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
• 4.干燥:揉捻适度后,继用双手掌成弓字形 轻慢地搓揉成团,以防止碎末多,如在干 燥时不搓团,则条索要还直,卷曲度不够, 茸毛不多,故要轻慢地搓捻到约九成干为 止。在将近出锅时,为了提高香气,温度 又渐回升到50℃左右,起锅后摊在帐上, 放在锅底上烘1~2分钟即完成。 • 产品特点 色泽嫩绿带翠、光润、白毫 特多而显露,条索紧细匀整呈螺状卷曲, 汤色清澈碧绿,香气清香,幽雅而持久, 味清鲜甜浓,叶底嫩黄明净。
碧螺春原产地的茶树与桃、梅、杨梅、枇杷、板栗、桔、 李等花果树间种,故正品碧螺春有一种独特的花果香,且 形似“蜜蜂腿”、“铜丝条”,身披白毫,隐翠发亮。洞 庭山碧螺春誉为“茶中仙子,人间珍品”,君子常以重金 求之,但市面上多为伪冒。 当今茶业界,“碧螺春”茶叶有“洞庭(山)碧螺春”、 “苏州碧螺春”、“江苏碧螺春”、“浙江碧螺春”、 “四川碧螺春”、“江西碧螺春”,等等。而闻名于世的 “碧螺春”乃出于“洞庭山”,此山以外 的茶则都是“冠名碧螺春”。 为保护国家原产地名产, 2002年12月,国家质监 总局批准吴中区东山、西 山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 产保护地域。
•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 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 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 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 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 6、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 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 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 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 7、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 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 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 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
• 碧螺春功效 • 茶叶成分对人体的生理、药理功效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八大保健作用: • 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 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效率。 •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 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 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 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 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 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 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碧螺春的种类
• 碧螺春,自有此雅名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此前,东山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西山碧螺春 的前身为“水月茶”,亦为洞庭历史名茶,宋时 便已列为贡茶。据记载,康熙皇帝给东山的“吓 煞人香”御赐雅名“碧螺春”后,加上洞庭商帮 的东山人善于经营,碧螺春很快就名扬四海,从 此洞庭山的茶有了统一的名字“洞庭(山)碧螺 春”。(见下文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 康熙御茶碧螺春,亦称“碧萝春”,原名 “吓煞人香”,俗称“佛动心”。原产苏州洞庭 东山碧螺峰,故亦称“洞庭碧螺春”、“东山碧 螺春”。《太湖备考》记载;“茶出东西两山,东 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味殊 绝,人赞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
来自百度文库
• 保存方法 • 碧螺春贮藏条件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 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 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 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 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 茶,鲜醇爽口。
碧螺春茶的作用与功效

2.杀青:从杀青起到干燥止在平锅上炒到底。 杀青前将锅洗净磨光,使锅不粘茶叶,易翻炒, 锅温90~100℃(鲜叶下锅略有响声为度),投 叶量375~500克,叶下锅即用双手翻抖炒;也 有用一手持竹叉或高梁帚把锅中茶叶捞起,另 一手即去将茶叶抖散在锅中,要快翻、捞净、 抖散,以免叶片灼焦或产生闷气,为使杀 “透”、杀“熟”、杀“匀”,而采用闷抖结 合的方法,约炒5~6分钟,达到叶变软、色变 暗、折梗不断,手捏茶叶成团并有粘手之感, 即为适度。
• 3.揉捻:有继续蒸发水分及成条作用,在锅中搓 揉。杀青适度后,降温到60℃左右,就用双手按 住锅内茶叶顺锅腔壁搓揉,使茶叶在手心下滚翻, 这样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揉卷曲成螺状,水分逐 渐蒸发。在揉捻时必须掌握“先慢后快”与“先 轻后重再轻”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始时由于含水 量较多,搓揉易成团。为便于解块,速度应稍慢, 用力宜轻,一般是采用“一搓二抖散”或“一搓 一抖散”方法,当水分蒸发到不粘时,即用力稍 重快速搓揉,并适当结合抖散,直到干达七八成, 茶叶已基本上卷曲成紧细的螺旋状,就用双手搓 团,进一步卷曲成螺旋状,同时这是显毫的重要 阶段,所以用力要轻,速度放慢,以免毫毛成团 或损失掉。这时的温度应保持在45℃左右,这样 搓团直至八成半干,火温渐降至35~40℃,搓团 到结束。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 洞庭碧螺春炒制特点 •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 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 团显毫、烘干。 • 制作工艺 • 1.碧螺春的采摘及处理:茶叶采得早,采得嫩,每年 在清明前三四天就开采初展的一芽一叶,茶叶总长约1.5 厘米,采回来后,将所带的鱼叶、大叶和夹杂物等拣剔干 净。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目录
• • • • 碧螺春的名字来源 碧螺春的种类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茶的作用与功效
碧螺春的名字来源
• 洞庭碧螺春茶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 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说法颇多。 •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 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 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 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 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 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 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 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 “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 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 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 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 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 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 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茶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 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 的贡茶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