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黑色卡纸,火柴,蚊香,盒子,纸条
1..将蜡烛点燃,用盒子罩住,点燃蚊香,放在盒外小孔处。

2.观察蚊香的烟的流动情况及纸条的动向。

实验结果:蚊香的烟顺着小孔流进瓶内,从瓶口流出,瓶口的纸条也随之上下飘动。

实验原理:瓶内的温度升高,空气变轻,气压变小,瓶外的温度低,气压大,气压大的空气向气压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同学们,你能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因了吗?由于地球上各个地方接受太阳光照射程度和时间长短不同,使各地区之间温度存在差异,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

注意事项:因为要用火点燃蜡烛和蚊香,一定注意用火安全。

拓展知识:海陆风的形成:
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
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风的形成》一课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16课。

该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为以后研究保温和散热奠定基础。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探究风的成因,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直接感知空气因热而流动的过程,从而明白风的形成是由于这样的空气在流动,知晓原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本实验原型来自课本示意图,是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把湿毛巾放在实验箱的进风口,点燃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点燃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如图1所示)。

根据书中示意图经过笔者多次实验,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不易观测到烟的存在及流动,且产生实验现象需要十多分钟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经过反复分析、实验,发现实验原型存在以下不足:(1)蚊香烟雾较轻薄,烟的运行轨迹不明显。

(2)选择蜡烛做热源有弊端:①蜡烛在实验箱内,实验操作时不方便点燃和熄灭;②蜡烛容易烤焦实验箱,存在安全隐患;③蜡烛在密封的演示箱内很容易熄灭。

二、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根据上面的研究,笔者在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创新:(1)本实验为演示实验,为达到最佳演示效果,笔者采用了玻璃器材,正面与顶、两侧透明,有利于各个方位的学生进行观察,背部粘贴绿色卡纸,以衬托烟的颜色,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烟的运行轨迹,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视力。

(2)实验用的热源用275 W发热的灯泡替换原来燃烧的蜡烛,优点如下:①产生的高温,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观测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效率。

②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开、关电源即可。

③减少干扰,蜡烛在燃烧时也会产生烟雾,学生容易与实验中的烟雾混淆,这样更加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3)热源周围用卡纸做1个灯罩,以防实验中灯泡产生的强光刺眼,同时在灯罩的一边剪1个缺口,保证箱内的亮度,能清楚地观察到烟的轨迹。

《风的成因》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风的成因》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第二部分:实验探索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单单单单击击击击此实此此此处处处验处编编编编探辑辑辑辑母究母母母版版版版标标标标题题题题样样样样式式式式
做风的模拟实验
单单单单击击第击击第此第此二此第此二处二处级第处 二处 级第实第编级编三编级第蜡编三三辑验辑级第辑三辑级第烛第级母母四材母级第母四四版盒版级第版四料版级第级文第文五文级第、文五本五本级本五本级透样级样样级样式明式式式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
热 空
气 加热的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 然后开始下降
温暖的地 面加热它 上面的空 气
阳光加热地面
冷空气补充 到暖空气
上升后留下 的空间里
2023/4/21 2023/4/21
15 15
2023/4/21
15
2023/4/21
15
风的成因
风的形成
1、你用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
2、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 (风) 3、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空外气力流,动) 4、风看的见吗?
(点燃蚊香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蚊香的下端,蚊香头要对 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 洞洞口处可以偏下一点,不要把蚊香头伸里面去。)
蜡烛 点燃前 点然后
蚊香的烟
纸盒里空气
(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 动方向。
特别注意: ①蜡烛一定要放在盒子右半部,靠近上面圆洞的下方 ②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洞洞口处 ③点燃蜡烛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蜡烛的下端,蜡 烛芯要对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

风的成因教研活动记录(3篇)

风的成因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市实验小学科学教研室参与人员:市实验小学科学组全体教师一、活动背景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风也开始变得频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的成因,提高科学素养,我校科学组决定开展一次以“风的成因”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对“风的成因”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 时间:3月10日- 内容:教师们共同探讨“风的成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 过程:- 首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自己对“风的成因”的教学理解。

- 然后,全体教师就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如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风、如何解释风的产生机制等。

- 最后,根据讨论结果,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 时间:3月15日- 内容:由一位教师进行“风的成因”公开课展示。

- 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利用实验器材,如风车、气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力量。

-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风的成因,并得出结论。

3. 研讨交流- 时间:3月15日课后- 内容:对课堂观摩进行总结和反思,交流教学心得。

- 过程:- 首先,公开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分享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 然后,其他教师针对公开课的教学环节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 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风的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三、活动总结1.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形成原因,知道风的形成与气压差、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风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们采用了多媒体、实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优化- 教师们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分层次练习班级:姓名:同学们:练习开始了,希望你认真审题,细致做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练习。

祝你学习进步,榜上有名!一、填空题1.风具有能量,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来发电。

2.冷藏柜散发出来的是冷空气,冷空气在,热空气在,两者之间很少发生对流,因此,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

(均填"上方"或"下方")3.空气总是在运动的,的空气就是风。

4.当热空气时,附近的冷空气刻会流过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

5.松开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会有的感觉,这是由于气球中的喷出来形成的。

二、判断题6.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物体判断是否有风存在。

( )7.大自然中的风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的。

()8.空气总是在循吓运助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9.风无色、无味、无形,所以它是无法观测的。

()10.空气总是在循环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三、单选题11.在风的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后会观察到的现象()。

A.蚊香的烟雾会从点A外飘出来B.蛟香的烟雾会从点B往外飘出来C.蚊香的烟雾只能在盒子里面转动12.坐在教室里能闻到食堂里菜香味的原因是()。

A.空气有质量B.空气能流动C.空气能被压缩13.因为空气(),所以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传播。

A.有质量B.有固定形状C.可以流动14.天气晴朗时,风筝能高高挂起,是因为()。

A.气温降低B.太阳照射C.空气流动15.夏天,为了让空调的制冷效果明显,应该将空调装在房间的()。

A.中间B.上方C.下方四、连线题16.请将下列情境与空气相应的性质连线。

人的呼吸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彩旗飘扬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热气球上升热空气会上升给轮胎打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听老师讲课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五、简答题17.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请你读一谈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18.风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请你各写出三条。

风的成因与降落伞下降快慢模拟实验

风的成因与降落伞下降快慢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实验过程】1.用小刀把大可乐瓶的底部去掉;2.在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厘米处刻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孔;3.在瓶子开口处用胶带粘一张折叠的小纸条;4.点燃蜡烛、蚊香,用大可乐瓶罩住蜡烛,把蚊香放在大可乐瓶底部圆孔附近。

【实验现象】蚊香的烟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的纸条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冷地方的空气(重),(压力大);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

当两地(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

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实验名称】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实验方法】1、选取悬吊物重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伞面大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

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释放,记录降落伞落地时间。

2、选取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悬吊物重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

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记录降落伞落地时间。

3、选取悬吊物重量、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两个降落伞。

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记录降落伞落地时间。

【实验现象】1、悬吊物重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伞面大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伞面大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2、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悬吊物重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悬吊物重量轻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3、悬吊物重量、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伞面透气性差的降落伞下降速度慢。

【实验结论】1、伞面越大,在空气中张开的面积就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大,所以降落伞下降的就慢。

2、悬吊物越重,受到的向下拉的力就越大,所以降落伞下降的就快。

3、伞面透气性差的降落伞,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降落伞下降的就慢。

●【实验名称】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实验过程】1.用小刀把大可乐瓶的底部去掉;2.在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厘米处刻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孔;3.在瓶子开口处用胶带粘一张折叠的小纸条;4.点燃蜡烛、蚊香,用大可乐瓶罩住蜡烛,把蚊香放在大可乐瓶底部圆孔附近。

小学科学《风的成因》优质课件

小学科学《风的成因》优质课件
22
二、注重小组讨论,强化互动效率 小学科学本来就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应当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愿意一个人去钻研某些科学知识,但是如果此 时教师能够注重小组讨论,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气氛,那么相信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 论活动当中去,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强化活动效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让他们进 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提供及时的指导。在带领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为了能 够体现出互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第一个讨论的内容是 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讨论 结束之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反馈给我。最终学生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浇水,需要种到土里并且 要有合适的温度。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了准确的把握。其次我引出了第二 部分讨论的内容: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会有怎样的结果?可以改变哪些条件?如何用实验证明? 第二部分的讨论内容提出之后,小组里的成员立刻对问题进行了记录,并且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 探讨问题,比如说在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不同的浇水量、光照程度会对发芽产生哪些影响等等。教 师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 们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对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科学 教学,更适用于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23
第二单元 空气
7.风的成因
1
一、聚焦
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办法制造“风”?
2
一、聚焦
大自然中,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3
二、探索 做一做 1.准备好一支蜡烛、一张透明塑料薄膜、一个无

小学科学:《风的成因》教案

小学科学:《风的成因》教案

《风的成因》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

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风。

本课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聚焦板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风”。

制造“风”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课堂上体验一下。

然后,聚焦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通过模拟,学生发现在无风的环境中,我们点燃的蚊香的烟雾往上飘;在点燃盒子内的蜡烛时,竖直的烟就飘向盒子里。

烟雾的运动的方向就是空气运动的方向。

研讨活动,学生在上一节课“热空气上升”的基础上,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解释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而用模拟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自然风的形成。

【学情分析】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

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3.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2.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7 风的成因 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7 风的成因 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2.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尝试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同学思考讨论讲授新课一、做风的模拟实验播放实验视频《风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盒、透明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操作步骤:(1)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面胶和一束纸条。

(2)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透明塑料膜最好用比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适中。

(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要点提示:1.打圆洞的位置很重要,这两个方向比较容易看到烟的走向。

2.为了使烟雾看得更清楚,可以把纸盒内部涂黑。

播放实验视频现象《风的模拟实验现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烟雾进入纸盒中,并呈上升趋势,从上方的圆洞飘出,纸条抖动。

实验分析:点燃的蜡烛加热了纸盒中的空气,使热空气上升,从上面的圆洞中跑出,吹动上面的纸条,纸条抖动。

同时周围的冷空气从下方的圆洞补充进来,将洞口处蚊香的烟雾带进纸盒中。

实验结论:学生观看视频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并作记录。

学生认真听讲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使学生们对实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实验过程中,借助蚊香的烟雾、纸条、蜡烛的火苗等,学生可以观察到空气的流动以及流动方向,进而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风的形成》的实验教学一、《风的形成》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学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并做出解释。

3. 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归纳风的成因。

4. 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难点: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课前准备:1.教具学具准备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

2.投影:风向示意图(校园国旗随风飘)。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比如:(出示课件演示)学校周一升国旗随风飘动的情景,给人以美的感觉。

看到这一现象,同学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提出来。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内容,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实验提示:①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②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⑵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

根据观察,在小组内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⑶谈话:刚才很多小组已完成了这个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谈出: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⑷谈话:我们想想: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应如何解释?(房内温度高,室内热空气上升,外边的冷空气过来补充。

)⑸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同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过去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事例。

)3、深入探索、建构认知⑴谈话: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纸风箱,请大家观察自己面前的纸风箱是怎样的。

⑵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教材上的实验提示。

(学生自读理解提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强调的三点:①前后对比实验中,除了蜡烛点燃和不点燃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②实验过程中纸风箱要不透风;③纸风箱易燃烧,实验中要小心。

风是怎么形成的 实验报告

风是怎么形成的 实验报告

风是怎么形成的实验报告风是怎么形成的实验报告引言:风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

然而,我们对于风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知之甚少。

为了深入了解风的形成原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究风的形成过程。

实验一:温度差异引起的风我们首先在实验室中准备了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一个装满了冷水,另一个装满了热水。

然后,在每个容器的上方放置了一个小风车。

我们观察到,随着热水中的温度升高,风车开始转动,而冷水中的风车保持静止。

解释:这个实验表明,温度差异是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因此会上升,形成气流。

而冷空气则会下沉,形成气流的循环。

这种气流的运动使得风车转动。

实验二:地理地形引起的风为了研究地理地形对风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一个有山和湖的地区进行实验。

我们在山脚下和湖边分别安装了风速仪器,并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的风速变化。

结果:我们发现,在山脚下的风速要比湖边的风速大。

这是因为山脚下的地形会阻挡风的流动,导致风流被挤压,从而增加了风速。

而湖边的地形相对平坦,风流可以更顺畅地流动,因此风速较小。

实验三:气压差异引起的风为了研究气压差异对风的影响,我们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两个密封的容器,一个容器中的气压较高,另一个容器中的气压较低。

然后,我们打开两个容器之间的连接管道,并观察到气体从高压容器流向低压容器的过程中,管道中形成了一股气流。

解释:这个实验结果表明,气压差异也是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压较高的地区会向气压较低的地区流动,形成气流。

这种气流的运动形成了风。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风的形成是由于温度差异、地理地形和气压差异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温度差异导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气流循环;地理地形会影响风的流动,阻挡或加速风的运动;气压差异引起气流的流动,形成风。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风。

展望:虽然我们在这个实验报告中已经初步探究了风的形成原理,但是仍然有许多细节和复杂性有待深入研究。

21.《风的形成》教学课件

21.《风的形成》教学课件
3、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
实验结论:
自然界风的因



下 降

自然界风的成因
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 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 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活动二: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好处: 风能发电 吹动帆船 放风筝
4、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坏处:
台风会刮 坏房屋, 吹倒大树。
拓展活动:在 海 边 , 白 天 和 夜 晚 的 风 向 有 什 么 不 同 ? 为 什 么 ?
白天,海风是由大海吹向陆地的,到了晚上,海风则是由陆地 吹向 海洋的.
地面跟海面的比热容不同,地面比海洋升温快 ,降温也快。
白天的时候。地面升温快,地表温度高,气压
小,海面比陆地相对的冷,气压高,这样就形成 气压差,风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 ,所以,白天风是从海边吹向陆地。
到了夜晚,陆地散热比海快,所以陆地比海洋
相对的要冷,气压相对大,所以风是从气压相对 高些的陆地吹向海洋的~~~~~
课后练习:
1、自然界风的成因: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 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 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21.风的形成
制作人:崔晓东
• 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风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风?
活动一:探究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来制造风
让空气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

风的形成解说稿

风的形成解说稿

一、教具名称
风的形成演示器
二、教具用途
帮助小学生理解风的成因,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三、教具特点
1、材料易寻,制作简单,老师和学生都可制作。

2、能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风形成的原因。

四、教具材料
2个塑料管弯头、1个塑料管、1个打火机、1根蜡烛、1个小风车
五、演示步骤及现象说明
第一步:把蜡烛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点燃蜡烛。

现象:观察蜡烛的火焰没有飘动,说明没有风。

第二步:把蜡烛放置在塑料弯头的正下方,点燃蜡烛。

保证火苗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塑料弯头传递到另外一端。

小风车开始转动。

现象:蜡烛燃烧使塑料管内的空气受热,使管内空气开始流动,从而形成了风,风吹动小风车开始转动。

六、实验原理
这是因为:点燃蜡烛后,塑料管内空气受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从而使得塑料管内的冷暖空气产生流动,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风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 实验过程: 1. 用小刀将大可乐瓶的底直径约为2cm的 圆孔。 3. 在瓶子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4. 点燃蜡烛、蚊香。 5. 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 1cm处。 实验现象:蚊香的烟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小纸条在上下 晃动。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 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去补充,这样就形 成了风。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注意小刀的使用,点燃蜡烛、蚊香时防止 烧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