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知识点及典型问题备忘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最后一课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知识点及典型问题备忘录
1.求解与函数相关的问题时,重点是要把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同时注意定义域优先考虑的原则.
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奇偶性和周期性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什么方便?(先在x 轴一边区域内求解;先在一个周期内求解)
奇函数f (x )在原点有定义,易忽略性质f (0)=0.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一般用导数法(若是抽象函数则用定义法). 函数中相关性质、图像特征和方程的解的讨论等问题与导数法有联系. 求函数单调性时,有多个单调区间时要用“,”或“和”连接. 求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
2. 若涉及到参数的问题(如二次型的二次项系数含参数,对数的真数和底数含参数,指数的底含参数等)时,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
3. 要重视数列的函数特征(等差数列的通项为一次函数或常函数、前n 项和为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等比数列为指数型函数)
数列有一些重要的性质:等差数列{n a }中,m n p q a a a a +=+(m +n =p +q ) (你能够用类比的方法得到等比数列类似的性质吗?)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 =1的情况.
已知n S 求n a 时, 易忽略n =1的情况.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是:公式法、“错位相减”法、“裂项”法. 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常用的思想方法:(1)转化(等差或等列);(2)“归纳、猜想、证明”.
4.你记住了向量垂直、平行的充要条件吗?能用坐标表示出来吗?夹角、投影公式呢?
5.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
6.不等式的问题要注意运算性质.
解不等式恒成立的常用方法:最值法(分清主元,分离参数或整体构造函数);数形法.
7. 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 易忽略斜率不存有的情况.
涉及圆的问题,除用解析(代数)的方法外,可注意圆的几何特征.
其他圆锥曲线,注重其定义、几何性质和常见几何量(如a ,b ,c ,e ,p )的相互联系.
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有性问题都在下实行).
圆锥曲线中要注重求轨迹的常用方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和直接法).
8. 注重视图(三视图、直观图),从三视图中获得相关信息(关系、量)构建几何模型。
立体几何一是重视构图(如三视图还原、平面图形的折叠等),二是重视几何体的特征与性质。
9.重点注重“随机变量”的代数特征.
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期望公式及其区别记住了吗?
你注重了正态分布的图象、性质及区间估计了吗?你注重了回归分析和独立性检验的意义和方法了吗?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与
二项分布的分布列三者易记混(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r r n r n
r b a C T -+=1(它是第r +1项);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是()(1)k k n k n n
P k C p p -=-;分布列是k n k k n q p C k P -==)(ξ(其中k =0,1,2,3,…,n ,且0<p <1,p +q =1)).
10.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推算法、估算法、特例法、验证法、数形法等等.
11. 在分类讨论时,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层次分明”,最后要实行总结.
(一般对某个量的正负性分类、两个量的大小比较分类、某元素是否在给定的集合内分类、方程有无实数解等分类)
12. 解应用题时,一是要充分阅读,弄清题意;二是准确的数学化(转化为数学问题);三是解决数学问题;四是用数学问题的解去解释或说明实际问题. 运算后的单位要弄准,不要忘了“答”及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填写填空题中的应用题的答案时,不要忘了单位.
13.在解答题中,如果要应用教材中没有的重要结论,那么在解题过程中要给出简单的证明.
14.注重算法的意义、框图(或流程图)表示、算法语言及应用. 框图中的判断句要加上“?”.
各地高考数学试题,无不体现“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水平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
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同时,也注重了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综合,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的原则。
高考数学:6月6日休息、养精蓄锐,笑傲高考!
解答高考数学应对策略
平时注重良好解题、考试习惯的培养。
审题要慢、要细心,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考试中分分计较,讲究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从高考阅卷找考生存有的问题:⑴填空、选择题失分过多;⑵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有问题;⑶运算水平差;⑷解题规范性差:提升理解,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1. 懂、会、对、好、快全面要求,全面训练
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贯彻“总体保持稳定,深化水平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兼顾数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方面的考查,特别是对理性思维水平的考查,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所以,应对这样的考试,必须懂、会、对、好、快全面要求,全面训练.
⑴“懂”是指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准确掌握公理、定理、原理、公式、法则、性质等数学知识,这是实行数学思维的基础,也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但是,有的考生不大重视对这些数学基础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导致解题过程繁琐,甚至出现错误.
⑵“会”是指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前提下,能使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找到准确、合理、有效的解题方法,并实施解题过程.
⑶“对”是指推理和运算的结果必须准确.会做但结果不对,因而不得分的现象在高考数学答卷中屡见不鲜,推理不严、计算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
⑷“好与快”是指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选择,要合理、简捷.因为数学高考的总题量与时间限制是一对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途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而又简捷的方法.
2.审题谨慎、设计周密、推理严密、计算准确、表述清楚、检验有效,各个环节,应对有略。
解答数学试题,一般都要经过审题、设计、推理、计算、表述、检验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全盘皆输.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应对的策略.
⑴审题谨慎,要全面、准确审视题目给出信息,特别是数量关系以及图形的几何特征.准确理解题意,这是准确解题的前提.
⑵设计周密,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实行整体分析,选好切入点及后续的若干步骤,然后再落笔解题.
⑶推理严密,言必有据,“因”与“果”的逻辑关系清楚.
要特别注意推理论证的准确表述,无论采用分析法,还是采用综合法,都要十分注意将因果的逻辑关系及推理过程表述清楚.很多考生的经验是用分析法寻求证明的思路,用综合法表述证明的过程,这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做法,建议考生们采用,以免造成失分.
⑷计算准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解答数学试题,绝大部分必须实行运算,特别是含有字母的式的运算,保证运算的准确性,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解答题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计算出错仍是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对此,很多考生将其归结为粗心大意,认为只要考场上细心一点就能避免出错,这是一种误解.理应指出,运算出错,根本的问题在于运算水平和思维水平.所以,首先要提升理解,运算水平和思维水平是密切不可分的,除了运算的基本技能外,认真分析运算对象的特征,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联系以及转换途径,并在此基础上,选用合理、简捷的运算方法,注意积累经验,注意对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并制定防止出错的措施,只有经过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计算出错的问题,而经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效的.
⑹检验有效,指能够采用各种方式,对经过推理和运算得到的结论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要求自己作出判断.很多考生实行的检验仅仅将计算重做一遍,看看有没有算错.事实上,错误常常出现在自己不加怀疑之处,简单地重算一遍发现不了这样的错误.为此需要寻求其它的方式实行有效的检验,例如,按照定形(状)、定性(质)、定位(置)、定(数)量的要求绘制图形;取特定值实行验证;代入检验等,并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提升检验的成效.
在临考前,自行梳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在考场上能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3.注意答题技巧训练
1技术矫正:考试中时间分配及处理技巧非常重要,有几点需要必须提醒同学们注意:
⑴按序答题,先易后难.一定要选择熟题先做、有把握的题目先做.
⑵不能纠缠在某一题、某一细节上,该跳过去就先跳过去,千万不能感觉自己被卡住,这样会心慌,影响下面做题的情绪.
⑶避免“回头想”现象,一定要争取一步到位,不要先做一下,等回过头来再想再检查,高考时间较紧张,也许待会儿根本顾不上再来思考.
⑷做某一选择题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初步答案或猜估的答案必须先在卷子上做好标记,有时间再推敲,不要空答案,否则要是时间来不及瞎写答案只能增加错误的概率.
3.3.考前寄语:
①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②会做的题一题不错,该拿的分一分不丢;
③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④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⑤不能小题难做,小题大做, 而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
⑥考试不怕题不会,就怕会题做不对;
⑦基础题拿满分,中档题拿足分,难题力争多得分,似曾相识题力争不失分;
⑧对数学解题有困难的考生的建议: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有时“放弃”是一种策略.
亲爱的高三同学,当您即将迈进考场时,对于以下问题,您是否有清醒的理解?您的老师提醒您: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互异性。
如集合{},2a 隐含条件2a ≠,集合
{}|(1)()0x x x a --=不能直接化成{}1,a 。
2.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中的代表元素,如:{x y x lg |=}与{x y y lg |=}及{x y y x lg |),(=}三集合并不表示同一集合;再如:设A={直线},B={圆},问A ∩B 中元素有几个?能回答是一个,两个或没有吗?
3 .实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了借助于
数轴和韦恩图实行求解;若A B=φ,则说明集合A 和集合B 没公共元素,你注意到两种极端情况了吗?A φ=或B φ=;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和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分别是2n 、21n -和22n -,你知道吗?
A 是
B 的子集⇔A ∪B=B ⇔A ∩B=A ⇔A B A B ⊆⇔⊂,若A B ⊆,你可要注意A φ=的情况。
4.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相关问题吗?
()()()U U U A B A B =,()()()U U U A B A B =,这种思想在计算概率时也经常用到:
()()P A B P A B =+,()()P A B P A B +=
5. 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中,你是否注意到了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构成映射?(只能是多对一和一对一) 函数呢?映射和函数是何关系呢?
映射是“‘全部射出’加‘多箭一雕’;映射f :A →B 中,集合A 中的元素必有象,但集合B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象(A 中元素的象有且仅有一个,但B 中元素的原象可能没有,也可能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象集B 的子集”
6 .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形式了吗?
7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注明了该函数的定义域了吗?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⑴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⑵反解x 1()f y -=,⑶ 互换 y x ,,得1()y f x -=,一定要注明定义域;
原函数与反函数有两个“交叉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定义域与值域
原函数)(x f y =在区间[a a ,-]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有反函数,且反函数也是单调递增;
但一个函数存有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这样的函数是什么?如分段函数
1(0)()(0)
x x f x x x +≥⎧=⎨<⎩ 注意1()()f a b f b a -=⇔=,1[()]f f x x -=,1[()]f f x x -=,
但11[()][()]f f x f f x --=不一定成立,为什么?
⑵ 函数(1)y f x =+的反函数是1()1y f x -=-,而不是1(1)y f x -=+
8 .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是按照“先求反函数,后求值”这条原则解题的吗?例如:已知11)(+-=x x x f ,求)1(1x
f -;再如:已知函数(1)y f x =+,求1(1)f x -+,一般是先求出()f x ,后求1()f x -,再用代入法求出1(1)f x -+。
若()y f x =存有反函数1()y f x -=,求(32)y f x =-的反函数。
9 .四种命题是指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它们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只有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假!复合命题的真值表你记住了吗?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不一样,差别在哪呢?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记住了吗?如何判断?反证法证题的三部曲你还记得吗?假设、推矛、得果。
1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不等式c b ax <+||,c b ax >+||)0(>c 的解法掌握了吗?
11.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注意对2x 项的系数实行讨论了吗?若
2(2)2(2)10a x a x -+--<恒成立,你对2a -=0的情况实行讨论了吗?若改为二次不等式2(2)2(2)10a x a x -+--<恒成立,情况又怎么样呢?
12. 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交点式、和顶点式,你了解各自的特点吗?特别提
醒:
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根即为不等式02>++c bx ax )0(<解集的端点值,也是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对二次函数c bx ax y ++=2,你了解系数,,a b c 对图象开口方向、在y 轴上的截距、对
称轴等的影响吗?
对函数2lg(21)y x ax =-+若定义域为R ,则221x ax -+的判别式小于零;若值域为R ,
则221x ax -+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零,你了解其道理吗?
1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你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了吗?如求函数22log (23)y x x =--的单调增区间?再如已知函数2log (23)a y x ax =--在区间[2,3]上单调增,你会求a 的范围吗?
若函数222y x ax =-+的单调增区间为[)2,+∞,则a 的范围是什么?
若函数222y x ax =-+在x ∈[)2,+∞上单调递增,则a 的范围是什么?
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14.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是什么?(定义法、导数法)判定和证明是两回事呀!判断方法:图象法、复合函数法等。
还记得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逆用的例子吗?(⑴ 比较大小;⑵ 解不等式;⑶ 求参数的范围。
)如已知3()5sin f x x x =+,
(1,1)x ∈-,2(1)(1)0f a f a -+-<,求a 的范围。
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是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5.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注意到定义域的特点了吗?(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16.常见函数的图象作法你掌握了吗?哪三种图象变换法?(平移、对称、伸缩变换) 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x 轴对称,(为什么?)
函数图象与x 轴的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的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任意个;
函数图象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象;如圆; 图象关于y 轴对称的函数是偶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奇函数,两图象关于直线
y x =对称的两函数是一对反函数。
17.由函数()y f x =图象怎么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由函数()y f x =图象怎么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由函数()y f x =图象怎么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 由函数()y f x =图象怎么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
⑴ 曲线:(,)0C f x y =关于x 轴的对称的曲线1C 是:
⑵ 曲线:(,)0C f 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的曲线2C 是:
⑶ 曲线:(,)0C f 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的曲线3C 是:
⑷ 曲线:(,)0C f x y =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曲线4C 是:
⑸ 曲线:(,)0C f x y =关于直线y x m =+的对称的曲线5C 是:
⑹ 曲线:(,)0C f x y =关于直线y x m =-+的对称的曲线6C 是:
⑺ 曲线:(,)0C f x y =关于直线x m =对称的曲线7C 是:
⑻ 曲线:(,)0C f x y =关于直线y m =对称的曲线8C 是:
⑼ 曲线:(,)0C f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的曲线9C 是:
⑽ 曲线:(,)0C f x y =关于点A (,)a b 对称的曲线10C 是:
⑾ 曲线:(,)0C f x y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所得曲线11C 的方程是:(,)0f y x -= ⑿ 曲线:(,)0C f x y =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所得曲线12C 的方程是:
(,)0f y x -=
18.函数)0(>+=k x
k x y 的图象及单调区间掌握了吗?如何利用它求函数的最值?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联系是什么?若k <0呢? 你知道函数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a b -
-∞或),[+∞a b 上单调递增;在],0(a b 或)0,[a
b -上单调递减)这不过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 求函数的最值,一般要指出取得最值时相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19.切记:研究函数性质注意一定在该函数的定义域内实行!一般是先求定义域,后化简,再研究性质。
20解对数函数问题时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指数、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
质明确了吗?对指数函数x y a =,底数a 与1的接近水准确定了其图象与直线1y =的接
近水准;对数函数log a y x =呢? 你还记得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和换底公式
吗?
知道:log log m n a a n N N m
=吗?指数函数与其反函数对数函数的交点的个数? 21.你还记得什么叫终边相同的角?若角α与β的终边相同,则2,()k k Z αβπ=+∈ 若角α与β的终边共线,则:,()k k Z αβπ=+∈
若角α与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2,()k k Z αβπ=-+∈
若角α与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2,()k k Z απβπ=-+∈
若角α与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则:(21),()k k Z αβπ=++∈
若角α与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2,()2k k Z π
αβπ=-+∈
各象限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150角的正弦余弦值还记
得吗?
22.什么叫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借助于三角函数线解三角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步
骤还清楚吗?如:sin 2x >
;cos tan 1θθ⎧<⎪⎨⎪≥⎩
由三角函数线,我们很容易得到函数sin y x =,cos y x =和tan y x =的单调区间;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图象的草图能迅速画出吗?能写出它们的单调区间、对
称中心、对称轴及其取得最值时的x 值的集合吗?(别忘了Z k ∈)
tan y x =图象的对称中心是点(,0)2
k π,而不是点(,0)k π()k Z ∈你可不能搞错了! 23三角函数中,两角αβ、的和、差公式及其逆用、变形用都掌握了吗?倍角公式、
降次公式呢?sin cos )a x b x x ϕ+=+中ϕ
角是如何确定的?(可由
cos sin ϕϕ⎧=⎪⎪⎨⎪=⎪⎩确定,也可由tan b a ϕ=及,a b 的符号来确定)公式的作用太多了,有此体会吗?
24.会用五点法画)sin(ϕω+=x A y 的草图吗?哪五点?会根据图象求参数A 、ω、ϕ的值
吗?
25.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基本关系,你记住了吗?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本质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会用它们解斜三角形吗?如何实现边
角互化?(用: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大角对大边等实现转化)
27.你对三角变换中的几种常见变换清楚吗?(1)角的变换:和差、倍角公式、异角化同角、单复角互化;(2)名的变换:切割化弦;(3)次的变换:降幂公式;
(4)形的变换:通分、去根式、1的代换
221sin cos αα=+2222sec tan csc cot tan sin cos042ππαααα=-=-===)等,
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28.在已知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注意考虑两方面了吗?(先判定角的范围,再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
29.形如)sin(ϕω+=x A y ,)tan(ϕω+=x A y 的最小正周期会求吗?相关周期函数的结
论还记得多少? 周期函数对定义域有什么要求吗?求三角函数周期的几种方法你记得吗?
30.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深入挖出正余弦的有界性了吗?
例如:已知2
1cos sin =βα,求αβcos sin 的变化范围。
31.请记住αα±(sin cos )与sin cos αα之间的关系。
32.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
自的取值范围及意义?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2,0(π
,
]2,0[π
, ],0[π;
②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0,)π,[0,)π,
[0,]2
π ③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0,],(,)2222ππππ
π-
-。
33.以下几个结论你记住了吗?
⑴ 如果函数)(x f 的图象同时关于直线a x =和b x =对称,那么函数)(x f 是周期函
数,最小正周期是||2b a T -=;
⑵ 如果函数)(x f 满足)()(b x f a x f -=-,那么函数)(x f 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是||b a T -=;
⑶ 如果函数)(x f 的图象既关于直线a x =成轴对称,又关于点),(c b 成中心对称, 那么)(x f 是周期函数,周期是T =||4b a -。
(4)()()f x a f b x +=-,则()f x 的图象关于2
a b x +=对称。
34.三角不等式或三角方程的通解一般式你注明Z k ∈了吗?
sin ,||1(1)arcsin k x a a x k a π=≤⇔=+-,k Z ∈
cos ,||12arccos x a a x k a π=≤⇔=±,k Z ∈
tan ,arctan x a a R x k a π=∈⇔=+,k Z ∈
求解时注意:(1)借助三角函数线;(2)确定所给角的范围。
35.你还记得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1||,2l r S lr α==
若α是角度,
公式又是什么形式呢?
36.在用反三角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直线与平面
所成
的角时,是否注意到了它们的范围?
37.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几个结论你还记得吗?
⑴ 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内角和为π;sin sin()A B C =+,cos cos()A B C =-+,sin cos()22
A B C += ⑵ 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sin sin A B A B >⇔> 注意: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使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
两解
⑶ 余弦定理:222
2cos a b c bc A =+-,222cos 2b c a A bc +-=22
()12b c a bc +-=-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
⑷ 面积公式:11sin 224a abc S ah ab C R
=== 38.重要不等式的指哪几个不等式?倒数法则还记得吗?(指110,ab a b a b >>⇒
<, 常用如下形式:1100a b a b >>⇒<
<,1100a b a b
<<⇒>>)用此求值域的注意 点是什么?如求函数121x y =-的值域,求函数112x y -=的值域呢? 39.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及放缩法)(2
22()2||2a b a b ab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40.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
(二元函数求最值的三种方法掌握了吗?方法一:转化为一元问题,用消元或换元的方
法;方法二:利用基本不等式;方法三:数形结合法,距离型、截距型、斜率型)
41.不等式解集的规范格式是什么?(一般要写成区间或集合的形式)
42.解分式不等式
)0()
()(≠>a a x g x f 应注意什么问题?(在不能肯定分母正负的情况下,
一般不能去分母而是移项通分)
43.解含参数不等式怎样讨论?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44.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绝对值?(一般是根据定义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
转化)
45.解对数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化成同底,利用单调性,底数和真数都大于零)
46.“序轴标根法”解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将不等式整理成一边为零的形式,将非零的那边因式分解,要求每个因式中未知量x 的
最高次数项的系数均为正值,求各因式的零点,画轴,穿线,注意零点的重数,在写解集
时还得考虑解集中是否包含零点。
47.会用不等式||||||||||||a b a b a b -≤±≤+证一些简单问题吗?
取等号需满足什么条件的?
48.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有哪几种处理方式?(特别注意一次函数型和二次函数型,还有
恒成立理论)
49.等差、等比数列的重要性质你记得吗? (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则;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kn b =+型 前n 项和:2n S An Bn =+型 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则
用等比数列求前n 项和时一定要注意公比q 是否为1?(时,;时,)
50.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重要性质:11()n n a a d a +--=为常数的数列有什么性质?
若{}n a 为等差数列,则21{}{
}n n a ka b -+,? 51.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求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列前几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关系)
公式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利用11n n n S a S S -⎧=⎨
-⎩12n n =≥直接写出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叠加法(适用于递推关系为1()n n a a f n +-=型) 连乘法(适用于递推关系为1()n n
a f n a +=型)
构造新数列法(如递推关11;()n n n n n n a pa q a pa b b ++=+=+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型)
52.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公式法:⑴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三种形式),⑵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⑶(1)122n n n +++
+=,22221123(1)(21)6n n n n ++++=++ 2135(21)n n ++++-=, 2135(21)(1)n n +++
++=+, 分组求和法:在直接使用公式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的“同类项”先合并在
一起,再使用公式法求和(如:通项中含n (-1)因式,周期数列等等)
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如果和式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
项与组合数相关联,那么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求
和公式)
错位相减法:(“差比数列”的求和)
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
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⑴ 111(1)1n n n n =-++ ⑵ 1111()()n n k k n n k
=-++ ⑶ 2211111()1211
k k k k <=---+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 ⑷
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⑸ ()()111
!!1!n n
n n =-++
⑹
<< ⑺ 1--=n n n S S a (2)n ≥ ⑻ 1111m m m m m m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 52.由1--=n n n S S a ,求数列通项时注意到2≥n 了吗?一般情况是:
11n n n S a S S -⎧=⎨-⎩12
n n =≥ 53.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证明思路明确了吗?各种平行、垂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