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
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
(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3、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
中学生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读书笔记第一部分教学系统绪论第一章绪论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1.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
2. 教学设计有许多阶段,即时的,长期的。
3. 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
4. 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
5. 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二、关于学习原理学习的条件:已经发现和将要发现的情景和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
若干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学习原理1. 接近:刺激情景必须与合乎要求的反应同时出现;2. 重复:刺激和反应需要重复或联系;3. 强化;三、学习的条件1. 学习过程2. 控制过程3. 教学与学习过程4. 记忆的作用5. 五种习得的性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动作技能;6. 作为教学基础的智慧技能四、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人们首先必须对所要学的是什么建立一个理论基础。
在每一个决策点上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以高度系统的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设计的方式被称为系统方式。
教学系统的延伸步骤1. 研究教学的需要;2. 可以将教学目的转化成课程和包含在课程中的个别教程的框架;3. 教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达到的;4. 鉴别终点目标和对终点目标的学习起支持和帮助作用的使能目标;5. 确定要学习的性能的类型;6. 进一步的教学计划是设计教学单元;7. 一旦一门教程已根据终点目标进行了设计,那么紧接着可以进行个别课的教学设计;8. 提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方法;9. 课和教程的设计以及与之相应的评估学习结果的技术使整个系统的计划成为可能;10. 注意评价;五、本书内容简介六、概要第二章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学系统:为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
凡是具有以发展人的能力为明确目的的教育都包含教学系统。
一、教学设计Dick and Carey的模型:1. 鉴别教学的结果2. 发展教学3. 评价教学效果第一阶段:教学目的识别哪些目的是教学目的,哪些不是;在目的陈述以后,设计者可以从事需要分析;需要:理想事态(目的)和当前事态之间的差异或差距;第二阶段:教学分析教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达到一定目的所需要的技能;任务分析(步骤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一系列步骤和在每一步骤中应用的技能;信息加工分析,揭示已经掌握复杂技能的人所应用的心理演练;教学分析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任务分类;学习任务分析;第三阶段: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确定学生开始接受学习任务时所需要的使能技能;人格特质是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学生性能的另一方面;第四阶段:作业目标充分具体详细地显示学生朝向目的方面的进步;作业目标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第五阶段: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用于诊断和课程内的安置;在上课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家长或管理人员提供学生进步的证据;第六阶段:教学策略帮助学习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一个作业的计划。
最新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
1.教学及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含义: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是一套程序化步骤。
3.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4.教学对象分析(audience analysis or target-population analysis)或称学习者分析(learner analysis):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5.认知发展特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包括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6.认知结构的概念:个体的观念的全部的或特定的内容和组织。
7.概念图:就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8.学习风格的含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9.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
10.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方式、方法、媒体等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教学系统课程设计日志
教学系统课程设计日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学生能了解教学系统设计在不同学科、年级的应用和差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制定和分解。
2. 学生能结合具体学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
3. 学生能运用教学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教学系统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3. 学生能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小学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教学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系统设计基本概念- 教学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设计的内涵与外延2.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分解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编排-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科学性4.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 常见教学方法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5.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标准-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6. 教学系统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学科、年级的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探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教学系统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三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第四周: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第五周: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六周:教学系统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二章: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三章: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第四章: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第五章: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通过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的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设计理论学科规定性理论学科教学设计的层次:以教学“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理解、看书)以教学“过程”为中心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以教学“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方法(知道) 学习需求: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习需求的方法:1.内部参照需求分析法:数据收集:1.测验题、问卷或观察表来收集信息;2.根据指标体系分析学习者近期的测试成绩或产品合格记录等现成材料;3.向其他有关人员调查、询问学习者的情况,得到需要的信息。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方法数据收集:1.对毕业生跟踪访谈、问卷调查;2.分析毕业生的工作记录;3.设计问卷发放到相关的工作岗位;4.现场调研;5.专家访谈;6.Delphi方法。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一般分“说明”和“大纲文本”两部分。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评价标准)、教学时间的划分,以及教学方法、最低限度的教学环境和其它应注意的事项等。
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序2、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3、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4、教材的编选与选用5、学习评价与考核教学内容: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
教学目标: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测度功能。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记录
教课系统设计学习笔录第一章教课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说:1、教课系统设计:教课系统设计主假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教课目标、教课内容、教课方法、教课策略和教课评论等环节进行详细计划、创建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建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学习。
2、教课系统:依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必定的教育、教课目的,实现必定的教育、教课功能的各样教育、教课组织形式当作教育系统或教课系统。
3、教课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课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看法,研究和办理各样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依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观察的方法。
它重视于系统的整体性剖析,从构成系统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互相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进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剖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论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系统和构造。
5、加涅的教课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 ITT :9、教课处方理论:六个基本看法、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来源理、两个对于教课方案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虑题:1、有人以为“教课论与教课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看法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看法有何见解。
答:教课系统设计主假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教课目的、教课内容、教课方法、教课策略和教课评论等环节进行详细计划、创建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建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学习。
教课论与教课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差别:研究对象:教课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课的实质与教课的一般规律;教课方案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课环节进行详细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总结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1、杜威在1900年提出应建立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其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已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此外,桑代克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
杜威和桑代克的构想是建立教学设计学思想的萌芽。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迅速发展,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将其提出的刺激--反应(S--R)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创造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器。
教学系统设计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A、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提供了思想;B、20世纪60年代末期,教学系统方法形成并且运用到各层次的教学中,教学系统的理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C、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被吸收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从而使得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以系统方法为核心,具有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和创造性以及设计过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有利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起着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传播与信息理论、管理与工程理论等多种学科的作用),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如何学;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关注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方法,规定性较强;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目的是创设优化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
《系统化教学设计》笔记
第一章系统化教学设计导论一、基本概念1.系统的概念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
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
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
2.教学设计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
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3.ISD对于教学设计,不存在唯一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有许多模型都贴着系统化方法的标签,有着几乎同样的基本组成。
这些设计模型以及它们描述的过程统称为教学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
典型的ISD主要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4.本模型的三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知注意和建构注意5.关于“行为”的概念你会发现“行为”一词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出现,不要认为本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某个响应的概率改变,但是只能通过观察行为得出概率的变化(如学习),行为主义者所使用的工具(如行为观察法)也是所有研究学习的心理学家都采用的方法,所以本书才会多次出现“行为”一词,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本书是以早期的古典条件行为主义或后来的操作条件模型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模型介绍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本步骤是确定在学习者完成了你的教学之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本步骤是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本步骤分析学习者、分析技能的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
4.编写绩效目标本步骤基于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陈述,具体地写出学习者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测量表本步骤基于所写的目标,开发出相关的评测量表,以测定学习者对于目标中所描述行为的完成水平。
6.开发教学策略本步骤基于前面五步的结果,确定为达到最终目标在教学中要采用的教学策略。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 ISD)的定义: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3、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区别:(1)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
(2)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
教学论要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进一步确定优化学习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步骤。
4、教学系统定义: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5、教学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6、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2)瑞格卢斯等人的精细加工理论(ET)(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及教学处理理论(ITT)(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5)郑永柏的教学处方理论6—1 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九阶段:(教学事件与学习过程的关系)“教学事件”是指教师安排的活动,也即大家的教学行为,“内部心理加工过程”是指学生对你的教学行为的反应。
教学设计笔记(共8篇)
教学设计笔记(共8篇)第1篇: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教学设计》这本书是第二层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荐阅读的,作者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读后感到收益非浅。
这本书共有十个章节,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说”涉及教学设计的概念、基本思路和重要理念,教学设计的模式以及教学设计学习、研究和应用的方法。
第二、三章主要讨论的是学习结果分类和教学任务分析问题。
第四章至第八章,用大量的篇幅向读者介绍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的理论。
第九章主要讨论的是认知学习,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角度阐述了相关的内部学习条件和外部教学支持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是“教学评价”,共二个小节。
第一节是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分教学评价的目的、过程和类型三大方面来阐述;第二节是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分选择评价工具和提高评价工具的有效性二个方面来阐述,由于自己一直致力于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因此,这一章节阅读得尤为认真,并且为我研究美术教学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我的学习体会与探索研究向余老师进行汇报。
回顾自己在美术教学评价研究中走过的路。
早在00年以前,评价对美术学科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美术老师和语、数老师一样用5分制给孩子们打分。
00年以后,杭州市教研室推出了《小学生等级制学业评价方案》,其中美术学科的等级制学业评价分为“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三个领域,分别用优秀、合格、争取合格来评定成绩,并制定了相应的评定标准,这样一来,孩子的美术成绩就比较全面了。
然而我觉得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结果,过程也非常重要,因此从02年起,先后开展了小画册评价、小印章评价和即时评价的研究活动,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三种评价活动。
一、小画册评价这是我从02年起进行的美术档案袋评价活动。
1、小画册评价活动的理论依据小画册评价是一种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评价:首先,评价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其次,评价的内容、环境、方法能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有成功的体验。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5.1 复习笔记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有:具有稳定的结构、有确定的功能和有一套系统规则。
2.教学系统(1)概念: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2)四个核心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媒体。
(3)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5-1所示。
图5-1 教学系统构成(4)根据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教学内容的表达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下面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如图5-2所示)图5-2 典型教学系统的结构图式(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1.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以美国学者肯普为代表。
“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2)“技术”说“技术”说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①“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③“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
学习笔记-教学系统设计
目录概述 (1)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1要点介绍 (1)1.2课后习题 (2)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 (4)2.1要点介绍 (4)2.1课后习题 (5)第三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下) (7)3.1要点介绍 (7)教学策略 (7)先行组织者 (8)第四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8)4.1要点介绍 (8)4.2课后习题 (11)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1)5.1要点介绍 (11)5.2课后习题 (12)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 (13)6.1要点介绍 (13)6.2课后习题 (14)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14)7.1要点介绍 (14)7.2课后习题 (14)概述本学习笔记记录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所使用的课本为《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2002年10月第1版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1要点介绍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方法采用的步骤:①系统的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其目标是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②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④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⑤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⑥应用和推广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新性(1)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2)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实现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会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构,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1.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2.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魏永红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应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和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注重问题意识。
新理念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新课程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改革的核心,我们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使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生动的、富有成效的富有系统化的教学活动。
系统化教学设计具体要求有:编写绩效目标:基于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陈述,具体地写出学习者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这些描述根据教学分析确定的技能派生而来,确定了要学的技能、实施技能的条件和成功表现的评判标准。
高中美术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学生在具体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了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在具体的作品欣赏中能够独立评价作品,提高了鉴赏能力。
开发评测量表:基于所写的目标,开发出相关的评测量表,以测定学习者对于目标中所描述行为的'完成水平。
重点在于将目标中所描述的行为种类与评测类型对应。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需要老师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如名家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来表达、评价,哪一副是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哪一副是价值不高的作品;为什么美丑不是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达不到制定的标准我要考虑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或者降低标准,运用视频及相关的历史内容让学生展开思维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发教学策略:基于前面二步的结果,确定为达到最终目标在教学中要采用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呈现、练习和反馈、考试以及延展活动几部分。
教学策略要基于当前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以及要教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注释)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docx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 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名词解释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2 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3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
(P10-P11)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概述 (1)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1要点介绍 (1)1.2课后习题 (2)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 (4)2.1要点介绍 (4)2.1课后习题 (5)第三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下) (7)3.1要点介绍 (7)教学策略 (7)先行组织者 (8)第四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8)4.1要点介绍 (8)4.2课后习题 (11)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1)5.1要点介绍 (11)5.2课后习题 (12)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 (13)6.1要点介绍 (13)6.2课后习题 (14)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14)7.1要点介绍 (14)7.2课后习题 (14)概述本学习笔记记录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所使用的课本为《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2002年10月第1版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1要点介绍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方法采用的步骤:①系统的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其目标是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②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④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⑤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⑥应用和推广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有效的组织;两个过程:概要设计,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四个环节:选择、定序、综合、总结七条测略:细化理论的应用:①给出本节课的概要②嵌入动机激发器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③如果概念内容较抽象难懂则进一步给出形象化的比喻④按照细化设计成果组织教学内容⑤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⑥根据学习情况的需要嵌入认知策略激发器,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⑦提供本节课的课后总结⑧提供本节课的课后综合7、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
它的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原理。
8、ITT:(Instructional Transaction Theory)教学处理理论,其将知识分为三种:实体、活动和过程。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描述性理论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定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理想结果所采用的最优策略与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的简约形式:它是对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再现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内容它是简约的形式有三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功能:①作为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作为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1.2课后习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答:我国从80年代晚期开始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通过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开设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出版专著等,到目前为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90年代以来,进行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改革试验,成果斐然。
97年,何克抗教授提出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98年郑永柏提出:教学处方理论。
3、试比较分析加涅与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两种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加涅的ISD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他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同时他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在此基础上总结为“九五矩阵”。
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包括: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知识是由行为水平(记忆、运用、发现)和内容类型(事实性、概念性、过程性、原理性)构成的两维分类,于是形成10种教学活动成分,梅瑞尔给出每一种教学活动成分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制定教学微策略的依据。
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这些策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并且针对上述10种教学活动成分,分别有不同的策略组合,构成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处理理论,在上述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梅瑞尔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规定性理论——教学处理理论(ITT),其基本思想是“教学算法+教学数据”的课件开发方式。
参考《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高瑞利),两代ISD在理论的区别表现在:(1)教学设计的对象从教学系统内部要素转向整个教学系统;(2)教学设计中心由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转向以“知识组织策略”为中心;(3)教学设计从微观走向宏观,从教学系统设计走向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4)教学设计从内容的分化到知识、技能的整合。
4、试比较分析ID1与ID2的主要特点。
ID1和ID2的理论基础都为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2.1要点介绍1、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2、认知结构变量:奥苏贝尔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三方面特性称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他们是:可利用性——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
可分辨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的新观念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愈清晰,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稳固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愈稳固,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3、新观念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分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两种),即当前所要学习的新内容类属于原有观念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4、学习风格的分类: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抽象——随机沉思型、冲动型5、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①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习者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②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
③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三种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因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变化。
学习动机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选择性。
6、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期望状态)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②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内外结合的方法。
7、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