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及相关知识;2.掌握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5.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6.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难点:1.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熟练掌握控制温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酸奶制作的原材料和工具:牛奶、酸奶菌、保温壶、保温箱等;2.教师准备课件、PPT、实验演示视频等;3.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4.所有实验器材、原材料、环境要做好清洁消毒和教学安全保障工作。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提问孩子们熟悉的发酵食品有哪些?(如:面包、豆腐、酸菜、酸奶等)2.解释:酸奶是一种含有大量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而发酵的原理是菌类利用糖分进行代谢过程,同时产生乳酸,从而使乳中的蛋白质凝固变成酸奶的过程。
步骤二:呈现1.用课件、PPT或实验演示视频等形式,演示学生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方法,并放大和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步骤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按照老师的指导,动手操作,亲身去探究酸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牛奶和酸奶菌;2.先煮沸牛奶;3.等待牛奶降至适宜温度;4.加入酸奶菌并搅拌均匀;5.将混合物倒入容器内并用保温箱保温。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老师要带领学生注意制作中的关键环节,比如,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细菌、污染等影响酸奶质量,以及保持温度等重要步骤。
步骤四:实验记录1.学生按照规定格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数据,并和小组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2.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享自己对酸奶制作的理解和思考。
步骤五:总结1.教师引导,让学生自觉总结本次实验所掌握的相关知识;2.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测试,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优秀教案
2.做酸奶【教育目标】1.能测验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
3.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办法。
4.可以经过阅览、搜集材料和沟通知道细菌和病毒。
【教育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育难点】在模仿细菌繁衍的试验中核算细菌繁衍个数。
【教育预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鲜奶、白糖、保温杯等。
【教育时刻】2课时【教育进程设计】榜首课时一、学习制造酸奶的办法1.说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2.学生沟通吃酸奶的感触并猜想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办法: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 ℃— 40 ℃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边参加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 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制造酸奶时需求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置作业1.制造酸奶,下次带来和咱们一起品味。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材料,下次沟通。
第二课时一、安排学生展开酸奶品味会1.说话:前几天,咱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日,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得!下面咱们就举办一个酸奶品味沟通会。
要求:在酸奶品味沟通会上,你可以品味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样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以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味并沟通。
3.全班报告并沟通。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味酸奶的进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知道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辅导并协助学生确定研讨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学生针对问题评论并猜想。
一份简单易懂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作教案
本文介绍一份简单易懂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作教案,旨在帮助老师们教授六年级学生制作健康美味的酸奶。
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制作原理。
2、掌握酸奶制作过程和酸奶的存储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酸奶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
2、难点:酸奶的发酵过程和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奶的种类及其营养成分。
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酸奶的种类和营养成分。
酸奶分为普通酸奶和带果粒的酸奶,其中带果粒的酸奶更加丰富多样。
“酸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乳酸菌、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发酵乳制品。
”学生可以了解到,酸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2、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了解了酸奶的营养成分,老师可以开始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牛奶加热杀菌和牛奶加入干酵母菌后进行发酵。
随着发酵的进行,牛奶中的乳糖会被分解成乳酸,从而保证了酸奶酸度的形成。
3、酸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制作酸奶的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 准备好需要的原料和材料,包括新鲜的牛奶、青岛海之蓝酸奶、一只大碗、一个保温杯和一个勺子。
(2) 把新鲜的牛奶加热。
将牛奶倒进大碗中,再放入保温杯中。
(3) 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奶。
青岛海之蓝酸奶是已经加过酸的奶制品,可以快速启动牛奶的发酵过程,故可以加入少量。
(4) 用勺子搅拌均匀,保证酸奶发酵均匀。
(5) 把发酵好的酸奶装入保鲜盒,放入冰箱保鲜。
制作酸奶的技巧:(1) 牛奶在加热杀菌之后需要在室温下冷却到摄氏40度以下,才可以加入酸奶。
(2) 加入酸奶的量要适量,否则会导致酸奶的酸度过高,口感不好。
(3) 酸奶需要放在让它保持一定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可以使用保温杯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
老师负责讲解酸奶的种类、营养成分和制作原理,接着,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示范。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仿照老师的示例,自行制作酸奶。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 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 2教案苏教版1、学会自己对手做酸奶。
2、认识细菌和酸奶形成的原因。
3、认识病毒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教学材料鲜奶、白糖、保温杯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 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引出课题。
探索和调查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置作业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2、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三、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四、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做酸奶》教学设计初稿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
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动手做酸奶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
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
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
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主要分享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实验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实验操作技能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加热器2.温度计3.塑料杯4.搅拌器5.量杯6.带盖子的容器2. 实验原料1.牛奶2.酸奶菌粉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打开加热器并置于桌面上。
2.打开温度计并置于加热器旁边。
3.准备4个塑料杯和搅拌器。
4.准备量杯和带盖子的容器。
2.加热牛奶:1.将500ml牛奶倒入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置在加热器上,然后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至75℃,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不超过80℃。
3.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牛奶,以免烤焦或结块。
3.冷却牛奶:1.将加热后的牛奶直接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在冷水中,以加快冷却速度。
3.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降至40℃以下。
4.加入酸奶菌粉:1.取出一小勺酸奶菌粉,并将其均匀撒在牛奶中。
2.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5.发酵:1.将酸奶牛奶倒入带盖子的容器中。
2.将容器放置于室温下成熟24小时,在24小时后就可以享用新鲜的酸奶啦!三、教学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提高:1.实验器材:由于实验器材不够,有些学生需要等待其他组完成后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并不连贯,容易导致学生迷失在实验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障实验器材的充足性,在实验之前预先安排好每个组需要的器材和材料,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
2.在上课之前,教师能够耐心而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将实验步骤连接起来,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能够掌握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3.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难点: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了解酸奶的微生物生长及其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学生探究(20分钟)1.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观察酸奶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学生自己列出酸奶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制作酸奶的问题。
2.学生用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制作酸奶,并对酸奶进行观察和记述。
3.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回答所提问题。
3.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原理,了解酸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关系,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4. 探究互动(15分钟)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对大家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 知识梳理(10分钟)1.学生自主进行笔记记录,梳理酸奶的制作过程、原理、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师进行回顾和概括。
四、教学评价1.教学完成度:学生能根据教师和实验材料,独立完成酸奶制作实验,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学质量:教师从知识讲解到问题引导,从学生探究到知识梳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
3.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制作实验,记录了笔记,并且能够回答所提问题。
4.学生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独立制作酸奶,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经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酸奶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独立制作酸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更高,课堂气氛需要更活跃。
下一次我会加强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氛围。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这一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旨在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富有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食品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原理和乳酸菌的作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酸奶的制作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食品制作中的科学原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难点:乳酸菌的作用,如何使酸奶更美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酸奶的历史,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乳酸菌的作用,探讨如何使酸奶更美味。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
6.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酸奶的制作过程,另一部分是乳酸菌的作用。
制作过程包括:原料选择、灭菌、接种、发酵、品尝。
乳酸菌的作用包括:发酵产生乳酸、使牛奶变酸、生成营养丰富的物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并能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实验材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食品和健康的内容,对于酸奶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材料。
2.酸奶制作视频或图片。
3.实验操作指导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酸奶的制作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酸奶是如何制作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然后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操作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进行。
4.巩固(5分钟)实验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除了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如医学、化妆品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做酸奶》。
2. 教学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够自己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解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重难点•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实验用牛奶;•酸奶发酵剂;•放大镜。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5.2 理论讲解讲解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5.3 实验操作1.将实验用牛奶倒入容器中;2.加入酸奶发酵剂;3.静置12小时。
5.4 观察现象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情况,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大肠杆菌。
5.5 总结感想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大肠杆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6. 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酸奶中的大肠杆菌是如何起作用的?”;2.在家中尝试做出酸奶,并简单写出制作过程。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科学素养。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是与本节课紧密结合的,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在检查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疑问,也需要及时解答,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过程。
2. 乳酸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2. 乳酸菌的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讲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它是怎么制成的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做酸奶。
二、酸奶的制作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 学生通过PPT或讲解资料,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乳酸菌的变化。
四、观察乳酸菌(10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乳酸菌,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制作酸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乳酸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知识掌握方面的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探索酸奶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酸奶只能用牛奶制作吗?能不能用其他乳制品来制作酸奶?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乳制品(如酸奶、羊奶等)制作酸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酸奶的营养价值(5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酸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及制作过程;2.掌握实验操作中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实验的能力;4.增强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酸奶的制作原理及制作过程,了解实验中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掌握酸奶的生产技术,了解实验所需要的各种操作细节。
三、教学内容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谈论酸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实验前准备(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的流程和步骤进行了解,阐述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方法,讲解实验所需各种试剂和试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20分钟)(1)将牛奶加热到70℃,然后放凉至45℃左右;(2)将乳酸杆菌回收液加入到特制的酸奶瓶中,然后加入热牛奶,搅拌均匀;(3)将酸奶瓶盖子拧紧,放置在温度为40℃左右的恒温箱内发酵约4小时。
4.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10分钟)学生可以观察到制出的酸奶的颜色、质地和口感等,从中感受到酸奶制作中的化学变化,可以进一步理解酸奶制作中的原理。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探究酸奶的制作原理,巩固本节课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采用情境模拟评价方式,学生需要在约定时间内,模拟实验制作酸奶并进行口感测试,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进行口头回答。
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学生模拟实验的操作流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美观度,口感测试的结果准确性以及掌握实验操作中各种仪器的熟练度。
五、教学过程展示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10分钟导入引导学生谈论酸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制作过程学生们进行讨论10分钟实验前准备讲解实验所需各种试剂和试管的使用方法学生听讲20分钟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模拟实验操作10分钟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理解酸奶制作中的原理学生参与讨论5分钟课堂总结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和总结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强化了解和实验操作两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奶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体验和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乳酸和乳糖的发酵乳制品,它是由益生菌进行乳酸发酵从而使牛奶产生酸味而制成的。
酸奶中的益生菌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肠道健康,还能提高免疫力,有益于人体健康。
制作酸奶的过程其实就是控制乳酸菌的合理发酵过程。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保温箱、勺子、杯子、玻璃瓶、塑料瓶、锅和开水瓶。
试剂:酸奶菌粉、牛奶、水。
四、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将玻璃瓶和塑料瓶洗净消毒。
将锅加水烧开,用勺子搅拌牛奶,使牛奶均匀,倒入锅内,加热至60℃左右时,取出锅,用冷开水降温至约40℃。
2.种植酸奶菌取适量的酸奶菌粉,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将乳温牛奶倒入样品瓶中,倒入适量的菌液,并用勺子充分搅拌均匀。
3.保温将玻璃瓶密封,放入保温箱内,并将保温箱保持在约42℃的温度中,保持约6小时左右不要移动玻璃瓶。
4.验证打开保温箱,取出玻璃瓶,用勺子搅拌一下,观察是否已经变成酸味酸奶,发现酸奶后就可以把它装入塑料瓶中,存放在冰箱中冷藏后食用。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要细心、认真,不可以太过匆忙。
2.在菌液加入前,需要将牛奶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否则会破坏酸奶菌,导致酸奶不能成功。
3.保温箱不可露出一丝缝隙,否则酸奶中的菌液会受到外部温度影响,从而无法正常发酵。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玻璃瓶、塑料瓶等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六、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将亲手制作出美味的酸奶,并自己品尝到自己所制作出的酸奶的味道,每个人的酸奶不一定一样,蒸蒸日上的成就感会让他们更加珍惜这份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对人体对酸奶研究产生更多的关注。
七、实验拓展1.酸奶制作技巧的探究多种作法的酸奶制作,多种人体肠道健康的思考。
2.食用酸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食用酸奶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影响,探讨酸奶的数量和时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教案设计
2.做酸奶(第二课时)【教育目标】1.经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能够经过收集资料,模仿细菌的繁衍来探索细菌的特色;学会一些避免病菌传达的办法。
2.知道细菌的主要特色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3.乐意与同学协作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常识;经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常识;关怀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育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育难点】在模仿细菌繁衍的试验中计算细菌繁衍个数。
【教育预备】教师资料:课件。
学生资料:做好的酸奶、豆子、纸杯。
【教育时刻】2课时(第二课时)【教育进程设计】一、组织学生展开酸奶展现会1.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制造酸奶的办法(板书课题)。
回家后同学们亲自做了酸奶。
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吗?这么多,你们可真了不得!下面咱们就举办一个酸奶展现沟通会。
要求:在酸奶展现沟通会上,你要调查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样做成的,制造时留意了哪些问题,而且要向同学介绍你自己做的酸奶(颜色、滋味、制造办法等)。
下面咱们就分组进行沟通。
2.学生分组进行展现并沟通。
3.全班报告并沟通。
学生一:我做的酸奶颜色乳白,滋味甜甜的、酸酸的。
学生二:(教师播映课件)我是这样做成的:①在鲜牛奶里参加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参加两勺酸奶,细心搅匀。
③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里,盖上盖子。
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学生三:(教师播映课件)制造酸奶时必须要留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一切的器皿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学生四: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寄存太久。
4.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
(教师播映课件)酸奶营养丰厚又好喝,但是变质的酸奶千万不能喝,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5.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展现酸奶的进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6.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鲜牛奶会变成酸奶呢?二、知道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说话:咱们制造酸奶采用的质料是牛奶,那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生:牛奶变成酸奶,是由于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课文还提到了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酸奶的制作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食品安全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酸奶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做酸奶》课文。
2.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发酵箱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制作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做酸奶》,了解酸奶的制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作酸奶。
–确保实验材料干净卫生。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4.巩固(10分钟)学生观察制作好的酸奶,讨论酸奶的制作过程,总结制作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探讨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3.发现酸奶对人体的好处。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掌握酸奶制作的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为科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跟踪调控制作过程。
3.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1.确定实验工具和材料,如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塑料杯等;2.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如酸奶制作的步骤图。
4.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奶的简介及酸奶的制备原理;2.酸奶的制作方法;3.酸奶的调制及营养价值。
5. 教学过程1.开场语教师简单介绍酸奶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2.导入教师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发言探讨酸奶与牛奶的区别,诱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介绍酸奶制作原理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教师详细讲解酸奶原理,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发酵过程。
4.展示制作过程教师进行现场制作酸奶演示,引导学生观看整个制作过程。
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酸奶制作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操作过程,确保操作规范。
6.探究酸奶的营养价值教师帮助学生根据制作的酸奶产品探究酸奶营养成分,并引导学生发现酸奶对身体的好处。
7.小结教师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教学评价本节科学课教学评价主要包括:1.学生制作的酸奶质量;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酸奶制作的方法与原理;3.学生是否能够发现酸奶对身体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优点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酸奶的原理与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与原理。
3.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酸奶的营养成分及价值,让学生了解到酸奶的多种营养成分,并且加深了学生对酸奶的认识。
不足1.酸奶制作过程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聊和疲惫。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应问题不够耐心,对学生的问题没有耐心回答。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做酸奶
第2课做酸奶设计理念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一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望,推动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了解牛奶为什么变成酸奶,从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至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2、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1、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容器。
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一、谈话导入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成的吗?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
二、学习新知1、猜猜看:酸奶是怎么制作成的?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演示制作酸奶的方法:(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制作酸奶需要注意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用塑料器皿。
另外,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布置任务:回家后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大家一起品尝,回家查阅资料: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减少至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老师布置你们回家制作了酸奶(板书)。
今天,同学们带了不少酸奶了,很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做酸奶
【教育方针】
1.能检验自己着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散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便的效果。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达的办法。
4.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体会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日子带来的长处。
【教育要害】
自己着手做酸奶的活动。
【教育难点】
在细菌繁殖的试验中核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教育预备】
教师资料:课件、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黄豆、纸杯等。
学生资料: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细菌和酸奶的各种资料。
【教育时刻】
1课时
【教育进程规划】
【板书规划】
2.做酸奶
乳酸菌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