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模式
国内与国外垃圾分类的区别
国内与国外对垃圾分类的区别一、国外-垃圾的分类澳大利亚-垃圾分类:国外分类垃圾桶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三个深绿色大塑料垃圾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
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
由于规定复杂,因此市政部门每年都会向各家邮寄相关宣传资料,孩子们更是早早地学会了如何给垃圾分类。
几年前,记者的房东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时,忘记说要把瓶盖取下来。
这时,她刚上小学的儿子杰森在旁纠正道,一定要将盖子取下来,否则处理时很危险。
日本-垃圾分类:日本有家用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
同时,扔垃圾时还要分日子——每户都有统一发的表格,写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玻璃、罐头、电池等共十余种。
如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每周二可扔报纸、纸板箱;每月第四个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等。
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所以扔了什么垃圾基本一目了然。
如果想“偷懒”,很可能被人指责。
美国-垃圾分类:纽约是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城市,这一制度始于1986年。
为便于民众分类,市政府统一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
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
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当落叶满地时,市政府就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
英国-垃圾分类:一般来说,每家都有三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区政府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
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二、国内-垃圾分类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
最初的分类桶是居委会成员用省下的年终奖购置的。
不同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
不同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垃圾分类是一项环保重要举措,旨在有效处理和回收垃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不同国家在垃圾分类实践方面存在着各自独特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并分析其优劣之处。
一、中国的垃圾分类实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垃圾问题一直是困扰该国的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应对垃圾处理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垃圾分类。
首先,中国在城市居民区设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并鼓励居民主动投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其次,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督导和管理。
然而,中国在垃圾分类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居民的意识和参与度仍不足等。
二、德国的垃圾分类实践德国以其高度发达的环保意识和先进的垃圾分类系统而闻名。
在德国,垃圾分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居民必须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
德国还实行了“绿色”点数制度,即居民将可回收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回收点后,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可在商店兑换商品或享受其他福利。
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励了德国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然而,德国的垃圾分类系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可能增加了居民的操作难度。
三、日本的垃圾分类实践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处理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该国的垃圾分类系统十分详尽,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多个类别,并规定了具体的投放方式和时间。
此外,日本政府还鼓励居民家庭进行厨余垃圾的堆肥处理,并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日本垃圾分类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居民的配合。
然而,由于垃圾分类的复杂性,对于一些新移民或外国人来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四、美国的垃圾分类实践美国是一个拥有高度多元文化的国家,垃圾分类实践因地区而异。
一些地区的垃圾处理系统较为发达,采取了类似于德国或日本的垃圾分类模式。
然而,另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垃圾处理不足的问题。
在美国,大部分的家庭和居民仍将垃圾一概投入到一个垃圾桶中,缺乏有效的分类和回收措施。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国内外背景(五篇材料)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国内外背景(五篇材料)第一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国内外背景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
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
而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00吨,目前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环路以内有700多处,占地500多万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
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
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1.16一吨,是1979年的4倍。
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占地60公顷,日处理量为2000吨的阿苏卫填埋场仅能处理北京六分之一的垃圾,且在第11个年头就会被填满。
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
目前,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另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就是焚烧。
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仅投资惊人,并且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
二恶英这令人谈“恶”色变的剧毒致癌物质,就是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主要气体成分之一。
此外,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都是对资源无谓的浪费,我们不断地把有限的地球资源变成垃圾,又把他们埋掉或烧掉,我们将来的子孙在哪里生存?难道我们对待垃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
也许你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垃圾分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垃圾分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环保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数量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垃圾处理方式,各国纷纷采取垃圾分类措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国际上的垃圾分类经验,并提供借鉴意见。
一、法国的垃圾分类模式法国被认为是垃圾分类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法国的垃圾分类模式独具特色,主要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别。
政府通过宣传教育、设置分类垃圾桶和提供分类指导等措施,强调垃圾从产生到回收的整个过程。
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减少垃圾污染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作为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垃圾分类制度在其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实施。
日本将垃圾分类划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回收垃圾和特殊垃圾等几个类别。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细化管理。
例如,他们要求居民将垃圾放在特定的垃圾袋中,并在袋子上粘贴详细的分类标签。
这种制度使得垃圾分类过程更加便利和规范。
三、德国的回收体系德国以其高效的回收体系而闻名于世。
在德国,垃圾被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
政府积极推动垃圾回收利用,建立了广泛的回收点和回收网络。
他们通过设置分类垃圾回收箱和回收站,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此外,德国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生产可回收和环保的产品,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四、美国的社区参与美国垃圾分类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其特色之一是倡导社区参与。
美国政府和环保组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并推动社区间的经验交流。
通过组织社区垃圾收集日、提供垃圾分类培训等方式,美国在垃圾分类方面形成了一种社区共同责任的氛围,凝聚了社区的力量,取得了显著的垃圾减量成效。
借鉴与启示国际上的垃圾分类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首先,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政策引导是垃圾分类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浅析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模式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模式学院:人文学院学系:专业: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方向)课程名称:城市发展前沿专题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12 月20 日浅析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模式2011年广州生活垃圾日均产量约1.8万吨,日均处理垃圾1.38万吨,而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1.4万吨,其中91%靠填埋。
2009年番禺大石数百名业主发起签名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抗议活动,引发广州垃圾焚烧厂选址的热议。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一方面,民众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量远多于城市处理垃圾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民众对建立垃圾焚烧厂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垃圾产生得快,但处理得慢。
如果仅采用堆填的方式,垃圾占用宝贵土地的土资源。
如果采用焚烧垃圾的方式,居民则担心其有毒气体会影响身体健康。
两方面的矛盾所造成的垃圾围城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而在宝岛台湾,情况恰恰相反。
在北投垃圾焚化厂却身穿彩虹图案,与它的观景台和360°全玻璃幕墙旋转餐厅构成了北投的标志性建筑。
同是垃圾焚化厂,却有不一样的宿命。
台湾民众与广州民众对于垃圾焚烧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折射出两地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
中国大陆的其他城市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台湾等在处理垃圾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地区和国家对于我国大陆城市有什么启示?国内已有学者开始探讨各地处理垃圾的方式。
黄奕潆(2011)在《台湾垃圾变黄金》一文中介绍了台湾因为垃圾分类回收得当,垃圾总量减少且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和95.6亿元新台币的回收再生产值[1]。
王伟(2010)在《苏州:让餐厨垃圾变成循环资源》中介绍了苏州对地沟油的有效利用,构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公司采用高温湿热处理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将餐厨垃圾化为生物柴油、沼气和蛋白饲料,为其他城市处理餐厨垃圾提供一个模式[2]。
刘新宇(2008)提出了上海垃圾分类迟迟难以推广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居民原先有积极性,但随着后续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没有跟上,使居民觉得分类收集毫无意义[3]。
垃圾分类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垃圾分类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分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地的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难题,许多国家都开始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政策。
本文将介绍不同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一、日本的垃圾分类模式日本是垃圾分类的佼佼者,其垃圾分类模式严格细致。
按照日本的规定,垃圾袋必须用特定颜色,每个颜色代表不同种类的垃圾:红色袋子是燃烧垃圾,蓝色袋子是塑料、纸张等可回收垃圾,绿色袋子是食物垃圾,等等。
这种分类方式减少了垃圾处理的难度,也提高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二、德国的可回收垃圾收集系统德国建立了世界知名的可回收垃圾收集系统,以塑料、纸张、玻璃、金属和生活垃圾为主要分类类别。
德国市民将这些垃圾分别装入相应的垃圾桶中,并定期由垃圾车收运。
此外,德国还鼓励居民自愿参与可回收垃圾的回收过程,通过回收站点的设置和教育宣传等措施,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效果。
三、新加坡的垃圾倾倒费为了鼓励市民减少垃圾产生和提高垃圾分类效果,新加坡采取了垃圾倾倒费的措施。
根据倾倒的垃圾数量收费,市民通过减少垃圾产生和加强分类,可以有效降低自身垃圾处理费用。
新加坡的这一举措不仅调动了市民的积极性,还为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济支持。
四、美国的社区垃圾分类项目美国在垃圾分类方面鼓励社区参与,通过社区垃圾分类项目实现垃圾管理的智能化和社会化。
例如,在纽约市,市民可以将可回收垃圾放入专门的回收桶,这些桶配有智能感应器,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离不同种类的垃圾。
这种社区垃圾分类项目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中国的“垃圾分类新时尚”中国的垃圾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改善环境状况,各地相继推出垃圾分类政策。
近年来,上海市提出了“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口号,旨在倡导市民从小事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在上海,市民将可回收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回收箱中,厨余垃圾通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其他垃圾则被送往垃圾焚烧厂。
这种垃圾分类模式的实践正在逐渐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环境质量。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正确使用农药:1.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把农药对自身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2.正确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农药的扩散,而避免对周围的农作物杀伤性。
3.正确使用农药可以减小农药本身降解的速度。
4.正确使用农药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滥用农药:1.导致抗药性产生,缩短产品使用寿命,导致用量不断加大,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2.对虫(益虫),鱼,蜂,鸟产生直接或间接毒害,破坏生态平衡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3.滥用导致药害,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损失导致环境入水,大气污染等温室效应造成的.据统计,由于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自1912年以来已消失了82%,其中的三分之一是在过去12年里消融的。
比较国内外垃圾分类的不同做法和效果
比较国内外垃圾分类的不同做法和效果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垃圾分类是一种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方式,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垃圾分类的不同做法和效果。
一、背景介绍垃圾分类被定义为将垃圾按照种类进行分别收集、转运、处理和利用的行为。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垃圾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成为了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垃圾分类的现状目前,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得到普及化。
虽然部分城市政府已经开始针对家庭垃圾分类的推广工作,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居民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垃圾分类的覆盖率还很低。
此外,由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和对垃圾分类规范技术的缺乏了解,经常出现垃圾处理不当的情况。
三、美国垃圾分类的现状美国是垃圾分类比较普及的国家之一。
美国每个城市都有一套详细的垃圾分类规范,市政府会进行宣传和普及工作,同时建立相关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在美国,家庭垃圾分类工作主要通过“垃圾桶分离”和“回收箱”两种方式进行。
家庭废弃物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废弃物和普通垃圾三类,每类垃圾都有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方式。
四、日本垃圾分类的现状日本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相当成熟,日本各地的市政府均推广了垃圾分类的工作,垃圾分类工作从垃圾桶的标识和颜色开始,到收集、转运和处理环节。
有专门的公司负责垃圾分类的处理,下属有不同大小的垃圾分类站点,配备有不同的垃圾分类设备,用于回收处理。
日本居民必须自行分类整理垃圾,才能把垃圾投放进垃圾桶内。
五、国内外垃圾分类的比较从以上对国内、美国和日本垃圾分类的现状介绍中可以看出,国内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外的垃圾分类工作相对来说成熟,在技术、政策和社会法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也不能忽视国内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推广的必要性,必须提高合法化的运营水平,加强社会宣传普及,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介绍全球各地的垃圾分类实践》
《介绍全球各地的垃圾分类实践》全球垃圾分类:让地球更美好垃圾分类,一直是环保话题中的热门议题。
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垃圾分类,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
全球各地都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实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地是如何做的吧!1.亚洲地区垃圾分类在亚洲地区有着特别的重要性。
例如,日本是一个垃圾分类颇具规模和认真程度的国家。
他们实行“1日4分类”的制度,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性物质和大型物品进行分类处理。
台湾则是另一个亚洲地区的典范,他们实施了智慧垃圾桶监测系统,有助于提高分类准确率和减少后续处理成本。
2.欧洲地区欧洲各国也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德国是垃圾分类的领头羊之一,他们倡导“源头分离,资源化利用”的理念。
德国人会将垃圾分类到不同的垃圾桶中,并积极回收再利用资源。
另外,瑞典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国家,他们将垃圾分类与能源生产结合起来,运用垃圾焚烧技术发电,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美洲地区在美洲地区,垃圾分类也被广泛实施。
加拿大的垃圾分类制度比较严格,市民需要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垃圾,否则会被罚款。
美国的垃圾分类则更加注重回收利用,许多城市都设立了回收中心,方便市民投放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
4.非洲地区尽管在非洲地区垃圾分类还存在一些挑战,但也有一些典范。
比如,卢旺达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国家,他们实施了全国性的垃圾分类和清洁运动,城市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
5.大洋洲地区大洋洲各国也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澳大利亚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出了多项垃圾分类和回收政策,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新西兰也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倡市民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促进环境保护。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个环保行为,更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全球各地的垃圾分类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启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垃圾分类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比较不同地区和国家社区垃圾分类的案例分析
比较不同地区和国家社区垃圾分类的案例分析社区垃圾分类是一种旨在减少垃圾产生和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行动。
不同地区和国家在推行社区垃圾分类方面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政策。
本文将就不同地区和国家社区垃圾分类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比较它们的不同做法和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社区垃圾分类案例。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
中国政府提出了"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口号,并将垃圾分类列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
中国的垃圾分类方案主要采用居民分类、社区分类和单位分类相结合的方式。
居民被鼓励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并且进行相应的收运和处理。
在一些城市,社区层面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他们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居民参与,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垃圾分类意识逐渐增强,垃圾量明显减少,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
而在日本,垃圾分类也是一项非常严格和成功的政策。
每个日本家庭都必须配备多个垃圾桶,用于分别存放可回收物、非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垃圾箱上粘贴有详细的分类指南,以帮助居民正确地分类垃圾。
日本政府还鼓励市民在家中进行厨余垃圾处理,通过堆肥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
此外,日本的垃圾收集系统非常高效,具备定期收集以及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回收物收集等措施,以确保垃圾的及时清理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这种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垃圾处理效率极高的国家。
纽约市作为美国的一个典型案例,推行垃圾分类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纽约市政府实行了“零废弃”政策,旨在将垃圾填埋等废弃处理方式逐步减少。
纽约市通过倡导回收、提高教育水平和宣传垃圾分类等措施,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此外,纽约市还积极支持和鼓励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层面的合作,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和覆盖率。
然而,由于纽约市庞大的人口和建筑密集的环境,垃圾分类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垃圾箱容量不足以及垃圾袋不符合规定等问题。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政策,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在国外,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较为普及,如德国、日本等国家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而在国内,虽然一些城市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但整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居民参与度低、分类标准不清晰等。
垃圾填埋处理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处理方式。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和环境影响的考虑,许多国家正在逐步减少垃圾填埋量,寻求更加环保的处理方式。
在国内,垃圾填埋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存在垃圾填埋不规范、污染环境等问题。
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垃圾分解为有机肥料或生物气体。
在国外,生物降解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也有一些试点项目,但由于技术成熟度、经济效益等问题,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
在国外,政府通常会制定相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政策,规范垃圾产生者、处理者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国内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等,加强了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监管和管理。
国外一些国家的垃圾处理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德国的垃圾分类制度经验表明,提高居民参与度和加强法规执行力度是成功的关键。
日本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的废物管理公司企业模式和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也为我国垃圾处理提供了参考。
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政策具有一定的优点。
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明确了各方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监管和管理。
然而,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等。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内不同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也存在差异。
新兴技术在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物降解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应用,已有一些试点项目成功运行。
垃圾分类的国际比较
垃圾分类的国际比较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本文将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垃圾分类制度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异同。
中国是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垃圾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问题,中国在垃圾分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中国,垃圾分类被纳入法律法规,并设置了相应的罚款制度。
中国的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大类别。
不同类别的垃圾需要被投放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并且在社区中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站点。
此外,中国还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推动垃圾分类,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美国是另一个垃圾分类较为发达的国家。
美国的垃圾分类制度因地区而异,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
一般来说,美国的垃圾分类主要包括可回收物、有机废物和其他垃圾三个类别。
美国的垃圾分类侧重于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各地普遍设有可回收物回收箱,并且政府会定期进行回收集中和处理。
此外,美国还开展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再利用的倡导活动,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比之下,日本是一个垃圾分类做得最出色的国家之一。
日本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回收物、零散垃圾和有害垃圾五个类别,并严格要求每个家庭必须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
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非常复杂,不同的地区甚至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投放要求。
此外,日本还实施了垃圾袋收费制度,鼓励居民减少垃圾的产生。
日本的垃圾分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垃圾产量大幅减少,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综上所述,中国、美国和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的垃圾分类制度较为简单且处于起步阶段,美国注重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而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非常复杂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每个国家的垃圾分类制度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而定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同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
不同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举措,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并为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创造条件。
不同国家在垃圾分类实践方面有着各自的经验和措施。
本文将分析和比较几个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包括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
一、德国的垃圾分类实践德国在垃圾分类方面非常注重,他们采用了一种袋子分类的方法。
每个家庭都会收到几种颜色不同的垃圾袋,如蓝色袋子用于包装可回收垃圾,黄色袋子用于装有生活垃圾,绿色袋子则是专门用来装有有机垃圾。
这种分类的方法便于用户进行垃圾分类,并方便回收处理厂进行进一步的处置。
二、日本的垃圾分类实践日本被誉为垃圾分类的典范,他们实行了高度细分的垃圾分类制度。
日本将垃圾分为多个类别,如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纸类、塑料类等。
并且根据不同的分类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焚烧、回收、填埋等。
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使得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更加高效和环保。
三、美国的垃圾分类实践相对于德国和日本,美国的垃圾分类实践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
一些城市开始推行可回收物单独收集和处理,鼓励市民将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
此外,一些地区还致力于发展可生物降解的垃圾袋和容器,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美国的垃圾分类实践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正在朝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四、中国的垃圾分类实践中国的垃圾分类实践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推行的初期阶段。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一些城市采取了类似于德国和日本的袋子分类方式,也有一些城市采用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然而,由于垃圾分类意识的普及程度和执行力度的不一致,中国的垃圾分类实践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宣传推广不到位、设施和设备建设滞后等问题。
总结:不同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德国和日本通过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和高效的处置方式,实现了有效的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美国和中国则分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都在努力推进垃圾分类事业,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垃圾分类模式的比较研究
垃圾分类模式的比较研究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全球普遍性的问题,人类生产和生活不断生成的废弃物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垃圾分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模式,效果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比较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垃圾分类模式,并评估其优缺点。
欧美地区的垃圾分类模式欧美地区是世界上早期实行垃圾分类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垃圾分类。
目前,欧美地区普遍采用“源头分类”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
“源头分类”是针对不同种类的垃圾,将产生垃圾的家庭或企业按照厨余、可回收、有害等分类标准依次分类,然后分别装入不同的袋子或容器,送到专门的分类处理中心。
这种分类模式的优点是清晰、分明,能够有效地控制垃圾危害和污染。
但是,这种分类方式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并且对材料的回收和使用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需要家庭和企业自觉参与,如果参与意识不强,分类难度将会增加。
日本的垃圾分类模式日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垃圾分类国家之一。
日本的垃圾分类模式采用了“精准分类”的方式,主要分为燃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
其中,燃料垃圾是专门用于能源生成的垃圾,例如纸张、木材等可燃物。
可回收垃圾包括瓶子、罐子和纸制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袋、陶器和灯泡等。
而有害垃圾包括荧光灯管、电池、温度计,和染发剂等部分化学制品。
日本的垃圾分类模式在分类准确性和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这种分类模式需要考虑事项较多,对家庭和企业的参与度也要求较高。
同时,对社会来说,分类的复杂性很大,很容易引起混淆,也需要政府加强指导和监督。
中国的垃圾分类模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垃圾处理难题最大的国家之一。
2019年底,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实行分类投放的城市。
按照上海居民的分类要求,垃圾袋分为湿、干和有害三类和一个其他垃圾。
在分类过程中,湿垃圾指的是有机废弃物,水果皮、菜叶和食品等都属于该类;干垃圾则包括废纸、塑料制品、玻璃等等不可回收物品;而有害垃圾则包括废弃电器、化学品、充电电池等等有害垃圾。
比较国内外垃圾分类的不同做法和效果
比较国内外垃圾分类的不同做法和效果垃圾分类是一种环保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
国内外对垃圾分类的做法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内,垃圾分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实施的环保政策。
许多城市已经实施了垃圾分类的各种措施。
例如,通过设置不同的垃圾收集容器,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进行分类。
这些垃圾分类容器往往有不同的颜色和标识,以帮助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国内的垃圾分类政策注重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技巧,并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如减免垃圾处理费用,对垃圾分类的居民给予奖励。
通过这些措施,国内垃圾分类的效果逐渐显现。
然而,国内的垃圾分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足够的垃圾分类设施和容器,导致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时存在困难。
其次,部分居民没有形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导致分类投放效果不佳。
另外,由于垃圾分类的实施需要政府、居民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机制也成为制约垃圾分类的一个因素。
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例如,德国实施了一种袋装垃圾分类系统,通过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
瑞典则采用了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外国的垃圾分类政策注重于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和制度。
在国外,垃圾分类设施普遍齐全,包括垃圾分类容器、回收站和垃圾处理中心等。
政府通过提供便利的分类投放条件,如分散和便利的回收站,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此外,国外还注重对居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和分类技巧。
然而,国外的垃圾分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可能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不了解或不重视,导致分类投放效果不佳。
此外,垃圾分类涉及到复杂的处理流程和技术,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支持,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国内与国外垃圾分类的区别
国内与国外垃圾分类的区别
国内与国外垃圾分类存在一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分类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垃圾分类体系和标准。
一些国
家按照垃圾的可回收性、可堆肥性和可焚烧性进行分类,例如,有机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而在一些国家,垃圾分类可能只分为可回收物和非可回收物。
2.回收基础设施:国内和国外在垃圾回收基础设施上可能存在
差异。
一些国家在垃圾收集箱、回收站和处理中心等方面有较为先进的设备和科技。
而在国内,一些地区垃圾分类设施尚不完善。
3.垃圾投放方式:国内有一些地区采取定时定点的垃圾投放方式,需要将不同类别的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或垃圾袋中,再由专门的垃圾收运车辆进行收集。
而在一些国外地区,居民需要自行将垃圾分类后放入相应的垃圾容器,然后由管理部门收集。
4.教育宣传:一些国外国家注重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工作,并
积极引导居民养成正确分类习惯。
举办各类宣讲活动、发布宣传手册等,帮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而在国内,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政策支持: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政策
支持,如提供相关经济激励措施、奖励制度和罚款制度等。
而在国内,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垃圾分类政策,但仍
需要加强政策实施和监督。
6.文化和习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习惯也会影响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例如,在一些国外地区,居民习惯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单独分类,而在国内,一些地区的居民还未养成这样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法研究与实践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法研究与实践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垃圾的数量也日益增加。
然而,对于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垃圾却困扰着城市管理者们。
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开始采取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以期有效地减少垃圾污染。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方法的实践情况,探讨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和困难。
一、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了减少垃圾的数量,通过分类回收的方式来进行垃圾的处理。
例如,德国的一些城市,实现了几乎100%的垃圾分类回收。
在德国,政府会为每一个家庭提供四个垃圾桶,分别是白色的垃圾桶,绿色的垃圾桶,黄色的垃圾桶,以及蓝色的垃圾桶。
白色垃圾桶是用来装其它的垃圾,而绿色垃圾桶和黄色垃圾桶则是用来装可回收的垃圾。
例如,在德国,像玻璃瓶、塑料瓶这样的物品,可以直接丢进黄色的垃圾桶里。
而纸张和纸板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则可以扔到绿色垃圾桶。
在挪威的一些城市,管理者们则开始采用垃圾分解的方法进行垃圾处理。
在这种处理方式下,城市的垃圾将会被分解成一种健康的土壤。
这种土壤可以在公园和一些种植园使用,以此来提高土壤的质量。
二、国内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内,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采用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但是这个过程还有一定的困难。
许多居民抱怨说,他们无法理解分别丢进每一个垃圾桶中垃圾的方法,更不用说他们是否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垃圾处理上了。
同时,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也未能完全满足需求。
例如,在北京,使用的垃圾处理设施仍然采用传统的焚烧方式。
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
而且焚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因此,政府需要寻求更好的垃圾处理方案。
三、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和困难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数量、改善环境质量和节约自然资源。
垃圾分类处理的目的是将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避免浪费自然资源,同时减轻垃圾处理压力。
此外,垃圾分类处理也可以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财政支出配置模式及其经验借鉴3300字》
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财政支出配置模式及其经验借鉴综述目录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财政支出配置模式及其经验借鉴综述 (1)1.1国外经验及其借鉴 (1)1.1.1日本案例 (1)1.1.2德国案例 (2)1.1.3案例小结 (2)1.2国内经验及其借鉴 (3)1.2.1上海案例 (3)1.2.2杭州案例 (5)1.2.3案例小结 (6)1.1国外经验及其借鉴1.1.1日本案例基于日本自身国情的特点,日本的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并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各区域制定内容详尽的垃圾分类指南。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处理效率,居民在日常投放时,一方面要提前处理,按照垃圾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归类,另一方面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类后的垃圾投放,以便工作人员进行回收处理,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及责任主体,确定垃圾分类行为负责人。
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归纳收集并处理,一是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效率,做好可循环经济成果转化,二是集中处理有毒有害垃圾,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危害,三是进一步提升对环境的保护程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日本国内垃圾分类处理,日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补贴。
受客观条件限制,焚烧处理是日本当前最为主要的分类处理方式,其在垃圾处理总量中占比约为80%。
为缓解这一情况,日本政府加大对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投资用以鼓励焚烧处理产业的技术创新。
二是增加预算投入,对研发企业进行资金补贴,以中小型环保企业为例,为鼓励企业进行生产技术研发,政府每年给予不超过50%的技术研发资金补助,同时对于废物利用设备生产厂家同样给予不超过50%的补贴资金。
三是统筹各方资源做好企业扶持工作。
联合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最高40%的投资比例予以贷款支持,并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优惠利率。
1.1.2德国案例德国政府按照资源可再生的要求,通过保护、回收、利用等形式鼓励对于废弃物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模式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人文学院学系:专业:行政管理课程名称:城市发展前沿专题学生姓名:冯颖欣学号:20XX052273 指导教师:李琴
20XX年 12 月 20 日
20XX年广州生活垃圾日均产量约万吨,日均处理垃圾万吨,而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万吨,其中91%靠填埋。
20XX年番禺大石数百名业主发起签名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抗议活动,引发广州垃圾焚烧厂选址的热议。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一方面,民众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量远多于城市处理垃圾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民众对建立垃圾焚烧厂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垃圾产生得快,但处理得慢。
如果仅采用堆填的方式,垃圾占用宝贵土地的土资源。
如果采用焚烧垃圾的方式,居民则担心其有毒气体会影响身体健康。
两方面的矛盾所造成的垃圾围城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而在宝岛台湾,情况恰恰相反。
在北投垃圾焚化厂却身穿彩虹图案,与它的观景台和360°全玻璃幕墙旋转餐厅构
成了北投的标志性建筑。
同是垃圾焚化厂,却有不一样的宿命。
台湾民众与广州民众对于垃圾焚烧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折射出两地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
中国大陆的其他城市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台湾等在处理垃圾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地区和国家对于我国大陆城市有什么启示?
国内已有学者开始探讨各地处理垃圾的方式。
黄奕潆在《台湾垃圾变黄金》一文中介绍了台湾因为垃圾分类回收得当,垃圾总量减少且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和亿元新台币的回收再生产值[1]。
王伟在《苏州:让餐厨垃圾变成循环资源》中介绍了苏州对地沟油的有效利用,构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公司采用高温湿热处理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将餐厨垃圾化为生物柴油、沼气和蛋白饲料,为其他城市处理餐厨垃圾提供一个模式[2]。
刘新宇提出了上海垃圾分类迟迟难以推广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居民原先有积极性,但随着后续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没有跟上,使居民觉得分类收集毫无意义[3]。
许焕岗在参观斯德哥尔摩餐厨垃圾设备后介绍斯德哥尔摩如何处理餐厨垃圾,并提出中国的餐余垃圾于分类处理的欠缺,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并且需要考虑技术的实用性、适用性和推广性[4]。
戴宏民在《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一文中介绍了德国DSD系统的组织运作和垃圾分离去处,并提出了“必须深化对废弃物资源化的认识”、“通过国家立法和强制执行
确立废弃物资源化”和“按照市场规律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机构”三个建议[5]。
可见,较少的文章总结了几个国家或地区垃圾分类处理的模式和启示。
2
下面,笔者选取垃圾处理取得一定成功的上海和苏州,选取台湾、德国和斯德哥尔摩作为成功处理垃圾的案例,结合国外国内的例子,总结其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而归纳总结几点启示。
一、国内案例
上海:经济利益推动垃圾分类
早在20XX年5月上海就推出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6]
的活动,如今,末端处理的生活垃圾较以前日均减少两三千吨。
政府发放厨余垃圾袋和普通的垃圾袋。
居民在自家进行垃圾分类。
在上海垃圾分类居民小区里,有五个垃圾桶,分别是咖啡色的“厨余果皮”、黑色的“其他垃圾”,绿色的“玻璃”、红色的“有害垃圾”和蓝色的“可回收垃圾”[6]。
居民把垃圾带扔到相应的垃圾桶里,最后物业单位的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
完成垃圾分类这个环节后,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废旧纸、塑料瓶罐鼓励保洁员回收,出售后所得费用归保洁员所有。
而废玻璃于价值低,则市容环卫承
担收运处置工作,有害垃圾交售给上海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和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等地专项处置,厨余垃圾则在加工后作为肥料出售,其他垃圾则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7]。
为了帮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如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积分换礼活动。
居民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等活动获得绿色账户积分,从而在网上换取日用品甚至公园门票等。
政府还和光大银行合作推出了“阳光阿拉环保IC卡”[8],将积分直接换成人民币。
上海市推动垃圾分类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政府利用经济利益推动垃圾分类回收。
一方面,通过设置“阳光阿拉环保IC卡”和开展积分换礼品活动等调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废品出售后其费用归小区保洁员所得也调动了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和进行废品回收的积极性。
其次,垃圾桶的设置方便居民投放垃圾袋。
垃圾桶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且分类较为细致,而不是采用目前街道上常见的仅用文字标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
居民在投放垃圾时不需要走太近即可分辨出应该投哪个垃圾3
桶。
长年累月下来,居民形成条件反射,无论在街上或是小区内,见到五种颜色的垃圾桶即知道相应的分类,这有助于居民养成分类垃圾的习惯。
然而,经济利益推动垃圾分类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
比如,市容部门调查发现旧小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高,而高档小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低。
在旧小区,居民的经济条件相对于高档小区的较差,积分换日用品的活动对这类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对于高档小区的居民来说,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积分换日用品的活动对其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这类高档小区多雇用保姆搭理家务事,保姆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有限。
因此,单一地利用经济利益推动垃圾分类不具有普及意义,仅适用于一部分居民。
此外,积分换日用品活动的背后需要源源不断资金的支持。
如果一个地区财政收入较少,在长期内,难保资金的充足供应。
苏州:氛围推动垃圾分类
同样是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的城市还有苏州。
20XX年苏州政府提出了“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9],按部就班,步步推行垃圾分类。
各行政区可选择三分法或四分法。
另外,在广场、公园、影剧院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置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在合适的场所设置有害垃圾收集箱,在餐厅、食堂等公共场所设置厨余垃圾收集点。
不同于上海,苏州在推行垃圾分类时着重营造氛围。
同样开展积分兑换礼品制度,苏州推行时更增添了一份人情味。
比如,在苏州的养一社区,回收点旁边设置了一间爱心
小屋[10]。
居民到爱心小屋可以选择有价交换或无偿捐献废报纸、书本等,社区根据所回收物品的费用,向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结算,注入“爱心小屋爱心基金”,帮助辖区内的困难群众。
爱心小屋里的居民还会改造废品成为,用于出售或装饰社区。
如在废弃玻璃瓶内放置泥土和植物装饰社区,玻璃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推动环保与慈善结合的活动,社区还制定了一个慈善积分制度。
社区为无偿捐献废品的爱心人士建立爱心档案,废品的价格兑换成积分,登记在积分卡上,在年末评出社区
4
星级环保居民,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如理发、眼睛修护服务、电脑维修服务等,积分第一名的居民更获得爱心荣誉证书及奖励,并在爱心墙上签名和贴上自己的照片[11]。
除了爱心小屋外,政府还聘请小区的大妈大爷为垃圾分类指导员,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指导员接受相应培训和指导后上岗服务,在垃圾收集点和上门宣传[12]。
此外,有点小区还制作了垃圾桶语音提示器[13]、垃圾分类手册和宣传展板,垃圾志愿者也到街上分发垃圾分类手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14]。
苏州推动垃圾分类的方式充满了人情味。
首先,爱心小屋是环保和慈善的完美结合,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单薄的环保,增添慈善后变得更立体,也扩大了关注人群和受益人群。
爱心小屋成立之前,一方面,可能只有社会环保组织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加入慈善元素后,慈善组织也会成为推动垃圾分类实行的一份子。
另一方面,不仅城市的环保事业得到发展,有助于垃圾围城问题的解决,同时,本辖区内的贫苦群众也得到了帮助。
其次,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设置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在小区内营造了垃圾分类的氛围。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在小区中,热心的大妈大爷熟悉小区居民和事情,他们承担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责任,能够方便、顺利地开展工作,向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的信息。
同时,这个做法也能解决这类人群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
最后,垃圾桶语音提示器、垃圾分类手册和宣传展板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宣传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上展开宣传攻势。
然而,爱心小屋和垃圾分类指导员存在的基础是小区有一定的热心居民,而不是潮汐群体如白领族。
如果一个小区以白领为主,那么爱心小屋和垃圾分类指导员在这些小区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垃圾桶语音提示器、宣传展板等都需要政府较大资金的投入。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案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