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5篇

合集下载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doc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doc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昨天晚上,把《腾讯传》读完了。

买这本书的时候,60%的动机是为了消磨时光,自己也没有想到竟然三天之内就读完了,而且是接近精读的方式去读的。

促使我完整读完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腾讯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恰好都见证且部分的参与了,从书里能够找到某些情怀。

腾讯首创且强调并一直贯彻的“用户参与”,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而且体现到这本书里了,也许不是巧合。

吴晓波老师的写作水平太高。

说真的的,在这之前,我没有完整的读过吴晓波老师的书,但是刚刚,我把吴老师的全套书都从亚马逊订购了。

19年,员工从5个人到4万,市值从50万到4万亿,这里面多少故事,多少人物,多少时间线,可是吴老师写人叙事的功夫,真是出神入化。

他用一条主脉,加几条分支,把腾讯18年来,连同中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全串了起来。

读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不有自主的,“哦,原来是这么回啊!”,“咦,他们原来是这个关系!”“唉,好可惜啊”。

相比起《乔布斯传》,我觉得《腾讯传》的可读性比它高几倍。

(乔布斯传,我读了好几年)没有去神化腾讯,神化马化腾,甚至连美化都没有,让人觉得很真实,可信。

读完这本书,我对小马哥印象最深的是两个镜头:当有媒体以《狗日的腾讯》在知名杂志发表文章公开攻击时,他在高层会议上,有些不知所错的说“他们怎么能骂人”。

第二个镜头,3Q大战关键时刻,是他依然决然的做出那个“艰难的决定”,好像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强硬行使他的一票决定权。

在其他的时候,不管是创业初期,是发展途中,还是目前,他总是一个倾听者,总是最后发言,达成不到一致意见,他就不强硬推行。

他是最有资本骄傲,最有能力独裁的一个人,可还是这么善于倾听,这么尊重别人的意见,这应该是腾讯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他能够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本质,另一方面主要是信任,相信自己,相信创始人,相信员工。

创始人紧密团结,放心的把后背交给彼此,一心只往前冲锋,然后每个人都闯出一片天空。

心得体会-读腾讯传有感 精品

心得体会-读腾讯传有感 精品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一
陶梦柯
从学生时代使用的,到工作后使用的微信,都是腾讯的产品,因此对于腾讯的发展史和马化腾个人的成长史都有浓厚的兴趣。

虽然打开百度就能轻松搜索到关于腾讯和马化腾的相关信息,但从马化腾亲手写的《腾讯传》中了解他,了解腾讯,还是有别样的感觉。

《腾讯传》中展现了马化腾从一个天文爱好者,一个计算机热爱者到一个成功创业者的成长史。

角色不断转变、不断丰富的马化腾,始终保持着敢于舍得并冒险投入的决绝禀赋。

对天文的热爱,购入天文望远镜,终获得征文大赛奖项;对计算机的热爱,化作学生时代学习的动力,钻研知识,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时代发展敏锐的觉察力,推动自身抓住机遇,勇于将自我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创业需要梦想来引航。

创业只有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才会飞得更高,飞得更稳,飞得更远,才能创成业、创好业、创大业。

腾讯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连马化腾都在书里说到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如何活下去而苦恼不已,由此可见,创业之初是多么艰苦。

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摸黑前行的勇敢,没有执着的梦想,在艰辛的创业路上恐怕走不远。

不进则退的定律,也适用于腾讯。

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想生存,不仅要适应变化,更要主动变化,主动变化应对比应变能力重要得多。

互联网生态瞬息万变,腾讯的发展史也是坎坷的历史,腾讯能冲出重围,与它主动变化的能力息息相关。

从1998年的创办、到、腾讯小企鹅形象的决定、腾讯的成人礼——上市、。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腾讯传读后感1 在现金牛短信业务治理的路上,腾讯无法借助三大运营商赚钱。

他开始在手机上“自立门户〞。

在面对MSN的进军,腾讯积极应对。

在空间这款产品受到关注时,积极探索音乐收费的方式。

尽管有过失败,但是最终通过绿钻的方式进行收费。

惊心动魄地战胜了51。

通过模仿,购置,形成了《开心农场》的爆炸性效应。

互联网传播与开展的量级惊人。

在腾讯击杀联众,进入棋一牌游戏后,引起整个互联网业界的震惊,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哪一天,腾讯以同样的战术进入我的疆域,我能否抵抗?经典的腾讯式运营:锁定一个“真实的诉求点〞,在用户体验上力争做到极致~从庞大的用户基数中抓取消费群~在形成一定数量的根底用户之后推出进阶式有偿商业效劳~持续优化、尽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找新的诉求点。

在广告领域,由于QQ用户群不是汽车、房产、高端产品的目标客户,因此互动的效果暂时不佳。

通过按照效果付费,用户资源重新组织,腾讯暂时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在上下班途中和高铁上看完了这本《腾讯传》。

中国互联网从蛮荒时代延续至今,发生了这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读这本书,有一种目睹帝国的建立般的历史参与感——是的,在近未来,盘踞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商业巨头和现实世界的政权有着相匹敌的庞大力量。

这本书算不得非常优秀,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涉及腾讯战略转型和生态构建中逻辑、洞见、抉择总有点隔靴搔痒的不得劲的感觉,没有拨云见日般的畅快。

然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腾讯帝国建立的开展历程——这是我们零零碎碎地读各种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化地使用腾讯各种效劳所得不到体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想这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带着我们回忆腾讯乃至中国互联网开展的重大事件、历史节点和选择的岔路口——回忆当年那些场景下时机是从哪里、如何出现而又消失的,人们有哪些困惑和抉择,这些又如何影响到现在,是否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最后一段并非空话,我想把《腾讯传》记录事件按照时间线好好梳理一下,仔细看看当年发生了什么,并写一系列主题笔记。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读《腾讯传》有感1000字读《腾讯传》有感1000字原创:何梅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读完一本企业的传记,吴晓波老师作为旁观者比较客观地呈现了当时的腾讯和那个时代。

以往看得比较多的是创始人的传记,更多的着墨于创始人的思想和管理方法,普通读者往往只能倾佩、敬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花了两周读完的这本书,读完后立马将同时代的阿里、小米传记加入我的书架。

平日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腾讯,可从没有去思考过腾讯为何会成为市值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公司?为何腾讯提供给我的这些产品都是免费的?为何腾讯允许一些小程序出现在微信,但与淘宝却不互通?为何会有中国这些优秀的企业腾讯、百度、阿里都是外国人控股,明明创始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看了《腾讯传》对这些问题有些明白了,但我还希望读读同期其他的企业传,以便能更全面的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

虽是90后,但很惭愧并没有成为过腾讯任何产品的首批用户,这也就发现自己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开放性不够,也就属于引爆点后才会被吸引的那批客户,很难把握到流行。

如果想在互联网时代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兑现方式,那这个毛病必须根治。

下面说说我第一遍读完《腾讯传》的几点想法吧。

首先是金融环境同步的重要性,因为我第一份工作是金融行业所以相对比较敏感。

为什么说金融同步性?第一,是腾讯最初提供的一些增值服务因为没有合适的支付方式,只能借助通讯行业的电话订阅和短信订阅实现代收费,这对腾讯推出服务的客户就进行了限制,利润也被摊薄。

第二,在最开始做QQ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所以就靠其他的业务养着QQ.可是随着QQ用户的急剧增长,服务器已经完全不够,其他的业务利润也在下滑,找投资又因为看不到未来的盈利方向,无人敢投。

幸得当时的南非MIH投资人有个习惯,到一个地方调研就喜欢去网吧看看占据桌面最多的软件是那个,就发现了当时的QQ前身,拉了腾讯濒临绝境边缘的腾讯一把,才有了后来的全民实时通讯QQ.而这时国内还没有资本的运作集团,所以当时的互联网企业都只能倚靠国外的资本支持,才能在全球互联网寒冬屹立不倒。

《腾讯传1998—2016》读后感心得体会

《腾讯传1998—2016》读后感心得体会

《腾讯传:1998—2016》读后感心得体会《腾讯传:1998—2016》读后感心得体会:1、这本书冷静的记述了这十几年间腾讯公司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看的同时也在回忆这十几年来自己的成长,从QQ群、QQ秀、QQ空间、偷菜、抢车位,这些产品的推出给腾讯带来巨大的流量收益,如今看来不禁感慨,它们在当初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2、精英阶层谋事,而大部分底层人都是在消费。

21世纪的头几年,在大部分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在一片混沌中时,先行者们已经在血战中设定未来互联网巨头们的疆界,尽管这些战斗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

平庸的我们只是默默接受了QQ带来的便利和QQ空间等产品对我们的生活、社交方式与自我认知等方面造成的巨大改变。

3、草根创业是不可能的,即便那是在80,90年代。

腾讯5位创始人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一小批人,名牌大学理工专业,技术出身,敏锐坚毅。

我当然知道人无完人,而且在这类传颂英雄史诗的书中,也是尽挑好的说。

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承认,存在这么一批人,他们之所以能做成一番事业,不仅仅是由于命运所馈赠的机会,更关键的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历练出聪慧头脑、冷静心智与坚毅性格。

4、QQ与MSN的争夺战,我们算是亲历者,当时的MSN就是“商务、高端”的代名词,而那个时期的QQ仿佛越来越往“三四线城市城乡结合部泡网吧的小青年”倾斜。

但是,MSN受制于微软总部,彼时的微软已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总部的高层正忙于更重要的事务,对MSN事业部的急切需求置若罔闻,对比尔盖茨来说,MSN与QQ 的争夺只是亚太区中华区一场不起眼的小战斗;然而对腾讯来说,这是一场关乎自身前途命运的决战,结果当然是MSN式微,从平台级产品沦落为一个插件,QQ也再一次完成了对自身产品定位的升华。

MSN的技术团队同样优秀,在此一战之后,他们大多脱离微软,加入了腾讯。

5、腾讯与360的正面战场,互联网经典商战,其实在3Q大战之前许多年,腾讯早已被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群起而攻之,但在那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对腾讯这种巨兽轻易流露敌意。

《腾讯传》优秀读后感范文

《腾讯传》优秀读后感范文

《腾讯传》优秀读后感范文腾讯从出现至今我都一直再用他们公司的产品,只是从 ___转向微信了,相信大家也是。

可谓伴我们一直成长。

可是腾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又如何成长为现今的独角兽一般的超级航母,我却无从得知。

吴晓波老师的这本《腾讯传》让我真正认识了腾讯,认识了马化腾,以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感觉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企业成长的经历。

刚刚建立的腾讯纯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大家一边在其他公司上班一边做公司就知道了,未来如何走?怎么盈利?连马化腾自己面对投资公司的疑问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这一点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对未来一无所知,先做了再说,边走边看,走着走着就海阔天空了。

这让我想起任正非老师当年的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所以这就说明最起码在眼光的长远上,还是要向任正非看齐呀。

窃以为腾讯 ___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得用户者的天下,如果不是通过 ___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恐怕这个世界早已没有了腾讯,当然他们也就何谈攻城掠地,猎足广泛,干掉当年多少英雄好汉,最终成就众人仰望之事业。

结合我们公司,其实也应该真正踏踏实实的做到这些,客户的积累真的很关键,如果把广电圈,以及影视圈的用户如腾讯般紧紧抓在我们手中,那么我们还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另外公司到了一定台阶和到了一定的格局,有些同事就会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就必须让贤,使能者居之,否则会严重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当然让贤的同事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归宿,腾讯能一直走到至今,就是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没有祸起萧墙,没有分裂。

就我们公司而言,现阶段是发力阶段,只有下一步缓解了大家的经济压力,甚至有可能让大家在财富方面能上一层楼,那么以上问题就会有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这本书我最喜欢看的章节就是3Q大战,周鸿祎是一个既富有心机且心思缜密到极致的人,从开始选择进攻时间到 ___保镖的推出,每一步都走的极为巧妙且恰到好处,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差点是腾讯翻船。

刚开始对周鸿祎的做法表示极为鄙视,觉得做事没有底线。

阅读《腾讯传》所感:为什么要回顾过去

阅读《腾讯传》所感:为什么要回顾过去

阅读《腾讯传》所感:为什么要回顾过去吴晓波先生花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写了这本《腾讯传》,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和体验是非常特别的,下面就一起来欣赏这篇佳作吧!1常听到人们低声的咆哮,诉说着迷茫。

我自己也一样,间歇性的士气低沉,持续性生存危机。

为什么呢?有人说,是能力配不上野心;有人说,是找不到兴趣和爱好;有人说,是没有存在感和希望;其实,我觉得,最大的焦虑,来源于要在不确定性中做选择:时代变化太快,一切充满着可能性,人生出现太多岔道,每一种选择都在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你却不知道这选择是对是错,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走的太快了。

走着走着,仿佛现在的生活是凭空生出,过去都是一场梦一样。

没了根基,内心自然飘摇。

所以,我们需要回头看看过去,看看我们经历了什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看看那些当除的不确定性,怎样造成了现在的确定性;看看人和时代如何共生,如何互相改变。

也许,这可以带给我们更多勇气和热情,去面对未来。

而过去的20年,甚至过去10年,绝对值得回顾。

那是我们现在生活发展的根基。

那里发生的一件件偶然事件,创造了当下这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无限可能的世界。

那里发生的一件件偶然事件创造了当下这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无限可能的世界。

关于时代的记录,吴晓波老师的书绝对不能错过。

我最喜欢的中国当代财经作家,他有财经人的精准描述,有理科生的理性分析,有作家的实力洞察,更有那不可多得的文艺气息。

不像一般财经书籍那么枯燥,又不像文学那样虚幻。

他的文字,恢宏的史述中透着个人的沉思,严肃的记录里有着忧郁的情绪。

通透,大气,共鸣。

当然,微小如我,任何评价分量都极低。

所以,这也是我私藏的喜爱,今儿拿来分享,是因为一本书——《腾讯传》,一本记录了时代背景下、腾讯近20年创业发展的企业史书。

220年,腾讯由一个朝不保夕的不知名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的标杆;20年,马化腾由一个连前同事都不太记得名字的普通程序员,成为中国互联网不可替代的领导者和最富有的人之一;20年,腾讯的第一批创业者们,由青葱懵懂的学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最有权势的人。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5篇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5篇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5篇腾讯传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5篇腾讯传读后感800字今日读完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总的来看还是一部不错的描写企业的书,腾讯也是中国企业中的两强之一,同时对于小马哥pony 的创业历史和企业运营等都有深刻的描写,特别是对于腾讯各位领导人的采访,给我们提供了更真实的资料,去更好的感受腾讯这家企业,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腾讯最令我感动的有几点,1.内部赛马模式,一个项目同时有几个团队在做,以内部竞争代替外部竞争。

2.以客户为中心做产品,文中多次提出,在凌晨还可能收到小马哥对于产品修改的建议,是真实的为用户做产品。

3.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发展方式,一个产品发布出来肯定不会是完美的需要不断的修改,产品快速迭代的方式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4.做互联网的水电煤,流量加内容的发展模式,这几年明显可以看到腾讯在内容产业的发力,从音乐到视频到文学到动漫等等,21世纪最珍贵的将会是内容,提供优质内容创造将会是未来最主要的创业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网红盛行的原因。

说完本书的好,其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本书作者吴晓波老师缺乏自己对于腾讯的思考和看法,缺乏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腾讯的视角。

文章中大量引用的是访谈内容,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访谈笔录而不能真正成为一本书。

我也看过李志刚老师的《创京东》写的有血有肉,立体感就比较强。

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也是相当不错,可能这就是他的写作风格。

现在腾讯已经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产品矩阵,相比于阿里过度的商业化不同,腾讯更愿意成为煤水电,成为连接一切的东西。

所以在腾讯的羽翼之下才聚集了像京东、美团、搜狗、虎牙等等一众各行业中的头部企业。

如果按管理边界来看阿里的疯狂扩张必然会带来管理边际效益递减,将会制约末端的创新。

阿里是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如果末端创新受到抑制,未来的发展之路可能会并不平坦。

而相比于阿里,腾讯在这些方面做的更多,把自己不擅长的搜索出售给搜狗并导流,把自己不擅长的电商出售给京东。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读《腾讯传》有感2000字读《腾讯传》有感2000字jayleeboy《腾讯传》这本书其实很早就加入到了书单里,很遗憾最近几天才把它读完,从书中了解了腾讯这个企业如何从当初的默默无闻,成长为今日的互联网巨头。

同时身为80后的我,也跟着腾讯的产品回顾,勾起了青春的回忆,直到现在,依然离不开腾讯的产品……这本书并非具有很强的商业逻辑,而是通过回忆录的形式,阐述了腾讯管理者做产品和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很多读者觉得这本书缺乏深度,但我认为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的内容与否,而在于自己从中能学到什么……以下是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感悟。

1、创业者天生都有颗不安分的心。

无论是丁磊还是马化腾,他们都很优秀,都曾经工作在普通的岗位上(丁磊在电信局当一名职员,马化腾在一家软件公司当软件工程师),但他们都有着一颗不安分守己、野心勃勃的心,最终引导他们走向了创业的道路。

他们不仅渴望财富,更渴望实现个人价值,创业者的心态决定了最终的高度。

2、找对人很重要。

腾讯创业初期的伙伴,都互为同学和好友,他们有着相同的做事理念和目标,有着强大的信念,即使在最艰苦的时期,依然共同坚持了下来。

同时他们多元化,各具实力,可独当一面还能互相补足,尤其中期招募来的刘炽平,更是为腾讯的战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管理者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价值观。

身为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底线,选择正确的事情,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比较深刻的例子就是当年在腾讯在移动SP业务逐渐下滑面临淘汰的时刻,面对其它公司“剑走偏锋”,推出各种不和谐的灰色收入,小马哥依然在把控警戒线,没有让腾讯走相同的道路。

同时这样的决定,也促使腾讯重新审视自己,回归到了自己的核心业务。

4、真诚务实的心态。

多数天使投资者在投资团队时,不仅仅看重团队的业务发展趋势和价值,更看重的是人,是创业者本身。

创始人是否靠谱,决定最终是否能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在腾讯寻求资本投资的时候,小马哥表现出的不浮夸、不造假、真诚踏实的态度,让投资者觉得他是个值得信赖和合作的人,最终腾讯拿到了IDG的关键投资。

[2021读后感]读《腾讯传》有感1500字

[2021读后感]读《腾讯传》有感1500字

[2021读后感]读《腾讯传》有感1500字 ; 原创: tusk在这个洒满阳光的周日午后,终于阅读完《腾讯传》这本关于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的书。

意犹未尽,感慨良多。

凡所际遇,绝非偶然。

腾讯之所以傲视群雄的故事亦是如此。

当一个企业被塑造出生命,开启一段有思想、有欲望的成长,创业者的基因便掌控着它内心深处的翻涌,社团的架构好像川剧的变脸,不断地幻化着它的轮廓。

一体两面的,是企业的领导者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的表演,如何不断调整心态以及能否尚难在质疑心灵时实现不断超越。

《腾讯传》正是用文字刻划一段企业成长的传奇。

自助者天助之,一路过关斩将,攻城略地,冥冥中,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竟然做到了如日中天,一骑绝尘。

阅读《腾讯传》者众,应是各有领悟吧。

就像打开一扇"罗生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察,把握不同的重点,领悟不同的观念。

于我而言,这是一本极佳的创业教材。

首先,它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是产品的核心。

产品对融资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能否洞悉在某一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更是一款互联网商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判断,移动互联网正进入一个视频为王的世纪之交,视频定制正在表面张力成为一个井喷的塑性需求,甚至某一天,视频产品的定制也会像水和电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

而我们的实践,就是要去培育有灵魂、有温度的视频产品,将优美的镜头,温情的叙事,流畅的剪辑,结合到客户日常的需求互补中去。

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钟爱的转变成用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往往对自己费心画作生产创造出来的作品如同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心血混合物,敝帚自珍,容不得别人挑刺,这无异是南辕北辙的做法。

甚至,有时候我们的创作者喜欢渴求一种没有内容的炫技,但如果用户不需要有,那就是舍本求末。

其次,它告诉我,如何作好一个产品?很简单,好的产品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随变而变、永无定法的时代,要学习马化腾的渐进式的创新:"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不必在起步时,追求打造干净利落产品核心功能的完美,而是要在深入洞悉用户的需求,真正解决客户的融资需求,建立快速的产品完善反应机制的过程品牌中,追求对产品局部细小之处永不满足的创新,如此坚持,终究会打磨出好的作品。

微信小程序,《腾讯传》读后感

微信小程序,《腾讯传》读后感

微信小程序,《腾讯传》读后感如果说《硅谷热》造就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家,那么《腾讯传》也有可能影响一代人。

腾讯离我们如此之近,近到微信 QQ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身体某个器官一样;但又好像离我们如此之远,都知道马云十八罗汉故事,李彦宏天才少年海归经历等,而腾讯知之甚少,腾讯怎么赢利;腾讯一直模仿没有创新;腾讯走自己的路让其它人无人可走?真实的腾讯是怎样? 马化腾2013年11月11号在腾讯创业15周年发表《通过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首次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新主张。

2015年两会上,“互联网+”的概念被写在政府工作报告,李总经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3年4月,福布斯中文网刊发了一篇观察稿认为,“2013年的facebook像极了2005年的腾讯”。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人民眼中的腾讯早已不是刚成立的那个腾讯了。

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企业在技术上领先中国,但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导全球,而腾讯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马化腾和15年蝉联福布斯全球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是老乡,同为潮汕人,潮汕帮海洋文化的冒险精神带给潮汕人不惧危险、敢于冒险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工业时代,李氏帝国财富积累遍布香港人吃穿住行等各个方便;信息时代,腾讯市值2.6万亿市值是什么概念=中石化+万科+茅台+中车+顺丰+格力, 2004年上市至今股价暴涨超过350倍,几乎所有玩手机的人,都要给它送钱。

李嘉诚的商业奇迹有可能在马化腾身上延续。

为什么是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腾讯幸运的是处于一个最好的大行业和大时代,没有资金、背景、人脉等也有机会逆袭,对于很多人来说,错过互联网,可能这种机会不再有。

从事互联网,要有初恋般的激情和宗教般的意志,马化腾和他的五位合作人是改革开发的第三代企业家,都来自中产阶级之家,和之前的企业家相比,创办腾讯更大的驱动来自于兴趣,而不是金钱本事。

从腾讯的进化史看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基因——《腾讯传》读后感

从腾讯的进化史看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基因——《腾讯传》读后感

从腾讯的进化史看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基因——《腾讯传》读后感最近拜读了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引起很多感悟和思考。

这本对一家正值风华正茂的互联网样板企业所述的传记以平和的姿态、详实的记录向读者展现了腾讯公司1998年至2016年的进化过程。

算起来,正好是18个年头,腾讯正当其时。

对于人生而言,18岁是最美好的阶段,对一家公司企业,18年也并不算漫长,可以想见,腾讯的进化史仍然必将继续书写下去。

人类从下树那一天起到如今的演进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腾讯的成长也并非是偶然的集合,其中蕴含的作为一家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或者说是它的内在基因,从这本书中也可以得以窥见。

其实说实话,长期以来,我对于腾讯的印象并不是很好,或者说对于它的发展前景并未感到多么乐观。

自己第一次使用QQ聊天是在2003年左右,之后对这家公司的感知也就仅限于聊天软件开发商的层次,余下的记忆就是它所“借鉴”开发的各种流行网吧之间的游戏,大多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山寨”而已。

总的感觉并没有多少成为巨头的资质。

然而时光如梭,今天的腾讯却已经狠狠给了我一记耳光。

为什么这只曾经我并不看好的企鹅可以一路走来,雄踞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版图一方,甚至被网上好事者畏之为互联网界的“灭霸”?除了我自身的视角局限,吴老师的书也从公司本身给了我解答。

在分析这些基因的时候,我也偷个懒,就从吴老师书中定义的三个阶段来做个疏浅的思考。

一、创业(1998-2004):抓住一切机会生存创业不易,人尽皆知。

BenHorowitz所著《创业维艰》书名四个字即已包含其中万千艰辛。

马化腾的发家伊始也是充满了困难,远没有如今功成名就的洒脱光鲜,甚至流露着种种辛酸。

少年时代的马化腾是兼具才能和梦想的,从他大学时期在计算机领域展现出来的天赋以及相关领域的尝试可以见得。

在众多同学中,马化腾就像是一个自带领袖光环的独特个体。

这些对于在1998年决定创办企业的他来说是非常重要且珍贵的特质,但并不代表创业的过程就会因此而简单很多。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看《腾讯传》是源于一个朋友在群里推荐听喜马拉雅FM里《腾讯传》,是一位女士读的,下载了前面的几十篇,在地铁上听了一下,顿时觉得值得一读。

因为我看阿里的文章和书都比较多,但对于企鹅而言,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了解。

这两个月飞机上的时间都交代给了《腾讯传》,在看完了本书之后,仿佛和腾讯一起度过了外人看不清,但内部波澜起伏的十八年。

回首翻阅,作为书签的15张登机牌所标记之处都是经典,忍不住赞叹吴晓波同学的精彩文笔。

一个杰出的财经专家写了一家伟大公司的传记,这就是《腾讯传》。

我对腾讯的了解始于QQ(估计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和MSN同时间知道的,当时做房地产营销的我主要用MSN当办公软件,QQ是作为传文件(尤其是广告公司的设计稿)的专项工具,当时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离线传输文件。

再后来对腾讯有较深的接触就是微信了,2017年10月开始,从房地产公司进入到创业公司,一下就被微信包围了,微信好友在3个月内,从200人到3000人,微信群也是从不到百个直接涨到数千个,好像直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所有信息量中的90%来自微信,不分时间段的快速响应还是通过微信,原来的社交软件怎么一下就成为了工作软件?半天不看,就有2000+条的微信未读,读微信的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2点,枕边、马桶上全是被微信占据了,完全变成了被微信推着工作了,同时又是用微信推着别人工作。

用微信体会的沉浸不正是和引起广泛争议的"英雄联盟"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吗?这两款产品都是深深的反映了小马站长对互联网的理解:服务和用户驱动。

客户沉浸其中而自不知,就是因为产品满足了你的所有需求,不仅是表面需求,还有深层的潜在需求。

略去小马站长的童年,技术擅长的马化腾在1993年开发出第一个产品——一款炒股软件(图形化界面的股票行情分析系统),买了5万元。

这是小马站长的第一次大笔收入。

直到1998年的11月11日,腾讯公司成立(突然觉得淘宝力推的"双十一购物节"和这个日子这么的巧合,看来好日子都是注定的)。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腾讯传》读后感《腾讯传》是非常经典的一本描写互联网公司的书,该书通过采访腾讯公司的各层级人员及相关人员系统描写了腾讯帝国的成长发展建立过程,中间也充满各种跌宕起伏的惊险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腾讯传》读后感的范文,欢迎阅读!时势造英雄,英雄筑时势1997年,从深圳大学毕业4年后,26岁的马化腾在筹划创办公司之事时,我从遥远的县城,拖着大箱小箱的行李,在家人一路护送下,来到了省会城市武汉,毫无任何准备的,投入到了大城市的炫目生活。

那时候一个人在外,和家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书信,有时候看着楼下门房电话机旁边一字排开等待打电话的同学,眼神里也都是羡慕,什么时候我家也会装个电话呢?公用电话、磁卡电话是那时候的热门通讯工具。

“311,李倩,你家里给你打电话了……”宿管大妈在楼下冲着楼上的呼喊声,是那个时候寝室文化的标配。

1999年,马化腾团队的OICQ正式发布之时,当他执着于寻呼机业务时,旁边宿舍最豪的室友,她带着爱华的单放机,腰里别上了一个开眼界的新玩意,BP机。

有人找她时,就会滴滴滴滴的响个不停,BP机上会显示电话号码,她就去找公用电话回过去。

后来又发展成了中文机,上面会显示留言:你妈妈叫你中午到小四川吃饭,类似这种留言。

公用电话是学校周边小摊贩的必备家业,并且家家生意兴隆。

远方的亲人、异地的恋人、外地的朋友就在那样的大庭广众之下,在后面一排人的期待中聊着自己的知心话。

2000年上半年,突然一下,同学中就流行起了OICQ,在同学们的鼓动下,花了一天的生活费10元钱,在网吧玩通宵,白天可是3元一个小时。

第一次有了QQ号码,整晚眼睛直直的盯着屏幕,满怀期待,等待屏幕上每一个字符的出现。

还用蹩脚的英文在ICQ上注册了号码,和电脑那边澳洲的朋友聊中国的长城。

第一次和千里之外的人,通过电脑时时联系,兴奋的整夜没有一点倦意。

也有开玩笑的同学在QQ上假装陌生人,和你聊了一晚上,你才发现他就坐在旁边的电脑上。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我不是一个懂得商业思维的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腾讯的映像就是一个厉害的“抄袭者”。

不过我始终不太明白,为什么他被称为抄袭者,人们却又趋之若鹜的迎合他。

一边乐此不疲的骂着他,一边又沉浸在他的虚拟帝国中无法自拔。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紧张的,随着腾讯一次次的危机到来,又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我的心跟着腾讯一起跳动。

因为我总能在他的经历中遇见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腾讯开始出现的那一年,就是我出生的一年。

我也算是陪着他一起长大的人了。

“不要告诉我世界是怎么样的,告诉我如何创造世界。

”也确确实实腾讯创造了一个世界。

从我不太成熟的商业思维来分析。

腾讯创业初期,就拥有了大量的流量,用如今的社会现状来看,腾讯这个时候就已经赢了,只是当时苦于将流量变现。

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实践与时间去了解,并慢慢掌握。

当时的腾讯虽艰难,可也慢慢的杀出了一条血路来。

QQ黄钻,以及之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各种颜色的钻石,很好的将流量变现,用户的不断积累,也为今后腾讯的一系列发展做了铺垫。

腾讯的成功,用户无疑是最最重要的一环,在创业初期,马化腾就遇见了用户的重要性,在2004年之后,更是将用户体验放在了首位。

在我看来,马化腾是时代的伟人,腾讯提出的很多理念在现在依旧实用,并且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现在这个时代,不管做任何产品,用户的需求与体验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以及还有ip打造等等,都是作为产品设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在腾讯发展的阶段,他收购了许多企业,也抄袭了许多作品,腾讯也背上了“抄袭者”的骂名,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任然背负着。

在我看来,腾讯的抄袭,与他所创造的价值来比较,根本不足为奇。

我虽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人,但从字里行间中,还是知道了一点,抄袭在互联网行业根本不足为其,或者说,抄袭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常态。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行业,在很多设计行业都是如此,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优化。

在这件事情上腾讯一向做的很好,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腾讯传》读后感范文

《腾讯传》读后感范文

《腾讯传》读后感范文《腾讯传》读后感范文书看完了,掩卷回想,理了一下思路,能留下的部分就是被拨动的,拨动的地方很多,突然有一种剧情感,一个文雅的少年怀揣梦想纠集了几个拥有各种能力得小伙伴,有的魁伟有力,有的聪慧机智,有的心思缜密。

然后一起经历了感动,挫折,亢奋,落寞,焦虑,欣喜。

百般味道,最终衣锦还乡,却发现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是写一些内心有所残留的点吧,这些点才是养分。

一、先养起来的心态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一切成功的起点是一个想法动手去做。

在没有方向感,或者不知道做了有什么用的时候,“先养起来”除了是一种阳光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抛弃自我惰怠、走出舒适区的勇气。

大多数人都有惰性,惰性的原因除了对事情难度的排斥,对舒适的偏爱,还有一个是与那些计划“先养起来”的人完全一致的理由,“不知道有什么用”。

生活赋予生命意义,抉择赋予生命活力。

二、每个人都嫌弃愚蠢的自己,羞于被人提及,经受不住外在的冷嘲热讽,为了让自己独善其身,往往会选择静观其变,这样也就放弃了体验自己成长的欣喜和打怪升级的快感。

失败是成功之母,愚蠢是成长之肥。

没有愚蠢的滋养,人是不会长大的,犯错误的多少,以及错误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

在自己还可以犯错误的时候,多犯一些错误吧。

三、秀才遇到流氓真是感到绝望,无耻者无畏,无畏是一种境界,因为它会打破边界,边界就是局限,一个比你更宽广的人跟你斗,你怎么有胜算。

我不想做流氓,触碰边界,站在边界上眺望外部的世界是必需的。

能看到外面,了解外面才有能力与“流氓”一战。

生活主色调是平淡的,平淡会潜移默化的为自己筑起围墙,如何骑在墙头上?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四、工作内容,生活内容,关注内容会让我们聚焦在点上,这没有错,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过于专注会忽略很多对你更重要的东西。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估计小马哥觉得自己当时并没有做错什么就把周鸿祎给招来了,现在想来也许就是过于专注用户,专注产品,专注自己产品的整体性。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对腾讯企业有了个人直观的了解,了解了陪伴我成长的QQ及目前正火的微信是如何问世又如何发展的。

作者吴晓波被人誉为出色的财经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弗大学访问学者,花了五年时间写了腾讯公司的发家史。

第一部分,写腾讯创业到3Q大战,这块是腾讯路线的基本材料,而且都是当事人对话的一手材料,里面的段子和内容来自于腾讯内网的各种文章和诸如入职培训、晋升培训这类培训里面的材料,材料的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所关注的,换句话说很关注这方面的内容,看这部分一定会对腾讯的发家史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部分,3Q大战到腾讯开放战略,这一段基于采访得来的3Q大战现场描述,但这种描述也就是记录而已。

其中比较隐晦的商业手法提及较少。

第三部分,从微博迎战到微信崛起再到买起点构建泛娱乐战略。

看完整本书,书中腾讯创业从微博迎战到微信崛起的,还可以了解到雅虎、MSN、人人,网易、搜狐、新浪等,从00至10年诞生的轰动全球的优秀企业的背景资料,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本好书对于我这种互联网入门菜鸟来说,此书值得慢慢细。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腾讯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在于高层能够不断反思公司存在的重大问题,并且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上下齐心,以超强的执行力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不光是打造了一批极富战斗力的团队,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内部凝聚力,再加上非常人性化的员工关怀,才造就了这个中国目前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巨头。

感谢公司推荐的这本《腾讯传》,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大企业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集团荣誉精神,敢于尝试的精神,对我以后的成长矫正了更多良性的指引。

1。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范文5篇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范文5篇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范文5篇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没有一次创业是容易的,而且也没有一项事业的终点是创始者在开始所能够想到的,走着走着,才把路走出来,然后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个路还可以这样走。

然后就跟风一起上,接着开始蚕食着你的地方,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想要进入你的赛道,和你一起竞争。

在各种条件都没有齐备的情况下,打下一场有一场的未知的战争,前方都是荒芜的原野,而你就是哪个拓荒人,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会不由自主的油然而起一股冲劲,而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呢,你又可能陷入莫名的悲观情况,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和你创立的企业来承担,这其中的种种,在吴晓波先生所著的《腾讯传》中,被马化腾先生和他所创立的腾讯所演绎的淋漓尽致。

因此相当推荐大家读一读,比看平时的评论报告是新闻,更加能够理解腾讯这个复杂的企业体。

腾讯公司于1998年11月11日创立,历经了国内互联网初起,互联网泡沫,社交网络崛起,移动互联网兴起至今,历经种种,最终仍旧屹立于互联网这个行业和潮流的顶端,是为优秀乃至卓越都不足以形容其经历之丰富。

1999年出OICQ,2000年获得IDG和盈科的投资与互联网泡沫前夕;2001年获得了HIM的投资,2002年Q币诞生,打通了内部虚拟货币交易的体系;2003年腾讯网诞生;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5年为创业期。

之后2005年到2009年,腾讯在四处出击,基本互联网能够涉足的领域都有腾讯的身影,逐渐变成了一家四处掠食的公司。

从而导致了腾讯的公众印象变得比较差。

2010年至2016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新年代里,从微信兴起到逐渐成为国民级的应用之后,腾讯步入了一家平台型企业的角色,包括将不擅长的业务投资后,并购或交割给合作方,自己保持控股即可,从而实现了从互联网的掠食者到共享互赢的角色的转变。

现在的腾讯,是一家你很难清晰定义他的角色和位置的公司。

腾讯的互联网产品方法论也是互联网从业者所推崇不已的,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腾讯传》是一本讲述腾讯公司发展历程和马化腾个人成长史的传记。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腾讯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腾讯和马化腾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腾讯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

在创业初期,腾讯曾经因为资金紧张而不得不裁员、压缩开支。

同时,市场上也存在着众多竞争对手,腾讯一度陷入了困境。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炼了马化腾的意志和团队凝聚力,最终带领腾讯走出了困境,实现了快速发展。

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成功并非易事,需要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腾讯的成功离不开创新和变革。

在互联网行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化都非常快。

腾讯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无论是从QQ到微信,还是从游戏到金融科技,腾讯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引领着市场的潮流。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保持创新精神。

我们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最后,腾讯的成功也离不开其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腾讯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马化腾认为,企业不仅要追求商业利益,更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让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

这种理念让我深感敬佩。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论是从环保、教育、扶贫等各个方面入手,还是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都可以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5篇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恼”这是马化腾对早期团队运营腾讯公司时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概括。

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如果当年的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发展定能有巨大成就,这也是我阅读《腾讯传》的原因之一。

我对自己的人物设定是在书中的背景及年代中,我将与丁磊、马化腾等人争相厮杀,结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却发现,倘若设想为真,自己早已被杀得片甲不留。

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时代。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大背景,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这些互联网企业影响的。

包括阿里的马云、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小米的雷军,乃至微软、苹果等国际公司,都被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不断穿插在书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时代影像,这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看着群雄并起,策马逐鹿的互联网竞争,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这些人,在你毫无察觉的状态下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你不会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排着长长队伍去现场买电影票,出门不用在路边傻等着出租车的到来,甚至买一个煎饼果子时都习惯用二维码付款。

渐渐地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在想办法改变世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人在想尽办法适应改变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回家,发现我家老爷子正在玩欢乐斗地主,还时不时的喃喃自语。

家母像训斥孩童般喊道“六十多岁人了,你就不注意点自己的眼睛,视力都开始模糊了自己不知道啊”。

无奈下,父亲只好躲在被窝里继续搞他的斗地主革命,耳朵还得时刻注意着母亲潜入脚步声。

这时我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光是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包括父辈们在内,他们同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从1998年公司创建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被无数人诟病。

有人说他只懂抄袭没有创新,有人说他只会靠游戏产业赚钱,人们一边斥责着,一边开心的用着微信付款结账,手指还不停的在“吃鸡游戏”画面上舞蹈着;就好比你口中大骂着食堂厨师做的红烧肉没有营养,但你却丝毫没有住口不吃的意思。

读过《腾讯传》后,不能保证你对腾讯的态度发生变化,但至少,我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的。

你定然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买的第一套QQ秀、第一次注册腾讯会员、第一次在QQ音乐上付款买歌只为送给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士。

当然,你更不会清楚当年的“QQ农场”是其无意中发现的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付费游戏项目,所谓的“彩虹QQ”只是企业之间窥探用户数据的一种方式,“3Q大战”是两家互联网公司为了霸占你的电脑而展开的商业竞争,雷军开发的“米聊”要比“微信”早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却被彻底挤出站台……褒也好,贬也好,太阳仍然照常升起,月亮依旧阴晴圆缺。

对人们来说,最难的事情是彻底认清自己,然而人们却坚信自己能够一眼洞穿他人,写了这么多不是让你更加了解腾讯这各公司,而是想让大家认识当时的自己,看看自己是如何在抱怨对方的同时又被对方所支配的。

在阅读时,你会不知不觉地顺着书中的事件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找到一些自己青春的影子。

而此时此刻,电脑上一只胖胖的却怕冷的企鹅,围着一条厚厚的红色围巾,正与你四目相对,把你带回十几年前,去感受那自己都已经记不清的匆匆岁月。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2011年11月,腾讯和360的3Q大战刚刚尘埃落定,新浪与腾讯正为争夺用户打得不可开交,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所以,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2011年前后正是横扫天下的时候,面对微信的横空出世,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事后看待这个事情,在为张小龙团队欢呼的同时,也为马化腾捏一把汗,如果微信不是由腾讯公司孕育出来的,而是由其它公司创造出来的,今天的腾讯还是腾讯吗?微信和腾讯使我不由的想起了得到和罗辑思维,得到用户现在也已经突破1000万了,每天新增10万左右,都是大量占用用户时间的工具,不同的是微信主要偏社交属性,得到是知识服务商,主要偏学习属性,得到里面的用户需要交流联系还是要通过微信来传递,但是微信的用户,不一定只有得到一个平台来学习,微信用户基数大是原因之一,得到版本不断更新,也在注重用户交流这一块,但其精髓还是知识服务,社交体验这一块应该不会大突破,所以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间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

——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以上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后续会慢慢给出答案。

“大行业和大时代”促使马化腾一骑绝乘。

罗胖曾经说过关于洛克菲勒是怎么样发财的,在现代的商业环境里一个商人要想成就洛克菲勒那种级别的财富,你至少要过三关:第一关:就是挖到第一桶金。

第二关:你就必须变成一口猪,站到那个时代性的风口面前,让风把你这头猪吹起来,这叫把握一次大机会。

第三关:就是你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完成你的财富帝国的横向扩张。

请思考一下腾讯帝国的崛起是否有其相似的地方?马化腾的七种武器产品极简主义简单就是一种美,少就是最合适的。

马化腾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

用户驱动策略注重用户体验,分析用户心理,形成了大数据下的用户反馈体制。

内部赛马机制中层团队并驾齐驱,内部厮杀。

试错迭代策略小步、迭代、试错、快跑。

生态养成模式进化论和失控论并行,连接一切,互联网+资本整合能力流量是优势,战略设想,转化并放大资本是动力。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2019年,这是我第一次立下flag要每月读完一本书,并写读后感。

2019年也将是我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元年,误打误撞的选择2019年1月读完这本《腾讯传》也算是我送给自己进入社会的开路书。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可是腾讯的成功、pony的青春仿佛比别人的血泪史都容易些,有人说腾讯的成功靠着模仿和超越做到了如今,也有人说腾讯靠着残害祖国花朵建立了今天的游戏帝国,可如果单单靠模仿和游戏就能成为21世纪互联网帝国的霸主,那或许会有战国七雄或春秋五霸来平分现有的互联网帝国,而不是腾讯一家独大。

从pony创业、融资、上市、微信,似乎每一步都不能少,每一次腾讯的运气都恰到好处,但也不仅仅是这些,腾讯的每一次模仿都不单单只是模仿,是注重每一份用户体验,是将每一个产品做到极简,只有极简才是无法超越的。

所以说微信的成功不仅仅是偶然,是一个团队在将产品做到极致、是满足所有用户体验的产物。

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是怎样的,谁也无法清晰的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将成为一种工具,就像电、能源对于如今社会一样,互联网将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载物,承载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对我而言,其实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也不止一次想象去做下一个可以引领社会的产品,但还需要积淀,攒足实力、把握机会,希望20年后再回首今天,能为自己的青春感到骄傲。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最近花了一些碎片时间把《腾讯传》读了一遍,这是一本企业传记,但同时也是一本腾讯产品的成长记录,对其中产品的思考和感悟稍微记录和分享。

1.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这8个字在本书中多次出现,在互联网如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每款产品的上线、更新,都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快速响应,需要不停地对产品进行打磨、试错。

2.成为自己产品的用户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让自己成为用户,坚持这样做,一定能发现不少问题。

同时,去一些用户聚集的地方听听反馈,比如论坛、博客等,主动与用户接触,帮助和解决用户的问题。

3.关注细节,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不强迫用户;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淡淡的美术,点到即止;Don’t make me think!美术呈现:尽可能简单产品设计: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对这几点的解读,我的理解是,从服务用户角度出发,做产品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产品,给用户带来更简单舒服的服务。

4.建立口碑作为一个有良好口碑的产品,每加一个功能都要考虑清楚,这个功能给10%的用户带来好感的时候是否会给90%的用户带来困惑。

有冲突的时候要聪明,分情况避免。

每个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觉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可能不少产品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地会混淆两个概念:不常使用和不好用。

即使不常被使用的功能,也需要达到「用了的人都觉得好」的水平。

好用的功能设计,是不需要任何说明的,应该是用户上来就知道如何操作,流畅愉悦的操作体验,能帮助产品建立良好的口碑,而让用户产生迟疑、感到困惑的功能,也会让口碑大打折扣。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初识腾讯,是在2002的时候来深圳的叔叔婶婶家玩,发现深圳这边流行一种叫OICQ的东西。

出于好奇,便申请了一个账号,这个可爱的企鹅,从此竟然陪伴了我一直到现在。

工作之后,因为在深圳(腾讯总部),也有幸对腾讯有了更多了解。

曾经去腾旭面试过,去腾讯参观过。

可以说,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腾讯,每天你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在腾讯相关的产品上。

每天我需要在微信上完成与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在QQ上与同事传发文件,在微信读书上打发自己的碎片时间。

可是对于腾讯这个企业,我却是陌生的,阅读完此书,才让我第一次进入了腾讯的世界:1、领导人。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和精神支柱。

他是这个企业的掌舵者。

犹如伟大的企业都有一位伟大的掌门人。

诸如苹果的乔布斯,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

但是腾讯这位掌门人却非常独特,他低调且神秘,但是他身后的腾讯帝国,却是无比的强大和富裕。

马化腾是潮汕人,有着潮汕人特有的敢闯敢干和低调务实的精神,外表文静,内心却刚毅和柔软。

大学就读于深圳大学,这所当时并不出名的大学。

他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白手起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商业帝国,也体现出马化腾骨子里的狠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志。

马化腾的个人魅力,对于腾讯而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产品至上的原则,极简主义的用户思维,以及对于互联网的洞察和把握,是常人不可企及的。

他的性格中既坚持原则,又有像水一样的性格,能够变通和捉摸不透。

喜欢天文的马化腾,低调谦和,像看待宇宙一样看待这个世界。

2、创业期(1998-2004),腾讯是马化腾和几个同学包括张志东,曾李青等人一起创建的。

创立之初只有5个人。

在深圳华强北的赛格广场租了一个写字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