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月考)语文试题2019年10月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16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是对民族性的________和挑战。

改革开放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然而,________,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我们需要____ ____,一刻都不能忘记发展中的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

A. 超越未雨绸缪防患未然B. 排斥喜中有忧防患未然C. 超越喜中有忧居安思危D. 排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国际安徒生奖”2016年4月4日下午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该奖,这是首次中国作家获得该奖项。

B.长江野生动物资源破坏严重,濒危程度不断加剧,经渔业渔政部门调查论证,国家拟将长江刀鱼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C.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百姓有关妇女就业、孩子的养育成本、卫生及教育公共资源供给等不敢生的顾虑。

D.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部门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顺利推进,“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便为时不远了。

B.乘着江轮游于万里长江之上,皓月当空,江水悠悠,这时你的心中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时空感慨,便是情理之中的事。

C.离家远赴外地求学,伫立于村口小桥上的父母在视线中渐渐变小,“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澄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江苏省涟水县2020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县2020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高中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文学类文本类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高中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高中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文学类文本类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题。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

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等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承,东晋初年名士刘字真长,沛国萧人,汉室之裔,历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故世称刘尹 A.王导亦深器之 器:器重 B.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 ? 黜:罢官 C.时苻坚强盛,率众,号百万? 率:全部 D.既罢,还内,过门限,心喜甚 限:门槛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谢安“沉静有识”的一项是 ①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 ②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 ③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④(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 ⑤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A.①③④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谢安与孙绰等人泛舟,海中风浪汹涌,谢安谈笑自如,与众人恐惧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B.谢安喜欢独处安静,无意于为官,到了四十多岁才有进入仕途的意愿,此后果然不同凡响。

C.面对苻坚大兵压境,晋朝京师震恐,谢安却命人驾车出游,与张玄下围棋,以别墅赌输赢。

D.谢玄打败苻坚的消息传到谢安府中,谢安只显示出些许高兴的神色,然后继续与客人下棋。

8.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2)(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6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

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

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

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

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

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

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1分)1. (6分) (2019高二上·泾县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山野的宁静与恬淡。

(2)《滕王阁序》中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5分) (2015高一上·镇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

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写成记叙类文章;②立意自定;③字迹清楚,标点使用规范正确;④不得抄袭。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3. (2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月考)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美、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B . 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的说,我国的篮球运动员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 .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D . 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4. (2分) (2016高三下·枣阳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 . 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分)材料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

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

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

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

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

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

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

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已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

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

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已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份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试题2019.10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孔子》是彭富春教授继《论老子》《论国学》之后又一部探讨和研究中国先秦思想的学术专著。

全书既有译解,又有论述。

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作者上下求索、左右探源,深入开掘和阐发《论语》的精义要旨。

当然,这不是一般化的译读和阐释,而是富有新意地重构孔子思想的整体,并且在分辨、评判之中构建了天人共生和人我共生的思想体系。

基于《论语》文本,作者对其进行了忠实的现代汉语翻译,为了使语言表述更加完美畅达,作者还试图弥补了一般汉语译本在语法、逻辑和修辞方面的不足,使译文的形质和文采俱佳。

作者还对《论语》篇章进行了全面分析,精邃深微,要而不繁,不仅阐释了各章的核心思想,而且还揭示了其内在关联。

如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一般把“束修”释为“十条干肉”。

而彭富春的看法是:“此为束带修饰,喻十五岁的成人。

”故他把此句译为:“凡十五岁以上自行束带修饰的人,我未尝不教诲的。

”其根据是:“孔子所教并非小学(发蒙之学),而是大学(成人之学),大学的根本是学道。

”这是颇有道理的,大学旨在培养高级人才,不然孔门三千弟子中何来七十二贤人?还有,作者的解析不仅在理论底蕴上有深层的开掘,而且在行文运笔上也彰显了个性风采。

他的语言凝练、精粹,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不少句子写得很美,像箴言,像诗篇,耐人咀嚼和寻味。

如“逝者。

流逝就是时间。

它不仅是过去,而且是包括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无限整体。

流逝不仅是消逝,而且是生成,是生生不息。

天地人的本性就是这种永远的生成。

天旋地转,日出日落,月明月暗,春去秋来,暑尽冬临。

”姑举一例,窥豹一斑。

《论语》全册的第一个字,即“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字,充满了原发的思想含义。

所学者何?道也。

它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规定,是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含答案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出题人:付荣审题人:尹玲惠一、积累运用(20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浅尝辄止信誓旦旦夹袄(jiá)殒身不恤( xù ) B.义愤填膺开成布公载(zài)笑载言混混沌沌( hún)C.夙兴夜寐没精打采偃旗息鼓(yǎn )梵婀玲(fán)D.责无旁待繁芜丛杂估量(liáng)蓊蓊郁郁( wěnɡ)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英国是一个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给他过多的______,国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

②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党的高级干部如若不时刻保持警惕,就容易 ______为腐败分子。

③这几天我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权利退化常常 B.权力蜕化常常C.权利蜕化往往 D.权力退化往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B.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C.事故的隐患已经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大祸。

D.虽说鼓励会催人奋进,但我们要注意奖有所出;对于某些不虞之誉....,我们要冷静看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爱作假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脚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肖传国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的阶段,并已开始向科学技术工作者身上倾斜。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2020-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某校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0-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某校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0-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某校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

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

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

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

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

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

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

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山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

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

”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

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20高三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________,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第一款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最终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________?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杞人忧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牛刀小试信手拈来不负众望岌岌可危B . 牛刀小试信马由缰众望所归危如累卵C . 初露锋芒信马由缰不负众望危如累卵D . 初露锋芒信手拈来众望所归岌岌可危(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些新闻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被发布B . 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把这些新闻发布了C . 这些新闻的发布与直播同步D . 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19.1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

大数据能够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并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迹。

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也成为信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与个人相关的数据往往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和隐私,甚至涉及个人的敏感信息和核心隐私,一些机构也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

因此,数据开发和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

数据开发和共享的过程既涉及数据的流转,也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

同时,个人信息还可以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

如果不加以规范,一旦数据共享行为失控,就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

因此,有必要对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应在坚持保护个人基本信息权利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开发和共享。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信息被收集者同意。

知情同意是信息权利人对其个人信息支配权的具体体现,这种支配应当是一种独占性的支配。

这种支配的效力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的初次收集方面,也应当体现在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中。

也就是说,信息收集者在初次收集个人信息时,原则上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其在共享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时,同样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

这是因为,信息权利人允许信息收集并不等于允许信息共享。

因此,数据开发后再次共享的,如果涉及个人信息,应当获得信息权利人的明确授权。

也就是说,信息无论与谁共享,在共享的范围内,都应当经过信息权利人的知情同意。

除信息权利人对信息共享者有特别授权外,信息共享者对相关信息所享有的权利不得超出被明确授予的权利范围。

如果信息权利人没有对共享后的信息使用作出单独授权,那么,信息共享者所获得的利用信息的权利不得超出信息权利人初次授权的范围。

这实际上体现了对信息权利人控制其个人信息流通权利的尊重。

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除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应当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

这就是说,从事某一特定活动,在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个人信息时,尽量不使用;在必须使用并征得信息权利人许可时,尽量少使用。

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也要注重保护信息权利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

既不能因为过度保护个人信息权利而限制数据产业发展,也不能为发展数据产业而不考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

企业在进行数据开发和共享时,应对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个人信息、隐私进行必要审查,遵循法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一般规则。

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既充分保障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权利,也为数据的利用、流通等提供便利,以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2019年07月23日《人民日报》王利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将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

B.从相关的大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有用信息。

C.个人信息在初次收集时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而分享时就无法征得同意。

D.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经同意许可后,应该尽量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2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开发和共享数据中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B.第3~5段论述数据开发和共享过程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相关原则。

C.末段指出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两者不能偏废,要探索新办法。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对个人影响很大。

B.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它有利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C.某装潢公司买到购房者信息,向他们推销房屋装潢方案,这是对信息权利人的不尊重。

D.个人信息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这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照相师王往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

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土流子”才怪呢。

可是他这样装扮,种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

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异于常人。

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象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

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

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一个劲催: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照相师不会那么快就走,他那个在城里的家等着他用按快门的方式换来温饱。

他不会白等。

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

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

在村里照相,人们要放松得多,他们不用正襟危坐,没有面对陌生人的羞怯。

这也是照相师选择下乡的原因,他每次都能有可观的收入。

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

他知道快门按下的瞬间,美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

他还知道,对一个照相师来说,拍摄人像看似容易,却是最有难度最显功力的艺术:每一个表情里都有内心的语言,都有被拍摄者的性格,光与影的交汇就是对一个人内心的呈现。

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

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就,人们为什么通过瞬间保留下来的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这实在是很好玩很让人思索的问題。

是不是人们将某种梦想寄托在了照片上,觉得那个照片上的人是另一个自己?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

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家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慌乱中来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

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

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大的疤痕,不是很深,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吃了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母亲笑笑,看着女儿。

小茴低头不语。

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的眼角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她站到月李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举了起来,花朵遮住了她四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

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

他轻轻按下了快门。

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小苗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

照相师笑笑,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小茴的脸红了。

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照相师说: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胡,头一次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

真的很漂亮!小茴笑着点头。

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我免费!小茴的脸又红了。

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已经不见了。

他知道她一定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

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

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说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照相啦·····(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3期)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照相师来到乡下,村里的人就激动起来,奔走相告,这从—个侧面表现了特定时期农村生活条件的落后,同时表现了乡下民风的淳朴。

B.照相师不仅有艺术气质,而且有艺术良知,他固然要靠照相赚钱养家糊口,不过也通过照相把让他照相的人的美与梦想定格为永恒。

C.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小茴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可是小茴见她们来照相就悄悄地溜掉,这说明小茴是个不喜热闹、性格孤僻的女孩。

D.小茴在照相时举起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月季花,遮掩住了她的疤痕,还为她增添了靓丽,所以照相师说她是他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5.小说中的照相师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前面主要叙述照相师和村里人的故事,后面主要叙述照相师和小茴的故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在重构孩子基因一事上,个体父母的自由抉择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根据经济学理论,只有当个人选择导致“负外部性”时——也就是说,当危害带来的代价由完全没有参与交易的第三方来承担时,社会危害才会形成集成式影响,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可能通过向当地的河流倾倒有毒废料而获益,但它会影响到附近社区成员的利益,类似的效果已经在Bt 转基因玉米上体现出来:它能够制造毒素杀死一种欧洲当地的害虫玉米螟,然而,它也会因此误杀帝王蝶。

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由生物技术方面的个人选择带来负外部性,因而导致整个社会受累?——摘编自福山《我们为什么担忧“基因编辑”》材料二:这种类似的基因“军备竞赛”会对下面一类人产生特定的负担,这些人,由于宗教或其他原因,不愿对孩子进行基因改造;如果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做,对他们而言想要坚持放弃的决定就会愈加艰难,因为担心会阻挡孩子的前程,尽管人们在担忧未曾意想的结局和不可预见的代价,人们心中所隐藏的深层的对于生物技术的忧虑却一点儿也不是功利主义的。

终极意义上,毋宁说人们担心的是,生物技术会让人类丧失人性——正是这种根本的特质不因世事斗转星移,支撑我们成为我们、决定我们未来走向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