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课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课程的定义有三种观点,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其中第二种观点,即课程是经验,最能反映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经验则强调只要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课程。

(2)历史课程

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计划精选历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3)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令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了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结构,同时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历史课程标准

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历史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历史课程的要求。

(5)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达和集中体现,是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6)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

(7)唯物史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性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8)时空观念

概念界定: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内涵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他们存在的意义。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9)史料实证

概念界定: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地态度和方法。

内涵阐释:历史过程不可逆,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有史料,要形成对历史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解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10)历史解释

概念界定: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内涵阐释:本质上都是一种对历史的解释(历史叙述),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1)家国情怀

概念界定: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内涵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使命。

(12)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13)教材分析

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预案前,要做的一项很重要、又很基础的工作,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4)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包括一切有效地传递,体现课程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具有资源性、工具性、教育性特点。

(15)教学内容

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和教材,并结合各种实际(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等),传授给学生各种的各种知识或信息。具有中介性、生成性和时代性三个特点。

(16)教材地位

依据一课的课题在单元中的位置。同时关注此课与其他单元内容的相互联系,厘清不同单元相关事件的因果或逻辑关系。再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教材地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又能站在单元内容的立场或视角综观本课的内容所指,利于突破突破本课的视野局限,进而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与横向对比的思维方式。

(17)历史课程资源

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信息呈现方式上看,既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静态资源;也包括可传递、反馈、交互的动态资源。

(18)学习

中国:获得知识与巩固学习,练习技能

西方:广义:是经验的获得和身心行为的持久性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动作、语言、知识、技能、习惯和道德品质以及生理的变化。

狭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育目的和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养成良好行为品质和增长才智的过程。

(19)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关于学习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是对学习理论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

(20)学情分析

广义的学情分析:指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研究式分析,对于作为“人”的学生的分析必然涉及人的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以此为教学奠定基础,确定教与学的一切内容、形式、策略、模式等。

狭义的学情分析:即以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托,分析学生的现存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

(21)历史学习心理

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因素以及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运用历史知识能力的心理条件。

(22)学法指导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教给学生必要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23)自主学习

是一种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和能力,它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24)合作学习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分配学习任务并指导教学进程,通过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或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队和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团队和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方法。

(25)导学案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力求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6)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育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是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

(27)导入技能

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遵循导课原则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必备教学技能。

(28)板书技能

板书:教师上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黑板上书写的简练的文字、图形、符号等。板书技能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与教师的语言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配合,更好地感知教师讲解的内容。

(29)结课技能

是指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体系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善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主要方法有归纳总结、设置悬念、课堂练习、前后呼应、课后答疑、发散思维。

(30)提问技能

是指课堂中教室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获得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提问只是行为、动作。核心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