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点

1. 了解诗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

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一、赏析《渡荆门送别》

1.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

2. 理解词语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往喜爱辽远无际的荒原。

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

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3. 鉴赏诗句

(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明确: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

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明确:山水壮景。

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两岸青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

青山挺立,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这也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的愉悦心情。下句说水,长江流入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漠漠旷野,呈现缓缓流动之势。这句展现了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这两句诗写的境界雄奇壮观,体现出诗人初出蜀地,看到如此壮景时,那种惊诧欢愉之情。

(3)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确:月云美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体现了诗人那种浪漫主义的诗风,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4)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明确:抒情,点明主旨。

呼应标题,点明主旨,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影不离,从侧面来写,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4. 体会感情

《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二、赏析《钱塘湖春行》

1.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2. 理解词语

3. 鉴赏诗句

(1)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明确: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2)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明确: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3)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明确: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4)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明确: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4. 体会感情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绘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 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节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时节的景物。

2. 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

2. 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1)《黄鹤楼》作者,(朝代)诗人。

(2)《使至塞上》选自,作者,(朝代)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3)《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白居易是(朝代)大诗人,字,晚年又号。

(4)《野望》作者,字,号,(朝代)诗人。

2. 下面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