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情境性默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情境性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诗句:,,。

2、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乐观主义的句子:,。

3、写江上景物(或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4、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5、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的诗句:,,?

7、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8、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9、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或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

1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11、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12、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1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学》中除“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外,还有“冰,”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一块木头即使直到“”程度,用一种火烤的方法也会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5、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6、“,。”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荀子在《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即使极力眺望远方,也不如借助地势的改变来拓宽视野。“,。”荀子用这两句话说明要善于借助外力提升自己。(《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10、《劝学》中说,想要别人快速找到自己,就“”,即使原本的肢体没发生任何改变,也会有好的效果:“,。”

11、《劝学》中说声音借助风力会增强传播效果,听的人自然也听得清晰:“,,。”

12、《劝学》中说虽然脚力不佳,但只要借助车马,一样可以轻松到达远方:“,,。”

13、《劝学》中以“借船渡水”为喻说明善于凭借外物来达到目标的句子是“,,。”

14、“”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6、《赤壁赋》中写到“舞幽壑之潜蛟”,蛟龙非深渊不潜,因此《劝学》以蛟龙生渊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7、《劝学》中点明人要实现自己境界的提升就要不断积累的句子是“,,。”

1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荀子《劝学》中“,”两句,启示我们“一带

一路”建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推进,才能达到梦想的地方。)

19、《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20、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与劣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20、《劝学》中与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

“,。”(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正如《劝学》中说:,。反之则会取得成功:,。)

21、“,。”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师说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一致。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4、《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6、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7、《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8、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9、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

10、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