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过敏抢救案例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泊芬过敏致休克1例

【一般资料】患者,女,24岁,56 kg

【现病史】早孕,拟于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

【既往病史】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

【辅助检查】术前开放左上肢静脉通道,用10%葡萄糖500ml 维持静脉通道,常规面罩给氧,连续心电监测,血压(Bp)120/80mmHg,心率(HR)84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98%~100%,给阿托品0.25 mg+芬太尼0.05 mg 缓慢静脉注射,间隔3 min,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不适。

【治疗】

准备给丙泊芬100 mg 缓慢静脉注射,当注射丙泊芬60 mg 时,患患生命体征迅速下降,面色发绀,头偏向左侧,口腔流出大量分泌物,呼吸变弱,颈部及胸部出现大量红斑,最低SPO2 80%,Bp 70/30mmHg,,HR 32次/min,立即停止注射丙泊芬,考虑过敏反应,迅速吸尽口咽分泌物、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心脏胸外按压;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加快静脉输液速度,并加入葡萄糖钙1g+维生素C 3g,3min 后生命体征监测指标逐渐恢复正常,SPO2 96%,HR 70次/min,Bp 90/60mmHg,颈部及胸部红斑变小,异丙25 mg 肌肉注射,氨茶碱250 mg+5%葡萄糖250 ml 右静脉通道静脉滴注。

5 min 后颈、胸部红斑逐渐消失,10 min 后面色转红,呼吸平稳,改为常压给氧,15min 后,患者面色红润,听双肺呼吸音清晰,湿罗音消失,患者神志清,SPO2 98%,HR 90次/min,Bp130/90mmHg,拔气管,改面罩给氧,继续观察40 min 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不适,与家属及商量改为清醒人流,之后作芬太尼皮试阴性。

丙泊酚10大过敏反应

作者:余奇劲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的新型静脉麻醉药。目前在国外已得到极为广泛应用。在很多国家,丙泊酚已成为静脉麻醉诱导、维持及镇静的首选用药。此外,在门诊无痛手术和检查、电复律、电休克治疗等领域,丙泊酚也得到了有效运用。然而,丙泊酚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有效医疗作用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

1、注射部位疼痛

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在成人为28%~90%,儿童为28%~85%,这种疼痛可以立刻发生或延后发生[1]。目前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丙泊酚与所有的酚类药物

一样可以强烈刺激皮肤、黏膜和血管膜而产生疼痛。静脉注射丙泊酚引起的疼痛并不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但疼痛可能成为患者手术期间过度应激的一个重要来源,并成为理想麻醉的重要限制因素。

面对丙泊酚的频发注射痛国外研究者已提出多种有效的防治策略,诸如:应用降低注药速度、选用粗大静脉或中心静脉给药、给予载液进行丙泊酚冲洗以减少其在血管皮存留时间、稀释丙泊酚浓度、降低丙泊酚温度、改变溶媒、使用止血带延长镇痛药物血管停留时间、有关镇痛药物与丙泊酚混合注射、预先给予麻醉性镇痛药或用小剂量局部麻醉药行静脉封闭等。

目前最为经济而常用的方法是在注射丙泊酚之前预先注射小量的利多卡因液或将丙泊酚与适量利多卡因混合使用,但研究发现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液混用时注射痛防治作用要明显优于仅仅采用小量利多卡因预先注射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宜采用适量利多卡因液与丙泊酚混用为佳[2]。此外,据报道经静脉预先注射少量的芬太尼、瑞芬太尼、咪唑安定、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等药物也可以有效的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痛[3]。

2、过敏反应

丙泊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引起过敏反应时有报道[4]。丙泊酚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与患者具有遗传性过敏史、存在药物及其它物质过敏史及丙泊酚引起机体组胺释放等有一定的关系。丙泊酚引起过敏反应时临床表现可以为胸前区出现大片红色斑块或丘疹,多发生在丙泊酚静脉诱导后数分钟。极少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荨麻疹、血压下降,更为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针对丙泊酚引起的过敏反应的防治策略,笔者认为如下:

①大部分患者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下,不用任何药物患者症状可很快自行消退,少数患者采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mg,过敏症状也可以很快消失。

②如果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则宜立即停用丙泊酚,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入纯氧;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过敏、抗休克药物,快速输入晶体或胶体液;若出现喉头水肿、气道痉挛、通气严重不足时立即采取气管插管措施,明视下气管插管失败后则不应拖延时间,即刻行气管切开,迅速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③当确诊为丙泊酚过敏时,临床麻醉的维持宜考虑用其它麻醉药物替代丙泊酚。

3、血压下降

丙泊酚具有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引起低血压的原因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交感神经活性和心肌收缩力下降有关。运用丙泊酚做单次诱导即可致动脉压一过性下降, 对于术前使用阿片类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

程度尤为严重 , 即使是左心功能良好的患者,丙泊酚仍可使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心脏指数( CI) 、全身血管阻力( SVR)短暂下降。

研究证实,丙泊酚引起的低血压还与其注射速度、注射剂量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5]。丙泊酚引起的血压下降一般持续较短时间,其引起持续性低血压的情况多见于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差或同时使用吗啡类药物的患者。

目前针对应用丙泊酚引起血压下降的防治策略,笔者认为:

①麻醉诱导前适当的扩充心脏前负荷可防止低血压的出现,即在诱导前

10-15min输入乳酸盐林格液10-12ml/kg进行适量的扩容。

②使用阈下剂量的氯胺酮(0.3-1mg/kg)与丙泊酚合用,亦可以减少和对抗丙泊酚的心血管副作用。

③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麻黄碱(0.1mg/kg或0.2mg/kg)能够显著减轻丙泊酚诱导时的低血压。

④有研究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时采用间歇注药的方法使用丙泊酚不仅对循环的扰乱较少,而且又能满足气管插管条件,较单次给药更安全、合理,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

⑤如果运用丙泊酚过程中出现持续低血压,应减浅麻醉,并根据中心静脉压加速输液,必要时用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药物升高血压。

4、心率失常

丙泊酚可以抑制引起心率增加的压力发射,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大于副交感神经,从而导致运用丙泊酚后有些患者出现心率过缓,甚至心率小于50次/分。相反,有时候丙泊酚也可导致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ST段下降等情况。运用丙泊酚期间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和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目前针对丙泊酚上述不良反应的防治策略,笔者认为有:

①丙泊酚麻醉前常规准备阿托品,当心率低于55次/min时,应及时用药,即注射阿托品0.5-1mg使心率恢复正常。

②发生心动过速时一般为丙泊酚麻醉药量不足所致,如心率大于100次/min时,可追加丙泊酚剂量(1-2mg/kg)。

③若出现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则要使用利多卡因(1-2mg/kg)静脉注射,或运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