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血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还原为半乳糖醇;②氧化为半乳糖-γ-内酯;③l-磷酸半乳糖与三磷酸尿苷(UTP)作用, 生成UDP-半乳糖,然后再转化为l-磷酸葡萄糖参与正常的糖代谢;④l-磷酸半乳糖与UDP葡萄糖 作用,生成UDP-半乳糖和1-磷酸葡萄糖。最后一种途径的代谢障碍是本病的生化基础。
目前已发现GPUT至少有多种同工酶,因而半乳糖血症至少有6种不同的表型,由于半乳糖代 谢受阻,可致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也受抑制,使肝脏中的糖原生成受阻。同时大量半乳糖在体内蓄 积又可促进胰岛素的生成和释放加速,并且沿血脑屏障附近,半乳糖在转运部位和载体机制方面 对葡萄糖产生竞争作用,导致血糖降低,长期的低血糖可能与神经症状和精神发育迟滞有关。另 一方面,l-磷酸半乳糖不能转化为l-磷酸葡萄糖,而使半乳糖代谢的其他途径相对地强化,如半 乳糖的代谢产物可在晶体内沉积而形成白内障等。此外,肝脏为半乳糖的主要代谢器官,故肝脏 也会受损,其次脑、肾等脏器也为受损器官。
半乳糖血症
十分秀气
基本介绍
半乳糖血症是由于半乳糖代谢过程中酶的缺陷所致,此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此 疾病报道较少。肝、肾、晶体及脑组织是最主要受累器官。
婴儿出生时正常,症状仅发生于喂奶以后。由于母乳中乳糖含量高于牛奶,故母乳喂养时症状 较重。婴儿先出现呕吐、拒食、不安、腹泻,继见肌张力低下、黄疸及肝脏肿大。若继续摄入乳 糖,可出现肝硬化、低血糖等。患儿常伴营养不良,易于感染。可在新生儿期出现白内障,体格发 育及智力发育障碍,且渐明显。在临床上遇到黄疸、腹泻、体重不增、肝脏肿大,各种病原学检测 均为阴性而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考虑到半乳糖血症的可能性,及早进行尿薄层析法等检测以 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停止乳类喂养,以减少后遗症。
临床表现来自百度文库
患儿在出生时表现正常,吃奶后出现症状,如呕吐、厌食、腹泻、黄疸、肝大或全身水肿。 同时也可伴发肾功能损害。此时常可出现嗜睡,全身肌张力低、精神发育停滞等神经症状。有时 因剧烈呕吐、抽搐和前囟膨出等而疑为颅内肿瘤。以后有明显的智力落后,白内障,有时还可以 发生低血糖惊厥等。如继续摄取乳糖,可呈现肝硬化症状,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累,此后 病儿精神和运动发育停止,喂养困难,肝硬化、脾大及腹水,常在1~2岁以内死于肝功能不全、 酸中毒或并发症。
病理改变
肝脏的改变主要为变性,胆小管增生、胆汁淤积和纤维组织增生,后期肝小叶破坏,逐渐实 质萎缩,后形成结节性肝硬化。此外还有包括大脑皮质神经元变性,海马区皮质和Ammon角神经 元数量减少,某些区域还可表现为海绵样变性,色素性萎缩,神经元周围卫星细胞增生及小胶质 细胞肥大等。在基底节部位常有明显的含铁或不含铁色素颗粒沉着,尤其在苍白球和黑质网状带 更明显。组化方法染色可显示在色素颗粒中含多糖和脂蛋白。壳核和黑质神经元有程度不等的变 性及髓鞘发育不良。在丘脑有时可见有30~150~m大小的鲜粉红色透明蛋白样的嗜酸性小体,与 维生素E缺乏或婴儿型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所见到的球样小体相似。小脑皮质有弥漫的Purkinje细 胞变性,齿状核有明显的星形细胞增生。在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的许多区域偶可见到 AlzheimerⅡ型的神经胶质反应等。
本病应与暂时性新生儿半乳糖血症相互鉴别,后者主要系不能耐受半乳糖而出现的一些症 状,但辅助检查不支持。
治疗和预后
本病确诊后应立即限制患儿乳类(人乳、牛乳、奶粉)食物的摄入,而以植物蛋白(豆浆或豆 乳)和脂肪类代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的患儿,可以使已出现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智能发育 不受影响,白内障也可好转。部分学者认为,在5-6岁之后,半乳糖危害逐渐减轻,可适当放宽 乳类食物,但需要终身治疗。如此病可以早期诊断,白内障、肝硬化等均可逆转,但如治疗晚, 可能导致智力落后,发育落后等。
实验室检查
1.尿液半乳糖检查尿阳 性,葡萄糖氧化酶发尿 糖阴性,纸层析法可鉴 别出半乳糖。
3.Bectler法:目前欧 美国家已作为常规筛查, 足跟血检查。
2.有条件者可检测患儿 红细胞、白细胞、肝肠 粘 膜 中 1-磷酸半乳糖尿苷 转移酶的含量。
4.常见氨基酸尿,以中性 氨基酸为主。
病例
患儿为一新生儿女婴,经基因诊断证实为半乳糖血症,即该患儿的半乳糖 -1- 磷酸尿苷酰 转移酶(GALT)上存在复合型杂合突变,患儿出现黄疸、低血糖和肝功能衰竭。头颅 MRI 及光 谱学可见弥漫性水肿。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乳汁中主要为乳糖,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变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在半乳糖代谢过程中,需 要半乳糖激酶、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二磷酸尿苷半乳糖差向异构酶、焦磷酸化酶等参与, 酶缺陷过程中,最常见的是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陷,现已阐明半乳糖血症的基本代谢缺陷 是由于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GPUT)活性缺乏,因而1-磷酸半乳糖不能代谢为1-磷酸葡萄糖, 以致于大量聚积在血液和肝、脑等组织中。目前已知半乳糖的代谢途径至少有以下4种:
A显示弥漫性水肿导致小脑扁桃体下降嵌入枕骨大孔 B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可见大脑、小脑广泛肿胀,灰/白质信 号差异减小; C和D显示大脑后部大区域的扩散受限符合细胞毒性水肿。
诊断与鉴别
新生儿出现上述表现者,需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如果学和尿中半乳糖含量增高,可确诊,此 外根据对新生儿的常规尿筛查(有无还原糖)、早期出现的胃肠道症状,以及逐渐出现的肝肿大和 白内障等。血糖水平低、凝血酶原含量少和蛋白尿等也有助于拟诊,此外对任何有白内障的小儿, 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由于GPUT酶的基因多态性,本病有不少临床的变异表型。晚发型的患儿出现症状较缓慢,可 在出生后4~8周后逐渐发生白内障(由于1一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醇的沉积),然后才出现肝大和 神经症状,病程也较缓慢,可存活3~5年以上。"黑人变异型"可在婴儿期出现症状,而以后逐渐 好转,血中半乳糖也可自发性减低。"Duarte变异型"是指虽然出现本病的临床症状,但检测不出 酶活性的缺乏。
预防
对于患者以及有家族史的孕妇,需要查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如活性低,需要限制 乳类食品,如生后取脐带血测其活性低,需要以豆奶代替奶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