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题种群与群落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因此害虫A的爆发受到抑制,而不是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

4.[2017·北京卷]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A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树种,实验结果显示酸雨对楝树树苗的高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可推测酸雨对楝树种群中(幼年)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A项正确;本实验未统计楝树和樟树的种群密度在喷洒酸雨前后的变化,无法得出B项结论;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有影响,C项错误;本实验未统计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情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

5.[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C正确。

6.[2017·江苏卷]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B

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可预测转速150 r/min时,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总体呈“S”型增长,B正确;摇瓶培养时,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球计数板用抽

样检测法计数,C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7.[2019·河北沧州质检]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D.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答案:C

解析: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进行调查,A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也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C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和趋湿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错误。

8.[2019·广西贵港联考]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

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丰富度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与蚂蚁共同协助筑巢、捕食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答案:C

解析:玉米植株长得高大,花生植株长得矮小,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A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上,C错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蚂蚁共同协助筑巢与捕食为种内互助,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D正确。

9.[2019·广东中山一中统测]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总体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数量减少比乙快,说明甲的竞争力小于乙,A正确;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其年龄组成类型是衰退型,而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 ,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B正确;t4~t5时间内,乙种群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但仍然大于0,说明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正确;若乙种群为害虫,因t4时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则在t4时防治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应在t4时之前就进行防治,D错误。

10.[2019·河北邢台模拟]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 .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D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草地中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 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 错误;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C 正确;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5分)

11.[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A ~I 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时的不同阶段。图2是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_______。科研人员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_______。

(2)图1中A ~I 阶段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C ~E 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恢复力稳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图2中最可能代表捕食者种群K 值的数据为________。猎物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1)垂直结构 种类数(或种类数和数量) (2)次生演替 减弱 (3)P 2 N 2

2

解析:(1)图1中群落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体现出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因此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种类数(或种类数和数量)。(2)图1中A ~I 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时的不同阶段,可见A ~I 阶段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 ~E 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大,因此群落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3)仅从该模型图分析,图中捕食者种群数量围绕P 2上下波动,说明最可能代表捕食者种群K 值的数据为P 2。猎物种群数量围绕N 2上下波动,说明其K 值为N 2,所以当猎物种群数量为N 2

2

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12.[2018·全国卷Ⅱ]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