’。”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特定的阶级社会里,文学家总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用一定的世界观去反映和评价社会生活,表现出一定的阶级倾向。进步或优秀的文学是人类精神劳动的成果,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从社会生活出发,塑造各类人物形象,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起到推动社会和鼓舞人们前进的作用。
文学又称人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作用,它是指文学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文学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他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再现和歌颂人文精神,使人们在心理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在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然而在当今特定的环境下,大学的市场取向、功利取向日趋明显,文学日渐式微
的现状依然堪忧,人文精神日益淡薄,文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呼唤和弘扬人文精神,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学是人文领域里最敏感的,最活跃的门类,是塑造崇高人格、培养人文精神的圣洁殿堂。它是以认识作用为基础,以教育作用为主导,以美感作用为模式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提供人们高压的艺术享受,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分析和想象能力,促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和领悟社会现实中的美,激励人们区追求自由、美好和尊严,唤醒人们对个性发展和人道行为的渴望与追求。文学能培养人的美的个性,造就人格美,使人性更美好,促使学生追求崇高。
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娇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面对眼前这一大批人文成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今天,了解过去,继承人类所创造的的一切先进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主动地阅读并欣赏中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正确辨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于恶,从中吸取精华,抛弃糟泊,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我们文学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我们的青春、智慧和才能区推动社会前进,创造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
四艺术与人文。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创造力及生命经验的积累,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艺术、学习艺术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可以愉悦人的身心,使人受到真、善、美的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