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二.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 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 查等工作
医院发现哪些情况应 于12小时向所在地县 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 告?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发生院感暴发流 行2小时向所在 地县级卫生行政 部门以及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报告 有关哪些?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制度
入院后多久发生的感染为医院 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为入院后48小时。
确诊医院感染后24小时内报告。出现暴 发流行趋势时应及时报告。
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时 限?
什么叫院内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 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 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病 例报告时限及科室是什么?
经治医生或护士、微生物室人员发现时, 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同时报告感控 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分管院长。
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 病例报告时报告程序?
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 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 暴发应该怎么办?
一.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 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 疗安全。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什么是医源性 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 引起的感染
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 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什么叫特殊病原体的医 院感染?
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有效防控医院感染,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本医院订立本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各个科室、病区和医务人员,必需严格遵守。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1.医院感染监测范围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室、ICU、儿科、妇产科、感染科等科室。
2.监测对象包含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
三、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1.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感染监测知识的培训,掌握基本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2.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监测工作,按规定填写相关的监测记录。
3.医务人员发现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刻向主管部门或感染管理科汇报,并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
4.医务人员应搭配感染监测科的工作,供应相关数据和信息。
四、感染监测科的职责和义务1.感染监测科应负责医院内各个科室、病区和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测工作。
2.感染监测科应定期对医院内的物表和设备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3.感染监测科应协调各科室,做好感染监测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控感染传播的风险。
4.感染监测科应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5.感染监测科应定期向医院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报告感染监测的结果和分析。
五、患者的权利和义务1.患者有权要求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穿着防护服等感染防控措施。
2.患者应依照医务人员的要求搭配进行感染监测工作。
3.患者应严格遵守医院内的感染防备措施,如正确使用洗手液、随身携带个人物品等。
六、环境清洁和消毒1.医务人员应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2.清洁和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并记录相关信息。
3.清洁和消毒剂应存放在专用储存室,严禁与其他化学品混放。
七、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1.感染监测科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发生情况,并帮助做好相关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与感染病例有紧密接触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检查和处理,确保不对其他患者造成传染风险。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的1、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病原体种类、耐药情况等,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趋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评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改进工作。
三、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定期收集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住院时间、诊断、手术情况、感染部位等,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
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等)进行重点监测,分析发病率的变化趋势。
2、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对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体种类。
监测病原体的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监测患者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危险因素。
评估医院环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等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
4、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建立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疑似暴发事件。
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置,分析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估效果。
四、监测方法1、主动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到病房巡视,查阅病历,与医务人员交流,了解医院感染情况。
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如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处理等。
2、被动监测临床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感染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检验科、微生物室发现病原体阳性结果,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目标性监测针对特定的人群(如手术患者、新生儿等)、部位(如手术切口、泌尿系统等)或危险因素(如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文1. 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病房以及相关医护人员。
3. 监测内容(1) 感染病例监测:对各科室和病房中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包括感染类型、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等。
(2) 手卫生监测: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监测,包括洗手频次、洗手方法等。
(3) 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的清洁情况、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4) 耐药菌监测:对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进行监测,包括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等。
4. 监测方法(1) 感染病例监测: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感染病例,病房和科室应定期统计感染病例并上报给感控科。
(2) 手卫生监测: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由专门人员进行监测。
(3) 环境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抽查,检测空气、水质、物品表面的菌落总数和特定病原菌。
(4) 耐药菌监测:医院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记录分布情况和耐药性。
5. 监测结果分析与报告(1) 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追踪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监测结果应定期向医务部和院感控委员会进行报告,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或病区。
6. 相关责任与要求(1) 医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感染监测工作,并设立感染监测工作组。
(2) 科室和病房负责感染病例的报告和相关数据的统计。
(3) 感染科负责监督和指导感染监测工作。
(4) 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感染监测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
7. 监测数据保密监测数据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隐私信息。
8. 违反制度的处罚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医务人员,将按照相关纪律规定进行处罚。
9. 本制度的修订如有必要,本制度将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
10. 实施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和病房。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二)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范感染监测管理工作,保障医院患者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1、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控医师应在____小时内登记,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应在____小时内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蔓延。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散发病例进行汇总,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病例的蔓延,____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5、确定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医院应在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二)第一章绪论1.1 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引发社会不安。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1.2 目的与意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的相关数据,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本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监测报告的意义与目标2.1 监测的意义医院感染监测的意义在于:(1)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收集监测数据,可以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
(2)加强感染控制:通过监测医院感染的病例和传播路径,可以及时发现感染事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蔓延。
(3)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降低医疗风险。
2.2 目标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的目标包括:(1)提高感染监测水平: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XXX感染监测制度(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研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
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实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查询拜访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实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构造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1)一级暴发报告:报告目标: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类似、怀疑有共同熏染源的熏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熏染源或熏染途径的熏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构造查询拜访并证明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熏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报告指标:A、5例以上医院熏染暴病发例;B、由医院熏染暴发直接招致患者出生;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政策、制度,监督和指导全院感染防控工作。
2. 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分析和反馈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和防控工作。
4. 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负责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三、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病例。
2. 感染源监测: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感染途径等。
3. 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测: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个人防护等。
四、报告程序1.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立即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 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
3.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4.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分析、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报告时限1. 医院感染病例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 感染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六、信息反馈与改进1. 感染管理办公室对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
2. 相关科室根据反馈信息,采取措施改进感染防控工作。
3.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七、奖惩1. 对在感染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感染防控规定,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感染监测管理组织架构第二条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工作由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组织负责,组织架构如下:(一)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医务部、感染科、护理部、临床科室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感染监测管理相关政策和规范。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办公室:由感染科负责,负责具体的感染监测管理工作,包括感染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报告和反馈等。
(三)临床科室感染监测员:由临床科室负责,负责具体科室的感染监测工作,包括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等。
第三章感染监测工作内容第三条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染信息收集:定期收集医院内各种感染相关信息,包括感染病例数、感染病例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二)感染统计分析:对收集的感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感染的时间分布、病原体分布、性别分布等。
(三)感染报告和反馈:定期向医院领导及各临床科室提供感染报告,同时及时反馈感染监测结果,并提供感染控制建议。
第四章感染信息收集与报告第四条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信息收集和报告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定期报告:感染监测工作应定期进行,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二)信息准确性:感染监测工作的信息收集应准确、全面,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三)报告及时性:感染监测工作的报告应及时提交,不得延误报告时间。
第五章感染监测员的职责第五条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感染监测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责:(一)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监测工作,包括感染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二)定期参加有关感染监测管理工作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配合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办公室的工作,及时报告感染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四)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作,配合实施各项感染控制措施。
(五)及时发现和报告本科室的感染聚集事件,协助组织调查和处理。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科学防控、持续改进的方针。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领导、医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病理科、医学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汇报。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报告、治疗和控制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监测室,负责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和反馈工作。
第三章预防控制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采取下列措施:(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二)加强医疗器械、消毒剂、消毒灭菌设施的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三)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四)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五)加强患者、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定期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第四章培训与教育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5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
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____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
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
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
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____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
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____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医院感染监测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指导全院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包括:(1)制定医院感染监测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工作;(2)收集、整理、分析医院感染监测数据,提出预防控制措施;(3)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4)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知识培训。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1. 监测内容:(1)住院患者感染情况;(2)医务人员感染情况;(3)环境及物品污染情况;(4)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5)医院感染暴发及流行情况。
2. 监测方法:(1)定期对住院患者、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问卷调查;(2)定期对环境、物品进行采样检测;(3)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病史、治疗经过、病原学检测结果等;(4)开展病原微生物监测,了解其分布及耐药性。
四、监测报告及处理1. 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行统计分析。
2. 对监测发现的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措施,防止感染传播。
3. 对监测发现的医院感染暴发及流行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4. 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
五、宣传教育及培训1.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防控意识。
2.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知识培训,提高其监测能力。
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信息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为了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和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等。
3.医院感染监测应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1.感染监测的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2.感染监测的对象: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医务人员等。
3.感染监测的方法: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方式。
主动监测包括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观察,被动监测包括对患者的病历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4.感染监测的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以是每月、每季度、每年等周期。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1.感染监测的责任人:医院应指定专人负责感染监测工作,包括指导科室开展监测工作、收集和整理监测数据等。
2.感染监测的流程:包括患者登记、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报告等环节。
患者登记应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感染相关信息;数据收集应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历记录、手术报告等;数据分析应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报告应准确、及时地向相关部门和负责人提交。
四、医院感染监测的措施1.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包括严格手卫生、消毒制度、隔离措施等。
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感染防控措施,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操作、无菌技术等。
3.加强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医院应定期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患者安全。
4.加强患者的宣教:医院应向患者宣传感染防控知识,让患者了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数据管理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数据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相关信息、监测指标和结果等。
2.感染监测数据的保密:医院应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保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感染监测数据的应用:感染监测数据可以用于判断医院感染的趋势和变化,评估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为改进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四、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包括感染病例的发病率、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耐药性等。
2. 感染监测指标:监测指标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感染病例漏报率、消毒灭菌效果、手卫生依从率等。
3. 感染监测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回顾性调查、目标性监测等方法。
五、监测流程1. 住院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2.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
3.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确认感染病例后,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监测结果分析与反馈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效果。
2. 发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3. 对感染病例漏报情况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宣传教育与培训1.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技能。
八、奖惩措施1. 对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制度的修订、废止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决定。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类病房、门诊、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所有医疗环境和相关部门。
三、监测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病房、手术室、ICU等高风险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以及医院整体空气质量的监测。
2.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开关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3.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对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3.手卫生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等方法,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1.空气质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2.物体表面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3.手卫生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六、结果处理1.对于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如加强消毒、增加监测频次等。
2.对于连续多次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3.对于监测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继续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七、人员培训1.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工勤人员进行感染环境监测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5篇)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由于院内各种因素引起的患者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至关重要。
二、制定目的1. 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时发现感染风险。
2. 分析感染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 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感染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决策提供依据。
三、制度内容1. 确定监测指标a)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以感染发病数与住院患者数或手术例数的比例表示。
b) 不同种类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如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c)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等。
d) 各科室的感染发病率:如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儿科等。
2. 确定监测方法a) 定期收集医院感染发病的数据,包括感染发病数、住院患者数或手术例数等。
b) 每月对各种感染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感染发病率监测报告。
3. 确定数据来源a)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立电子化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方便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
b) 医护人员报告:鼓励医护人员报告发现的感染病例,以及医院感染的相关信息。
4. 确定监测频率a) 每月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
b) 对于重大感染疫情或多发感染事件,要及时跟踪监测。
5. 确定报告和反馈机制a) 每月制定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报告,汇总各种感染发病率的数据。
b) 将报告提交给医务部、感染控制科,同时抄送给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
c) 对于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或具有特殊问题的病房,应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6. 确定数据分析和应对措施a) 对感染发病率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感染控制策略的效果。
b) 针对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或具体问题进行跟踪,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c)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的科室,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2. 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监测的具体实施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及医务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感染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 感染管理科应当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 临床主管医生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并通过电子信息报告系统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3. 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分管院长、相关科室汇报和反馈。
4. 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5. 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目标性监测。
四、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1. 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规范要求进行。
2. 感染管理科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采样,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3. 感染管理科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进行定期监测。
五、医院感染报告制度1. 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应当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并通过医院内部网上报到感染管理科。
2. 感染管理科对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
3. 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并立即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
六、培训和宣传1. 感染管理科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监测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各临床科室应当积极参加感染管理科组织的培训和宣传活动。
七、考核和奖惩1. 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考核。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感染监测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避免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
为了确保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有效实施,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
下面从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度目的:二、制度内容1.监测对象:感染监测制度应涵盖医院内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感染相关的人员和设施。
2.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应根据不同的科室和人群进行分类设定。
3.监测方法:可以包括实时监测和定期报表监测两种方式,实时监测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或感染监测软件实现,定期报表监测则通过每月或每季度的报表进行汇总。
4.感染诊断标准:感染监测制度应明确感染的诊断标准和诊断依据,如何确定是否为感染以及感染的分级等。
5.机构设定:感染监测需要在医院内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6.人员要求:感染监测机构或部门的人员应熟悉感染监测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具备相关的医学和统计学知识,能够进行结果分析和推断。
7.数据收集与分析: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收集感染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施步骤1.制定感染监测制度的原则和要求,明确监测周期、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等内容。
2.成立感染监测机构或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负责感染监测工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操作流程。
3.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其对感染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监测工作,并且掌握操作方法。
4.建立感染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感染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5.收集感染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感染控制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6.定期开展感染监测数据报告和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推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7.监测过程中发现感染或相关问题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监测及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及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医院患者、员工和访客的健康安全,有效掌控和防备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的规定以及医院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病区、科室、门诊和相关服务区域的工作人员和患者。
第三条定义1.医院感染:指患者在入院后、出院前或住院期间,与医院有关的新发生的感染。
2.医院感染监测: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系统、连续的监测和分析。
3.医院感染掌控: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第二章医院感染监测第四条感染监测职责医院感染监测以医院感染防控科为牵头,相关科室和病区负责搭配,具体监测职责如下:1.收集和整理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包含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
2.订立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流程,并进行培训和引导。
3.定期分析、报告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第五条感染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部位监测:对各科室、病区的感染部位进行监测,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2.病原菌监测:对各种病原菌(细菌、真菌、病毒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3.患者感染率监测:统计各科室、病区的患者感染率,及时发现和处理高感染率病区。
4.感染事件监测:监测并调查医疗操作中可能引发感染的事件,如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等。
第六条监测报告和沟通医院感染监测部门应定期向医院管理层、相关科室和病区供应监测报告,并及时沟通感染监测结果、风险评估和处理建议。
第三章医院感染掌控第七条感染掌控委员会医院应设立感染掌控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感染防控科主任等构成,负责医院感染掌控的订立、实施和监督。
第八条感染掌控措施医院应采取一系列感染掌控措施,包含但不限于:1.遵从严格的手卫生标准,包含洗手、手消毒等。
2.供应符合规范的无菌产品和器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建立完善的消毒和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
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1)一级暴发报告:报告指标: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报告指标: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A、同一级暴发;B、同上;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报告指标:A、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报告程序:A、发生以上情形,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
B、报告程序: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和《医院感染爆发报告表》进行报告。
C、报告方式、时限和要求:院感科在2小时内电话或传真方式报告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网络直报。
4、医院感染中传染病的报告:(1)、传染病报告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2)、报告程序:发生的院感病例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5、院感病历监测反馈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院感管理通讯》的形式汇报,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处理。
6、全院综合监测(现患率调查):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一次现患率调查,每月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7、目标性监测: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8、病历监测质控标准:本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8%,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
抗生素使用率低于50%,院感细菌培养率高于30%。
(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流程1、目的:为了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证据。
2、适用范围:全院临床科室1.保证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
2.监测范围:全院临床科室3.工作要求:全院正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及物品:(1)生物监测:目的:监测消毒、灭菌后效果。
方法: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物品每季度抽查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灭菌物品每月抽查一次。
合格指标:消毒剂细菌含量必须 >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科室必须每日对含氯消毒剂浓度进行监测,每周对戊二醛浓度进行监测。
由专人测试浓度、登记,护士长监督执行。
登记本院感科统一发放。
4、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5、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6、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监测。
1.每月对重点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室、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2.对普通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院感科按计划定期进行抽查监测。
3.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4.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
(1)I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空气≤10cfu/m3,物体表面≤5cfu/cm2,医护人员的卫生手≤10cfu/cm2。
(2)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早产儿室、新生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空气≤200cfu/m3,物体表面≤5cfu/cm2,医护人员手≤10cfu/cm2,外科手消毒≤5cfu/cm2。
(3)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空气≤500cfu/m3,物体表面≤10cfu/cm2,医护人员手≤10cfu/cm2。
(4)Ⅳ类环境:(传染科及病房)物体表面≤15cfu/cm22,医护人员≤15cfucm22。
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说明:1、各科室院感护士按监测计划开展有关监测,请提前到检验科细菌室预约后领取监测物品(肉汤瓶、试管、平板)。
如有特殊情况需增加监测标本的,经院感科同意后,可增加标本。
2、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的灭菌效果监测(包括灭菌炉生物监测、物品抽检),由科室采送标本。
3、血透室出入口液监测,每月1次,每次2份,由科室采送标本。
4、灭菌物品存放环节的监测由院感科抽查;院感科仅按院感质控检查计划对各科室进行抽查监测,遇特殊情况随时增加监测的科室和项目。
(六)2011年目标性监测计划目标性监测主要针对院感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要求相关科室配合,并定时填写和上交监测表格。
2011年将重点开展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ICU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也是院感发病率高居的主要科室(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比例最大),严重地影响疾病的预后。
如何进一步掌握ICU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生规律和有关危险因素,通过有效实施各种干预措施来降低ICU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迫切任务。
根据《广东省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监测制度。
一、监测对象入住重监护病房超过24小时所有患者。
二、监测内容1、ICU患者住院动态:每日记录新住进患者数、住在患者数、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及使用呼吸机人数。
2、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存活、死亡)等。
3、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是否留置深静脉导管、是否留置导尿管、是否有气管插管/气切、当天最高体温、是否发生血液感染、是否发生泌尿道感染、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有无其他院感、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药敏结果、调查者等。
三、前期准备1、与监测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充分了解监测的方法及意义。
2、对参与监测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3、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以利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监测数据准确收集。
四、数据收集1、将监测测内容制成表格,每日填写:《ICU病人住院动态登记簿》由ICU监控护士(或主班护士)负责填写,以每日0时截止;“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监控表”、“呼吸机撤机指征评估表”由住院或主治医师负责填写。
发现医院感染的病人仍需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内部网进行报告。
2、院感专职人员专人定期到科室收集各类监测数据,及时查看细菌室病原检测报告,掌握发生医院感染的可疑线索。
3、院感专职人员每周到ICU查阅病案,床旁了解病人情况,或与ICU医务人员一同查房。
监测时应注意如下信息:(1)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2)症状、体征:发热、咳嗽等阳性症状,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血尿常规及微生物培养等)。
(3)一般情况:皮肤、粘膜的完整性,神志情况,是否有侵入性操作等。
(4)带管情况:导管留置情况;侵入性导管周围有无红肿或脓性分泌物;对留置超过5天的导管应每天评估是否可以尽早拨除。
(5)治疗方案:如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特别应注意抗菌药物调整情况。
(6)影像学:胸部X线或CT检查是否发现有阳性表现。
4、ICU医院感染指患者在ICU发生的感染,即患者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仍属ICU感染(转入科室报告该例院感时请在院感诊断栏注明“从ICU转入48小时内发生”)。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应24小时内通过内部网进行网络报告。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见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五、资料统计1、监测人员应及时将数据输入电脑,若发现数据缺失,应及时补充完善。
2、定期(每月、每季、每年)统计各项感染指标。
3、定期反馈信息。
六、分析应用1、定期横向、纵向比较各项指标,如与本院历年来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与其他医院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
若感染率过高,应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若感染率过低,应分析是否存在漏报等原因。