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概念题

1.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快慢,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其公式为:GNP t=GNP b×(1+r)n。式中,GNP t代表期终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b代表基期的国民生产总值;n代表基期至期终的年数,r代表平均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一种长期持续增长的经济现象。一方面,它关系实际生产能力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从动态过程看,经济增长又有某种或快或慢的速率及变化幅度,而这种增长的速率及变化幅度,与其背后起作用的一定经济增长方式有关。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②要素生产率;③制度。

2.经济发展方式

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还包括结构优化、环境改善、技术不断创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技术引进型发展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外需拉动型发展向内需主导型发展转变,投资拉动型增长向居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效率优先的分配模式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模式转变。

3.三个转变

答:三个转变是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实现这“三个转变”。

4.产业结构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各产业之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技术基础、发展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或地区向生产率高的部门或地区转移就能够提高产出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我国经济的迫切需要。

5.区域经济结构

答:区域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它也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它能够使各个区域在国民经济的整体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协调一致地发展,因而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

6.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其追求的目标是:既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包括:①可持续性;②公平性;③系统性;④共同性。

7.科学发展观

答: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①以人为本的发展观;②全面发展观;③协调发展观;④可持续发展观。

8.低碳经济

答: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国际大背景使然,是一场全面的能源经济革命,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一是现代经济发展由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变;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型与无碳型绿色结构转变。这两个转变的中心环节,一方面是着力推进化石能源低碳化,另一方面是构建新的能源经济体系,发展低碳与无碳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使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低碳与无碳化。这应是未来能源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发展低

碳经济的根本方向。

二、问答题

1.论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答: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源既不是认识问题,不是管理问题,不是政策问题,也不是什么发展战略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否的影响显然超过了要素改善、技术进步等一般经济因素而上升为根本性问题,制度因素成为了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的主要决定因素和重要解释变量。离开了制度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就难以有根本性的、实质性的转变。而制度因素的影响无疑是指体制改革和创新,以改变体制低效率运转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动状况。

体制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并非简单地以市场代替计划,而是一个用利益驱动的自主经济替代命令驱动的统制经济、用经济性市场信号引导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替代行政性计划指令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过程,这是一个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制度要素植入经济社会肌体之中的长期、复杂且充满曲折的过程。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间的关系需把握几点:

(1)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并获得很好的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制度变迁是有效的,或者说体制转变本身具有“制度适应性”特征。

(2)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它意味着一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启动和运转。

(3)体制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大、涉及面广,其中,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点。从体制转变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看,它包括经济系统模式的转变、系统内在结构的调整和运行机制的转换系统基本元素的再造以及系统的环境改变等相互关联、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