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杜甫介绍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
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
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诗人介绍五分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杜甫的世界,感受他的诗歌魅力。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出生于712年,陕西临潼人。
他自幼聪颖过人,酷爱文学。
20岁时,杜甫离开家乡,开始四处游历,遍访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
然而,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目睹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二、杜甫的诗歌特点1.现实主义风格杜甫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他的诗作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严谨的结构杜甫的诗歌结构严谨,他善于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他的诗作在结构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精湛的语言杜甫的诗歌语言精湛,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生动形象。
他的诗作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深邃的思想杜甫的诗歌思想深邃,他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人民生活。
他的诗作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很高的境界。
三、杜甫的代表作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2.《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孤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茅屋中度过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民的关爱。
四、杜甫的历史地位杜甫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很高的境界。
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史”。
五、总结总之,杜甫是我国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厚重,内涵深刻,多写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1、杜甫诗歌的叙事手法:杜甫的叙事诗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以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表达深刻的思想。
例如《兵车行》、《丽人行》等,都展现了杜甫叙事诗的高度艺术成就。
2、杜甫诗歌的抒情手法:杜甫的抒情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特点,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引人深思。
例如《登高》、《赠卫八处士》等,都表现了杜甫抒情诗的独特魅力。
3、杜甫诗歌的写景手法:杜甫的写景诗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为特点,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确的语言技巧表现自然景色的美妙之处。
例如《望岳》、《登岳阳楼》等,都展示了杜甫写景诗的独特风格。
4、杜甫诗歌的社会关怀:杜甫的诗歌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担忧。
例如《三吏》、《三别》等,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5、杜甫诗歌的文化传承:杜甫的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他借鉴了前人的诗歌技巧和文学传统,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思想深度的诗歌作品。
例如《泊秦淮》、《江南春》等,都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在叙事、抒情、写景、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思想、情感与形式的融合
杜甫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点:
1.雄浑豪放:杜甫的诗歌气势磅礴、雄浑豪放,常常以恢宏的叙事和广阔的
视角展现出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
2.真挚感人: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关注人性和人情,善于通过
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3.多样化的题材: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历史、
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兴趣。
4.语言精练: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含蓄深远,常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
的思想和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5.形象生动:杜甫的诗歌形象生动、刻画细致,常常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描绘
来表现主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意图。
6.继承与创新:杜甫的诗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同时又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真挚的情感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聖”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达到了美学艺术的高度,深受后世文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作品风格特点三个方面来介绍杜甫的诗歌艺术。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祖籍河南巩县。
出生在一个门第贫寒的家庭,早年生活贫困,但勤学苦读,以文词鸣名于咸阳城。
后来,杜甫离开家乡,开始四处游历,途中写下许多感慨和感人的诗词。
在他五十岁左右时辗转于江南一带,生活转换得多姿多彩。
最后,他生活在荒漠之中,却不失其文学激情,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倔强不屈的人格塑造了“文人”形象。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称为“诗聖”。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诗歌风格以开阔、豪迈、浪漫的气质为主要特征。
他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性和生存环境的关注,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前瞻性、进步性和唯实性。
范传正说:“杜诗烈士之风,积品励人,所以受人后世之赞誉,为吾国图书无可替也。
”杜甫的诗歌创作主题和风格十分广泛,他的作品能够涵盖诗歌艺术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其中以表达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歌最能展示其文学成就。
他的诗歌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社会、历史、哲学、民情、景物、人文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哲学意义。
他所创作的诗歌数量很大,至今已有近1500首,包括《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众多经典之作。
三、杜甫的作品风格特点杜甫的诗歌风格十分豪放、奔放和自然,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形像的描绘。
他的诗歌形象色彩鲜艳、画面感十分强烈,揭示了他宏大、激情、开阔的艺术风范。
这种诗歌特色反映在诗歌的格律、韵律、语言等方面。
1.格律杜甫的诗歌格律十分灵活,常使用七绝、六绝、律诗、乐府和歌行等形式,兼收并蓄,不拘一格。
例如他的《登高》、《将进酒》、《望岳》采用了古乐府的形式,而《兵车行》、《三吏》等则采用了用辞简练、叙述明朗的律诗体。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杜甫,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被人们尊称为“诗史之祖”,代表作品包括《将进酒》、《丽人行》、《赤壁怀古》等。
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常以社会现实为主题,表达人民的苦难和不公。
在古代文学史上,杜甫的位置不言而喻。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的生卒年份为712年至770年,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成都(今属四川),是唐朝文学的巨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官职,曾祖父则是唐太宗的宰相,因此杜甫生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
杜甫早年曾随父亲云游天下,拜访诸多名士,使他对于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认知。
不过,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连续多次赋闲,债台高筑,日子过得极为贫苦。
他在成都时曾经为了生计,做过军官、税官、民间医生等各种职业,总算保住了小康生活。
770年杜甫离世,享年59岁,葬于岳阳楼下。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在文学方面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他的作品包括诗、赋、文、序、碑等,尤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作品大约有1500多首,包含了社会民生、风景山水、政治历史、哲学思考等各个领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1、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多以现实生活为主题,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表现了很多市井百姓的苦苦哀愁,多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了对宏大的事物的人文主义思考。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中,杜甫赞美了自己的才华和豪迈,表现了“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情。
虽然这首诗有些自夸之嫌,但是却极具感染力和凝聚力,令人振奋。
2、杜甫的风景诗杜甫的风景诗也是他的经典之作。
他在诗歌中细致地描绘着风景的细节,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写作风格,赋予风景更丰富的意义和感情。
例如《登高》这首诗,集中了他所想所感,用艳丽的笔墨描绘出自然之美,表现了杜甫的感慨和惆怅。
三、杜甫被誉为“诗史之祖”的原因杜甫因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思想见解,被公认为“诗史之祖”。
首先,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反思,是对时代精神的卓越展现。
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歌风格
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歌风格杜甫是唐朝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治世安民、寄情山水、咏史怀古、抒发人生苦乐等多种主题内容而著称。
他的诗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哲理思考,被誉为“诗史之最大”。
以下将分别从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歌风格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本名杜子美,字子美。
他在712年出生于陇西郡成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自学成才,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他曾经投考过科举,并且在考试中取得过不少的成绩,可惜没有获得过官职。
这也引发了他的不满和对于社会不公的怨愤,进而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杜甫的诗歌风格创作于唐代盛世,成为了当时文坛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他的诗歌包括散文和律诗,在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都极其丰富。
他的创作以表现生活的真实为主,他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社会和道德立场,同时也刻画了当时社会种种罪恶和痛苦,使读者得以领会到其思想和情感的深远内涵。
杜甫的诗歌与时代相伴随,并且对时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励志诗歌鼓舞着华夏民族的斗志,对于当代文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他被公认为是唐代诗歌中的佼佼者,也是古代视野开阔者之一。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1.以“治世安民”为主题杜甫的诗歌以告急、悲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民为中心,表达了他对于人民疾苦不断的关注。
他对贼寇乱世、灾难和饥荒所造成的痛苦和荒凉,表达了强烈的声讨和感慨之情。
他以“人民心贵”的思想,谴责当时的统治者,呼吁政府尽快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真做“一方之治,三年未怨”。
他所倡导的“道德之高,仁政之美”,成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2.抒情感慨,可以作为一种抒发自我情感的方式杜甫的诗歌表现了他的情感世界,其中包括了他所观察到的景象,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杜甫的诗歌风格洋溢着悲观的情感,他的诗歌经常表现出对于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以及对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望、沮丧、悲伤和痛苦的反思。
蜀相杜甫知识点总结
蜀相杜甫知识点总结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广阔的社会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我对杜甫知识点的总结:一、生平及成就:1. 杜甫生于唐玄宗景云二年(712年),出生在蜀地,少年时代家境贫寒。
2. 他早年家境贫寒,后来曾做过秘书省记室、御史中丞等职,但未能获得政治上的成功。
3. 杜甫以诗歌创作成就卓著,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政治、人生哲理等方面,深受后人推崇。
二、创作风格及特点:1.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文风貌。
2. 他的诗歌思想性深刻,社会性广阔,表现力丰富。
3. 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代表作品解析:1. 《登高》:描写作者的愤怒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3. 《春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四、杜甫的影响力及地位:1. 杜甫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 他的诗歌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之宗”,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五、后世评价及研究价值:1. 杜甫被誉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 杜甫的诗歌对于深入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文风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广阔的社会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杜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唐代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呢
唐代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呢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以其广阔的胸怀、深邃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浓郁的人文情怀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虽然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但是他的方式却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杜甫的诗歌中,他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的追求。
以下是关于唐代杜甫的简介和作品的详细介绍。
一、杜甫的生平概述杜甫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12年。
他的祖籍是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后迁居成都。
杜甫家境优渥,但因为一些原因,他在少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
他曾经做过一些官员的工作,但是成功都不大。
他生活过程中充满了苦难和痛苦。
他的诗歌里谈到很多的远行,转徙,逃难经历。
杜甫一直关注政治,他热衷于公益事业。
经历了安史之乱,半生颠沛,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和破产。
他曾经反对安禄山之乱时的剑南抵御,曾经多次上书唐朝朝廷,为百姓谋福利。
在晚年时他造访东川,也是为寻找救国之路。
杜甫的生活尽管不易,但是他创作的诗歌却成为了他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
二、杜甫的成就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最高点之一。
在当时,诗歌很多都是短小精悍的,但是杜甫的诗却是气势恢宏、壮阔磅礴。
杜诗中写尽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如人生苦短、爱国、思乡之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等等。
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它们对后来的诗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创作可分成三个阶段,即初期、中期和后期。
在初期,他曾和举世闻名的李白在一起创作。
杜甫的初期诗歌受到了李白的影响,并且大多数都是民间歌谣。
中期的时候,他的诗歌变得越来越复杂,他的诗也变得更加清新自然和深邃优美。
在后期,他的诗歌变得越来越悲观,他探讨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同时他的诗歌也变得越来越象征性和宏伟。
三、杜甫的代表作品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话是《春望》中的经典之一,也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 杜诗,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如《北征》中,对回家后见到贫困生活 中子女的情状的描写;《垂老别》中, 对老夫老妻无限伤心的心理状态的描写。 杜诗的工笔描绘,塑造了众多的平民形 象,这在前此的诗歌中是少见的。
9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
14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5 被驱不异犬与鸡。
6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二)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 憎分明。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 (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
7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 抒发感情爱憎分明。
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 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 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 明的爱憎。如《兵车行》、“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自京赴奉 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别”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忧国忧民的炽烈感情, 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
4、第四时期(48-59)漂泊西南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内
容更加丰富,感情更加深沉,诗律更加细密,形式更
加多样。
2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 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杜甫的思想 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 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 民思想是统一的。这种思想,由于时代 的动乱和生活的坎坷穷困而逐步加深, 也由于诗人逐步接近人民而又不断加强。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个性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生活在唐朝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对社会矛盾、人民疾苦、政治黑暗等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悟。
他的诗歌多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其中不乏如《春夜喜雨》、《登高》等代表作品,体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刻洞察力。
二、独特的语言艺术杜甫的诗语言简练明快,字句精练,博大精深,兼具深沉和轻盈之美。
他善用各种象征、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图景、凝练的词藻使诗歌情感表现更加准确、深邃。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折花风雨细,连夜别离深”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与生活紧密相连而又不断出现的分离和惆怅。
三、高度的人文情怀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常常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和平和正义的渴求。
他以民众为中心,揭示了官僚主义、腐败和压迫对人民造成的伤害,同时也传递了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春望》就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表达了杜甫对祖国未来充满信仰和希望的情感。
四、丰富的主题内容杜甫创作的诗歌涉及的主题极其广泛,包括政治、人物、文化、历史、风俗、自然等方面。
其中,政治题材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的社会政治状况和杜甫的政治忧患意识,人物题材的诗歌塑造了许多历史和民间英雄形象,文化题材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崇尚,自然题材的诗歌则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
总的来说,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赞誉,是因为他在作品中坚持了真实性、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塑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不仅为唐代文学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为后世的文学发展也起到了引领和借鉴的作用。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为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到 成都后初游诸葛亮庙时作。诗借咏丞相 祠堂,而深寄缅怀之思,歌颂诸葛亮的
丰功伟绩。
前四句写丞相祠堂,一、二句点题,交代祠堂所
在,而已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三、四 句写祠景,而景中寓情。 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五、六两句,从大处着笔, 言简意赅,括尽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才德。 末二句,对诸葛亮的大业未竟,赍志而殁,深表 痛惜。
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
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笃于兄弟情谊 的杜甫,在不绝于耳的战火声中,写下此诗。“舍弟”, 即家弟。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 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颔联 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了时令。“月
钱谦益《钱注杜诗》:“秋兴之发端也。江 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 紧。末二句结上生下。”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首从秋入,见 因秋起兴,为八章发端。” 仇兆鳌《杜诗详注》:“首章对秋而伤羁旅 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就孔明发论,结仍归自己。直将夔州血泪,滴
向五丈原鞠躬尽瘁之时。此诗人之性情也。不
得其性情,而贪发议论,则古人自古耳,于诗
人何与?(〔清〕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大历三年(768)正月 中旬离开夔州乘舟出三峡,经江 陵,过公安,舟抵岳阳,已是岁 暮,这一年他全是在波涛汹涌的 长江上的一叶孤舟中度过的。诗 人以年老多病之身,登上岳阳名 楼,放眼八百里洞庭,自是感慨 万千。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杜甫介绍
杜甫介绍家世背景公元712 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南瑶湾村。
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
自杜审言至其父杜闲,再到杜甫,杜氏在巩县已是四代八十五年。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 ),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天宝三载(744 )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 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范文一: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一、杜甫一生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那时正值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在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河山,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进人民,深入现实。
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他步入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
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人李林甫和杨国忠,对于他的满腔报负无可实现,还得追随达官贵人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冻受饿,这使得他得以深入人民,了解民众的疾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十年困守的结果,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这才确定了他文学发展的方向。
杜甫的第三个时期,是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这是安史之乱最激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他本人也历尽艰险。
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
在沦陷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和焚掠,和人民一起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
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
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也是积极号召,在他的作品中,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另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名的《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公元759年底他弃官后历尽千辛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间草堂,他爱和人民往来。
在漂泊的这十一年中,他的生活很苦,甚至在去世那年还挨过五天的饿,但可幸的是,无论生活上怎样艰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和人民息息相关,初中教材上选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河南河北》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以其悲愤的风格、伟大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风特点。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唐代文学家,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12年),卒于唐懿宗宝历四年(770年),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自幼好学,喜欢在诗经、楚辞等古籍中寻求灵感。
他早年曾经历了多次家庭和社会的变故,如其父亲被废黜、兄弟被流放等,这些事情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常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写下了大量关注民生的诗篇,从而成为“诗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杜甫的诗风特点1. 内容广泛、题材丰富杜甫的诗作涵盖了诸多领域,探讨了政治、礼仪、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话题。
他从乡村到城市,从政府到普通百姓,把中国的社会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的作品对于了解唐代社会生活非常有利、有益。
在题材方面,杜甫的诗歌涵盖面较广,包括政治、史诗、议论、轶事、感慨、杂言、咏史、咏物等等。
其中,前期的诗作注重社会利益,反映出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后期的作品则更加关注人性的光辉,这使他的作品在艺术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杜甫的诗歌饱含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悲壮呼吁。
在他的大量诗作中,探讨了农民、工人和商人等各个社会阶层的现实问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
杜甫关注社会现实的另一个方面,是对霸权强权的抗衡。
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官僚主义、腐败和权贵的反感,谴责了官员的贪污、糜费、暴力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3. 探索人性,抨击邪恶杜甫的诗歌力求内外统一,追求真理,抨击邪恶、呼唤良善。
他通过创作反映了人性的卑微和光辉,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他以平等、自由、公正、爱和奉献等人性美德为“治国之道”,反对用暴力、压迫等极端措施来解决问题。
他强调“仁义”并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表达出对于人间恶行的无情谴责和对英雄悬促的忧伤。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律诗成就也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以下是一些杜甫律诗成就的表现:
1. 内容深刻:杜甫的律诗内容深刻,涉及广泛,包括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包括对时局的担忧、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对自我境遇的不满等,这些主题使得他的律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 技巧精湛:杜甫的律诗在技巧上也非常精湛,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他还能巧妙地运用押韵和对仗等技巧,使得他的律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3. 形式规范:杜甫的律诗在形式上也非常规范,他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进行创作,每首诗都由八句组成,排列整齐,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要求。
同时,他在形式上的规范也使得他的律诗更加易于传播和流传。
4. 语言简洁:杜甫的律诗在语言上也非常简洁,他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他的律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
总之,杜甫的律诗成就表现在内容深刻、技巧精湛、形式规范和语言简洁等多个方面,这些成就使得他的律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佼佼者之一。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擅长写景、抒情、议论等,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风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一、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先祖是京兆杜氏的后代,家境富裕,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杜甫自幼聪颖过人,喜欢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拥有较高的文学天赋和艺术才华。
在唐玄宗年间,他考入进士,担任了几个小官职,但因为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一生饱经风霜,历经艰难,但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二、主要诗集杜甫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写景、抒情、议论和叙事等,构成了颇具文学价值和艺术风格的诗歌集,这些诗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杜工部集》《杜工部集》是杜甫的主要诗集,共有1480首诗歌,内容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文章、诗、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人民疾苦、民间风情、政治变革等,是风格多样的诗歌集。
2、《秋声赋》《秋声赋》是杜甫一篇文学作品,是为了纪念杜甫的子孙而写的,这篇赋旨在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杜甫逝去的悼念和对子孙的祝福。
该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医学、家族、政治、诗词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状况。
3、《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是杜甫的一部田园诗集,共有五十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反映了唐朝社会的风土民情和人民生活状态,以及杜甫的格调和风格。
4、《杜子春秋》《杜子春秋》是杜甫的一部笔记和随笔集,收录了他一生的见闻和心得体会,包括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杜甫的博学和文化素养,是他思想和文化的总结和概括。
5、《拟古诗十九首》《拟古诗十九首》是杜甫的诗集之一,主要是对唐代早期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创新,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学的尊重和热爱,以及他对诗歌内容、格调、风格等方面的创新和发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有哪些特点
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有哪些特点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浓烈的人文情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生平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河南巩县,出生于陕西绵州,唐代中期著名诗人。
在唐代群英中,杜甫以其雄奇豪迈、深刻宏伟的诗歌风格而著名。
其父杜审言曾任随州通判,后封为蜀州刺史,据史料记载,杜甫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后因反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作为而被贬黄州戍卒。
杜甫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崇尚自由思想,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浓烈的人文情怀。
杜甫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叙事和抒情为主,同时也有不少以议论和讽刺为主的作品。
二、诗歌特点1.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反映杜甫的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人类苦难的感受和揭示。
例如《春望》中,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深深悲哀。
此外,在《赠别马融》中,他写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意归不。
音书断绝天涯路,何处觅知音?”,表达了诗人对身在异乡的遭遇、思乡之情的“万点咨嗟”和对与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表达。
2.热爱自然杜甫的诗歌热爱自然,颂扬大山、大海、大地、大气之美。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秋天的追求。
3.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杜甫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杜甫独特的艺术特点。
例如《月夜忆舍弟》中,他写道:“戏筝灯下闻机杼,蛩声已报五更秋。
又顷灯前梦旧游,重到湖南听楚腔。
”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乐器的追求和对于舞台表演、音乐表演的景仰,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
4.巨大的社会关怀杜甫的作品中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密切关注社会百态,其中包括贫穷、饥饿和战乱等。
例如《画马图》中,他写道:“长安士女多画马,平明寻花赏画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介绍
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南瑶湾村。
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
自杜审言至其父杜闲,再到杜甫,杜氏在巩县已是四代八十五年。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
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
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为官时期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
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
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
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
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
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