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税收形式是田赋和徭役。

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迁,税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宋代是中国税收发展的关键时期。

北宋时期实行了地税和户税,南宋时期实行了均税法和经济特区制度,为后来的税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时期,实行了营缮法、丝绸专卖和盐铁专卖等新的税收制度。

明代时期,明朝实行了增收举措,如推行两税法和振兴商业等,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弊端,如盐法等。

清代时期,清朝进行了许多税制改革,如实现了完税、官粮、吏租、苛捐杂税的废除,颁布了《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和《大清律例》等法规。

但是,清朝税收体制混乱,导致财政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如在1950年实行了新的土地税制,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购销统一税法》,1980年实行了“三税合一”改革等,加强了税收管理和监管,并逐步完善和健全了税收制度。

当今中国的税制已经比较完善,涵盖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中国还在加强税收征管和创新税收政策,以适应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新中国税收发展史交流材料

新中国税收发展史交流材料

新中国税收发展史交流材料新中国税收发展史新中国税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建国初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税收收入非常有限。

国家的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商业税、工业税等财产税和直接税。

然而,由于农村占主体,税收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农业,导致税收负担不均衡。

1950年代,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税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国家搭建了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系,通过国家垄断和政府调控,实现资源配置。

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国计民生,新中国开始实行以增值税、营业税和利润税为主要税种的间接税征收制度。

到了1960年代,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个特殊时期。

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税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的失误,税收收入大幅下降。

在这个时期,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紧缩措施,包括节流、勤俭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压力,但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进程,市场经济得到推进,税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中国建立了现代税收制度,增值税和所得税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税种。

税法的立法和税制的完善成为税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还建立了一系列特殊的税收政策,如税收优惠、免税等,各种税收优惠措施使得中国成为投资的热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推进,中国税收制度逐渐完善。

2001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这部税收法规为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随后,为了加强税收征管、防止逃税和避税行为,中国实行了增值税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和水平。

2016年,中国进一步加强税收改革,推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

具体措施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推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取消营业税等。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始于古代农业社会。

在古代中国,税收主要包括地租和人头税。

地租是指土地被公共机构征收的一种费用,人头税是指按照人口数量收取的一种税费。

在中国的早期,税制非常简单,主要是为了支持政府的开支。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税制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在唐朝时期(618-907),税制逐渐进一步完善,政府以均田制为基础,按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征收地租。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的税项,如酒税、挑秀税、车船税等。

这些税收对于当时的政府而言,是保障其财政收入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随着宋朝的兴起(960-1279),税制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在宋代,税制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实施了新的税种,如门税、簿税、身钱粮、粮税等。

此外,税收机构也逐渐地形成了,建立了由税官管理的徭役系统,以及由税务官员主导的税收征收和管理体系。

在明清时期(1368-1911),中国税制的变化可以用“严管寛纳”四个字来概括。

明朝时期,税制逐渐走向严格管制,税种日益增多,并且税率也大幅上升。

这一时期的税制强调征税的效率和监管力度,并且实施了严格的税务考核和缴税制度。

为了整顿税制、加强税收管理,明朝实施了长达180年的头税制度。

到了清朝时期,税制进一步寛容了起来。

清朝开始推行“流征法”并且实行良种优税的政策,鼓励农民多种多收,以便提高财政收入。

税率相对较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较小。

同时,清朝还实行了官田制度和漕运制度,这对清朝的国家税收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税制的改革逐渐得到加强。

20世纪初,中国实行了以关税和地产税为主的税制,而后又陆续实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现代税制。

1980年代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强税收改革,陆续实行了从销售税制度转向营业税制度、从农业税制转向现代产业税制、从税务锁制逐渐转向税收征收等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总体来说,中国税制从简单到复杂、从严格到寛容、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态,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税收发展史范文

中国税收发展史范文

中国税收发展史范文税收作为一种国家征收财政收入的方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税收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起初是以劳动和物品形式作为纳税对象,随着社会进步和财政需求的变化,税种和征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下面是对中国税收发展史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您提供相关的参考。

中国税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部落社会。

当时,人们按劳动力和物品来纳税,主要是以农产品为纳税对象,如粮食、牲畜等。

这种税收方式在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时期较为常见,虽然形式简单,但也为国家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收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税收方式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贡赋制成为主要的税收方式。

各地的贵族和豪强需要向国家支付财产和劳动力作为赋税,国家以此来满足军费开支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得国家对税收的需求再次发生了变化。

当时的税收方式以货币税为主,国家开始使用金银贝币作为纳税的标准。

这种改变使得当时的税收制度更加便捷和规范,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秦汉时期,税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当时的税种主要有田赋、商税、民税等,并且征收范围日益扩大。

秦朝以厘金为单位进行征税,而汉朝则使用货币和粮食作为征税手段。

这种税收方式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也为帝国的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税收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唐宋时期,国家开始实行农民田赋和商税并举的税制。

田赋是指对耕种土地的征税,商税是指对商业交易的征税。

这种税收制度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也为封建王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明清时期,税收制度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

明朝的税种主要有田赋、户赋、商税等,清朝则推行了均税制度。

这些制度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也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

近代的中国税收制度主要起源于清末民初的时期。

中国税收制度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逐渐实行现代化的。

民国时期,制订了《税制法》并实行新的税收制度。

中国税收制度史

中国税收制度史

中国税收制度史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税收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以下是对中国税收制度史的简要概述。

1.税收起源中国的税收制度起源于古代的农业税收。

在古代,农民是主要的纳税人,税收通常以农产品或牲畜为单位进行征收。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税收逐渐涉及到更多的方面。

2.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实行按亩征税的制度,即“初税亩”。

这种制度将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由农民共同耕种,私田则由个人自行耕种。

按亩征税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三国时期的赋税制度三国时期,曹操实行了“屯田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农民种植,从中收取租金。

孙权和刘备则实行了“课田制”,按照土地面积和农作物收成征收赋税。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4.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开始实行“租调制”,即按照土地面积和农作物收成征收赋税。

同时,政府还通过盐铁专卖等手段增加财政收入。

这些制度为后来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5.五代十国时期的赋税制度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方政权开始实行按照人口和土地征收赋税的制度。

这种制度被称为“户调制”,其特点是按照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分别征税。

6.宋代赋税制度宋代是中国税收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政府实行了“二税法”,将赋税分为土地税和人头税两种,并开始征收商税和矿税。

这些制度的实施为后来的税收制度提供了借鉴。

7.明代赋税制度明代初期,政府实行了“一条鞭法”,将各种赋税统一征收,以银两为单位进行结算。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税收制度提供了参考。

8.清代赋税制度清代初期,政府实行了“地丁银”制度,将土地税和人口税合并征收,以银两为单位进行结算。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9.民国时期税收制度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税收制度。

政府实行了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税种,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

这些制度的实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税收主要是以徭役和物品形式存在。

夏代开始实行“田租”,即农民按照土地面积上缴税粮。

商代则实行“贡租”,即以贡品的形式纳税。

周代则逐渐形成了“九州制”,将国土划分为九个州,实行地方分权,税收也逐渐分散到各州。

同时,周代实行了“井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个人承包耕作,这也为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秦始皇时期,实行“均田制”和“三公九卿制”,同时实行了统一货币制度和统一度量衡标准,税收也进一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制度。

汉代时期,税收主要有田租和商税两种形式。

其中商税包括关税、市税、银税等。

同时,汉代还实行了“钱谷法”,即农民可以用钱替代部分纳税粮食。

第三阶段:唐宋时期唐代时期,税收主要有田租、地税和兵役三种形式。

地税是对土地的直接征收,兵役则是军役和徭役的形式。

宋代时期,税收形式逐渐多样化。

除了田租、地税和兵役外,还有“坊税”、“户税”、“关税”、“市舶税”等形式。

特别是“坊税”和“户税”,使税收更加精准,便于监管和征收。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税收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田赋”、“户税”、“商税”、“工税”、“烟酒税”等。

其中,“户税”和“田赋”是主要税种,同时还有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征税对象的“商税”。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在历史的演变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这些税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变迁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

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

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夏、商、周时期夏朝是第⼀个奴⾪制国家,我国历史上的税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贡产⽣于夏朝,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年⼟地收获的平均数按⼀定⽐例征收的农产物。

贡因其带有强制性,所以是具有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

助产⽣于商代,是指借助农户的⼒役共同耕种公⽥,公⽥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实际上是⼀种⼒役之征。

彻产⽣于周代,每个农户耕种的⼟地要将⼀定数量的⼟地收获缴纳给王室。

即由⼒役形式改为实物形式。

贡、助、彻这三者都是王室作为⼟地所有者对⼟地收获的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从税收起源⾓度看,由于王室⼜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具有⼀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收产⽣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鲁宣公⼗五年(公元前594年)实⾏了“初税亩”,宣布对私⽥按亩征税。

税这个名称始于“初税亩”,是指对耕种⼟地征收的农产物。

“初税亩”⾸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地私有制,是历史上⼀项重要的经济改⾰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个⾥程碑。

三、隋唐时期隋及唐前期的赋税制度均是以均⽥制为基础的租⽤调制。

“租庸调”是指以⼈丁为基本依据和计量单位,⽥有租,户有调,⾝有庸。

唐朝中期税法最⼤的改⾰是实⾏“两税法”。

税款分夏秋两次缴纳,故名两税。

两税的内容为地税与户税的合并,也就是以户税、地税为主统⼀各项税收,发展⽽为⼀种新的税收。

四、明清时代明朝赋税制度的改⾰主要是实⾏著名的“⼀条鞭法”,将地税与徭役合⼀,按⽥亩征纳,“计亩征银”,将繁复的赋役项⽬编为⼀条,均平了税负,简化了税制,由历代对⼈征税转为对物证税,由缴纳实物到缴纳货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代的实⾏的主要税法改⾰是实⾏摊丁⼊亩制度。

即“摊丁⼊地”就是丁银摊⼊地亩征收。

地丁合⼀,使得⼟地的开垦和⼈⼝的增加达到了历史空前⽔平,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11年⼤连市地⽅税务局征收情况2011年⼤连市地⽅税务局实现各项收⼊685亿元。

浅析中国税收发展简史

浅析中国税收发展简史

浅析中国税收发展简史税收早在我国的夏代就有出现,那个时候称之为“贡”,是将国家的土地按官爵大小分封给各级奴隶主贵族,让他们再转分给农民耕种,以用于“制禄”和“制赋”。

农民耕种官家土地,应上缴粮食的标准规定为十取其一,即“民耕五十亩,贡五亩”。

据悟空财税了解,到了商代,称之为“助”,指种私田所有者必须种一定比例的公田,公田的所有收获归王室。

到了周朝,“助”又演变成“彻”,“彻”是“贡”和“助”的结合,即耕种者可以选择“贡”还是“助”。

到了春秋时期,实行“初税亩”,即不在区分公田和私田,采取“履亩而税”,标志着我国的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人成熟时期。

悟空财税介绍,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的税收制度发展,唐朝初期建立“租庸调制”,“租”是指田租,“庸”指劳役税,“调”指上交部分土地所得。

公元780年,唐德宗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制”,即一律按财产、人丁确定等级,进行夏秋两次征税,之后一直沿用,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即将田赋与徭役合二为一,按亩缴纳。

1840鸦片战争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商业税厘金出现,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实即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

民国时期,我国全面引进西方近代税收制度,逐渐建立起了两套税收体系:中央税和地方税。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逐步走向完善,1994年推行分税制,使得增值税成为第一主税体。

至此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

据悟空财税查询得知,2001年以后,中国继续完善税制,分别在2001年,结合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开征车辆购置税。

2003年,国务院公布新的关税条例,自2004年起施行。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从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从2005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取消牧业税和屠宰税,对过去征收农业特产农业税的烟叶产品改征烟叶税。

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3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
1.古代王朝时期:最早的税收形式是田赋,也就是国家征收土地收益
的一种方式。

秦朝时期实行过九品中正制,按照地位和职业的不同划分纳
税人等级。

汉朝时期出现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税收这时主
要通过田赋统一征收。

2.中世纪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赋役制度,即向农民征收服役
和物品的一种税收方式。

隋唐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封建地主土地税和差役
制度也引入了明朝。

同时,市场经济开始发展,商税成为重要的税收形式。

3.清朝时期:清朝时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税收制度也进行了。


朝采取了领地税制,即对一些领地征收一定的税收。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
土产税,兵员粮饷等税收形式。

4.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税收制度的现代化。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土地税令》,建立了土地税制度,并逐
步建立了资本税、营业税、关税等税种。

中国税收发展史的特点:
1.政治和经济相结合: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往往是政治和经济相结合
的产物。

通过税收的征收和分配,既可以让王朝统治者维持政权,又可以
建立国家的财政收入。

3.多样性:中国税收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
和特点。

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税收制度呈现出多样性。

中国古代税收史

中国古代税收史

中国古代税收史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

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

一、税收历史(一)、先秦夏朝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有赋税制度。

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贡"法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的赋税立法没有准确详实的直接史料。

《孟子•滕文公上》有"殷人七十而助"说。

孟子在此解释"助"就是"籍也",即耕种公有土地的平民为商王提供的力役地租。

其税率按孟子说法,应是十一税率。

周朝基本上是沿袭了夏商的赋税制度。

西周仍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推行"彻法"。

两周时期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

公元前685年左右管仲相齐,实行"井田畴均,相地而衰征","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虚";同时,"划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驰而税",按土地质量等级和年景的好坏向土地占有者征收赋税;公元前645年晋国"作辕田","作州兵",据说就是把土地赏给实际占有者,按占有土地地多少负担军需兵器;公元前594年始,鲁国实行"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按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计亩征收税、军赋、田赋等;公元前548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进行私有土地的登记,根据收入的多少和土地的等级来确定赋税;公元前538年,郑国"作封洫",承认土地占有的现实;"作丘赋",按私有土地收赋税;公元前408年,秦国"初租禾",按私人耕地的收获量征税。

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

中国税收制度

中国税收制度

中国税收制度中国是一个税收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税收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为了更好地帮助公民了解中国税收制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国税收的历史发展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敕赋的产生,汉朝时期出现了民头、亩产法等形式的赋税;随着时间的推移,税制逐步完善,唐朝时期,租庸调制度出现,宋朝以后,开始实行货币税制,清朝实行采地赋制,直到1902年,清政府发布了实施现代税制的方案,才拉开了中国现代税收制度的序幕。

中国现代税收制度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税收也是由国家统一制定;1980年代初至2001年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开始走向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税收制度已针对现代市场经济进行重要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二、中国税收制度的概述中国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增值税是中国税收制度的基础,也是占税收总收入的最大份额。

此外,中国税收制度还有一些特殊的税种,比如烟草税、车辆购置税、城建税等。

这些税种不仅可以为国家带来收入,还起到了一定的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三、中国税制改革历史证明,税制改革是一项既困难又必要的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审慎地制定税制改革政策,避免造成过度负担或不公现象的出现。

从2018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比如减税降费、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调整企业所得税等,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帮助企业降低负担、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四、税务合规税收合规可以理解为遵守税法规定的行为准则。

税务合规的目标是在保持合规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对于国家税收贡献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确保企业的廉洁自律。

中国现代税收史[资料]

中国现代税收史[资料]

中国古代税收史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

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

一、税收历史(一)、先秦夏朝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有赋税制度。

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贡"法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的赋税立法没有准确详实的直接史料。

《孟子•滕文公上》有"殷人七十而助"说。

孟子在此解释"助"就是"籍也",即耕种公有土地的平民为商王提供的力役地租。

其税率按孟子说法,应是十一税率。

周朝基本上是沿袭了夏商的赋税制度。

西周仍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推行"彻法"。

两周时期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

公元前685年左右管仲相齐,实行"井田畴均,相地而衰征","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虚";同时,"划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驰而税",按土地质量等级和年景的好坏向土地占有者征收赋税;公元前645年晋国"作辕田","作州兵",据说就是把土地赏给实际占有者,按占有土地地多少负担军需兵器;公元前594年始,鲁国实行"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按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计亩征收税、军赋、田赋等;公元前548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进行私有土地的登记,根据收入的多少和土地的等级来确定赋税;公元前538年,郑国"作封洫",承认土地占有的现实;"作丘赋",按私有土地收赋税;公元前408年,秦国"初租禾",按私人耕地的收获量征税。

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

中国税收史

中国税收史

一、税收产生的历史过程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一一贡。

一般认为,贡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

到商代,贡逐渐演变为助法。

助法是指借助农户的力役共同耕种公田,公田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实际上是一种力役之征。

到周代,助法又演变为彻法。

所谓彻法,就是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量交纳给王室,即“民耗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

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发展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

春秋之前,没有土地私有制。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到春秋时期,在公田以外开垦私田增加收入,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宣布对私田按亩征税,即“履亩十取一也。

“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

除上述农业赋税外,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出现了商业手工业的赋税。

商业和手工业在商代已经有所发展,但当时还没有征收赋税,即所谓“市廛而不税,并讥而不征。

”到了周代,为适应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始对经过关卡或上市交易的物品征收“关市之赋”,对伐木、采矿、狩猎、捕鱼、煮盐等征收“山泽之赋”。

这是我国最早的工商税收。

(一)奴隶社会夏朝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有赋税制度。

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贡〃法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的赋税立法没有准确详实的直接史料。

《孟子•滕文公上》有〃殷人七十而助〃说。

周朝基本上是沿袭了夏商的赋税制度。

西周仍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推行〃彻法〃。

两周时期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

公元前594年始,鲁国实行〃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

《税收发展史》课件

《税收发展史》课件

中国税制改革日趋深入,稳定和公平的税收环境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也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
税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税收科技的发展,税收模式将会永远变化。
财政税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税收贡献着国家财政收入,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同时支配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
税收逃漏与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税制现状
1
现代中国税制的发展历程
中国税制体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自1980年代开始实行个人所 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种。
2
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特点和应用
所得税对个人和企业的所得征收,增值税对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征收,企业所得税 作为税收体系组成部分引起了许多关注。
3
未来税收改革与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
1
秦汉的均田制度与属地税制
2
秦朝实行的是秦始皇生前的燕、赵、韩地的
属地税制;汉初实行的是均田制度,晚期由
地亩制代替。
3
Hale Waihona Puke 周朝的赋役制度周朝实行的赋役制度,是农民自耕自战的生 产方式,同时形成了徭役赋税制。
隋唐的均田税制与衙役制度
隋代的均田制度,是对古代均田制度的发展 和完善,在唐代基本确定,在衙门设置衙役。
现代国家税制
1 工业革命后的税收制度 2 个人所得税的出现
3 税收体系的变革与完善
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后逐渐 制定新的税收法规,如个人 所得税、增值税等。
个人所得税是现代税制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 展必然与流行的纳税原则联 系在一起。
现代国家税收主要实行征收 “直接税“的核心,结构和税 率等都在长期不断地调整完 善。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演变篇一: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1.秦以前的赋税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这是赋税的雏形。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地税的开始。

秦朝时期赋税的沉重,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由于税务繁重,导致秦短命而亡。

2.编户齐民(汉):编户齐民: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

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汉代的编户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的正式形成.3.租调制度(北魏)实行与均田制配套的租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栗,调(户税)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4.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唐)唐前期沿用租调制并发展为庸租调制,“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指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交纳绢或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以上税收制度的共同点是以人工为主要的收税标准,不同点是唐朝开始有了纳绢代役。

唐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

780年唐政府改行宰相杨炎提出“两税法”:按照财产和土地的多少征收户税和地税,户税按户等以钱定税,地税按田征粮。

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

这次变化的基本精神从标准上看是改税丁为产税,从征收内容看是货币和实物都有,符合但是土地集中和贫富变化的社会现实,是地主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奠定了唐朝后期至明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基础。

5.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宋)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6.一条鞭法(明)清朝承袭明制,以“田赋”和“丁役”合称地丁银作为封建国家的主要税收。

为解决赋役混乱和负担不均,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即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3篇

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3篇

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3篇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1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中国古代,税收体系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对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进行探析。

秦汉时期,实行轻徭薄赋,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

秦始皇统一币制,增设盐铁官,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秦汉时期对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并建立了专门的财政部门,建立了相对统一的税收制度。

其中重要的税种有田租、赋粮、商税等。

史书记载:“秦税既集,岁米百四十万石,各以其方均之。

……犹得百万金。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社会经济萎靡。

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先贤贾思勰编纂的《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对宋前国家农耕生产及其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其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税收的办法,如缩小官田、限制豪族土地、统一税制等。

到隋唐时期,受文化涵养的影响,对农业生产进行制度性规范,出现了完善的税收制度。

唐宋时期,税收制度达到了相对壮丽的地步。

唐朝贞观年间实行“两税法”,即征收田赋和户口调查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唐玄宗大曆年间编纂和颁布的《永乐大典》,将唐代财经税政卷中的薛能《农政纪事》、包饶《户口调查法式》、何韶《全唐会要》等汇编在内。

由此看来,唐代税收制度已相对完整。

宋代的税收制度极为复杂,不仅有明税(田赋、布帛赋、钱粮税),还有暗税(州府税、民间募粮、米价等)。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多种附加的税种,如文、武科举税、税印、杂役等,甚至还有奴隶产税、妓女赋税等诸多非常规的税收项目。

在此环境下,商人和地主豪绅不仅有机可乘,一些地方还发生了收储收粮和征购有区别的“两步盐法”。

这些不合理的税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元明清时期,税制的变化十分显著。

元朝开始实行的盐铁专卖制度,是中国税制中被斥责最多的一项措施。

明朝初年受海外航行的冲击,增加了对农业税收的征收。

此后明朝对税收的改革基本停滞,但清朝在税收方面,再次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统制。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第一阶段:奴隶社会的税收制度在奴隶社会,农民和工商户被奴役,其收入几乎全部归于统治者,被征收的税收主要由徭役和租税构成。

徭役是一种强制性劳役,要求农民和工商户到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劳力;租税则是以农产品作为征收对象,常见的有粮食、柴薪、棉花等。

税收征收主体的调节权极大,政府凭借管理奴隶的手段来要求农业生产。

第二阶段: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后,农民地位有所提高,税收制度亦有所变化。

主要税种包括土地出租税、田赋、钱粮等。

土地出租税是农民以土地出租为基础向地主支付的租金,一部分会以现实或劳役的形式提供给地主;田赋则由农民将地产(田地或房屋)出租或销售给政府或地主,以享受所得;钱粮是农民将一定比例的产出上缴国家或地方政府以供赋税使用。

此外,还有契税、工商税等,主要用于调节土地和商品买卖过程中的税费。

第三阶段:唐宋时期的税收制度唐宋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税收制度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税收制度主要依靠江南地区发展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来实现。

唐代主要税种包括租庸调和市占等。

租庸调是凭借土地贡品或土地税收赋以进居贡所,调是百姓上缴粮食、劳力的赋税。

市占是掌握市场经济带来的收入,主要通过税收、赋役和地租征集而来。

宋代在唐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比如增加了科举税作为一种税收形式,同时加强了对民间商业的税收征收。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的税收制度明清时期的税收制度相对较为复杂,税种也更加多样化。

明代税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对农民以田税为主要税种。

田税根据土地的等级和产量大小而定,分为高折、中折和低折三种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税率。

此外,还有契税、车船税等。

到了清代,税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税收形式有田赋、佃税、附加税和杂税等。

佃税是收取土地农户的租金,附加税是对商品交易征收的税金,杂税则包括种植税、户口税等。

改革开放以来税种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税种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税种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种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当时的税收体系主要由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等几个税种构成。

这些税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逐渐得到了完善和调整。

19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逐步引入了增值税制度,这一税种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税种之一。

此外,中国还逐步推出了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新的税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4年,中国实施了企业所得税改革,将企业所得税从原来的两级税制调整为统一的25%税率。

此后,中国还陆续对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种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税收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2000年代以后,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税收制度的改革力度。

2008年,中国实施了个人所得税改革,扩大了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并调整了税率结构。

此外,中国还逐步开展了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以及对资源税、环境税等税种的改革和调整。

2018年,中国实施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进一步完善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并调整了税率结构。

同时,中国还开始试点推进社会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合并征收,以促进税收制度的协调和统一。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少数几个税种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

税收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不断推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追求税收制度的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

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

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一、夏、商、周时期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历史上的税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贡产生于夏朝,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

贡因其带有强制性,所以是具有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

助产生于商代,是指借助农户的力役共同耕种公田,公田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实际上是一种力役之征。

彻产生于周代,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缴纳给王室。

即由力役形式改为实物形式。

贡、助、彻这三者都是王室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收获的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从税收起源角度看,由于王室又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具有一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收产生的起源。

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 年 ) 实行了“初税亩”,宣布对私田按亩征税。

税这个名称始于“初税亩”,是指对耕种土地征收的农产物。

“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

三、隋唐时期隋及唐前期的赋税制度均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用调制。

“租庸调”是指以人丁为基本依据和计量单位,田有租,户有调,身有庸。

唐朝中期税法最大的改革是实行“两税法”。

税款分夏秋两次缴纳,故名两税。

两税的内容为地税与户税的合并,也就是以户税、地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发展而为一种新的税收。

四、明清时代明朝赋税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实行著名的“一条鞭法” ,将地税与徭役合一,按田亩征纳,“计亩征银” ,将繁复的赋役项目编为一条,均平了税负,简化了税制,由历代对人征税转为对物证税,由缴纳实物到缴纳货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代的实行的主要税法改革是实行摊丁入亩制度。

即“摊丁入地” 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地丁合一,使得土地的开垦和人口的增加达到了历史空前水平,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11 年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征收情况2011 年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实现各项收入685 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税种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税种的发展历史

工商业税、货物税、盐税、关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使用牌照税、牧业税……改革开放前,国家税收体系的初步建立,为新中国迅速恢复生产和开展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财政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受到重视。

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获人大通过,税制改革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向前推进。

而1983年到1984年的先后两次“利改税”,则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引领中国税制改革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制度
(一)建立和健全涉外税制
1980年9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时明确规定涉外企业继续沿用修订后的工商统一税,并要缴纳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

至此,我国的涉外税制初步建立起来。

(二)第一步利改税
1983年为了通过用税收来规范围家与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国家实行第一步利改税改革,即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简称利改税。

主要内容是:凡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的利润,一部分采取多种形式上缴国家;凡有盈利的国营小型企业,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原则上归企业支配。

第一步利改税对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第二步利改税
1984年国家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即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

发布了关于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等税种的行政法规。

主要内容是:把原来的工商税按性质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4种税;对某些采掘矿产资源的企业开征资源税;恢复和开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4个地方税;对企业继续征收所得税,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国营企业调节税。

两步利改税完成后,一方面基本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也使国家财政有了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初步确立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四)工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在两步利改税的基础上,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国营企业奖金税(1984年发布,1985年修订发布)、集体企业奖金税、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前身为1983年开征的建筑税)、筵席税等税种的行政法规,并决定开征特别消费税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五)改革和完善了农业税制
1979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出现和逐步推广,
对农业税制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革和完善。

农业税实行了起征点、户缴户结的纳税方式及折征代金等方面的改革完善措施,牧区省份也适时调整了减免税政策;全面开征了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契税政策。

到1993年,我国的税收制度共由37种税构成,具体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特别消费税、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资源税、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烧油特别税、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筵席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牧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屠宰税、契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工商统一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房地产税、农(牧)业税(包括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船舶吨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税制
1992年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这一时期是中国税制改革全面深化的时期,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税制改革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全面改革了货物和劳务税制,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一的货物和劳务税制。

第二,改革了企业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

第三,改革了个人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第四,对其他税收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如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了土地增值税,取消了盐税、烧油特别税、集市交易税等若干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新设了遗产税、证券交易税(这两种税后来没有立法开征)。

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25种税收,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和牧业税。

此后至2000年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国务院陆续改革了农业特产税制度,修改了《契税暂行条例》,发布了《车辆购臵税暂行条例》,并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994年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改革的方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外国税制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的,推行以后从总体上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经过这次税制改革和后来的逐步完善,到20世纪末,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1年以后的税制改革
2001年以后,中国继续完善税制,分步实施了下列重大改革:(一).逐步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从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从2005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取消牧业税和屠宰税,对过去征收农业特产农业税的烟叶产品改征烟叶税。

(二).完善货物和劳务税制:2001年,结合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开征车辆购置税。

2003年,国务院公布新的关税条例,自2004年起施行。

2008年,国务院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初步实现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结合成品油税费改革调整消费税,自2009年起施行。

(三).完善所得税制: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3
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

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过去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起施行。

(四).完善财产税制:从2006年到2009年,国务院先后将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税合并为车船税,自2007年起施行;修改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和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将对内征收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改为内外统一征收,分别自2007年和2008年起施行;取消城市房地产税,将对内征收的房产税改为内外统一征收,自2009年起施行。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调整原油、天然气、煤炭、盐、大理石、铜矿石和磷矿石等若干类资源产品的资源税税额标准。

此外,将船舶吨税重新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取消了筵席税,不再提及开征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

通过这些改革,中国的税制进一步简化、规范,税负更加公平,宏观调控作用增强,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税收的连年大幅度增长。

农业税条例被废止皇粮国税2006年退出历史
"赞成162票;反对0票;弃权1票。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

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
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明年第一天开始,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在广大农村地区征收农业税。

从1983年开始,除农业税外,国务院还根据农业税条例的规定,决定开征农林特产农业税,1994年改为农业特产农业税;牧区省份则根据授权开征牧业税。

至此,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实际上包括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等三种形式。

农业税条例的施行,对于贯彻国家的农村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国家掌握必要的粮源,保证基层政权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

29日表决通过的这个决定,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设立或者取消某一税种,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

而国务院只能依照法律授权,减征或者免征某一税种。

尽管此前国务院已经决定减征和免征农业税,但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彻底取消农业税。

这位负责人表示,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后,并不意味着农民不再交税。

“如果农民经商、开办企业,还需要缴纳相应的税种,这有利于城乡税制的统一。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