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讲课教案
板形控制讲解学习
板形控制讲解学习板形控制四、板形控制板形包括带钢的板廓和带钢的平坦度。
板廓即带钢的凸度和楔形,表示带钢的横向厚度差用凸度和楔形表示。
平坦度包括带钢平直度、不对称度;带钢的浪形,用纵向带钢的延伸差值表示或用带钢的浪形高度表示;平直度表示带钢的综合对称浪形,不对称度表示带钢的不对称浪形。
带钢板形分类:1)理想板形是平坦的,内应力沿带钢宽度向上均匀分布;2)潜在板形是带钢内应力沿带钢宽度方向上不均匀分布,但其内部应力足以抵制带钢平直度的改变,当内应力释放后,带钢板形就会发生不规则的改变;3)表观板形是带钢内应力沿宽度方向上不均匀分布,同时其内部应力不足以抵制带钢平直度的改变,导致局部区域发生了翘曲变形。
1、影响板形的因素1.1 影响板形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力学条件:带钢沿宽度方向的轧制压力、弯辊力、辊间接触压力几何条件:原始辊型、负荷辊型、热膨胀辊型、磨损辊型来料条件:来料板廓、轧件钢种特性、轧件厚度、轧件宽度、轧件温度、轧件长度等。
1.2 轧制过程中带钢的板形取决于负载下轧辊的凸度、金属的流动和带钢的原始板形:轧辊的空载凸度=轧辊原始辊型+轧辊热态凸度+轧辊磨损凸度轧辊的负载凸度=轧辊空载凸度+轧辊挠度+轧辊弹性压扁以上因素决定了轧机的辊缝形状,轧机的辊缝形状影响着带钢的板形,构成了板形数学模型的主要参数和控制因素。
通过制定原始辊型制度,控制弯辊和窜辊,来改善带钢的凸度和平直度。
1.3 板形不良的产生机理如果带钢的入口凸度和入口厚度的比值与带钢的出口凸度和出口厚度的比值相等,则轧出的带钢是平直的,带钢的平直度为零,即:当入口比值与出口比值不相等时,带钢边部纤维与中部纤维的延伸长度不相等,纤维间产生内应力;内应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只发生弹性变形;当纤维之间的内应力超出弹性范围,则纤维之间会产生塑性变形,产生中间浪或两边浪,造成板形不良。
板形控制就是消除带钢纤维内应力或控制在弹性范围内,使带钢的纵向纤维内应力值趋近于零,从而得到良好的凸度和平直度。
板形控制概述
复杂,因此板形控制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
线性的复杂控制系统。随着用户的要求逐渐增高,以
冷轧板形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PPT文档演模板
板形控制概述
冷轧板形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连续可变凸度轧机 (CVC)
• a. 中间位置
PPT文档演模板
b. 正凸度
c. 负凸度
板形控制概述
冷轧板形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连续可变凸度轧机 (CVC)
• 分为CVC-4H和CVC-6H轧机
• CVC-4H轧机为四辊轧机,工作辊辊型磨削加工成具 有一定曲线特征的形貌,实现轧机辊缝形状的连续可变。
PPT文档演模板
板形控制概述
冷轧板形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HC及其它轧辊横移式轧机
• 日本日立公司创立的HC轧机,即中间辊可以轴向移动的 六辊轧机,由于消除带宽以外工作辊与支撑辊间的接触,从 而减小了工作辊挠度和带材边部减薄,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调整,提高了板形控制的能力,目前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 • 在HC轧机可移动中间辊和工作辊弯辊的基础上,增设中 间辊正弯辊,成为UC轧机,因而具有更强的板形控制能力。 在HC轧机的基础上,还可派生出工作辊也可以轴向移动的 HCMW,UCMW 六 辊 轧 机 , 仅 对 工 作 辊 进 行 轴 向 移 动 的 HCM四辊轧机等。 • 工作辊轴向移动不仅有利于控制板形,对均匀工作辊磨 损也是非常有利的措施。无论是工作辊移动还是中间辊移动, 都提高了弯辊力的作用效果。
PPT文档演模板
➢轧机装备水平不断 提高; ➢板形检测设备的精 度和稳定性不断提高; ➢板形控制系统硬件 平台配置的不断完善 和提高。
板形控制概述
冷轧板形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冷轧板形控制技术代表轧钢领域单项技术最高水
板形控制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4.2.2 二维轧辊热凸度模型
在须磨(sumi)等研制的模型中,工作辊沿轴向和 径向的温度分布由下面的热传导方程确定:
2021/10/9
31
第31页/共40页
轧辊表面的边界条件为: 在轧辊的边部:
2021/10/9
32
第32页/共40页
2021/10/9
33
第33页/共40页
4.2.3 三维轧辊热凸度模型
2021/10/9
11
第11页/共40页
3.4 分割法模型
四辊带钢轧机的分割法粱挠曲模型
2021/10/9
12
第12页/共40页
分割梁模型的局限性
分割梁挠曲模型的研究发展对于在轧制过程中提 高带材板形的模拟能力迈出了很大一步。然而, 这类模型也有自身的不足,因为分割梁模型是建 立在假设在轧制力作用下工作辊和支承辊完全接 触之上的。实际上,当采用特殊的辊型系统如 CVC轧辊、UPC轧辊和锥形轧辊时,情况并非如 此。此时还需考虑可能存在的接触面不吻合(如图 所示)。
4.2 轧辊的热凸度模型
轧辊的热凸度模型 轧辊的热凸度是指由于在轧制时轧辊受高温作用而产生的
凸度。 应考虑如下因素:
(1)轧制前带材的热含量; (2)在接触弧处变形功和摩擦产生的热量; (3)通过接触弧传导给轧辊的热量; (4)由于冷却导致在轧辊表面的热量散失; (5)传导给轧辊轴承的热量。
2021/10/9
2021/10/9
23
第23页/共40页
4.1 传热的方式和基本定律
热传递一般有三种方式,即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 热。轧辊温度场的主要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和对流传热。
(1)热传导 热传导是由物质内部或物质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
板形控制技术绪论优质获奖课件
21
2024/9/22
22
2024/9/22
23
2024/9/22
24
2024/9/22
25
2024/9/22
26
采用液压弯辊技术,不但对板形质量
有十分明显旳提升,还能够使穿带、 抛钢等操作顺利进行,防止断带、堆 钢等事故。从而提升作业率,降低金 属消耗和损坏轧辊旳几率。同步,液 压弯辊技术仍存在诸多问题。
2024/9/22
41
6、轧辊交叉系统 ( P C )
轧辊交叉系统旳主要目旳是变化辊缝形状,使得
距轧辊中心越远旳地方辊缝越大。这种设计旳板凸
度控制功能与采用带凸度旳工作辊相同。已知旳辊
轴交叉系统有:
(1)只有支撑辊交叉旳支撑辊交叉系统;
(2)只有工作辊交叉旳工作辊交叉系统;
(3)每组工作辊与支撑辊旳轴线平行,而上下辊
2024/9/22
2
2024/9/22
3
2024/9/22
4
绪论
➢ 背景 ➢ 意义 ➢ 发展 ➢ 问题
2024/9/22
5
背景
板带材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旳主要材料, 是钢铁工业旳主干产品。板带旳材料性能、几何 尺寸和表面质量是其主要质量指标,而板带旳几 何尺寸精度涉及厚度和板形两项内容。目前,板 厚控制精度己经到达令人满意旳效果,厚度控制 技术能够将板带旳纵向厚差稳定地控制在成品厚 度旳±1%或±5μm甚至±2μm旳范围内,而板形 控制技术还未到达稳定成熟旳地步。
2024/9/22
18
这种措施进一步还能够分为工作辊弯曲和 支撑辊弯曲,每种弯曲还能够提成正弯和 负弯。液压弯辊在改善板形方面是一项基 础性旳工作,在板形控制方面具有重大意 义,是一种有效旳板形控制手段,其他措 施都必须配合采用液压弯辊。
轧制厚度及板型控制ppt课件
3. 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型式
(1)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反馈式AGC)
24
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 控制原理: 测厚仪安装在轧机出口侧,测量出实际轧出
厚度,并与给定厚度值相比较,当有厚度偏差时,便计算出 所需的辊缝调节量ΔS,然后由执行机构(压下螺丝)作相 应的调节,以消除厚度偏差。
特点 滞后的调节手段; 调整的精确度高。
Δh=h2h1=
1 (P2 P1) 1 P
K
K
38
为了消除此厚度偏差,可以通过调节液压缸的流量来控 制轧辊位置,补偿因来料厚度差所引起的轧机弹跳变化量, 此时液压缸所产生的轧辊位置修正量,应与此弹跳变化量 成正比,方向相反,为:
x C 1 P K
C——轧辊位置补偿系数;
39
五、热轧板带钢的厚度控制(精轧机控制) 1. 厚度锁定(设定)(两种方法)
最新的热轧带钢板厚控制采取了由上述思路发展 而来的更积极的手段,如绝对值AGC、反馈控制以 及与绝对值AGC、反馈控制以及板厚精度有密切关 系的机架间张力控制的活套控制新方式等。
41
3.监控AGC
精轧机组厚度自动控制主要以厚度计-AGC为主, 虽然考虑了各种补偿因素,但其精度仍旧低于X射线侧厚仪。监控AGC是对厚度计-AGC系统进行 监控修正,提高控制精度。
25
(2)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前馈式AGC)
26
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
控制原理:测厚仪安装在轧机入口侧,测量出其入口 厚度H,并与给定厚度值H0相比较,当有厚度偏差ΔH时, 便预先估计出可能产生的轧出厚度偏差Δh,确定为消除 此Δh值所需的辊缝调节量ΔS ,当执行机构完成调节时, 检测点正好到达辊缝处,厚差消失。
6
《板形控制方法》课件
当轧制力增大时,轧机的弹塑性 变形程度增加,轧材的延伸率增 大,从而使得板材的横向厚度差 减小,板形趋向于平坦。
重要因素
•·
然而,过大的轧制力可能导致轧 机负荷过大,影响轧机的稳定性 和寿命,同时也会使得轧材表面 粗糙度增加,影响产品质量。
轧制温度对板形的影响
关键因素
同时,轧材温度的均匀性也会影响板形 的质量。温度不均匀会导致轧材的变形 不均匀,进一步影响板形的平整度。
当轧材温度升高时,其变形抗力减小, 轧机的功率消耗降低,有利于提高轧机 的生产效率。
轧制温度是影响板形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轧制过程中,轧材的温度变化会影响 其变形抗力和轧机的功率消耗。
•·
轧制速度对板形的影响
间接影响
轧制速度对板形的影
•·
响是间接的,主要通
过影响轧机的振动特
性和轧材的变形过程
来影响板形。
02
板形是衡量板带材质量的一项重 要指标,对于后续加工和使用具 有重要影响。
板形的重要性
良好的板形可以提高板带材的平直度 、表面质量和整体性能,从而满足各 种加工和使用的需求。
不良的板形会导致板带材出现波浪、 翘曲、瓢曲等缺陷,影响其使用性能 和外观质量。
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的板形控制技术主要依靠经验和实践,通过 调整轧机参数和操作技巧来控制板形。
详细描述
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板形控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 现更加精准和智能的控制效果。同时,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对板形控制算法进行
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和效率。
多目标优化与协同控制在板形控制中的研究
总结词
多目标优化和协同控制是当前控制领域 研究的热点问题,将其应用于板形控制 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形讲稿2
(一)PLANCIM板形控制系统
•残余偏差再经过加速校正处理(采用PI运算)后与偏差 阈值比较。对于每个感应区,每隔一定时间比较一次。 根据残余偏差与偏差阈值的差值是正或负来关闭或打 开相应的喷嘴,超出带钢部分的喷嘴关闭。每个感应 区所对应的喷嘴控制。
f mi
f 0i
f 0i '
PI
Fi i Fr
(二)ABB板形控制系统
1. 系统概述
外部通讯 键盘 EXCOM MB200 MB300 TCP/IP GCOM HPC MVI 操作员 显示 板形测量 图像显 示单元 VDU 打印机
外部计算机
控制 功能 处理控 制功能 板形控制 执行机构
中央处 理功能
信号处 理功能
操作员 控制
•板形目标曲线的作用
补偿附加因素的影响 实现板凸度控制 满足后部工序对板形的要求
(一)PLANCIM板形控制系统
• 板形目标曲线的设定
fr ( x) Ax Bx Cx Dx fr 0
2 3 4
fs ( x) Bx2 Dx4
为对称部分
fn ( x) Ax Cx3
排序后的测量值按照测量区的先后顺序送入 控制系统,即A1、C1、B1、D1....A6、C6、 B6、D6、A7、C7。
(一)PLANCIM板形控制系统
(9) 感应区出故障的处理办法
如果一个感应区出了故障,无法进行检测,则以两侧两个最 近感应区的平均值作为其测量值。如果在带钢边缘的感应区 出故障,则以最近的感应区的测量值作为其测量值。
(10) 部分覆盖感应区的情况
被部分盖住的感应区 的封套变形低于全部 盖住的传感区的变形, 所以要增加覆盖系数 计算,以传感器的百 分比表示。
第一部分板形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日本川崎制铁 断面形状监测仪
RAL
日本新日铁断面检测仪
边部扫描测厚仪
带钢
固定测厚仪
边部扫描测厚仪 边部扫描测厚仪轨迹
一台固定测厚仪 两台扫描测厚仪
扫描边部300mm区域 最小二乘法 获得断面形状
RAL 美国IMF公司(同位素测量系统公司)
两个铯放射源137放在一个C形架上总共放出54条离子束
测量值采样时间10ms 测量值处理时间10ms
RAL
第一部分板形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RAL 1. 板形与板凸度的基本概念
1.1 板形及其度量 1.2 板凸度 1.3 板形与板凸度的关系 1.4 板形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RAL
RAL
RAL 板形缺陷的种类
外形
c c—边波
d d—侧边波
延伸分布 ΔL/L
30~50mm 30~50mm
ΔL/L
RAL
RAL 良好板形的几何条件
Hh 22
H ( x) 2
h ( x)Βιβλιοθήκη 2ohc Hc
x he He
图1-2 轧件轧前轧后的断面形状
RAL 纵向延伸和高度压缩之间的关系
设 x 点 对 应 的 原 始 长 度 为 L(x) , 轧 后 长 度 为l(x),根据体积不变定律,并考虑保证良好 板形时,板材轧制接近于平面变形,则纵向延 伸和高度压缩之间应当有下述关系:
式中: H 、 h —轧前、轧后的轧件平均厚度; CH、Ch—轧前、轧后的轧件凸度。
RAL 1.1.2 板形的度量
板形度量的目的: 定量地表示板形,既是生产中衡量板形质
量的需要,也是研究板形问题和实现板形自动 控制的前提条件。
因此,人们依据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及不 同的板形控制思想,采取不同的方式定量地描 述板形。
板形控制
(5)PC轧机 PC轧机
80年代初,德国率先将交叉轧制用于轧钢生产。而后, 80年代初,德国率先将交叉轧制用于轧钢生产。而后, 日本的三菱重工和新日铁共同研制开发了对辊交叉轧机。 与其它类型轧机相比,PC轧机凸度控制范围大,控制精 与其它类型轧机相比,PC轧机凸度控制范围大,控制精 度高,具有有效的边部减薄控制能力,可实现大压下轧制, 提高轧制能力,轧辊原始辊型曲线简单。
变形抗力模型修正量
温度模型
再计算 轧制力
变形抗力模型
轧制力模型
设定轧 制力 出口厚度
轧制力自学习
实际温度处理
实际温度
弹跳模型
设定辊缝 实际辊缝 轧制力
弹跳模型自学习
实际轧 制力
基础自动化
辊缝设定和轧制力自学习流程图
6.2 辊形自保持性(稳定性)
轧机的各轧辊在运转期内不断发生表面磨损,停机后可 以测得磨损后的轧辊表面轮廓曲线,再与上机前的轧辊初始 辊形曲线相减,就可得到轧辊在服役期内表面上的(中点或 边部点的)相对磨损量分布曲线,称为轧辊磨损曲线或磨损 辊形。 轧辊表面不均匀磨损导致辊缝形状变动和某些板形控制 技术的调控功效变化 。辊缝调节域表明了辊缝的调节柔性, 辊缝横向刚度表明了辊缝在轧制力变动时的稳定性.
LV +∆LV RV LV
带带
平平
(3) 残余应力表示法
σ re
2x = aT + const B
2
式中:B为板宽;x为所研究点距钢板中心的距离; const为二次函数常量;α T为板形参数;σ re为辊缝出口 处点在钢板中发生的残余应力。 由于轧件的厚度与其板凸度有密切关系,所以引入 了比例凸度的概念。比例凸度是指轧件中心凸度与轧件 出口平均厚度的比值,其公式表示为: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的分布,以达到控制辊型的目的。
控制手段是对沿辊身长度方向的冷却液流量进行分段控制,这种控制 方法见效比较慢(原因是轧辊的热容量比较大),难以满足高速轧制的需
要,只能作为一种其它板形控制的辅助手段。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② 液压弯辊控制法。
液压弯辊利用液压缸施加在轧辊辊颈处的压力使轧辊辊身产生一个人为的附
凸辊型
凹辊缝
凹断面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⑵ 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 设轧制前板带边缘的厚度为h1,轧前板凸度量(或称厚度差)为c1, 轧后板凸度量为c2,所以轧前中间的厚度为h1+ c1,轧制后板带横断面上的 边缘厚度和中间厚度分别为h2和h2+c2 。
h2 h1+ c1 h2+c2 h1
对于普通的四辊轧机,在工 作辊与钢板不接触的部分,受到 支撑辊的悬臂弯曲力的压迫,产 生比较大的附加挠度,其大小与 钢板的宽度成反比,若能根据钢 板的宽度调整支撑辊的有效长度, 就能减小工作辊的附加挠度。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HC 轧机具有以下特点: a 具有良好的板凸度和板形控制能力。由于它的中间辊可以轴向移动,
CVC 轧机示意图
PC 轧机示意图
VC 轧机示意图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⑶ 板形控制轧机 ① HC轧机 HC 轧机起源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冷轧带钢,由日立与新日铁联合研制,其基 本思路是:通过改变支撑辊与工作辊的接触状况来改变工作辊的挠度,特别是能有 效的减轻支撑辊与工作辊之间的有害接触,进而改善板型。 结构特点:在支承辊与工作辊之间安装一对可相反轴向移动的中间辊而成为 六辊轧机。
第1讲--板形的基本理论
第1讲 板形控制的基本理论板形是带钢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
良好的板形不仅是带钢用户的永恒要求,也是生产过程中保证带钢在各条连续生产线上顺利通行的需要。
因此,解决产品板形问题、提高实物板形质量始终是板带生产中重点关注和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与此相对应,关于板形理论和板形技术的研究在近几十年一直都是本领域中的热点课题,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关于板形理论和板形技术的研究仍呈蓬勃向前的发展态势。
1 板形的概念1. 板形的描述 板形统指带材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和带材在自然状态下的表观平坦性两个特征,如图1-1所示。
因此要定量描述板形就需要分别反映横截面几何形状和平坦性的多个指标。
一般地讲,板形包括凸度、楔形、边部减薄量、局部高点和平坦度五项内容。
(1) 凸度 即横截面中点厚度hf(0)与两侧边部标志点平均厚度之差,以CW 表示CW hf hf B be hf be B =--+-().[(/)(/)]00522 (1-1)式中 B −−带材宽度;hf (x )——带材横截面上距中点x 处的厚度;be −−带材边部标志点位置,一般取be = 25mm 或40mm 。
(2) 楔形 即横截面操作侧与传动侧边部标志点的厚度之差,以CW1表示CW hf be B hf B be 122=---(/)(/) (1-2)(3) 边部减薄量 即横截面操作侧或传动侧的边部标志点厚度与边缘位置厚度之差。
E M = hf (B/2-be ) - hf (B/2-be ) (1-3)E O = hf (be-B/2) - hf (be -B/2) (1-4)式中 be −−带材边缘位置,一般取be = 5mm ;E M ——传动侧边部减薄量;E O ——操作侧边部减薄量。
(4) 局部高点 指横截面上局部范围内的厚度凸起。
a) h c h ed h eob)图1-1 板形横截面几何形状及平坦度a)横截面几何形状;b)平坦度对于宽带材有时需进一步把带材凸度区别定义为二次凸度CW2和四次凸度CW4。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目录一、概述 (2)1.1 板形的定义与特点 (3)1.2 板形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3)二、板形种类与结构 (4)2.1 常见板形种类 (5)2.2 板形结构特点 (6)2.3 不同板形的用途与选择 (7)三、板形控制基础 (8)3.1 板形控制概述 (10)3.2 板形控制原理 (11)3.3 板形控制方法分类 (12)四、板形控制技术与工艺 (13)4.1 原料选择与准备 (15)4.2 轧制技术与工艺 (16)4.3 热处理技术与工艺 (18)4.4 板形检测与调整技术 (19)五、板形控制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20)5.1 安全操作规范 (21)5.2 设备维护与保养 (22)5.3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六、板形控制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25)6.1 国内外板形控制技术现状 (26)6.2 新型板形控制技术应用前景 (27)6.3 板形控制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8)七、结语 (29)7.1 学习板形与板形控制的重要性 (30)7.2 未来展望与建议 (31)一、概述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是涉及材料加工、制造业等领域的重要概念。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对于板材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即板材的形状和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质量。
在金属板材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不均匀性、加工过程中的热应力、机械应力等因素,往往会导致板形出现各种缺陷,如弯曲、扭曲、翘曲等。
对板形进行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板形控制则是通过一系列工艺措施和技术手段,对板材的加工过程进行调控,以达到预期的板形要求。
这涉及到材料科学、力学、工艺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板形控制方法包括热处理控制、机械矫直、辊压控制等。
了解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常见的板形缺陷 常见的板形缺陷有:纵弯、横弯、镰刀弯、瓢曲、边浪、中浪、1/4浪、 斜浪等等,这些缺陷有些是对称的,有些是不对称的。 板形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钢板沿宽度方向各部位延伸的不均匀造成, 浪形缺陷的存在与轧制时的辊缝有直接的关系。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L
4
一般要求冷轧板的翘曲度应小于 2%。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⑶ 板凸度表示法 板凸度表示法是一种表示板带材横截面形状的表示法,它是用截面中间 的高度与距边部一定距离的截面高度差表示板凸度的大小。
Ch hc he1
式中: Ch -板凸度 hc -板中间厚度
he1 -距板边一定距 离的板厚度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1
板形的基本概念
2
板形控制的原理
3
板形控制技术与设备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1.板形的基本概念 板形是描述板带材形状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板 凸 度 和平 直 度 两个基本概念。 板凸度-指板带材沿宽度方向横截面的中部与边部的厚度差,也称为 横向厚差。该厚度差取决于板带材轧后的断面形状或轧制时的实际辊缝形状。
如果在轧制时上述各个影响因素都是稳定的,则通过合理的轧辊原始 辊型设计,就可获得良好的板形。但是,在轧制过程中各因素是在不断变 化的,需要随时补偿这些变化因素对轧辊工作辊缝的影响,以便获得良好 的板形。
传统板形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轧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随 时改变辊缝凸度,使其能满足获得良好板形的要求。
c1 c2
或
h1 h2
c1 h1
c2 h2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3 .板形控制技术与设备 ⑴ 传统板形控制技术 不考虑轧件的弹性恢复,可以认为轧后带钢的断面形状和轧辊的工作辊缝(即 承载辊缝)形状相同。在实际的轧制过程中,工作辊的辊缝形状取决于以下诸多因 素的综合影响:
序号
影响因素
为使板形良好,坯料横断 h1 面必须“均匀变形”,即板带
c1 c2 或 c1 h1
h1 h2
c2 h2
材边缘和中部的延伸率 λ 应相 等。
上述公式称为“理想的板形方程”,即要得到理想的板形,必须使轧 制前的原始凸度率等于轧制后的凸度率。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基于上述基本公式,有如下描述: ⑴ 如果在轧制前就有凸度的原料经过轧制后不可能同时得到理想的凸度和平 直度。 ⑵ 横向的厚度差只能在轧制的过程中与压缩比成比例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 ⑶ 要满足均匀变形的条件,保证成品板形良好,就必须使板带轧制前的厚度 差c1和轧制后的厚度差c2的比值与延伸率 λ 相等; ⑷ 或者使轧制前的板凸度率 c1/ h1 等于轧制后的板凸度率c2 / h2 。
除了为补偿各种因素造成辊缝形状的变化,预先将轧辊车磨成具有一 定原始凸度或凹度,赋予轧辊辊面一定的原始形状,使得轧辊在轧制时仍 能保持平直的辊缝外,传统的板形控制方法还有:“调温控制法”和“液 压弯辊控制法”。
平直度良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间浪形
拉应力 压应力
双边浪形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板形的表示方法 ⑴ 相对长度表示法
将需测量的钢板沿横向裁成均匀的细条并平铺,可以看到各细条的长
度不同,用其中某一条与设定的基准条的相对长度差就可以表示该处的板形
的状况。
l
L
式中:△ l-其它点与基准点长度差 L -基准点长度
I Unit ( l ) 105 I-Unit-称为1个“I”单位 L
I-unit 可以解释为:在测量中任意窄条与基准窄条的 板形差如果为0.001%,那么就是一个I-unit,既十万分之一。
也可以这样理解:1000mm长的钢带(测量中间的长 度)经轧制后展开边部长度变为1000.01mm,那么边部与 中心的板形差 : (1000.01-1000)/1000,即1个I-uint。
2. 板形控制的原理 ⑴ 辊型与辊缝的概念 辊型:轧辊辊身表面的轮廓形状称为辊型; 原始辊型:是指刚磨削好的辊型; 工作辊型:是指轧辊在受力和受热轧制时的辊型,又称承(负)载辊型。 通常用辊身中部的凸度表示 辊型的大小。其大小由轧辊的弹 性变形(弯曲挠度、压扁)和不 均匀热膨胀决定。
a –凹辊型 b-平辊型 c-凸辊型
凹辊型 凸辊缝 凸断面
凸辊型 凹辊缝 凹断面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⑵ 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 设轧制前板带边缘的厚度为h1,轧前板凸度量(或称厚度差)为c1,轧
后板凸度量为c2,所以轧前中间的厚度为h1+ c1,轧制后板带横断面上的边 缘厚度和中间厚度分别为h2和h2+c2 。
h2
h1+ c1 h2+c2
正凸度
理想断面形状
负凸度
从用户的角度,厚差是零最好;从轧制稳定的角度,应该有一定量的 “中厚量”,异常的厚差存在将导致板形出现问题。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平直度-指板带材的翘曲度,有无浪形、瓢曲等及其程度。其实质是 板带材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只要板带材内部存在残余应力,即为板形不 良。如残余应力不足以引起板带翘曲,称为“潜在”的板形不良;如残余 应力引起板带失稳,产生翘曲,则称为“表观”的板形不良。
1 轧辊原始辊型
2 轧辊热凸度
3 轧辊磨损辊型
4 轧辊受轧制力的弹性弯曲
5 轧辊的弹性压扁
6 板带轧制前的板凸度
来源
辊型设计、磨辊 轧制时的冷却与润滑、轧制品种、轧制制度 轧制时的润滑、轧制品种、轧制制度 轧制压力、轧制时的润滑、板宽的变化 轧制压力、轧制时的润滑 热轧带钢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上下两个轧辊都是平辊型,则原始辊缝是平的;如果上下两个工作辊都同为凸 辊型,对应的原始辊缝形状就呈凹形的,此时轧件横断面的形状就是凹形;反之, 若工作辊型都为凹辊型,则轧件横断面呈凸形。
因此,除了来料的横断面形状以外,板形主要决定于工作辊缝的形状。
平辊型 平辊缝 平断面
首钢技师学院
板形与板形控制基础知识
⑵ 波长表示法 波长表示法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表示法,认为有波浪的带钢其波形是正弦 波,将其最短纵条(也就是平直的一段)视为一条直线,最长纵条视为一正 弦波。
Rv 100%
Lv
式中:
λ - 翘曲度
RV - 波幅 LV - 波长
翘曲度与相对长度差之间的关系为:
l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