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DIC
病理生理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习题带答案
病理生理学弥散内血管性凝血(DIC)习题带答案选择题A型题1.DIC的最主要特征是A.广泛微血栓形成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功能紊乱E.严重出血2.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大于消耗的情况见于A.失代偿型DICB.代偿型DICC.过度代偿型DICD.急性DICE.亚急性DIC3.下述哪项不是DIC的病因A.细菌感染B.恶性肿瘤转移C.严重挤压伤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白血病4.妊娠期高凝状态与下述哪项无关A.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增多B.纤溶活性增高C.高脂血症D.抗凝活性降低E.高胆固醇血症5.下述哪项不参与肝功能障碍诱发DIC的过程A.肝清除FDP的作用减弱B.肝解毒功能减弱C.肝生成凝血因子减少D.肝生成血小板减少E.肝释放组织因子增多6.内皮细胞受损引起DIC,与下述哪项无关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C.激活补体系统D.激活纤溶系统E.激活激肽系统7.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B.Ⅻ因子C.组织因子D.纤维蛋白原E.钙离子8.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C.激活补体系统D.激活激肽系统E.激活纤溶系统9.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A.磷脂蛋白和ADPB.Ⅻ因子和Ⅷ因子C.组织因子和凝血酶D.纤溶酶和激肽释放酶E.弹力蛋白酶和糜蛋白酶10.下述哪项不是蛇毒的促凝机制A.激活FIXB.水解凝血蛋白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触发外源性凝血过程E.激活FV11.下列哪项是DIC的直接原因A.血液高凝状态B.肝功能障碍C.血管内皮细胞受损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E.高脂血症1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B.纤溶活性增高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E.溶血性贫血13.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A.凝血系统被激活B.纤溶系统被激活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D.凝血系统活性>纤溶系统活性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14.下述哪项不是DIC时产生休克的机制A.回心血量减少B.出血C.补体激活D.儿茶酚胺增多E.FDP形成15.华-佛氏综合征是指A.肾功能衰竭B.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C.肾上腺髓质功能衰竭D.垂体功能衰竭E.肺功能衰竭16.DIC造成的贫血属于A.缺铁性贫血B.中毒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E.失血性贫血17.裂体细胞是A.白细胞碎片B.内皮细胞碎片C.红细胞碎片D.血小板碎片E.肌细胞碎片18.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A.红细胞计数B.血红蛋白浓度测定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D.红细胞脆性实验E.血浆胆红素测定19.DIC高凝期A.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B.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C.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D.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E.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20.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A.FDPB.A肽,B肽C.纤维蛋白单体D.心肌抑制因子E.血小板激活因子2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是反映下述哪项内容的指标A.血小板的数量B.血小板的质量C.凝血因子的含量D.FDP的含量E.纤溶酶含量22.DIC病人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期A.凝血酶时间延长B.3P试验阴性C.优球蛋白时间延长D.血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下降E.血小板数量增加B型题A.纤溶系统异常活跃,FDP增多B.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血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C.纤溶系统异常活跃,血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增多D.凝血系统被激活,血中凝血酶增多E.凝血系统被激活,FDP增多1.高凝期2.消耗性低凝期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A.血管内皮广泛受损激活Ⅻ因子导致DICB.组织严重破坏,造成组织因子入血导致DICC.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DICD.白细胞大量破坏导致DICE.其它促凝物质入血导致DIC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通过5.毒蛇咬伤是通过6.恶性肿瘤坏死是通过A.内源性凝血系统B.外源性凝血系统C.纤溶系统D.FDP含量E.血小板质量7.凝血酶原时间反映的是8.凝血酶时间反映的是9.3P试验反映的是参考答案:选择题:A型题:1-5.ACDBC 6-10.DBBAC 11-15. AEEDB 16-20.DCCDA 21-25.EAB型题:1-3.DBA 4-6.BEB 7-9.BCD填空题1.DIC是以_____系统和______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1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10一、名词解释1. DIC答案:DIC 是指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因凝血酶的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 裂体细胞答案:裂体细胞是指在DIC出现的溶血性贫血中,外周血涂片中出现的一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红细胞的统称,其外形呈盔甲形、新月形、星形等。
3.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答案: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指DIC时,红细胞因受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切割、挤压而引起碎裂,外周血中出现各种裂体细胞的贫血。
4. FDP答案:FDP 是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的具有抗凝作用的多肽碎片。
二、填空题1. 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期。
答案: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纤溶亢进期2.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激活凝血因子______,加速______凝血系统的反应。
答案:Ⅻ 内源性4. 按DIC发生的速度,一般将DIC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型。
答案: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5.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______并与______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______。
答案: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Ⅻ Ⅻ因子6. DIC时形成的微血栓又称______,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透明血栓纤维蛋白血小板7. FDP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加重出血的倾向。
答案: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抗凝血酶抑制血小板聚集8. DIC的发病学防治原则,是重新建立______和______间的动态平衡。
答案:凝血纤溶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______A.凝血功能障碍B.大量微血栓形成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答案:A2. DIC时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动态改变表现为______A.血液凝固性增高B.纤溶活性增高C.先低凝后高凝D.先高凝后低凝答案:D3.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______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B.凝血因子Ⅻ大量入血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答案:B4.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______A.失血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答案:B5. 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是检查______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存在答案:D6.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______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组织因子入血C.异物颗粒大量入血D.血液高凝状态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______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大量减少C.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D.微循环障碍答案:D8.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______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答案:B9. 下列诸多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______A.血管通透性增加B.血小板减少C.继发性纤溶亢进D.纤维蛋白原减少答案:C10.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______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导致出血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______A.抗凝血酶作用B.分解凝血因子C.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D.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E.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答案:ACE2. 内毒素可通过下列哪些机制引起DIC______A.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使白细胞释放凝血活酶C.直接激活Ⅻ因子D.释放PF3E.激活产EP细胞答案:ABC3. 纤溶酶在DIC发生中的作用是______A.水解凝血酶B.降解纤维蛋白原C.破坏内皮细胞间的连接D.降解纤维蛋白E.水解因子Ⅻ、Ⅻ答案:BDE4.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______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B.肝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的高凝状态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答案:ABCE5. 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DIC的机制是______A.释放血红蛋白B.释放大量磷脂入血C.溶酶体破裂D.释放ADPE.释放组织因子答案:BD四、简答题1. 简述DIC的临床特征。
病生---第11章 cxdDIC
60
分期
高凝期 凝血、 激活, 纤溶 凝血酶 系统 微血栓形成 血液凝 升高 固性 实验 凝血时间 室检 血小板粘附性 查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纤溶系统继发性激 活,纤溶酶大量生 成;FDP产生; 降低 血小板 ,Fg , FDP,3P试验阳性 凝血酶时间延长
61
凝血系统激活的同 时纤溶系统也被激 活;凝血因子和血 小板消耗; 降低
50
血液快速流动
轴流 边流
51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52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53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54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55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56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57
第四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
(一)高凝期(hypercoagulable stage) 凝血功能被启动 纤溶系统活性较弱 →微循环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 微循环衰竭导致脏器功能紊乱、休克
Tissue Factor
41
(三)其他促凝物质释放入血
细菌、病毒 癌细胞、羊水
Prothrombin
Thrombin
蛇毒
胰蛋白酶
42
43
总之,DIC发生机制
DIC的发生就是
凝血系统的异常启动并不断放大
44
三、病理改变
45
第三节 DIC的诱发因素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受损
严重肝功能障碍 异常的凝血状态 微循环障碍
溶过程
产生TFPI、表达TM、肝素样物质
25
Anticoagulant fun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病理生理学dic习题
DIC习题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1分]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一特性A:黏附B:聚集C:收缩D:吸附E:释放标准答案:A2.[1分]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体积变小C: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D:水分蒸发E:白细胞变形标准答案:C3.[1分]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9/L以下时,人体将出现A:发绀B:血压升高C:缺氧导致呼吸困难D:大量溶血导致贫血E:皮肤和粘膜下出现瘀点、大块紫癜或瘀斑标准答案:E4.[1分]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自发性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不能发生黏附B:血小板不能聚集成团C:血小板不能释放足够活性物质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E:血小板收缩功能下降,血凝块回缩障碍标准答案:D5.[1分]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所有物资的总称,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有一个凝血因子化学成分是无机离子,它是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ⅢD:因子ⅣE:因子V标准答案:D6.[1分]新鲜血浆内含有人体大部分的凝血因子,但例外的是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ⅢD:因子ⅣE:因子Ⅷ标准答案:C7.[1分]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开始于A:组织释放因子ⅢB:因子X的激活C:因子Ⅸ的激活D:因子Ⅺ的激活E:因子Ⅻ的激活标准答案:E8.[1分]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根本区别为A:纤维蛋白形成的途径不同B:凝血酶原的激活途径不同C:Ca2+是否参与D:激活因子X的过程不同E:血液凝固发生在体内还是体外标准答案:B9.[1分]血友病A是由于缺乏A:因子XB:因子ⅨC:因子ⅧD:因子ⅦE:因子Ⅳ标准答案:C10.[1分]凝血因子Ⅷ的作用主要是A:激活因子ⅨB:使因子Xa对因子Ⅱ的作用加快C:使因子Ⅸa对因子X的作用加快D:使因子Ⅱa对因子Ⅰ的作用加快E:使因子Ⅸ活化成因子Ⅸa的速度加快标准答案:C11.[1分]抗凝血酶Ⅲ的主要抗凝作用是A:分解纤维蛋白B:灭活凝血酶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增强肝素的作用E:去除血浆中游离的Ca2+标准答案:C12.[1分]动物实验中,经常应用到枸橼酸钠抗凝,其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增强肝素的作用C: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D: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激活E:络合Ca2+,以去除血浆中有利的Ca2+标准答案:E13.[1分]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因子Ⅻ的激活B:使组织释放较多的因子ⅢC:增强血浆中抗凝血酶的活性D: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E:络合Ca2+,以去除血浆中游离的Ca2+标准答案:C14.[1分]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B:凝血因子ⅨC:凝血因子ⅪD:凝血因子ⅧE:凝血因子Ⅶ标准答案:E15.[1分]蛋白质C抗凝机制主要是A:灭活FVa和因子FⅧaB:增强肝素的作用C: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D:去除血浆中游离的Ca2+E:抑制因子Ⅻ的激活标准答案:A16.[1分]肝功能下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B:凝血因子Ⅱ、Ⅶ、Ⅸ、X生成减少C:血中抗凝物质增多D:血浆中Ca2+ 浓度下降E:凝血因子的灭活增强标准答案:B17.[1分]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B:凝血酶的形成C:第Ⅻ因子被激活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E:第X因子被激活标准答案:A18.[1分]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A:肝素B:蛋白质CC:凝血酶调制素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E:α2-巨球蛋白标准答案:A19.[1分]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标准答案:C20.[1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B:凝血酶原的激活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D:纤溶亢进E: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答案:E21.[1分]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B:宫内死胎C:大面积烧伤D:胰腺癌E:器官移植标准答案:A22.[1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B:维蛋白原C:钙离子D:Ⅻ因子E:组织因子标准答案:D23.[1分]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组织凝血因子大量入血B:凝血因子Ⅻ的激活C:凝血酶生成增加D: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E:凝血因子Ⅴ的激活标准答案:C24.[1分]血小板的激活在DIC的发生中具有原发作用的疾病是A:败血症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癜E:急性白血病化疗、放疗患者标准答案:D25.[1分]蟒蛇毒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加强因子Ⅴ的活性B:激活因子Ⅹ的活性C:激活因子Ⅻ的活性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E:促使血小板聚集、释放标准答案:C26.[1分]DIC晚期时高度纤溶亢进使D-二聚体含量降低的原因是A:尿激酶作用减弱B:α1-抗胰蛋白酶抑制减轻C:D-二聚体分解为小分子物质D: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减弱E:凝血酶分解纤维蛋白原减少标准答案:C27.[1分]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有关?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标准答案:D28.[1分]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A:微循环血流淤滞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胎盘功能受损标准答案:B29.[1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A: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C: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D:循环血液中凝血抑制物减少E:纤溶系统活性减弱标准答案:C30.[1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B:微循环障碍C:降低溶酶体膜稳定性D: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E: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标准答案:A31.[1分]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标准答案:B32.[1分]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C:血小板大量消耗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E:继发性纤溶亢进标准答案:B33.[1分]血浆中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的物质被称为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B:纤维蛋白单体C:纤维蛋白原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E:第二聚体标准答案:D34.[1分]影响DIC发生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休克晚期常发生DICB:代谢性酸中毒易发生的DICC:妊娠末期易发生DIC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易发生DICE:肝功能障碍患者容易发生DIC标准答案:D35.[1分]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等产科并发症易发生DIC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XII的激活B:血小板因子3(PF3)的释放C:红细胞素的释放D: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入血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D36.[1分]DIC产生的贫血属于A:中毒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标准答案:C37.[1分]裂体细胞的产生是因为A: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异型输血D:微循环血液“泥化”淤滞E: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标准答案:B38.[1分]典型DIC分三期,其低凝期A: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B: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C: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D: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E: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标准答案:E39.[1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能反映下列哪一项凝血因子含量?A:凝血因子Ⅱ、Ⅴ、Ⅷ、ⅪB:凝血因子Ⅱ、Ⅴ、Ⅶ、ⅩC:凝血因子Ⅴ、Ⅸ、Ⅺ、ⅩⅢD:凝血因子Ⅴ、Ⅷ、Ⅺ、ⅩⅢE:凝血因子Ⅰ、Ⅱ、Ⅻ、ⅩⅢ标准答案:B40.[1分]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在诊断DIC时经常使用,它检测的是血浆中A:纤维蛋白原B:纤维蛋白单体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凝血酶原E:纤溶酶标准答案:C41.[1分]有关DIC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凝血酶时间检查血浆中凝血酶活性B: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消耗情况C:纤维蛋白原定量检查凝血物质消耗情况D: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检查血液中FDP-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存在E: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检查血液中纤溶活性标准答案:A42.[1分]肝功能严重障碍诱发DIC与下列哪一过程无关A:抗凝血酶-Ⅲ生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C:清除凝血因子Ⅸa、Ⅹa、Ⅺa的作用减弱D:组织因子释放增多E:解毒功能障碍标准答案:B43.[1分]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血管内凝血抑制成分是A:抗凝血酶-Ⅲ(AT-Ⅲ)B:血栓调节蛋白(TM)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D:蛋白S(PS)E:蛋白C(PC)标准答案:B44.[1分]DIC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多于消耗的情况可见于A:过度代偿型DICB:代偿型DICC:失代偿型DICD:急性型DICE:亚急性型DIC标准答案:A45.[1分]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显著减少,其中变化最为突出的是A: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C:凝血酶原D:纤维蛋白原E:钙离子标准答案:D46.[1分]失代偿型DIC时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均正常,3P试验(+)B: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均升高,3P试验(+)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均减少,3P试验(-)D: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均减少,3P试验(+)E: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减少,3P试验(+)标准答案:D47.[1分]下列关于慢性型DIC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继发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败血症休克B:常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C:不可转为急性型D: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均减少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较完善标准答案:B48.[1分]DIC患者晚期出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A:凝血系统被激活B:纤溶系统被激活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D:凝血系统活性大于纤溶系统活性E:凝血系统活性小于纤溶系统活性标准答案:E49.[1分]DIC所致出血时,下列哪一项不会直接激活纤溶系统?A:Ⅻa 因子B:激肽释放酶C:缺血、缺氧D:肾上腺素E:组织变性坏死标准答案:A50.[1分]子宫、肺等脏器手术或损伤出血导致原发性纤溶亢进时,以下哪项实验室检查是不正确的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C:凝血酶时间延长D: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E:D-二聚体增高标准答案:E51.[1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大量减少C: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D:微循环障碍E: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作用标准答案:D52.[1分]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A:红细胞计数B:血红蛋白浓度测定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D:红细胞脆性实验E:血浆胆红素测定标准答案:C53.[1分]关于DIC高凝期的检测指标正确的是A: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B: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C: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D: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E: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标准答案:B54.[1分]DIC时各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生机制是A:血栓堵塞血流,组织细胞缺血缺氧B:呼吸功能障碍,组织细胞缺血缺氧C: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D:血管痉挛,组织细胞缺血缺氧E:因为发生了休克,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标准答案:A55.[1分]栓塞时常伴有DIC发生,主要见于 2001A:血栓栓塞B:脂肪栓塞C:空气栓塞D:羊水栓塞E:化脓菌栓塞标准答案:D56.[1分]关于DIC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治疗原则是正确的?A:首先治疗DIC,然后处理原发病B:对早期疑似DIC者可先用肝素作试验性治疗C:DIC高凝期,应立即进行抗凝治疗D:在DIC早期应使用抗纤溶药物预防纤溶发生E:在DIC后期禁用肝素标准答案:C57.[1分]DIC的治疗中下列哪些治疗原则是不正确的?A:使用肝素须坚持“宜早勿晚”的原则B:确诊为急性DIC后可静脉输入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C:DIC出血明显时立即使用6-氨基己酸(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导致的出血)D:凡是DIC都可使用链激酶E:输入新鲜血浆需在充分抗凝疗法的基础上标准答案:D串5选1 (每组>2题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男性,56岁,被圆斑蝰蛇咬伤,伤口出血,伴有全身散在出血点、瘀斑,咯血。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可编辑修改word版)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可编辑修改word版)第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A 型题2.DIC 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0.199,0.34,03 临床)A.血液凝固性增高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 C[题解] 在DIC 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
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 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 E[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D.胰腺癌B.宫内死胎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 A[题解]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
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 1/3。
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Ⅺ[答案] E[题解]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而开始的。
7.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和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C.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Ⅷ[答案] B[题解] Ⅶa-TF 复合物既可激活Ⅹ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Ⅸ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
8.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D.Ⅻ因子B.维蛋白原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 D[题解] 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Ⅻ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什么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 一种由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凝血障碍B. 一种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C. 一种由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D. 一种由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的凝血障碍答案:A2. DIC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血管内皮损伤B. 凝血因子激活C. 抗凝系统受损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临床表现?A. 皮肤瘀点瘀斑B. 内脏出血C. 血尿D. 血常规检查正常答案:D4. DIC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积极治疗原发病B. 补充凝血因子C. 抗凝治疗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是DIC的实验室检查指标?A.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B. D-二聚体水平升高C. 血小板计数正常D.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DIC的病因有哪些?答案:DIC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恶性肿瘤、创伤与手术、产科并发症、药物或毒素等。
2. 请简述DIC的临床表现特点。
答案:DIC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皮肤瘀点瘀斑、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血尿、休克等。
三、论述题1. 论述DIC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答案:DIC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下降、D-二聚体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等)和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2. 论述DIC的治疗措施。
答案:DIC的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抗凝治疗、输血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DIC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掌握其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以下哪个不是膨胀性生长的特点A、有完整包膜B、可造成压迫、阻塞C、分界清楚、易摘除D、呈息肉状正确答案:D2、肝硬化时,机体出现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出血B、脾功能亢进C、营养不良D、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正确答案:B3、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A、醛固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B、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C、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D、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正确答案:B4、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A、血管通透性变大B、液体渗出C、白细胞渗出D、细胞增生正确答案:C5、DIC的主要病理特征A、纤溶亢进B、凝血物质大量消耗C、凝血功能障碍D、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C6、确定癌的主要依据是A、老年人多见B、异型性显著的瘤细胞形成巢状C、转移多见D、异型性显著的瘤细胞弥漫分布正确答案:B7、组织坏死后合并腐败菌的感染,称为.A、溃疡B、坏疽.C、凝固性坏死D、液化性坏死正确答案:B8、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病灶的好发部位是A、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B、锁骨下部C、肺尖部D、肺门部正确答案:A9、关于风湿病,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常引起关节炎症并造成关节僵直、畸形B、诊断性病变是风湿小体C、病变反复发作可引起心瓣膜病.D、皮肤出现环形红斑正确答案:A10、发生于子宫,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称A、子宫平滑肌瘤B、子宫平滑肌肉瘤C、子宫腺肌病D、癌肉瘤正确答案:A11、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组织或器官是A、脂肪组织B、脾C、肝D、肺正确答案:C12、以下不属于病理性充血的是A、缺氧刺激局部动脉吻合支充血B、进食后胃肠道充血C、炎症性充血.D、腹腔肿瘤切除后腹腔血管充血正确答案:B13、儿童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为A、血道播散少见B、液化播散C、结核球D、原发综合征正确答案:D14、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静脉高压症的表现A、腹水B、侧枝循环形成C、肝掌、蜘蛛痣D、脾肿大正确答案:C15、下列器官不可能发生坏疽的是()。
dic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A. 血小板减少B. 凝血因子消耗C.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积累D. 血管内皮损伤2.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临床表现?A. 皮肤瘀点B. 休克C. 出血倾向D. 贫血3. DIC的诊断依据不包括:A. 血小板计数B. 纤维蛋白原水平C. 凝血酶原时间D. 血红蛋白浓度4. 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诱发DIC?A. 轻微外伤B. 严重感染C. 轻度脱水D. 轻度贫血5. 治疗DIC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补充凝血因子B. 抗凝治疗C. 补充血小板D. 去除诱因6.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实验室检查指标?A. D-二聚体B.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C. 凝血酶原时间D. 白细胞计数7. DIC的预防措施包括:A.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B. 及时处理感染C. 避免创伤D. 定期输血8. 以下哪项是DIC的并发症?A. 急性肾衰竭B. 急性肝炎C. 急性胰腺炎D. 急性心肌炎9. 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治疗DIC?A. 阿司匹林B. 肝素C. 布洛芬D. 地塞米松10.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高危人群?A. 严重感染患者B. 恶性肿瘤患者C. 孕妇D. 健康成年人答案:1. D2. D3. D4. B5. A6. D7. A8. A9. B 10. 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DIC的病理生理过程。
答案:DIC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凝血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以及纤维蛋白的形成和降解。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全身性微血管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
2. DIC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DIC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诱因,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及对症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病情变化。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对DIC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DIC的诊断和治疗。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病理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着重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研究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研究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3、基本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DIC、休克等。
4、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由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因机体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机体代谢、功能、结构的损伤,以及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6、分子病:由于DNA的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衰老: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不可避免的生物学过程。
8、病因: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特征的因素。
诱因:指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病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因素。
9、疾病发生的外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疾病发生的内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
10、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11、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疾病过程中的病因转化;疾病时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12、疾病转归的经过:病因侵入(潜伏期)非特异性症状(前驱期)特异性症状(临床症状明显期)疾病结束(转归期)13、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4、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功能不可逆行的丧失。
15、植物状态和脑死亡的区别:植物状态:①自己不能移动;②自己不能进食;③大小便失禁;④眼不能识物;⑤对指令不能思维;⑥发音无语言意义脑死亡: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③瞳孔扩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咽喉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绪论1. 病理生理学就是研究(C ) ﻫ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B。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得科学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得科学 D.疾病得临床表现与治疗得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得科学ﻫ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A)A、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B。
疾病得原因与条件C、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得机制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得发生机制E。
疾病得经过与结局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得最主要方法就是BA。
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得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得分子与基因诊断E.形态学观察ﻫ二、问答题1。
病理生理学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1、病理生理学得任务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得本质,为疾病得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2。
什么就是循证医学?.所谓循证医学主要就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得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得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与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与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上获得得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得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得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得形态上与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得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与思维相联系得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得区别。
人类得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得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得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与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与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得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复习题】第三章一、选择题 1.A 2.C 3.A 4.B 5.D 6.D 7。
C 8、D9.C 10.E 11。
A 12.E 13。
A 14.B 15.D 16。
A 17.B 18.D 19、B 20.C21。
休克题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十一章休克一、单择题1.休克是()A •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C .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2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A•中心静脉压降低B. 心输出量降低C•动脉血压降低D .肺动脉楔压增高E・总外周阻力增高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A•总外周阻力降低B. 心输出量增高C•脉压增大D •皮肤温度增高E.动-静脉吻合支关闭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I期微循环的变化()A •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B •动-静脉吻合支收缩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D. 真毛细血管关闭E.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5•休克I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A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B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C .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D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6•休克I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 .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 •下列哪项因素与休克H期血管扩张无关()A .酸中毒B •组胺C . 5-羟色胺D •腺苷E.激肽8.下列哪型休克易发生DIC ( )A.感染性休克B .心源性休克C .过敏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E. 神经源性休克9. 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 )A .微粒体B .线粒体C •溶酶体D•高尔基体E.细胞膜10. 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A •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B .糖原合成增加C. Na+-K+-ATP 酶活性降低D •从优先利用脂肪酸供能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供能E.血中酮体增多11. 下列哪种体液因子未参与休克的发生( )A •内皮素B •血管紧张素HC •心房利钠肽D .激肽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2. 下列哪种体液因子不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 A .儿茶酚胺B .5- 羟色胺C •内皮素D•心房利钠肽E.血管紧张素H13.下列哪项不属于SIRS 的表现( )A .心率>90次/minB .呼吸〉20次/minC. PaC02v 40mmHgD .白细胞计数〉12X109/LE.白细胞计数V 4.0 X09/L14.SIRS 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不包括( )A.细胞大量凋亡B .全身高代谢状态C .全身耗氧量增高D .心输出量增加E.多种炎症介质释放15.MODS 最常见的病因是( )B.严重创伤和感染C •输液过多D •吸氧浓度过高E.机体免疫力低下16. 下列哪型休克MODS的发生率最高()A.感染性休克B •心源性休克C .过敏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E. 神经源性休克17. MODS 时肺部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 )A .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B .肺泡上皮细胞增生C •肺水肿形成D .肺泡萎缩E.透明膜形成18. MODS 时急性肾功能障碍不易出现( )A .少尿或无尿B .尿钠减少C .高钾血症D. 代谢性酸中毒E. 氮质血症19. 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 .心B .脑C .肾D •肺E.肝20. 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 )A .肾灌流不足B •持续性肾缺血C .肾毒素作用D .急性肾小管坏死E .输尿管阻塞21. 非心源性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因素不包括( ) A .冠脉灌注量减少B .心肌细胞凋亡C .高钾血症D .心肌抑制因子E.内毒素22. MODS 时不存在下列哪项胃肠功能变化( )B .肠缺血C •肠梗阻D•应激性溃疡E.肠腔内毒素入血23. 下列哪项是监测休克输液量的最佳指标()A •动脉血压B .心率C .心输出量D •肺动脉楔入压E .尿量24. 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 .纠正酸中毒B .改善心脏功能C•应用皮质激素D•充分扩容E.给予细胞保护剂25 •应首选缩血管药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 •心源性休克B •感染性休克C .过敏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E. 创伤性休克二、问答题 1.休克I期微循环改变有何代偿意义?2.休克H期微循环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3•休克山期为何发生DIC ?4. 简述DIC 使休克病情加重的机制。
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DIC患者出血最重要的原因是()。
A.纤溶活性降低B.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C.血小板生成减少D.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正确答案:D解析:DIC发生过程中,随着凝血系统的活化和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导致机体出血;继发性纤溶功能的增强进一步导致凝血因子减少。
凝血物质的大量消耗是患者出血最重要的原因。
2、DIC导致的贫血主要由于()。
A.机体铁元素代谢障碍B.大量失血C.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D.红细胞受到机械损伤、溶血正确答案:D解析:DIC导致的贫血主要由于微血管内纤维蛋白活化聚集,形成网状,扣留通过微循环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机械损伤、破裂,产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3、导致DIC时器官功能障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微血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B.出血C.严重感染D.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正确答案:A解析:A、DIC时由于微血管中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导致组织器官的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最终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不包括()。
A.拮抗凝血酶B.抑制纤维蛋白聚集C.促进骨髓生成血小板D.抑制血小板聚集正确答案:C解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包括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活化,抑制众多凝血因子的活性。
5、DIC导致机体发生休克的机制不包括()。
A.出血B.组胺等导致血管强烈收缩C.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D.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正确答案:B解析: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是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
DIC时,出血和血管损伤导致机体血容量减少,微循环中的广泛性微血栓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脏泵功能降低,缓激肽等还可导致微血管广泛舒张,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二、判断题1、止血药对DIC时患者的出血效果一般较好。
()正确答案:×解析:DIC患者出血时,一般止血药的效果差。
2、DIC患者出血常为隐匿性,不会发生大出血。
()正确答案:×解析:DIC患者的出血可较隐匿,但亦可发生腔道、脏器的大出血。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题库第11章休克
第八章休克一、多选题A 型题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答案] E[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答案] A[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与IgE 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C.心脏压塞[答案] E[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15% D.40%B.20% E.50%C.30%[答案] B.[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 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
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 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答案] B[题解] 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选择题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B.纤溶亢进C.凝血功能障碍D.大量微血栓形成E.溶血性贫血2.在DIC发生明显出血时,下列哪项错误:A.体内凝血物质减少B.FDP没有形成C.激肽系统被激活D.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E.纤溶系统被激活3.关于组织因子(TF)的表述,哪项不正确:A. 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B. 血管内皮细胞恒定表达TFC.TF可通过Ca2+与Ⅶ形成复合物D. TF-Ⅶa复合物可激活因子ⅩE. TF-Ⅶa复合物也可激活因子Ⅸ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作用于:A. 凝血因子Ⅱa,ⅦaB. 凝血因子Ⅶa,ⅨaC. 凝血因子Ⅶa,ⅩaD. 凝血因子Ⅷa,ⅩaE. 凝血因子Ⅶa ,Ⅸa和血小板5.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的激活剂A. 胶原B. TXA2C. 凝血酶D. 肾上腺素E. 蛋白C6.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D.凝血因子X被激活E.直接激活凝血酶7.关于GPⅡb/Ⅲa的表述,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B.活化后成为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受体C. GPⅡb/Ⅲa不可表示为aⅡbβD. 是粘附分子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E. 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8.关于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乏,下列哪项错误A. Ⅷ因子缺乏可引起血友病AB. Ⅺ因子缺乏可引起血友病BC. vWF缺乏可引起血管性假血友病D. 血友病A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E. 血友病患者凝血障碍有出血倾向9.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10.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11. DIC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强B、血液凝固性降低C、血液凝固性先增强后降低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强E、主要是纤溶活性的改变12.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A.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FDPE.MDF13. 代偿性DIC主要表现为:A.凝血物质生成超过消耗B.凝血物质消耗超过生成C.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D.凝血与纤溶程度相平衡E.凝血系统与激肽系统功能相平衡14.下列哪项指标可检查继发性纤溶亢进A.凝血时间测定B.凝血酶时间测定C.凝血酶原时间测定D.D-二聚体检查E.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15.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释出红细胞膜磷脂在DIC中的作用是A.局限凝血因子,导致大量凝血酶生成B.激活凝血Ⅻ因子C.促进凝血Ⅲ因子释放D.激活纤溶酶原E.促进FDP的大量生成二、名词解释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FDP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三、问答题1.试说明休克与DIC之间的相互关系。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09年级病理生理第十一章休克一、单项选择题1、休克的本质是A.中心静脉压降低B.动脉血压降低C.组织微循环障碍D.心输出量降低E.外周阻力升高2、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变化不明显D.先兴奋后抑制E.先抑制后兴奋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进行性下降B.先降后升C.无明显降低D.降低E.升高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C.不灌不流,发生DICD.少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5、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保正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肾D.肺E.脾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灌而少流B.不灌不流C.少灌少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7、休克患者易出现A.呼吸性碱中毒B.乳酸堆积C.酮体堆积D.高碳酸血症E.代谢性碱中毒8、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A.脑B.肝C.脾D.心脏E.肾9、休克时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A.冠脉血流量减少B.心肌耗氧量增加C.前负荷增加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E.心肌抑制因子10、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形成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C.急性肺不张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E.急性肺水肿11、休克时细胞膜变化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A.膜电位降低 B.膜泵功能降低C.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钙内流减少12、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面色苍白B.四肢湿冷C.血压明显降低D.尿量减少E.心率加快13、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混合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D.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14、自身输液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15、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A.微动脉 B.微静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动-静脉吻合支E.后微动脉16、患者女性,28岁,产后大出血,经初步抗休克处理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给吸氧处理未能改善呼吸。
病理生理学大题
④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促使血液凝固的发生。
4.试述 DIC 的分期及其各期的特点。
1.高凝期:凝血系统被广泛激活,凝血酶产生增多,血栓形成增多,表现血液的高凝状态。
(1)凝血时间缩短(2)复钙时间缩短(3)血小板黏附性增高
2.消耗性低凝期:微血栓大量形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而减少,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表现。(1) 激肽、补体系统激活,导致血管扩张,通透 性增加;冠脉内血栓,导致心肌缺血,心输出量减少;微血栓形成,导致回心血量减少。
④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机制:当红细胞随血流通过纤维蛋白丝时,不断受到冲击和挤压,造成红细胞发生机械性损 伤,导致外周血涂片可发现新月形、盔甲形、星形、三角形等变形红细胞,即裂体细胞。
(2)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3)凝血时间延长
(4)复钙时间延长3.继发性纤溶期:凝血酶、XIIa、激肽、纤维蛋白沉积在血管内皮、组织细胞被破坏等使纤溶酶原大量转变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1)凝血酶时间延长
(2)“3P”试验阳性(3)D-二聚体检查阳性
1.请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机制。
答:(1)凝血系统激活和抗凝与纤溶功能减弱是广泛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凝血系统激活的原因和机制是:
①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临床上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手术、产科意外等 都可促使 TF 大量释放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 DIC 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
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
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
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
A.纤维蛋白原含量
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
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组织因子
E.凝血酶活性
4.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A. 失血性贫血
B. 中毒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A. 血小板大量消耗
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 FDP的作用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E. 继发性纤溶亢进
(1 )在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
A. 胎盘早期剥离
B. 羊水栓塞
C. 肿瘤性疾病
D. 严重创伤
E. 感染性疾病
(2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
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
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3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DIC 关系最密切
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C. 微循环血流淤滞
D. 纤溶系统活性赠高
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
(4 )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 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 大量胰脂肪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C. 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D.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入血
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 的原因是
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E.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6 )导致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
B. 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C. 凝血酶大量生成
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
(7 )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 2 +、凝血因子Ⅹa 和Ⅴ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 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B. 激活凝血酶原
C. 激活凝血因子Ⅲ
D. 激活凝血因子Ⅷ
E.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
(8 )急性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为突出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凝血酶原
C. Ca 2 +
D. 凝血因子Ⅹ
E. 凝血因子Ⅻ
答案:1.E 2.C 3.A 4.A 5.B 6.C 7.B 8.A
二、名词解释:
1.Thrombomodulin
2.DIC:
三、问答题:
1.试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2.试述妊娠末期产妇发生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引起DIC的原因。
3.试述急性严重肝炎并发DIC的机理。
4.试述DIC引起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