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审核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 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 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动物卡片、小旗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教师总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需要参照一个物体来确定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小旗子,引导学生观察小旗子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旗子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4)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交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前后、左右位置的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教学设计左右一、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的的位置关系,大家掌握的也很不错,现在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同学知道还有哪些方位啊?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生:右边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

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位置-第2课时 位置——左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位置-第2课时  位置——左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第2课时位置——左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时主要围绕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位置”展开,具体涉及到左右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左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位置判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

–正确使用“左”、“右”等相关词汇描述位置。

–能够在简单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相关词汇描述位置。

•难点:在简单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与左右概念有关的图片、具体情境的演示图片等。

2.教具:左右箭头标识物体位置,玩具道具等。

3.课前安排:将教室布置为左右概念的情境,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答形式导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在哪边。

•引出“左右”概念。

2. 学习探究(15分钟)•呈现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运用“左右”描述。

3. 合作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完成一些左右概念相关的绘画题目。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位置的情境。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自觉观察班级里的物体位置关系,并用“左右”进行描述。

•教师在教室内示范案例,让学生进行位置判断。

六、课堂小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这些概念,为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七、家庭作业请家长结合课堂内容,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做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本能够对学生的左右概念有所帮助,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位,能够正确地辨别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位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弱,对于位置的认知多依赖于具体的生活情境。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别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辨别六个基本方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六个基本方位,描述复杂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带好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找家”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或课件,呈现六个基本方位,引导学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如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教师指令组长移动位置,其他学生用语言描述组长的位置变化。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 教案

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能正确辨别和表达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感知。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辨别和表达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提问:“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位置在哪里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可以用‘上、下、前、后’来形容。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物体,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

教师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哪个物体在上面,哪个物体在下面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面的物体在下面物体的上方,下面的物体在下面物体的下方。

”3. 重复以上步骤,展示“前、后”的位置关系。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活动。

2. 每组学生用提供的素材(图片、模型等)进行实践,辨别和表达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要求学生用“上、下、前、后”来形容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和纠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知道了如何用这些词语来形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性的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单元集中教学这些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这些基本方位的判断和表达。

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相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安排教学建议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 6 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对“左、右”的辨别,则要进行适当地引导。

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教师应该在教材所提供内容的基础上,多创设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在游戏中感受这三组方位词的作用。

3.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在认识“上、下”“前、后”时,可以创设物体相同但位置关系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辨认位置关系。

交流时“答案”不同,引发“冲突”,进而对比分析,深化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的认识。

2. 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教室内的物品、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同学分享。

4. 活动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进行交流。

5. 活动三: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图片中物品的位置。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说课稿新人教版
1.数感:通过学习位置,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位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空间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并掌握位置的概念。
4.几何直观:通过图示和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位置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位置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位置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位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位置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的典型例题将围绕位置的知识点进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五个典型例题及其解答过程:
例题1:小明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小红坐在小明的左边,小红坐在第几行第几列?
解答:小红坐在小明的左边,意味着小红与小明在同一行,但在小明的左边。因此,小红坐在第3行第3列。
例题2:一个正方形有4个顶点,如果每个顶点都放置一个机器人,机器人A在顶点A,机器人B在顶点B,请问机器人A和机器人B之间有多少条对角线?
解决办法:
1.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使用教具或者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感受位置的变化。
2.位置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图形布局,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位置的规律。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从而加深对位置规律的理解。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者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和巩固所学的规律。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3、看图讲故事。




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感悟: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计位置下—Fra bibliotek下前——后教



轮船在谁的下面?
自己尝试说几组?
2、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
小汽车在货车的前面。
自己尝试着用前后说话。
三、摆一摆。
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下面。




1.小组交流:组内个体充分展示,明确共识与争议。确定全班交流人员与内容。
2.全班交流: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
体会上下、前后方位名词,会用方位名词说出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体会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探要求: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自探内容
一、初感上下、前后
看一看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上面是谁,下面是谁。
二、出示课件交通图
1、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学习内容
位置上、下、前、后
学习时间
一课时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2单元 位置 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2单元 位置 教材分析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位置:左右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位置:左右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位置:左右课程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左右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

3.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左右方向的定义和区分。

2. 运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小猫、小狗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置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用左右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左右方向的定义和区分。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来感受左右方向。

3. 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左右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服、拿东西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并将它们放在讲台上。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左右方向来描述这些物品的位置,如“铅笔在橡皮的左边”。

3.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连线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左右方向的知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左右方向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左右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左右方向的概念。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实践操作、巩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左右方向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左右方向,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经历上、下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交通情境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我最棒:1、说一说。

数学书第9页上面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2、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马路上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了解有关红、黄、绿灯的交通知识。

说的对吗?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二、探索研究我能行:1、看一看,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观察:(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提醒:看,你的上面有什么?(4)想象:如果再往上看有什么?再往上,穿透屋顶有什么呢?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5)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6)想象: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7)揭示课题:上、下(板书)2、想一想,说一说。

观察情境:(1)图上都有些什么呢?(2)他们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4)我们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也可以说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5)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6)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火车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呢?小结:上、下是相对的,它们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也就不同。

3、摆一摆,说一说。

做一做:(1)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先摆语文书,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还可以怎么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3)Flash动画展示。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及其相对性。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基础,对于“上、下”和“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手,听反语等)来帮助学生辨别。

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1 上、下、前、后…………………………………………………………………………1课时2 左、右…………………………………………………………………………………1课时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1、第3题。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游戏导入新课。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主题图。

课件动态显示第9页主题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

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 )面,轮船在火车的( )面。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
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等;
2. 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图形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
1. 方位词的认识与应用;
2. 物体在图形中的位置判断。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方位词的图片及与之相关的练题;
2. 实物道具:用于示范方位关系的实物物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 呈现图片:展示包含不同方位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物
体的位置。

2. 引导讨论:问学生图片中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并鼓励他们用方位词回答。

正文
1. 引入方位词:通过示范实物道具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研究
方位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图形判断:教师呈现一系列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物体
位置,并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3. 练训练:教师提供练题,让学生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
使用方位词。

结束
1. 总结复:回顾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并进行简单的复题。

2. 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提出与方位词相关的问题,并与同学一
同探讨解答。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在
图形判断中的能力。

2. 练成绩: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情况及图形判断的准确性。

六、拓展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进一步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描述位置关系。

以上为《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的大致框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通过活动感知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对称、相等等概念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难点:理解坐标概念,初步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位置》教材内容,教学PPT。

2.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笔、小纸片、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小纸片和白板上的坐标轴,让学生猜测横纵坐标的概念,并引出今天的主题。

2.示范和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图形的坐标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的概念。

3.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完成给定的坐标练习,检查并讨论答案。

4.总结(5分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坐标系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互相出题考察坐标系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图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对称、相等等概念。

3.练习(2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练习结果,老师对作业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坐标概念和应用坐标系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引导,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的概念。

2.能够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活动。

二、教学重点
1.左右的概念;
2.上下、前后的概念;
3.方位词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方位词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在实际中;
2.区分左右、上下、前后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小板书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作业本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左右的概念,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左右运动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

2. 学习
1.基础概念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2.基础练习:进行有趣的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练习。

3. 巩固
1.发放练习册,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掌握;
2.适当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练习成果。

4. 总结
1.整合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
2.引导学生对位置概念进行简单概述。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册上相关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位置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下节课需要更多巩固和拓展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练习二2.3《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练习二2.3《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位置》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用上下、前后、里外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上下、前后、里外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具:展示不同物体位置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苹果,一个在桌子上,一个在桌子下。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两个苹果的位置关系。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小动物,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两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2)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小动物,一个在里,一个在外。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两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小动物,一个在高处,一个在低处。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两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四人。

每组学生需要用上下、前后、里外等词语描述组内成员的相对位置,并将描述结果画在白纸上。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物体,学生需要用上下、前后、里外等词语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5. 总结延伸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何用上下、前后、里外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 课后作业(1)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里外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与家长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位置上下前后里外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用上下、前后、里外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教材P9,完成教材P9“做一做”和P11“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感知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观察情境图,自由描述图中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P9情境图)师:这是一幅江上大桥的图片。

请你仔细观察,图中有些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图中有火车、卡车、小汽车、大客车、轮船、公路、铁路……也有可能说到相关的位置关系。

2.汇报交流,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1)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描述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吗?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预设】预设1:卡车在上面,火车在下面。

预设2: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学生可能表达得不完整,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你们也选两种交通工具,和同桌说说它们上、下的位置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小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大客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大客车的下面。

师: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大客车的下面有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轮船上面有火车,还有卡车、大客车、小汽车;大客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左右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左右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说一说。
2、请小军前面的那个同学站起来,请小明后面的同学站起来。3、看图讲故事。




评价:他人、他组及自我评价。
感悟:学生个体本节课学习活动而引发的感悟。




位置
下——下前——后




自探内容
一、初感上下、前后
看一看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上面是谁,下面是谁。
二、出示课件交通图
1、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轮船在谁的下面?
自己尝试说几组?
2、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
小汽车在货车的前面。
自己尝试着用前后说话。
三、摆一摆。
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下面。




1.小组交流:组内个体充分展示,明确共识与争议。确定全班交流人员与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位置上、下、前、后
学习时间
一课时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全班交流: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原则:个体个性化展示。
方法:学生个体提出疑问,
全班同学给予解答,
可阅读书本后提出。
问题预设
想一想,家里的哪些物品有上、

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必要的题目教师课前解答出来。
练习二
1、说一说,小东的前面是,小云在小华的面。
3.在熟悉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体会上下、前后方位名词,会用方位名词说出物体的位置;三、教学难点体会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新五环节教学法及操作指要




自探要求: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