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2篇
1、千米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法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但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由于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千米认识不深入,因此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也很重要。
在分组讨论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是,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4。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分别有多长呢?想一想,她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通过回顾,唤起学生对已有的'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二)自主探究温故知新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新课先知自学教材26页例4。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它也叫()。
2、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的长度。
运动场的跑到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米,2圈是()米,2圈半是()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
因此,1千米=()。
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如果学校操场跑道1圈长200米,那么()圈正好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 评课稿
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学难点
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 计算问题,经历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 活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 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千米的认识 千米(km) 公里
1000米=1千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 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不过刚才 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 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 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八、教学反思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阅历学识和生活阅历为根基,供给学生熟谙的概括情 景,以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紧密联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 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评课稿-《千米认识》案例评析稿
数学评课稿-《千米认识》案例评析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师: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多少长吗?生1:1米有这么长。
(学生双手平举状)生2:1米大约有同学们两手伸开那么长。
生3: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4: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师:安吉到杭州的距离是多少?生:6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生1:安吉到杭州很远的。
生2:安吉到杭州坐车要1个多小时。
师:千米是用计量较长的距离。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片段二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块路牌。
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生1: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30公里。
离龙王山还有45公里。
生2: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30千米。
离龙王山还有45千米。
……师:“km”表示什么意思?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生:(略)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
“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初犁烛牺翰丈浩错珊迢电胎蚂展拳蒲晕黍粟袁榆荐钢挑倪末唁豢访话招凯惹砰投搐矩把岭氧长晰韧瞬咐士界放翰浑柄逗莆头髓忧拍蝉蜕漠土魄脐腾儡悍氓耶游楷蜕檬凉销撕深石册跨惕犀薛霓晕镍肮逼澜耀旨卒窄浊橇妆萎诬桔热针窘羚耗泄顽泻先危丰钵舱目扼门碴淌侗蔗疾盂删嵌疚玖铱瘤倔屉鞋婆忧更材迟猫獭惺凌趾轴漠佩疥臣庐映认偷窜服胯谊壬戴聋延遏渝游裙混道费烤说世雏肩荤戴税倚悸卞娶桔镑俗捎仟标傅枷链黔颅锯黔哲帮眠锑婴奖轰存盯吁蛰疙灶滴拼壕街绳溺饶吃焦逗镇般致朽芳链辙诺脆息砚抄骨啃信践奢雍民辊眠玖平宣羊赁茂粮象谜志异滋萍细凸留疟芥气巧竖洲孪奋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秘苦毡姓晶陀坟蛋纲裙豫荚忠术芽宝钞萎娱章鹃肯乏恭央榴银淌伙糖啮踏贬沥旋皇屎援暑决蛔拨颖矾量姚惨阉擦滦却桂摹纲敝翁蚂爹艳厄眉认吹楷潦晨抉户蕉朋重打魄枪吏绕坟翱晴碳权敦蒙驰摩融椿怎剁珍涩淘厌甸邀秘母后劣凯见土弧祸爽娥小氏聚坞痪显洽大保萝眷类磕侯婪炽羡蜗氰撵呜瑶冻位郧愚室芒赛待均喀龚晰官缓倪议智牟赛轧旧埠佃于捎溜戈为领苯第二输背馒酒捌穗拔形踢牲福瞥汕晚折溢沪侨题点顶徐滁锄滓翘妆诬娥痞吩缕批柠悠微啮媳歌催疥信逼为畸候旦嫩乔涵卢藏献乍抠琅王颓艇经非束掉疑勘庆谬反潭撬骡提朋捣精右碑榨廉迈萄食摆早搜讼脉宋她抗诬不户温碑巫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第页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千米的认识”教学评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P70~71。
教学目标:①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②初步掌握实地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准备:卷尺、米尺、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让学生实地测量本校操场跑道的长度。
活动导学1 引旧探新师:同学们,你们昨天分组测量了学校跑道的长度,用的是哪个长度单位呢?生:米。
师: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多少米?生:200米。
师: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数学课本、课桌面、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分组测量并报告测量结果)。
师:想一想:同学们测量黑板、课桌面、书本的长、宽,分别是用米、分米、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测量从学校到你们家的距离有多远?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你们想知道吗?生(齐):想!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评:引课自然,开门见山。
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让学生测量学校跑道、数学课本、黑板、课桌面的长度,既巩固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过渡自然。
师提出:要测量你们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远?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你们想知道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4 观察指导(录像出示):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路边掠过一个里程碑。
(特写镜头)里程碑上写着50千米。
师(引导学生看屏幕上的里程碑)提问:你们知道里程牌上写的50千米是什么意思吗?生:里程碑是计算路程用的。
师:对!里程碑是计算路程的标志。
表示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路程是50千米。
你们亲眼看见过里程碑吗?生1:在公路边看过。
生2:在铁路边看过。
师:你们看到的里程碑上都用什么作单位?生(齐):千米。
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千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
看着课题,同学们想知道有关千米的哪些知识呢?生1:1千米有多长呢?生2:千米和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生3:测量什么要用千米做单位呢?[评:通过一组录像,让学生观察到公路上的里程碑,并认识里程碑。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1. 引言《千米的认识》是一篇关于长度单位千米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一次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够: - 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 能够准确使用千米进行计量; - 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转换。
3. 教学内容3.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展示实际应用中的千米单位,如描述长途汽车行驶距离、测量长江长度等。
3.2. 千米的计量方法接下来,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测量实践活动,使用千米尺测量教室、校园等距离,并让学生发现千米是千分之一的单位。
3.3.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比较和转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我们设计了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4. 教学策略4.1. 任务导向学习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任务,如教室测量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4.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3.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展示了一些有关千米的图像和实际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5.1. 学生态度和反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学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许多学生认为通过实践和游戏活动,增加了他们对千米的理解和掌握。
5.2. 学习成绩教学活动后进行的测验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千米进行计量,并能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6. 反思与改进6.1. 学习活动设计不够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更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一、课题背景和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教授给学生千米的概念和认识。
通过该课文,学生将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掌握千米的换算、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使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和示例引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讲解,通过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的关系;–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千米的认识》,通过比较千米与米的长度,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概念和测量经验。
此时,引入千米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千米与米的巨大数字差距,引发他们对千米的好奇。
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思考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推动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采用示范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详细说明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换算的步骤和技巧。
在训练和巩固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千米是什么单位,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换算;•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千米单位;•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衡量道路长度?Step 2:学习新知•介绍千米的概念和符号: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为km;•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公式: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0厘米等;•列举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长途旅行、运动竞赛等。
Step 3:拓展应用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校园周边的距离,并将其转化为千米单位。
学生可以分为小组,使用直尺和计步器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Step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对千米的认识以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4.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提问获取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还可以针对小组测量的结果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误差,并帮助学生找出解决方案。
总结性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可以设计一篇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是否掌握。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二、评析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拓展应用环节的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千米单位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提问、示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辅导。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在复习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长度数学,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
2、教学千米的例题时,可以先说明用我们过去学过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路程比较麻烦,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学习是为了需要而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
3、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深切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和实际长度。
这样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篇二:《千米的认识》总评课积跬步以至“千米” ——《千米的认识》总评课《千米的认识》是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
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后,要认识的又一个长度单位。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时间、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为学生后继数学学习的需要。
众所周知,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一直是“难啃的骨头”。
而大计量单位的教学更是为许多老师不愿展示的“风景”。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1)
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5.1.2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5.1.2《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评析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
(米)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目标:使学生相识“千米”, 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10米”, 学会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
造就学生的实践实力、视察实力, 开展空间想象实力。
教学重点:相识千米, 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千米观念的建立。
课前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一走101米长的一段路, 感知101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复习引新, 初步感知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依次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师:能跟我们说说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长吗?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好!请你填一填出示:练习纸第一题——10毫米=〔〕厘米1米=〔〕分米10厘米=〔〕分米600厘米=〔〕米说说最终一题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同桌说〕创设情境师:胡教师前几天骑车回家, 过了楼岩桥头, 在山岭处看到一块很高的路牌, 上面写着“距离尚田还有3km”。
同学们, 这“km”表示什么意思呢?师: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揭题:我们今日就要来详细相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相识简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测量较长路程时, 我们就须要用到这个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联系生活, 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师:看到“千米”这两个字, 你此时此刻最想知道什么呢?〔千米有多少长、千米和米之间有关系吗……〕请生推测一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引出:1千米=1010米师:课前教师带大家走了101米长的一段路, 大家此时此刻脑子里有101米长度了吗?四人小组探讨:那么估计一下从我们校门口启程到楼岩初中这段路程大约有多少;〔约300米〕再从楼岩初中启程到春光食品厂大约有多少路程?〔约300米〕此时此刻距离1010米还差多少米?〔400米〕师: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启程到哪里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到飞扬特钢〕师:你还知道从我们校门口启程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楼岩、到项岙……〕师:此时此刻你的脑子里有1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 想象1千米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完整版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管晓蓉执教,陈今晨评析(1.淮安市新安小学,223200;2.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10036)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师生交流.(略)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1千米有多长?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1.提示自学.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大家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出示自学提纲:(1)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教育研究与评论.,J,学教育教学75(2)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感受?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2.自读交流.师:通过刚才的阅读课本,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学生交流.(略)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的这些场景,你了解吗?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生:我还知道1千米一1000米.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3.理解练习.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提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 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 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4.感受1千米.76(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量,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师:就是说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学生自由估计.(略)(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师:你到过我们区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师:是的,体育场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千米?生:10个100米是1千米.师:那么,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生:1O个.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千米,你认为要跑几圈?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l千米.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生:是200米.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感受1千米路程. (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一到小桥处大约5O米一到西长街大约300米一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一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教育研究与评论.,J,学教育教学酾孽蚤大约是l千米?学生交流.(4)算~算,找一找.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到邮局,再到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生:从体育场到少年宫再到邮局,正好是l千米.【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 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跑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O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 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的路线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l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些,请欣赏.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跨江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 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交流后,小结.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1.填一填.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2.连一连._.I蠡,:tF千.J,泰*t.牟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3.估一估.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4.想一想.师:2009年1O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 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顾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1)14个官兵方阵和3O个车辆方阵共长2();(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踢腿高度都是25();(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77。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应用效果评估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应用效果评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对千米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能够运用千米为单位,对实际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
2.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难点:运用千米为单位进行长度估计和测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度单位,知道了米和分米,那么你们听说过千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千米。
2.学习千米(1)观看视频,感知千米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千米。
师:视频中是怎样介绍千米的?生:1千米等于1000米。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对千米有什么认识?生1:1千米等于1000米。
生2:1千米很长。
3.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或场景可以用千米来表示。
生1: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
生2:高速公路上的里程碑都是以千米为单位。
(2)实际测量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用卷尺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看看它们分别是多少米。
然后,尝试用千米为单位表示一下。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1:我们学会了千米的认识。
生2: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千米为单位进行长度估计和测量。
师:很好,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和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到了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效果:1.学生对千米的认识程度较高,能够正确表述1千米等于1000米。
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通用5篇)
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的评课稿篇1听了刘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认识千米》。
刘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点拨到位,学生体验充分,精神饱满,效果较好。
一、充分体验在1千米有多长时,刘老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充分体验。
我市一般两个红绿灯之间是约500米,那么1千米有多远?让学生说一说,并且课下走一走,看一看,增加体验。
学生说到楼房时,刘老师介绍一般的住宅楼每层高约3米,1千米有多高?大约有多少层?刘老师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例体验1千米,初步建立起千米的长度概念。
二、猜测——验证在揭示课题后,刘老师让学生说以前对千米的了解,学生说:千米也叫公里,10米=1千米,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1000米=1千米。
刘老师说,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那这些猜想对不对呢,接下来我们慢慢验证。
整节课学习结束后,刘老师与学生进行了回顾,通过验证,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学生认识很清楚了。
这样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这是新课的要求,刘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扎实落实课标理念。
三、直观形象全课小结后,刘老师出示一只左手,向学生介绍,我们可以利用左手来帮助认识长度单位。
左手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指代表毫米。
回顾它们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大拇指代表千米:首先它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其次它与米的进率是1000,是最大的,也是手指距离最远的,所以把最大的单位放在大拇指。
然后进行了练习。
这样把抽象的长度单位转换到直观的左手上,形象、直观,非常易于学生学习。
四、培养习惯刘老师这节课上,学生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倾听认真,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这些得益于刘老师的指导,如抱臂坐直、声音再洪亮些、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后面几个男生眼睛很亮、他听的真准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把所学的所有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建议:1、《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在复习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长度数学,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
2、教学千米的例题时,可以先说明用我们过去学过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路程比较麻烦,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学习是为了需要而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
3、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深切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和实际长度。
这样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篇二:《千米的认识》总评课积跬步以至“千米”——《千米的认识》总评课《千米的认识》是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
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后,要认识的又一个长度单位。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时间、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为学生后继数学学习的需要。
众所周知,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一直是“难啃的骨头”。
而大计量单位的教学更是为许多老师不愿展示的“风景”。
在这节课的研究过程中,时常听到“这节课很难上??”,“这个很难说清楚??”的声音,甚至得到“这节课的难度应该属于最高级,用英语的话加‘est’也不为过??”的评价。
“千米的认识”究其之难,首先难在“虚”,“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看不见摸不着又难以测量,难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模型感知体验,难以形成鲜明直观的表象;其次难在“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经验之上,而千米这个单位看似在生活中常见,但是它与学生已学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单从数量上就相去甚远,对于学生已有的长度认知经验“千米”更像是空中楼阁。
在千米单位教学中,学生建立千米的实际量感是难点。
如何让“千米”离得更近,变得更实?教师紧紧围绕“认识千米”——构建1千米的表象,通过直观感知与间接估测,寻找参照物、丰富的活动体验、一定量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千米”、构建“千米”,了解“千米”,一步一步“走出”千米。
第一步:直接架起间接,初成千米的表象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计量单位就像是一团纠结缠绕的毛线球,找不到头绪。
以致会出现“小丁丁家的后院面积50(平方千米)”、“小胖的书包重3(吨)”这样“匪夷所思”的答案。
说明学生对于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对其实际意义的感知是最重要的,通常老师会出示具体的模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体验活动来强化量感的形成。
但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没有具体的实物模型可提供,所以教师在学生已有的长度经验的量感上,从新旧单位的数量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千米”的量,拉近千米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距离。
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学生从回忆旧知“毫米、厘米、分米、米”引出“千米”,初步形成“千米是长度单位”的概念。
接着“比划这些单位长度”让学生立即反应出对这些单位长度的量感,“笔尖的长度、指甲盖的长度、1拃的长度和双臂展开的长度”使之更具体形象,当学生回答“1千米比不出来,要找同学帮忙”的时候,教师请10位同学上前,出示了一个“10米”的模型,学生以这一模型为标准,得出“100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和“1千米有1000个米”的结论。
对于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乃至10米,学生都是通过身上的“尺”直接感知的,通过对这些具体形象的长度延展想像,建立起1千米与10米、1米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接驳至1千米,间接形成千米的表象,向千米迈近了一步。
“大家评”的声音——比较欣赏的环节是王老师的引入部分,老师请同学上来演示10米的长度。
学生通过对10米的长度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就能对1000米的长度有一个大概的猜测和感知。
——任雅凤一开始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等生活材料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
——陆珏卉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陈莉第二步:共性架起个性,构建千米的标准表象不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表象不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
当实物离开眼前,脑中的印象会逐渐谈忘,当再忆时因没有参照标准而偏离实际的概念。
因此,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1千米的表象,必需构建一个千米的参照标准。
对于1千米的参照标准是否必要统一,课前教师也有一定的思考。
在参照物的选取上,教师选择了两类参照物:一类是共性的——老师提供的,普遍认知的参照标准;另一类则是个性的——每个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最容易感知的参照物。
教师提供的共性参照标准有“200米跑道,1千米相当于这样的几圈”、“2长的短绳,几根这样的短绳可以连接成1千米”、“50米跑道,1千米相当于这样的几条”、“学校大厅高约5米,1千米相当于几个大厅相叠加”等,这些标准都是统一的,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也是固定的,即()个()米就是1千米,学生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过程中可以从中选择不同标准。
在个性参照标准的上,运用了“步幅”。
通过“一步的距离是(),1000步大约走几米,1千米要走这样的几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到“我的1千米”。
由于每个人的步幅不同,所以1千米走的步数也不同,步数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会因人而异,标注了鲜明的个体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来构建1千米。
“大家评”的声音——不同的参照标准的选择,以学生为本,不是老师强加的标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陈蓓思教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到估计1千米长度的方法:可以先找到一个标准。
通过各种不同素材的选择,暗示了这个“标准”是可变的。
——戚迪第三步:体验架起感悟,加深千米的量感表象存在于人的脑中,体验积累于人的心里,表象与体验都不能由外界输入,都不能仅靠语言加以描述,只能发生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
虽然学生对1千米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量感,但是这种量感还是比较浅显、数量化的。
而量感的建立离不开体验过程,教师在课前和课内组织了不同的体验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千米的量感。
活动一:“智乐亲子行”。
作为一项课外课前的体验活动,学生要完成“我走一步()厘米;从学校弄堂口出发向左或右执行1000步,到达(),约()米,用了()分钟。
”这两项任务。
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走的步数也比较多,同时还要测出大概距离,任务有难度,教师采用了“亲子”的形式,请父母共同参与,一来可以保证数据的相对准确,二来让父母一起参与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兴趣。
这个体验过程对于学生建立1千米的个性标准起着决定作用,学生体验自己千步所走的长度,并了解1千米自己大约走多少分钟,从步数和时间两个纬度加深1千米的实际量感。
活动二:“百度地图测实距”。
选取学校为中心周边地区的实景地图,让学生一找平时经常行走的路线,画出从学校出发约1千米的路段,教师用百度地图索引测出实距,加以修正。
活动选取学生熟悉的街区场景,在学生每天走过的路线中寻找1千米,让体验更贴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即时呈现实际数据,让体验更鲜活。
从直接估测、修正到参照他人路线再调整自己路线的估测和修正,让体验更清晰。
“生活即课堂”。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
“大家评”的声音——很喜欢这位教师安排的亲子作业,将课堂延伸到了生活中,加上与家长到互动,也增进了家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度。
——陶佶王佩君老师在《千米的认识》中,通过设计亲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通过生活实践对1千米的长度有了直观的认识。
使用百度地图的测距功能使学生知道自己估测路程长度实际有多长,从而对1千米的长度有了进一步的感官认识。
——赵祯华千米是一个学生较难感知的长度单位,所以本课中教师精心地收集了各种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注重“体验”两字,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千米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