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课件——主要的病原菌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原真菌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原真菌](https://img.taocdn.com/s3/m/62c50d890029bd64783e2c47.png)
曲霉菌属
• 曲霉菌中对畜禽危害严重的有黄曲霉、烟 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构 巢曲霉、白曲霉以黑曲霉等。 • 曲霉菌病临床不多见。正常机体对本菌有 一定抵抗力,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 感染。
• 本菌较明显地因其所作用的机体体质类型 机体反应性以及作用环境状况的不同而引 起不同类型的疾病。 • 如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霉菌毒 素中毒性疾病。 • 黄曲霉菌可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 食后可引起中毒并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青霉菌属
• 是一群种类多、分布广的真菌。 • 其中黄绿青霉、桔青霉、岛青霉、圆弧青 霉、扩展青霉,是本属中主要常见的产毒 素真菌,对人和动物机体的毒性作用各有 不同。
• 本属的基本特征是,营养菌丝从无色到有 鲜明颜色、菌丝有隔; • 气生菌丝呈密毯状,棉絮状或部分集结成 菌索; • 分生孢子梗有隔,光滑或粗糙,顶端有呈 扫帚状的轮生分支,称帚状支; • 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大部 分呈黄绿、绿或灰绿色。
• 致病性
• 在表皮角化层、毛囊、毛根、毛根鞘及其 细胞内繁殖 • 使皮肤发生丘疹、水泡和皮屑,有的毛发 区发生脱毛、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有黏 性分泌物或上皮细胞形成痂壳等。
猫 癣
• 生物学特性
• 菌丝均有分隔并分枝,不产生有性孢子 • 形态多样
须癣毛癣菌(棒状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小分生孢子)
黄曲霉菌
• 黄曲霉通常寄生于各类粮食、花生、棉子 鱼粉及肉制品上,当收获、加工和贮藏过 程中处理不当,便会大量繁殖。 • 大多数菌株腐生于谷物后,对畜禽和人无 害;但少数的菌株在繁殖时能产生毒素, 可引起多种畜禽发生真菌毒素中毒症,并 能导致癌症,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 分生孢子梗壁厚而粗糙,无色 。分生孢子 呈圆珙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 • 在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灰白色、扁平,以后 出现放射状皱纹,菌落颜色转为黄至暗绿 色,菌落背面无色至淡红色。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共77页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共77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590c6983d049649a665830.png)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教学课件ppt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cde79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f.png)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和防疫管理;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抗体检测;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
新发和再现动物疫病
包括非洲猪瘟、禽白血病、猪肺炎等。
防控措施
加强外来动物的检疫和隔离;对可能携带病原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和防疫管理;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
病理变化
病原菌感染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
病理变化与诊断
04
动物病原菌的防控策略
03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清理饲料、饮水和排泄物,避免污染。
预防措施
01
严格控制
对养殖场和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和卫生清理,定期开展灭鼠、驱蚊、灭蝇等工作。
xx年xx月xx日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教学课件ppt
CATALOGUE
目录
动物病原菌概述动物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动物病原菌的感染机制动物病原菌的防控策略动物病原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动物病原菌的防治实践
01
动物病原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动物病原菌是指能够引起动物感染和传染病的微生物。
定义
根据感染宿主和致病特点,动物病原菌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消灭措施
05
动物病原菌的实验研究方法
分离鉴定
免疫学检测
要点三
抗原抗体反应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
要点一
要点二
沉淀反应
将待测血清与已知抗原溶液混合,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如琼脂扩散试验等。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PPT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65e65eb0717fd5370cdc9e.png)
,呈卷发状,有一个或数个小尾突起,这是本菌向外伸延繁殖所致。
5
第五页,共81页。
4.在5~10%绵羊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无明显的溶 血环,但培养较久后可出现轻度溶血。菌落有粘性,用 接种针钩取可拉成丝,称为“拉丝”现象。
55
第五十五页,共81页。
3.导致疾病
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病牛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搔 痒、烦躁不安等神经症状。
绵羊痒病:它是羊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病羊具有中枢神经系 统变性、剧痒、共济失调、高死亡率等特点。
克-雅氏病:人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和病理
组织学变化与疯牛病、绵羊痒病十分相似。
56
第五十六页,共81页。
共同特征: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一旦发病即呈 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死亡。
副霍乱肠毒素Ace 肠段积液
侵袭力 鞭毛 菌毛
46
第四十六页,共81页。
CT的结构
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构成
的多聚体,不耐热。
(前噬菌体基因编码)
B亚单位: 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 合;
1A+5B
47
第四十七页,共81页。
霍乱典型临床特征
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 泔水样”。 并发症有血容量减少, 循环衰竭 及肾功能衰竭,导致尿闭、电解 质、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肌肉痉挛。
52
第五十二页,共81页。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prion 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分子量为 27~30×103,因此又称为 PrP27~30。大小30-50nm,电镜下
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精品PPT课件
![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dd44746edb6f1afe001f50.png)
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主要内容: 病原微生物及感染的相关知识 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疾病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
(一)感染的概念:又称传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传染不同 于传染病,结局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 (二)感染的来源: 1、患传染病动物(传染源); 2、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健康携带者、潜伏 期和康复期动物等)。 其中后者更危险。
易感动物: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 动物(人)称为易感动物(者)。
四、感染途径:病原体从患病动物(人)传给健康 动物所经历的途径。
1、水平感(传)染(播):从一个个体以水平方向 传播给周围其他个体的方式。包括有以下几种:沫)、或分泌物、 排泄物等污染土壤,形成带有病原体的尘埃传播, 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 肺炎衣原体、口蹄疫病毒等。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内毒素: 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LPS),于菌 体裂解时释放,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 凝血系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统,引起发热、白细 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 用,但相对毒性较弱。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 其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异性。
№2:消化道感染
患者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 方式之一,污染的水源、家具及苍蝇、蟑螂等昆 虫是主要传播媒介,如伤寒杆菌、痢疾志贺菌等 肠道致病菌和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fbe5a552ea551811a68794.png)
编辑版ppt
9
三、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其他知识
鉴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 最近国际上评价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经典方法是接种易感鸡。
按照国际标准,能引起接种鸡死亡75%以上的分离株,是高致病 性毒株。尽管接种鸡是确定致病的“黄金标准”,但它不能反应 致死率小于75%的H5或H7亚型病毒的潜在致病力。因此0IE(国际 兽疫局〉根据科学家的建议,推出新鉴定标准。
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可以从活体或尸体分离病毒。
用棉拭子法常可从活体的气管和泄殖腔中分离到病毒, 可用不同大小的棉拭子擦取气管或泄殖腔,然后将拭 子放入灭菌的保存液〈25-50%甘油盐水、肉汤或 1000u/ml青霉素和10mg/mL链霉素的细胞维持液〉中。
病料的采取时间很重要,一般在感染初期或发病急性期 采取。如转为后期则因机体已形成足够的抗体而不易 分离到病毒.
潜伏期一般较短,通常为4-5天,体温急剧上升至
43.3-44.4.c,精神沉郁、拒食、病鸡很快陷于昏睡状
态,有些颈部出现向后扭转的神经症状。病鸡多呈急
性死亡,有的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
气管出现咯音,流泪等症状,羽毛蓬松,产蛋率下降,
死亡率高低不等。
编辑版ppt
7
二、诊断 1、病原的分离
禽流感病毒具有A型抗原,属于A 型流感病毒,列为禽流感病毒类。 本病毒颗粒呈球形、杆状或长丝 状,为多形性。其直径为80- 120nm,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 状的纤突,有囊膜,囊膜下面有 一层膜蛋白,紧紧地包裹着呈螺 旋状对称的核衣壳。
编辑版ppt
3
2、禽流感病毒的分型
流感病毒分为三个不同的抗原型,即A、B、 C三型。其中B、C两型仅能对人致病,A型 可对人、猪、马和禽致病。
《微生物篇》-主要的动物病原菌
![《微生物篇》-主要的动物病原菌](https://img.taocdn.com/s3/m/eca731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7.png)
《微生物篇》-主要的动物病原菌(一).球菌1.猪链球菌(1).形态及染色:圆形或卵圆形,呈短链、长链或成对排列。
无芽孢,无鞭毛。
革兰氏染色阳性。
(2).培养及生化特性:生长要求高,血液琼脂平板上溶血。
猪链球菌2型在绵羊血平板呈α溶血,马血平板则为β溶血。
(3).致病性:猪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多发性浆膜炎、流产和局部脓肿。
在易感猪群可暴发败血症而突然死亡。
(4).毒力因子:与黏附有关,毒素。
(5).微生物学诊断:分离培养,PCR直接检测分离的菌落等。
2.蜂房球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为蜂房球菌,革兰氏阳性。
(二).肠杆菌科1.大肠埃希氏菌(1).形态及染色特性:无芽孢,周生鞭毛,菌毛,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杆菌。
(2).培养及生化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麦康凯琼脂上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3).致病性:败血症、幼畜腹泻、家禽卵巢炎、腹膜炎、猪水肿病等,与动物疾病有关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产后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败血性大肠杆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4).毒力因子:定居因子和肠毒素。
(5).微生物学诊断: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纯培养物的抗原鉴定,检测毒力因子。
2.沙门氏菌(1).形态染色特性:无芽孢,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余都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大多数具有纤毛,革兰氏阴性菌。
(2).培养及生化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麦康凯或远藤琼脂上无色菌落,绝大多数菌株不分解乳糖。
(3).致病性:败血症、胃肠炎及其他组织局部炎症,怀孕母畜流产;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疾病的沙门氏菌是鼠伤寒沙门氏菌。
(4).毒力因子:菌毛,内毒素,肠毒素。
(5).微生物学诊断: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
(三).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1.多杀性巴氏杆菌(1).形态与染色:新分离的细菌有微荚膜,经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无芽孢,无鞭毛。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病毒[可修改版ppt]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病毒[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802f029b6648d7c1c746b3.png)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 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
十三. 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 传染病,常呈败血性经过。
十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还可发生 肾炎、肿胀、产蛋减少等。
十五.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十六.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
❖ 由该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以呼吸困 难、气喘、咳出血样渗出物为特征。
动物微生物常见 病原病毒
一.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 口蹄疫是OIE A类传染病。
❖ 有七个主型:A、O、 C、南非Ⅰ、南 非Ⅱ、南非Ⅲ和亚洲Ⅰ型。
二.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 引起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称为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
❖ 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 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粘膜病,因此该病 毒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教学课件ppt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605d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5.png)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养殖场的病原菌感染事件
感染途径:饮水、饲料、人员等
诊断结果:大肠杆菌感染
病原菌:大肠杆菌
临床症状:腹泻、食欲不振、呕 吐等
治疗措施:使用抗生素、改善饲 养环境等
案例二:某屠宰场的交叉感染事件
病原菌:布鲁氏菌
感染途径:直接接触 、血液传播等
临床症状:发热、肌 肉疼痛、关节肿胀等
2023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教学课 件ppt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 • 动物病原菌概述 • 主要的动物病原菌 • 动物病原菌的防治措施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动物病原菌是引起动物感染和疾病的主要因素,对养殖业和 公共卫生带来巨大威胁。
掌握动物病原菌的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对于控制动 物疾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病原菌的实验室技术和实践操作
介绍动物病原菌的实验室技术和实践操作,包括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02
动物病原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动物病原菌是指能够引起动物感染发病的微生物。
分类
根据病原菌的特性,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动物病原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食物和水等途径传播。
危害
引起动物感染发病,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问题。
检测与防治
检测
通过实验室检测技术,如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等,对 病原菌进行鉴定和检测。
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 以预防和控制动物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
03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课件——主要的病原菌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课件——主要的病原菌](https://img.taocdn.com/s3/m/c7c600c7ad02de80d5d84021.png)
③生化反应 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乳糖和蔗糖,产酸,但不产生气体。致病 性菌株在厌氧条件下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无致病性的不能分解甘露醇,不产酸,因 而具有鉴别意义。
④分类 根据生化反应和产生色素不同,可分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 葡萄球菌三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 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腐 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
--主要的病原微生物(1)
1、形态检查
2、细菌的分离培养检查
细菌的生长表现 细菌的分离
细菌的检验: 3、细菌的生化试验
糖分解能力的检查 蛋白质分解能力及分解 沉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
5、动物接种试验
1.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
教材P23 复习思考题 第三题 第5小题
(3)致病性 ①致病物质 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酶和毒素,如血浆凝 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 毒素、表皮溶解毒素也称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毒素等等。
②所致疾病 A、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葡萄球菌
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 染,甚至败血症。
a、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有疖、痛、毛囊炎、脓 痤疮、甲沟炎、麦粒肿、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
B、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按C抗原不同可分类A、B、C、D、E、 F、G、H、K、L、M、N、O、P、Q、 R、S、T等18个族。对人致病的大多属 于A族。A族又称为化脓性链球菌 。 C、根据对氧需求分类 可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三大类链 球菌。
(2)抵抗力 抵抗力不强,55℃可杀死大部分链 球菌,60℃经30分钟即可被杀灭。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 可存活数日,对青霉素、红霉素、 氯霉素、四环素等均敏感,耐药性 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免疫性 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
免疫力。只有当皮肤粘膜受创伤后,或 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感染。患 病后所获免疫力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 染。
(4)微生物学检验 不同病型取不同的病料,如脓汁、血液、可
疑食物、呕吐物及粪便等。 ①直接涂片镜检
取标本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 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出初步诊断。 ②分离培养与鉴定
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 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 的重要来源。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白色)、柠 檬色葡萄球菌(橙色)。
(1)生物学特征 ①形态染色 葡萄球菌的形状为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 径0.4~1.2μm,排列成不规则的葡萄串状或 成对、单个存在。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 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 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其 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 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③生化反应 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乳糖和蔗糖,产酸,但不产生气体。致病 性菌株在厌氧条件下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无致病性的不能分解甘露醇,素不同,可分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 葡萄球菌三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 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腐 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③生化反应 能发醇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 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汗或1% 去氧胆酸钠所溶解。
A、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 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 亦称草绿色链球菌。此类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 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 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这类细菌又称溶血性链球 菌,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 c、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 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b、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 低下的成人,开始有红斑,1~2天有皮起皱,继而形成水疱, 至表皮脱落。由表皮溶解毒素引起。
c、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红斑皮 疹伴脱屑和休克等,半数以上病人有呕、腹泻、肌痛、结膜 及粘膜充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偶尔有心脏受累的表现。
d、假膜炎肠炎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 肠粘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 粘膜坏死块和细菌组成。人群中约10~15%有少量金葡菌 寄居于肠道,当优势菌如脆弱类杆菌、大肠肝菌等因抗菌 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耐药的金葡菌就乘机繁殖 而产生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
②培养特性 葡萄球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 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8~38℃均能生 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4.5~9.8,最适为 7.4。在肉汤培养基中24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 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湿润,不透明的菌落。不同种的菌种产生不同的色 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为脂溶性。葡 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有的菌株 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也 有不发生溶血者。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在甘露醇和高盐 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如果在固体培养基上 凝固酶产生色素,有溶血性,能分解甘露醇的 菌株多为致病菌。
2、链球菌 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
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 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 血症,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 病等。
(2)抵抗力 葡萄球菌的抵抗力在不形成芽孢的细菌中最
强。在80℃的温度时要经过30分钟才能被杀死, 但在煮沸时可被迅速杀死。消毒药中,以石炭 酸效果最好,用3%~5%的石炭酸在3~15分钟 就可以杀灭;用70%的酒精在数分钟内即可杀 死;用1%~3%的龙胆紫也有杀灭效果。对青 霉素、金霉素及红霉素高度敏感。
B、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按C抗原不同可分类A、B、C、D、E、 F、G、H、K、L、M、N、O、P、Q、 R、S、T等18个族。对人致病的大多属 于A族。A族又称为化脓性链球菌 。 C、根据对氧需求分类 可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三大类链 球菌。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
--主要的病原微生物(1)
1、形态检查
2、细菌的分离培养检查
细菌的生长表现 细菌的分离
细菌的检验: 3、细菌的生化试验
糖分解能力的检查 蛋白质分解能力及分解产物的检查
4、血清学试验
凝集实验 沉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
5、动物接种试验
1.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
b、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 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主要由金葡菌引起。
c、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多由金葡 菌引起,新生儿或机体防御可能严重受损时表皮葡萄 球菌也可引起严重败血症。
B、毒性疾病由金葡菌产生的有关外毒素引起 a、食物中毒 进食含肠毒素食物后1~6小时即可出现症
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多数病人于数小时至1 日内恢复。
(1)生物学特征 ①形态染色 链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1.0μm, 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 20~30个细菌组成。幼龄培养物大多可形成 的荚膜。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
②培养特性 大多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少数为厌氧 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需加 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最 适温度37℃,最适pH7.4~7.6,血琼脂 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圆形突起小菌 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
(3)致病性 ①致病物质 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酶和毒素,如血浆凝 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 毒素、表皮溶解毒素也称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毒素等等。
②所致疾病 A、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葡萄球菌
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 染,甚至败血症。
a、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有疖、痛、毛囊炎、脓 痤疮、甲沟炎、麦粒肿、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