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优秀5篇)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优秀5篇)音乐课堂优秀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3、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谈话: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2、你知道回声吗?(激发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师小结: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二、欣赏《回声》1、引入:音乐家发现了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有音乐家就想到用音乐来表现回声。
当然,这个作品中的回声并不是对着山谷唱歌,而是两个合唱队模拟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知道这两个合唱队是怎样配合着表现回声的吗?2、认识力度记号: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哪种记号?表现回声的呢?3、再次聆听回声(出示歌谱)感受乐曲中强弱的对比三、发声练习男女声分组唱,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一下回声。
处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强的力度来演唱,表现叙述的语气。
四、学唱歌曲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友谊的回声》,先听一听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指名学生回答,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么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么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么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1、欣赏歌曲,随音乐轻轻唱一唱歌曲。
2、个别指导A 、出示:我喊一声,喊一声,噢,噢,噢。
教研经典案例报告音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某小学音乐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文将以一次音乐教研活动为例,分析其背景、过程、效果及启示。
二、案例描述(一)背景某小学音乐教研组由5名教师组成,他们热爱音乐教育,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学生在音乐素养、音乐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过程1. 前期准备教研组首先收集了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音乐教育先进理念、优秀教学案例等。
然后,针对学生在音乐素养、音乐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
2. 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教研组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例如,在教授《春江花月夜》这首古筝曲时,教师们针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筝曲的意境进行了深入讨论。
(2)观摩课:教研组邀请校内外优秀音乐教师进行观摩课展示,通过观摩学习,教师们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反思与总结:课后,教师们针对观摩课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在音乐素养、音乐技能等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案例分析(一)成功之处1. 注重团队协作: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课等形式,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研组针对学生在音乐素养、音乐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 注重教学反思:教研组鼓励教师们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不足之处1.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组主要以集体备课、观摩课等形式开展活动,缺乏创新性。
教研组案例分析音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推进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某学校音乐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下是对这一案例的分析。
二、案例描述1. 教研组组成该教研组由5名教师组成,包括1名组长、1名副组长和3名普通教师。
组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副组长和普通教师均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
2. 教学内容教研组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一年级: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简单的歌曲、舞蹈、音乐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二年级: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乐理、视唱、听力等方面的训练。
(3)三年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4)四年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学习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教学方法教研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游戏教学法:将音乐知识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研组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1)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能够欣赏、演唱、演奏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2)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具备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分析1. 教研组组织结构合理该教研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普通教师组成,形成了良好的组织结构。
组长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教研组提供指导;副组长和普通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课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案例分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小学音乐课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一所城市的公立小学,音乐课是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该班级共有30名学生,音乐老师张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节拍、音阶等。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和音乐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案例过程:1. 引入新课:张老师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她询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讲解音乐理论:张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音符、节拍等音乐元素,并通过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实践这些理论。
3. 音乐欣赏:张老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分辨乐器的声音,讨论音乐的情感表达。
4. 音乐创作:张老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学生们分组合作,有的负责作曲,有的负责歌词创作。
5. 作品展示:每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张老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案例分析:1.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内容:通过音乐理论的讲解和音乐欣赏,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为他们的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学生参与:在音乐创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知识和音乐创作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总结:本案例展示了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通过引入新课、讲解音乐理论、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等环节,张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推广和应用。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成为了每个音乐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音乐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
案例名称:学唱儿歌,感知音乐元素背景描述:这个案例发生在某小学音乐课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选择了一首流行的儿歌《小星星》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想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感知音乐元素,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审美能力。
案例分析: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小星星》这首歌曲,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元素。
例如,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歌曲的曲调、节奏和音高,并指导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进行拍子。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开始感受到音符的长短、音高的高低,并开始意识到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对整首歌曲的影响。
其次,教师请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编排这首歌曲。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增强他们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学生们积极融入角色,表演出了不同的版本,《小星星》一时成为了学校的爆款歌曲。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深入感受到了音乐元素在不同编排中的表现形式。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现,选择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点评。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们对音乐元素的把握和运用情况,并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通过欣赏和点评,学生们更深入地认识到音乐元素与歌曲表达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意识到自己在音乐创作中的潜力。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活动的设计,学生们深入感受到了音乐元素对歌曲表达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论:音乐教学案例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计具有创造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元素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展示机会。
教研典型案例音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日益多样化。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唱游式”教学策略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效性,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青睐。
本文将以一个教研典型案例,探讨“唱游式”教学策略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四年级音乐课上,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小螺号》这首歌曲时,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掌握不牢固;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表情不够丰富,缺乏表现力;3. 学生在合作演唱时,协调性较差。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决定采用“唱游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小螺号》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它是谁创作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游戏热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唱游热身”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具体游戏如下:(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乐做拍手、跺脚等动作;(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学生根据节奏卡片做动作;(3)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演唱歌曲中的一段,其他组欣赏。
3.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用“小螺号”的形状来表现旋律的高低起伏;(2)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逐步提高演唱水平;(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的意境;(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表演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效果通过“唱游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掌握更加牢固;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表情更加丰富,表现力增强;3. 学生在合作演唱时,协调性得到提高;4.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实践化音乐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化音乐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音乐,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音乐课堂为例,分析实践化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中学音乐课堂,每周一节实践化音乐教学课程,由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师负责。
学生为八年级全体学生,共40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欢乐颂》。
三、实践化音乐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欢乐颂》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接着,播放歌曲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教学旋律,注重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采用示范、模仿、纠正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旋律。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编旋律,培养创新意识。
3. 学习节奏,培养乐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在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如击掌、拍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节奏。
4. 乐器演奏,提高技能教师为学生提供乐器,如吉他、钢琴等,让学生分组进行乐器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5. 创作表演,展示成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欢乐颂》的旋律和节奏,创作一段音乐表演。
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
在展示环节,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化音乐教学效果1. 学生音乐技能得到提高通过实践化音乐教学,学生在旋律、节奏、乐器演奏等方面得到了锻炼,音乐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2. 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欣赏音乐,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3. 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实践化音乐教学鼓励学生自编旋律、创作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增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相互沟通、协作,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增强。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从《音乐的喜剧美》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理念】本课力争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体验—参与---探究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探索欲望,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探究音乐”的思想。
通过教学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从而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终生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学习基础。
【情境教学1】音乐鉴赏课《音乐的喜剧美》,其欣赏内容为歌曲《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和乐曲《看秧歌》音乐选段。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这首歌创作距今已有很多年。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是一首充满风趣,说唱音乐两段体,诙谐歌曲。
同学们对其音乐的表现手法不熟悉,较难理解。
教学中,针对前面几个班级,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听赏音乐;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结果我发现在欣赏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们表现出对这两部作品不感兴趣,甚至还有人欣赏时嘻嘻哈哈、大声说话、打瞌睡等。
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情境2】课前播放一首讽刺歌曲《跳蚤之歌》片段提问?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美?电梯,引出学习课题《音乐的喜剧美》。
观看歌德诗剧《浮士德》,提问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联想到了什么喜剧,你了解哪些反应喜剧的歌曲呢?能为大家唱几句么?有《小二黑结婚》、《小放牛》、《山村里来了个售货员》、《捉迷藏》等今天我们欣赏《跳蚤之歌》,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回答、演唱等形式,通过联想,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喜剧画面或场景,使高中生对喜剧美有一个初步认识。
作者用这种动画面的音响,为我们变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其用意何在?复听全曲,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欣赏喜剧美的音乐作品有何现实意义?教师总结。
音乐校本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文以某小学音乐教研组为例,分析其音乐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二、案例实施过程1. 制定教研计划该小学音乐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明确了教研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教研内容。
教研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研讨:围绕音乐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听课评课: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开展教研活动(1)教学研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针对音乐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例如,在研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时,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听课评课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评课时,教师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反思教师们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教师培训教研组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音乐教学中的评价策略”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教研成果分享教研组将教研成果以论文、案例、课件等形式进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案例成效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提升了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教研活动的开展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音乐教学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校音乐教研组开展了“音乐教学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案例描述1. 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2. 研究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4. 研究过程:(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音乐教学、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针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观察法:对音乐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4)访谈法:与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需求和期望。
5. 研究成果:(1)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2)教学评价: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3)教师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4)学生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策略的创新: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教学评价的完善:本研究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学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 教师成长的促进: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
”《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
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
“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
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
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
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孔雀舞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
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生(们):孔雀。
二:学习孔雀舞音乐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
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三:学习孔雀舞蹈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
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中学音乐课堂为例,探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弦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阶、节奏、和弦等。
2.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音乐创作:歌曲创作、器乐创作等。
4. 音乐实践活动:合唱、乐队、舞蹈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和感受。
2. 新课导入(1)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弦等。
(2)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3. 音乐欣赏(1)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音乐创作(1)讲解歌曲创作的基本步骤。
(2)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5. 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合唱、乐队、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3. 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六、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互动、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下是对本案例的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创作和音乐实践活动等方面。
音乐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某小学音乐教研组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分析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
二、案例描述本次教研活动以《茉莉花》教学为载体,旨在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和教学反思。
1. 教学观摩教研活动首先由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茉莉花》。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通过范唱、分组练习、创编歌词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教研组全体教师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讨:(1)教师在导入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歌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如何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导入环节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的茉莉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鼓励等方式,让学生在分组练习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在歌曲创编、表演等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3. 教学反思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本次教学进行了反思。
他们认为,本次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4)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次教研活动以《茉莉花》教学为载体,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范唱、分组练习、创编歌词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10个案例分析案例一:利用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 目标:增加学生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方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个人才能- 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音乐研究的乐趣案例二:利用音乐节奏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节奏感- 方法:通过打击乐器、拍手等方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节奏感- 效果: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更加熟练掌握音乐节奏的表达案例三:利用歌曲教学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目标: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增强研究效果- 方法:使用优美易记的歌曲教学,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效果:学生记忆能力明显提高,研究效果更加显著案例四:利用合唱团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方法:组建合唱团,让学生共同协作演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效果:学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表达能力更加突出案例五:利用多种乐器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品味- 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和审美能力- 方法:引导学生接触多种乐器,研究欣赏和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效果:学生音乐品味提高,更加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案例六:利用音乐创作提升学生创造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创意- 效果:学生创造力得到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案例七:利用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认知- 方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效果: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在跨学科的思维中发展自己的能力案例八:利用音乐剧表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方法:组织音乐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演出展示个人表达能力- 效果: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加自信地面对舞台表演和表达案例九:利用音乐与社会情境结合教学增强研究效果- 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 方法:将音乐与社会情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讨论- 效果:学生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研究效果更加显著案例十: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情感体验- 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奏,引导学生表达个人情感- 效果: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更加深入地体验音乐的情感作用以上是小学音乐教学的10个案例分析,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及其分析引言高中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讨论几个高中音乐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案例一:合唱团排练案例描述这个案例是关于一位音乐教师如何组织合唱团排练的。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声乐训练、合唱技巧指导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
他还鼓励学生们自主合作,发挥个人才能。
分析和评估这个案例展示了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和个人才能的能力。
教师运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和技能。
然而,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如何平衡个人才能与整体表现的呈现,以及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
案例二:音乐欣赏课堂案例描述这个案例是关于一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教师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
教师还提供了相关背景知识和分析设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
分析和评估这个案例展示了教师有效利用音乐欣赏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然而,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以及如何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去理解音乐作品。
结论通过分析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中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和团队合作。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应该积极参与音乐研究,主动思考和表达。
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有效的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请自行添加参考文献)。
教研音乐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研活动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一次教研音乐活动为例,分析其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音乐活动以小学四年级《春天在哪里》一课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教学设计分享:由执教教师详细介绍《春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课堂观摩:全体教师观摩执教教师执教的《春天在哪里》一课,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课议课,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教学研讨:针对评课议课中提出的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教学设计分享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上,执教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课堂观摩在课堂观摩环节,执教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展现了教学亮点:(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执教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执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执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景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课堂氛围略显紧张。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谨,不敢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引言: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音乐教学的具体场景和实际操作。
本文将通过几个音乐教学案例,探讨不同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案例一:儿童钢琴教学标题:培养儿童音乐天赋的路线图描述:现代儿童钢琴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其音乐才能。
本案例将从启发式教学、音乐游戏、选曲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儿童音乐天赋。
案例二:中学合唱指导标题:激发学生音乐热情的策略描述:中学合唱指导以集体合作和表演为重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成为关键。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曲目、运用声乐技巧和合唱表演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并培养他们对合唱的热爱。
案例三:大学音乐教育实训课程标题: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描述:大学音乐教育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接触音乐教学实际,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案例将以一堂大学音乐教育实训课为例,分析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探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四:音乐学院器乐教学标题:培养高级音乐人才的关键环节描述:音乐学院器乐教学是培养高级音乐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技巧训练、音乐理论学习和演奏实践,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结论: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教学案例在方法和策略上各有千秋,但无论是启发式教学、音乐游戏、集体合作还是器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是其共同目标。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灵活调整策略,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鉴案例分析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教研音乐案例分析题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本次教研活动以小学音乐课堂《小毛驴》为例,旨在通过分析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探讨音乐课堂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毛驴》的旋律和节奏,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小毛驴》歌曲,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范唱《小毛驴》,学生跟唱。
在跟唱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歌曲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歌曲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歌曲。
(5)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评价(1)学生方面学生对《小毛驴》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2)教师方面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分析结果1. 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小毛驴》的旋律和节奏,感受到了歌曲的欢快氛围,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得当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范唱、跟唱、歌曲解析、歌曲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改进措施1.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音乐王国:音乐活动案例深度分析
幼儿园音乐王国:音乐活动案例深度分析作为幼儿园的一项特色活动,音乐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幼儿园音乐王国中,音乐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音乐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识,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度分析幼儿园音乐王国中的音乐活动案例,探讨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音乐活动案例一:音乐启蒙课在音乐启蒙课中,幼儿园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歌曲和音乐游戏,向幼儿介绍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敲打乐器等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启蒙课的学习,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为今后更深入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二、音乐活动案例二:音乐创意手工音乐创意手工是幼儿园音乐王国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项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们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乐器、装饰音乐符号等方式,将音乐与手工艺术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通过音乐创意手工活动,幼儿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音乐活动案例三:音乐剧表演音乐剧表演是幼儿园音乐王国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音乐剧表演中,幼儿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舞蹈表演、合唱等方式,参与到一个音乐故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音乐剧表演,幼儿可以在艺术的氛围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为今后更深入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四、音乐活动案例四:音乐游戏竞赛音乐游戏竞赛是幼儿园音乐王国中的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
在音乐游戏竞赛中,幼儿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游戏和竞赛,锻炼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深入理解音乐的韵律和音调,并且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幼儿园音乐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音乐教学
幼儿园音乐活动案例分析一、引言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语言、动作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分析,探讨音乐教学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1. 活动名称:唱歌表演比赛在某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园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举办了一次唱歌表演比赛。
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所有幼儿园的幼儿都可以报名参加。
比赛中,幼儿们可以自己选择喜爱的歌曲进行表演,通过排练和表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歌唱技巧,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表现欲。
2. 活动名称:音乐游戏在另一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老师们设计了各种音乐游戏,如音乐走路、音乐接力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不仅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作协调能力。
三、分析1. 音乐教学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对幼儿园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
音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通过参加音乐活动,幼儿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合作、表现自己的能力。
2. 音乐教学的启发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老师们不仅要注重传授音乐知识,还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潜能和创造力。
通过设计各种音乐活动,引导幼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音乐教学的理论支持幼儿园音乐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幼儿艺术情感和创造力。
音乐教学还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情感和动作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幼儿园音乐教学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案例分析
《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歌曲是老教材了,虽然旋律活泼、流畅,歌词生动、有趣,可在以往的教学中,孩子们学习时积极性并不高,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兴奋点。
这是为什么呢?
最近,当我再次组织孩子们学唱这首歌之前,我反思如下:回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山谷,如果孩子们没有亲身去过,看过,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而对于我们班这些孩子来说,由于家庭经济水平的制约,家庭教育氛围相对薄弱,家长缺少对孩子相应知识经验的灌输与储备。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如果不动一番脑筋,会因孩子们的“见少识窄”,无法激起兴趣而失败。
怎么办呢?
必须要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不能带孩子们亲自去山谷,无法亲身感受山谷里的回音,我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产生回音的图片、视频:山洞、空房间、话筒、峡谷、剧场、回音壁,等等。
上课时,我请每一个孩子对着自己的茶杯大声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发现?这种说话的方式产生的声音和我们平时说话产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提出的问题先开放,再导向,符合孩子的知识经验水平。
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带着目的去操作,将问题前置,提高了探索、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
开始孩子们有点拘谨,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渐渐对着空茶杯大声地说起来,讲起来,喊起来,叫起来。
当孩子们因为开心的尝试有点兴奋的时候,我立即以游戏的口吻请大家回答自己的发现。
大家七嘴八舌,答案多种。
(给每一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允许答案的不统一,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这时,有一个孩子大声回答:“多了一个声音。
”“多一个声音?它叫什么声音呢?”(将问题又抛给了幼儿,不仅在幼儿知识经验积累递进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也为下面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埋下伏笔。
)孩子们确实是感受到了“多了一个声音”,可多出来的这个声音叫什么声音呢?孩子们抓耳挠腮,不能准确表达。
我又拿出一个很大的铁皮饼干桶,让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对着饼干桶大声说活。
孩子们既好奇,又感兴趣,一下子安静下来。
(瞧!教师的教育技巧无时不在,这不仅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又规范了学习活动中幼儿的行为。
)饼干桶的回声比茶杯的回声更加明显。
(幼儿对回声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
)可孩子们还是不能准确表达,于是将动画片“关于回声”的内容放给孩子们看。
呀一这就是回声。
(利用“十万个为什么”的动画片,将抽象的科学概念童趣化,将操作经验上升到粗浅的抽象概念,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
接着,我让大家说说,在生活中哪里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多一个声音?开始孩子们的回答不是互相模仿就是非常单一,于是,我又让他们看我对着话筒说话,感受回声现象。
这一下,孩子们似乎又回到了平时在家里、在生活中顽皮、嬉戏的情景。
这个说“对着空盒子叫有回声”,那个说“对着桥洞喊有回声”,有的说“对着空酒瓶说话有回声”,有的说“对着搪瓷缸唱歌有回声”……哈哈!孩子们的回答也在起着互相启发的作用,大家的七嘴八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再让他们观看相关图片、视频:山洞、空房间、话筒、峡谷、剧场、回音壁等等,孩子们理解了山谷里的回声。
然后,我组织孩子们学唱歌曲的声音与回声部分,让孩子们先当山谷,我当山谷里喊话的孩子,进行发声与回声的游戏。
当我大声地“啊一啊一啊一”,孩子们就小声地“啊一啊一啊一”;当我大声地“咚一咚一咚一”,孩子们就小声地“咚一咚一咚一”。
接着,我与孩子们进行了角色互换,启发他们创编在山谷里不同的喊话声,“啪”、“呦”、“哒”、“咚”……由于孩子们始终在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创编出的各种声音与回声出乎我的意料。
接着,在组织学唱歌曲的其他部分时,我抓住幼儿形象记忆的特点,利用相应的图片,鼓励幼儿边看图片边学唱。
最后幼儿在完全熟悉歌曲的情节与旋律后,我又和孩子们进行了游戏,师生分角色唱,创编唱,幼儿自由结合对唱,互换唱。
很快,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这首歌曲,
而且还创编了歌词。
课后在组织孩子们复习这首歌曲前,我又一次让孩子们做起了小实验:对着茶杯说话,比比茶杯离远、离近产生的不同效果;对着茶杯说话和对着奶粉罐子说话产生的回音有什么不同?通过操作,大家发现,茶杯离得近,回音大,“因为它(指声音)传不出去了”;罐子的回音比杯子的回音大,“因为罐子大,里面声音多。
”(瞧,孩子们的观察多么细致,他们的语言虽稚拙,却形象、生动、富有儿童的情趣。
)
这个教学活动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教育的“教无定法”:音乐教学与科学活动的有趣整合,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发现科学现象的同时主动学习歌曲。
也再一次给了我这样一个启发: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做到熟烂于心,还要备好孩子。
备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相关知识经验,还要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知识背景以及班级、家庭教育的整体环境。
两者紧密结合,备课时才会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教学工具,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方法、策略,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组织好教学活动。
总之,《山谷回音真好听》这节音乐活动让我又一次体验了教学实践中的整合乐趣、观察乐趣、反思乐趣、创造乐趣、教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