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金融监管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金融监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4cb11c49ec3d5bbfd0a74d5.png)
四、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一)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始于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的分离,它打破了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等职能于一身的高度计划经济的体制。
1992年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成立;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也正是挂牌成立。
银监会的成立,实现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
至此,我国初步建立了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各司其职的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分业监管模式,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业务领域内分别设立一个专职的监管机构,负责各行业的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
分业监管具备以下优点:1. 专业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的监管领域,具有专业化优势,职责明确,分工细致,有利于达到监管目标,可提高监管效率。
2.具有竞争优势。
分业监管模式的缺点是: 1. 多重监管机构之间难于协调,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交叉监管现象,出现“监管套利行为”,即被监管对象有空可钻。
逃避监管。
2. 分业监管各个机构庞大,监管成本较高。
3.分业监管难以综合评估混业金融机构的风险,不能在不同类型的机构和业务之间制定必要的区别。
(二)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对我国的启示金融监管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创新的漏洞,对全球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揭示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缺失的问题。
所以在美国饱受次贷危机之痛并改革加强监管的时候,我们以此为鉴,认真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本质原因,深入理解美国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措施,研究探索中国的金融创新与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对策,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现代金融发展的统一综合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的金融安全与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我国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浅析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浅析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3c4340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5.png)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引言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工具或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发展和变革。
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但也可能带来金融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危机揭示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浅析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创新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时期,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拆分和再包装贷款、以及新型金融工具的推出等方面。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
借助衍生品市场,金融机构可以管理风险、增加收益,并提供对冲和套利机会。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一些衍生品,特别是与次贷相关的信贷衍生品,成为危机爆发的源头。
这表明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金融风险未能得到充分评估和控制。
此外,拆分和再包装贷款也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将贷款拆分成不同的份额,并组合成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能够创造更多的流动性和投资机会。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这种创新带来的产品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资产质量的恶化和市场失灵。
金融监管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监管的不足被认为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金融监管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缺乏对新型金融产品和市场的监管,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能够更灵活地开展业务。
然而,这也为隐藏在金融创新背后的风险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不足导致了对金融风险的缺乏有效监控和管理。
在金融危机中,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次贷危机的风险。
同时,金融监管的缺位也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利用漏洞和规避监管。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美国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方面,金融创新的推动需要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创新可能受到过多监管的限制,从而阻碍市场的发展。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究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8211c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f.png)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不断推进,金融监管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复杂。
本文将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从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约束作用金融监管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金融创新的发展产生影响。
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约束作用”。
因为金融市场的风险性较大,如果监管不得当会给整个市场带来安全风险和社会风险。
因此,监管机构的出现对于降低市场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监管机构必须制定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新金融业务的监管,防止市场变得过于冷热不均。
所以,金融监管在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上,对于金融创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它可以加速市场发展、防止风险的发生,也可以对创新进行限制和管理。
二、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趋复杂,因此很容易出现风险。
当然,这不是说金融创新本身就有问题,而是指如果金融监管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密切关注市场的开展情况,就有可能使得风险不断扩散,从而在市场上产生危机性事件。
其中,代表性的就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当时,美国银行为了追求盈利,发放大量低质量贷款,而监管机构则没有对这种影响市场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因此,金融监管如何有效的规范金融创新行为,防范金融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产生重大的风险,就是其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三、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除了风险,金融创新也带来了很多机遇。
其中,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创新是增加收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比如,银行可以通过推出新的理财产品等,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而对于广大民众来说,金融创新也是增加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一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就通过与传统金融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060e77c9b6648d7c1c746cd.png)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作者:胡嬿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8期摘要: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是由金融行业的创新促使的,因为货币政策的不合理,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利造成的危机局面。
其危机存在于证券化和衍生产品化的体系中,本文对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
提出在对金融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金融监管的作用。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险;辩证关系;风险中图分类号:F83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一、对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进行探讨引起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利率不断上升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降温,利息不断上涨,作为贷款市场中负债较重的用户感受到巨大的还款压力,就会出现违约的现象,银行的贷款就会很难收回,对全球许多国家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中国。
随着房地产资产的价值缩水,导致违约率直线上升,住房抵押贷款和次级债出现跌破真实价值的状况,从而次贷危机就全面的爆发开来。
次级债市场放贷后,所获房产抵押权构成金融机构资产,金融机构通过将这些债权资产打包成金融产品,在投资市场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基金又可通过将持有的这些金融产品同其他金融资产再行混合打包,构成新的金融产品,在投资市场再行出售。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次级抵押贷款的抵押品不断做出组合、再组合,转让、再转让,使抵押品风险不断分散化,在再融资机制中,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追求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基于同一笔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了理论上无穷层次的产品,从而使美国次级债市场的风险分散到世界各国,同时也将所有投资者卷入风险漩涡。
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具有消费品以及投资品两种属性。
它的开发、建设时间较长,和其他领域有较多的联系且包含的经济主体也十分广泛,同时还有其特殊的性质,例如依赖于国家金融的支持,这些因素都使得金融创新在房地产开发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及利益驱使。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围绕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围绕次贷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28b8ff472b160b4e767fcff7.png)
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角度对次贷危机的研讨我们知道,危机的爆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将深入挖掘次贷危机背后的推手,及危机之后的思考。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关键词来展开本次的讨论。
1、次贷金融衍生品2、信用3、监管政策首先,次贷金融衍生品。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要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如果想经营风险,就把它也做成证券。
”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只要能够透支的,都可以在今天想办法让它变成现金。
MBS、CDO、CDS也就孕育而生,它们是美国一级市场上主要的三大次贷金融衍生品系列。
这些系列具有特别强大的衍生力,并且极其复杂。
下图所表示的是真正引发次贷危机的次贷金融衍生品系列。
由于它们的复杂性,使得投资者们并不能真正清楚它们的风险。
这些金融衍生品在经济正常的情况下,有较稳定的收益率。
由于投资银行及信用评级机构的共同运作下,这些产品被打包成优级的投资品,投资者则买入这些产品进行投资保值。
我们来看下下面这张图。
如果放假上涨,那么这些交易就没什么问题,大家都赚钱。
然而,如果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那么,这将是一次经济灾难。
市场上投资者们的对经济的过于乐观,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上涨,房价还将上涨。
而美联储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严重误判,其在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两年间连续17次上调联邦目标基金利率。
还款付息成本是提升,直接导致原本过度消费、居民负债率超出极限的次贷借款人出现债务危机,随之浮动利率贷款的违约率、丧失赎回权的比例开始明显飙升。
最终,交织着房屋贷款利率上涨、房屋价格下跌,直接致使了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消费信贷市场、CDO市场、CDS市场等五大连环泡沫的破灭,快速引发了次贷危机。
原先的信评模型和假设令全世界为之震惊,次贷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无价无市”,各国投资机构根本无法快速脱身而遭受重大损失。
接下来,我们开看下这些次贷金融衍生品强大的破坏力。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我们都还记得08年雷曼兄弟破产事件,虽然当时我们对这件事的意义并不是很明了。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0f122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c.png)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的启示引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紧密联系使得金融监管成为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也给其他国家的金融监管敲响了警钟。
本文将讨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的启示。
危机背景美国次贷危机是指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后引发的金融危机。
该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鼓励贷款机构放宽贷款条件,使得一些信用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也能够获得房屋贷款。
这些放松的贷款条件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导致贷款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债务违约风险增加,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1.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方面。
因此,我国金融监管应该着重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对资产负债表的披露和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
2. 完善金融监管法规美国次贷危机中,存在监管漏洞和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监管的空白区域进行高风险业务。
因此,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监管法规的研究和修订,确保规定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防止类似的潜在风险。
3. 加强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不协调的问题,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
因此,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建立更加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识别和应对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
4. 强化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的滥用成为风险的一大来源。
因此,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确保金融创新的合法性和稳健性,避免金融创新成为风险的源头。
5. 健全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机制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在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方面的不足。
因此,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机制,以确保金融体系能够抵御潜在风险的冲击,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fda2cae5e009581b6bd9ebf0.png)
何 德 旭 郑 联 盛
提 要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金融 创新作为金 融领域 各种要 素的重 新优化组 合和
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 , 既有助于金融体系 的稳定和金融安全 , 也有可能带来金融脆 弱性 、危 机传染
性和系统性风险 , 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 面冲击 。 实证 研究表 明 , 在 美国次 贷危机 的爆发和 升级 经
22
① BIS, Recent Innovation in International Banking , BIS Report , April , 1986.
② J .C .Van Horne ,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Excesses, Journal of Finance , 15 , 1985 .
另外 , 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另一方面 的研究集中在金融风险和危机的传染性 。 金
融风险的传染一般是通过两个渠道 , 即信息
渠道和流动性渠道进行的 。⑤前者指 在一个
结点上发生的金融动荡 , 经过信息渠道迅速
扩散和放大 , 成为一个更大的危机 , 即所谓的
“蝴蝶效应” ;而流动性渠道则是一个结点出
现财务困难 , 直接影响相关金融机构的流动
④ Jǜ rg Niehans, Innovation in Monetary Policy : Challenge and Response ,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 Volume 6, Issue 1 , 1982 .
⑤ W .Silber ,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73, 1983 .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d5c481bfdaef5ef7ba0d3c66.png)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欧美发达国家在危机中遭受重创。
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以审视危机的机会: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事关一国金融业的稳定,在加快金融创新、推进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透过次贷危机认识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
什么是创新?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或引进新事物的活动。
据此我们可以把金融创新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或引进新事物的活动。
广义上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制度、金融产品、金融管理、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创新,狭义上指金融产品创新,本文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产品创新。
(二)引起次贷危机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因素。
次贷危机从房地产市场发展到债务市场再到证券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危机的快速演变与传递过程无不与美国过度金融创新息息相关。
金融创新产品主要是指金融衍生产品,《货币战争》中说“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债务,它们是债务的打包、债务的集合、债务的集装箱”,也就是说金融衍生产品是在基础金融产品的基础上,经过组合设计技术衍生出更为复杂的二代产品,三代……n代产品的过程,在次贷危机中它主要表现为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衍生出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又以MBS为基础资产进一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其中,又衍生出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DO)。
这一过程还可继续衍生,并产生“CDO平方”、“CDO 立方”等产品。
随着基础金融产品一代代的衍生,风险和收益也在上个基础上呈现出几倍到几十倍地放大,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品具有复杂性和高杠杆性的特点。
正是高杠杠性使衍生产品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具有高杠杠性收益成倍放大,这时如监管不足,金融机构疯狂逐利,滥用金融创新工具大量设计衍生产品。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启示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4866ad46f1aff00bed51ea6.png)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启示摘要: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是推动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管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统一性和对立性,两者相互影响。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起着推动作用。
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金融监管能支持和引导创新,能消除创新的负面效应,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健康发展。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和监管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才能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启示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
创新和监管是一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正确把握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同时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
一、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管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金融创新迅速发展过程中,美国金融监管措施不紧反松。
美国没有一个联邦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负责看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状况,风险监管无法实现全方位覆盖。
1999年,美国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监管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金融衍生品业务中来。
2004年,美国又推行投资银行自我监管计划①。
次贷相关产品的定价、交易和信息披露,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这些产品价值的可调节性很大,甚至被操纵。
由于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不规范,多为柜台交易,不是统一的交易所交易,因此,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价格非常不透明。
缺乏相应的监管导致风险的扩散。
银行和按揭中介没有审慎地发放贷款;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纷繁复杂的分拆打包,掩饰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中的风险,不仅扩大了对不良贷款的需求,而且将不良贷款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评级机构按照市场价格估值资产的会计方法,在上升的经济周期中过分抬高高风险资产信用评级,让投资者无法对风险形成有效认识;金融监管机构对于上述一切缺乏应对措施,让大量充斥巨大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处于无监管状态。
浅析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浅析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64d4e6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f.png)
浅析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浅析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论文摘要美国作为世界金融的中心,对全球的金融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2008年美国出现住房次贷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知错而改。
从这次次贷危机中,所暴露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二者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金融危机的出现暴露了这二者间的深层矛盾,但是另一方面这二者是相互依存存在的。
离开了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是危险的,会带来灾难和不幸。
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这二者的关系。
本文中对美国金融危机中所暴露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矛盾和关系作出分析,认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金融监管不可懈怠,要注意加强。
一、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的辨证关系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源自于美国的住房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的毫无节制地进行开发,是金融监管如空气,或者说金融监管根本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畸形扩张,引发次贷危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缺乏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犹如离开水了的鱼,是会导致灾难的发生的。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这二者的辩证而统一的关系是值得探究和深思的。
1.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具有促进各抑制的双重作用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来说,并不是只起一个监督和制约的作用,而是有这既促进又抑制的双重作用的。
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的突破口,所以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来说,金融创新必不可少,而如何这种创新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而非抑制其发展,这与金融监管的合理实施是分不开的。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的金融活动创新不断,按照目的的不同这些金融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竞争性金融创新、合作性金融创新和监管性金融创新。
这三类目的性不同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需求当然也是有差别的。
竞争性金融创新和合作性创新虽然创新的形式和目的有所不同,但都还是可以以常规的金融手段进行监管的。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75b2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8.png)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探讨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
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全球金融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成因分析入手,进而探讨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章首先回顾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监管体系的失效等方面,揭示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指出了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风险累积、市场过度投机等条件下,金融创新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为了防范类似危机再次发生,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推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
这些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为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揭示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美国次贷危机概述美国次贷危机,也被广泛称为全球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并在随后的几年内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和金融创新产品的滥用。
在世纪初的几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房价不断攀升。
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许多金融机构开始推出各种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次级抵押贷款和抵押债务债券(CDOs)。
这些产品主要针对信用评分较低的借款人,通过降低首付比例、放宽贷款条件等方式,使得更多人能够购买房产。
然而,这种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随着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上升,许多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开始面临还款困难。
浅谈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浅谈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e2f35c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f.png)
浅谈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背景二、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三、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四、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关策略五、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创新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兴市场条件下,金融创新有助于促进市场的流动性和融资效率,同时也可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推动经济的稳健增长。
然而,金融创新在不完善的监管环境下也可能产生风险,一旦出现市场信任危机,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论文重点讨论了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问题,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背景下,本论文指出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并分析了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其次,针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本论文通过梳理金融创新与投资银行衍生产品和证券化产品之间的关系,指出了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影响。
接着,本文所讨论的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分为贡献和挑战两方面。
在贡献方面,金融创新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融资效率,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而在挑战方面,金融创新在不完善的监管环境下,可能会导致市场信任危机,同时也可能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本论文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关策略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关策略,本文提出了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制度设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等策略。
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挑战,本文提出了风险管理的转型和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等策略。
具体案例:一、2008年,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银行和投资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将标准降低,以获取更多的贷款利润,这导致许多人无法承担贷款,最终导致多家金融机构破产。
面对金融危机应辩证把握的三个关系
![面对金融危机应辩证把握的三个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ae89023bd64783e09122b51.png)
期权、 期货 合约 以及指数 期权 、 指数期货 合约 等
新 的金融产 品。这 种衍生 性虚拟 资本更 多 的是
一
二 、 融创 新 与 金 融 监 管 的关 系 金
金融 创新是 市场经 济和金 融业发 展 的内在
需 求和必 然 结果 , 金 融发 展 的 永恒 主 题 。2 是 O
种票据 的交易行 为 , 藏的风 险也 急剧放大 。 蕴
经 济领 域 , 本 质 上 源 于 生 产 关 系 与 生 产 力 、 但 虚 拟经 济 与 实 体 经 济 发 展 之 间 的矛 盾 。虚 拟 资本 具 有 虚 拟 性 、 机 性 、 风 险 性 和 寄 生 性 投 高
展 , 融资 本 、 拟经 济 对 产 业 资本 、 体经 济 金 虚 实 的相 对独立 性越 来越 强 , 甚至 高居产 业资 本 、 实
与 马 克 思 生 活 的 年 代 相 比 , 代 虚 拟 资 本 当
作 者 简 介 : 秀 红 (9 6 ) 女 , 津 人 , 徐 15一 , 天 中共 天 津 市 委 党 校 经 济 学教 研 部 副 主任 , 授 , 津 3 0 9 教 天 0 1l
6 5
的内涵更加 广泛 , 国债 和股票 外 , 除 又衍 生 出了
府 监 管 。应 在 充 分 发 挥 市场 配 置 资 源 的 基础 性作 用 的 同 时 , 行 科 学 的政 府 宏 观 调 控 , 服 市场 自身 存 进 克 在 的缺 陷 , 一 步 增 强 经 济 发 展 的 内在 活 力 和 强 大动 力 。 进 关键词 : 证关 系; 辩 实体 经 济 ; 拟 经 济 ; 融创 新 ; 融 监 管 ; 虚 金 金 市场 调 节 ; 府 干 预 政
高现 实 经 济 的 资 金 融 通 能 力 , 助 于 分 散 经 有 营风 险 , 降低 交 易 成 本 , 高 现 实 资 本 的 运 作 提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的金融监管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的金融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5283c360a45177232f60a2b7.png)
。
营 的 关 键 金 融 创 新 有 它 固 有 的 缺 陷 当金 融 监 管 跟 不 上
。 ,
币金 融 环 境使信用 风 险衍生 工 具 得到 了爆 炸式 增 长 而
,
金 融创新 的步 伐 时
。
,
,
就 可 能 因 监 管 缺 失 而 引发 金 融 风
当流动性 状 况 在 某
一
局 部 ( 如 次贷 )发 生 逆 转 时 就 将 引
,
。
险 因 此 对 鼓 励 金 融 创 新 并 大 力 发 展 资本 市 场 的 国 家来
说 要 以美 国次贷危 机 为前 车之 鉴 协调 好 金 融创新 与金
.
发 市 场 连 锁 式 的崩 溃
,
融监 管 的关 系 保持金 融稳 定 显 得 尤 为重 要
,
一
。
、
美 国次贷危机成 因简析
。
美 国的次贷危机 最 终 引发 了全 球性 的金 融 海 啸 目 前 危 机 所 产 生 的影 响还 无 法 估 量 但 是 次 贷危 机 充 分 暴
。
,
、
销
。
而 金 融 监 管作 为
,
一
种 管 制 手段 对 金 融 创新 既 有促 进
。
售模式 证 券化 和 再 证 券化 以 及 杠杆交 易 等复杂行 为 大
量 金 融 资产 在 各 种 金 融 机 构 和 投 资 者 之 间 转 移 使 得 金
,
作 用 同 时 也 有 抑 制 作 用 由于 金 融 创 新 改 变 了 金 融 监 管
运 作 的 基 础 条 件 客 观 上 需 要 金 融 监 管 机 构 作 出 适 当调
,
融 风 险多次 定 价 重 组 和 分 配 而各类机 构都 只 根 据 上 家
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博弈的必然结果
![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博弈的必然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87580b96168884868662d634.png)
次贷危机一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博弈的必然结果[摘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有着彼此增进的作用,二者是一个互动的均衡进程,“管制一金融创新-再监管一再金融创新”,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二者寻求新的均衡的进程和必然结果。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次贷危机一、引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有着彼此增进的作用:一方面,严厉的金融监管致使了金融创新,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又使得金融监管进一步加重,由此推动了金融监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政府为了金融业的稳固和经济的正常进展,通过法律、法令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管是很必要的o 处于金融监管环境中的银行为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将在市场竞争和金融监管夹缝中求生存。
金融创新使原有的金融管制条件失去了效能,于是更严厉的监管办法被制定出来,以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
二者是一个互动的均衡进程,它们的动态转变使得金融监管制度得以调整和变革。
“管制-金融创新-再监管-再金融创新”,这一进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重复,每一个新循环都有一个新的起点,由此推动了金融业的变革和进步。
姚德良以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彼此搏弈的每一个循环进程是相联系的:旧进程的结点是新征程的起点。
静态均衡是超级态,不稳固的,非均衡或动态均衡才是常态。
随着外部环境转变和主观因素影响,各利益主体的进展会出现不平衡,有进展快的,有进展慢的,有不进展的,有倒退的,其力量对比此消彼长,旧均衡出现不稳固。
当到必然阶段,一方力量壮大或利益受损到打破原均衡,成立新均衡带来的收益大于代价时,就会诱发制度变迁的冲动。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取得竞争优势、实现跳跃式进展、打破原来力量均衡主要因素。
对美国来讲,1933《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的通过,包括以后通过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是利益主体利益达到均衡的结果,是相对稳固的均衡状态。
《1999年金融现代化法》的通过,包括以后通过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是各利益主体利益达到一致、力量对比达到均衡的结果,这也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均衡。
二、次贷危机发生本源解析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确立与演进的历程来看,金融监管并非以政府管制金融资源为目的,而是以提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为目的, 即如安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找到均衡。
从金融危机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从金融危机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60c5e441767f5acfa1c7cde6.png)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年6月(总第102期) 大众商务Popular BusinessNo .6,2009(Cumulatively,NO.102)从金融危机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刘师慧(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130)作者简介:刘师慧,女,四川郡县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摘 要】美国次债危机越演越烈,其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形成了一股强烈的“腐蚀性”力量,诱发了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透过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笔者认为创新泛滥、监管缺乏,以及人们道德的沦陷,是次债危机最终衍生成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与教训,我们应合理协调创新与监管的作用,有效促进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6-0021-011前言一场起始于美国次贷,发端于华尔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迅速蔓延开来,并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什么导致次贷危机成为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危机做出前所未有的反应?2金融危机的成因“华尔街的种种高风险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沃伦・巴菲特2003年发出的这一警告,在2008年夏末华尔街爆发的金融风暴中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此次危机的起因在于美国的过度透支消费,由于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和房价的暴涨诱致了美国家庭过度负债。
美国总负债从2006年的48万亿美元剧增至2008年底的5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居民都有20万美元的负债。
从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监管
![从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337b0f0d4431b90d6c85c77b.png)
1 . 不断健全体制机制 ,推进社会 信用体 系建设 。强化诚信受
益和失信受 罚的案例 宣传 ,不断增强社会公信意识 、企业诚信意
识 和个人信用 意识。以征信系统建设 为切人点 ,加强信息共享 、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 M B S ) 。为了让 咄 B s 容易出售, 投资银行还对 信用披露和信用分类评级等工作 ,健全信用信息查询和应用制度 ,
研 究探 讨 的现 实课 题 。
【 关键词 】 次贷危机 ; 金融创新 ; 风险监管
从历 史角度 分析 ,一部金融发 展史就是 一部分金融创新 史 , 虚拟的派生按揭资产进行 出售 ,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 金融结构的演进及深化无不渗透着创 新元 素。金融创新通过优化 3 . 金融创新 风险蔓延性较强 。整体而言 ,金融创新 只是转移 组合和重新配置 ,推动着金 融体 系的安全稳定发展 ,但也有可能 了风险 ,但并没有消除风险。链条式 的金融创新产品 ,如果 因某
带来脆弱性、传染性和系统性 的金融风 险。 美国次货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创新风险 美 国次贷金融危机 中,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降低贷款信 用 门槛 , 住 房贷款首付从标准的 2 0 %降到负首付 。然而 , 从2 0 0 4 年6 月起 , 为抑制通货膨胀 ,美联储连续 1 7 次加息 ,提高了借贷 成本 ,促发房价迅速下跌以及抵押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 1 . 金融产品创新过度引发借贷危机。许多金融机构将持有的 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 ,以这部分债权为基础发行住房
鞫 麓 ■ 囊 — ● 一 蓑一 视 线 一
从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监管 施 Leabharlann 南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7f19ab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3.png)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摘要】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也给我国的金融创新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次贷危机的影响、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以及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风险,同时也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金融监管部门所面临的职责与挑战。
结合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推动健康金融创新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职责、挑战、建议、健康金融创新。
1. 引言1.1 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是指2007年爆发的次级按揭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该危机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不仅影响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信用收紧,资金投资逐渐收缩,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市场信心受损,甚至引发了部分金融机构的破产。
对我国而言,次贷危机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应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次贷危机的教训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金融创新的重要性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不仅可以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还可以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风险管理需求。
金融创新也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推动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当前次贷危机的背景下,金融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金融创新,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减少金融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防范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2008-9-5[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
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一、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分析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
由于房地产是具有长期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的建设周期较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牵涉的经济主体较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较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创新在这一产品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利益冲动。
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信贷过程中的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商业银行等,他们的行为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常常会有非理性的一面。
因此,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何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得以无节制发展,主要受商品房的供求以及地价等因素影响。
受供给约束下的房地产价格通常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
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如果市场结构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而市场需求增长却很迅速,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上涨幅度也越大。
如果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与有效需求的突然释放相结合必然产生市场的非均衡性、价格上升预期的必然性和投资主体的过度进入,尤其是当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肆意进行金融创新时,会使房地产极易成为泡沫的载体和金融风险的渊源。
而与商业银行等机构金融创新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监管却没有与在房地产领域金融创新扩张相制约、相监管的机制,明显滞后于金融创新的步伐。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转变金融监管的方式,在诸如实施风险加权为基础的资本充足要求、可变费率和部分保护的存款保险体系以及银行风险集中度限制等方面远未同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相适应。
金融创新或金融自由化的扩张与金融监管滞后或不同步,放大了银行收益内化和损失外化的各种金融风险。
另外,金融产品创新的短期利益也是影响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
一些金融创新品种诸如金融资产证券化和金融信托资产的出现形成了多渠道分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通道,避免了风险向商业银行的过度集中。
因此,一些商业银行在发放房地产贷款时的利益追求扩大,而谨慎度下降。
Tsatsaronis和Zhu(2004)的实证分析显示,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具有较多的风险转移渠道,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增长速度较快;再次,外来资金对本地房地产价格的推高以及国家间房地产市场的相互传导也导致了过度繁荣与过度衰退以及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和过度紧缩(Bondetal,2005)。
同时,金融监管当局由于受缺乏真实可靠的数据、评估方法多样化以及市场走势不可预测等因素的制约,也实在难以设计出一套有效的针对银行房地产信贷扩张的监测体系、早期预警方案、跟踪机制和控制指标。
而一旦出现不良征兆时,事态往往已到木已成舟的地步了。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住房领域的次贷危机的发生,所暴露的恰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矛盾,它告诉我们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之间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没有金融监管制约的金融创新势必会带来灾难和不幸。
金融创新须臾也离不开金融监管,否则金融创新就会导致金融风险。
这从理论和实践看,都需要我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作出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金融监管尤为必要。
(1)金融业是“公共性”产业。
金融机构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储蓄,而资金的运用又是面向社会公众,因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行为、业绩对社会公众产生直接的影响。
(2)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是高负债行业。
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任何一项风险都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成败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金融机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往往盲目扩张资产导致资产状况恶化。
(3)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银行形成整个金融业的危机,并危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金融创新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若以目的性为标准对金融创新进行分类,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竞争性金融创新、合作性金融创新与监管性金融创新三大类别。
不同类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
竞争性创新是指个别的金融机构为了商业利益进行的业务创新,它可能最终变成全行业的活动。
由于创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高的效益和超额利润,会引起同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这种金融创新偏重在金融技术的创新方面。
协调性创新是指金融机构之间或者金融行业之间进行的合作,以减少行业成本和障碍,以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效率。
它在一定条件下比竞争性创新显得更重要。
尽管竞争性创新和协调性创新都是对现有的法律框架的突破,但是相比较而言,协调性金融创新更多的属于制度方面的创新。
正是由于制度因素,所以这方面的创新更多地体现了金融机构的合作。
监管性创新是指金融当局自觉适应金融的变化,而超前进行的法律方面的变革。
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1)监管方式上,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
由于金融机构的全能化发展,传统的以机构为监管对象的方式便不再适应,而应以功能为基础进行监管。
(2)监管标准上,从资本监管到全面性的风险。
传统监管以资本充足率为标准,这种监管主要是针对信贷风险的,但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面临着其他各种风险,仅仅对信贷风险进行监管难以实现有效监管的目的。
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及国际监管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内部控制制度方面。
传统监管制度注重外部控制制度,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各国及国际监管机构对金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越来越给予高度重视。
可见,上述三类金融创新中监管性金融创新是困难的。
因为法律的形成主要是对现存的行为进行规范,而创新恰恰就是对现有法律框架的突破。
特别是制度方面的创新尤为如此。
在一个特殊时期,监管可以进行创新。
当一个体系和体制进行重建时,这种创新就会形成。
中国目前正是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我国金融当局应当进行一些超前性的金融改革。
从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看,由于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
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如房地产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如何保持与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步,已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个迫切任务。
此外,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主体的重叠与缺位并存。
有的新金融业务处于不同金融机构业务边缘,成为交叉性业务,对于这些金融创新,既可能导致监管重复,也可能出现监管缺位。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禁止金融创新,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总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是动态的“博弈”过程,金融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以利于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就这样互相作用,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共同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
从表面上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种矛盾,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国内金融管制放松和国际金融监管的加强,目的都是要解决同一个问题,即如何确立新的金融竞争秩序,只不过二者解决的方式不同。
从一国内部看,单个金融机构总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目的,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和经营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同既有的管制规则发生冲突,冲突结果是放松原有管制,建立新的规则。
从国际社会看,单个国家也总是基于增强本国竞争力的目的,考虑其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
相互竞争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这种冲突的结果,导致国际社会统一行动起来,订立契约,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行为的约束,建立合理、稳定的国际金融竞争秩序。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互关系问题,实质上体现了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哲学思想的重心所在,即金融监管的重心是应该放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方面,还是应该放在鼓励竞争、提高效率、维护本国银行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地位呢?这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
因为选择前者(加强管制)会抑制本国银行的活力,使其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选择后者(放松管制)则可能会影响银行业自身安全和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创新的演进和发展历程表明,金融创新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金融业内部创造性变革的结果,金融创新的速度与种类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要求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创新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同时,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交易活动和组织管理来说,是一种变革和进步,它冲破了与现代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管制与束缚,引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创造了诸多新颖的、能满足国内外资金供求者不同需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扩大市场容量,提高了金融效率,增强了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和推动力。
金融创新实际上是金融业自身的改革、完善与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轨国家来说,金融创新的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与金融稳定,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三、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思考与政策协调回顾我国20多年的金融创新中,所进行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属竞争性创新,而监管方面的创新较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尽管很多的竞争是在传统业务方面。
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又很少。
这并非仅囿于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业的体制,也同我国金融业的监管滞后有关。
显然,这种状况是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的。
从目的性讲,金融创新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金融运营效率。
199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时期,作为引领经济周期的产业,房地产业也经历了空前的繁荣和过热而成为政府和百姓时下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金融企业也推出了与之相配套的金融创新品种。
国际金融危机的案例表明,房地产发展与金融存在紧密联系,金融支持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的不稳定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