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
民法典关于“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规定的解读
民法典关于“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规定的解读
重点法条
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
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担保合同从属性以及担保合同无效后法律责任的规定。
条文释义
我国的法律和司法实践,对于意定担保物权的设立均要求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
本条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一种,其成立和生效应当符合合同编的有关规定。
担保合同除了包括本法规定的抵押合同、质押合同以外,还包括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
担保物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附随于主债权债务关系,没有主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担保关系也就没有了存在以及实现的可能和价值。
体现主债权债务关系的主要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体现担保关系的主要是担保合同。
担保关系必须以主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从这个意义讲,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对于担保物权的附随性,物权法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民法典物权编继承了物权法的规定。
根据本法第155条的规定,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自然就归于无效。
在担保物权中,主债权债务关系无效后,其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就不存在了。
根据担保关系。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是金融领域常见的两种合同,它们之间存在亲密的关系。
借款合同是指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商定的一份文件,规定了贷款的金额、利率、还款方式、借款期限等具体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而担保合同是指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签订的一份合同,商定了担保人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供应担保的具体内容。
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之间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担保范围上。
担保的范围是指担保人对于借款人所负债务供应担保的具体范围。
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商定了借款的金额、期限和还款方式等具体内容。
而在担保合同中,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商定了他们之间担保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担保合同中的担保范围往往包括主债务、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相关费用。
担保合同的担保范围应当与借款合同的借款金额、期限相对应,确保担保人能够掩盖借款人的还款责任。
其次,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担保方式上。
担保方式是指担保人为借款人供应担保的具体方式。
常见的担保方式有抵押、质押、保证等。
在借款合同中,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往往会商定具体的担保方式。
而在担保合同中,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则要明确商定担保的具体方式,确保其合法有效。
担保方式的选择应当与借款合同所规定的贷款金额和还款方式相匹配,以便确保借款人能够履行还款义务。
最终,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担保责任上。
担保责任是指担保人对于借款人的债务具有的法律责任。
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商定了借款人的还款义务,即偿还借款金额及相关费用。
而在担保合同中,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则商定了担保人为借款人供应担保的责任。
担保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依据担保合同的商定,需要履行代偿责任,即向债权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支付相应的金额。
担保责任的大小应当与借款合同所规定的还款的金额相匹配,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之间关系亲密,两者相辅相成,确保了贷款人的债权得到有效的保障。
2024年贷款担保说明与范围界定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贷款担保说明与范围界定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术语定义与解释1.1 贷款1.2 担保1.3 借款人1.4 贷款人1.5 担保人1.6 合同第二条贷款基本信息2.1 贷款金额2.2 贷款期限2.3 贷款利率2.4 还款方式第三条担保范围与方式3.1 担保范围3.2 担保方式3.3 担保金额3.4 担保期限第四条担保人的权利与义务4.1 担保人的权利4.2 担保人的义务第五条借款人的权利与义务5.1 借款人的权利5.2 借款人的义务第六条贷款人的权利与义务6.1 贷款人的权利6.2 贷款人的义务第七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7.1 合同的生效7.2 合同的变更7.3 合同的终止第八条争议解决方式8.1 协商解决8.2 调解解决8.3 仲裁解决8.4 法律途径第九条合同的履行地与适用法律9.1 履行地9.2 适用法律第十条保密条款10.1 保密义务10.2 例外情况第十一条违约责任11.1 违约行为11.2 违约责任第十二条强制性条款12.1 强制性规定12.2 遵守法律法规第十三条其他条款13.1 附加条款13.2 补充协议第十四条签署14.1 合同签署日期14.2 签署地点14.3 签署人信息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术语定义与解释1.1 贷款:指贷款人根据本合同约定,向借款人提供的货币资金,用于借款人的合法经营或者消费等活动。
1.2 担保:指担保人为了保证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而向贷款人提供的财产或者信用担保。
1.3 借款人:指在本合同中接受贷款人贷款,并按照本合同约定还款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4 贷款人:指在本合同中提供贷款,并按照本合同约定收取贷款本息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5 担保人:指在本合同中为借款人的贷款提供担保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6 合同:指由本合同目录、本合同、本合同附件以及双方协商一致的其他条款组成的书面文件。
详解2024年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的法律效力
详解2024年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的法律效力本合同目录一览1. 借款合同的定义与内容1.1 借款合同的定义1.2 借款合同的内容2. 担保责任的定义与分类2.1 担保责任的定义2.2 担保责任的分类3. 担保责任的法律效力3.1 担保责任的法律效力概述3.2 担保责任的生效要件3.3 担保责任的履行期限3.4 担保责任的解除4. 担保方式及其法律效力4.1 保证担保的法律效力4.2 抵押担保的法律效力4.3 质押担保的法律效力4.4 定金担保的法律效力5. 担保责任的法律适用5.1 国内借款合同的担保责任法律适用5.2 国际借款合同的担保责任法律适用6. 担保责任的履行与违反6.1 担保责任的履行6.2 违反担保责任的法律后果7. 担保责任的转让与继承7.1 担保责任的转让7.2 担保责任的继承8. 担保责任的免除与减轻8.1 担保责任的免除8.2 担保责任的减轻9. 担保责任纠纷的解决方式9.1 协商解决9.2 调解解决9.3 仲裁解决9.4 诉讼解决10. 担保责任的法律风险与防范10.1 担保责任的法律风险10.2 担保责任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11. 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的司法实践11.1 司法实践概述11.2 典型案例解析12. 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的法律监管与政策导向12.1 法律监管概述12.2 政策导向分析13. 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的未来发展趋势13.1 发展趋势概述13.2 影响因素分析14. 结论14.2 对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的法律实践的建议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借款合同的定义与内容1.1 借款合同的定义本合同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就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并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协议。
1.2 借款合同的内容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违约责任等。
第二条担保责任的定义与分类2.1 担保责任的定义担保责任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为了保证贷款人债权得以实现,向贷款人提供担保,当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的责任。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就借款事项达成的法律协议,而担保
合同则是为了确保借款合同的履行,由借款人或第三方(担保人)向
贷款人提供的额外保障。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即担保合同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借款合同的履行。
担保的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借款本金:担保人需对借款人未能偿还的借款本金部分承担偿还责任。
2. 利息:包括正常利息和逾期利息,担保人需对借款人未能支付的利
息部分负责。
3. 罚息:若借款人逾期还款,可能产生罚息,担保人也需对此部分负责。
4. 违约金:若借款人违反合同条款,需支付违约金,担保人通常也需
对此负责。
5. 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评估费等,担保
人需对贷款人为实现债权而产生的合理费用负责。
6. 其他费用:可能包括因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产生的其他合理费用,
如公证费、登记费等。
担保合同的具体条款应详细列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方式(如抵押、
质押或保证等)、担保的期限以及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等。
在签订担
保合同时,应确保所有条款清晰明确,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
同时,担保合同的有效性也依赖于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担保借款担保人和借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担保借款担保人和借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概述在借贷交易中,为了确保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往往需要有第三方作为担保人提供担保。
担保借款担保人和借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涉及到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本文将就此进行论述。
二、担保合同的建立担保借款的法律关系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担保合同的建立。
担保合同是在借款合同基础上,由担保人与借款人签订的,明确担保人愿意为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的协议。
担保合同应该具备合同的各项要素,包括合法的订立意思表示、明确的权利义务、具体的担保形式和范围等。
三、担保人的权利与义务1. 担保人的权利担保人作为债权人的保证人,有权获得债权人出借给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并要求借款人提供必要的担保文件。
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履行还款义务,担保人有权代替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并取得相应的债权。
2. 担保人的义务作为担保人,其主要义务是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即在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
担保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范围提供担保,并保证提供的担保真实、有效。
同时,担保人还应当承担相应的催告义务,即在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时,及时提醒借款人并要求其履行还款义务。
四、借款人的权利与义务1. 借款人的权利借款人作为被担保人,享有按时足额获得借款和使用借款的权利。
借款人还有权要求担保人提供必要的担保文件,并对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监督。
2. 借款人的义务借款人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同时,借款人还应当遵守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如及时提供财务资料、保证担保财产不受损害等。
借款人需注意,尽管有担保人存在,但仍需履行借款合同的约定,否则仍会承担违约责任。
五、担保的范围和方式1. 担保的范围担保的范围是指担保人对借款人的债务承担担保责任的程度。
可以是一定金额的担保,也可以是债权的全部担保,具体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确定。
2. 担保的方式担保的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等。
保证是担保人向债权人承诺,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担保人将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
2024年借款及担保合同互操作性与责任分配指南
20XX 标准合同模板范本PERSONAL RESUME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借款及担保合同互操作性与责任分配指南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定义和范围1.1 定义1.2 范围第二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当事人2.1 借款人2.2 担保人2.3 贷款人第三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金额和用途3.1 借款金额3.2 借款用途第四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期限4.1 借款期限4.2 还款期限第五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利率5.1 借款利率5.2 利率调整机制第六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还款方式6.1 还款方式6.2 还款进度第七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担保措施7.1 担保方式7.2 担保物7.3 担保责任的承担第八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违约责任8.1 借款人的违约行为8.2 担保人的违约行为8.3 贷款人的违约行为第九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9.1 协商解决9.2 调解解决9.3 仲裁解决9.4 诉讼解决第十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0.1 合同变更10.2 合同解除第十一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终止和失效11.1 合同终止11.2 合同失效第十二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保密条款12.1 保密义务12.2 保密期限12.3 保密泄露的责任第十三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适用法律13.1 合同适用的法律13.2 法律适用优先级第十四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其他条款14.1 不可抗力14.2 合同的解释14.3 合同的签署和生效14.4 合同的副本和正本14.5 合同的修改和补充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定义和范围1.1 定义1.2 范围第二条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当事人2.1 借款人借款人是指向贷款人申请借款,并承诺按照本合同约定还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2 担保人担保人是指为借款人的还款义务提供担保,并承诺按照本合同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2.3 贷款人贷款人是指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并按照本合同约定收取利息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的法律规定
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的法律规定一、民间借贷的含义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
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
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 __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同时根据最高 __《关于 __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二、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规定(一)基本法律规定1、利息规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 __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同时根据最高 __《关于 __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本条同时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如果公民之间的借款没有约定利息,贷款方就无权收取利息。
关于支付利息的期限,“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而现实生活中,公民之间的借款往往没有约定得如此明确。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借贷双方可以达成补充协议,如果双方最终仍不能确定支付利息的期限的,根据《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2、借款期限《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所以,如果公民之间的借贷没有约定还款日期,借款方可以随时还款,贷款方可以随时要求还款。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解析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解析在经济活动中,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是经常会涉及到的重要法律文书。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担保的范围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和界定。
理解这两者的关系以及担保的范围,对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关系。
借款合同是借贷双方就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还款方式等核心要素达成的协议。
它确立了债权债务关系,是整个借贷行为的基础。
简单来说,借款合同规定了谁借给谁钱,借多少,什么时候还,怎么还等基本问题。
而担保合同则是为了保障借款合同的履行而签订的。
它是一种从合同,其存在的目的是增加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的保障,降低出借人的风险。
担保合同中,担保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还款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相互依存。
没有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反之,没有担保合同,借款合同的履行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担保合同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保证、抵押、质押和留置等。
在保证担保中,保证人以其个人信用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抵押担保则是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来保障债权;质押是将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以作担保;留置则是在特定情况下依法留置债务人的财产。
接下来,我们重点解析一下担保的范围。
担保的范围通常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主债权是指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借款本金。
这是担保的核心部分,也是担保人首要承担责任的对象。
利息是借款人使用借款所应支付的报酬。
它可以是约定的固定利率,也可以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方式得出的浮动利率。
担保范围中的利息,通常是指借款合同约定的正常利息。
违约金是当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约定时,向出借人支付的赔偿金。
比如,借款人未按时还款,按照合同约定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这部分也在担保范围内。
损害赔偿金是指因借款人的违约行为给出借人造成的实际损失。
比如,由于借款人逾期还款,导致出借人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投资机会,由此造成的损失可以要求赔偿。
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6篇
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6篇篇1甲方(借款人):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乙方(出借人):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丙方(担保人):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鉴于甲方需要借款,并由丙方为此笔借款提供担保,甲乙丙三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
第一条借款内容一、借款金额: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大写金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二、借款期限:自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三、借款利率:按照年利率百分之______计算,利息总计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大写金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四、还款方式: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期限和金额按时还款。
具体还款计划如下:(此处可详细约定分期还款的具体时间和金额)第二条借款用途甲方借款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明具体使用目的)。
甲方应按约定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条担保事项一、丙方自愿为甲方的借款提供连带担保责任。
二、担保范围包括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及乙方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三、担保期限为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本息全部还清之日止。
第四条违约责任一、甲方如未按约定时间还款,需向乙方支付逾期违约金,每日违约金为借款总额的百分之______。
二、如甲方违反借款用途,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立即归还借款,并对违约使用部分加收百分之______的违约金。
三、丙方如未能履行担保责任,应承担连带责任,并赔偿乙方因追索债权而产生的一切费用。
第五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一、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二、如需变更或解除合同,应经三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
第六条争议解决方式如因本合同发生争议,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签订先后
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签订先后在金融领域中,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是两个常见的合同类型。
担保合同是指一方作为担保人,为另一方的债务承担责任;借款合同则是指一方向另一方借款,约定还款方式和利率等事项。
那么,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的签订先后顺序对双方的权益有何影响呢?首先,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的签订先后顺序直接关系到风险分担和责任承担的问题。
如果先签订借款合同再签订担保合同,意味着借款人已经获得了借款,然后才寻找担保人为自己的债务提供担保。
这种情况下,担保人明确知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因此在签署担保合同时会更加谨慎。
而如果先签订担保合同再签订借款合同,担保人就会在事先对借款需要进行评估和审查后再提供担保。
这种情况下,当担保人决定是否提供担保时,可能已经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自己所承担的风险。
其次,签订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的先后顺序还将影响到借款人的筹资成本。
由于担保合同的签订可以提高借款人的信用,使其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借款,所以如果先签订担保合同再签订借款合同,借款人在协商借款条件时通常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利率和还款方式。
而如果借款合同先于担保合同签订,借款人可能因为缺乏担保而被要求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增加自己的筹资成本。
此外,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签订的先后顺序还关系到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般来说,签订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的时间先后会影响合同的先后倾向,即后签订的合同可能会受到先签订的合同的制约。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担保合同优先原则”条款,明确规定担保合同的履行排列次序,以保障担保人的权益。
总的来说,担保合同和借款合同的签订先后顺序对双方的权益有着一定的影响。
签订合同的顺序决定了责任承担和风险分担的先后顺序,同时也会影响借款人的筹资成本和合同的法律效力。
因此,在进行担保和借款合同签订时,双方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签订顺序。
同时,合同的签订也应该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双方权益的合法得到保护。
共同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5篇
共同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5篇篇1共同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都是常见于借贷交易中的法律文件,它们在保障借款人与贷款人的权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合同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共同借款合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借款人在借款时一起签署的文件,共同对借款款项负有偿还责任。
在共同借款合同中,所有借款人都承担着平等的还款义务,即使其中一个借款人不能偿还借款,其他借款人也要承担相应比例的偿还责任。
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贷款人的信心,减少贷款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借款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在共同借款合同中,通常会明确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相关事项,以确保借款人与贷款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共同借款合同也可以规定借款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分配还款责任、如何处理因违约引发的纠纷等问题,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法解决。
另一方面,担保合同是指借款人与担保人签署的文件,担保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借款时承担相应的偿还责任。
担保合同通常分为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等多种形式,担保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担保方式。
担保合同不仅可以减少贷款风险,也可以提高借款人的信用,从而更容易获取更低利率的贷款。
在担保合同中,通常会明确担保人的担保责任、担保方式、担保范围等相关事项,以确保借款人与担保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担保合同还要明确借款人与担保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应对因担保引发的纠纷,如何分配偿还责任等问题,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法解决。
总的来说,共同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都是贷款交易中必不可少的法律文件,它们在维护借款人与贷款人的权益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借款人在签署这两种合同时要慎重考虑,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同时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诚信守约,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字数:407】篇2共同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是贷款行为中两种经常使用的法律文件,贷款双方通过签订这两种合同来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保障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利益。
借款和担保的区别与联系
借款和担保的区别与联系借款和担保是金融领域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借贷交易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虽然它们都与资金有关,但却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就借款和担保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借款借款是指一方向另一方借入资金,通常以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进行还款。
借款的主要特征是资金的流动,一方提供资金,另一方使用资金并承担还款义务。
1.1 借款的主体借款交易一般涉及两个主体,即借款人和贷款人。
借款人是资金的借用方,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合同约定归还资金和支付利息;贷款人是资金的提供方,提供资金并收取利息。
1.2 借款的特点借款交易涉及一定的利息和期限,双方需基于信任和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借款通常需要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者充足的还款能力作为保障,以确保贷款人的权益不受损失。
1.3 借款的风险和责任借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还款或违约,而贷款人则面临资金无法追回的风险。
借款人违约可能导致信用受损或面临法律纠纷,贷款人则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追究借款人责任。
二、担保担保是指为保障借款人履行合同义务,一方提供财产或行为作为保证,向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担保的主要特征是提供的一种债务担保手段,用于增加债权人的信心和保障借款的安全性。
2.1 担保的主体担保交易通常涉及三个主体,即借款人、贷款人和担保人。
借款人和贷款人角色同借款交易一致,而担保人则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以强化债权人的权益保护。
2.2 担保的种类担保可以分为有形担保和无形担保。
有形担保是指担保人提供财产作为抵押、质押或保证,如房屋、股票等;无形担保是指担保人提供信用或行为作为担保,如担保函、连带责任担保等。
2.3 担保的作用担保在借贷交易中起到了风险分散、信用增强和权益保护的作用。
担保人的加入能够降低贷款人的损失风险,提高借款人的信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三、借款和担保的联系借款和担保在金融领域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4年最新借款担保规定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最新借款担保规定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定义及权利义务1.1 借款人的定义及权利义务1.2 担保人的定义及权利义务第二条借款金额、用途和期限2.1 借款金额2.2 借款用途2.3 借款期限第三条借款利率和还款方式3.1 借款利率3.2 还款方式第四条担保方式4.1 物的担保4.2 人的担保4.3 信用担保第五条担保物的权属转移与处置5.1 担保物的权属转移5.2 担保物的处置第六条担保责任的履行6.1 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的条件6.2 担保责任的范围6.3 担保责任的期限第七条借款人的违约行为及处理7.1 借款人的违约行为7.2 违约行为的处理方式第八条担保人的违约行为及处理8.1 担保人的违约行为8.2 违约行为的处理方式第九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9.1 合同的变更9.2 合同的解除第十条争议解决方式10.1 协商解决10.2 调解解决10.3 诉讼解决第十一条合同的生效、终止与失效11.1 合同的生效条件11.2 合同的终止条件11.3 合同的失效条件第十二条合同的保密条款12.1 保密信息的范围12.2 保密信息的保护措施第十三条合同的继承与转让13.1 合同的继承13.2 合同的转让第十四条其他条款14.1 法律适用14.2 合同的附件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定义及权利义务1.1 借款人的定义及权利义务1.1.1 借款人是指向担保人提出借款申请,并经担保人同意提供借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1.1.2 借款人在合同有效期内有权按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并按约定的还款方式和期限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1.1.3 借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不得有任何违约行为。
1.2 担保人的定义及权利义务1.2.1 担保人是指为借款人的借款行为提供担保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1.2.2 担保人在合同有效期内应承担担保责任,确保借款人按约定的还款方式和期限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详解2024年借款协议中担保责任的法律效力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详解2024年借款协议中担保责任的法律效力版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借款协议的基本情况1.1 借款协议的签订日期1.2 借款协议的签订地点1.3 借款协议的双方主体第二条担保责任的法律效力2.1 担保责任的定义2.2 担保责任的适用范围2.3 担保责任的履行方式第三条担保责任的有效要件3.1 担保人的资格要求3.2 担保财产的要求3.3 担保合同的要求第四条担保责任的成立时间4.1 借款协议签订时担保责任成立4.2 借款协议履行过程中担保责任成立4.3 借款协议履行完毕后担保责任解除第五条担保责任的具体内容5.1 担保人对借款人的还款义务承担连带责任5.2 担保人对借款人的违约行为承担责任5.3 担保人对借款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第六条担保责任的履行期限6.1 担保责任的履行期限的约定6.2 担保责任的履行期限的延长6.3 担保责任的履行期限的缩短第七条担保责任的权利义务7.1 担保人的权利7.2 担保人的义务第八条担保责任的解除条件8.1 借款人按时还款8.2 借款人提前还款8.3 借款人违约或侵权行为得到解决第九条担保责任的风险防范9.1 担保人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审查9.2 担保人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9.3 担保人对借款人的担保财产进行核实第十条担保责任的争议解决方式10.1 双方协商解决10.2 提交仲裁机构仲裁10.3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一条担保责任的法律适用11.1 借款协议的签订地法律11.2 借款协议的履行地法律11.3 借款协议的双方主体所在地法律第十二条担保责任的履行地点12.1 借款协议的履行地点的约定12.2 借款协议的履行地点的变更12.3 借款协议的履行地点的确定第十三条担保责任的履行方式13.1 现金还款13.2 转账还款13.3 其他还款方式第十四条担保责任的履行结果14.1 借款人按时还款,担保责任履行完毕14.2 借款人违约或侵权,担保人承担相应责任14.3 借款人提前还款,担保责任提前解除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借款协议的基本情况1.1 借款协议的签订日期:双方于2024年4月15日签订本借款协议。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一、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一、借款合同的担保借款合同的担保,是指借款合同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经两边协商采取的促使一方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他方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手腕。
它是保证借款合同履行,避免或减少贷款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一种法律制度。
借款合同的担保源于债的担保制度,担保是降低贷款回收风险的重要环节。
借款人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一般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并对担保人的偿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
按照《担保法》第二条的规定,在借贷、生意、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
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从实践中来看,借款合同的担保方式主要为证、抵押、质押三种。
二、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关系从合同可否独立存在的角度可以将合同区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
主合同是不依赖于其他合同而能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必需从属于其他合同即主合同而存在的合同。
担保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合同法律关系中债权的实现,没有主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即无所谓担保,因此担保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和依据,是主合同的从合同,随着主合同产生、变更和消灭,担保合同具有从属性。
从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的关系来看,借款合同为主合同,担保合同为从合同。
担保合同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担保借款合同的实现,由此可见,若没有借款合同的存在,就没有必要设立担保合同。
因此,担保合同必需以主债权债务合同的设立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而且与之共始终。
《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对独立担保作出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担保合同还有约定的,依照约定”。
该条的但书,确立了独立担保的合法性。
但此规定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以后《物权法》对此进行了修正,按照《物权法》第172条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
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5篇
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5篇篇1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是金融领域中常见的两种合同形式,它们在贷款、借款等交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对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抵押合同抵押合同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财产(一般是不动产或动产)设为抵押,以保证债务的履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 抵押标的:抵押标的是指被抵押的财产,可以是房屋、土地、车辆等。
在签订抵押合同时,必须明确抵押标的的具体信息,例如地址、面积、规划用途等。
2. 债权金额:债权金额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的金额数目。
在抵押合同中,必须明确债权金额的数额,以确保双方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 抵押期限:抵押期限是指抵押财产被设立抵押权的期限。
在抵押合同中,一般会规定抵押期限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双方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
4. 抵押权利义务:抵押合同中包括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权利义务。
抵押人有权保有抵押标的,而抵押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履行还款义务时,通过变卖抵押标的实现债权。
5. 违约责任:抵押合同中包括债务人或第三人如发生违约的责任承担问题。
如果债务人未能按时还款或违反合同约定,抵押权人有权采取一定法律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二、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指债权人向债务人提供借款金额,债务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期限还款的一种合同形式。
借款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 借款金额:借款金额是指债权人提供给债务人的金额数目。
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必须明确借款金额的具体数额,以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2. 利率和还款期限:借款合同中一般会约定借款利率和还款期限。
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数额和还款的截止时间。
3. 违约责任:借款合同中一般会约定借款人如发生违约的责任承担问题。
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归还本息或违反合同约定,债权人有权采取一定法律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4. 保证责任:借款合同往往会约定保证责任。
借款人或第三人可能需要提供担保或抵押,以确保债务能够按时还清。
通用版借款人及担保人连带责任保证协议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通用版借款人及担保人连带责任保证协议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 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定义及范围1.1 借款人的定义及范围1.2 担保人的定义及范围2. 借款事项2.1 借款金额2.2 借款期限2.3 借款用途2.4 借款利率2.5 还款方式3. 担保事项3.1 担保方式3.2 担保范围3.3 担保期限3.4 担保责任4. 借款人与担保人的权利义务4.1 借款人的权利义务4.2 担保人的权利义务5. 违约责任5.1 借款人的违约责任5.2 担保人的违约责任6. 争议解决方式6.1 双方协商解决6.2 提交仲裁机构仲裁6.3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7. 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7.1 合同的生效条件7.2 合同的变更7.3 合同的终止8. 其他约定8.1 保密条款8.2 法律适用8.3 合同的附件9. 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声明与承诺9.1 借款人的声明与承诺9.2 担保人的声明与承诺10. 合同的签署与份数10.1 合同的签署10.2 合同的份数及保管11. 定义与解释11.1 定义11.2 解释12. 补充条款13. 修订历史14. 签署页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 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定义及范围1.1 借款人的定义及范围借款人是指与出借人签订本合同,向出借人借款的个人或者机构。
1.2 担保人的定义及范围担保人是指与出借人签订本合同,为借款人的借款提供担保的个人或者机构。
2. 借款事项2.1 借款金额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元整(大写:【】元整)。
2.2 借款期限借款期限为【】年(或月、月),自借款发放之日起算。
2.3 借款用途借款人应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如变更用途,需取得出借人同意。
2.4 借款利率借款利率为年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
2.5 还款方式借款人应按照约定的还款方式进行还款,如分期还款,应按照约定的还款计划进行还款。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解析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围解析在经济活动中,借款和担保是常见的金融交易方式。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达成的合意,规定了借款的金额、利率、偿还方式等具体条件。
而担保合同是为了增加借款人履约能力而设立的合同,担保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借款合同中,出借人通常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以保证借款人按时归还借款。
担保合同被视为借款合同的补充,为借款合同的履行提供安全保障。
下面将从关系以及担保的范围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1.增加借款人信用:担保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补充,提供了一种增加借款人履约能力的方式。
通过担保合同,担保人向出借人保证,若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担保人愿意替借款人承担责任。
这种担保可以增加借款人的信用,提高其获得贷款的机会。
2.保障出借人权益:担保合同的存在可以为出借人提供一定的保障。
尽管借款合同规定了借款人应该按时还款,但是如果借款人违约或无力偿还,出借人可以通过担保合同追偿。
这样,出借人可以更加放心地提供借款,并在不必要的风险面前减少损失。
3.加强合同履行力度:担保合同的存在可以增强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借款人会更加谨慎地履行借款合同的各项义务。
担保人作为保证人,承担了借款人的责任,借款人会感到责任重大,提高其还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担保的范围解析担保合同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应当明确规定,以确保各方的权益不受损害。
以下是担保的范围解析:1.主债务担保:这是最常见的担保方式,即担保人对于借款人应偿还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一旦借款人违约,出借人可以直接向担保人追偿。
主债务担保以借款合同为基础,具有明确的债务关系。
2.利益担保:利益担保是指担保人对借款人的某种利益提供担保,但并不直接承担债务责任。
例如,当借款人需要在银行贷款并提供担保时,担保人可能会将自己名下的财产作为担保物质抵押给银行。
这种方式保证了借款人获得贷款,但担保人不直接承担债务责任。
借款三方担保合同
借款三方担保合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借贷资金的情况。
然而,在借贷过程中,借方信用不足或风险较高,导致贷方犹豫不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借款三方担保合同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借款三方担保合同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法律要素。
首先,借款三方担保合同是指在借贷关系中,除了借款主体和贷款主体之外,提供担保的第三方也参与其中的合同。
这意味着,在贷款方同意借款的情况下,借款人可以寻求第三方提供担保支持,以减轻贷方的担心,增加贷款的审批几率。
借款三方担保合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增强借款人的信用度。
借款人通常有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这使得贷方可能会对其借贷申请持有怀疑态度。
然而,通过引入担保方,借款人能够以更加可靠的方式来还款,这会增加贷方对其信用的认可。
其次,借款三方担保合同可以降低贷方的风险,保护其权益。
贷方在贷款过程中会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
如果借款人的违约风险较高,贷方可能会面临资金损失。
通过引入第三方的担保,贷方可以获得资金的更高安全性,即使借款人出现还款问题,担保方会承担责任,保障贷方的权益。
关于借款三方担保合同的法律要素,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明确合同的各方主体。
合同应明确标明借款人、贷款人以及担保方的身份和相关信息,以避免产生误解和争议。
其次,应详细说明担保方式和担保范围。
担保方式可以有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形式,相关安全措施需要清晰表述。
最后,应明确合同生效的时间和期限,以及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等事项。
需要指出的是,在签署借款三方担保合同之前,各方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进行合法分析。
这样做可以保护各方的权益,减少后续的法律纠纷和风险。
总结起来,借款三方担保合同是为了解决借款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贷方担忧而设计的合同。
它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方,增加借款人的信用度,降低贷方的风险,保护各方的权益。
然而,在签订该合同之前,应注意明确合同的各方主体,担保方式和范围,以及合同生效时间和期限等重要法律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及担保的范
围
一、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
1、借款合同的担保
借款合同的担保,是指借款合同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经双方协商采取的促使一方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他方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手段。
它是保证借款合同履行,避免或减少贷款风险,维护债权人利益的一种法律制度。
借款合同的担保源于债的担保制度,担保是降低贷款回收风险的重要环节。
借款人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一般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并对担保人的偿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
根据《担保法》第二条的规定,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
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从实践中来看,借款合同的担保方式主要为证、抵押、质押三种。
2、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关系
从合同能否独立存在的角度可以将合同区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
主合同是不依赖于其他合同而能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必须从属于其他合同即主合同而存在的合同。
担保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合同法律关系中债权的实现,没有主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即无所谓担保,因此担保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和依据,是主合同的从合同,随着主合同产生、变更和消灭,担保合同具有从属性。
从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的关系来看,借款合同为主合同,担保合同为从合同。
担保合同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担保借款合同的实现,由此可见,若没有借款合同的存在,就没有必要设立担保合同。
因此,担保合同必须以主债权债务合同的设立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而且与之共始终。
《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对独立担保作出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该条的但书,确立了独立担保的合法性。
但此规定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之后《物权法》对此进行了修正,根据《物权法》第172条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物权法》实施后,由于《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和《物权法》相冲突,已经不再适用。
《物权法》该条的规定与《担保法》之但书规定不同,《物权法》172条的但书明确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两相比较,《物权法》将独立担保的依据仅仅限于法律另有规定,否则不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对独立担保作出约定。
根据上述规定,作为主合同的借款合同如果无效,相应的担保合同也应为无效。
担保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针对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担保法司法解释》将上述问题区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予以处理,因此,本条规定在具体操作中亦应遵循《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第一种情形是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情形中当事人责任份额确定,即《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规定:“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怼圭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
第二种情形是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情形中当事人责任份额的确定,即《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自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
第三种情形是担保人在担保合同无效场合承担的责任如何追偿或分担的问题,即《担保法司法解释》第9条规定:“担保人因无效担保合同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或者在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内,要求反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
担保人可以根据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实对债务人或者反担保人另行提起诉讼。
”
二、担保合同的担保范围
根据《担保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六十七条、《物权法》第173条的规定,担保合同的担保范围一般包括:
根据本条规定,担保合同的担保范围包括:
1、主债权
主债权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因债的法律关系所发生的原本债权,例如金钱债权、交付货物的债权或者提供劳务的债权。
主债权是相对于利息和其他附随债权而言,不包括利息以及其他因主债权而产生的附随债权。
2、利息
利息指实现担保物权时主债权所应产生的一切收益。
一般来说,金钱债权都有利息,因此其当然也在担保范围内。
利息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确定,也可以由当事人自己约定,但当事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约定过高的利息,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效。
3、违约金
违约金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
在担保行为中,只有因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导致不能履行债务时,违约金才可以纳入担保合同的担保范围。
此外,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一方违约时,应当按照该约定支付违约金。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
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所以在计算担保范围时,违约金应当以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最终确定的数额为准。
4、损害赔偿金
损害赔偿金指一方当事人因违反合同或者因其他行为给债权人造成的财产、人身损失而给付的赔偿额。
损害赔偿金的范围可以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双方约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下,应按照完全赔偿原则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赔偿全部损失,既包括赔偿现实损失,也包括赔偿可得利益损失,直接损失指财产上的现实减少,可得利益损失又称可得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
可得利益范围的确定需要坚持客观的原则,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确定担保范围中“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时,也应当遵守这个原则。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都具有代替给付的性质。
如果不将它们纳入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就有可能纵容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对债权人的保
护是不够的。
5、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
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指债权人在占有担保财产期间因履行善良保管义务而支付的各种费用。
根据《物权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在担保期间,质权人和留置权人有妥善保管担保财产的义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保管的费用由质权人或者留置权负担,相反,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担保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的目的是为了向债权人担保自己履行债务,保管费用应当由债务人或者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否则不利于担保活动的进行,也不利于确保债权的实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只有在质押和留置中,“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才被纳入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在抵押中,抵押财产由抵押人自己保管,所以保管抵押财产的费用已由抵押人自己承担,自然也就不应纳入担保范围。
6、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指担保物权人在实现担保物权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实际费用,如对担保财产的评估费用、拍卖或者变卖担保财产的费用、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变卖或者
拍卖的费用等。
之所以将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纳入法定担保债权的范围,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是由于债务人不及时履行债务导致的,这些费用理应由债务人承担,否则不利于保护担保物权人的利益。
当然,担保物权人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实现担保物权,所花的费用也应当合理,对不合理的费用不应当纳入担保的范围。
对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当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进行约定。
当事人约定的效力优先于法律关于法定担保债权范围的规定,也就是说,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可以与法律规定的范围不同,例如,当事人可以约定抵押权的担保范围只限于主债权、损害赔偿金、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不包括利息。
这是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在担保物权中的一定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