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海湾阿拉伯国家论文
2021关于中东问题的论文(精选5篇)范文3
2021关于中东问题的论文(精选5篇)范文【第一篇】化武换和平——从叙利亚危机看中东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与合作自叙利亚化武危机爆发以来, 叙利亚局势就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随着叙利亚接受俄罗斯的提议, 申请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战争的乌云似乎暂时离叙利亚而去, 中东的局势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回顾一个月来叙利亚危机的发展历程, 既可以从中透视出中东地区格局演进的一些趋势, 也再次证明国际合作和政治谈判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和中东问题的正道。
一、叙利亚危机的根源和性质 不管是从冲突的烈度抑或频度来看,还是从危机的数量抑或蔓延的范围来看, 中东地区一直都是热点问题集中爆发的地区。
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中东地区带来持久和平, 相反后冷战时期几场重大的干预战争均发生在本地区,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 基本十年一周期。
中东地区的冲突和动荡既有地区自身的原因, 也与国际体系的转型密切相关。
与其他次地区体系不同的是, 中东地区体系的独特性在于其对国际体系的高度依赖, 其格局变化的逻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博弈和互动。
[1]同时, 当前的中东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的进程之中, 国际体系转型和地区格局重组同时发生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2011年初始于突尼斯的中东大变局既是这种格局转换的一种后果和反映, 又对地区和国际格局的演进施加了强大的反作用力。
从爆发开始, 中东大变局已进入第三个年头,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这场变局仅仅是中东地区国家和社会历史性变革长周期的一个开始。
该地区人民长期期待的变革的确已经发生, 但是变革本身并不是目的, 单凭变革并不足以解决本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反新的变化给地区局势带来了更多的动荡和冲突, 最大的变化是不可预测性和脆弱性因素的增加。
这种新的战略不确定性既有外部的原因, 又有内部的原因。
外部的原因在于, 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日益推进的今天, 中东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实际上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 相应地中东在各大国外交地位中的排序也有所下降。
关于中东局势论文
一、中东局势的分析“中东”地理上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 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面积837万平方千米。
人口1.5亿,70%以上为阿拉伯人。
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
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
突尼斯动乱起于2010年12月17日,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在街头售卖水果的青年,因抗议执法人员粗暴对待自焚身亡,事发后,当地居民与国民卫队发生冲突。
此后,全国多处地区相继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引发流血冲突。
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落荒而逃,被迫下台。
随着突尼斯的动荡2011年1月25日开始,由于不满物价上涨、失业率高和腐败等问题,埃及多个城市发生民众大规模集会,在首都开罗的广场上集会群众提着鞋子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穆巴拉克宣布自己6个后月将不再就职,2月5日,民族民主党执行委员会集体辞职。
穆巴拉克担任埃及总统30年。
利比亚近日的混乱和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卡扎菲政权危在旦夕。
2011年2月16日,数百名利比亚民众在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抗议活动,与当地警方和政府支持者发生冲突。
3月17日,法国巴黎起飞的“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对利比亚进行了空袭,导致利比亚民众死伤。
随后英国、美国也相继对利比亚进行空袭。
总统卡扎菲呼吁人民用手中的武器进行反抗。
而其他的中东、北非国家也处于动荡的时候。
二、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
其外因主要有:首先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在地里位置上,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其次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东地区作为历史发源地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奥斯曼帝国始居中亚,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摩洛哥,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南及苏丹。
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影响
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影响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nited Arab Emirates, UAE)是一个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的国家,它的外交政策和行动对该地区以及全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东阿联酋在外交事务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对地区稳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外交多样性中东阿联酋的外交政策以合作与多边主义为基础,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该国建立了广泛的外交网络,与超过19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种外交多样性使中东阿联酋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地区角色。
2. 经济外交中东阿联酋将经济外交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友好的商业和投资关系,中东阿联酋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和投资者,推动经济合作和发展。
该国通过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免税政策和先进的基础设施,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3. 区域稳定中东阿联酋在地区间的外交努力对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国积极参与调解冲突、促进对话和合作,致力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地区争端。
中东阿联酋在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危机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并为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4. 教育与文化交流中东阿联酋致力于推动教育和文化交流,通过各种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
该国鼓励国际学术合作、知识交流和文化展示,提高了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中东阿联酋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世界上许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全球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5. 人道援助中东阿联酋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通过提供人道援助,帮助贫困国家和受灾地区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该国关注社会发展和人道主义行动,通过提供援助、支持社会项目和开展培训计划来帮助受援国家和人民摆脱困境。
中东阿联酋的人道援助行动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尊重和赞誉。
总结起来,中东阿联酋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通过多边合作、经济外交、维护地区稳定、推动教育与文化交流以及提供人道援助,中东阿联酋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树立了积极的形象,并为全球的和平、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东问题论文
当代中东问题------浅析1991年海湾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姓名:卓晓寒学号:08006129学院:通达学院目录一、摘要 (2)二、关键字 (2)三、正文 (2)●原因 (2)●经过 (5)●影响 (6)四、结束语 (8)一、摘要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1990年8 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二、关键字海湾战争伊拉克科威特三、正文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
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
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以下将从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海湾战争。
原因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
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下几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
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
推荐形势与政策中东局势的论文
推荐形势与政策中东局势的论文2023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摘要:2023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
时至2023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
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
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2023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
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
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
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1、民族矛盾。
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
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阿拉伯国家近现代史作文
阿拉伯国家近现代史作文
一千年以前,由真宗教的伊斯兰教统治下的中东阿拉伯国家蔚为壮观,与古希
腊民族的城邦文明大不相同,是其它文明的希腊立的中心。
许多强大的统治者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阿拉伯帝国,那时它已经形成了先进的文化文明,包括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19世纪后阿拉伯国家的革命和民族复兴运动催生了现代中
东国家的初期发展,许多被殖民的阿拉伯国家实现独立。
此后,大量运动也发生了,其中最具影响力也最受人们关注的莫过于歌德式拯救阿拉伯的运动,“建立自由的阿拉伯世界”,“应对殖民主义的不公”,“实现社会和财富的平等分配”,以及“改善人民的生计”等,为阿拉伯国家带来了进步。
从1960年代开始,中东阿拉伯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治上大规模
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发展提升了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地位,并使许多落后的阿拉伯国家取得了相当速度的发展。
拥有许多抗击恐怖分子和支持阿拉伯国家社会环境建设的国际势力,中东阿拉伯国家必将迈出坚实的步伐,崭新的阿拉伯社会正在形成中。
综上所述,我深知只有超越历史、进一步改革,中东阿拉伯国家才能够取得发
展和繁荣,为此,我深表赞叹,真诚推荐广大进步势力,与阿拉伯国家一起,共同发出前进的梦想,照耀未来的蓝图。
中东论文
中国有句俗话说,不打不相识,那是说,两个人一开始见面并不友好,甚至还大打出手,但最后会和好并且感情比原先不认识的还要好。
这是一个褒义的短句。
然而,二十一世纪,总有什么是跟古代不同的,比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这两个国家不仅“打”,而且还是在认识之后“打”,打的毫不留情,导致民不聊生。
其实,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本是有着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这也让巴以冲突显得尤为历史悠久。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19世纪末,犹太复国运动在世界各国兴起,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国把巴勒斯坦分为了两部分,以约旦河为界,河以东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河以西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及今加沙地带。
此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转移进到巴勒斯坦地区。
在此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巴勒斯坦人发生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流血冲突。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将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新建的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自己的国家尚未建立反而被别人夺取了领土,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这两拨冤家纷纷向对方宣战。
以色列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也就是1947年11月,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战争像被引爆的炸弹一样就爆破在中东大地上,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它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
在此期间,有大约96万巴勒斯坦人被迫逃离家园,背井离乡,沦为难民,过着一种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生活。
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英美国之间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2)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2)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篇二《有关当前中东变局的两点思考》【内容提要】最近在中东地区发生的变局,由于还没能夺取政权并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因此,就其目前的性质而言,还是称为民众社会运动比较客观,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当然,民众社会运动也可以逐渐演化为革命,关键要看政局的未来走向。
虽然不可否认,中东变局存在着不少外部推力,但根本性原因还在于其内部的结构性冲突,即政治上威权政权的僵化结构、社会上人口增长的能力结构和经济上对外关系的依附结构。
【关键词】中东变局思考【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科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员、中东研究中心主任今年一月以来,中东地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变。
1月14日,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民众大规模抗议浪潮中仓皇出逃,24年的强人统治骤然告终;2月11日,在中东核心国家埃及,已经执政30年的穆巴拉克总统在民众、军人和美国的三方合力逼迫下,结束18天的最后顽抗而黯然辞职下台。
当前中东变局的性质到底是什么?中东变局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两个当前亟须我们作出判断的问题。
但是,由于中东变局仍然处于进一步演化之中,其未来走向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与研判,因此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只能是初步的和探索性的。
一、中东变局的性质就目前而言是一场民众社会运动中东变局发生后,西方一些政界人士、智库专家和媒体纷纷给其打上“革命”的标签。
在本•阿里总统逃离突尼斯后,西方舆论将突尼斯的民众运动称为“茉莉花革命”;当穆巴拉克总统在民众不懈要求下最终宣布下台时,西方又有人赋之于“莲花革命”。
此外,由于社交网络在这次中东变局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东变局又被称为“脸谱革命”或“推特革命”。
卡塔尔外交策略
卡塔尔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摘要:海湾小国卡塔尔近年来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多次斡旋中东地区的危机和冲突,缓和了中东政治矛盾和安全局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
卡塔尔采取积极外交政策的动因包括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保护在冲突发生国的利益和提升软实力。
同时,雄厚的经济实力、务实的外交政策和丰富的外交资源等因素是卡塔尔外交成功的主要原因。
卡塔尔外交为当今世界小国外交带来了启示,其外交实践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关键词:卡塔尔;外交政策;冲突调解;海湾国家卡塔尔位于阿拉伯海湾沿岸,面积仅约1.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3万。
根据国际关系学对国家的分类,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小国。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小国,近年来积极参与斡旋黎巴嫩政治危机、苏丹达尔富尔冲突问题等中东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对缓和中东紧张局势、化解地区冲突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在调解地区冲突中发挥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本文将通过研究卡塔尔在地区冲突调解和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探究卡塔尔外交成就的原因及其参与调解地区冲突的动机,旨在说明卡塔尔外交实践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为当今世界小国外交带来了重要启示。
一、卡塔尔在危机管理和冲突调解中的积极作用1995年,卡塔尔现任埃米尔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上台。
哈马德执政以来,在内政、外交等多个领域实施改革,致力于将卡塔尔建设成“新型国家”。
1997年,卡塔尔成立“援助苏丹委员会”,标志着卡开始实施积极的外交政策,参与调解地区冲突。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伴随着中东均势被打破,中东进入新一轮冲突频发期,卡外交调解行动也随之进入活跃期。
卡外交斡旋发挥较大作用的事件包括黎巴嫩危机、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及加沙战争等。
1、黎巴嫩危机2005年2月,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身亡,黎国内政治斗争激化。
2007年,黎前总统拉胡德任期结束后,由于无法选出新总统,黎政局持续动荡,几近内战边缘。
2008年5月,在黎政治危机持续18个月、近6个月处于无总统状态的情况下,卡塔尔受阿盟支持,开始斡旋黎巴嫩政治危机。
有关中东问题的论文,至少3000字
有关中东问题的论文,至少3000字篇一:中东问题-------优秀论文(20xx)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
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
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一、时下中东局势(一)民族矛盾与领土之争——巴以冲突20xx年5月31日,以色列海军在公海武力拦截并袭击了正在驶向加沙海域的国际救援船队,酿成数十名救援人员伤亡的惨剧。
袭船事件为巴以间接和谈蒙上阴影,从而也使中东局势进一步升温。
(二)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经济陷入困境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
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
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
(三)伊朗核问题——信任危机面对核问题,伊朗和西方互不相让。
西方要加大制裁力度,伊朗又不会放弃铀浓缩。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关系和互信缺失问题。
美国认为,伊朗在秘密研制核武器,美国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伊朗则坚称其核计划是和平目的。
制裁不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根本办法,谈判一时也难以谈出结果。
我眼中的阿拉伯世界
我眼中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一个由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伊拉克、沙特等22个成员国组成的国家联盟,在14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贫贱与富足、战乱与和平、公平与歧视的矛盾史。
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各异,有君主制、总统共和制和联邦制等。
一提到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最先想到的就是石油。
阿拉伯世界工业化普遍发展缓慢,并且经济结构单一,但是阿拉伯国家的富足是众所周知的。
数据统计2007年,22个阿拉伯国家GDP总和是24304亿美元。
这得力于中东海湾地区的“世界能源库”,然而正是这“能源库”给阿拉伯国家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的战争。
就拿美英入侵伊拉克来说,石油的所有权就是众人抢占的大馅饼。
当然,除了石油,阿拉伯国家也有各种特产,如黎巴嫩的雪松和柠檬,突尼斯的橄榄树,摩苏尔的椰枣,阿拉伯的桔子柑子,埃及的大西瓜,伊拉克的蜜枣,索马里的香蕉,也门的咖啡……这些特产是阿拉伯国家的骄傲和经济来源之一。
记得初次认识阿拉伯是在书中读到开斋节,这是伊斯兰教做盛大的节日,规定9岁以上的女性和12岁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斋月都要封斋一个月。
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大约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进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为。
这种禁欲主义的信仰,当时在我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这种对于宗教的虔诚也让我感动。
但是后来9.11事件后,伊斯兰教给人一种恐怖宗教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历史上曾经轰动一时的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圣战”,感觉就像是法轮功式的洗脑后的狂热和失去理智。
这种令人敬畏的宗教信仰,笔者自认为与阿拉伯文明单一有直接关系。
阿拉伯文化是欧洲哲学、中国科技和犹太宗教的综合,是多民族多样文化的集合体。
阿拉伯人的创造力更是举世共睹,但是他们现在越来越走向了一种封闭自诩的极端。
之前被暗杀的荷兰政治家福图恩曾大胆地直言:“伊斯兰文化是落后的,伊斯兰教和荷兰的自由传统不相容。
伊斯兰教跟基督教和犹太教相比,在价值观和现代性标准上来说,是一种未经启蒙过程的文化。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东剧变》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东剧变》班级: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指导老师:李颖学生姓名:徐艺绮学生学号:201231002013年11月浅谈中东剧变一、背景中东是一个欧洲中心论词汇,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
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在地理上,中东的范围几乎涵盖整个西亚地区,并包含部分北非地区,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
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石油资源的74%)。
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
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
中东问题是资本主义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土问题。
二、局势简介从2011年起,中东地区风云突变。
多个国家陷入动荡。
原因不一而足:民生凋敝、经济停滞、社会僵化、部落利益、教派冲突……一系列复杂难解的问题相互纠结,加上外部势力或明或暗地介入,民众的不满情绪涟漪般扩散开来,终于在2011年之初爆发。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青年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而做起小贩的这名青年,最终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
这一事件,在激起突尼斯人同情心的同时,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潜藏的对政府、社会生活的严重不满,当地居民开始了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的持续抗议活动,并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
总统本·阿里被迫选择离开突尼斯,前往沙特避难,总理加努希出任临时总统。
在阿拉伯国家,这是第一次因为民众抗议而政权倒台。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中东和平之路整理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中东和平之路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间的争端,巴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
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利库德的沙龙政府上台执政,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布什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
中东问题的成因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
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下面从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简析其成因。
巴勒斯坦及其相关国际因素一、巴勒斯坦因素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弱势一方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和民族利益积极为实现中东和平进程而努力。
但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依然在中东和平之路上举步唯坚。
巴勒斯坦方面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得到国际社会和以色列承认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另一部分是激进的“哈马斯”和“杰哈德”等组织。
一、以色列方面的因素从以色列方面看,主要原因是沙龙的铁血政策造成了现状。
沙龙能够上台执政有其背后的原因,沙龙推行强硬的政策也有背后的原因。
可以说是以色列国家安全环境使沙龙上台,而其右翼阵营主导的思想,对政策走向有很大影响。
二、美国方面的因素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
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
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
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
布什政府上台后对中东采取隔岸观火的立场。
美国的这种态度不能没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论阿拉伯世界的和平与战争
论阿拉伯世界的和平与战争本论文主要以阿拉伯世界古代和现代和平战争为论点,深刻讲述了阿拉伯世界的战争历史,充分体现了阿拉伯世界的历史事件,更加清楚的了解阿拉伯世界古今变化。
随着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国际环境也变得越加复杂,中东阿拉伯世界也无一幸免。
伊朗和伊拉克的两伊战争以及海湾战争使中东阿拉伯世界开始出现分裂和混乱。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加剧了中东阿拉伯世界的混乱。
当我们翻开阿拉伯世界几千年前的历史时,我们发现那时的阿拉伯世界虽然经历了几个王朝的统治,但总体所表现出来的依旧是和平和统一,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的阿拉伯之困呢?过去和现在的阿拉伯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们又存在着什么关联呢?首先,我觉得古代的阿拉伯世界能够和平是因为它们大范围总体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就是说它们是一个整体,因此,他们有着统一的思想,彼此间都能够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减少猜忌。
比如,阿拔斯王朝时期,它的疆域极其广大,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后有吞并了埃及、高加索、中亚等地,在鼎盛时期,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
这为阿拉伯世界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是它能够长时间和平的原因。
其次,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它们很少有外界对它们的干扰,它们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国情,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度和思想。
还是以阿拔斯王朝为例,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在中亚战役中,击败了中国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军队。
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时它们有很强的反侵略能力,因此外界对他们的干扰很少,这也是他们能够长时间和平的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追求,绝大部分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使他们能够遵守教义,珍惜和平,热爱和平。
自从7世纪,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慢慢的形成了阿拉伯世界,这给他们每一个人心中无形中都增加了一把量尺,使它们能够很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那时的和平环境创造一个很好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论文:论经济全球化下阿拉伯现代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论文:论经济全球化下阿拉伯现代化的发展【摘要】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同一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领域,二者既有差异,也存在着某种共性,中东地区经济发展恰好是体现它们二者关系的典型案例。
中东国家各自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现代化模式,但在新形势下经济合作成为中东各国发展现代化的共有特征。
近些年来,不断上升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种基本趋势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中东惟有在加强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开放的、面向全球的国际经济体系,才可能在强力竞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避免被国际经济规则边缘化和淘汰出局。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现代化;中东0.前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已被卷入全球化大潮中的中东地区经济现代化,其注重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同时,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带给中东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风险,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也会因此而显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猜测。
这就要求对中东经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绝不能仅仅着眼于本地区,而是应把它放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思考。
1.全球化背景下中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中东经济的现代化既是地区性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
中东各国由于自然资源、人口状况、生产力状况、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差异,它们各自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现代化模式,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东各国纷纷走上经济合作之路,将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融为一体,并着重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1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1973年中东战争之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中东地区出现了发展经济的有利时机。
西亚各国因人口基数小、避低就高的就业观念、伊斯兰教对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限制,以及有限的技术等因素所致,劳动力很少,不得不大量依靠外来劳工。
南亚和东南亚的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西亚输入。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最先向西亚输送劳工的非阿拉伯国家,孟加拉国、菲律宾、泰国和东亚的韩国紧随其后。
据统计,1975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和泰国输向西亚的劳工占整个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2%,到1980年此项比例升至54%,到1989年有所降低,为50%左右。
“阿拉伯之春”与中东君主制国家政治稳定
决不会强得 足 以 永 远 做 主 人 , 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
〔 7〕 ” 把 服 从 转 化 为 义 务。 可 见, 本 · 阿 里、 穆 化为权 利 ,
巴拉克等貌似强大坚不可 摧 的 共 和 制 政 权 在 顷 刻 间 轰 然垮台 , 根本在于丧失民 心 、 威 信 扫 地、 众 叛 亲 离, 被民 , 众普遍视为 “ 非法统治 ” 失去政治合法性的根基 。 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 性 是 任 何 政 治 体 系 的 一 个 基 本要求 。 阿拉 伯 世 界 里 , 君主制与共和制有着不同类 型的合法性 , 在特定的场合甚至享有比共和制国家更 大的合法性 。 就 阿 拉 伯 君 主 制 国 家 而 言 , 其合法性杂 宗教 、 个人等 多 重 元 素 。 阿 拉 伯 君 主 的 传 统 糅了传统 、 合法性是指 , 王室对臣民的统治是一种基于自然继承 的、 统治历史的权威 , 不 需 要 人 为 的 政 治 谋 求。 沙 特 王 室的传统合法 性 源 于 1 8世纪以来沙特家族对阿拉伯
它从心理认知 是对统治权 的 承 认 或 权 威 的 普 遍 接 受 , 层面上揭示 出 权 力 与 服 从 之 间 的 关 联 性 。 韦 伯 指 出 , 倘若没有合法性 , 一个统 治 者 、 政权或者政府体系就难 以获取冲突 管 理 的 能 力 , 而这种能力对于达到长治久 藉 由 恐 惧、 权宜或 安和良好统治是不可 或 缺 的 。 诚 然 , 习惯尚能暂 且 维 持 一 个 稳 定 秩 序 , 但统治者与被统治 者之间最理想或和谐的关 系 莫 过 于 被 统 治 者 接 受 统 治
“ 阿拉伯君主制例外 ” 一、 现象 君主制政体是存在于 中 东 阿 拉 伯 世 界 的 一 种 普 遍 的统治形式 。 八 个 阿 拉 伯 王 室 即 沙 特 、 巴 林、 科 威 特、 阿曼 、 卡塔尔 、 阿 联 酋、 约 旦、 摩 洛 哥, 构成了中东地区
《中东》课程论文选题
《中东》课程
期末论文选题指南
一、宗教
我眼中的伊斯兰教(或犹太教、或基督教)
犹太人解读
关于基督教传教活动的认识
媒体上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形象分析
宗教与中东冲突
二、巴勒斯坦问题
欧洲为什么会发生反犹/排犹?
阿拉伯人与巴勒斯坦的关系
你如何认识1947年巴以分治方案
中东战争评论
对巴勒斯坦国的认识
对巴以和平的评析
三、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
你对2010年底以来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的认识
中国媒体对阿拉伯政治动荡的报道分析(也可选择对某一具体国家,比如埃及、利比亚或者叙利亚的报道分析)
中国政府对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的应对分析
你对中国-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认
四、其他
中国媒体对伊朗核危机的报道分析
中国该执行什么样的中东政策?
其他有关中东的问题
中东印象
五、论文要求和注意事项
如果有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相关报道的,必须要注明引文出处鼓励自己观点的阐述和个人认识的体现
发现抄袭一概以零分论处
务必提交纸质稿。
打印稿注意排版美观。
字数不低于2500字。
本课程最后一堂课时务必提交。
“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国家争夺地区影响力的竞争
“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国家争夺地区影响力的竞争
张帆
【期刊名称】《当代世界》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中东国家间争夺地区影响力的竞争由来已久。
海湾战争后,中东地区形成两大相互竞争的集团:一个是由以色列、约旦、埃及和海湾君主国组成的所谓"温和阵营";另一个则是由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以及中东各色"圣战"团体所代表的"抵抗阵营"。
地缘政治竞争和逊尼—什叶教派冲突是推动两大集团在该地区争夺影响力的重要动力。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张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后“阿拉伯之春”时代美埃关系的挑战
2.“阿拉伯之春”后以色列外交的新动向
3."阿拉伯之春"后的埃及
4."磁性协调":"阿拉伯之春"后的俄罗斯与沙特的新型关系模式
5.后“阿拉伯之春”时代的国家建构路径——基于“突尼斯模式”与“也门模式”的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特阿拉伯君主制稳定的原因及其与伊斯兰的关系
摘要:沙特阿拉伯的君主制之所以可以维持到现在并且国王保有较大权利,除了其经济十分发达,人民生活富裕之外,与其政治改革,尤其是国内的民族风俗以及宗教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石油;历史;民俗;伊斯兰。
正文:
一、君主制形成及其发展。
沙特阿拉伯始于1750年的阿拉伯半岛中部地区,一名名为穆罕默德·本·沙特的当地国王和一名伊斯兰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一起建立了新的政权。
在之后的150多年中,沙特阿拉伯家族的势力起起落落,为争夺半岛的控制权不断地与埃及(其实为奥斯曼帝国半独立的一部分)、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并先后两次失去政权。
现代沙特阿拉伯是由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沙特所一手建立的。
现代的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
也是目前仍然维持君主制度国家中少数国王仍拥有极大权力的国家,1992年开始施行的《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由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后代子孙所统治的君主制国家,而《古兰经》则是国家的最高宪法。
国家根据沙里亚法行事。
沙特阿拉伯国内没有合法的政党,至今仅在2005年举行过一次地方选举,投票权仅限于男性公民。
理论上,国王的权力受到伊斯兰教教法以及其他沙特传统的约束。
在作出重大决定时国王也必须取得其他王室成员、宗教领袖以及其他沙特社会中有影响人士的共识。
瓦哈比派是国家所奉行的官方意识形态。
该伊斯兰教派通过在全球各地建造清真寺与伊斯兰学校来向全世界推广自己的教义。
根据2006年颁布的《效忠委员会法》,由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国王的所有获承认的儿子或其继承人组成效忠委员会,负责王位继承人的选举并监督国王和王储的继立。
二、君主制稳定的几大因素。
走入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众多国家纷纷先后完成了由君主专制到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然而,沙特阿拉伯却依旧保持着君主制至今,而且其君主制不是像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国王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太多权利,而是国王权力强大的君主专制。
那么,是什么让沙特王权能够保持这种“逆时代”的统治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1)沙特阿拉伯人注重血统、功绩,并且有家族统治的传统,构成沙特君主制的坚实政治、文化基础。
阿拉伯人历来重视血统,他们认为,纯种阿拉伯人优于混血人种,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比平民更加高贵。
沙特家族在历史上能人辈出,血统高贵,因此人们接受他们的统治。
再者,历史上阿拉伯半岛经历过漫长的部落时期,每个部落都有酋长进行统治。
沙特王国脱胎于部落,沙特家族的统治可以看做是其取代其他部落家族的统治。
也正因为此,沙特阿拉伯的人民在接受过曾经的酋长制之后更容易接受君主制,正是因为这种传统,才构成了沙特君主制的坚实的政治文化基础。
(2)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使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上最富有
的国家之一,也保证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因素是一个国家能否平稳发展,掌权者能否获得民众支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有句俗语:“安居乐业”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在你的统治下人民能够生活富足平安,那么人民就乐于从事工作,正是因为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十分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所以人民对沙特王权的认可度自然也高。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诸多统治被推翻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国家经济的衰败。
国家经济的衰败是最直接作用于人民的。
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自然会降低对政权的认同,到达一定程度,便会危及该政权的统治,甚至导致政权的覆灭。
而沙特作为海湾地区著名的石油大国,石油资源居世界前列,这决定了沙特石油经济的高度发展与繁荣,保证了沙特人民的生活水平。
沙特的富裕使得其可以实施高福利政策,确保了全国人民在物质、精神上的水平,大大缓解了国内的矛盾。
同时,石油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资源,在国际上十分抢手。
这就保证了沙特与世界大国之间和谐的外交环境,缓解了外部矛盾。
而且,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对沙特的保护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沙特阿拉伯君主制的稳定,还依赖于其不断改革。
改革缓解了各种矛盾,降低了对王权的质疑。
政治上,沙特阿拉伯以新瓦哈比理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完成向现代政治体制的过渡。
经济上,自1971~1975年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中,沙特政府提出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的三项基本任务以来,通过30年的六个五年计划和经济多元化为核心的改革,到20世纪末,国家和社会都经历了重大转型,改革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社会经济的许多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4)伊斯兰教在沙特王权统治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沙特王权高举伊斯兰教旗帜,坚持以教治国,为民众所认同,并得到乌里玛的支持。
上述诸因素的相辅相成,综合作用,维护了沙特君主制的相对稳定。
特别是沙特王权控制着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和利用全民认同的宗教信仰,强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加上坚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构成了支撑王权大厦的支柱。
三、伊斯兰教在沙特君主制中所起的作用。
伊斯兰教作为中东地区最神圣的宗教,同时还具有相当程度的政治功能,对素有“伊斯兰世界盟主”之称的沙特阿拉伯有着极大的影响。
沙特阿拉伯王国诞生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故乡、伊斯兰教的发祥地。
沙特王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精神祖国”,王国君主是“圣地的护主”,甚至国旗上赫然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因此,阿拉伯王权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沙特王权坚持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本是伊斯兰教的传统。
早自穆罕默德时期在麦地那建立乌玛的时候,他就是宗教领袖以及政治领袖。
之后的王朝也都采取政教合一体制,国王即是宗教领袖兼国家之主。
现代沙特王国也坚持这一传统,历任国王在任职期间均身兼教长,既是世俗的君主,又是“信士的伊玛目”。
这保证了人民在信仰上与王权的统一性。
同时,沙特王国还坚持以教治国。
众所周知,沙特王国没有宪法,而是坚持以《古兰经》为宪法。
即使之后《治国基本法》出台,沙特依旧宣称“并非用其取代《古兰经》而成为宪法,而是用以补充《古兰经》。
而且,沙特王权坚持实施沙里亚(伊斯兰教法)。
1970年代初王国建立司法部所属最高司法委员会,下
设上诉法庭、普通法庭和紧急事务法庭。
遍及全国的沙里亚法庭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一律实施沙里亚。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宗教法外,沙特阿拉伯还逐渐出现了第二类法——世俗法,并形成了第二类法律系统。
不过,第二类法所涵盖的都是《古兰经》和沙里亚未涵盖的领域,而且任何世俗法律法规都不得与沙里亚相抵触。
经济上,沙特政权以伊斯兰教的价值观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
沙特的五年计划的指导原则首先是保持伊斯兰教的传统价值观,其次才是发展经济,确保国家局势稳定。
由于传统的伊斯兰教经济观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沙特几任国王的改革举措总是谨小慎微,尽可能在伊斯兰价值观所能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有些改革虽然无法从经、训中找到依据,也要千方百计的与伊斯兰挂钩,贴上伊斯兰的标签。
例如电话的传播就被称为“有利于传播真主的声音”。
文化教育上,沙特王权将伊斯兰教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伊斯兰学校与宗教课程在沙特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据极大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人民思想的相对控制。
在社会生活中,沙特王权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规范,十分重视乌理玛和宗教警察的作用,使社会生活充满了伊斯兰教的色彩,使沙特的社会生活变化离不开伊斯兰的轨道。
这种种举措进一步加深了王权与伊斯兰教之间的联系,使得王权与教权紧密不可分割,得到信士和人民的支持。
除去对内的宗教政策,伊斯兰是沙特外交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中东地区,沙特坚持伊斯兰团结。
通过保持这一伊斯兰式的外交,沙特在伊斯兰世界和整个中东地区的利益得以促进,也保证了沙特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同时还成功阻碍了世界大国对中东地区及自己国家的过渡干涉。
总而言之,伊斯兰教在沙特君主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沙特王权在利用伊斯兰进行统治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即保持了传统,又成功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总结:沙特阿拉伯作为当今社会中“特立独行”的君主专制国家,其成功离不开中东地区的传统,石油经济带来的巨大繁荣,历任国君的改革以及伊斯兰教的重要作用。
其中,伊斯兰这一宗教更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沙特稳定政权的一大利器。
沙特君主制的发展与其国内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参考文献:《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政治与经济》
《伊斯兰教与政治》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