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小南海人工湿地初步设计说明书
小南海桥梁设计方案

小南海桥梁设计方案摘要:针对影响桥梁造型设计的因素,从功能、美观、环保和经济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桥梁造型设计需满足的基本原则。
结合小南海景区某桥梁设计的方案,遵循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桥型方案的设计,获得了满意的设计效果。
关键词:桥梁设计,桥梁美学,小南海,斜拉桥,丹顶鹤,桥梁创新桥在维基百科里的解释是跨越峡谷、山谷、道路、铁路、河流、其他水域、或其他障碍而建造的结构,是一种由水面或地面突出来的高架,用来连着桥头桥尾两边的建筑物。
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
桥,因水而生;水,以桥而名。
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充分尊重自然,像先贤圣人般,做到天人合一。
如何将一座现代化的桥梁融入到自然之中,将桥尽量融入环境之中以保持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最好的设计,便是从大自然出发,用自然的曲线来描绘现代的建筑。
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只是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的交通构筑物。
但桥是不是只能有通行的功能呢?这是我们在思索的问题。
是否能将桥梁建设成水上花园?是否能将桥建设成水中高楼?这是设计时的一个方向,桥梁的功能或许不只是局限在交通,在新的时代,也应该赋予桥新的功能。
于是,我们在小南海上,架起这座具有中国元素又富有现代美感的长桥,在余波荡漾的点点涟漪中,在青山绿水的环绕里,既能登高远眺,看碧水蓝天,也能深入水底,看水底森林,去追寻蓝天白云,诠释美的定义。
一、设计思路作为现代桥梁,桥梁不仅应该具备通行这一基本功能,我们还可以赋予桥更多的创新功能。
结合小南海的景观,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将南桥建设成集登高远眺为一体的观光景点。
游客可乘坐观光电梯登顶桥塔顶端,看小南海的碧海蓝天,水天一色。
也可乘观光电梯深入水底,通过水底观光隧道看水底森林,品味年代变迁留下的沧桑变化。
(1)安全性。
安全性是一座桥梁存在的根本。
桥梁是百年大计,只有在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一座桥才能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暨土家博物馆绿色生态长廊规划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暨土家博物馆绿色生态长廊规划前言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城北约32公里处,水域面积2.87平方公里,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系聚板夹溪水等而成的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
湖口奇石竖立,湖周秀峰环列,茂林修竹,溪水萦回,港汊纵横,为国家4A景区。
沿板夹溪而上约4公里,即进入土家博物馆,其内“吊脚楼”林立,一派田园风光,民族风情浓郁。
但是,沿线自然景观却较为单一,且有不少裸露地和绿化断带,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生态品质和视觉观感。
2008年底,根据黔江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以小南海暨土家博物馆为核心的黔江北部旅游品牌的要求,为丰富景区生态自然景观,将海口—土家博物馆老熊坝段打造成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添景增绿,特制定本规划。
1治理规划区综合自然条件1.1自然生态概况小南海海口—土家博物馆老熊坝段属沟谷地貌,板夹溪经土家博物馆汇入小南海,沿线海拔750—690米。
主要森林植物群落为以马尾松为主体的针叶纯林或针阔混交林。
母岩以页岩为主,极易风化,土壤为粗骨性黄壤,保水保肥力差,pH值5.5~6.5。
1.2自然生态的主要薄弱点⑴自然景观较为单一。
小南海海口—土家博物馆老熊坝段沿线为农耕区,森林植物以马尾松为主,板夹溪堤岸、滩涂及沿线公路绿化断带较多,景观色彩单一。
⑵因公路改造,沿线产生了不少裸露地、边坡及弃土场。
由于自然土壤结构遭受了彻底破坏,有机质成分含量极低,植物附着及生长均极为困难。
2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治理重点和治理原则2.1指导思想综合考量景区生态自然景观,以防治水土流失和丰富景区生物多样性为重点,乔、灌、藤、草结合,综合治理,添景增绿,对绿色生态长廊的裸露地段进行全面覆盖,提高景区绿化覆盖度和环境质量,建成一条与周边植被和田园风光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长廊。
2.2绿色生态长廊的构成⑴小南海—杉岭公路海口—土家博物馆老熊坝段,全长14.47公里。
⑵板夹溪风雨桥至土家博馆老熊坝段,全长12.1公里。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人工湿地,即由人工构建的可以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主要包括规模确定、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操作管理等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的1200字以上的示例:一、规模确定人工湿地的规模主要根据处理水量和所需处理水质来确定。
根据项目的需求,初步确定该人工湿地项目规模为每天处理500立方米废水。
考虑到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厌氧和好氧处理两个阶段,初步确定人工湿地的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
二、工艺流程1.预处理:将原水进行初步过滤和去除大颗粒杂质。
采用格栅、细砂过滤和沉淀池等工艺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后续的处理负担。
2.厌氧处理:通过将预处理后的水进入厌氧区域,通过厌氧发酵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沼气可以回收利用。
在厌氧处理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调整混合比例和水力停留时间。
3.好氧处理:在厌氧处理后的水进入好氧区域进行二次处理。
通过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使废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得到去除。
在好氧处理过程中,可以加入氧气来提高处理效果。
4.澄清:在好氧处理之后,水体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因此,需要进行澄清处理,通常采用沉淀池和过滤器等工艺来完成澄清过程,使水质更加清澈。
5.排放或回用:经过上述处理流程处理后,废水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消毒工艺进行消毒后进行排放,另一路水可用于灌溉或冲洗等非人体接触的用途。
三、设备选型根据规模确定,可以选用适当的设备来实现人工湿地项目的处理要求。
主要设备包括格栅、细砂过滤器、沉淀池、好氧区和厌氧区等。
设备的选型要根据处理水量、水质特征、工艺要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操作管理为了保证人工湿地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合理的操作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监测:定期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COD、氨氮、悬浮物和水质透明度等指标,以确保其达到排放或回用要求。
小南海湿地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小南海湿地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湿地建设项目造林规划前言小南海原名小瀛海,距黔江城区32公里,系聚板夹溪水等而成的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水域面积平方公里,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XX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重庆市小南海湿地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拟实施湿地建设与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备建设,全面加强对小南海湿地的保护力度,完善湿地功能,提高生态质量,项目建设期3年,分2期实施XX年12月,按照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的要求,黔江区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队对小南海湿地保护建设项目中的湖周植树、退田还湖和经济林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作业规划规划采用1:地形图实地调绘作业面积,现地调查小班各项立地因子在树种设计上,根据各作业区立地条件、适地适树原则及农户意愿,选用用了桤木、落叶松、厚朴、栾树、垂柳等生态林造林树种,优良嫁接板栗、脆红李、猕猴桃等经济林造林树种,以及银杏、桂花、枫香等景观林造林树种,并根据各造林树种及模式分别确定了造林、抚育管理措施,力求做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兼顾统一项目建设涉及黔江区小南海镇、石会镇和黔江国有林场,规划建设总规模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公顷,含湖周1植树造林公顷,退田还湖公顷;二期工程营造经济林公顷项目建设共需苗木株、种籽kg,项目建设总投资为万元,其中国家及市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80%;区级配套万元占总投资的20%1基本情况自然情况⑴地理位臵重庆小南海湿地位于重庆市东南缘黔江城区北部方向,距重庆市中心km,地理坐标东经°37′45″—°45′48″,北纬29°33′26″—29°43′21″⑵地质构造黔江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出露岩层由老到新为:下古生界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岩积为主,下、中志留统以砂页岩为主,上泥盆纪以石英岩为标志,二迭系假整合于中志留纪或上泥盆纪以上,以灰岩为主,三迭纪沉积于二迭纪以上,下为灰岩、白云岩,中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侏罗纪假整合于三迭纪以上,以砂页岩为主,夹以少许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垩纪零星分布于正阳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纪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常见有炭酸岩和残积、崩积物,其岩性主要有石灰岩、页岩、粉砂岩、2砾岩等⑶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属云贵高原与鄂西山过渡地带,巫山、大娄山这间的中低山丘陵区地形以中、低山为主,间有少量平坝谷地,切割深度约m,属浅、中切割的中低山地形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⑷水文小南海是因地震在阿蓬江支流段溪河的上游形成的天然地震堰塞湖泊,湖面长余m,最宽处余m,湖泊历史最大面积 hm,湖中最深处60余m,平均水深30余m,水库坝址以上汇水面积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水库原有库容万m,其中死库容万m,有效库容万m经湖水防渗整治后,现总库容可达万m,正常蓄水以下库容为万m 有效库容万m小南海系XX年地震形成,水面面积平方公里,具奇、秀、幽特点,素有“深山明珠”之称,极具旅游、科研等开发潜力,也是城区主要的生产、生活供水源⑸气候项目区内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垂直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特点年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最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mm在海333333322拔m以下地带,四季分明;m以上地区,以热量条件衡量,基本无夏,只有春秋冬三季,冬季最长垂直气候差异大,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呈递减趋势,降水量则呈递增趋势,无霜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⑹土壤本区境内土壤种类多,土层薄,带粘性土壤以黄壤土类为主黄壤土类分黄壤、生草黄壤2个亚类,又分为粗骨性黄泥,矿子黄泥,老冲积黄泥,厚层生草黄壤4个土属,垂直分布在海拔-m地带海拔m以下地带,分布水稻土类冲积土主要分布于溪河沿岸,土层较厚社会经济概况⑴行政区域小南海湿地项目区涉及小南海镇的双岩村、荆竹村、新建村、小南海居委、塘莲村、双堡村,石会镇高峰村,以及黔江国有林场的八面山工区全部林区⑵土地和资源权属小南海湿地建设项目区面积 hm2,权属为集体和国有其中:集体 hm2,占%,国有,占%按地类分,林地,占%,非林地,占%在林地面积中,国有林地,占%,集体林地hm2,占%⑶人口与民族4根据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江区总人口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项目区现有人,人口平均密度74人/km2⑷交通、通讯及电力黔江区正在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渝东南和武陵山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有黔江—重庆市、黔江—湖北省恩施、黔江—张家界等二级公路km,国道高等级公路纵贯全境渝怀铁路在黔江建有二级站,从黔江可通过火车直达上海、广州、宁波、厦门、长沙、桂林、重庆、成都等地3C级黔江舟白机场将于XX年竣工通航小南海镇距黔江城区32km,保护区内各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简易道路,通车里程达km,交通较为方便,但路况极差项目区内通信畅通,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已基本覆盖乡覆盖电力供应网络完善⑸地方经济X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其中种植业亿元,林业亿元,牧业亿元,渔业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个,实现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65%,教育支出增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元XX年,旅游总收入亿元,黔江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增长%其中住宿设施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次,减少%;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次,增长%蒲花河农业开发园区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小南海被命名为“巴渝新十二景”、“重庆市十大标志性景观”⑹社区发展黔江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小学所,中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20所,中职2所,电大1所;有在校学生人,其中小学人,初中人,高中人,特教64人,幼儿园人,中职人,电大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辍学率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小学毕业6率为%,初中毕业率为%;初中升高中阶段比例达到%脱盲巩固提高率达%,15周岁人口非文盲率达%中职教育全年实现招生人,增长%,区职教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7家,卫生技术人员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张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展迅速,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到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项目区内共有医院或医疗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们的健康能得到较好的保障社区内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乡镇内均设有初中,行政村设有小学,能保证学龄儿童及时接受教育2设计原则及依据设计原则⑴坚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⑵坚持集中治理、突出重点⑶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⑷采取多林种、多树种,造、管、封并重的措施⑸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⑹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设计依据⑴《重庆小南海湿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⑵《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小南海湿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⑶《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小南海湿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⑷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规程》;⑸国家林业局《造林作业设计规程》;⑹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⑺国家及重庆市种苗质量标准 3设计概况建设规模及内容规模及范围黔江区小南海湿地保护建设项目“湖周植树及退田还湖”实施总规模为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公顷,二期工程公顷设计范围涉及黔江区小南海镇、石会镇及黔江国有林场,计6个村、1个管护站项目建设范围表镇(乡)合计石会镇小南海镇黔江国有林场建设规模(公顷)合计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涉及村(居委、管护站)7高峰荆竹、小南海、双岩、塘莲、新建八面山建设内容⑴一期工程公顷8以改善湖周森林生态质量,完善湿地生态体系为建设重点,实施湖周植树造林和退田还湖其中:建设生态防护林公顷,分别布局于小南海镇荆竹村、小南海村等、石会镇高丰村及黔江国有林场八面山管护站,其中:新造生态防护林公顷,实施生态防护林补植公顷营造生态景观林22公顷以小南海湖区的主要水源板夹溪沿线为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公里、水系绿化公里,栽植桂花、香樟、桤木、枫香、垂柳等大规格苗木,美化沿线路堑边坡及绿化隙地,改善沿线生态景观退田还湖公顷,分布于小南海镇塘莲村⑵二期工程公顷以小南海镇新建村、小南海村、荆竹村及双岩村为重点,营造优质板栗、李及猕猴桃经济林项目建设内容按造林模式划分表9一期工程(公顷)生态防护林林种面积(公顷)小计补植新造垂柳景退田观还湖林二期工程(公顷)经济林桤红叶栾落叶松栾树木杨树+厚朴小计板栗李猕猴桃合计石会镇生态林经济林退田还湖小计生态林小计小南生态林海经济林镇退田还湖场生态林土地种类及面积其中分地类(公顷):镇(乡)合计石会镇小南海镇黔江国有林场合计(公顷)灌丛地宜林地农地滩涂及道路隙地需苗量按各造林模式设计密度计,项目建设共需苗木株、种籽kg 生态防护林、经济林需苗量表生态防护林补植镇乡需苗量桤木落叶松厚朴杨石会镇小南海1红叶栾树垂柳栾树板栗李桃生态防林新造经济林猕猴10 场小计景观林需种、苗量表需苗量(株)镇乡计小南海镇垂柳刺槐黄花槐桂花香樟枫香桤木三叶草需种量(kg)工程量用工量测算⑴测算标准整地:每人每天完成土方量3m 栽植:小苗株/工日人;大苗75株/工日人抚育:按造林后抚育2年,小苗株/工日人;大苗75株/工日人⑵用工量经测算,湖周植树及经济林建设整地、栽植、抚育等环节总用工量为个投资量测算测算标准⑴种苗单价指标根据重庆市森林工程XX年主要造林树种及城市绿化苗木指导价,确定各树(草)种测算单价如下:单价桤木落叶红叶厚朴松杨6垂柳栾树板栗李猕猴黄花爬山桂刺槐桃槐虎花310大叶三叶枫香樟草70403元/株(kg)11⑵劳务费:60元/工日⑶肥料费:元/kg ⑷病虫害防治费:45元/公顷⑸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费:按项目基本投资的1%计⑹退田还湖:元/公顷投资测算⑴总投资项目测算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种苗费万元、劳务费万元、病虫防治费万元、肥料费万元、退田还湖费万元、项目设计及验收费万元项目投资按建设内容、构成测算表一期工程项目合计小计全区合计小计石会镇小南海镇国有林场小计整地劳务费石会镇小南海镇国有林场小计栽植劳务费石会镇小南海镇国有林场小计抚育劳务费石会镇小南海镇国有林场生态防护林补植生态防护林新造退田还湖二期工程景观林经济林12 小计病虫防治费石会镇小南海镇国有林场小计小南海镇小计作业设计费石会镇小南海镇国有林场退田还湖小南海镇⑵投资来源中央投资万元,占80%;区配套万元,占20% 4营造林技术措施及退田还湖设计营造林技术措施设计造林树种、密度、整地方式及规格⑴生态防护林建设造林方式造林模式株行距(m) 造林密度(株/公顷) 混交方式混交比例整地方式整地规格(cm)桤木3×3 3×4 穴状40×40×40生态防护林补植落叶松+厚朴3×3 行间 5:5 穴状40×40×40红叶杨3×4 穴状栾树3×3 穴状生态防护林新造垂柳3×3 穴状栾树3×3 穴状40×40×40 40×40×40 40×40×40 40×40×40⑵生态景观林水系绿化造林模式株行距(m) 密度(株/公顷) 整地方式整地规格(cm)垂柳 3 穴状80×80×80枫香+栾树 3 穴状80×80×80道路绿化桂花香樟黄花槐边坡、弃土场绿化爬山虎刺槐2×2 穴状40×40×40三叶草3穴状80×80×803穴状80×80×80补植穴状50×50×50鱼鳞坑50×25撒播13⑶经济林造林模式株行距(m) 造林密度(株/公顷)整地方式整地规格(cm)板栗3×4 穴状60×60×60李3×4 穴状60×60×60猕猴桃2×3 穴状60×60×60种植点配臵图式沿等高线平行布臵种植点,按设计呈长方形或正方形配臵生态防护林⑴桤木、落叶松+厚朴造林模式⑵红叶杨、栾树造林模式⑶垂柳、栾树造林模式14景观林道路绿化⑴海口—鸭子胎段,全长公里对沿线两侧5m范围内根据缺窝情况分别补植黄花槐株,沿线裸露地遍撒白花三叶草籽整地规格50×50×50cm⑵鸭子胎—土家博物馆段,绿化地段全长公里沿线两侧宜绿地段栽植1行,株距3m其中:鸭子胎—原后坝乡*段,配臵彩叶树种枫香,间以桤木,以丰富景观色彩;原后坝乡*场镇段配臵桂花;后坝乡*—老熊坝段配臵大叶樟沿线裸露地均遍撒白花三叶草籽树种配臵如下图:15路堑边坡垂直绿化⑴土质边坡绿化计7处,长度米,路肩以上至坡顶,视坡度开挖小鱼鳞坑,回填客土,种植爬藤类植物爬山虎,规格50×25cm,坑深50cm,间距2×2m,交叉开挖呈品字形⑵石质边坡绿化计11处,全长米,路肩堡坎上采用攀援类植物爬山虎逐步进行覆盖沿堡坎顶在风化石砾中开沟,沟宽30cm,深 20cm,选用大规格营养砵培育的爬山虎苗,带土团植入,株距30cm覆土并在植株与与石质边坡间采用拦沙网等工程措施拦阻风化砂石弃土场绿化共计5处,面积亩以刺槐充当先锋树种块状整地,回填客客土,整地规格40×40×40cm,株行距2×2m水系绿化采用垂柳对板夹溪沿线两侧常年洪水线上可绿化地段公里进行全面绿化,株距3米经济林16整地、造林时间 XX年3—4月种苗苗木规格苗木名称地径cm 桂花香樟枫香桤木落叶松厚朴红叶杨栾树垂柳刺槐黄花槐爬山虎三叶草板栗李猕猴桃8 8 8 ≥ ≥ ≥ ≥3 ≥ 8 3 4 0.8 1 0.8≥ 苗高m 3米截干 3米截干≥ ≥ ≥ ≥3 ≥ 3米截干苗龄备注全冠大苗大苗大苗播种苗移植苗播种苗扦插苗播种苗大苗播种苗草籽嫁接苗品种嫁接苗品种嫁接苗1-0 1-1 1---017供苗要求苗木应无病虫害并具有检疫合格证、苗木合格证及苗木标签(即一签二证)大规格苗木的起苗、包装和运输(1)起苗时按带足土球,切根处切口光滑,无劈裂⑵包装以草绳包装为主,绳略嵌入土球为度,如属壤土和砂性土壤应采取密封式包装物包装,以防土球散落⑶运苗前应按要求截干,剪除枯死枝、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并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种植,以减少苗木根系暴露时间,保持根系水分装卸车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土球远距离运输的要用保湿性较好的草绳、稻草等材料包裹主干和较大分枝,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截口,避免消耗树干、树枝水分,保持枝干湿润;种植前,对裸露的苗木根系要加以修剪施工技术规范⑴种植穴配臵施工作业前应认真核对施工作业图,确保按图施工挖穴前要定点放线,以保证排列整齐苗木种植前,要先检查种植穴大小及深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按设计规格进行修整⑵种植技术规范种植时先踏实穴底土层,填入表土至合适高度,而后将苗木臵入种植穴内,填土至1/3时,轻提树干使根部与土壤结合紧18密,分层填土踏实苗木种植深度需与原种植线一致,种植后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倾斜经济林苗木种植前,按/穴施入复合肥作基肥,并与土壤充分混匀栽植猕猴桃时,需配臵授粉品种,雌雄比例5~6∶1,并设立“T”形架抚育管护技术设计抚育抚育方式为锄抚,主要是穴内松土、除草,培土抚育次数按次年起每年抚育1次,连抚2年抚育时间为次年起5-7月养护⑴做好苗木的防寒越冬工作入冬前对树干进行涂白,涂白材料为生石灰,并采取覆土、地面覆盖等方法对苗木加以保护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苗木移栽成活后,因截干、伤根等原因,树势较弱,抗性差,易遭病虫害危害因此,必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勤检查,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理”一旦发生病情,及时防治,对症下药,做到“治早、治小、治了”,全面推行无公害防治⑶养护期内苗木死亡或丢失的应及时补植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防治病虫害等日常养护工作,保证新梢的正常生长退田还湖设计利用海口泄洪闸提升湖区水位,对海拔以下的鱼塘、低洼田土公顷实施退田、塘还湖,并间种荷叶、脖荠等水生19植物或实施养殖鱼业,同时实行封育保护,逐步恢复湖岸湿地生态系统5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设规划了经济林公顷,建设投产进入盛果期后,可年产板栗、李、猕猴桃干鲜果品余吨,年产值余万元,将大大改善保护区农户的经济状况,进而促进对保护区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生态效益分析项目建设成后,小南海湿地保护区内将新增有林地面积公顷,新增景观林带22公顷,按每公顷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为-m、蓄水价值元/m及每公顷森林的年固土能力t计算,可年涵养水源万立方米,价值万元,年固土万吨,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将更为完善,结构体系将更为稳定社会效益分析⑴通过实施更新造林,有林地面积的增加将使土壤保熵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降低区域性旱灾、洪灾、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保证粮食稳产和人畜饮水,改善保护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⑵项目建设中整地、栽植、抚育等生产环节需用大量的季节性工人,将增加保护区农户现金收入,丰富农户的收入结构20336作业管理工程组织黔江区小南海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由黔江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主要是:依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工程工期及招投标等相关事宜,科学确定标段、标的及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等,做好与相关部门及工程区涉及的石会、小南海镇、黔江国有林场的协调和工作衔接,洽接中标单位,确保工程工期不被延误工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营造林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一是实行招投标制由区*招标办牵头,区林业局、区财政局、区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参与,确定中标单位二是实行工程建设过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施工期间,由监理公司组织人员对施工质量及过程进行全程追踪,以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作业设计,按设计区域、整地、造林方式、规格等各项技术标准,组织施工作业,并认真做好整地、栽植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三是严格执行工程种苗“一签二证”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工程用苗,并由区林业种苗管理单位统一验收;四是实行工程资金阶段兑付制,各阶段完工后,严格按检查验收办法的规定标准进行面积核定及成活率检查,对低于标准的,坚决不予兑现工程费用四是落实管护制度和管护人员,确保造林成效21。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范本模板】

东升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设计方案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对SS: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
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
对有机物: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对N、P: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一、污水水质(一)、作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工程。
按照城镇生活污水水质一般范围,可认为东升镇生活污水水质状况如下:COD 250—350mg/l(项目取中间值300 mg/l,需监测核实);BOD 150——250 mg/l (取中间值200 mg/l);SS 200-—300 mg/l(项目取中间值250 mg/l); NH3-N 30——40 mg/l(取中间值35 mg/l),P 8-—10mg/l(取最大值10 mg/l);水量按照5000m3/d设计。
(二)、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
一般镇区均需要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如东升镇二级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则污水处理厂出水应执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中的二级标准:COD 60mg/l;BOD 30 mg/l;SS 30 mg/l;NH3—N 15mg/l,P 1mg/l;水量按照5000m3/d设计;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人工湿地的处理压力要小得多,且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本项目暂不深入分析此项.二、出水要求东升镇生活污水最终出水预计进入北部排灌渠,按照《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号)的功能区划,该渠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体要求,因此人工湿地出水应执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中的二级标准;为:COD 100mg/l;BOD 30 mg/l;SS 30 mg/l; NH3—N 15 mg/l,P 1 mg/l。
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不断扩张,许多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变得愈发重要。
本项目拟对某一湿地进行初步设计,以改善其生态环境,提高其生态功能,保护其自然资源。
2. 初步设计目标本项目的初步设计目标是对目标湿地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高其水质、土壤质量,增加湿地植被种植,增加湿地受保护区面积,加强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湿地内多样性生物的恢复与保护,提高湿地环境质量。
3. 设计内容3.1 湿地环境分析首先对目标湿地进行详细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湿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情况等方面的分析,以及湿地的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类型及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3.2 目标湿地保护规划依照相关法规法规,对目标湿地进行划定受保护区范围,保护其中的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避免人为活动对其造成破坏。
3.3 湿地水质改善工程通过建设湿地生态滤池等设施,对湿地水体进行净化与改善,还原湿地水生态系统。
3.4 植被种植与复绿工程通过植被种植与固碎绿地建设,增加湿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湿地的生态景观和功能。
3.5 生态景观规划结合湿地地形地貌特征,对湿地环境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打造湿地的生态景观,吸引游客,宣传湿地保护理念。
4. 技术方案4.1 水质改善技术采用湿地生态滤池技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对有机和无机物质进行去除,提高水质。
4.2 植被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水生和陆生植物进行湿地植被种植,提高湿地植被覆盖率。
4.3 生态景观规划技术结合湿地地貌特征,进行景观规划和复绿工程,使湿地更具观赏性和生态效益。
5. 设计实施计划5.1 项目实施时间安排确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项目施工与实施工作。
5.2 项目实施步骤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详细分解,确定实施步骤及实施细节,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与初步设计说明

居委会乡村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目录第一章概述4第一节项目基本情况4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编制依据和情况4第三节项目概述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0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10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第三章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12第一节现状分析12第二节需求分析15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的选址第一节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15第二节气候条件16第三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6第四节现场施工条件的比较和选择17第五章项目建筑设计17第一节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7第2节总平面图17第三节建筑设计17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一节施工现场环境状况18第二节编制依据18第三节环境影响分析19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20第五节水土保持21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21第七章劳动安全和消防21第一节安全因素分析和措施21第二节灭火22第八章组织和人力资源配置22第九章招标能力和招标项目的审批22第一节工作基础22第二节招标能力和组织形式23第三节招标事项的批准23第四节建设工程的工程监理24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和实施保障24第一节项目实施能力和建设阶段24第二节施工工期安排24第三节实施保证24第二章XI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第一节投资估算27第二节资金来源28第三节资金使用计划28第十二章项目效益分析29一、经济利益29二。
社会福利30第十三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一、主要风险30二。
防范风险的措施三。
劳动保护30四。
使用和管理中的风险预防30第十四章工程安全和质量31一、建筑安全和质量要求31二、结构设计的安全和质量要求31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31第一节结论31第2节建议3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某镇百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某县林业局。
3.建设性质:新项目。
4.建设地址:a镇百日村。
5.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见项目概算。
6.资金来源:全部申请国家投资。
7.建设工期: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编制依据和范围1、编制基础(一)《自治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及建筑设计专业相关规定:(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5)《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通知》;(9)《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知》;(10)本工程相关建筑结构规范;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预算定额、材料价格文件等资料;(11)委托方提供的其他资料;(12)项目设计委托书。
重庆小南海景区规划ppt

5· 交通条件
小南海 位于川、湘、鄂交界处, 北有长江三峡, 西为乌江天险, 东南与 湘西张家界相望, 黔江景区地处中心, 位置又是川湘, 川鄂两大公路相交点, 是交通要冲之处
三· 景区规划
• 规划原则
• 总体规划
1· 规划原则
小南海总体规划要尽力保护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原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的作用,合理扩大容量, 满足日益扩大的旅游要求, 并适当照顾经济效益,
保留并加以整理, 作为民族风情观赏对象。这里宜建一些适于老年人活动的文化、
休息设施, 成为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除兴建一些小型饮食、商店之外, 可在此建
立一座以小南海水产为主的高级饭店。长年洞东面的啸溪沟西岸也可作为度假村 的备用地。
(7)上海口:上海口位于小南海的西端, 水的上游, 是东西交通必经之地。在石
D;为了满足上、下海口之间的交通运输的需要减少景区的穿行, 规划在小南海 以北景区之外修一条公路联系上下海口, 方便当地居民的客货运交通使县城至下
海口与石会至海口的两条公路在景区之外互相联通。
E;为给远距离的旅游客人提供方便的交通, 应将大路坝至成丰, 黄溪至后坝的
公路修通。
(2)内部交通
现状: 目前小南海的内部交通以水运为主, 用船联系上下海口及岸边各处
村落。现有沿岸的环海小路为自然形成, 没有路一员, 也无阶涕, 溉道不能作为 正式道咯使用。现有联通上下海口的渡船兼具旅游、运输、交通多重作月, 小南
海现有水运能力总计有柴油机动船11支,“双飞燕” ,划船38支, 逢集赶场日承
担过境客货运输量,远不能满足需要。 规划:A;在下海口至南海新城之间设定时班车, 并在下海口设置回车场和小
总体规划
• 土地开发分区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1)1.1.1.1治理目标 (1)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 (1)1.1.1.3人工湿地设计 (3)1.1.1.4植物选择 (4)1、配置原则 (4)2、配置分析 (4)3、配置选择 (5)4、种植要求 (5)1.1.1.5工程量统计表 (6)1.1.1.1治理目标本项目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漷县区域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深度净化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地表口类标准,本次共建设人工湿地21 座。
选择投资省,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的湿地工艺。
通过工程的实施,改善工程区周边河道水环境质量,同时充分考虑该流域生态恢复及湿地景观效果,利用湿地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形成缤纷沼泽、芦苇溪岸、栈桥水畔等湿地小品景观。
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人工湿地类型按照水流方式不同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污水在湿地土壤表面漫流,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构造而成,同自然湿地净化原理最为接近,绝大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是由长在植物地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表面流湿地充氧效果好,投资少。
不足之处是这种湿地不能充分利用湿地床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净化负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
潜流湿地:通过铺设炉渣、沸石、陶粒、砖块、碎石、细砂、土壤等填料层,使污水在湿地地表下渗流,充分利用湿地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各种作用处理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同时由于水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水平潜流湿地示意图垂直潜流湿地示意图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工艺与组合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下表。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2本项目湿地形式选择,主要从污染物去除效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运行原理等多方面考虑,建议采用水平潜流湿地作为本方案的湿地建设工艺。
人工湿地建设及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建设及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2二、设计背景及现状分析.....................................2三、设计目标与原则.........................................3四、工程规划与设计内容.....................................51.湿地类型选择............................................62.湿地布局规划............................................63.湿地植被恢复与种植设计..................................84.水质净化系统设计........................................95.生态走廊及栖息地设计...................................116.观景与休闲设施设计.....................................12五、工程技术方案..........................................131.湿地土壤处理技术.......................................152.水体生态修复技术.......................................163.植被恢复与种植技术.....................................184.生物调控技术...........................................195.监测与评估技术.........................................21六、工程施工方案..........................................231.施工准备...............................................23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43.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254.材料设备采购与管理.....................................265.施工环境保护与监管措施.................................27七、工程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291.工程量计算及投资估算...................................302.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313.投资计划安排与使用监管措施.............................324.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33八、工程管理方案及政策支持建议............................34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
人工湿地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1 1.1 陈家郭水库概况................................................................................................................1 1.2 水库水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调查....................................................................................1 1.2.1 陈家郭水环境质量调查..........................................................................................1 1.2.2 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现状.........................................................................................3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5 1.3.1 建设“五个重庆”的需要 .........................................................................................5 1.3.2 构建“十二五规划”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6 1.3.3 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6 1.3.4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7 1.3.5 陈家郭水库生态修复的意义.................................................................................7
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范本

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某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1.2 项目地点:某某市某某区1.3 项目背景:某某湿地是该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近年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功能恢复能力减弱。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受损区域,净化水体,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制定本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二、项目建设目标2.1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自然状态,重建湿地生态功能。
2.2 提高湿地的生态景观价值,促进湿地旅游和观赏功能。
2.3 促进湿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湿地对于气候调节、水资源调节的功能。
2.4 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打造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湿地旅游产业。
三、工程规划设计3.1 湿地保护区域规划根据湿地保护和管理要求,划分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核心保护区内不建设任何设施,缓冲区适当设置观赏台、生态小径等设施,合理利用区可以设立教育展示中心、休闲餐饮设施。
划分出适当的生态恢复区域,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和防治湿地侵蚀。
3.2 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对受损湿地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例如重建水生植物群落、建设人工湿地、修复湿地水系和生态链路。
通过引入湿地植被栽植、生态堤坝建设,促进湿地水质净化和水量调节,改善湿地环境。
3.3 湿地景观设计根据湿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出自然、恢复、生态、可持续的湿地景观,合理设置湿地观赏平台、生态步道、生态湿地花园等设施,丰富湿地观赏空间,增加湿地的旅游吸引力。
3.4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湿地周边区域推广生态农业,将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实现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赢。
3.5 生态教育展示中心建设建设生态教育展示中心,开设生态课程,组织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开展湿地科普和生态体验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和生态环境的认知,促进生态保护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概况(一)项目名称: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二)建设地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三)项目业主:(四)项目业主法人代表:(五)项目业主地址:(六)项目区基本情况:本项目规划范围涉及濯水镇蒲花居委会4个组和泉门社2个组,562户2398人(其中18—35岁1065人);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其中农田1289.3亩,土地1507.5亩,集中成片果园500亩、桑园400亩,其余为林地;农田和土地除种有少量水稻、红薯、果树等外,大部分是桑树,蚕桑收入已成为当地居民主要农业收入。
该区交通便利,距离黔江火车站18公里,由国道319向北26公里可至黔江城区,向南可至酉阳,由阿蓬江水路可以达到乌江流域和贵州腹地,渝湘高速通车后,由蒲花河4A级风景区到达黔江只需要15分钟,到达重庆市需要3个小时;规划区有奇特的景观、明显的立体气候、开敞的空间和视线通廊、浓厚的民俗风情,是开发旅游度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好地方。
(七)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游览车行道、游览步行道、河堤改造、桥梁、旅游码头、景点建设、休憩绿化小品景观工程以及供排水、供电、排污等附属工程。
2.接待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区入口综合接待区、官陵寨接待区、金荷寨接待区、归燕寨接待区、重生寨接待区、官陵恢复等工程建设,游船购臵等。
(八)项目投资估算根据本项目《修建性详规》,初步估计总投资24542万元人民币,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76万元,包括游览车行道投资1048万元,游览步道投资130万元,蒲花河廊桥及公路桥投资150万元,河堤改造投资536万元,供排水、供电、排污等附属基础设施投资260万元,休憩绿化小品景观建设投资1437万元,景点和码头建设投资315万元;接待设施建设投资20022万元,包括接待设施征地拆迁投资3931万元,接待设施建设投资16091万元;勘测、规划、设计等前期费用286万元;项目预备费358万元。
基于MIKE21的小南海湖补水方案效果分析

基于MIKE21的小南海湖补水方案效果分析闫军波;冯健;张守平【摘要】人类开发活动导致湖泊污染严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研究补水改善湖泊水质对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针对小南海湖COD、TN浓度较高的水环境现状,应用MIKE 21软件建立小南海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5个补水方案对湖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截断倒虹管污水入湖后,湖泊水位下降0. 7 m,必须同步实施补水工程;湖泊补水8个月后,湖泊水质开始明显改善;单从新河引水时,小南海湖心COD浓度降至29 mg/L,TN浓度降至19 mg/L,改善效果显著,从松西河补水对湖泊水质的改善效果较新河补水差,因此,考虑水质改善效果,建议从新河引水补给小南海湖.【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9(040)007【总页数】7页(P90-96)【关键词】MIKE21;水动力模型;小南海湖;水质改善【作者】闫军波;冯健;张守平【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0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9;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目前,中国湖泊水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位于城市的湖泊,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湖泊被过度开发利用,湖泊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展湖泊水环境治理已经迫在眉睫[1]。
引调水改善湖泊水质作为水体修复的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湖泊生态环境修复,通过水利工程调度技术,引清水入湖,促进水体流动,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改善生境[2-4]。
胡琪勇[5]等从治理滇池草海的水污染出发,利用MIKE21软件建立了草海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滇中引水工程对滇池草海的水质改善效果;路洪波[6]等利用MIKE21软件模拟人工水循环对城市湖泊水环境的改善作用;吴庆[7]等利用MIKE21软件及MATLAB零维模型模拟长江-金湖水系连通方案及适宜的引水流量对湖泊的水质改善效果;杨卫[8]等利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不同连通方案下汤逊湖湖泊群的流场及水质变化情况,并对水质改善效果进行评估。
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方案

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方案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与任务工作目的:顺利完成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规划编制工作。
工作任务:详细调查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按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技术要求编制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提交《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专项研究报告》、《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报告》、《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图件》、《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资料汇编》,具体工作任务为:调整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将仰头山划出,保留小南海核心景区,增加城市峡谷公园园区、恐龙园区;详细调查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特征、分布、数量,进行评价;测量城市峡谷公园园区典型地质剖面;对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园区边界进行划定;新编制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等。
二、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1)技术路线工作中采用“全面调查、重点剖析、综合分析、科学评价”的技术路线进行工作。
①充分收集地质资料(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图等),着重研究地质遗迹相关地质因素,科学把握区域地质背景,详细调查研究地质遗迹的分类、分布规律,科学分析地质遗迹形成过程的内外地质行为。
②开展工作区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调查研究,建立各类地质遗迹影像特征、组合关系及区域分布规律的解译标志,为地质遗迹划分及植物群落的分布、野外调查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据。
③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开展区内区域性地质遗迹调查。
④地质遗迹调查与专项地质遗迹研究相结合,以提高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普及地质知识,提高景区的科学内涵。
⑤采用新规范、新要求、新技术,按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技术要求新编制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技术方法充分收集前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一般调查与重点解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并对重要地段开展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及相关分析测试,然后综合评价、研究,编写规划报告。
黔江区关于400万以内建筑工程的报告

黔江区关于400万以内建筑工程的报告一、初步设计审批情况2008年8月,重庆市黔江区水利局和区发改委、湖北省恩施州水利水产局批复《黔江区小南海水库补水(蛇盘溪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代可研)报告》(黔江水利发〔2008〕59号、恩施州水利发〔2008〕129号),2011年5月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黔江区小南海水库水源扩容补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复核的批复》(渝水许可〔2011〕59号),批复工程总投资15632万元。
该工程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和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的交界处,主要任务是为黔江区提供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水源,提高小南海水库供水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已成水利设施在黔江城市供水、工业供水和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为V等小(2)型水利工程,由挡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放水工程三部分组成。
挡水工程为五孔闸门控制的溢流重力坝(因故在施工招标后未能入场启动建设)。
引水隧洞全长5.42km,为有压马蹄形隧洞,直径2.5m,设计引水流量为9m3/s,每年可向小南海水库补水1991万m3,已于2014年建成,并于2015年通过单项工程验收和完工结算。
二、设计变更原因2019年,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开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指出“小南海水库扩容补水工程因移民安置问题未解决,补水水库项目未动工,已完工的引水隧洞工程闲置5年”,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黔江区小南海水库水源扩容补水工程审计整改意见的函》(渝水函〔2020〕187号)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确保2020年10月30日前工程复工。
因枢纽工程全部在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工委境内,从2011年开始经黔江区与咸丰县多次沟通协调启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未果,致工程停工至今无法建设;加之工程原有功能任务已可替代,工程复工存在协调难度大、资金缺口大、专项审批难等具体困难,在短期内实现工程复工已基本无望。
经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委区政府认真研究,在2021年4月23日,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黔江区小南海水库水源扩容补水工程整改情况复函》(渝水函〔2021〕96号)进行回复,明确小南海水库水源扩容补水工程从开工备案、建设管理、设计变更到项目验收等全过程建设监管工作由黔江区水利局负责,黔江区政府督促黔江区水利局按照黔江区委区政府终止项目后续建设的意见,抓紧按程序完善项目设计变更手续、资金结算、竣工验收等相关工作;请黔江区财政局根据规定,将项目竣工验收后的剩余资金收归黔江区国库,按照资金使用相关规定调整用于区内其他水利工程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茅岭片区水资源涵养保护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委托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二O一一年十一月目录1 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 (1)1.1.2建设地址 (1)1.1.3项目业主简介 (1)1.1.4建设内容 (1)1.2黔江区自然经济概况 (2)1.2.1自然条件 (2)1.2.2水文气象 (2)1.2.3地形、地质、地貌 (2)1.3小南海水库及茅岭片区概况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1水库水环境现状及茅岭片区生态现状 (5)2.1.1水库水质现状 (5)2.1.2水库污染现状 (6)2.1.3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7)2.2小南海镇茅岭片区水资源涵养保护工程的意义 (7)2.2.1保护饮用水源地的需要 (7)2.2.2有利于库区旅游业发展 (8)2.2.3建设“五个重庆”的需要 (8)3 污染源解析 (9)3.1人口 (9)3.2点源污染 (9)3.2.1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9)3.2.2垃圾污染物负荷 (10)3.3面源污染 (11)3.3.1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11)3.3.2控制流域畜禽污染负荷 (12)3.3.3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负荷 (13)3.4流域内污染负荷汇总 (14)4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16)4.1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16)4.1.1设计原则 (16)4.1.2设计指导思想 (16)4.1.3 设计依据 (17)4.2点源修复方案设计——人工湿地工程 (18)4.2.1总体构思 (18)4.2.2设计依据 (18)4.2.3建设条件和原则 (20)4.2.4人工湿地设计标准 (20)4.2.5人工湿地设计 (20)4.3面源污染修复设计——水源涵养林工程 (22)4.3.1总体构思 (22)4.3.2设计依据及标准 (22)4.3.3布设原则 (22)4.3.4水源涵养林带设计 (22)4.3.5树种选择 (23)4.3.6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 (24)4.3.7涵养林种植密度 (26)5 工程设计 (28)5.1污水管工程设计 (28)5.2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28)5.2.1设计水质 (28)5.2.2设计工艺的确定 (28)5.2.3人工湿地规模确定 (28)5.2.4人工湿地工艺设计 (29)5.3防护墙 (30)5.4水源涵养林的设计 (30)5.4.1规模及种植树种 (30)5.4.2水源涵养林工程量估算 (30)6环境评价 (31)6.1环境保护目标 (31)6.2施工期环境影响 (31)6.2.1工程施工占地对环境的影响 (31)6.2.2水环境影响分析 (31)6.2.3大气及声环境影响分析 (31)6.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32)6.2.5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32)6.3建成运行期环境影响 (32)6.3.1对水环境的影响 (32)6.3.2对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32)6.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2)6.4.1污(废)水处理措施 (32)6.4.2粉尘防治措施 (33)6.4.3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33)6.4.4噪声及振动防治措施 (33)6.4.5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33)7组织保障措施 (34)7.1项目组织机构 (34)7.2项目实施管理 (34)7.2.1建设管理 (34)7.2.2 施工管理 (34)7.2.3财务管理 (35)7.3人工湿地后期运行管理维护 (35)7.3.1日常管护内容 (35)7.3.2管护单位 (37)7.3.3管护费用 (37)7.4投入机制 (38)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9)8.1工程概况 (39)8.2编制依据 (39)8.3编制说明 (39)8.4概算结果 (40)8.5资金筹措 (40)9.效益分析 (41)9.1生态环境效益 (41)9.2经济效益 (41)9.3社会效益 (41)10工程招投标 (43)10.1招标投标依据 (43)10.2发包方式 (43)10.3招标组织形式 (43)10.4招标方式 (44)10.5招标基本情况表 (44)11结论及建议 (46)11.1结论 (46)11.2问题与建议 (46)附表一:污水管水力计算表 (47)附表二:概算总表 (49)附表三:分项工程费计算表 (51)附表四:分项工程费计算详表 (54)附表五:工程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及价格表 (59)附表六:工程取费表 (64)附表七:工程预算表 (66)附表八:末计价材料表 (67)附表九:人工费、材料费价差调整表 (68)1 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黔江区小南海镇茅岭片区水资源涵养保护工程1.1.2建设地址黔江区小南海镇茅岭片区1.1.3项目业主简介项目业主: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法定代表人:冉光荣地址:黔江区城西四路88号企业类型:行政机关成立日期:2008年9月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主管全区水行政工作的区政府组成部门,内设办公室、规划计划科、财务科、水政水资源科、基本建设科、水利水保科、河道管理科、供排水科、防汛抗旱办公室、水库移民扶持科、机电提灌科、总工办11个行政科室;辖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水利水土保持站、水资源管理站、河道管理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水利工程管理处、洞塘水库管理站7个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负责统一管理全区水资源(包括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与节约用水,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农村水利,城市供水及乡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电气化,防汛抗旱与江河管理等工作。
1.1.4建设内容(1)设计污水截留管,用以收集库区农户散排的污水,污水干管总长度约为1000m。
(2)收集的污水排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设计处理污水量为50m³/d,占地面积为543.24m2。
(3)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总面积为0.2ha。
1.2黔江区自然经济概况1.2.1自然条件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北接湖北省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08°28”--108°56”,北纬29°4”--29°52”之间。
东西宽45公理,南北长90公理。
全区幅员面积2398.7平方公里,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隶属重庆直辖市管理,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
全区共辖3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15个镇,489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0.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8万人,农业人口43.89万人。
黔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穿黔江境内,黔江机场、渝长高速路已开工建设。
1.2.2水文气象1、气候黔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气修的影响特别明显,具有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和随海拔高程变化的立体气候规律。
其基本特点是: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热量丰富而辐射、光照不足;云雾多,霜雪少,无霜期长;春早而冷暖多变,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冷无严寒。
2、气温区内多年平均气温在17.6℃,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无霜期270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85.8h,多年平均蒸发量1155.9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 mm。
1.2.3地形、地质、地貌1、地质黔江区位于川渝东鄂西褶皱带复式向斜内,属新华夏构造体系,褶皱断裂明显,由阳洞背斜、濯河坝向斜、筲箕滩背斜、八面山向斜、郁山背斜及马喇湖正断层、天井坝逆断层、筲箕滩冲断层和胜地坝逆断层等组成境内波状起伏的地形。
境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岩,岩性差异大,主要有石灰岩和粉砂质页岩出露最广,各占40%左右,多呈犬牙交错分布。
2、地貌全区地处巫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交汇地带,武陵山脉西翼,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
灰千梁子为最高峰,海拔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镇的马嘶口,海拔320米,相对高差达1618.5米,一般为500——1000米。
区内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坝、河谷、山间小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5%。
土壤分别属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及第四系红色粘土覆盖物,土壤主要有水稻土、黄壤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土、冲积土等。
本区属山区地形,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充,地下储水量相对较丰富,据南江水文地质大队提供的实测值和经验数据作为计算参数,全区地下水储量为3.61亿m3。
但是区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灰岩出露广,河谷切割深,致使地下水埋藏深,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黔江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浆水。
碳酸盐岩浆水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原新民和新化乡的北西部;黄溪、白石、黑溪、工农一带;八面山,羊头山,马岩,金溪至渗坝一带;县坝、水田、水市、龙田、舟白、蓬东、濯水两河一带;五里、马喇、小庄、金洞、早化一线;白土乡西部及鹅池乡中部。
其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47%。
碳酸盐夹碎屑岩主重要分布在阿蓬江沿岸(冯家至两河一带)。
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区主要分布在正阳、冯家坝和寨子一带。
基岩裂隙水区主要分布在:新民、新花的东南部;黎水、石会镇一带;后坝、栅山、沙坝一带;金溪、白土、新华一带;太极乡以及小南海镇大部。
其出露面积占全区的47%左右。
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主要分布在黔江城区,其含水岩组为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含水性好。
1.3小南海水库及茅岭片区概况小南海水库水源地位于黔江区小南海镇,距离小南海镇2km,小南海水库是1856年由地震引起山崩、堵塞溪流形成的一座天然中型水库,坝址枢纽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境内,距黔江城32km。
水库位于阿蓬江右岸一级支流段溪河上游,控制集雨面积98.8km2。
天然水库最高蓄水位670.50m,总库容8080万m3,死水位658.50m,死库容4157万m3,有效库容2930万m3,年可供水量为4767万m3,负责向黔江城区供水。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水资源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有效保护水资源,兴修水利,防治水害,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011年是重庆市黔江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新起点,黔江区将基本构建“生态城市”的骨架、完成城市建设的“大变”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建设生态城市、文化名城和和谐生活的高度出发,加快碧水工程的建设。
2.1水库水环境现状及茅岭片区生态现状2.1.1水库水质现状根据2009年《重庆市黔江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