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知识点《经济生活》中必知55个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知识点《经济生活》中必知55个名词解释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4.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5.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7.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8..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9.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0.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1.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1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15.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6.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17.信用卡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款现金、信用凭证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18.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19.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0.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1.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所兑换的本币数量。
22.人民币汇率:一定单位的人民币所兑换的外币数量。
23.外汇汇率升与跌: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7---大概念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7---大概念引言本文旨在解读高中政治新课标中的第七章——大概念。
大概念是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概念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
大概念的定义大概念是指在政治学中对一类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性概括和抽象的概念。
大概念的作用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分析政治现象的框架,并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大概念具有包容性和归纳性的特点,能够将一些具体的现象归类为同一类别,从而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研究。
大概念的作用大概念在政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概念帮助我们对复杂的政治现象进行分类和概括,从而有助于我们理清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其次,大概念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政治现象中的普遍性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我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把握。
此外,大概念还可以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工具,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背后的原因。
关键概念在大概念中,有一些关键概念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这些概念在政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理解政治现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1.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它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2. 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认知和态度。
政治意识涉及到人们对权力、利益、公共事务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看法和价值观。
3.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活动。
政治行为可以包括选举投票、政治参与、政治抗议等方面,是个体对政治的参与和表达。
4.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在政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和惯。
政治文化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政治行为的共同规范。
结论通过对大概念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
大概念作为政治学的基础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地理解政治的视角。
掌握大概念有助于我们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常用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常用名词解释基础知识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由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家要想顺利实现价值,就必须关注使用价值(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让渡”.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行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4、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但它们对商品生产者却具有重大意义——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超额利润.(鞭子作用)5、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反比无关6、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无关正比二、货币:1、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2、含义: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职能:价值尺度(无需现实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大小.流通手段(需要现实货币)媒介商品——货币——商品(时空)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商品价格总额4、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5、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行、面额与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表现危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实质通货膨胀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紧缩性上调利率上调税率社会总需求>总供给通货紧缩物价全面、续下跌经济衰退扩张性下降利率下降税率社会总需求<总供给6、信用工具:信用卡: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现金支票与转帐支票7、外汇:用外币表示的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升高或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或降低8、人民币汇率(币值)变化的原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通胀、通缩等)、进出口贸易是否平衡;9、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有利不利升高进口;调整经济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出口;诱发通胀降低刺激出口;增加就业;增加外汇储备进口;经济发展10、保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三、价格1、价格的形成因素⑴决定因素: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⑵、影响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买方、卖方市场)、竞争程度;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以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2、价格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⑴对生活的影响:对需求量的影响.一般而言,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相关商品中的互为替代品及互补商品的影响.⑵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⑴根本因素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物价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其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⑵消费心理:对经济发展包括收入的心理预期;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该国分配政策及收入差距大小关系密切.我国消费拉动经济能力不强)⑷生产的刺激,如性能、质量、包装等,广告、服务质量等2、消费类型:有形商品消费与劳务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与贷款消费与租赁消费3、消费结构与恩格乐系数4、做理智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完善市场经济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通过价格、竞争、供求市场机制准确、及时、灵活地反映经济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①经济关系市场化(各种关系都是通过市场建立的如平等、竞争的关系);②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③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调节市场来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多运用经济、法律手段)④经济运行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运行如准入、竞争、交易等有法律、规则进行规范)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个性)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资产优势、国有经济的控制优势——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和关键领域)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4、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有效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5、解决措施:①建立市场规则,完善市场秩序: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规范市场.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其中,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②完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不足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调整经济利益来影响经济生活——行政、权力手段总措施通胀通缩根本目标税收政策税率、征税对象、纳税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权力、司法、行政部门行政手段:运用强制性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经济.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市场准入禁令等——政府.它是辅助手段.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价格、竞争、供求调节具有局限性┃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①建立秩序:A规则(准入、竞争、交易)B社会信用体系解决措施————┃②完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不足┃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个性)(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时政热词哈尔滨冰雪热讲解与练习
高考政治时政热词“哈尔滨冰雪热”讲解练习【名词解释】哈尔滨之“热”,“热”在冬季,“热”在冰雪。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进一步强调,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他还强调,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一个“全产业链”,一个“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极具针对性地指明了黑龙江发展冰雪经济的正确方向。
【政治术语积累】①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②冰雪旅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③冰雪旅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④冰雪旅行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机会。
哈尔滨的冰雪艺术和雕刻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盛名,这不仅推动了冰雪艺术的发展,还为哈尔滨打造了独特的文化品牌。
【考查角度】一、经济与社会1.哈尔滨冰雪热的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使南方众多游客来到哈尔滨感受冰雪的魅力。
②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哈尔滨旅游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体验,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③当地政府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稳定物价。
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为旅游业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哈尔滨旅游业发展活力。
④我国不断完善内需体系,激发消费者旅游热情。
2.哈尔滨如何把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如何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①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正确的地方发展战略。
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及多项措施,加快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为旅游业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时政热词大兴调查研究讲解与练习
高考政治时政热词大兴调查研究讲解练习【名词解释】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就是作风要实;“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准”,就是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
【政治术语积累】①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②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③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考查角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原因①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带领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基本经验。
②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调查研究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刻把握世情党情民情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③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践行初心和使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政治与法治1.我党坚持大兴调查研究的原因①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高中政治题的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题的名词解释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词,这些名词通常用来描述政治理论、制度和实践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高中政治题中出现的名词,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资源共享、社会公正和人民权益。
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消除贫困、不平等和剥削,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或国家所有,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
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经济活动由市场调节,追求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自由、个人权利和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
资本主义通常伴随着私有财产、市场竞争和利润追逐的特征。
三、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基于人民的意志和人权的平等。
民主制度中,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得到保障,政府权力受到限制和监督。
民主制度强调个人自由、合法权力和公共利益。
民主的重要特征包括普选制度、权力分立和公民的参与。
四、国家国家是一个特定地域内的政治组织,具有法律法规制度和独立政府。
国家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保护国家利益和管理国家事务。
国家通常由一个中央政府领导,下设地方政府。
国家的形式和制度各异,主要包括民主国家、集权国家和联邦国家等。
五、政府政府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国家事务和管理国家事务。
政府通常由选举产生,并负责制定和实施政策、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家利益。
政府由国家元首(如总统、国王或首相)领导,相应的行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负责政府事务。
六、法治法治是一种基于法律的治理原则,强调法律适用于所有人和组织,并限制政府权力的行使。
法治的核心思想是法律上的平等、公正和个人权利的保障。
在法治社会中,政府和公民都受制于法律,法律作为最高的权威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利。
七、人权人权是人类普遍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无论种族、性别、宗教或国籍如何。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国际金融名词解释1、国际金融系列帖--什么是国际金融国际间有了经济交往,特别是有了商品贸易以后,就产生有关货币收付、汇兑、信贷、结算等一系列问题,从中又引起资金流动、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构成一般所说的国际金融。
因此,可以概括地说,所谓国际金融,就是分析研究和处理国际间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等问题的总称。
国际金融包括:货币与借贷资本运动规律,以及影响这些规律发挥作用的因素;经营与管理这些货币与借贷资本运动的业务形式与组织机构;政府或其他组织对货币与借贷资本运动所规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政策措施。
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金融主要受一国金融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国际金融则受到各个国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条例以及国际通用的惯例和通过各国协商制订的各种条约或协定的约束。
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它们在对外经济、金融领域采取的方针政策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会导致十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2、国际金融系列帖--学习国际金融的目的意义学习国际金融的目的要求:一是掌握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会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二是掌握国际金融宏观理论,学会用以说明和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掌握我国涉外金融工作中的方针、政策和做法,学会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四是掌握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的相互关系,为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搞好现代化建设,奠定理论业务基础。
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要扩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都离不开国际金融。
2.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下,财经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国际金融知识、实务和理论,因为对外开放涉及的面很广,各种财经工作都与国际金融息息相关。
高中政治名词解释:基尼系数
高中政治名词解释:基尼系数什么叫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6。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我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在基尼系数的变动中,与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密切相关的税收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重要层面。
新课标 高中政治
新课标高中政治
摘要:
1.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概述
2.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3.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一、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概述
新课标高中政治是指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对高中政治课程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新课标高中政治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1.坚持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强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加强公共参与,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4.提升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意义和影响
1.对学生而言,新课标高中政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2.对教师而言,新课标高中政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3.对社会而言,新课标高中政治有利于培养一代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公民,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中政治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为您简要介绍一些高中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理论基础1. 国家与政权: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有着一定的领土、人民和主权。
政权则是国家运行的核心,代表国家的权力。
2. 三权分立:政治权力在国家中被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个独立的部门,以维护权力的制衡和平衡。
3. 民主与专制:民主是指人民通过选举和参与来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而专制则是一人或一小团体掌握国家权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主探索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政府与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体系来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力。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通过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合作,参与国家政治建设。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四、经济与政治结合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保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3. 新发展理念:中国提出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1. 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面临的由内外因素造成的不受威胁的状况,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精讲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精讲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
二、政治学的分类1. 比较政治学:研究各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异同。
2. 国际关系学: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际组织的运作。
3. 政治思想史:研究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国家与政权1.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具有领土、人民和主权。
2. 政权的定义: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或个人。
四、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1.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
2.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特点。
五、民主政治与集中政治1. 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指国家政治权力由人民行使,政府通过选举产生,并受到人民的监督。
2. 集中政治:集中政治是指国家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或少数组织手中,政府权力不受广大人民监督。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七、中国的领导中国是中国的执政党,对国家的各项决策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发展道路。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十、中国的党和国家机构中国的党和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等。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中国领导下,依法治国的一种发展道路。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一套法律规范体系。
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法治社会的各项工作。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概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概览
一、政治的基本概念
- 政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 政治具有社会性、普遍性、有组织性和合理性等特点。
- 政治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国家与政权
- 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社会组织。
- 国家由人民、领土和主权三个要素构成。
- 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
三、政治制度与政治权力
- 政治制度是指一定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政治权力是指实施国家政权的能力和权威。
四、政治文明与政治文化
- 政治文明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政治领域内的发展水平。
-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观。
五、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参与
-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 政治参与是指个人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
六、政治与经济、文化、法律的关系
-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政治对经济、文化、法律有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七、政治与生活
- 政治活动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 个人的生活受到政治的影响,同时个人的行为也会对政治产
生影响。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的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名词解释:CPI指数
高中政治名词解释:CPI指数什么叫CPI指数?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E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
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
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
全面概述:高中政治必修知识
全面概述:高中政治必修知识1. 政治基本概念- 政治:指人类社会成员在共同生活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 政权:指一定范围内的统治者掌握的国家权力。
- 国家:指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的统一组织形式。
- 政党:指在政治竞争中追求政权的集团组织。
2.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民主集中制: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制度。
3. 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国家的根本任务- 繁荣富强:通过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 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 文化强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5. 政治参与与民主监督-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群众自治和群众监督:发展基层民主,推动群众自治和群众监督。
6. 国际政治与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参与南南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 和平与发展: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为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的全面概述,包括政治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政治参与与民主监督以及国际政治与外交等内容。
高中政治选必一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选必一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选必一名词解释如下:
高中政治选必一是高中政治学科中的一项必修课程,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高中政治选必一也是高中政治学科中的一项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是否学习该课程。
该课程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高中政治教材或咨询政治老师。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1)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一、政治基本概念在高一政治必修二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政治概念。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指导和管理社会各方面活动的一种行为和实践。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党政治、国际政治等各种政治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政治思想是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总称。
政治制度则是指导和管理社会各领域活动的一种方式和制度。
政党政治是指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国际政治是研究国际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国家与政权国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组成,是人民共同生活的地域范围。
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机构和组织。
政权可以分为专制政权和民主政权。
专制政权是指权力高度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的政权形式,民主政权则强调人民的主权、法治和公正性。
三、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一种趋势。
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总和。
四、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政治制度是指导和管理社会各方面活动的一种方式和制度。
政治制度分为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
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主权、法治和公正性,专制制度则权力高度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
国家治理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机构和政策来管理和引导社会各方面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
五、政治与经济关系政治与经济是社会生活两个重要领域之一,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经济发展又为政治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六、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指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按照党的思想路线和党的纪律要求,以培养党员为核心,实现党的全面建设的过程。
党的领导则是指党作为一种政治力量,通过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领导和管理。
新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新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高中政治课程通常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总结:1. 经济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 经济制度: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 经济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 宏观调控: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
2. 政治生活:- 国家制度: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 政治参与:认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理解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法治国家: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学习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
3. 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 文化多样性: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不同文化。
- 文化创新: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文化创新。
4. 社会生活:- 社会公平正义: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学习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社会保障: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 社会治理:学习社会治理的模式和方法,理解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5.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理念: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措施,学习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 绿色发展:认识绿色发展的意义,学习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6.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国际形势: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外交政策: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原则。
- 国际合作:学习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理解多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7.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规范:学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规范。
- 公民道德建设: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发展: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政治法律的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法律的名词解释在高中政治法律教育中,我们需要学习许多相关的名词和概念。
这些名词和概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法律和政治的运行。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一些高中政治法律教育中常见的关键名词和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宪法宪法是一部国家或组织的最高法律文件。
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架构、行使范围和限制。
宪法通常包括国家的基本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以确保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人权人权是指个人享有的基本自由和权利,这些权利被认为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无论种族、国籍、性别、宗教信仰等。
人权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公平审判、不受酷刑和虐待、受教育的权利等。
保护人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各国政府通过法律和国际协定来确保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
三、司法司法是指国家的审判机关通过法律解决争议和判决案件的过程。
司法体系由法院组成,包括最高法院、高级法院、地方法院等。
司法机关的职责是根据法律制裁犯罪、维护社会公正,确保个人和团体的权益得到保护。
司法独立和公正是司法制度的核心原则。
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要求社会的资源和机会在个人之间公平分配。
公平正义追求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结果,反对任意的歧视和特权。
公平正义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来消除贫困、促进平等权利,并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五、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享有的权利。
公民权利包括言论自由、结社自由、行动自由、选举权、受教育权等。
公民权利的行使应遵守法律的限制,并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
公民权利与个人义务相对应,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六、法治法治是指国家运行和社会秩序以法律为基础的原则和制度。
法治要求国家和个人在法律的规范下行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法治的核心原则包括平等、公正、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公正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高中政治新名词解释1、科学发展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呢?去年秋季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曾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首次提出新的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所谓"全面",就是不能"片面"。
不能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和人的发展;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牺牲环境、资源、生态。
所谓"协调",就是要注重"平衡"。
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
所谓"可持续",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这也是"全面"和"协调"所追求的目标。
这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后中国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把重点放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经济意义:(1)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2)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3)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长期以来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为“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则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以“3R”为准则的操作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
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
(1)、经济原因(意义):①可持续发展②新型工业化道路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⑤资源的优化配置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经济上怎么做:①走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②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依靠科技④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科学发展观⑥提高经济效益4、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四点好处五个弊端“利”能刺激消费、缓解贸易摩擦。
第一,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弊”不利吸引外资、影响市场稳定。
第一,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
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应将其放在更为深层的背景上考察。
5、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3)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和效益。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再次,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时政报2005年11月29日第二版)6、八荣八耻与市场经济“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
信用经济也就是道德经济,需要一定的道德精神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保障,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
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诚信。
经济理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加强诚信建设,有利于维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
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总的要求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
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
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
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
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十一五”期间关键是要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