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与5_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_刘薇
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王小亚;张红宾;李迎国;姜克明【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04(025)004【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方法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强迫症患者,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脑脊液(CSF)中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结果强迫症患者CSF中5-HT和5-HI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接受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患者,其CSF中5-HT和5-HIAA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可以有效纠正强迫症患者5-HT的代谢紊乱.【总页数】2页(P299-300)【作者】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王小亚;张红宾;李迎国;姜克明【作者单位】721004,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721004,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721004,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721004,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721004,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721004,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721004,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研究 [J], 何文贞;许小玲;郑璇;方玉珊;陈丹霞;郑俊忠2.暴露反应阻止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抵抗强迫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J], 赵约翰;朱国辉;杨娟;赵凤娥;赵华;徐广军;王云鹏;王学永3.白芷香豆素对炎性疼痛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及5-吲哚乙酸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J], 张慧;张崇;牛秉轩;聂红;刘巨源4.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J], 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王小亚;张红宾;李迎国;姜克明5.脑血管疾病患者腰池脑脊液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含量测定 [J], 彭国光;傅雅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生育期后强迫症与雌激素及5羟色胺相关性分析
女性生育期后强迫症与雌激素及5羟色胺相关性分析李和军;孙玉涛;董晓柳;刘海军【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育期后强迫症与雌激素及5羟色胺的相关性.方法女性强迫症患者120例,其中生育期患者20例、绝经过渡期早期患者20例、绝经过渡期晚期患者20例、绝经早期A患者20例、绝经早期B患者20例、绝经晚期患者20例,均行耶鲁强迫量表(Y-BOCS)评定、雌二醇(E2)及5羟色胺(5-HT)检测,分析生育期后各阶段女性强迫症患者Y-BOCS与E2、5-HT相关性.结果依生育期-绝经过渡期早期-绝经过渡期晚期-绝经早期A-绝经早期B-绝经晚期顺序,Y-BOCS 评分降低,在绝经过渡期早期降至最低点,而后逐渐升高,在绝经晚期升至最高点(P<0.05);5-HT与E2升高,在绝经过渡期早期升至最高点,而后逐渐降低,在绝经晚期降至最低点(P<0.05).Y-BOCS评分与5-HT呈明显负相关(r=-0.596,P=0.000).Y-BOCS评分与E2呈明显负相关(r=-0.614,P=0.000).5-HT与E2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00).结论生育期后各阶段女性强迫症患者症状特征与雌激素及5羟色胺密切相关.【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8)009【总页数】3页(P1649-1651)【关键词】生育期;强迫症;症状特征;雌激素;5羟色胺;相关性【作者】李和军;孙玉涛;董晓柳;刘海军【作者单位】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门诊科;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门诊科;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门诊科【正文语种】中文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一类难治性神经症性障碍,发病率高,对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影响大[1],其发病机制以5羟色胺(5-HT)功能降低的生物学理论为主导[2]。
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女性患者强迫症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发病时间显示女性发病高峰在20~29岁生育高峰期,明显晚于男性6~15岁[4]。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临床研究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临床研究概述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经常会出现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导致他们不得不反复进行某些无意义或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或者思考,以消除自己的恐惧与不安。
目前,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为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而氟伏沙明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本文对该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背景氟伏沙明是氟化苯丙胺的手性异构体,主要通过增加5-羟色胺的释放、抑制5-HT再摄取及神经肽Y的释放等多种方式来发挥其镇静、抗焦虑以及抗强迫症作用。
自1990年氟伏沙明首次上市后,国内外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明了该药物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我们对2015年至2020年间多地的强迫症患者进行了系统的随机分组双盲临床试验,比较了氟伏沙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强迫症状改善上的差异,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本次研究共纳入了85名符合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42人和43人。
治疗组服用30mg的氟伏沙明,安慰剂组服用对应的安慰剂,每日一次,8周为一疗程。
在疗程过程中,我们对两组患者的强迫症状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87.5%和47.6%(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轻度不良反应的比例治疗组(16.7%)略高于安慰剂组(14.3%),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氟伏沙明对治疗强迫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强迫行为和思维症状。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均衡了组间基线差异,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然而,由于此次研究样本较小,未能对氟伏沙明在长期使用时的潜在问题及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未来需要展开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2004)
(!):!-!/!4!" # 杨彦春,刘协和,吕太平,等" 强迫症血小板 ./羟色胺含量与临床
特征和氯丙咪嗪治疗的关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4+++,4H (-):!*/!8" . 杨彦春,祝卓宏" 强迫症 ./羟色胺功能异常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4+++,4H(!):-8-/-84"
( 收稿日期:4++!/--/+.) ( 本文编辑:杨庆华)
万方数据
中心 万方数据
极探测,电生理和电阻值辅助定位[$]。
·!++·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4++# 年 * 月第 4. 卷第 # 期A %LYO $(5T V5DYWL’ ] F7I JLK &D<L56T JLK %Y5,M=(\ 4++#,UD( 4.,SD" #
!" 标本采集及检测:强迫症患者分别于手术前 和手术后 # 周末行腰椎穿刺取 $%& !’(,) *+, 保 存;对照组于外科手术中留取 $%&。取 $%& 前 - 周 以内禁食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食物,取材当 日禁食早餐。./01 及 ./0233 检测采用荧光分光 光度法[4]。试剂购自美国 %56’7 公 司,在 8*+$91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厂)上检测。
5-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张永超【摘要】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学说是抑郁症发病的核心学说之一.为深入探讨5-羟色胺受体(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密切联系,该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着重从5-HTR过度表达及其对神经发生的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等方面揭示5-HTR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归类研究5-HTR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5【总页数】4页(P772-775)【关键词】5-羟色胺受体;抑郁症;发病机制【作者】张永超【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抑郁症是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类精神疾病,临床特征为显著且持久的心情低落,伴随兴趣减低,消极悲观,思维迟缓,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抑郁症在全球患病率约3.1%,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终生患病率和年患病率分别为3.6%和1.8%[1],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因素之一。
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过大,突发事件和社会变革等因素导致抑郁症发病率持续增高。
目前,抑郁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5-羟色胺受体(5-HT receptor,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核心问题,现就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1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抑郁症是一种由遗传、体质、性格、环境等多因素引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机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受体、炎性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并对这些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
单胺类神经递质学说认为细胞外液中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2]。
5羟色胺受体-7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受体-7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曹丰睿;刘丹;薛娟;李小庆;宋丽娜;马坚妹;范凯【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8(039)014【摘要】5羟色胺受体-7(5-HT7)是5-HT受体家族中迄今最年轻的成员,目前已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重要分子靶标之一.5-HT7不仅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免疫激活,还参与调控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本文对5-HT7的结构、功能和相关药物的开发,特别是该受体参与调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以全面了解5-HT7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页数】4页(P58-60,67)【作者】曹丰睿;刘丹;薛娟;李小庆;宋丽娜;马坚妹;范凯【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相关文献】1.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甲基化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付治凤;马浩;陈春林2.咪唑啉1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李亮;苏瑞斌;李锦3.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2B 亚基在抑郁症形成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柴潇潇;王秀丽4.谷氨酸及其受体在抑郁症病机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王晓龙;张惠云5.AMPA受体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作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J], 殷晓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迫症的生化、内分泌研究进展
强迫症的生化、内分泌研究进展摘要】强迫症(OC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性疾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活动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具有意识强迫以及反强迫共存等特点,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出现违背自身意愿的想法或者活动不断入侵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的这种想法以及行为活动虽然来自于自身,对于这种强迫思维和活动极其抗拒,但是,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目前,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强迫症与生化、内分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五羟色胺是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强迫症;生化;内分泌;研究进展目前,临床上对于强迫症与神经生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依靠氯丙咪嗪药剂在强迫症疾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氯丙咪嗪是一种五羟色胺能三环类抗抑郁药剂[1]。
近几年来,伴随大量药物、神经生化以及心理学项目的研究逐渐深入,临床上对于五羟色胺药剂在强迫症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1治疗性研究1.1五羟色胺大部分研究和讨论结果显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相比,选择性五羟色胺在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剂对于治疗强迫症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
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SSRIs的作用机制;其次,SSRIs药剂对于50~60%的强迫症患者具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效果,虽然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完全消失。
对于应用SSRIs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的患者而言,可能与患者神经化学功能异常存在密切关联;再次,对于SSRIs以外的药剂而言,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抗抑郁药剂、抗焦虑药剂等;最后,经过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性的SSRIs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与五羟色胺受体具有相同的作用[3]。
1.2多巴胺多巴胺阻断剂能够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SSRIs的药效作用,其与存在抽动障碍患者伴发多巴胺异常症状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多巴胺在强迫症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
强迫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
强迫症心理社会Ⅲ素与神经内分泌发免疫功能妁相关研究塑要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强迫症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强追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学因素在发病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强迫症48例,正常对照48例。
全部被试自行完成一般情况问卷、DSQ、MMPI、LES、SSRS、SAS、SDS,由研究者评定Y-BOCS。
取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20名与性别、年龄与其匹配的对照20名,做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血浆皮质醇、ACTH、IL.2、IL一6检测。
结果:(1)OCD组F、Hs、D、Hy、Pd、Pt、Si、Pa分量表T分高于N组。
(2)OCD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因子均分都高于N组,成熟防御因子均分低于N组。
(3)OCD组负性生活事件频度、负性生活事件强度高于N组。
(4)OCD组获得的主观社会支持较多,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不如N组(5)OCD组血浆ACTH、皮质醇浓度高于N组;ACTH与强迫总分、强迫思维、SDS分数、D、Hv、Pt、不成熟防御因子呈正相关,皮质醇与强迫总分、强迫思维、SDS分数及SAS分数、Pt、不成熟防御因子呈正相关。
(6)OCD组CD4+T细胞、CD4十/CD8+比例、IL一2水平高于N组。
(7)OCD组CD4+T细胞与强迫思维、SAS、SDS分数呈负相关,CD4+/CDs+比例与强迫思维、SAS分数呈负相关;IL.2与强迫思维、sAS分数、SDS分数呈正相关。
(8)OCD患者ACTH与CD4+、CD4+tCDs+呈显著负相关,与CD8+、IL.2呈正相关;皮质醇与CD4+、CD4+/CDs+呈显著负相关,与IL.2呈正相关。
结论:OCD患者的人格特征、不成熟防御方式、负性生活事件多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不够与强迫症状关系密切:心理社会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影响OCD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关键词:强迫症心理社会因素免疫神经内分泌作者:李英辉指导老师:兰光华副教授塑望壅:堂些塾垒型鲞兰塑丝堕坌些丝叁垄型堕堕塑差鲨塞塑矍ACorrelativeStudyofThePsychosocialFactors,NeuroendocrineandImmunologyin0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Abstract0bjeetive:Toinvestigatetheroleofpsychosocialfactors,neuroendocrineandimmunologyintheepisodeof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andtoexploreiftheyhavemediationroletosymptomseveritydegree.Methods:48patientswithOCDand48normalcontrolswereinvolvedinthestudy.Thedataoftwogroupshavenosignificantdifferencebybalancetest.Allthesubjectsthemselvescompletedthefollowingquestionnaires:generalconditionquestionnaire,MMPI,DSQ,LES,SSRS,SASandSDS;Y-BOCSwasevaluatedbytheresearcher.ACTH,Plasmcortisol,bloodTLymphocytes,IL一2andIL-6weredetectedin20patientswiththefirstepisodeofOCDand20controls.Results:(1)TheTscoresofF,Hs,D,Hy,Pd,Pt,Si,PawerehiigherinOCDpatientsthancontrols;(2)TheMiddleandimmaturedefensestylescoreswerehigherinOCDgroupthancontrols,butthematuredefensestylescoreswerelowerinOCDpatients;(3)ThefrequencyandintensityofnegativelifeeventswerehigherinOCDgroupthancontrols;(4)OCDpatientsobtainedmoresubjectivesocialsupportthancontrols,butlessutilizationofsocialsupport;(5)TheconcentrationofACTH,Plasmcortisolwashigherthannormalcontrols;thelevelofACTHhavepositiverelationshipwimthescoreofobsession,SDS,D,Hy,Pt,immaturedefensestyleandthetotalscoreofY-BOCS;thelevelofPlasmcortisolhavepositiverelationshipwiththescoreofobsession,SAS,SDS,Pt,immaturedefensestyleandthetotalscoreofY-BOCS;(6)TheH堂望壅:垒墨垫全塑童兰塑丝塑坌些墨丝壅望壁塑塑叁堕塞塑矍sumofCD4+TLymphocytes.t11eratioofCD4+/CD8+andtheleveloflL一2werehigherinOCDpatientsthancontrols;(7)TheSUHlofCD4+TLymphocyteshavenegativerelationshipwiththescoreofobsession,SASandSDSinOCDpatients,andtheratioofCD4+/CDs+havenegativerelationshipwinlobsessionandSAS。
强迫症的神经环路研究进展
强迫症的神经环路研究进展赵青; 许婷婷; 王振【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8(020)006【总页数】6页(P888-893)【关键词】强迫症; 神经环路; 脑网络; 综述【作者】赵青; 许婷婷; 王振【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2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DSM-5,2013),多数强迫症患者均经历慢性、消长变化的过程,明知道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不必要性、耗时性,但却纠缠于其中无法自拔,常伴有明显的抑郁及焦虑情绪。
强迫症通常起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男女性发病率基本相当。
世界范围内,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0.8%-3%[1],影响着全球近5 000万人口,自杀风险高于普通人群,约1/3的患者因症状无法正常工作,不仅个人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是仅次于抑郁症、酒精滥用、社交恐惧症的第四位常见精神障碍。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强迫症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由于其临床症状复杂变异,疾病的发展演变阶段各异、共病其它精神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远未阐明。
强迫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涉及遗传、神经生物、神经生理及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假说主要包括单胺类递质假说、神经免疫异常、分子遗传机制及神经环路异常等等。
而随着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技术进行的动物及人类实验,已经成为探索强迫症病理生理基础的重要手段。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付颖利;任晓俊;俞琼;史杰萍;张晴晴;徐子淇;于雅琴;寇长贵【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 (HTR2A)gene T102C locus polymorphism and schizophrenia,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for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schizophrenia.MethodsPubMed,EMbase,CNKI,WanFang and Vip information databases were used to search full text of all the relevant studies abo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TR2A gene T102C locus polymorphism and schizophrenia,which were published during 2003 to 2012.Based on reviewing full text,the data were selected, evaluated and accessed. RevMan 5.1 and Stata 1 2.0 were used to perfor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ose studies that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clusive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thnicities, the obj 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s European and Asian to analyze respectively. Also, depending on different inheritances, the obj ec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patterns including C/T allele, CC/TT, CC/CT+TT, CC+CT/TT and CC+ TT/CT genotypes to analyze respectively, including heterogeneity inspection, effect consoliating and publication bias assess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1 studies were available for this analysis, including 2 443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2 469 controls.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lele of all people were OR=1.12,95%CI=0.96-1.31,P>0.05;CC/TT of all people were OR=1.11,95%CI=0.80-1.53,P>0.05;CC/CT+TT of all people were OR=1.13,95%CI=0.99-1.30,P>0.05;CC+CT/TT of all people were OR=1.18, 95%CI=0.93-1.50,P>0.05;CC+TT/CT of all people were OR=0.95, 95%CI=0.84-1.06,P>0.05.Conclusion Current evidence is insufficient to show thatHTR2A gene T102C locus polymorphis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suggesting that the gene polymorphism has no significantly genetic association with schizophrenia.%目的:探讨5-羟色胺2A受体(HTR2A)基因T102C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背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强迫症血小板5-羟色胺含量与临床特征和氯丙咪嗪治疗的关系
强迫症血小板5-羟色胺含量与临床特征和氯丙咪嗪治疗的关系杨彦春;刘协和;吕太平;施林;杨红云【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00(026)001【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的血清素功能与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评分与血小板敏感膜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40例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5-HT含量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治疗前强迫症组与对照组血小板5-HT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62.2±982.3,909.0±378.9)ng/109个血小板,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合并抽动障碍的强迫症治疗前血小板5-HT含量平均值分别是(2687.3±442.5,2049.9±1114.5,1060.3±543.6)ng/109个血小板,8周的氯丙咪嗪治疗后,强迫观念组血小板5-HT含量下降到833.12 ng/109个血小板并伴良好疗效,合并抽动障碍的强迫症血小板5-HT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对氯丙咪嗪的治疗反应也差.结论不同症状特征的强迫症血清素功能的改变并不相同,对氯丙咪嗪的治疗反应与治疗前血小板5-HT含量有关,本研究提示强迫症可能存在生化上的异源性,这可能是对血清素回收抑制剂疗效差异的生化基础.【总页数】3页(P37-39)【作者】杨彦春;刘协和;吕太平;施林;杨红云【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心理卫生研究所,610041;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心理卫生研究所,610041;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J], 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王小亚;张红宾;李迎国;姜克明2.1例氯丙咪嗪合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的护理 [J], 盛志娟3.氯丙咪嗪及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与5—羟色胺含量的动态观察 [J], 胡华;兰长安4.中国人群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治疗效果的关系 [J], 肖红;姚辉;郭苏婉;李箕君5.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J], 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王小亚;张红宾;李迎国;姜克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羟色胺2C受体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2023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全文)
2023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全文)执行功能障碍是强迫症的重要特征。
神经影像学和基因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CSTC)、顶叶、小脑等脑区的功能异常,以及5-羟色胺(5-HT)、谷氨酸系统中的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原因。
但由于强迫症的异质性和执行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关于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整合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和基因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强迫症发病机制的理解;结合神经影像和遗传学研究结果确定标志物,有助于为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识别和干预提供新方向。
现从脑结构、脑功能和基因多态性3个方面对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和相关基因研究进行综述,为日后整合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机制框架和干预提供新方向。
一、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脑结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强迫症患者存在结构性大脑改变,大脑形态的改变与强迫症的执行功能障碍有关。
基于脑体素的形态测量学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眶额叶、扣带回、纹状体和丘脑以及颞边缘区、丘脑和岛叶的灰质体积存在增加或减少。
这些脑区与反应抑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密切相关,其结构异常可能有助于解释强迫症的执行功能障碍。
Mirabella等发现,强迫症患者左侧额下回、左侧扣带回、左侧岛叶、右内侧眶额回中的灰质体积的减少和停止信号任务表现不佳有关。
Eng等认为强迫症患者壳核和小脑的灰质体积增加可能与反应抑制任务中的激活减少有关。
一项元分析结果表明强迫症患者壳核、左侧小脑和左侧海马的灰质体积增加,前额叶和扣带回体积减少,并且在执行功能过程还伴随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壳核的过度激活。
此外Bowen等发现强迫症患者左侧苍白球和双侧壳核的灰质体积更大,左侧眶额叶优势较弱的强迫症患者会表现出更大的执行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存在异常的白质结构,强迫症患者胼胝体、放射冠和上纵束中的各向异性分数较低,弥散系数较高。
强迫症药物疗效与六个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药理学研究(2004)
・临床遗传学研究・强迫症药物疗效与六个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药理学研究张岚刘协和李涛杨彦春胡迅D a v i dC o l l i e r【摘要】目的探讨与5-羟色胺系统和多巴胺系统有关的6个基因(5-羟色胺2A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巴胺D4受体基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单胺氧化酶A基因)与强迫症药物疗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方法收集了113个强迫症核心家系,对强迫症患者给予5-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治疗,采用Y a l e-B r o w n强迫量表在治疗8周前后进行评定,按Y a l e-B r o w n强迫量表评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技术对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强迫症家系在6个基因的7个位点上进行传递不平衡检测。
结果未发现6个基因与不同药效的强迫症家系之间存在关联,但发现有效组和无效组在5-羟色胺2A受体基因-1438G/A位点基因型频率存在差异,无效组有更多的纯合子(x2E4.69,P E0.03)。
结论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可能和强迫症药物治疗效果有关。
【关键词】强迫症;药物疗效;功能基因;传递不平衡检验M o l e c u l a r p h a r L a c o g e n e t i c s t u d i e s o f d r u g r e s p o n s e s t o o b s e s s i v e-c o L p u l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a n d s i x f u n c t i o n a l g e n e s*Z H A N GL a n1,L I UX i e-h e1,L IT a o1,2,Y A N GY a n-c h u n1,H UX u n2,D a v i dC o l l i e r2.1(I n s t i t u t e o fM e n t a l H e a l t h,W e s tC h i n aH o s p i t a l,S i c h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g d u,S i c h u a n,610041P.R.C h i n a.E-m a i l:z h a n g l a n@m a i l.s c.c n i n f o.n e t);2(M o l e c u l a rG e n e t i c L a b o r a t o r y,I n s t i t u t e o f P s y c h i a t r y,L o n d o nU n i v e r s i t y,L o n d o nS E58A F,L o n d o n,U K)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L I UX i e-h e【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h e d r u g r e s p o n s e s t o o b s e s s i v e-c o m p u l s i v ed i s o r de r(O C D)a n d s i xf u n c t i o n a lg e n e s r e l a t e dw i th s e r o t o ni n a n d d o p a m i n e.M e t h o d s O n e h u n d r e d a n d t h i r-t e e nO C Dn u c l e a r f a m i l i e s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T h eO C D p a t i e n t sw e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s e r o t o n i nr e u p t a k e i n h i b i t o r s(S R I s)f o r8w e e k s a n d t h e d r u g r e s p o n s e sw e r e a s s e s s e du s i n g t h eY a l e-B r o w n o b s e s s i v e-c o m p u l s i v e s c a l e(Y-B OC S).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d r u g r e s p o n d e r s g r o u p a n d n o n-r e s p o n d e r s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d u c-i n g r a t e o fY-B O C S s c o r e.T h e g e n o t y p e s o f s i x g e n e s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w i t h t h eA m p-F L Pa n dA m p-R F L P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d b y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d i s e q u i l i b r i u m t e s t(T D T).T h e s i x g e n e s a r e s e r o t o n i n2A r e c e p t o r(5-H T2A),s e r o t o n i n t r a n s p o r t o r(5-H T T),d o p a m i n e D2r e c e p t o r(D R D2),d o p a m i n e D4r e c e p t o r(D R D4),c a t e c h o l-O-m e t h y t r a n s f e r a s e(C O M T)a n dm o n o a m i n eo x id a s eA(M A O A).Re s u l t s N oa s s o c i a t i o nw a sf o u n d b e t w e e n t h e s i xg e n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d r u g r e s p o n s e s g r o u p s.H o w e v e r,th e r ew a s s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t w e e n t h e d r u g r e s p o n d e r s a n d n o n-r e s p o n d e r s i n h o m o z y g o s i t y a t t h e5-H T2A-1438G/A l o c u s(x2E4.69,PE0.03).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t h e5-H T2A m a y p l a y s o m e r o l e s i n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r u g t r e a t-m e n t o nO C D.【K e y w o r d s】o b s e s s i v e-c o m p u l s i v e d i s o r d e r;d r u g r e s p o n s e;f u n c t i o n a l g e n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 d i s e q u i l i b-r i u mt e s t*P r o j e c t.N o.39770276,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C h i n a强迫症(o b s e s s i v e-c o m p u l s i v e d i s o r d e r,O C D)是一组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精神障碍。
抑郁症中免疫系统与五羟色胺系统的相互作用
抑郁症中免疫系统与五羟色胺系统的相互作用
吕薇;白洁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6(036)007
【摘要】免疫激活和五羟色胺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它们是有相互联系的。
免疫激活可以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在五羟色胺的代谢中也起调节作用,反过来,五羟色胺代谢后的产物反过来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
因此应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抑郁症与免疫激活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力降低色氨酸降解产物增多.
【总页数】3页(P1757-1759)
【作者】吕薇;白洁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1
【相关文献】
1.免疫激活对抑郁症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系统的调节 [J], 楼剑书;杨晓春;方杰;潘建立;郭建友
2.艾滋病发病机制:HIV和免疫系统在动态中的相互作用 [J], Mied,F;张红毅
3.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J], 张延龄
4.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编译) [J], 张延龄
5.家禽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J], 王丙云;杨林元;计慧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张晓斌;沙维伟;候钢【期刊名称】《上海精神医学》【年(卷),期】2004(16)3【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相关性.方法先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再对42例符合TD(AIMS总分≥3分)者和与TD组严格相匹配的51例非TD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5-HT2A受体基因的分布频率. 结果 (1)经吻合度检验,TD组、非TD组的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χ2值分别为0.06、0.02,υ均=1,P均>0.05.(2)TD组与非TD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χ2=4.37,υ=2,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4.36,υ=1,P<0.05).(3)TD组的AIMS和BPRS的评分分别为(6.5±1.8)分和(51.2±7.8)分,非TD 组分别为0分和(50.3±7.4)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5-HT2A受体基因的A1438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D相关联.【总页数】4页(P145-148)【作者】张晓斌;沙维伟;候钢【作者单位】225003,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225003,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疗效与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J], 黎雪松;龚道元;李波;谢国军;陈家强;彭艳;王晓娟2.5-羟色胺2A受体基因102T/C多态性与汉族神经性厌食患者的关联分析 [J], 贾秀珍;张明岛;陈珏;禹顺英;张燃;袁爱花;钱伊萍;王振;刘强;肖泽萍3.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J], 张晓斌;沙维伟;侯钢4.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J], 赵爱玲;赵靖平;刘涛;陈晋东;陈晓岗;刘哲宁5.多巴胺受体与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J], 许晓峰; 张立珍; 张晓斌; 哈思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相障碍伴有强迫症的治疗——读者来信
双相障碍伴有强迫症的治疗——读者来信
金卫东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16)4
【摘要】编辑先生:近年关于双相障碍的文献较多,对指导临床医师的工作帮助很大。
但双相障碍,特别是双相Ⅱ型并有快速循环病程者,合并强迫障碍的治疗仍是个难题,如何处理(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问题),请赐教。
【总页数】1页(P256)
【作者】金卫东
【作者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
【相关文献】
1.单纯强迫症和共病双相障碍的强迫症患者5- HTTLPR基因多态性研究 [J], 刘玉平;苗国栋;文启琴
2.单纯强迫症与伴双相障碍共病的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J], 刘玉平;苗国栋;刘恩益;蓝晓嫦
3.双相障碍患者的强迫症状:是一种共病障碍还是双相障碍的一种亚型? [J], 施慎逊
4.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J], 吕楠;李晓虹
5.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J], 关力杰;黄园园;钟书铭;老帼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多维整合治疗成人重度强迫症的案例
一例多维整合治疗成人重度强迫症的案例石中永;梅馨纯;竺映波;帅瑜;陈宇鹏;吴宇洁;申远【期刊名称】《上海精神医学》【年(卷),期】2017(029)005【摘要】概述:强迫症(OCD)是一种慢性、痛苦和进行性损害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是存在强迫意念或强迫动作.本文报道的一名44岁成年女性强迫症的病例.之前3年治疗中,患者对数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效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经过6个月的多维整合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舍曲林和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以及家庭支持和网络支持.每两个月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标准化量表评估显示,强迫意念或强迫动作明显减少,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本病例初步显示OCD多维整合治疗有助于达到最佳治疗疗效较好治疗效果,期待今后更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Summa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is a chronic, distressing and substantially impairing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obsessions or compulsions. The current case describes a 44-yearold adult female diagnosed with OCD. The patient had an incomplete response to several SSRIs alone during her past treatment, and led a poor-quality life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Current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es, including combin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and th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 Sertraline) with a small dose of antipsychotics (Aripiprazole) for augmentation, as well as familial support and resources from the internet were provided for the patient forsix months. Standardized assessments with 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 (Y-BOCS) every two months indicat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obsessive and compulsive symptoms,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her social functio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 case such as this one provides preliminary support to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es for OCD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ptimal response, though further rigorous clinical trials are needed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总页数】6页(P304-309)【作者】石中永;梅馨纯;竺映波;帅瑜;陈宇鹏;吴宇洁;申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摆脱思维的泥沼r——一例一次治疗高中生强迫症的成功案例 [J], 丁凤姣2.强迫症大学生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J], 张冰;段彩彬3.一例强迫症整合式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J], 雎密太4.一例强迫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J], 姚洪敏5.胫骨高位截骨治疗重度成人胫内翻一例 [J], 徐洪璋; 程耿斌; 刘灏; 李玉萍; 黄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 强迫症 ( OCD )是一种公认的难治性疾病。至今 OCD的病因仍不明。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遗传的 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SSR Is)治疗 OCD 有一定的疗效, 加上 OCD 患者常有明显的情 绪障碍, 提示 5-羟色胺 ( 5-H T )在合成、代谢、调节及效能发挥的 任一环节的异常都可能与 OCD 的发生有关 [ 1] 。目前, 关于 5-HT 受体基因与 OCD 的关系国内外均有报道, 但阳性报道不多, 且阳 性重复少。两者的关系尚无确切的结果。鉴于此, 我们对北方汉 族人群中 的 OCD 患者 进 行了 5-HT2A 受 体基 因 启动 子 区 域1438G /A、5-H T2C受体基因的 C ys23Ser和 5-HT1DB 受体基因 G861C 3个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探讨 3个位点与 OCD 的关系。
43 8
Ch in J N e rv M ent D is V o.l 33, N o. 7 July 2007
#论 著#
强迫症与 5-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m
刘 薇* 郭烽炜v 王吉囡* 芦艳华* 陈 力** 胡 建*
【摘要】 目的
探讨北方汉族人群中
5-H
T
2A
、5-HT2C、5-HT
受体基因与强迫症
1DB
(
OCD )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 合酶链反应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 225例强迫症患者和 175名正 常对照的 5-HT2A -1438G /A、5-HT2C Cys23S er 、5-HT1DB G861C 多态性的基
因型, 根据强迫症的共病情况、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将 OCD划分亚型进行与 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结果 OCD 组 5-
OCD 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多基因遗传疾病, 可能包含有许 多具有不同发病机制的亚型, 因此, 有必要在具有相对遗传同质 性的 OCD 样本中寻找其易感基因。本研究样本均来源于中国北 方同一地区的汉族人群, 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分成相对遗传同质性 可能较高的亚型, 进一步探讨 OCD与 5-H T受体基因的关系。
HT1DB等位基因 861C 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41 39, P = 01 04 ), 而 5-HT2A、5-HT2C 2个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及 5-HT1DB基因
型的频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P > 01 05 ); OCD 共病其他 精神障碍组 5-HT1DB 基因型与等 位基因频率与 对照组有显 著性差异 ( µ2 = 71 12, P = 01 03; µ2 = 71 56, P = 01 006) , 而无共病组 3个位点 基因型 与等位基 因频率与 对照组无 显著性差 异 ( P > 01 05) ; 早发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为 2003年 7月至 2007年 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 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诊的 OCD 患者 225例, 符合美国精神 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 ( DSM-Ⅳ ) OCD 的诊断标准, Ya leBrown强迫量表 ( Y-BOCS)总分 \ 16分。按其是否共病其他精神 障碍分为两组, 1组 是无共病组 164 例, 为无任何共 病的单纯 OCD患者, 其中男 92例, 女 72例; 年龄 ( 18~ 60岁 ), 平均 ( 26? 617)岁; 发病年龄 ( 12~ 51岁 ), 平均 ( 19 ? 612)岁。另 1组为共 病组 61例, 为 OCD 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 包括进食障碍 10例, 心境障碍 (抑郁 ) 31例, 抽动障碍 9例, 神经症 (惊恐障碍、广泛性 焦虑、恐怖症、疑病症 ) 5例, 合并精神分裂症 3例, 合并酒依赖 2
对照组 175名, 均为同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一院体检中心 的体检人员, 年龄 18~ 60 岁, 平均 ( 28 ? 71 7)岁, 无重大躯体疾 病, 无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家族史。其中男 91名, 女 84名。所 有研究对象之间无血缘关系,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 2 方法 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 3~ 5 mL, 乙二胺四乙酸二 钠 ( EDTA-N a2 ) 抗凝, 用常规酚 - 氯仿法提取基因 组 DNA。 5H T2A 受体基因-1438G /A 多态性检测采用 Sato法 [2]、5-H T2C 受体 基因 Cy s23Ser多态性检测采用 Johansson法 [3] 、5-HT1DB 受体基因 G861C 多态性检测采用 No then法 [ 4] 。 1. 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使用 SPSS 1115统计软件分析。包括 频数分析、H ardy-W enberg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µ2检验等。
态性与强迫思维合并强迫行为的 OCD 亚型及早发型 OCD的发病存在关联; 5-HT1DB G861C多态性与共病其他精神障 碍的 OCD相关,
有 /无共病强迫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强迫症 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5-羟色胺受体
【中图分类号】 R7491 7+ 9; R3941 3
O CD 组
5-HT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2A
(
µ2 = 8197, P = 01 01;
µ2 = 81 05, P= 01 005 ); 强迫思维合并强迫行为的
患者 5-HT2A 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91 15, P = 01 01; µ2 = 81 38, P = 01 004) 。结论 5-HT2A-1438G /A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 志 2007年 第 33卷 第 7期
4 39
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4139, P = 0104), 其相对危险度 OR 值 为 01 72( 95% CI: 0153~ 0198), 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 P > 01 05); 两组 5-H T2A 、5-H T2C ( 5-H T2Cw 位于 X 染色体, 故男女分 开比较, 男性只比较等位基因 )位点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105), 进一步按性别比较, 两组差异仍无 显著性 (P > 0105)。共病组与对照组 5-HT1DB 位点基因型和等位 基因频率的比较 均有显 著性差 异 ( µ2 = 71 12, P = 0103; µ2 = 7156, P = 01006), 861C等位基因 OR 值为 0154( 95% CI: 0135~ 0184), 而两组 5-H T2C和 5-H T2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 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 0105); 无共 病组与对照 组在 5-H T2A、 5HT2C和 5-HT1DB 3个位点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无显著性 差异 (P > 01 05)。见表 1。 2. 3 不同发病年龄 OCD 组与对照组的 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和 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早发 OCD 组 5-H T2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 因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µ2 = 8197, P = 0101; µ2 = 8105, P = 01005), 1438A 等位 基因 OR 值为 1162 ( 95% CI: 1116 ~ 2125), 5-H T2C和 5-H T1DB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早发组与对 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105); 晚发 OCD 组与对照组在 3个 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105)。 见表 2。 2. 4 OCD 组不同临床表型与对照组的 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和 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5-H T2A 位点在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行 为这个亚型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 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 µ2 = 9115, P = 0101; µ2 = 8138, P = 01004), 1438A 等位基因 OR
表 1 O CD组及有、无共病组和对照组 3 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
n 组别
5-HT 2A-1438G /A
5-HT 1DBG 861C
5-HT 2C Cys23Ser
例数 A /A
G /A
G /G
A
G
G /G
G /C
C/CLeabharlann GCC /C
S /C
S /S
C
S
OCD 组 225 56( 24. 9 ) 107 ( 47. 6) 62( 27. 6) 219( 48. 7) 231( 51. 3) 107 ( 47. 6) 91( 40. 4) 27( 12. 0) 305( 67. 8) 145 ( 32. 2) 34( 15. 1) 38( 16. 9) 153( 68. 0) 82( 25. 2 ) 244 ( 74. 8)
2 结果
2. 1 H-W 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 OCD 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 良好, 3个位点的 H-W 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分别为 5-H T2A: µ2 = 01 52, P = 0147; 5-H T2C: µ2 = 2112, P = 0115; 5-H T1DB: µ2 = 1123, P = 01 27。对照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良好, 3个位点的检 验结果分别 为: 5-HT2A: µ2 = 11115, P = 01291; 5-H T2C: µ2 = 21334, P = 01127; 5-HT1DB : µ2 = 01 451, P = 01 502。均符合 H-W 定律。 2. 2 OCD 组及有、无共病组与对照组 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等 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总 OCD组 5-H T1DB 等位基因 861C 频率与对
m 黑龙江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 ( 编号: 2005- 142 )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 150000 )
通讯作者 ( E-m ai:l liuw e i8672684@ 163. com ) **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v 哈尔滨市动力区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