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PPT
合集下载
《学记》的教育思想优秀课件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成 篇于战国后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 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也是世界教 育史上第一篇教育学论著,被认为是“教 育学的雏形”。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 篇幅短小精辟,内容相当丰富,析理深刻, 是对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 概括与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的 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 原则、教学方法、教师问题等。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说: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 可不慎也,《礼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 此之谓乎?”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记》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它 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 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 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君子知道求学的难易深浅、各人的品 性材质,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广博譬喻, 能博喻然后才能做老师,才能做长官,才 能做国君。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就 是教学相长原则,是《学记》对世界教育理 论的一大贡献。
总之,《学记》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不仅对 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 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记》本文书影
一、论教育作用与目的
《学记》继承儒家的德治思想,把教育 视为实施教化和治理国家的有效手段。
《学记》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教育 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安民中的作用,强调教 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突出了教育的 政治功能,把教育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紧密结合起来,这一观点成为后世学者看 待教育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学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成 篇于战国后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 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也是世界教 育史上第一篇教育学论著,被认为是“教 育学的雏形”。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 篇幅短小精辟,内容相当丰富,析理深刻, 是对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 概括与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的 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 原则、教学方法、教师问题等。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说: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 可不慎也,《礼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 此之谓乎?”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记》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它 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 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 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君子知道求学的难易深浅、各人的品 性材质,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广博譬喻, 能博喻然后才能做老师,才能做长官,才 能做国君。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就 是教学相长原则,是《学记》对世界教育理 论的一大贡献。
总之,《学记》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不仅对 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 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记》本文书影
一、论教育作用与目的
《学记》继承儒家的德治思想,把教育 视为实施教化和治理国家的有效手段。
《学记》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教育 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安民中的作用,强调教 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突出了教育的 政治功能,把教育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紧密结合起来,这一观点成为后世学者看 待教育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学记》ppt
五、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 师,首先条件是具有“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教师必须先学好,然后才能 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 《学记》发展了孔子这一思 想,认为“教”与“学”是 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教的 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学 半”,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
社会环境方面,有必要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师重道的
三、《学记》中继承了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闯, 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就是说只有当 学生进人积极思维状态时老师适时地诱导、启发,若 还不能理解就可以暂时不讲。正如 孔子所说:“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学记》还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 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的宝贵经验,指出“君 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窄,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所谓"摩",即"观摩"。《学记》说:"相观而善之谓摩。"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体的教育作用,相互观摩,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学记》主张采用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引导和鼓励,反 对强制和灌输。《学记》认为启发有三个要点: 一是"道而弗牵"。"道"即导,有引导、教导之意。 《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引导学生领 会理解教学内容,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维线索, 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促进学生进行分析综合, 找寻探索知识结论的方向。
师道之尊
教学之伦
为师之德 从学之道
㈠尊师敬长 ㈡为学要务本 ㈢勤学
一、《学记》中的教育目的、任务和作用继承和 发展了孔子的主张。《学记》把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理 解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很明确指出教育 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人民的工具;主张以封 建伦理道禧去教化人民,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统治阶级 培养官吏。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学记》继承了 孔子的 “诗、札、乐”道德伦理教育的科目和要求。《学记》 载:“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札”,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过 程和考查标准。
《学记》三则ppt课件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17课
《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
《学记》
《学记》是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作于战国晚期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教育专论之一。“玉不 琢,不成器”即出自《学记》一文。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 、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对中 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中所阐述的许多思想原 则,如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对启发式和循序渐进 教学的重视、对激发学生学习内因、培养学习自觉性的重视、对因材施 教的重视等,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 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三)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 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 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 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感悟
《学记》三则
读完这三则短文,你认为文中所说的教与学的 关系是怎样的?老师的责任是什么?增进学业的方 法是什么?请各用四字句概括。
答案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学善问。
感悟
齐声诵读
《学记》三则
《礼记》
《学记》三则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止,有的人错在急于求成
注释
第17课
《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
《学记》
《学记》是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作于战国晚期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教育专论之一。“玉不 琢,不成器”即出自《学记》一文。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 、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对中 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中所阐述的许多思想原 则,如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对启发式和循序渐进 教学的重视、对激发学生学习内因、培养学习自觉性的重视、对因材施 教的重视等,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 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三)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 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 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 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感悟
《学记》三则
读完这三则短文,你认为文中所说的教与学的 关系是怎样的?老师的责任是什么?增进学业的方 法是什么?请各用四字句概括。
答案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学善问。
感悟
齐声诵读
《学记》三则
《礼记》
《学记》三则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止,有的人错在急于求成
注释
中外教育史完整PPT
•书院的组织管理特点:
–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学生也参与管理; –课程设置灵活,学生自学讨论,重平时考核; –学规严密,师生共同遵守; –经费自主; –重视自己的特色。
•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
–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允许不同学派讲学; –入学不受地域限制; –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爱 护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相长。
(8) 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 驱。同时,孔子形成了自己的学说,通过讲学 在私学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 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 华办学进行教育渗透的特权。早期的教会教育主要是为 了传教,培养一批中国人为传教助手,从而扩展其教会 势力。后期教会教育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进行赤裸裸 的文化侵略,培植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10.试析中国近代壬寅癸卯、壬子癸丑 及壬戌学制的成败优劣
8.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逐级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经历多个朝代1300余年的 发展变化。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善。科举考试步骤是:乡试-省试--吏部复试。
•宋代科举制度得到强化和改革:扩大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及第者的地位和待遇;严密立法,防止作弊。
• 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
– 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 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大致具备;
–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 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
学记三则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2
❖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 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 对“礼”的解释。它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 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 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论语》《孟子》以及《礼记》 中的《大学》和《中庸》,把他们合称为“四书”, 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 《礼记》,合称“三礼”。
❖ 等问题出现了,才加以制止,无论使用什么强硬的方法阻止和 压制,也难以使问题完全消灭;错过了适当的教学机会,再让 学生去学习,学生即使勤奋刻苦,也难以取得好的成就;教学 没有条理,不按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就会让人感到头绪混乱 而难以理解;只是个人独自学习,没有同学相互切磋交流,就 会显得孤独狭隘,见识浅薄;结交那些只顾玩乐的朋友,必然 会对抗老师的管束;要求不严格,经常违反学习纪律,必然导 致学业荒废。这六项,就是导致教学失败成绩下降的原因吧。
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
❖说教和 学是相互促进的。
完整版课件
10
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述了什么道理?
❖ 小结: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 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
完整版课件
11
第二则
❖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 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 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 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
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 解释关键字:孙:通“逊”,顺。善:完善,动词。扞格:
抵触。胜:克服。修:整治。燕朋:坏朋友。燕辟:不正经
学记三则ppt课件
身体健康,学教育的方法,
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 就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 学习,就叫做适时。不超过 学习人得接受能力而进行教 育,就叫做合乎顺序。互相 参观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 叫做观摩。这四点,使教育
成功的关键原因。
问题发生了然后再禁止, 就抵 触而不易克服,超过适当的时候学 习,就要更加勤苦努力,但却难于 成功。杂乱的进行教育而不循序渐 进,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 拾。单独学习,没有友人的相互交 流,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交 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的 教诲;同坏朋友谈不正经的事,就 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 原因。
本课的三则短文
均是谈教学原则的, 每一则有一个要点。 细读全文,把每一则 短文的要点概括出来。
白话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它 就不知道他味道美。即使有最好 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他的 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 己的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 的理解不清。知道不足,然后能 反过来要求自己;直到理解不清, 然后能自己不停的钻研。所以说, 教和学能互相促进。
要点: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谢谢大家!
2005.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故今天之教,宜先开其智。 什么路都可以走,唯独绝路不能走;什么路都可以选择,唯独歧途不能选择。
学记三则
《礼 记》
《礼记》主要记录了秦汉以前儒
家的有关礼(包括典章、制度、仪 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 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 有西汉戴圣编辑成书。《学记》是 《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 论文。其内容涉及我国古代的教育 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其中 有不少关于教育、教学经验的论述, 仍值得我们借鉴。
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 就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 学习,就叫做适时。不超过 学习人得接受能力而进行教 育,就叫做合乎顺序。互相 参观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 叫做观摩。这四点,使教育
成功的关键原因。
问题发生了然后再禁止, 就抵 触而不易克服,超过适当的时候学 习,就要更加勤苦努力,但却难于 成功。杂乱的进行教育而不循序渐 进,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 拾。单独学习,没有友人的相互交 流,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交 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的 教诲;同坏朋友谈不正经的事,就 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 原因。
本课的三则短文
均是谈教学原则的, 每一则有一个要点。 细读全文,把每一则 短文的要点概括出来。
白话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它 就不知道他味道美。即使有最好 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他的 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 己的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 的理解不清。知道不足,然后能 反过来要求自己;直到理解不清, 然后能自己不停的钻研。所以说, 教和学能互相促进。
要点: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谢谢大家!
2005.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故今天之教,宜先开其智。 什么路都可以走,唯独绝路不能走;什么路都可以选择,唯独歧途不能选择。
学记三则
《礼 记》
《礼记》主要记录了秦汉以前儒
家的有关礼(包括典章、制度、仪 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 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 有西汉戴圣编辑成书。《学记》是 《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 论文。其内容涉及我国古代的教育 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其中 有不少关于教育、教学经验的论述, 仍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讲《学记》的教育
三、教学原则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 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 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 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 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 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 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学
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 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jī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 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学
记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 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 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 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 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 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 此之谓务本!来自二、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一)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 第二,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 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 排。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学 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 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 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 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 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学记》PPT
俗,使近的悦服,远的来归。
XXXXXXXXXXXXXXXX
XXX
tài
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
之谓乎!
yí
大:读tài; 蛾:通蚁;时:适时;术:练习,训练
译文: 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古书上说:“小
蚂蚁总是跟随大蚂蚁引导的路径走”,就是这个 意思吧!
XXXXXXXXXXXXXXXX
译文: 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
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 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 现自己知识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 己教学质量不高。
XXXXXXXXXXXXXXXX
XXX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XXXXXXXXXXXXXXXX
XXX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君子:指统治阶的人,主要包括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 民:指自由民或平民; 俗:习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译文: 统治者如果要他们都受到感化,遵守现行社会秩
序,形成良风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渠道。
XXXXXXXXXXXXXXXX
育失败的原因,才能胜任工作。
XXXXXXXXXXXXXXXX
XXX
qiǎng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道:dǎo,导,诱导; 抑:压制; 开:开个端倪;
XXXXXXXXXXXXXXXX
XXX
译文: 所以,有经验有修养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启发诱
之小成。 lè
lùn
比年:每年;
学记PPT
学校管理
首先,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 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 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 ,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养等也。此七 者,教之大伦也。”
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开学这一天,官吏 要穿着礼服,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 示尊师重道之意。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学 习《诗经· 小雅》中的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即《鹿鸣》、 《四牡》和《皇皇者华》,为的是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 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 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目的是培 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 好惩罚学生的教鞭,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 懈怠而荒废学业。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 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 ,为的是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 太多,为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 只许听,不许问,为的是使学生循序渐进而不越级学 习。这七件事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 程和具体行为指南 。
其次,《学记》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 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 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的考核必 须有明确的标准。 《学记》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 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 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学 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学派
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也是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 教育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 一千八九百年。它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公元前403 ~前221)晚期。《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 以简赅的文字,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作用与目的、学校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 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学记PPT
作业
比喻主要有: 1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才, 懂得大道。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以“味美”比喻“道 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攻坚木:先枝叶后节目,比喻问题的由易到难,由 浅入深。强调了问学必需由易而难,循序发问。 4撞钟:以钟发声比喻教学的效果。首先钟要经过敲 击才能发声,强调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教 育。叩之小、大比喻教学的不同方式。“待其 从容,然后尽其声”,比喻因材施教的最好结 果。
第一段
词语解释: 君:(名作动)统治、治理。 《尚书》: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其此之谓乎!: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文: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 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 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 兑命》篇中 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 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之”的用法
之+名——助词,的 动+之——代此,它 之+动——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方位、处所——动词,去 形+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之+形——副词,还 名+之+不+动——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名+之+动(疑问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1.锲而舍之 代词,它 2.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3.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助词, 的 5.糅使之然也 代词, 它 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助词, 不译
《学记》介绍
《学记》选自《礼记》,主要论述办学兴 教的意义,各级学校的设置,教学原则、 方法,教学中应当纠正的弊病,教学成功 的经验,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 等,本文节选其中的三段。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 礼》合称为“三礼”。
第二讲《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 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 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谓之大成。”
• 意思是说,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 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的学业及品行:第一 年考查其明析经义的能力和学习的志趣; 第三年考查其是否专心学习,对周围的人 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其学识是否广 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其 研究学业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达到 这一标准就称为“小成”。到第九年,学 生对于学业已经触类旁通,立场也已经坚 定不移。达到这一标准就称“大成”。
(一) 教育的功能
• 《学记》本着儒家的性善论和德治论,首 先看到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光靠良好的 施政措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而教育 的作用则是最广泛的和牢固的。因此提出: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通 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树立符合 统治阶级需要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后 来广义的教育,也就是面向全民的社会教 化的宗旨。
•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入手”或“大学 始教”,实际上就是学习、领会与伦理道 德有关的事物和知识,属于道德认识的阶 段。诚意、正心是内心修养过程,着眼于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养成。
• 后四条则是道德行为的建立和扩展。首先 是自身完善,即修身。齐家是从修身自然 引出的,因“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 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 。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 一篇论文,它着重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 任务和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 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 称为“三纲领”。意思是:将美好的道德 发扬光大,使民众面貌日新,达到最高的 善的境界。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 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标,这是对先秦儒 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
《学记》三则PPT
详细描述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后期或汉初。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关于 《学记》的作者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然而,《学记》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其思想与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教 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总结词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强调了"教"与"学"的统一 ,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在《学记》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他们 承担着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任务。
教师是道德的引导者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道德观念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
3
教师地位的崇高
在《学记》中,教师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他们 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推动者。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全面发展。
03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CHAPTER
启发诱导
总结词
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在《学记》中,启发诱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主张教师不应直接传授知识 ,而应通过提问、启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 要趋势,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学习
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学习,根据每个人的特 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 更新知识。
谢谢
THANKS
《学记》三则
目录
CONTENTS
• 《学记》简介 • 《学记》中的教育原则 •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 《学记》中的教师观 • 《学记》的影响和意义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后期或汉初。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关于 《学记》的作者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然而,《学记》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其思想与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教 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总结词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强调了"教"与"学"的统一 ,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在《学记》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他们 承担着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任务。
教师是道德的引导者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道德观念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
3
教师地位的崇高
在《学记》中,教师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他们 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推动者。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全面发展。
03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CHAPTER
启发诱导
总结词
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在《学记》中,启发诱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主张教师不应直接传授知识 ,而应通过提问、启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 要趋势,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学习
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学习,根据每个人的特 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 更新知识。
谢谢
THANKS
《学记》三则
目录
CONTENTS
• 《学记》简介 • 《学记》中的教育原则 •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 《学记》中的教师观 • 《学记》的影响和意义
学记三则ppt课件二
教所由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 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
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扦格,抵御。 胜,克服。 过,错过,失去。 时,时机。 杂,混杂,紊乱。 孙,通“逊”,顺 修:整治。
陋,狭隘,浅薄。 燕朋,交坏朋友。名作动。 逆,对抗,违背。 燕辟,读pì,谈不正经的 话。名作动。 废:失败。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
《 礼 记 学 记 三 则 》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 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礼记》主要记录了秦汉以前儒家的 有关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 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 三传弟子记录,后有西汉戴圣编辑成书。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 教育的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 著。其内容涉及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困:困惑,理解不清。 反:反省。 相:互相。 长:增长,促进,提高。
教学相长
教 学
?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亲身实践的重Leabharlann 性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以“味美”比喻“道善”
教所由兴 教所由败
教所由兴
大学之法,禁之未发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 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发生,出现。 豫,事先准备,预防。 当,在。 可,适当。时,及时。 陵,逾越。节:限度。 孙,通“逊”,顺。 善,长处。 摩,切磋。 兴:成功。
教所由兴 教所由败
正反(对比)论证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国培)
3.4. 对教学价值的认识
3.思考是学习的核心
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学生能充分思考。
教师尤其要处理好学生的“学”与“思”的关系
。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 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
3.4. 对教学价值的认识
3.思考是学习的核心
三、《学记》蕴含着重要的办学理念
(一)对办学目标的认识 (二)对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的认识
(三)对教育理念的解读
(四)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五)对教学弊端及其不良后果的批判
3.1. 对办学目标的认识
1.办学目的:教化人民,养成良好习俗,以便建 设国家,统治人民
《学记》提出:“建国君民”的最高目标在于“化民成俗” ,指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指出“古 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 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俄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 证教学的系统性时曾说过:“当然,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 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 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了许多零碎而不联系的知识,就会 像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主人也什 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 像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着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 里是空的。” A.教学一定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否者就会‚杂施而不孙, 坏乱而不修‛。 B.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一味灌输知识。
3.1.对办学目标的认识
1.办学目的:教化人民,养成良好习俗,以 便建设国家,统治人民
学记心得体会报告PPT
回顾学习历程,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将有助于 我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
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展望与期待
拓展知识领域
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相关 领域的知识,不断拓展自己 的知识边界,为未来的工作
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 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自主学 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不
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实践项目参与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多个实践项目,如课程实验、课程 设计等。
技能提升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我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 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应用场景拓展
我还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实际场景中,如参加竞赛、开展 课外活动等,以拓宽自己的应用领域。
04
个人成长与收获
通过课程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了信息获取、整 理和分析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
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验、项目等实践活动,提高了动手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分工协作、沟通交 流和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素养层面提升
学术素养
03
我采用了多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以确保对
这些知识点的长期记忆。
难点问题突破
难点识别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 点问题,如某些复杂的概念、原 理和公式等。
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多 种策略,如查阅相关资料、请教 老师和同学、参与讨论等。
突破情况
通过这些努力,我成功地突破了 这些难点问题,加深了对课程内 容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层面提升
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展望与期待
拓展知识领域
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相关 领域的知识,不断拓展自己 的知识边界,为未来的工作
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 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自主学 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不
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实践项目参与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多个实践项目,如课程实验、课程 设计等。
技能提升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我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 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应用场景拓展
我还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实际场景中,如参加竞赛、开展 课外活动等,以拓宽自己的应用领域。
04
个人成长与收获
通过课程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了信息获取、整 理和分析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
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验、项目等实践活动,提高了动手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分工协作、沟通交 流和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素养层面提升
学术素养
03
我采用了多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以确保对
这些知识点的长期记忆。
难点问题突破
难点识别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 点问题,如某些复杂的概念、原 理和公式等。
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多 种策略,如查阅相关资料、请教 老师和同学、参与讨论等。
突破情况
通过这些努力,我成功地突破了 这些难点问题,加深了对课程内 容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层面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视学
“中年考校”,是指隔一年由政府官员到校 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的要求,视年级的不同,从 第一年的“离经辨志”到第九年的“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4、学校规则
共有七条: 第一,开学仪式。《学记》中说:“大学始教, 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是说大学开学的时候,举 行十分隆重的开学典礼,以表示极其重视的意思。
第六,“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是指学生 学习时,教师仅观察他们的行为,而不多言,让学生 自己用心考虑问题。
第七,“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是指 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而不必问,认为这是循 序渐进,不可超越等级。
三、教育与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学记》中 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勿牵,强而勿抑, 开而勿达。道而勿牵则与,强而勿抑则易, 开而勿达。与、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所 谓“喻”,就是启发、诱导。
第二,开学后进行目的性教育。《学记》中 说:“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宵”读作“小”, 《宵雅》是《诗经》中的篇名;《宵雅》中有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都 表示群臣宴会作乐,内容都是相互与睦与庆贺的 意思。“肄”是学习,即学习《宵雅》中的三首 诗。“官其始”,是指开学初即提出当官的培养 目标。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学记》的作者,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 立场,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与估计性,又从统 治者巩固其统治的目的出发,把教育作为 “化民成俗”的工具。
文章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说,统治者对人民 实行统治,务必运用教育这个工具,对统治者进行 教化。作者又以玉石为例,认为玉石不经过雕琢, 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不经过教育,就可不能明白 得封建社会的为人之道,要使人民都能做到“齐 家、治国、平天下”,就必须教化人民。这是历
第三,《学记》中说:“入学鼓匣,孙其业 也”。就是上课时学生听鼓声启开书匣,为的 是使学生重视学习。
第四,“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 都是木材之名,古时常把它做成戒尺,就是教师 能够用戒尺责打犯规的学生。
第五,“未卜碲不视学,游其志也”。“碲” 是天子诸侯在夏天祭祀的名称。是说政府官员 不到夏季以后不去考查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能 依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的确切 姓名与创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据传是思孟 学派所作。孟子是子思的私淑弟子,两人的主张 与学说是一致的。思孟学派便是以他两人的思想 体系为代表的学派。儒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大的 学派,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因各人 的发展方向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儒家学派,思孟学 派便是其中之一。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 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关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 之所由兴也”。
意思是说,情况没有发生之前先预防;抓住时 机叫做及时;教学内容多少、难易,依照学生的接 受能力,叫做顺应;鼓舞学生相互切磋商量,叫做观 摩;这四点就是教学成功的因素。
3、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指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中普 遍存在的四种弊病,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或失则止”。“多”是指学习不自量 力;“寡”是指学习的方面过窄;“易”是指把学 习看得太容易;“止”是指学习畏难不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教学生,最重要的是 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舞 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 作出结论。教师假如能够如此进行教学,就能使学 生产生“与、易以思”的效果,即使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考虑,发展思维 能力。
2、豫时孙摩原则
2、年级
《学记》中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 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反,谓之大成”。“比年入学”,是说学生能够每 年入学。“中年考校”,是说每隔一年考查学生 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要求,各年都有重点。
第一年考查学生能否分析经文章句; 第三年考查学生能否专心致力于学业,能否与同 学特别好相处; 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能否尊敬师长; 第七年考查学生研究学问的能力,并能选择良友; 到这时,能够说学生差不多达到了初步的成就。 学生到了第九年,学业上已能触类旁通,并形成了 自己的意志,即差不多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时期。 上述这些分年的要求,近似于现代的年级要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学记》指出,“心之莫同也”,即是说学生 的心性不同的缘故。因此《学记》认为,教师应 该“知其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态度, 然后有针对性地“长善救失”,发挥他们的特长, 补救他们的缺点。
4、藏息相辅原则
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 《学记》认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代统治者奴化人民的必由之途。这便是《学记》 所阐述的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1、学制
《学记》中记载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 有学”各类学校。“塾”是规模较小的私塾;古 时每500户为党,党内设学,称“庠”,学生一般由 私塾升学而来;每12500户为遂(即术),遂中设学, 称“序”,学生一般由“庠”升学而来;“国有 学”,是指天子所在的首都,或者诸侯国内所设的 大学,学生一般由“序”升学而来。
《学记》总结了儒家私人教学中的经验,同时 也记载了西周官学中统治阶级关于学校教育的 一些重要措施。它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校 制度、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 的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份十分宝贵的 资料。
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与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论教师
意思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学习正课,课外 休息时也要有相应的作业;上正课时要认真学习, 休息时应轻松愉快地娱乐与游息;课内的“正业” 与课外的“居学”要紧密配合。
其理由是课外能够帮助课内,课外是课内的准 备,又是课内的延续,是相辅相成的。如此就能 “安其学”、“亲其师”、“乐其友”、“信其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