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年级
《学记》中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 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反,谓之大成”。“比年入学”,是说学生能够每 年入学。“中年考校”,是说每隔一年考查学生 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要求,各年都有重点。
第一年考查学生能否分析经文章句; 第三年考查学生能否专心致力于学业,能否与同 学特别好相处; 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能否尊敬师长; 第七年考查学生研究学问的能力,并能选择良友; 到这时,能够说学生差不多达到了初步的成就。 学生到了第九年,学业上已能触类旁通,并形成了 自己的意志,即差不多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时期。 上述这些分年的要求,近似于现代的年级要求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的确切 姓名与创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据传是思孟 学派所作。孟子是子思的私淑弟子,两人的主张 与学说是一致的。思孟学派便是以他两人的思想 体系为代表的学派。儒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大的 学派,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因各人 的发展方向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儒家学派,思孟学 派便是其中之一。
3、视学
“中年考校”,是指隔一年由政府官员到校 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的要求,视年级的不同,从 第一年的“离经辨志”到第九年的“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4、学校规则
共有七条: 第一,开学仪式。《学记》中说:“大学始教, 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是说大学开学的时候,举 行十分隆重的开学典礼,以表示极其重视的意思。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学记》的作者,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 立场,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与估计性,又从统 治者巩固其统治的目的出发,把教育作为 “化民成俗”的工具。
文章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说,统治者对人民 实行统治,务必运用教育这个工具,对统治者进行 教化。作者又以玉石为例,认为玉石不经过雕琢, 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不经过教育,就可不能明白 得封建社会的为人之道,要使人民都能做到“齐 家、治国、平天下”,就必须教化人民。这是历
第六,“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是指学生 学习时,教师仅观察他们的行为,而不多言,让学生 自己用心考虑问题。
第七,“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是指 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而不必问,认为这是循 序渐进,不可超越等级。
三、教育与教学原则
1、启发性原则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学记》中 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勿牵,强而勿抑, 开而勿达。道而勿牵则与,强而勿抑则易, 开而勿达。与、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所 谓“喻”,就是启发、诱导。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教学生,最重要的是 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舞 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 作出结论。教师假如能够如此进行教学,就能使学 生产生“与、易以思”的效果,即使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考虑,发展思维 能力。
2、豫时孙摩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 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关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 之所由兴也”。
意思是说,情况没有发生之前先预防;抓住时 机叫做及时;教学内容多少、难易,依照学生的接 受能力,叫做顺应;鼓舞学生相互切磋商量,叫做观 摩;这四点就是教学成功的因素。
3、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指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中普 遍存在的四种弊病,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或失则止”。“多”是指学习不自量 力;“寡”是指学习的方面过窄;“易”是指把学 习看得太容易;“止”是指学习畏难不前。
第二,开学后进行目的性教育。《学记》中 说:“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宵”读作“小”, 《宵雅》是《诗经》中的篇名;《宵雅》中有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都 表示群臣宴会作乐,内容都是相互与睦与庆贺的 意思。“肄”是学习,即学习《宵雅》中的三首 诗。“官其始”,是指开学初即提出当官的培养 目标。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学记》指出,“心之莫同也”,即是说学生 的心性不同的缘故。因此《学记》认为,教师应 该“知其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态度, 然后有针对性地“长善救失”,发挥他们的特长, 补救他们的缺点。
4、藏息相辅原则
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 《学记》认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意思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学习正课,课外 休息时也要有相应的作业;上正课时要认真学习, 休息时应轻松愉快地娱乐与游息;课内的“正业” 与课外的“居学”要紧密配合。
其理由是课外能够帮助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外是课内的准 备,又是课内的延续,是相辅相成的。如此就能 “安其学”、“亲其师”、“乐其友”、“信其 道”。
第三,《学记》中说:“入学鼓匣,孙其业 也”。就是上课时学生听鼓声启开书匣,为的 是使学生重视学习。
第四,“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 都是木材之名,古时常把它做成戒尺,就是教师 能够用戒尺责打犯规的学生。
第五,“未卜碲不视学,游其志也”。“碲” 是天子诸侯在夏天祭祀的名称。是说政府官员 不到夏季以后不去考查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能 依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
《学记》总结了儒家私人教学中的经验,同时 也记载了西周官学中统治阶级关于学校教育的 一些重要措施。它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校 制度、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 的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份十分宝贵的 资料。
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与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论教师
代统治者奴化人民的必由之途。这便是《学记》 所阐述的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1、学制
《学记》中记载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 有学”各类学校。“塾”是规模较小的私塾;古 时每500户为党,党内设学,称“庠”,学生一般由 私塾升学而来;每12500户为遂(即术),遂中设学, 称“序”,学生一般由“庠”升学而来;“国有 学”,是指天子所在的首都,或者诸侯国内所设的 大学,学生一般由“序”升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